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北杂货-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罗用却让他们既不要站李承乾也不要站李泰。
  不是长子李承乾,也不是次子李泰,那剩下的,就只有幼子李治了,听闻那李治最是敦厚淳善,排行又是最小……
  事情若是果然如罗三郎所言那般,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朝中怕是真的就要有一大批人翻船了。


第262章 至少没有歧视他
  罗用原本的官职品级是从七品上,被贬去瓜州常乐县当县令以后,他的品级就降到了从七品下,降得不多,而且还是一县之长。
  对于罗用要去当县令这件事,反对的人倒是不多,坊间百姓也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像离石罗三郎那样的人物,难道还要把他贬到外地去担任县丞主簿那样的职务?简直辱没良才!
  如此想来,罗用这些年的努力和经营,总归没有白费。
  罗用出城这一日,长安城许多百姓来送,那里面有他认识的,也有他不认识的。
  从前跟罗用学过算术的那些人,多数也都来了,这些人有面色如常的,也有面露愧色的,罗用与众人话过了离别,也对他们几个笑了笑,摆摆手,上了驴车便走了。
  “阿兄!”四娘那大嗓门的,这一声喊得别提多响亮。
  “回吧,阿兄过几日便与你们写信回来。”罗用探出驴车,挥挥手对他们说道。
  七娘那丫头抱着四娘的手臂哭得稀里哗啦的,看得罗用的眼眶忍不住也跟着发红,六郎倒是没有哭,这小子自打上了学堂以后,就坚强多了。
  五郎牵着麦青豆粒儿站在那里,不时摸摸麦青,不时又摸摸豆粒儿,不时又抬头看看罗用离开的方向,罗用冲他笑了笑,挥挥手,缩回车里去了。
  什么时候要是能把手机弄出来就好了,罗用心里想着,也不需是能拍照能视频的智能手机,只要能打个电话就好。
  想想又觉得特别不切实际,与其想这些有的没的,还不如早些在瓜州那边做出成绩,让皇帝老儿早点把他调回来。
  瓜州那地方,若是按后世的说法,应也算是在丝绸之路上,只是眼下还没有丝绸之路的说法,甚至连丝绸之路的早期原型,朝天子路都还没出现。
  唐初这时候,大唐与西域虽然也有贸易,但是眼下这个贸易规模,与后世丝绸之路的繁荣兴盛比起来,显然是微不足道的。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玄奘和尚,这时候才刚刚出国没多久,距离他学成归来,至少还得七八年时间,眼下这时候西域那边的佛教文化,约莫也还没怎么发展起来。
  没有丝绸之路,没有《大唐西域记》,现在的瓜州又有些什么呢。
  听闻那里有汉长城,长城不仅仅作为防御工事而存在,它还是重要的交通线以及补给线,行商们往往也比较喜欢沿着长城行走。
  瓜州旁边就是沙洲,在沙洲有两个罗用熟悉的地方,阳关与玉门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说的便是这两个地方。
  值得庆幸的是,罗用并不需要出关,常乐县虽然偏远,到底还是在阳关和玉门关以内。
  瓜州常乐县那个地方,南有大雪山,北有汉长城,西边是沙洲,东边是肃州,肃州再过去就是甘州,话说后世甘肃省这个名字大约就是这么来的吧。
  甘州再过去就是凉州了,二娘她们就在那里,这一次罗用赴任,必然也是会经过凉州城……
  “你在想甚?”车里的乔俊林问罗用道。
  “我在想,届时我们若与那些突厥人当面,你能在他们手底下撑过几招。”罗用笑道。乔俊林这一次也跟着来了,这是他之前没有意料到的。
  “自然是比你撑得久。”乔俊林嗤笑道。
  “那可未必。”罗用空间里头那块石头还没扔呢,关键时候还是可以抵挡一二。
  “你还是歇歇吧,路途还远着呢。”且不说这一路上有可能会遇到的危险,光是这么长的路途,就够罗用喝一壶的了,乔俊林担心他这小身板会撑不下去。
  此次与罗用同去沙州常乐县赴任,乔俊林也是经过仔细斟酌的,他舅舅侯蔺也并不反对他这个决定。
  说白了,就算留在长安城,赴再多的宴,花再多的心思去经营,想要出头依旧还是千难万难,眼下这时候,倒还不如抱紧了罗用这条大腿。没错,就算罗用现在落魄了被贬了,对于乔俊林舅甥二人来说,却依然是他们身边少数几条看得到也够得着的大腿之一。
  当然,这只是从利益方面做考量。
  至于情感上,乔俊林从未对罗用说过什么,就连最平常的关心和感谢的话都没有说过,罗用亦然。
  不得不说,乔俊林的加入,让罗用原本有些萧瑟的内心,又添了几分活泛。
  另外,这一次与他们一同出行的,还有刚从离石县过来的那三个黑人。
  罗用没有正经仆从,但是他这回作为县令前去常乐县赴任,身边总不能连个帮忙的都没有,想来想去,还是带上了阿普他们。
  这时候罗用他们这辆驴车前面,负责赶车的就是阿普,另外那两个黑人跟在后面,他们另外还有一辆驴车,车里装了一些盘缠干粮以及必要的生活用品。
  这大冬天的,风大雪大,路面上的积雪都已经很厚了,此去沙洲的路况,罗用他们几个也不甚熟悉,走得快了容易出意外,所以他们这一次并没有选择马车。
  而且罗用也是有心想要把五对带上,对于五对这样的驴子来说,长安城毕竟还是太憋屈了些,不如西域那边自由自在。
  车子驶离了长安城,越是往西面行走,眼前所见就越是荒芜。
  从前留在长安城中的时候,虽然也是大大的城池矮矮的房屋,一亩地的大院子里盖那几间房,京城百姓还在自家院子里种菜,但是与眼前的景象相比,却又不知强了多少。
  看着这大片大片荒无人烟的天地,罗用不禁又想起从前邹里正与他说过的河东道的人口。
  眼下这个年代,与后世相比,着实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年代。
  所以每当他们抵达一处驿站,经过一座城池,心情都会格外高兴,就连那些素不相识的人看起来都显得是那样的亲切,不管怎么说,至少是人类不是吗。
  约莫二十日以后,罗用等人在兰州渡黄河,过了兰州,自此便踏上河西走廊。
  南有吐蕃,北有突厥,大唐就在这两股强大的力量之间,硬生生占下了这一片狭长而又富饶的土地。
  遥想当年,汉武帝令霍去病等人占下这一条河西走廊的时候,原本定居于此的匈奴人是如何的哀伤与不舍。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兴旺。失我焉之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不过在匈奴人之前,据说这一片原本是属于月氏国的土地。
  这个年代就是这样,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不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夹在吐蕃与突厥之间的河西走廊,相对于周边地区,它是富饶的,但同样也是危险的。
  但是这里的危险,似乎与罗用并没有什么关系。
  在这一片传说中很富饶、实际上与中原地区相比还是十分荒芜的土地上,生活着许许多多的牧民,在这些牧民们口口相传的故事里,就有离石罗三郎与他的阿姊,用羊脂制肥皂,用羊绒织衣裳的故事。
  牧民们十分欢迎罗用的到来,他们拿出最好的食物招待罗用等人,虽然那些食物对罗用来说未必美味。
  这些人并不知道长安城的风风雨雨,他们把罗用的到来说成是天神的旨意。
  这些话初时听来使人高兴,听得多了很容易就会连自己都相信了,但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罗用也没有失去戒心。
  因为人类永远都不会只有热情友善的一面,无论他是来自农耕社会还是游牧民族,即便是在面对他们的天神派来的使者,也是一样的。
  在罗用看来,所谓的宗教信仰,原本就是被人编织出来,用于承载人性之中的软弱。
  越是被人信任仰赖,他就越是需要小心谨慎。罗用表现得就像是一个最普通的年轻人那样,在牧民集聚地暂歇的时候,他偶尔还会带着五对出去与部族里的小伙们对练。
  罗用自然是打不过那些草原上的年轻人,好在那些人对他下手也都比较轻,但是摔几个狗啃泥总是少不了的。
  乔俊林的战绩倒是不错,有时候他们几个人刚到一个部落的时候,大伙儿就都跑过来里三圈外三圈的参观离石罗三郎,等过不了多久,就都跑去看乔俊林跟他们部族里的小伙儿们干架去了。
  “不是我说,那罗三郎的身板也太弱了一些。”
  “若不是有那姓乔的后生,肯定早就被雪山上的狼群给叼走了。”
  “唉,可怜的孩子啊。”
  “天神是公平的,既然已经给了他聪明的头脑,便不肯再给他强壮的身体了。”
  游牧民族大多崇尚强者,身体孱弱的男人既不能在野兽到来的时候保护他们的妻儿,也不能在外敌入侵的时候与部落里的勇士们并肩作战,他们通常都死得太快了。
  但是对于罗用,大家还是表现得格外宽容,至少没有因为他百战百败的战绩而歧视他。
  罗用:还真是感谢……


第263章 敢想敢干
  其实罗用的身体这两年已经好多了,至少从前在长安城的时候,比他弱的人就挺多的,只是来到河西走廊以后,身边的大环境变得就很不一样了。
  对于这些部族里的男人们来说,长安城那些小郎君们简直就是一群弱鸡。
  虽然在罗用看来,在精英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小郎君们,大多其实也不算太弱,至少人家还会骑马不是,比起后世那些宅男们已经强出很多倍。
  罗用自觉自己现在也比后世那些宅男强出许多倍。
  奈何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冬日寒冷,三郎何不在我们这里多停留几日?”
  这一日,罗用他们整装待发的时候,这个部族首领的一个汉人女婿与他那老丈人出来挽留道。
  “可不敢耽误了上任的日期。”罗用与乔俊林合力,将一麻袋行李抬到五对背上。
  这一段路积雪实在是太厚了,驴车行在雪地上十分吃力,五对与另一头驴子都有些吃不消了,之后的行程,只好弃车步行,至于行李,就分一分让这两头毛驴驮着走。
  在这风雪天之中行路,即便是对于他们这些游牧民族来说,都是一件十分艰辛的事,更别说是眼前这几个中原人。
  这个部族的首领也十分慷慨,见挽留不成,便让人从自家马圈里牵出一匹马来送给罗用,罗用挺高兴,但也没有白拿对方的,他从自己那些行李里头翻了翻,翻出一包茶叶送给对方。
  在眼下这个时代,茶叶还是比较少见和难得的东西,中原人虽然讲究烹茶之道,但他们那茶里头杂七杂八加好多东西,有些人还会加点碾碎的茶叶,有些人根本连茶叶都不加。
  在这个时候的西部地区,人们也并没有饮茶的习惯。
  这个年代气候相对还是比较湿润,在河西走廊一带,除了牧区,偶尔也能看到一些农耕区,另外在山坡和草地上,也能采集到一些野果野菜,人们放牧、采集、耕作,还可以从集市上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生活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地过着,除了不够富裕,好像并没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这是茶叶,可以用雪水煮汤来喝,也可以加一些别的东西进去煮,吃了它,能让人更精神,身体更健康。”罗用对那汉人女婿以及他的老丈人言道。
  这汉人女婿也不是什么显贵人家出身,茶道他是不懂的,只是从前听一些行商提起过,也知道是精贵物什,于是他便把自己知道的,还有罗用跟他们说的话,一并翻译给了他的首领老丈人。
  那首领老丈人听闻这一包茶叶原来是这么高贵的存在,对罗用的这一份回礼也感到十分满意。
  他们部族这两年收入还不错,作为首领,他的生活自然也是一日比一日更富裕起来,现在他不缺吃不缺穿,接下来,自然就是要提高生活品质了。
  而对于罗用他们几人来说,行路这几个月时间里,生活品质什么的那就不用想了,能活着走到瓜州就算不错了。
  从那部族首领那里弄来的这匹马,大多都是罗用在骑,因为他们这一行五个人,除了罗用以外,无论是乔俊林,还是阿普他们,身体素质都相当不错。
  五对它们驮着行李走在满是积雪的道路上,也是累得直哼哼。再抬头看看前路,天地苍茫,这条路漫长得仿佛永远也走不到头……
  “已经走了大半日了,停下来歇会儿吧。”罗用看那两头驴子好像是累得不行了,他身下坐着的这匹马也是累得直喘气,于是出声对前面的乔俊林说道。
  只是这话一出口,他就发现自己这时候竟已是被冻得连声音都在打着颤儿,一时间也觉得有那几分丢脸。
  “嗯。”乔俊林倒是没多想,左看右看,在距离路边不远的地方,找到一个背风处,领着几人到那边去歇息。
  虽然并不打算在这里久留,但乔俊林他们还是不嫌麻烦地把那两头毛驴背上的东西给卸了下来,前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他们现在不能有折损,若是少了一头牲口,之后的路途就会变得更加艰难。
  好在这个地方虽然荒芜,到底也不是那种寸草不生的地方,在周围找一找,还是能搜集到一些干枯的树枝,费些工夫把火堆点起来,几个人挤挤挨挨地凑在火堆边烤烤火,再喝上几口热水,多少也能缓和缓和。
  乔俊林从他们的行李堆里摸出几个烧饼,将它们放在火上烤了烤,然后又烤了几片从前面的部落带来的羊腿肉,又再上面抹了些酱料,夹在烧饼里面,第一个,就先给了罗用。
  罗用也不客气,这一行人里面就他身体素质最差,努力调整好自己的身体状态,尽量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就是他目前唯一能做的事情了,照顾他人什么的那个暂时可以不用去想。
  就在罗用等人在这一片冰天雪地之中,围着火堆啃着干粮的时候,在他们身后那个部族,人们则是安安稳稳地待在暖融融的羊毛毡帐篷之中,身上穿着比往年更加柔软舒适的衣裳,身边堆放着比往年更加充足的粮食。
  他们的首领这时候正在自己的帐篷里研究那一包茶叶的吃法,他那半吊子汉人女婿显然不能给他提出多么好的建议,于是首领大人决定靠自己摸索这个茶叶的吃法。
  虽然那罗三郎也跟他说了,可以直接用雪水煮了喝,但他认为那种吃法实在是太暴殄天物了,这么珍贵的茶叶,自然应该用最好的食材与它同煮。
  什么,你说公元七世纪的雪水纯天然无污染很珍贵?
  这位首领显然不这么认为,他用自己能弄到的各种好食材与茶叶同煮,而且每次都还只舍得放一两片茶叶下去。
  按他这种煮法,自然是煮来煮去也没煮出什么茶味,直到有一天,他用几片茶叶与羊奶同煮,许是前面的失败另他有些沮丧,于是他这一次放的茶叶也比往常多出好几倍——大约也就七八片那样。
  “天呐!你们有闻到那茶叶的香味吗?”这一锅奶茶还没煮好,飘出来的香味就已经另首领大人激动非常了。
  “原来这茶叶竟是这么吃的啊!”帐篷里他的那些家人们也都感到很新奇。
  待那一锅奶茶煮好了,首领大人亲自将它分给众人,先分羊奶,在每个陶碗里面倒上大半碗羊奶,然后再分茶叶,每人一片,最后不够分了,家里那几个最小的孩子就没能分到。
  分完了奶茶,这一家子就围在一起把它喝了,先一口一口喝掉羊奶,然后再把茶叶拈起来放到嘴里,一点一点慢慢嚼碎,咽下去……
  不管怎么说,至少他们知道用茶叶来煮奶茶了,虽然这奶茶的吃法略显奇葩。
  若是与那些中原人近来研发出来的一种新吃食相比,这点奇葩其实也算不得什么。
  上回罗用他们刊印销售的那一本《辣椒食用手册》,当时在长安城销量就很火爆,还有很多人买了运到别处去的。
  那一本《辣椒食用手册》里头,有一篇是讲用辣椒入酱的,结果很多人买回去以后都没看懂,不识字嘛,也是没办法,对着那张图画研究来研究去,最终就被他们给研究出了辣椒酒,怪只怪制酱与酿酒的画面看起来实在太像。
  “辣椒酒嘞!辣椒酒嘞!长安城今年最流行的辣椒酒嘞!喝一口浑身暖嘞!”
  大冬天的,便有小贩在街头巷尾叫卖辣椒酒,别说,买的人还真不少,听闻是从长安城流行过来的,甭管好不好喝,跟风的人就很多。
  好在这年头的酒都是用酒曲酿造出来的,并不是后世那种高度数白酒,这时候的酒大多比较温和,含酒精度不怎么高,就算泡了辣椒喝下去,也出不了什么大事……
  “阿吴,你看看我今日挣得了多少钱?”
  辣椒酒好卖,卖酒的小贩挣得了钱财,回家以后真是高兴得不得了,与他妻子在屋中数着今日挣来的铜钱,几个小孩跑来跑去,一家子就跟过节似的。
  “还多亏了你阿兄与我们带来的这一本册子。”
  “听闻在长安城中都卖断货了。”
  “据说这辣椒还好买些,就是册子难买。”
  “我阿兄言他也是接连去了数次,才终于买得了这两本。”
  这个名叫阿吴的女子的兄长,今年秋里与人做脚夫,去了一趟长安城,刚好赶上南北杂货在卖辣椒种子与《辣椒食用手册》。
  阿吴的兄长也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二话不说,便花了自己好容易挣来的那些脚夫钱,尽数买了辣椒种子和干辣椒回去,另外还有两个《辣椒食用手册》,他自己留了一本,另一本送给了自己的妹妹与妹夫,连带的把那些干辣椒和辣椒种子也都匀给了他们一部分。
  阿吴这两口子也是敢想敢干的,两人对着那本小册子琢磨了数日,然后就学以致用,把从他们兄长那里匀来的那些干辣椒酿成了辣椒酒。
  今日头一回担出去卖,生意竟也很不错。
  “待到来年开春,我们便把那些辣椒种子种下去吧!”
  “便种在院中的菜地里!”
  “往后你便在家里种辣椒酿酒,我来担出去卖!”
  “嗯!”


第264章 钱帛太重
  离开长安城约莫一月之后,罗用他们终于抵达了凉州城。
  凉州城商业发达,即便是在这寒冬腊月,街道上依然可以看到不少商贾往来,许是因为这一日风雪不大,罗用看到不少商贩赶着骆驼牛马,驮着商品在街头叫卖。
  他们这一路走来,沿途经过不少城镇驿站,早已感受到了河西走廊的商贸之发达。
  当年汉武帝将这河西走廊纳入大汉版图之后,又经数位帝王的巩固,大力发展屯田戍边制度,与西域各国建立政治往来,最终成功将这一片土地消化成为大汉国土的一部分。
  这一条商路上的贸易往来,也就是在那个时候逐渐兴盛起来。
  之后又经朝代更迭,天下大乱,各股势力割据一方,商路不通,直到大隋统一中原,收复河西走廊,与西域各国重新建立联系,渐渐的,商业贸易也就跟着复苏起来。
  隋朝对那些前来中原贸易的胡商给出相当优惠而且宽大的政策。唐承隋制,唐初这时候对于胡商的政策依旧如此。
  所谓胡汉有别,各依其俗。很多时候,唐政府对于胡商的政策,甚是比对本国商贾还要宽大。
  这便使得河西走廊这一带乃至于整个中原地区,到处都能看到胡商们活跃的身影。
  “这位郎君,我这里有上好的玉石,你可要买?都是没加工过的玉石,价钱非常实惠,天气太冷了,你若肯买,价钱算低一些也是无妨。”
  罗用他们刚进城门,便有一个胡商凑到他们身边,逮着乔俊林就在那里说个不停。
  不用说,肯定又是把乔俊林认成是他们这一行人里头那个主事的了,这种情况也不是头一回遇见,罗用只管走自己的路,啥也不说,至于那胡人提到的玉石,他也没什么兴趣,二十一世纪穿来的,什么推销手段没见识过,怎么也不能被这点三脚猫给忽悠了。
  “这位郎君!你们真的不买一点吗?今年这一场雪下得太早了,与我约定的中原商贾没有按时过来取货,我想他肯定是来不了了,我现在身上除了这些玉石,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价钱真的会很便宜的……”那胡人小伙儿还在那里喋喋不休。
  罗用循着二娘在信里跟他说过的地址,进了城以后往前走一段,然后左拐……
  “你可知道罗二娘的羊绒作坊开在何处?”罗用开口问那卖玉的胡人。
  “你找罗二娘何事?”那胡人一怔。
  “三郎!”罗二娘这时候许是听闻了消息,正从巷子那头过来,看到有几个人站在巷口,走进几步一看,果然看到罗用正在那里与一个粟特人说话。
  “阿姊。”见到二娘,罗用也很高兴。
  那卖玉的胡商一看这情况,趁人一个不注意,脚底抹油就溜了。
  本来就想宰个肥羊,没想到竟然遇上罗用他们,离石罗二娘的弟弟,不是那传说中的罗三郎又是谁?
  啧,之后这三五日,便不要再露面了,等再过一段时间,他们应该就会忘记自己了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