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北杂货-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罢,那便一月半吧,还望三郎守约,届时莫要再拖延时日。”最后,这家酒肆的主人还是同意了这一笔交易。
  “定然不会。”罗用拱手道。
  “一月半,你上哪儿去筹集这般多的钱帛?”买卖谈拢,马飞阳与罗用踩着长安城的闭门鼓,坐在马车之中,往光德坊赶去。
  “只好托人捎信去凉州城那边,看我阿姊能不能送些钱财过来。”罗用笑道。
  实在不行,借呗。眼下在这长安城中,真正位置好一点的地皮房产,那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少有转让出手的时候,这时候才贞观十一年,就已经是这般,往后再想要买,只会越来越难。
  罗用现在要买下这个酒肆虽然勉强了一点,但是别的不说,那地方的地皮本身就已经很值钱了,所以再怎么样,也不会是一桩亏本买卖,瞅准了就下手吧,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
  之后的日子,罗用一边托了人通过驿站送信去凉州城,一边又紧锣密鼓地开始张罗起这一间铺子的筹备工作,过年那几天他都没闲着。
  ·
  凉州城这边。
  这一年年关,罗二娘给她的那些员工每人发了一斗麦子、两升大酱以及一篮子豆腐豆干等物,另外还有十文钱。
  凉州城此地粮食比肉金贵,那一斗麦子就不便宜了,另外还有十文钱和大酱豆腐,寻遍整个凉州城,都没有几个比她更大方的雇主了。
  分到了东西的员工们高高兴兴回家过年,还有一些个回不去的,便让家里人过来拿,家人之间见个面,说几句话,然后回去的回去,留下的继续留下。
  被留下来的这些,都是跟罗二娘等人学了织毛衣的,当初罗二娘与她们签订契约的时候,就已经在上面都写明白了,为了防止手艺泄露,她们这些人在给罗二娘做工期间,是不能回家的,所有人都一起住在这个院子里,与家人见面的时候也都是在公开的场合。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经营发展,罗二娘的这个毛衣作坊现在基本上也已经慢慢上了轨道。
  早前她就雇人拣羊毛,然后再慢慢观察,若有勤快又手巧的,人品瞅着也牢靠的,便单独挑出来,教她们纺毛线。纺毛线的活计比拣羊毛要轻省一些,工钱也多些,又是一门手艺,很多人都愿学,所以都比较积极表现,作坊里的氛围也是比较不错。
  相对于纺毛线,其实众人心中最最向往的,还是那织毛衣的活计,只可惜并不是人人都能被选中,若是被选中了,每个月便能挣七十文钱,包吃包住,四季还有衣裳。
  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不能回家,所以一般拖家带口的妇人就做不了这个活计,她们想做二娘也不肯要,选的大多都是一些年纪很轻的小娘子,要么干脆就是上了一些岁数的,丈夫已经过世的,家里没有什么拖累的。
  这一份契约,一签就是五年,五年之后还不知如何,反正凉州城中现在已经有不少人盯着了,就等这些人五年约满之后,将她们雇佣过去,好学了那织毛衣的手艺。
  罗二娘从前也曾与罗用讨论过这件事,按罗用的意思,这织毛衣的手艺,早晚肯定还是会被人学去,最多也就十年八年的,毕竟他们西坡村的那些小娘子们迟早是要嫁人的,嫁了人以后,很多事情就都身不由己了,手艺的泄露,那肯定也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罗二娘这一次在决定契约年限的时候,想来想去,最终就定了一个五年。
  她既不想太耽误那些小娘子的婚期,又不想让这一门手艺太早泄露出去,两相权衡之下,最终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这两日过年,你们便都歇了吧,若是有什么想吃的,便与我说来,我道外面去买。”送走了最后一批工人以及家属之后,罗二娘关上院子,对院中那些女工们说道。
  “平日里该吃的都吃过了,这过年便也没甚好吃的了。”一个四十出头的妇人笑着说道。
  这妇人很年轻的时候丈夫就没了,好容易把两儿一女拉拔长大,现如今三个子女均已成婚。罗二娘因为欣赏她性格坚毅能吃苦,脾气又很好,手上也十分灵巧,便问她要不要与自己签契约学织毛衣,她一口便答应了,从此就在这个院子里住了下来。
  这些人在这里给罗二娘干活,别的不说,吃食总是不缺的,于是这时候一说到过年,问她们想吃什么,一时竟也想不出什么特别想吃的来。
  大伙儿一起把这院子里整理整理,便又到屋子里待着去了,这屋子四周有好几扇大窗户,上面糊着透光度很好的油纸,白天的时候只要开了纸窗户外面的那一层木窗,整个屋子就很亮堂了。
  屋子里烧着火炕,暖烘烘的,坐在这里面织毛衣一点都不冻手,炕头上烧着热水,水壶上冒着水汽,长长的火炕上摆着一张一张的炕桌,炕桌上摆了红枣柿饼并各种点心,大多都是二娘今日一早从外面买来的,因为过年了嘛。
  平日里她们这屋常常也有点心,尤其是在那些需要她们加班赶工的夜晚,有几回罗二娘甚至还开了罐头与她们吃。
  她们这儿有个小姑娘,当初刚来的时候,整个人又瘦又黄,两个手掌跟鸡爪子一般,在这儿待了不足半年,身上面上瞅着就有肉了,他耶娘过来探望的时候见了,也都很高兴,逢人便说罗二娘的好。
  虽然过年这两天也不能回家,但是她们这一群大娘子小娘子们聚到你一处过年,也是很欢乐的,吃喝都很富足,人人都裁了新衣。
  有些人其实还宁愿在这一边过年,且不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她们这些人的家境,大抵都是不太好的,贫穷不是罪,但是贫穷会滋生出许多让人不堪重负也无力面对的沉痛,与外面的世界相比,这个小院仿佛没有忧愁一般。
  与这些凉州城本地的大娘子小娘子们待在一起的,还有当初从离石过来的殷氏姊妹,罗二娘自己没多少时间,教人织毛衣的活计,大抵都是她二人在做,所以她二人年纪虽轻,但是在这些人中间也是颇受尊敬的。
  凉州城距离离石县那般远,她们自然也不可能回去与亲人一起过年,早前倒是拖王当他们送了一份信件回去,回信还未到,不知家中是否安好,翁婆年岁也大了,殷朵儿那丫头不知又长高了多少……
  ·
  正月初十这一日,一封信件被人转交到罗二娘手中,乃是从长安城寄来,寄信的人正是罗用。
  罗用这回也是运气好,在他寄信的那两日,朝中刚好有一份比较重要的文书要送去凉州城,这一路快马加鞭,十来日便到了。
  罗用的那封信刚好就赶上了这一趟加快列车,初十那一日,便经由别人转交,送到了罗二娘手中。
  罗二娘收到这封信很高兴,当即便自己拆开来读,不认识的地方连蒙带猜的,整封信件看下来,大抵也是知道意思的。
  三郎说自己在太学当助教,把四娘五郎六郎七娘都带去了,连五对也带去了,他们就住在长安城,时常与大娘她们见面,还有姊夫林五郎近日也在长安城,林五郎原本说是去探望,结果现在整日就跟长工一般,给罗大娘干活呢。
  罗二娘眼里有些湿意,拿着这一张信纸便看边笑,等看到罗用说自己要在长安城那边买一个铺子,手头钱帛不够花用,问她这边有没有的时候,罗二娘想也不想,当即便带着几个人去了仓库。
  自打去年腊月以来,她便不怎么卖货了,因为价格不够高,她手里也不缺钱,于是便都屯着,原本是预备要等到明年早秋的时候再出货的,这时候三郎那边既是需要现金,那自然就先紧着他那边。
  也不需把这羊绒毛衣裤换成钱帛,直接运了毛衣裤去长安城便是,可比钱帛还要轻便许多,想必在那长安城,要用它们换些钱财应也不难。
  “这些,还有这些,全都搬到外间去吧。”罗二娘找了几个看院子的青壮,让他们帮忙搬一下货。
  现如今她们这个院子里的财物比从前更多了,负责看守院子的人也比从前多了几个,都是赵家那边借过来的人手,为了安全起见,隔一段时间,赵家父子还要给她换一批。
  “这么多,二娘这是要出货?”那一摞一摞的羊绒毛衣裤,每一套都能顶的上他们几年的工钱,再看眼前这个大仓库,满满当当的,若是都卖了,也不知道能值了多少钱去?
  “倒不是出货,拿一些出来当钱花用罢了。”二娘笑着说道。却并不跟他们提及这批货要被送去长安城的事情。
  她现在也是做过买卖的人了,不再像从前那般天真,她也曾听闻过很多商队被人劫掠的事情,出行之前便把消息泄露给外人知道,这是十分忌讳的事。


第224章 贞观十二年元宵节
  比罗二娘那边更早的时候,西坡村这边就已经收到了罗用等人要在长安城开铺子的消息,罗用在信里说了,让他们近期运送一批货物到长安城,速度越快越好,数量品种越多越好。
  刚好那一段时间,关内道那边有人赶了一批驽马到离石这边来卖。
  罗用等人先前修的那一条道路,虽然还未通到凉州城,但还是给关内道那边不少地方带来的便利,但凡是通了水泥路的地方,要从他们那里来往于离石这边,比从前那可方便多了,从离石这边又可南下去往长安城等地,于是今年冬季,便有不少关内道那边的人赶了毛驴驽马,运了许多肉干之类的东西,到他们这边来卖。
  那驽马的价格比毛驴贵得多了,罗用的那些弟子原本也是不怎么舍得买的,直到他们收到了罗用的信件,一群人商量了一下,最终决定各自把家底掏一掏,最后总共凑钱买下了二十匹驽马。
  给这些驽马配上拉货的板车,再装上各家铺子里的存货,还有杜仲胶作坊近来的出产,另外又在当地收购了一些货物,然后马不停蹄便往长安城去了……
  唐初这时候的长安城,一年之中唯一没有宵禁的,就是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元宵节前后这三日。
  贞观十二年正月十四这日一早,不少城中百姓便兴致勃勃为今晚的赏灯活动开始做准备了。
  “送蛋糕咯!离石罗三郎送蛋糕咯!”
  “南北杂货今晚开业!一次性购物满三十八文钱的,免费送一个小蛋糕咯!”
  上午十点钟左右,便有一些十来岁的小孩在长安各坊吆喝起来,只见他们三五成群,手里捧着一摞摞的纸张,逢人便发一张。
  有好奇的百姓过去拿了一张来看,首先入眼的,便是“南北杂货,盛大开业”这几个大字。
  再往下看,又有一段小字:“开业前三天,凡是进店购物的顾客,无论买多买少,都有一次摸奖的机会,奖品内容有:衡氏造车行出产的杜仲胶车轮配制燕儿飞一辆,南北杂货大礼包十个,燕儿飞竹链五十条……削皮刀……豆腐……”
  再往下,又有几排用红色染料印上去的大字:“正月十四晚,南北杂货开张第一天,凡一次性购物三十八文以上,免费赠送小蛋糕一个,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写的甚?这上面写的甚?”好些人不认识字,这时候便只好追着那些识字的人问,好在这长安城中识字的人也是不少。
  “就是说啊……”有些个热心的,就会把这宣传单上的内容从头到尾给他们读上一遍。
  “三十八文,啧啧。”有些人一听那个三十八文的要求,就咂舌了,寻常百姓一个月才挣多少。
  “上面那个抽奖的,不管买多少都能抽。”又有人道。
  “我看他们那里的东西指定也便宜不了。”
  “那可未必。”
  “阿姊食铺那边,不是有贵的也有便宜的。”
  “你们看这背后印的甚?”
  众人翻过另一面来看,只见那上面五颜六色地印着一些小图案,乍一看还因为是印花,仔细就会发现,其实那些图案刻的都是南北杂货出售的一些商品的图案,下面还有标价。
  “燕儿飞六百文一辆,哎呦,买不起哦。”
  “他们这个燕儿飞是杜仲胶车轮的,防水,下雨天也能走,而且行在路上也平稳,比木头车轮舒服多了,不颠簸。”
  “你怎知?”
  “听离石那边过来的商贾说的,他们也就是见过一回,先前想买也买不着,这回倒是在南北杂货开始销售了。”
  “你们看,还有卖豆腐的呢,一文钱两方。”
  “倒是不贵,那阿姊食铺的豆腐也有挺大一块,罗三郎这边卖的,应也不差。”
  “还有卖枣豆糕的,也是两文钱一块。”
  “卤水也有呢。”
  “这个面包是甚?”
  “不知。”
  “不若今晚便去看看吧,买些卤水点心出来吃也好。”
  “还能摸奖嘞。”
  “咱几个合在一处结账,说不定还能领个蛋糕。”
  “若是这般,摸奖怕是也只能摸一回。”
  “这倒是……”
  好容易等到黄昏时分,不少住在丰乐坊附近的百姓便跑到罗三郎家那杂货铺去看热闹。
  罗用他们今日请了舞狮队,待到闭门鼓响起之时,那两头狮子便舞得愈发起劲,闭门鼓合着舞狮队的鼓点,咚咚咚响得十分热闹。
  在南北杂货正门前面的空地上,还摆了圆圆的一堆小山一样的奖品,那一辆杜仲胶车轮的燕儿飞就摆在中间最高处,用一个木头架子撑着,旁边还有许多其他奖品,大大小小的品种数量都不少。
  待那闭门鼓敲完了,往日便是坊门落锁的时候,这一日却宣布着夜间娱乐生活的开始。
  南北杂货店门大开,不少人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陆陆续续进了铺子。
  进了大门以后,那里面还有一个五六尺宽的小门,小门上面还贴了红纸,写了“入口”二字,在小门的左边,叠放着许多装东西用的篮子,右边则是一排大小相同的柜台,大约是结账的地方。
  进去铺子以后,迎面扑来的,首先就是一阵卤水的香味,再一看,不仅有卤水,还有凉拌菜,有豆制品,各式肉丸,各式甜点……一眼望去,满满当当全是各式吃食。
  好些人一看到这么多吃食,就有点走不动道了,看看这个也想吃,看看那个也想吃。
  其中最最令人流连忘返的,就是那甜品区,那一个个的奶油蛋糕,真是看得人垂涎欲滴,只可惜太贵了,若是不要奶油,只买蛋糕胚,那就便宜不少,旁边还有一种叫面包的吃食,不知道是甚,从前也没人吃过,价钱倒是比蛋糕便宜不少,各种口味的,有乳酪的有咸蛋的,还有夹了肉片的,每一样吃食前面都立着一个标价牌,最便宜的一文钱能买两个,贵的十几文几十文都有。
  “劳烦,帮我拿一下这个,还有这个,这个也要。”那边几个人还在犹豫,这一边,有人早早就下手了。
  平日里要到阿姊食铺去吃个蛋糕也是不易,如今这边既然敞开了卖,不少喜欢吃蛋糕的人,自然就要来买了。
  今日负责卖蛋糕的也是罗用的一个弟子,大老爷们一个,五大三粗的,对待食物倒也精心。
  只见他手里拿个夹子,一样一样帮那个顾客把东西从货架上夹下来,一个面包用油纸包了,另外两个蛋糕,从柜子里专门拿了两个包蛋糕用的包装出来,专门购买的加厚的纸张,再按他们师父的指点,精心裁剪出来的,这时候只要把蛋糕往中间一放,在把几个纸叶子折一折,上面的口子一卡,一个蛋糕就包好了,严丝合缝的,上边甚至还有一个提手呢。
  一个面包两个蛋糕包好了,然后又从一旁取了一张粉红色纸条出来写价格。
  这张纸条长得也有些奇怪,约莫一寸宽两寸长。只见那卖蛋糕的,从柜台上拿起一根鹅毛竹笔,在这张纸条上写了价格。
  “这个芝士咸蛋面包是两文钱,这两个小蛋糕,一个九文钱,一个是十五文钱,合起来是二十六文钱,你等一下出去的时候,在外面柜台上一起结账就好了,拿着这个纸条,莫要弄丢了。”
  “我也要一个咸蛋芝士面包。”这时候,一个围观了好一会儿的顾客也说了。
  那什么咸蛋芝士面包,看起来好像挺好吃的样子,才两文钱,价钱也不贵,偶尔吃一回那是没什么压力。
  “劳烦给我拿一个蛋糕,要这种的。”也有一些人想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买蛋糕,像今天这样的日子,一年也就这么一回,横竖都要买,不如多花几文钱,买个蛋糕给家里那几个小孩尝尝鲜。
  “好嘞。”罗用那弟子包完了前面那个面包,赶紧又过来给他取蛋糕,从货架上取下来,然后也像方才那般,用一个硬纸盒包起来,放刀叉的时候还多问了一句:“几个人吃?可要多放两个叉子?”
  “要的。”那买蛋糕的汉子有些拘谨地搓着手。
  “行。”买蛋糕的汉子笑了笑,果然又给他多放了两个叉子在里面,然后又取了一张纸条写上价格递给他。
  这汉子接过蛋糕,左看右看,发现这时候铺子里的人已经很多了,他怕被人挤了怀里的蛋糕,也不敢在里面多待,赶紧往外面结账的柜台走去。
  门口那几个柜台,这时候也都已经有人了,三三两两的还排起了队伍,这汉子也不太明白他们这个收钱究竟是怎么收的,于是他便一边排队,一边探头往前面看。
  只见那负责收钱的汉子,接过他前面那位顾客的篮子,对照着好几张不同的颜色看了看,大概是确认无误了,又算了算总价,这才说道:“一共是四十一文钱。”
  顾客从怀里摸出一串钱,数了四十一文结了账,结完账,那收钱的汉子又从柜台下面拿了一个硬纸盒包装的小蛋糕出来:“购物满三十八文,这是赠送的蛋糕。”
  “嗯。”那青年郎君点点头,接过那蛋糕,又招呼那边一直在门口等候的仆从,让他过来帮自己拿东西。
  柜台这边,这个负责结账的汉子,则把自己刚刚收来的那几张彩色纸条按照不同颜色,一张一张塞到几个不同的盒子里面。
  “就一个蛋糕吗,纸条给我一下。”分完了纸条,他又继续接待下一个顾客。
  “哦。”
  “总共九文钱。”
  “哎哎。”
  “你往这边出去,外面有个抽奖的。”
  “哎。”
  汉子付了钱,提着一个小蛋糕,高高兴兴出了铺子,他觉得今天自己可长见识了,这么大一间铺子,这么多的吃食,好些都是他从前没见过的东西,铺子里的人也都挺好的,并不嫌弃他穿着寒酸。
  “摸奖嘞!摸奖嘞!看谁能摸到燕儿飞嘞!”
  结了账以后,沿着一条用矮桩与绸带围出来的小道,很自然就走到了摸奖的地方,只见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头上扎着一条头巾子,一边吆喝,一边安排他们这些从铺子里出来的顾客摸奖。
  “来来来,看看你今晚手气怎么样。”
  “呦,是个削皮刀啊,削皮刀好啊,削皮刀那也比豆腐强。”
  “哈哈哈哈。”
  “看看这位客人摸了个甚?我看看啊……”
  “空!”
  “哈哈哈哈哈!”
  “今天手气不太好,没事,咱这儿十四、十五、十六三天都有摸奖,今天摸不着明天再来。”
  “后面后面!”
  “这个是甚?”
  “南北杂货大礼包!!!”
  “诸位看看!今天晚上第一个大礼包已经出来了啊!”
  “哇!”
  “你拿好了,这一篮子有点沉,都是可以现吃的东西,哎呦这手气好的!”
  “……”
  等轮到这个买蛋糕的汉子,他还挺紧张,他妻子带着几个小孩在外边等他,这时候也都凑过来了,燕儿飞就不想了,就盼着他也能摸个大礼包呢。
  “我看看你摸的甚?”
  “呦,又是一个削皮刀。”
  “别嫌弃哈,这削皮刀也不错,刚刚好些人都摸到了‘空’呢,还有摸到豆腐的,你比他们强。”
  “就一个削皮刀。”那汉子咧着嘴,一手拿蛋糕,一手拿削皮刀,走到他媳妇身边。
  “削皮刀挺好,听说在他们铺子里,一个削皮刀也要卖四文钱呢。”他媳妇说道。
  “我倒是不知。”那汉子憨笑道:“方才买完了蛋糕,那里边人就多了起来,我怕把蛋糕给挤了,赶紧就出来。”
  “这蛋糕多少钱?”他媳妇问。
  “九文钱。”这汉子说。
  “运气好,又让咱摸着个削皮刀。”他媳妇笑了笑,单说一个小蛋糕九文钱,她肯定也是要心疼的,不过近来他们家里头的经济情况稍稍有所改善,难得吃这一回,便也不说什么了,再说还有一个削皮刀呢。
  “阿耶,要吃蛋糕。”家里最小的闺女这时候就扯了她阿耶的衣摆说道。
  “行,咱吃蛋糕。”汉子高兴道。
  两口子领着家里大大小小三个孩子,一路出了丰乐坊,就在朱雀大街西面的水渠边的一棵大树下坐了下来。
  每年的元宵节,这朱雀大街都很热闹,尤其是在靠近朱雀门这一带,更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每年的赏花灯活动主要就是在这一带,就他们身边的这棵大树上,也挂着几个彩色大灯笼呢。
  一家五口人在大树下坐好,然后那汉子便小心翼翼拆开自己手里面那个硬纸盒,将一个巴掌大的小蛋糕摆到几个儿女面前。
  一般情况下,一个小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