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北杂货-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看你们卤了也有好一会儿了,应也差不多了,来来,先叫我们尝尝滋味如何?”这一条街道上的街坊看来都是自来熟。
“那便叫你们先尝尝看。”人家都那么说了,大娘也不好拒绝,起身从最早放下去卤的那一锅羊蹄那里,从下面拣了一根煮得比较软的,拿刀切下上面几块皮肉,然后连肉带骨头端到窗口那边,递给外边那几个人。
于是那些街坊便笑嘻嘻站在铺子外边,你一块我一块吃了起来。
“我竟不知卤水还能做出这个滋味来。”
“这羊蹄卤得好!”
“听闻罗三郎有一个弟子,不就是在汾阳以北卖卤水。”
“先前听那些人夸得天花乱坠的,我也是有些不信,今日吃过方知不同。”
“听闻这家食铺乃是那离石罗三郎的家人前来经营,你便是那罗三郎的阿姊吧?”有人又冲着店里面问了一句。
“正是。”罗大娘笑应了一声,她这会儿着实是很忙。
“那你们这铺子里,除了卤水还卖些甚?可卖枣豆糕?”那枣豆糕的名头,在长安城这边也是有点响亮的。
“自然要卖。”罗大娘回到。
“可是一文钱一块?”那人笑问。
“一文钱却是卖不了。”罗大娘停下手里头的活计,往他们这边看了看,笑着说道:“长安城这边的米面鸡蛋,哪一样不比我们那边贵,这枣豆糕我们预备要卖五文钱三个,若是只买一个,那便是两文钱。”
“哎呦,太贵太贵太贵!吃不起吃不起!”那些人口里只喊贵。
喊完了却又问罗大娘:“你这卤水今日便卖些与我吧,我拿回去给家里那几个下饭吃。”
“我这卤水也贵。”罗大娘玩笑道。
那些街坊一听就乐了,心道这小娘子可以啊,挺会开玩笑。
“明日咱这食铺开张,但凡是买够十文钱以上的,都送一块枣豆糕,二十文送两块,三十文送三块。”罗大娘这时候又说了。
大伙儿一听,原来明天要搞活动啊,那他们还是留着明天买吧。不过也有一些个实在嘴馋的,死活今日就要买了这卤水回去吃,罗大娘无奈,只好又取了一些卤菜出来给他们分了吃,这才把人给打发了。
第二日天未亮,便有木匠送了菜牌子过来,这是罗大娘前两日与他定的,言是开张之前必定与她们送来,这时候果然就送过来了。
二娘几个合力将这些菜牌子挂在了柜台上方的横木上,只见那上面写的有:卤羊蹄,卤猪脚,卤猪耳朵,卤猪肚……卤菜后面是坛子菜,那上面写的有:红焖羊肉、东坡肉、东坡肘子、陶罐鸡……
另外又有各式凉拌小菜,面点便只有两样,饺子与枣豆糕,不过那饺子里面又有各种馅料,做成菜牌子也是长长的一小溜。
待那吉时到了,马氏客舍便开张了,今日头一天开张,平日里与马家关系好的,都来捧场了,虽然没有爆竹和花篮,整个场面却也是热热闹闹的。
昨日在大娘她们这里吃过卤味的,今日一早便都来买,十文二十文的,花起钱来半点都不带手软的,罗大娘一边卖着,一边也觉出这长安城与西坡村的许多不同来。
待卖过了街坊四邻这一波,生意就有几分冷清下来,大娘探头往外边看了看,外头正下着大雪呢,坊间街道上也见不着许多人影。
“大娘可是心急了?”一个街坊与她开玩笑道:“莫急莫急,这时候西市那边还未开市呢,待过了午时,西市那边开市以后,我们这边才会跟着热闹。”
“待到了晚上,咱这个坊里头那些大郎君小郎君们就都出来喝酒了,那时候街道上人也多些。”一旁又有人拍了一文钱在柜台上:“再给我拿一个卤串。”
一文钱一块的枣豆糕他们是吃不着了,一文钱一个的卤串却是不限量供应。
这阿姊食铺的卤串,看那竹签子约莫快有一尺长,签子上还满满当当地串着各种下水豆腐干还有菜蔬,一大串才卖一文钱,寻常小娘子只要食量不太大的,吃个两三串便也饱了。这大冷的天,来这里买两三个卤串回去下酒,也是再好不过。
大娘她们这边的买卖做得顺当,在马家客舍里边,这时候同样也是其乐融融。
这马氏客舍的一楼与寻常客舍并无什么不同,都是在厅堂四周砌一圈火炕,炕面上摆了炕桌与坐垫,就是他家这厅堂看起来显得格外宽敞透亮一些。
这一楼的厅堂是什么人都能进,什么人都能坐的,二楼就不一样了。那二楼的整体装修风格与罗用先前向马氏兄弟展示的那一间屋子十分类似,水泥屋子搭配原木色调的家具,还有大批量的鹅绒制品,只不过他家这些鹅绒制品都不是用的白色绢布,而是染了烟灰色。
这时候只见这二楼厅堂之中茶烟袅袅,琴声悠扬,前来给马家人捧场的那些人,一个个都裹着一身烟灰色的鹅绒寝衣,歪坐在那软绵绵的鹅绒软榻之上,说话饮茶,好不惬意。
今日天气这般冷,这些人还非要开了窗户赏雪,他们身上裹着那柔软厚实的寝衣,自然半点都不觉冷,可苦了那些跑堂的,还好今日人多生意好,来来去去跑上几趟,身上便也有了热意。
“这寝衣穿着着实是舒服啊,你说这里头装着什么来的?鹅绒?待我回去了,也叫他们给我做一个这样的。”有人觉得这鹅绒寝衣着实很好,就打算自己回去以后照着做一件。
“这方圆百里的鹅绒都被我家收得差不多了,我看你应是做不成这寝衣,想穿了还是来我这里吧。”马老爹笑眯眯说道。
“你这里太贵,一个茶座费都要收去多少钱,再说你这寝衣穿来穿去的,到最后不都成了别人穿过的了嘛?”对方却道。
“你看到袖口那几个小扣子没有?”马老爹说道:“那便是换洗用的,我们这里的寝衣,绢布外套都是一客一洗,里面的鹅绒则是一月一洗,绢布与鹅绒若是旧了,便会及时替换,你下回无论什么时候再来,这些寝衣肯定还是跟新的一般。”
那人听闻,叹了一口气,在心里暗暗道一声好是挺好,就是太贵,然后又问:“你怎就能想出这般物什?”
“如何是我想出来的。”马老爹笑道:“此乃离石罗三郎妙思。”
对方一听,也是奇了:“那罗三郎因何会想到用这鹅绒来做寝衣?”
·
离石县,西坡村。
罗三郎这时候正向白以茅那几个推销自家的鹅绒寝衣:“……我跟你们说,这东西现在在长安城肯定已经火了,你们现在买了寄回家去,家里人肯定高兴,别心疼钱,只要耶娘翁婆都高兴了,零花钱又何愁没有呢……”
第190章 寝衣赏雪
事实上罗用说得也没有错,就在马氏客舍开张以后没多久,长安城中便掀起了一股鹅绒寝衣鹅绒枕头的热潮。
一时间长安城中鹅绒价格飙涨,马家人先前囤积了不少鹅绒,这时候略略出手一部分,便也挣回来不少钱财,先前因为盘下这一间客舍而显得有些紧张的经济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即便如此,很多人依旧买不到自己所需数量的鹅绒,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白家那边竟然收到了一批从离石县送来的鹅绒寝衣,乃是白以茅派遣他们家中的仆从骑着马一路送过来的。
刚得知这件事的时候,白家阿翁还挺不高兴,认为白以茅那小子定是还没有学乖,看来他二叔还是太娇惯他了,这大冷的天,竟然让仆从跑一千多里地就为了送这么一点东西,那马氏客舍的事情他们也听说了,不就是一些用鹅绒填充的枕头寝衣之类的物什吗,又能稀罕到哪里去。
“孙儿也是有心,你也莫要处处寻他不是。”家里头的这些个女眷,都还是很疼爱白以茅那小子的,尤其是他奶奶。
“便是叫你们给惯的。”老头子也是有几分气不顺,整日在朝中被人呛声也就算了,怎的回到家中还要受家里这口子的埋怨,他不过是想管教管教自家孙儿,这还不行了?
“便是这些物什了吧,拿来拿来,与我看看。”老太太还懒得搭理他,见奴仆们抱着几样物什进来,连忙就说了。
那几个奴仆连忙把东西捧到老太太跟前,老太太伸手拿了一个过来看,这就是一个小布包,颜色是粉嫩嫩的红,拆了布包再一看,就是一个被彩色细麻绳捆得整整齐齐的小方块,也是粉红色的。
“你们帮我把这绳子解了。”老太太年岁有点大了,眼神不太好,这细细的一道一道的绳子,她瞅着都有点眼花。
“喏。”旁边一个婢女走上前来,伸手将那小方块上边的彩色麻绳一道道解了,只见那原本被捆得只有方方正正约莫两三个巴掌那么大的一小块物什,竟然一点一点变得鼓胀起来,待那些绳子都解完了,那物什登时就变成好大一堆。
“哎呦……这便是鹅绒了吧,着实又蓬又软。”老太太爱不释手地牵起那件鹅绒寝衣的一条衣袖看了又看,光看着还不过瘾,她还想穿上,偏这衣服太大,她翻了几下都没翻到衣领在哪儿。
“夫人可是要穿上?”一旁的婢女温言询问道。
“穿上,来来,帮我穿上。”老太太说道。
“你……”老头子都要没眼看了,这么嫩这么粉的颜色,她也敢往身上穿。
“我怎的?”老太太瞥他一眼。
“没怎。”算了还是不说了,说多又要挨怼。
“哎呦,这寝衣可真软和你说,怪不得个个都说好呢,你这老汉,我都不稀说你,别个都说好的物什,偏你就要说不好。”
老太太那一身寝衣穿到身上,拢一拢衣襟,斜斜往旁边扶手上一靠,那舒服劲儿:“哎不行,我这里边的衣服还得脱了。”
“这便帮老夫人脱了?”旁边的婢女笑嘻嘻凑上来问她。
“这便给我脱了吧,去,帮我把门关一关,免得一会儿有小辈进来。”老太太乐呵呵地。
“你怎的不去里屋换?”老头子又寻她不自在。
“哎呦,这走来走去的。”老太太心情好,不跟他计较,不过这衣服该怎么换还得怎么换,反正把门都关上了,她就在这里换一下又怎么了,都这把岁数了,还怕被谁看了不成。
老太太只管换她的衣服,老头子没啥事,便径自去拆剩下那几个小布包,无一例外的,这回白以茅给他们送过来的,全部都是寝衣。
这里边有比较端庄一点的青色玄色,也有比较飘渺一点的烟灰色浅青色,还有粉红色粉绿色这些个女眷们喜欢的颜色,数一数,总共十二件,那小子身边挺多钱啊,老头在心里这么想道。
“哎,你穿这个吧,这个合适。”老头拣了一件赭色的,往他家老太太跟前递了递。
“我不要那个,那个老气。”老太太自说自话。
“耶娘可在里头。”这时候,屋子外头传来一个男子说话的声音。
“在呢,郎君请稍候。”门口那边的一个婢女言道。
“哎哎,赶紧给我换一件。”
“夫人要穿哪一件?”
“就那个赭的,赭色那件给我换上。”
“喏。”
“哎呦你快些。”
“夫人莫急。”
“快些快些……”
待他们儿子进屋的时候,老太太身上已经换上一件赭色寝衣,正笼着袖子笑盈盈坐在火炕上,冲他招手道:“我儿快来,孙儿从离石那边送了好些鹅绒寝衣过来,你与媳妇也一人挑一件去穿吧。”
白老头:啥也不说了,权当自己没看到。
·
自从白家这边收到一批从西坡村那边送过来的寝衣以后,在长安城中又再次流传起了离石罗三郎囤积了许多鹅绒的说法。
其实早前马家人就曾这么说过,但那离石县着实太远,大伙儿也不知晓那罗三郎手中究竟有多少鹅绒,万一比别人去晚了一步,岂不是就要白跑一趟,相较而言,还是从长安城周边地区寻找和购买鹅绒更稳妥一些。
只是长安城周边都已经被马氏兄弟搜刮过一遍了,这时候再要找,哪里又有那么容易。
然后就在这节骨眼上,白家人就收到一批从离石那边送过来的寝衣,言是那罗三郎果真囤积了许多鹅绒,有些人心里的天平就开始往离石那边倾斜了。
“乔大郎,听闻你与那离石罗三郎相熟,你可知他家中是否确实囤有许多鹅绒?”这一日,太学这边有一个同窗找乔俊林打听这个事。
“嗯。”乔俊林应了一声,然后又补充道:“听闻他囤了好几个仓库的鹅绒。”
事实上乔俊林哪里知道罗用囤了多少鹅绒,除了他们罗家人,应该也没人知道这个。
不过按眼下这形势来看,罗用显然是想卖鹅绒挣钱了,他既然想做这个买卖,那乔俊林就帮他把这些人引过去便是。
说起来,小乔现在也是有点学坏了,这个同窗若是果真派人去往离石县,结果却白跑一趟没有买到鹅绒的话,到时候还不知道要怎么记恨他。
不过在乔俊林看来嘛……即便他们之间目前并没有什么矛盾瓜葛,这个同窗也没有多喜欢自己嘛。
罗用若是知道小乔如此立场鲜明地站在自己这一边,肯定也是很高兴的。
事实上他也没有让乔俊林给他做百工,数日之后,便有一个马家人的商队从离石县来到长安城,罗用托这个商队帮他捎了一袋东西给乔俊林。
那么一个不大不小看起来再寻常不过的麻布口袋,打开来一看,里面竟是三件寝衣并三双鹅绒室内靴。
这三套寝衣并靴子,分别为玄色、烟灰色和浅卡其色。那靴子因为只在室内穿着,鞋底就只贴了一层薄薄的杜仲胶作为隔潮之用,整个靴子基本上都是由鹅绒与绢布制成,质地十分地柔软,保暖性也特别好。
这三套鹅绒寝衣并靴子,乃是罗用为杜惜、侯蔺、乔俊林三人准备的,乔俊林让他舅父侯蔺先挑,侯蔺就选了相对低调的烟灰色,因那马氏客舍便是用的此色,长安城中亦有人效仿,所以这烟灰色的寝衣现在相对也算是比较常见了。
次日,乔俊林带着剩下那两套去往杜府,让杜惜选色,毫无意外的,他就选了玄色,玄色这一套气场比较强,乔俊林现在还稍嫌稚嫩,侯蔺那种混职场的又比较追求低调,想来这个颜色原本便是为杜惜准备的,像他这样的人物,最是不喜处处与人相同,亦是不喜低调,更加没有装嫩的兴趣。
“这寝衣也有了,不过你说我们该怎么穿呢?”总不能就这么老老实实低低调调当做家居服来穿把,眼下可是这个鹅绒寝衣正当流行的时候呢,不骚包一把都对不起罗用千里迢迢给他们送东西过来。
“……”乔俊林这时候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想要出头,太低调肯定是不行的。
“你说我称病如何?”杜惜问道。到时候若是有人前来探望,他就穿着这身寝衣待客,反正他是病号嘛,也不存在什么礼数问题。
“没劲得很。”乔俊林直言道。
“你才没劲。”杜惜不爽:“那你说,要怎么办?”
“半遮半掩坐在家中等人来看,倒还不如大大方方穿到外面去。”乔俊林说道。
“你好意思穿出去?”杜惜诧异,这小子的脸皮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般厚了。
“不过是穿着寝衣出去赏个雪,有何不可?”听闻在魏晋那时候,那些才子们又是喝酒又是嗑五石散的,嗨起来袒胸露乳在大街上跑都是有的,跟那些前辈们比起来,穿睡衣到外面遛弯又算得了什么。
杜惜一想,确实也是哈,没想到他这么骚包一个风流人物,关键时候竟然还不如这乡下来的小毛孩放得开,着实太不应该。
当天,杜惜便送了帖子到他那些狐朋狗友家中,邀他们明日与自己一同出去赏雪,寝衣自备,牛车他们杜家有,最大那一辆,这回倒是可以赶出去用一用。
别说杜惜这个人的号召力还真不错,这么大胆的主意,竟然也有人响应,第二天这些人果然就坐在一辆头顶带棚子、四周有栏杆的大牛车上面,到长安城街道上遛弯赏雪去了。
这些年轻郎君们个个都在身上穿了一件寝衣,裹着一身柔软又保暖的鹅绒寝衣,在这风雪之中饮酒赏景,说起来着实也很是有那几分情调。
几头健牛在前面拉车,现如今这长安城中的道路这般平整,即便这牛车这般大,牛车上坐着的人也这般多,它们拉起来却也并不费劲。
炭炉上温着酒,年轻郎君们坐在车上开怀畅饮,不时又有人朗声大笑,引酒高歌,引得路上的行人直往他们这边看,也有附近坊间的居民,听闻了这件奇事,特意跑到外面大街上来瞧新鲜的。
乔俊林穿着罗用送给他的那一套浅卡其色鹅绒寝衣,并一双鹅绒靴子,笑盈盈地倚在栏杆上,兜帽扣在额前,前襟微敞,任由风雪吹打在他的面颊脖颈,眸光所过之处,尽是一片旖旎风情。
第191章 萌芽
对于他们这一次的寝衣赏雪活动,很多士族郎君们都表示这个太蠢了,太厚脸皮了,现在的年轻人为了扬名简直无所不用其极了。
然而评价再低,却也依旧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场又一场的睡衣趴在长安城中遍地开花。曾经对其言语抨击过的郎君们,也有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人给拉上了牛车的,这事说起来吧,着实也是有几分无奈。
潮流再蠢,该跟还得跟不是。
不过依城中百姓所言,后边这些睡衣趴,要么就是参与者年岁太大没看头,要么就是出身平平不够上档次,要么就是颜值太低东施效颦。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得是当初杜十五郎组织的那一场寝衣赏雪。杜惜什么样的人物,他在组织这样一场活动的时候,又怎么会邀请那些不够风流的人物呢。
他们那些人里边,出身最低也是年纪最轻的就是乔俊林了,恰好这一次活动的建议最初也是由他向杜惜提出的。
经过这件事以后,杜惜对乔俊林就比较看好了,这小子可以,脑子挺活络,长得也好看,现在他又是太学的学子了,还整出来一个舞剑的特长,跟他一起玩不掉价,关键罗棺材板儿那边时不时还能给他们整点好东西。
要说这个睡衣趴热潮的最大受益者嘛……大约还得是罗用?
长安城那边热闹起来以后,一时间便有好多人涌到西坡村来买鹅绒寝衣,罗用让人做出来的寝衣都不够卖的,最后没有办法了,直接卖鹅绒,那鹅绒的价钱也不便宜,做一件寝衣需要用到的那么多鹅绒,他得卖人一贯钱,偏那些人还跟不要钱似的一袋子一袋子往自家车上扛。
说那棺材板儿收钱收到手发软,那绝对没有半点夸张成分,那真的是胳膊酸软啊,一贯钱可有六七斤那么重呢,他这一天到晚的,都不知道要收多少贯。
四娘五郎那两个,眼睁睁看着自家阿兄挣钱挣得这般豪迈,心里就可羡慕了,他们辛辛苦苦刻了那么多雕版,也才挣了那些,最后还因为对市场行情判断失误,印了太多册子,把本钱都给压住了。
这时候再看看他们阿兄!唔……
这两个人羡慕崇拜的表情太过明显,罗用想看不到都难,他也是觉得有几分好笑。
他们那个书铺若想改变现状,罗用倒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他就是觉得这两个小孩年岁还太小了,还可以再轻松几年,没必要整日都把自己弄得那般辛苦。
罗用这回挣回来的这些钱,除了其中一小部分可以用来还债,剩下的大多都还得砸在打谷机上边。
冬日里,打谷机作坊那边也没有停工,工匠们每日叮叮当当地干着活,造出来一台又一台的打谷机,这时候到处都下雪了,也不好送出去,待到明年开春,应该就能把剩下的打谷机全部送出去了,自此,河东道当地的村子就都被他们送过一遍。
届时,罗用就打算把修路的事情提上日程了,眼下他们手头上的事情太多了,实在分不出那么多人手去做这个事。
年后,王当他们那行人总算也回来了,跟他们一起过来的,还有赵家那些过来运罐头的人。
赵琛这段时间因为不放心自家那些梨子罐头,整日在离石县城中,他们租用的那个仓库里待着,熬了这么些时日,总算等来了自家前来运罐头的队伍。
赵琛一行离开那一日,罗用还到县城去送了送,也送了一些鹅绒制品给他们带回去,另外又请他们帮忙给二娘她们捎了几个罐头几条鹅绒大被子过去。
至于寝衣,罗用就没给她们准备,二娘她们在凉州城坐着买卖呢,每日恨不得忙得脚不沾地,哪里有那个工夫可以那么悠闲坐在炕头上享受生活,到了晚上还不是沾枕头就睡。
“怎的你们这回这么长时间才回来?”回到村中,正是黄昏时分,罗用见王当那些人正在许家客舍用饭,便也进去坐了坐。
“嗨,别提了,听人说入冬后草原上羊绒多,很多草原人不喜欢进城卖羊绒,很多小贩跑到草原上去收羊绒,价钱比城里低好些,我们也去了,结果走错了路,差点回不来。”王当说完这话,端起饭碗喝了一大口饺子汤,像是还有些心有余悸的模样。
“好好的怎就走迷路了?”许大郎媳妇这时候刚好端着一大盘红焖羊肉上来,闻言便也说了一句。
“你们是不知道,那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