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北杂货-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后第二天早上,那谢大郎就带着老婆孩子上阿姊食铺吃早饭去了。
  这时候的人结婚早,十几岁就成婚了,很多人不到二十就已经为人父母,所以在他们太学,很多学生其实都有老婆孩子,拖家带口出去吃个早饭,再正常不过了。
  “不知罗助教可与你们说过此事?”刚去的时候,那谢大郎还有点担心罗用跟铺子这边没有充分沟通好,心里还想着实在不行就自己掏钱吃一顿好了。
  “哎,说过了,你们这是几位?”许大郎长子听闻,连忙过来招呼他,罗大娘这几日没少叮嘱他们,对于这些从太学过来的人,要格外留心着些,万不能给三郎扯了后腿。
  “我与我妻儿,总共四人。”谢大郎说着便递了四个竹签子过去。
  许大郎那长子探头往窗口外面看了看,见她妻子这时候手里牵着一个女娃就站在不远处,旁边还有一个老妪,怀里抱着一个小娃娃,瞅着应是还未满周岁的样子。
  “我家郎君说了,未满周岁的孩子不用竹签子,不足三尺高的孩子便只算半签,那边那位老妪若是不吃的话,你们四人便只要两签半。”许大郎长子言道。
  “竟是如此。”谢大郎笑了,他原本还想着,那罗三郎若能按照他自己说的,好生给他提供几顿早饭,便也算是不错的,没想到对方竟然做得比自己预料的还要好,如此一来,他手里的这十个竹签子,便够他们一家四口吃上整整四顿的了。回头去看一看他的妻子,见她这时候果然也是高兴的。
  几人初时也点得不多,就要了两盘角子,一碗红枣豆浆饮,一碗豆浆,一碗梨子罐头,一碗桃子罐头,另外又要了两串鱼丸。
  许大郎长子帮他们把东西端到厅堂之中一个空座上,又道等一下若是还要一些什么,随时到柜台那边去点便是。
  “着实是不错。”待那许大郎长子走了以后,谢大郎妻子笑着说道。
  “那你便多吃一些,不枉为夫辛苦考那一场。”谢大郎笑道。
  一家四口一起吃早饭,他们那大女儿年岁稍稍大些,在父母的照料下自己便也能吃了,小女儿被那仆妇抱在怀中,一口一口喂她吃些红枣豆浆饮。
  小丫头吃过几口,又喊着要吃她阿娘的罐头,她娘便也喂她吃了几口梨子水,然后又吃掉了一整块枣豆糕,这才打着饱嗝不肯再吃了。
  这一边大女儿跟她阿耶面对面坐在那里吃角子,两盘角子都被他们吃完了,还有一些意犹未尽。
  于是小姑娘便又去柜台那边点了一盘饺子,另外又要了一碗桃子罐头。第二碗罐头她吃不完,被她阿耶端过去,几口就给扫荡干净了。
  吃过了早饭,谢大郎依旧要去上学,他妻子便让他先走,自己这会儿刚吃饱,在这里坐坐再走。
  “下回应选在大郎不上学的时候过来吃。”待谢大郎走后,他妻子对自家仆妇言道,今日这早饭着实吃得不错,就是稍显仓促了些。
  “那你下回便与他说。”仆妇笑道。
  “要的。”谢大郎妻子笑了笑,然后又把自己面前那半碗罐头往那仆妇面前推了推,说道:“这半碗却是吃不下了,不若你便替我吃了吧。”
  “这……”那仆妇左看右看,他们刚刚进来的时候,郎君是说了她这仆妇是不吃的,这会儿若是又吃了,万一被有心人拿去说道……
  “无碍,你吃了便是。”年轻妇人伸手把自己小女儿接了过来:“我吃过的东西,别个谁还愿吃,白白丢了岂不可惜,你便吃了,吃完了我们就回去了。”
  “哎。”那仆妇应了一声,端起那碗梨子罐头便吃了起来。
  她是谢大郎妻子从娘家那边带来的仆从,也是看着这个小娘子长大的老仆了,成婚的时候又跟随她到了夫家,感情上也颇为亲近。
  他们小娘子近来胃口也是不错的,这么一碗罐头,又有什么吃不下的,还不是特意给她这老仆留下来。
  梨子这东西在他们长安城并不算罕见,秋日里也挺多,只是入冬以后,便显得稀罕起来,寻常人家很难吃得着,这几日天气严寒,家里烧起火炕,难免也会有些干燥,这半碗梨子罐头吃下去,多少也能润润心肺。
  他们这边是一家四口一起吃早饭,家中仆妇也跟着沾了光。
  听闻这两日因这考试一事,在长安城中,挨揍的小郎君们也是不少,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啊。
  罗用给太学的这四个班级考试,每个班级的试卷都各不相同,分(1)、(2)、(3)、(4),总共四份。
  这四份试卷,也是他自打来到长安城以后,就开始着手准备的。
  试题是他自己出的,其中一部分资料摘自空间一些旧书,大约是他从前在大学城收购二手书的时候,那附近的居民把自家小孩的旧书也拿来一起卖了,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是摘录一些出来给这些唐朝学子们用一用,却也是足够了。
  至于雕版,自然就是四娘和五郎两个了,这两个人从前雕过诗经,这几分卷子对他们来说并不困难。
  罗用说等太学那几个班级考完之后,他们就可以印了这几分卷子出去卖钱,然后那两个几乎都要钻到钱眼里面的姐弟二人,就埋头干活去了。
  阿兄说了,这回这个卷子,可以多印一些出来没关系,定是不愁销路,于是就在太学的学生们考试的那几日,这兄妹二人就在家里甩开膀子印卷子。
  为了保证印刷品质,他们还是选用了一种相对比较细腻一点的纸张,裁成与雕版一样的大小,每张纸的成本约莫半文钱,加上墨水的成本,不足一文,这一份试卷总共四张,定价八文钱,放在马氏客舍寄卖,四娘他们给马氏客舍那边的价钱是七文钱一份。
  对于马氏客舍来说,这个买卖虽然没有太大赚头,但他们也是很愿意做的,像他们这种开客舍的,尤其又是要做文人的生意,自然就想把客舍搞得更有文化气息一些。
  罗三郎愿意把这卷子放在他们店里寄卖,别说卖一份还能挣一文钱,即便不挣钱他们也是愿意卖的。
  近日长安城中不少读书人都在讨论太学的这一次旬考试卷,尤其是最后的那几道数学题,龟兔赛跑、两村修路、三人行路、三人绕池,每一题都让他们感觉十分地新颖。
  从前,在《孙子算经》之中,便有鸡兔同笼一题,一两百年时间过去了,依旧被人津津乐道,现如今罗三郎这四道题,与鸡兔同笼虽有几分神似之处,但还是让人感觉眼前一亮。
  “我倒是认为,最妙之处还是在于他这个出卷的方式,整卷一百分,出题有深有浅,题题计分,最后只要看一看这些学生的得分,对于他们的算术水平便一目了然。”
  就在很多人对那几道应用题津津乐道的时候,也有一些格外清醒的人,这时候已经开始意识到了计分制考试方式的先进性,它比原来的考试方式更细致更透明,每一题多少分都清清楚楚,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少,所以自然也就更公平。
  这些日子,马氏商行楼上楼下两个厅堂日日满员,就连后面那些客房的入住率也特别高。
  长安城这些大郎君小郎君们,买得一份试卷以后,往往就要在他们店里翻阅讨论,一来是图方便,二来也是因为这里更有氛围,近来长安城中关心这一份试卷的人,大多集中在马氏客舍。
  “笔墨可都准备好了?”
  这一日,马氏客舍二楼的一间客房之中,有几个年轻郎君,让仆从买来几份试卷,一人一份分了,然后又在屋里各自寻了个舒适的位置,打算也学那太学的学生那样考上一考。
  “我们要做第几份?”一人打开自己手里对半折叠起来的那一份卷子,一张一张翻看起来。
  “自然是做第四份。”有人言道。他们也听说这四份卷子的难度是递增的,第一份最是简单,第四份最难。
  “我看还是做第一份吧。”一个年岁较长的郎君言道。
  “我也觉得先做第一份比较合适,我们并未专门学习过这种算术法,不如还是先做第一份熟悉一下。”屋中又有其他人附和。
  “不过是数字符号有那些许不同而已,算术之法大抵总是相差无几。”有人不以为然。
  “先做第一份吧。”这时候,坐在窗边的一个衣着华贵的年轻人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然后屋中其他人就再也没有了异议。
  等到真正开始做题的时候,这些人就都知道了,先做第一份完全是明智之举。
  他们这些人虽然是在国子学就读,比太学还要高一个等级,享受着比太学那边更加优越的教育条件,但是他们本身,却并非是因为资质比太学那边的学生更加优越,所以才读了更好的学校,而是因为出身比那些人更好。
  最后那一道龟兔赛跑的题目,有些人更是绞尽脑汁也做不出来。
  “啧,不做了,横竖咱也不用跟他们拼成绩。”有人实在做得气馁,干脆把鹅毛竹笔往桌案上一丢,不做了。
  “这两日你们便于家中父兄提一提此事吧,莫要让太学那些人将我们甩到了后头。”窗边那名青年这时候也合上了自己手里面的那一份卷子,说道。
  这还是最简单的一份卷子,他这一遍做下来,别说满分,怕是连八十分都拿不到,因为最后一道题他也不会做。听闻太学那边有好几个考得了满分的学生,这个事实让他感觉到了危机。
  他们的父兄虽然走在了太学那些人的父兄前面,但是他们这一辈人却是未必,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家族,也总有兴起和衰败的时候,一个家族的发展和兴盛,不可能一直依靠祖上的积攒,后人若是没有出息,衰落也就成了必然。
  他们这些人享受着家族给自己带来的便利与好处,但同样的,也要有承担和推动一个庞大家族发展的觉悟。
  几日之后,便到了十一月十五。像罗用他们这些小官,在每月的朔望之日有两次大朝,也就是初一和十五这两日。
  上朝这种事罗用从前没有经历过,不过从前面圣的时候倒是上过一次朝堂,这回上朝他是跟侯蔺一起去的,反正他们现在就住在同一个院子里,一起出门倒也方便。
  前几日乔俊林考了一个满分,从罗用那里拿到了十个竹签子,然后他就把这些竹签子给了侯蔺。
  侯蔺很高兴,觉得这个外甥没白疼,请了几个同僚一起到马氏客舍吃早饭,他那些同僚也都特别给面子,今日上朝,还有人特意绕道到丰安坊这边来接。
  侯蔺也不是没有感觉到,自从罗三郎来到长安城,与他们同住一个院子以后,身边那些同僚隐隐就对他多了几分热情。
  就像今日这位同僚,说是来接自己,实际上应该还是为了罗三郎,不过也无所谓,能跟着蹭一回马车也是好的,这大冷的天,坐马车总比骑燕儿飞舒服多了。
  罗用的品级是从七品上,这时候只见他穿着一身绿色官袍,黑色布靴,身量不算很高,身形却也修长挺拔,看起来还是略带青涩的少年人模样,面上带着些许笑意,又似有那几分腼腆。
  单看这人外表,如何能猜得着他竟能有棺材板儿那样的诨号?
  “可是等久了?”
  侯蔺与罗用一同从院子里出来,他这同僚却尽看罗用去了,直到侯蔺与他说话,这才注意到他也出来了,连忙轻咳一声,笑着说道:“我也是刚到,外边冷,快些上车来吧。”
  他这辆马车足够宽敞,三人同坐车中,并不显得拥挤,车内又有暖炉,也不知用的什么炭,隐隐还散发着些许清香。
  三人一路上说着话,这一路的氛围倒也不错,但不知是不是罗用的错觉,对方隐隐好像有几分想要挖墙脚的意思。
  不管是不是错觉,罗用只当自己没听出来,一路装聋作哑一直到宫门,他这会儿刚刚有点喜欢上太学那个地方,并没有想要换岗位的意愿。
  至于这一日的早朝,罗用觉得自己也就是打个酱油的事,最多被问两句最近考试的事情,别的也就没他什么事了,结果却没想到,他这一天竟然还大大出了一把风头。
  原因是国子学那边几个博士提出来,说是希望罗用没旬可以抽出一两日时间,到他们那边去教授算术。
  然后太学这边几位博士就不干了,尤其以那陈博士蹦得最高,说他们摆明了就是想挖墙脚,当初罗三郎还在西坡村待着的时候,他们怎么就不想着请他到国子学去教授呢,这会儿他们太学好容易把人请到长安城来了,他们竟然想来抢人,简直欺人太甚!
  之后,皇帝问罗用的想法:“罗爱卿以为如何?”
  “微臣怕是力有不怠。”罗用说道。
  “每旬一两日的工夫,倒也不耽误你在太学那边的教学。”国子学那边又有一个博士说话。
  “不去。”罗用言简意赅。
  朝堂之上不知谁人轻笑出声,这棺材板儿就是棺材板儿,瞅着是个细皮嫩肉的少年郎,实际上却是个一等一的硬茬。
  这件事发展到最后,还是皇帝给他们提了一个解决的办法:“听闻陈博士与算术一道,亦有所成,不若便让陈博士去吧。”
  陈博士之前也是在太学教过其他几位博士以及博士助教算术的,另外还被借调到算学那边教了一段时间,要说他的算术水平,那确实也是不错的。
  “不知几位爱卿意下如何?”皇帝问国子学那些人。
  “臣以为可行。”国子学那边一个白胡子博士拱手道,除了那罗三郎以外,陈博士确实也是最好的人选了。
  “……”陈博士万万没有料到,事情竟然还能这么发展,早知道会这样,他刚刚吵架的时候就少骂几句了。
  “陈爱卿以为如何?”皇帝这个和事佬,这时候又问陈博士的意见。
  “多谢陛下抬爱!”陈博士这老家伙想也不想,一口就答应了。
  罗用在一旁看着也觉好笑,这老家伙变脸倒是快得很。
  不过他也是老油条了,国子学那边是个什么情况,想来应也十分清楚,而且他显然也有更进一步的意愿。
  罗用跟他不一样,首先他并没有继续往上爬的想法,其次他对国子学那边的情况并不了解,不想被人牵着鼻子走,稀里糊涂地卷入到一些复杂的利益关系之中。
  无论是罗用的拒绝还是陈博士的接受,他们之间看似毫无关联,态度也截然相反,但他二人之间其实有着一个十分本质的共同点,那就是清楚地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第215章 商议
  “三郎昨日可是又熬夜了?”
  这一日清晨,阿枝早早就做好了饭食,侯蔺、乔俊林、罗用这三个要上班上学的,天未亮就都起来了。
  乔俊林舅甥二人这时候都已穿戴整齐,就罗用还顶着一头略显凌乱的长发,只用一根头绳在脑后胡乱扎了一下,显然还未来得及整理。
  “也没有熬到很晚。”罗用说着捧起自己面前那碗粟米粥喝了一口,不冷不热,刚好入口。
  “可是又在出卷子了?”侯蔺问他。上回那个试卷上面写着贞观十一年十一月第一旬,那后面自然就会有第二旬第三旬了,再过两日便要到十一月二十了,估计这两日太学那边马上又要迎来一场数学考试。
  “正是。”罗用点点头,伸筷子夹了一些萝卜丝。
  “趁热吃个鸡蛋饼,莫要等它凉了。”阿枝对罗用说道。
  “哦。”罗用也不客气。转眼他们兄妹几人在这个院子里住了也有半个多月了,这段时间他们的饭食基本上都是由阿枝在操持,刚开始那几日大家相互间还要稍微客气一下,等到了这几日,基本上也就跟一家人过日子差不多。
  吃了一个鸡蛋饼,又喝了一碗粟米粥,以及些许小菜,罗用便回自己房间整理去了。
  第二旬的试卷他昨天晚上已经确定好了,这两日便等四娘和五郎两个把雕版给刻出来。
  学校那边,罗用最近也跟其他几位博士以及助教商量过了,让他们在每旬逢九那一日,把所有学生集中起来参加一场数学考试,他只要六个钟便好。
  太学那几位博士也都比较好说话,几人商议一番之后,便决定把每旬逢九那一日下午安排给罗用作为考试之用。
  其实长安城这些学子们原本便有旬考,考试的过程大多也就是让他们背一背经史子集,并不是十分正式,更没有这种精确到百分之一的计分方式。
  现在罗用占用了逢九这一日下午的时间,至于上午,考的依旧是经史子集,以检验他们这些学子们在这一旬时间里面的学习成果。
  “还未收拾好吗?”乔俊林这时候已经把他们两人的燕儿飞推到院中,见罗用还没出来,就走到他房门口这边看了看。
  “好了。”罗用把璞头那两个脚往头发里面塞了塞,然后拿起桌面上的一叠资料往自己怀里一揣,起身出了屋子。
  其实这时候时间还早,乔俊林这家伙每天早早就要去学校,带得罗用每天也特别早。
  罗用这会儿是刚起来没多久,吃饱了肚子又把自己收拾好了,乔俊林那小子至少比他早起半个时辰,天不亮就在院子里练拳舞剑的,大冷的天,也不知道他怎么坚持得下来。
  “你这璞头扎得着实太马虎了。”乔俊林见罗用从屋里出来,再看看他头上这边鼓一块那边漏一点扎得十分随意的璞头,不免觉得有几分好笑,就这还为人师表呢。
  “走吧。”罗用不以为意,不就是个璞头,多大点事,人卡卡西老师还一边看小黄书一边给学生上课呢,相比之下,罗用觉得自己简直堪称模范教师了。
  “你过来,我给你重新扎一下。”乔俊林拉着他的胳膊,让罗用坐到廊下。
  他们现在住着的这个院子,地方虽然不是很大,但是从前的主人也是一个文人,小院拾掇的还挺仔细,有树又有井的,屋前还有一道走廊,走廊靠院子这一边还设有几处长椅,夏里乘凉冬里观雪的,很是有那几分情调。
  罗用这时候就坐在廊下,乔俊林帮他把头上的巾子拆了重新扎,动作不算轻柔,但态度明显比罗用仔细许多,手法也更熟练。
  这大冷的天,气温低到院子里那棵老树都要被栋得瑟瑟发抖起来,罗用竟觉今日这空气格外清新,天空苍茫辽阔,带着几分别样的美感……
  “把头低一低。”乔俊林嫌他把头抬得太高。
  “哦。”罗用很配合就把脑门垂下了,有人帮忙给扎璞头就是好啊,他觉得自己好像可以不用再学习这一项既能了。
  扎完了璞头,两人骑着燕儿飞出了院子,这时候天色也才蒙蒙亮而已,天空中不时飘下一些雪沫子,倒是没有什么风。
  像这样的天气,坊间百姓也都要睡得晚些才肯起床,只有靠近几个坊门的那些食铺,每日依旧早早便开始经营。
  长安城热闹繁华,长安百姓的消费能力也比其他地方的人强出许多,所以这坊间的商业自然也就发达活跃,不仅有这许多沿街的商铺,每日还会有一些脚夫挑了担子推着板车,走街串巷地做些小本买卖。
  阿姊食铺那边,这时候必定也已经开张了,罗大娘也是日日都要比罗用起得更早,凌晨两三点钟就要起来,忙碌几个时辰,在那边院子里把各种吃食准备妥当,待到坊门一开,便让帮工们推着车子将物什搬到阿姊食铺那边去售卖。
  罗用和乔俊林二人骑着燕儿飞去到太学,然后乔俊林就到自己教室早读去了,罗用则去了专供他们这些教职工办公之用的一间屋子。
  那屋子布置得可比外面那些大教室舒服多了,屋里盘了火炕,每日罗用一早过来的时候,都会发现这间屋子被人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炕头上还烧着热水。
  “三郎怎的日日都这般早?”罗用来了没多久,那陈博士也到了。
  “国子学那边可好?”罗用笑着问道。陈博士昨日就被国子学那边给借了过去,今日才又回来了,这么一大早就过来,说不定就是专门找他罗用来的。
  “不过就是规矩比我们这边更多一些,其他并无什么差异。”陈博士走到炕头那里给自己打了一碗热水,放到罗用身边那张炕桌上,然后人也坐了过去。
  “你今日可是找我有事?”罗用问他。
  “你那第二旬的卷子,做好了没有?”陈博士问他。
  “便只差雕版了,十九日下午之前肯定可以做出来。”罗用说道。
  陈博士摸了摸自己的胡子,言道:“昨日在国子学那边便有学生问我这旬考的事情,我便想着,你这一边若能多印一些……”
  “这有何难。”罗用爽快道。
  “如此便谢过三郎了!”陈博士很高兴,他现在解题的水平还行,但是这解题和出题之间,还差了老大一截水准呢,他知晓自己的斤两,就是绞尽了脑汁,怕也弄不出罗用那种水准的试卷,所以干脆便来找他商量,直接采用罗用的卷子,原本还担心这事怕是有几分难办,没想到罗用竟然答应得这般爽快。
  “不过你也知晓印这卷子多少也需要一些本钱。”罗用这时候又道。
  “那是自然,总不好再叫三郎贴钱。”陈博士满口应承。
  “便按那马氏客舍的价钱,如何?”罗用笑问。
  一张卷子二文钱,国子学那边现在的学生人数也有近百人了,每旬便是二百文钱,横竖四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