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北杂货-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这些东西不好收拾,尤其是像大肠之类,味道很重,就算是放再多的葱姜蒜下去,煮出来依旧有股子怪味,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烹饪手段和烹饪工具都太过落后,这时候的寻常百姓既买不起铁釜,也不知道有爆炒卤菜这些烹饪方法。
  吴幼买好了下水,另外又买了两个陶瓮。
  将这些东西拿回家去,那两口陶瓮刷洗刷洗,再把昨天晚上煮出来的那些卤汁分别倒入两个瓮中。将来这两个瓮就专门用来煮卤水,一个煮羊杂一个煮猪杂。
  吴幼两口子忙着收拾猪杂羊杂煮卤水的时候,罗用在院子里看了看,喊了滕超过来帮忙,俩人一起把院子靠外那个用来放柴禾的草棚给打扫了出来,又从厅中搬了一张胡床摆进去,再摆上一张矮几几个草垫子,俩人往那儿一坐,就给他这个刚入门的小徒弟当起了托儿。
  这吴幼为人并不简单,但是作为七世纪的土著居民,在商业意识上,比起罗用那就差得远了。
  四四方方的一个茅草院子,三面盖着屋子,一面是篱笆和院墙,不知道的,乍一看还当是个农家小院呢,没一点打开门做生意的样子。
  这时候罗用他们把马车往院子外头一停,俩人再往这三面透风的草棚里一坐,从旁边官道上过来的人打眼一看,就知道他们这里有食水供应了。
  待到日上中天,这一日的卤水煮出来,香味飘到官道上,有些个赶了大半天路的行人商贾,也会在这里停下来用些食水,这大夏天的,太阳毒辣,赶路也是不易。
  总体来说,这条官路上来往的行人也并不是很多,一个小时能过去一拨人都算是比较不错的,有些还是附近村子里的,就是打这里经过,根本不会进来吃饭,最多就是站在院子外头看看,跟吴幼他们闲话几句。
  可就算是这样,他们这一日下来,总共也卖出去三十多份饭食,其中有一个商贾,不仅自己在这里吃了,还给他那些脚夫一人买了一份饭食,这里就有将近二十份了,另外还有一些零散的。
  一份饭食卖两文钱,说起来好像很便宜,但是这里的一文钱,相当于罗用穿越前四块钱左右的购买力。
  再加上这时候的商业还很不发达,一般平民百姓手里头都没几个钱,钱帛十分难挣,所以这两文钱,对这时候的人来说也是比较了不起的存在。
  晚上数钱的时候,吴幼的婆姨阿郭激动得双手都有些颤抖,仅这一日的工夫,竟然就能挣得这些钱来,换做从前,数月也挣不得这许多。
  “这地方离村子太远,你们往后可有什么打算?”一旁,罗用问吴幼道。
  “这两日先把我那两个妻弟请来帮忙。”吴幼知道罗用的意思,从前他们这一家子穷困落魄,住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倒也没什么,现如今这卤水的营生做起来,附近的人都知道他们家能挣钱,难保就有人要打坏主意。
  “那就好。”罗用点头:“从这里往来于离石县的商贾想来也是不少,届时我再让人给你捎些酱油过来,其他花椒茴香等物,你自己倒也买得。”
  “师父可是要启程了?”吴幼问道。
  “明日一早便启程。”罗用点头。
  出来外面这么长时间,他也比较挂念家中,没有自己这块棺材板儿镇着,二娘她们不知道受没受那些商贾的气,前些日子种下去的占城稻也不知怎么样了,还有那坡上的杜仲树叶,差不多也到了可以采摘的时候。
  临睡前,罗用又给吴幼出了个主意,让他在外头大路边修几个草亭,再在草亭里铺上胡床,摆上矮几和草席,过往的行人若是从你家买了饭食,也可在那边用食,就算不买饭食,也可借给他们避一避烈日风雨,与人结个善缘,长此以往,慢慢经营,此地应也能有几分人气。
  做生意的人都该知道,人气就是财气,尤其是对于餐饮服务行业来说,更是如此。
  说到广结善缘,罗用最近也颇有感触。
  若是要论心机手段,罗用怕是连自家眼前这个弟子都及不上,早前在那阎苼身上,同样也是看走了眼,他向来对别人都没有什么图谋,于是也就不善于观察算计,他干脆也就不再跟那些人拼心机比谋略,想来想去,也只有广结善缘一途,才是属于他自己的正确的发展道路。
  次日,罗用与滕超再次启程,他们的那一辆马车又哒哒哒哒继续往北行去。
  “滕超啊,你说我这个人傻不傻?”烈日当空,滕超坐在前面赶着马车,罗用坐在车厢里,将那车帘束了起来,百无聊赖地偎在几匹绢布之上,随着马车的前行摇晃着身子。
  滕超听闻此言,忍不住咧嘴笑了起来,看来这位小郎君这些时日是有些受刺激了,一时又想起他家郎君平日里对家中仆役的训诫,于是便在口中念出:“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
  “大惑者,终生不解,大愚者,终生不灵。”这个道理罗用何尝不懂,说到底,他最近就是有点受刺激了。
  将右脚翘到左膝盖上,又在狭窄的马车里勉强伸了一个懒腰,罗用问滕超道:“何日才能到离石县?”
  “快了。”滕超闻言,一抖缰绳,前面拉车的马匹又加快了速度。
  七月初六这一日,他们那辆马车终于行到离石县城外,车子还未进城,罗用就听到有人扯着嗓门在那里叫卖:“来来来,走过的路过的都来看一看瞧一瞧,瞧一瞧我家这个削皮刀……”
  “还在卖削皮刀呢。”罗用笑起来,这都个把月了,这削皮刀竟然还有市场呢。
  “原先卖五文钱一把,这会儿就剩四文钱了,不过只要能卖出去一把削皮刀,依旧也还有一文多钱的盈利,只要能盈利,咱就得接着卖啊。”
  罗用的那些弟子们听闻他们师父回来,个个都很高兴,他们这一大帮子老少爷们,总算又找回了主心骨。
  ·
  此时,长安城中。
  在皇家所属的一片农田之中,这时候正静静地长着一小片玉米苗。
  原本在旁边的水田里,也有一些玉米苗被人像稻子一样种在水中,结果不多日,便都枯黄了,剩下这些种在旱地上的,长势倒是很好。
  在现在的长安城中,人们正在为太上皇的逝去而哀伤着,但是等到几个月以后,他们就会因为一种新粮食的出现而感到兴奋和雀跃。
  这种作物耐干旱耐贫瘠不挑地,若是好好侍弄,亩产可达近十担,这对于现如今亩产仅得一二担的普遍现状来说,无疑就是一个神话。
  而且这种作物还非常顶饱耐饿,虽然与大米白面相比,这种粮食口感欠佳,但是对于那些食不果腹每日都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贫民来说,它将会成为救命的口粮。
  在空间里面的众多粮种之中,罗用最终还是优先选择了玉米,毕竟没有什么事情是比填饱肚子更加重要的。
  至于他的那一小包粮种能不能得到重视,能不能被顺利种植出来这个问题,罗用并没有过多担心,一次不行,他还可以找机会放第二次第三次,反正他空间里头的玉米种子还多着呢。
  再说那些家伙一个个都跟人精似得,怎么可能连这种事都发现不了。


第109章 厕纸
  在外行走一月有余,这时候再次回到故乡,罗用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踏实感。
  次日,当他在自己的床铺上醒来,缓缓睁开双眼,看向那些从窗口泄入的晨光,映入眼帘的,却是乔俊林微皱的眉头,还有那一双微沉的眼眸。
  那小子妄图要在这一个不属于他的时代,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是啊,不属于他的时代,公元七世纪,这是一个属于世家大族和新兴地主的时代,贞观九年,这时候的社会结构基本上已经定型,再也不是英雄不问出处的战乱年间了,而科举制度,在整个贞观年间也未能真正发展起来。
  乔俊林的坚持和执着,看在罗用眼里,就恍如飞蛾扑火,螳臂当车。
  但也正是那样的飞蛾扑火,触动了他心底的那根弦,也让他感到惭愧。
  归来也好,穿越也罢,明明身怀利器,为何却连一个像样的目标都没有。
  “阿兄,你可起了?”门外,传来五郎那小子小心翼翼的呼唤,好像生怕吵醒他一般。
  既然怕吵醒他,为何又要在外面喊他,罗用笑了笑,应声道:“起了。”
  “阿姊,阿兄他起了。”外头又传来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一听就是七娘那丫头。
  “在外头奔波了这些时日,必定是累坏了,大清早的吵他作甚……”那边隐约传来二娘的念叨。
  罗用打了个哈欠,一个翻身从炕上起来,穿好衣服,开门出去。
  当他拿着牙刷和一个陶碗蹲在外头水沟边去刷牙的时候,他家那几个小娃娃也各自拿着自己的牙刷,在水沟边排了一溜。
  “阿兄,长安城可热闹?”刷完了牙,兄弟姐妹几个也不着急回院子,抱着陶碗蹲在沟边唠了起来。
  “自然很热闹。”罗用笑道。
  “那长安城有多大?”四娘那丫头像模像样地问道,好像罗用跟她说了长安城有多大,她心里头就能有概念似得。
  罗用见自家这些小孩一个个都睁大了眼睛,一副好奇宝宝的模样,于是想了想,对他们说道:
  “长安城有皇宫,有东西二市,还有一百零八坊,那些坊里头都住了许多人,地方也很大,每个坊都跟咱离石县城差不多大。”
  “哇!!!长安城好大!!!”几个小孩都长大了嘴巴。
  “那也不算很大。”罗用笑问他们道:“你们可知道咱脚底下踩着的这块地,总共有多大?”
  “有多大?”那几个小孩笑嘻嘻问道,只当阿兄在与他们开玩笑。
  “大约两三千亿亩吧。”罗用笑着说道,他说的这个是陆地总面积,一点四九亿平方公里,换算成现在的亩,大约就有这么多,这也是他从前推搅拌器做肥皂的时候,穷极无聊算出来的。
  “骗人。”几个小孩不信。
  “当真,等你们长大以后便知。”罗用做出一副童叟无欺状。
  上天让他将人类社会一千多年的智慧结晶带来这里,于是罗用便决定将这些智慧播撒在公元七世纪,之所以要这样做,也并非是在顺应天意,而是顺应自己的内心。
  他不想让自家这些兄弟姐妹懵懵懂懂地活过一世,然后又懵懵懂懂地死去,也不想让乔俊林殊死拼搏一场,最终面对的,却是一堵无法翻越的高墙。
  他要让这个世界发生改变,那样的改变也许会伴随疼痛,但是,人类的进步从来不会因为疼痛而停止。
  吃过早饭,罗用道坡上看了看,他的那些杜仲树长得很不错,很多小树都抽出了新枝,枝条上长着绿油油的树叶。
  看了一圈,想了一圈,最终罗用还是决定先让这些树叶留在枝头上,待到初秋的时候再采。这些树木都是今年新移的,这时候若是大规模采摘树叶,不知会不会影响长势,这时候若是影响一点点,之后数年的收成可能都要大打折扣,太不划算。
  从坡上下来,罗用顺道去那边院子找了一下杜构。
  在罗用离开的这些日子里,杜构常常回去罗家院子帮忙,帮二娘她们应付了不少催货的商贾。
  杜构现如今虽已淡出权力中心,但是杜氏儿郎的身份依旧好使得很,在加上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又颇有些见闻,谈吐自然不凡,别的不说,应付几个商贾那还是小菜一碟。
  杜构这时候正在练习制作羊毛毡坐垫,罗用看了他的作品,笑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这手艺,如今倒是比我还好些。”
  “三郎谬赞。”杜构笑着说道。昨日罗用归来,他也到罗家院子去见过一面,还以为对方今日必是要在家歇上一日,没想到竟这么早就出来走动了。
  “此番进京,方知宫廷之中亦用此牡丹坐垫。”罗用侧身坐在炕沿上,一边笑眯眯看着杜构手上的动作,一边说道。
  “你如何得知?”杜构手上动作一顿。
  “面圣之时,皇帝陛下赐坐,坐的便是那牡丹坐垫。”罗用面上的表情依旧是笑眯眯的。
  “……”杜构放下手中工具,想了想,他问罗用道:“三郎以为?”
  “我打算做些牡丹坐垫献上去。”不管对方是有意还是无意,既然看到了,他就不能假装没看到。
  “可有我帮的上忙的?”杜构问道。
  “要送进皇宫里的物什,自然不能马虎,我那些弟子当中,虽也有手艺不错的,却终究差了几分神韵,至于我本人,你应也看出来了,我的手艺并不算十分精湛。”再说罗用在之后的日子里还有其他计划,并不想花太多时间在制作羊毛毡坐垫一事上。
  “……”杜构闻得此言,便有几分沉默下来,他倒不是不愿意帮罗用这个忙,毕竟以他从罗用这里学得的东西,也不是之前那区区一包粮种便可以抵消的,只是……这么一耽搁下来,怕一时就回不去莱州了。
  “大郎若是为难,那便罢了。”罗用也不强求。
  “并无什么为难。”杜构连忙道:“我晚些时候再回去也是无妨。”
  “既如此,便麻烦杜大郎了。”罗用高兴道:“杜大郎且安心在此地再住些许时日,兴许还能别有斩获也未可知。”
  “三郎此言何意?”杜构隐约感觉这罗三郎好像又要放大招了。
  “不日你便知晓。”罗用笑道。之后,两人又说了几句,罗用便出了这个院子。
  回到自家以后,罗用屋里屋外转了一圈,最终在自家院子外头的墙根下选定一个地方,拿了一把锄头开挖。
  “你这是作甚?”刚挖了没几下子,就把二娘她们引了出来。
  “我埋几口水缸下去。”罗用头也不抬道。
  “埋水缸做甚?”二娘不解。
  “无甚,就是想鼓捣个新玩意儿,也不知道成不成。”罗用说道。
  又过了一会儿,一个定胡人见罗用在这边挖坑,便领了自家几个弟兄过来帮忙。
  他们这些人最近在定胡县那边卖了不少削皮刀,学着罗用当初传授的那些词儿叫卖,别说,生意还真不错,这两天因为存货都卖完了,又因为嗓子有些疼,于是便收了一些桑葚干从定胡县回来,另外又把他们近来弄到的油脂也一并带回来,打算找二娘她们帮忙做成肥皂再倒卖到定胡县那边,没想到倒是刚好赶上罗三郎归来。
  “你这回又打算鼓捣些甚?”听闻罗三郎又打算鼓捣个新玩意儿,这些人都很是兴致高昂,若是再来几样像削皮刀那样的,他们往后出去叫卖,品种可就丰富了。
  “我这回去了一趟长安城,长了不少见识。”罗用说道:“有人告诉我说,那纸张竟是用树皮竹子等物制作而成,我也打算试试看。”
  “咱这儿的石竹子硬得能当刀用,哪里能做出来那软绵绵的纸张?”大伙儿都觉得他这想法忒不靠谱。
  “那石竹子若是造不得纸,就另找其他物什替代。”罗三郎却是不肯听劝。
  不消半日工夫,整个西坡村的人就都知道罗三郎要在家中造纸了,就连住在许家客舍的那些商贾也听说了这件事。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件事太不靠谱了,但是也有一些罗棺材板儿的死忠饭,认为他们家老罗无所不能,不就是个造纸术,分分钟手到擒来。
  之后数日之中,罗家院子可热闹了,有吃饱了撑的跑过来看热闹的,也有过来给他帮忙打气的,还有一些则是存粹等着看他笑话的。
  那造纸之术现如今还只是掌握在几个世族大家手中,别说外传,就连自家非核心成员,都别想一窥究竟,这罗三郎这回一准是要摔跟头了。
  在这几日之中,这些人看着罗用抱了一些家里的秸秆丢到那几口水缸之中,又是灌水又是撒石灰的,还用一根木棒不停捣鼓。
  然后又看到他将泡软的秸秆卷吧卷吧,放到灶台上去蒸,蒸熟了又放到磙子上去碾,碾成糊状再放到麻布口袋之中,拎到小溪边去清洗,洗完了往清水里一倒,又用制好的竹帘一帘子一帘子捞起来,放在大太阳底下一晒,晒干了揭下来一看,竟然果然就成了一个纸张!!!
  “这纸张太粗,怕是写不了字。”有一位旁观了几日的青年郎君,拿着罗用做好的一个纸张,翻来覆去仔细看过之后,断言道。
  “依我看,也是如此。”罗用面露失望之色,将手里的一摞草纸往人群中一递:“好歹也是辛苦一场,扔了太浪费,不如各位分一分,拿回去如厕的时候用吧。”
  不肖数日,罗棺材板儿造纸失败的消息便在河东地区传开了。
  都言那罗三郎异想天开,竟用秸秆造纸,结果做出来的纸张根本不能书写,只能作为如厕拭污之用,因而他所造之纸,便被人笑称为厕纸。


第110章 包装
  这个制草纸之法,罗用是从一份报纸上看来的,就夹在他的那些二手书籍里头,标题是《土纸的制作与兴亡》。
  在罗用小的时候,让他印象深刻的,除了臭肥皂,还有一样东西,那就是草纸,那种纸又黄又糙,摸起来颇有硬度,也比较厚,一毛钱能买一刀,罗用小时候家里就是用的那种纸,直到后来更软更白的机制纸出来了,很快就把市场给占领了。
  罗用这一回鼓捣着造纸,真正想要做的,本来就是这种草纸,之所以先前要那样说,不过就是为了卖个蠢而已。
  造纸一事,牵涉颇多,那些世族大家要是能把这个草纸当成一个笑话看待,那是再好不过。
  他们若是不能把这件事当成一个笑话来看,也是无可奈何,这草纸的制造方法现在反正已经流传出去,相信要不了多久,在群众智慧的推动下,技术不断改进,各种更加优质的纸张也会被平民百姓们纷纷制造出来。
  大势所趋,这件事现在已经不是凭借他们那几个士族大家就可以阻挡的了,为今之计,除了把那罗棺材板儿抹杀泄愤,其他怕也做不了什么。
  可真要动那块棺材板儿的话,就不得不考虑他这个人现在的影响力……
  这时候对罗用动手,别说离石人不能答应,怕是在整个中原地区,都会有人站出来替他说话,说到仗义执言,这时候的人还真就一点都不犯孬。
  罗用这些年的所作所为,为他赢得了许多人的爱戴。先有那个让所有农户记住他的烧火粪之法,后又有给草原人带来新气象的制皂之法,虽被人戏称为棺材板儿,但百姓对他的喜爱不容置疑。
  再加上,上头那一位的态度也有些让人捉摸不透,在这个时代,王权与世族大家之间的势力,原本就处于一种微妙平衡的状态。
  李世民就算不喜欢那块棺材板儿,也不影响他在罗用出事之后,以此为由头,去收拾那些士族大家,到时候他师出有名,又有百姓支持,那些士族怕也是要支撑不住,更何况这些士族集团原本也不算特别团结,内里还有各种利益纠葛爱恨情仇。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大环境,罗用这一次才敢公然造纸,挖了那些士族大家的墙角。
  ·
  “卖草纸嘞!草纸嘞!”七月中旬的离石县城,街头巷尾之中,常常能看到一些挑着担子卖草纸的村人。
  六月份刚刚忙完夏收,下半年该种的庄稼,这会儿也已经种下去了,眼下正是农闲的时候,七月初的时候那西坡村的罗三郎造纸不成,反倒弄出了厕纸一物,听闻那厕纸并不难造,材料仅仅只是秸秆和石灰而已。
  有些个脑子活络的,便跑去西坡村找那罗三郎学习造纸之法,学得了手艺之后自己回家造纸,担来城中售卖,于是很快的,离石县中不少人家便告别了厕筹,用上了厕纸。
  “你这草纸怎卖?”巷子里,有一户人家站在院墙之内问道。他家那院墙矮矮的,还没半人高,隔着一堵墙也并不妨碍交流。
  “一文钱两斤。”那挑担的汉子言道。
  “可足斤?”院中那人说着,往院墙边上又走了几步,随手将手里的扫帚放在墙边。
  “郎君只管安心,我这草纸做得又薄又细,每一摞都不止一斤重,不信你尽管拿去称。”那挑担的汉子这时候也将担子放了下来,他这担子两头都有一个箩筐,箩筐里面上面,层层叠叠地将草纸堆得山高。
  卖草纸的农户从箩筐缝隙里抽出几张草纸递给对方,院子里那人接过去看了看,口里又问:“可收粟米?”
  “那你得先让我看看你家粟米什么样,若是好的,一升粟米换一斤。”这卖草纸的显然不太愿意收粟米,刚刚结束一场夏收,家里正有不少新粮呢,再说这会儿的粟米也都是去年的了,有些个人家若是保存的不好,说不定都生虫了。
  “行了,给我来两斤吧。”墙内那人说着,顺手就将手里那几张草纸收到衣服里,然后又摸出一文钱放在墙头。
  “好嘞。”卖草纸那人答应一声,高高兴兴从担中拿了两摞用麦草捆扎起来的草纸递给对方,复又将那一文钱收好,挑起担子一路沿着巷子继续叫卖。
  “卖草纸嘞,草纸嘞。”
  “哎,卖草纸的,这边啊。”
  “好嘞。”
  “你家草纸怎的卖?”
  “一文钱两摞。”
  “我要十文钱,你能给多少?”
  “我家的草纸五文钱十二摞,十文钱二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