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村里有个空间男[重生]-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边方县令回头还非常得意的给大家炫耀了一番当初霍承毅送他的玻璃杯。
  别说,就方县令那一大把年的糟老头子这么喝起蒋记那种如琥珀般漂亮的美酒都破有种气质美感。
  所以现在整个铜牛县的员外老爷们都不约而同的形成了一种想法。
  那就是,喝蒋记的美酒就算没有真正的琉璃杯,也得用高脚陶瓷杯才够逼格!
  所以这段时间来打听他们家美酒什么时候售卖的小厮都不少的问一句。
  霍承毅可是个把人卖了还让人帮他数钱的,早就把坑挖好了的,让周爹做了一大批的存货等着。
  一套陶瓷高脚杯售卖价格是50文,对镇上的员外老爷来说完全就是毛毛雨,给钱根本不眨眼睛。
  至于酒倒是卖得贵了点,一瓶半斤装的酒售价就是300文。
  这个价格比不上那种一瓶就好几两银子的名酒,但相对于目前售价最高也不过一百文普通酒来说,他们的果酒价格真的是很贵。
  霍承毅自然也知道这点,但要知道他们的酒是独家垄断生意。
  而且他这么久的炒作的目地就是想让他们的酒走高端高价路线,消费人群定的也是镇上富裕的员外老爷,价格便宜了这些人反而还觉得不是好货。
  再加上限购的主意,经过包装炒作的果酒一开卖,就被镇上的员外们派人抢空。
  大家都怕去晚了就买不着了,到时候别的员外有自己没有多丢面子!
  再说几百文对他们来说真的不算什么。
  霍承毅每天看着银子哗啦啦的往口袋里进,虽早已料到可还是笑得没法停下来。
  有了这笔大进账他之后才能展开手脚继续钱生钱,给他小白和还未出世的孩子多赚点奶粉衣服钱。
  至于霍大伯周爹等人听到镇上果酒的价格和疯抢的情况,则全都被震傻了。
  想他们以前在镇上做短工累死累活一天都才几十文,他们家这货靠着一张嘴皮子一把泥土就给卖了个金价,让人情何以堪!
  。


第89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
  果酒的火热售卖在霍承毅的预料之中; 也在他的预料之外。
  因为把计划做得再周到,也不可能真的完美,做生意都是有风险的,他也不敢保证真的就一定能赚钱,只能尽量降低亏损的概率。
  但现在事实证明他这次果酒的销售方案是正确的,前期的炒作并没有白费。
  由于过完元宵大伯家的二小子就要去考春试,所以果酒的利润霍承毅就做主先提前分,后面剩下的酒就等后面再说。
  因为时间尚短和限量购买; 他们的果酒这几天的时间并没有卖多少。
  一共69缸果酒,目前暂时只卖了10缸; 一共收入400两; 除去各种成本利润和分给蒋记店的售卖佣金; 最后落到他们手里就只有300两了。
  按照之前说好的二二二四分成,霍大伯、郑叔、霍大山各得60两,他占四成则120两。
  别看大家每人只分了几十两好像很少; 但这只是开始一点,等所有酒卖完后,估算他们每人至少能分到一千多两!
  拿着手上的银子,再听到霍承毅给予的总体利润估算,霍大伯等人吓得差点没摔下凳子去。
  这个数字,众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当初酿制这酒他们就投资了十几两吧; 这才多久; 被霍承毅这么一折腾,就翻了几十几百倍!
  “这只是估算; 如果咱们酒再放久点,或者把酒的纯度再提高一点,利润还会再翻……”
  酒本来就是一种高利润的商品,而且年份越高的酒,价格也会随之成倍的增加。
  所以这次的果酒霍承毅其实并不打算全部卖完,他准备到时候留下一批埋起来,一年留一批,他们这个生意是要长久做下去的,必须长久打算。
  但就现在这样霍大伯几人也已经非常满意了,想想不久的将来会有笔巨款紧张,全都笑得脸都红了。
  “好好好,还是你小子厉害啊……”
  霍大伯郑叔俩长辈不断的拍着他肩膀说好表扬,除了好好好,他们实在不知道说什么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霍承毅笑着接下赞扬,然后这才给周爹分账。
  这次果酒周爹的功劳也不小,东西想要卖得好,好的包装也是必不可少。
  不过做生意要明算账,之前周大花在他这里提前预支了一部分瓷瓶的银子,所以周爹拿到的就没有霍大伯们多了。
  “爹,之前娘提前预支了二十两,所以您这里就只有二十两了,不过后期这边还需要不少瓷瓶,所以还得劳您再继续帮忙了,人手不够外公舅舅他们应该能帮忙,您可以修个大瓷窑,具体的回头我再跟你细说。”
  “好好好。”
  周爹拿着银子脸上笑得嘴里也只剩下好好好几个字了。
  先前他媳妇已经提前预支过银子了,现在还能再得二十两,简直太意外,怎么可能因为此刻得的比其他人少就不高兴。
  他此刻是高兴,大大的高兴啊,病恹恹窝囊拖累了媳妇这么多年,他总算也能够发光发热为了家里做点事情了。
  并且霍承毅还说让他修个大瓷窑,也就是说他们周家以后也有了门长久赚钱的营生。
  虽然霍承毅能赚钱,可他们当爹娘也还得继续给儿子撑起来才是,以后的日子还长,他们总得为自己的孩子多多打算和想想。
  总之一番分账下来,所有人都很开心。
  当晚,几家人全部都聚在霍家院子里吃了个庆祝晚饭,然后才回家慢慢继续激动,安排银子的花费。
  霍大伯家里自然是给霍祝源做考试的盘缠,家里可一直都等着这笔银子呢。
  郑叔这边是赶紧去找媒婆给俩儿子说亲,他两个小子都二十几了,再不娶亲可就真要当光棍了。
  霍家这边暂时没什么急用,霍大山全都交给王秀珠保管了。
  王秀珠拿到银子很欣慰,第二天就去了一趟镇上,给每个人都买了不少东西回来,尤其是小白,送了好些补品布匹。
  虽然都是一家人,但有些礼还是必须要送的,家里现在的日子都是靠在霍承毅起来,她相公就是跟着出把力气,该跟谁处好她心里都明白。
  霍承毅倒是不在乎这点东西,不过王秀珠这样的做法倒是让他赞。
  亲戚再亲也是要好好处的,单方面的付出不管什么关系都维持不久,而且他和霍大山不算血缘兄弟,王秀珠是明理人,以后他们相处也能更舒服。
  俗话说不怕神敌手,就怕猪队友。
  如果家里出个像窦氏那样的搅事精可要害死一屋的人。
  家里安静不闹腾,霍承毅这边也就能够放心的把精力放到外面的生意上。
  镇上卖酒的事情蒋胖子已经熟悉了,不需要他再盯着,倒是他这边黄豆工厂必须开工了。
  跟军营那边的订单只有三个月时间,他们没时间再浪费,必须赶紧把东西做出去,然后运送过去。
  工厂的房子还差一点完工,不过大部分都修好了,可以马上使用。
  至于员工宿舍则要慢很多,但这个不着急,只要在天热前弄好就行。
  检查过工厂房间都没问题,霍承毅晚上召集周外公的那些山寨兄弟,把人员的工作安排分派下去,第二天立刻带着人开始干活。
  对于这些从边疆带回来的山寨兄弟他信任比较多,但也并不是就一点防备都没有。
  黄豆制品的制作工序、配方都是极为重要的,关系到整个生意链的转动。
  所以为了保证工艺配方不透露出去,霍承毅采用了现代很常见的流水线干活,最重要的步骤则由他最信任的人操作。
  山寨兄弟们不知道这些,这段时间已经体会过吃饱穿暖的感觉,只要能继续保持这种生活,让他们干什么都愿意。
  再说那边还有青砖实瓦的员工宿舍等着他们,说起要正是干活了,大家都兴奋激动得很呢。
  特别是其中的女人和小哥,因为工人霍承毅并没有限制只要汉子,本着不浪费劳动力,带回来的女人和小哥们他也选了些人进来。
  在这里的古代女人小哥们地位也是很有限的,她们不是不想出来工作赚钱,而是社会不允许,将她们禁足在后院的小天地里。
  现在有体现自我价值抬起底气的机会,她们比汉子们更加激动。
  反正第一天到工厂开工,所有人都非常积极。
  员工状态好霍承毅自然高兴,拍拍手就招呼大家开始就位动起来。
  第一天是技术指导学习,不累,但非常关键。
  之前在做样品的时候技术配方霍承毅已经教过霍大山和霍大伯了,所以现在开工也不用他一个人忙。
  他们三个师傅每人带一队人分别进行指导,很多工序并不复杂,所以众人基本一学就会。
  主要就是工艺的火候,这个没办法,只能慢慢来。
  在经过开头两天手忙脚乱的适应,从边境回来的这些人又是一起呆了多年的兄弟,本身就很有默契,所以没两天大家就很快上了手。
  霍承毅则只需要看着现场,以及负责主要工序就行了。
  不过这些活也都不轻松,由于要赶军营的订单,大年还没有过完大家就开始忙得团团转了。
  幸好工厂就在村里,干完活回家很近,所以倒也不觉得奔波。
  晚上回到家抱着媳妇泡泡脚,说说话,摸摸小白已经有一点点凸显的肚子,霍承毅觉得再怎么累,心里也是踏实开心的。
  时间匆匆过去,很快大年就过完了。
  村民们的话题也从过年转移到即将来临的春试上。
  虽然距离春试还有一个多月,但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却是所有村里读书郎最烦恼的时候,因为他们要忙着凑考试上路的盘缠。
  家境稍微好点的时候则早早省吃俭用准备,家境不好的平日节省现在也还要到处借。
  这还只是考秀才,去的是郡县不算远,要是想上京城去考状元啥的,那路费盘缠需要得更多。
  所以乡下读书人就跟国宝熊猫似的珍贵,因为供一个读书郎实在太烧钱了,普通家庭真的很恼火。
  本来霍大伯这边也是要愁的,不过现在好了,霍承毅提前分的60两果酒分红足够他家二小子当盘缠,还绰绰有余了。
  所以村里讨论春试说得热闹,霍家没什么动静。
  倒是郑石海这边给他俩儿子说亲遇到了点事儿跑来求他。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是郑石海的大儿子瞧上个姑娘,聘金聘礼他家自己都能解决,但姑娘家里好像挺在意面子的,要让他们找个有身份的人一块儿去下聘。
  可郑家就是个小猎户,哪里认识什么有身份的,一般这种就是请德高望重的族老出面,但他们跟着霍承毅把村里的族老都得罪光了,肯定行不通。
  所以想来想去,郑家就想到了霍承毅,他现在在十里八乡也算得上一号人物了,出面绝对不会掉份儿。
  “行,定的什么日子郑叔您告诉我,我把手上的事情交代一下就跟您去。”
  霍承毅答应得很爽快。
  郑石海一家以前没少照顾原主,这段时间跟他相处也不错,郑家求的这点事情不算什么。
  再说这种喜事人家请他也是看得起他,就跟着跑一趟也耽搁不了什么。
  。


第90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
  郑石海两个小子年纪都不小了; 以前家里穷没法给俩儿子娶亲,现在手上有了银子,这事儿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再拖下去了。
  而他家两个小子其实也早就有看上的姑娘,只是一直愁银子,所以这会子郑家银子拿到手就开始急急忙忙的想把婚事定下来。
  老二郑天青的婚事很好办,姑娘就是黄溪村的,人也勤快本分。
  只不过家里有个不怎么好相处的后母,导致姑娘要嫁人就非要倔脾气带着小妹一块儿嫁; 要夫家多养一口人,以前郑家太穷两个年轻人虽有意; 但没结果。
  不过现在好了; 郑家有了银子; 又跟霍家关系好,姑娘家里的人简直巴不得这门亲事赶紧成,没什么问题。
  倒是郑家老大郑天军这里有点小问题; 姑娘是外村的,听说长得很漂亮。
  所以也因此那姑娘家里就傲得起,十分注重面子,不仅聘礼聘金要得多,还得让郑家找个有身份的去下聘崩面子。
  不过郑天军非要娶那姑娘,这些要求郑石海当爹的也只能尽力的去办。
  霍承毅对这事儿没啥评价; 反正他觉得郑家三父子都挺不错的; 他出个面不是难事,这等喜事他去也算沾沾喜气。
  小白听说倒是很想跟他一起去的; 少年性子就喜欢凑热闹。
  但自从知道他有了,全家人都把他当成了易碎品,不要说出远门,就是在村里晃悠一圈都得有个人跟着他。
  周大花更是放下了所有的事情成天跑霍家来看着她的宝贝儿子。
  霍承毅没那么严重,不过郑家提亲的外村姑娘住得挺远,要翻山过去,山路崎岖不好走,他自然不能让小白跟着。
  所以小白的愿望就被大家一致无情的剥夺了,可怜巴巴了好几天。
  霍承毅被他夫郎的小眼神看得心软,好说歹说答应过几天专门带人出去透透气才把人安慰下来。
  。
  三天之后,郑家这边聘礼东西全部准备好,他们大早上的就出发。
  这次郑家准备的聘礼可以说真的不少。
  聘金霍承毅没有问,但满满的六担聘礼可谓凑在了六六大顺的吉利数字,什么巧果喜椰、布匹柜子、手镯项链耳环全都准备齐了的。
  首饰不便宜,东西加起来怕是至少得二十两吧,这种聘礼别说在乡下,在镇上都是挺不错的聘礼了。
  而且按照这等聘礼的规格,那姑娘家要的聘金怕是更不能少吧,郑家娶这门亲算是下了血本。
  他们自己人就算了,知道后面还有不少的果酒分红银子以后郑家不会穷,不在乎这一二十两的。
  可在外人眼中郑家只是个刚赚了点小钱的猎户,郑家还两个儿子,那外村姑娘家光是聘金聘礼就要了这么多,着实有点狮子大开口的味道。
  霍承毅心里有点咂舌。
  如果对方姑娘是个好的也就值了,怕就怕遇到那种把人当冤大头宰的亲家,那可就闹心了。
  不过他一个外人也不好说,毕竟人家的事情只有人家自己才晓得值不值。
  所以他也只有抱着往好处想来祝福,聘礼聘金是其次,两情相悦的喜欢就行。
  可看郑天军木着脸的表情,霍承毅莫名觉得对方一点都没有新郎官该有高兴……
  。
  郑家这下聘姑娘的村子距离说太远倒也不至于,但就是去的路比较麻烦,中间要翻过一座山,他们一行人又抬着担子走得还蛮艰辛的。
  大早上的出发,一路颠簸直到下午他们才到目的地——何庄。
  何庄与河庄同音,其实何庄以前还就叫河庄。
  据说这个村子所在的地方以前是一条大河流,因为生活在周边的穷苦百姓心诚感动天地,老天爷就把大河流给收走了,空出一片肥沃的土地给大家生活。
  当然,这个‘据说’肯定是带着神话性质的,在霍承毅看来大河能够变成土地,其实就是地质原因导致的而已,没那么神秘奇异。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个地质原因,当霍承毅跟着下聘队伍到达何庄的时候,一眼就望见了大片大片的黏土!
  黏土是什么身为现代人大多数都知道,这可是烧瓷烧砖的主要材料。
  事实上何庄就是给铜牛县几个瓷窑提供黏土最大的供源地,何庄的村民除了种田,最大的收入就是靠着售卖黏土生活。
  也正是因此,何庄的村民算是周围村子过得还行的,算不上富裕,但家家户户都能吃饱。
  因为没接触过这一块,之前周爹烧瓷的黏土都是自己去河边找的,所以霍承毅还真不知道他们这边还有何庄这么个拥有大量黏土资源的村子。
  盯着大片大片的黏土霍承毅激动得简直快说不出话了,看周围的土地就跟看金子似的。
  他当然不是想做陶瓷生意,这门生意讲求什么百年手艺老瓷窑啥的,基本被镇上的几个瓷窑老板垄断,他去插手很麻烦。
  他想做的是烧砖。
  这个想法在之前修厂房的时候他就有了,因为当时购买青砖实瓦的建筑材料实在太贵。
  特别是青砖,由于全是人工劳力慢慢凿出来的,造价十分昂贵,修座房子的成本太高,像他这种做生意的人不可能把大量流动资金投入到不动产上。
  本来他是想能不能找家砖窑用砖头来修,结果找了一圈他才知道这个世界竟然没有烧砖出现。
  这简直太意外,烧砖在他原本的世界就是一种很古老的手艺,以他的认知,按照这个世界的文明程度应该有的。
  谁知道他大大高估了架空时代的混乱。
  难怪这里的人都以谁家住青砖瓦房来衡量其家庭环境,因为能住这种造价房子的还真是有钱人了。
  不过想烧砖就需要合适的黏土,而他要修的房子砖头需求量太大,就村子河边的少量黏土根本不够。
  没想到何庄竟然就是一处黏土供源地,如此大量的黏土足够他修不少厂房,节约很大一部分银子,实在惊喜。
  郑家这趟亲他倒是没有白来,还真沾上喜气有收获。
  但现在不是激动的时候,所以霍承毅很快安耐住心情,笑容满面的跟着郑家父子去下聘提亲。
  因为这里有事先谈好才下聘的习俗,他们到了何庄村倒不像无头苍蝇乱转,媒婆领路,他们跟着,很快就到了姑娘家门口。
  郑天军这回提亲的姑娘在人家村里也是很有名气的,说是何庄出了名的漂亮闺女。
  不过漂亮归漂亮,姑娘家里环境却算不上好,而且家里亲戚似乎特别多。
  刚进门的时候霍承毅看着这户人院子里坐满了一堆人,还以为都是村里来凑热闹的婶子叔,喜事村民喜欢凑热闹很正常。
  但等到介绍的时候,他才晓得,这何家院子里那坐的满满当当的二三十号人全是何家的亲戚!
  别说霍承毅和他们一路抬聘礼的人,就是郑石海都给惊了一跳,连连摸了两把头上的汗。
  因为在这里有个习俗,那就是男方去提亲下聘的时候,除了给聘金聘礼,还得给人屋里的长辈亲戚封个喜钱。
  周家没啥亲近的亲戚,所以霍承毅那回就免了。
  这喜钱多少不重要,就是图个喜庆吉利,来显示男方的诚意重视,表示日后姑娘小哥嫁过去了不会亏待。
  可郑家这回聘礼聘金都准备得厚,喜钱不可能几个铜板打发吧。
  而且人家何家之前就说了家里注重面子,希望聘礼聘金这些浓厚一点,脸上好看,到时候姑娘出嫁时他们再陪嫁过去就是,并不是真的要多少银子巴拉巴拉……
  何家都表明态度到这个份上了,郑石海自然不能坏了儿子的婚事,要给把腰杆撑起来。
  所以郑石海本来是准备给何家长辈亲戚一人封三十个铜板的喜钱,不重也不轻。
  谁知道何家亲戚这么多,二三十号人堆在这里!
  粗粗算来至少也得扔个几百文出去,而且他们今日出门也没带那么多零散铜板啊。
  郑石海抹汗的同时心里已经有些不高兴了。
  他也不是舍不得银子给儿子娶媳妇,可他家现在手里也就六七十两,为了给这何家姑娘下聘,老二都已经主动退让,把大部分银子给了老大用。
  定完亲就是成亲,到时候又是一大笔钱,果酒的分红都是要等的,现在就把银子用光了,之后成亲喜宴怎么办?
  这边郑天军一直木着的脸也有点难看。
  按照乡下说亲的规矩,他们郑家准备的聘礼聘金已经是足够丰厚了,别说村里提亲,就是放到镇上去都不会丢面子。
  可何家倒好,现在又还喊了二三十号的亲戚来蹭喜钱,这样做不免有点过分了。
  郑家这边两父子当场就脸色不太好看了。
  不过何家那边父母长辈却是还老神在在的镇定,端着架子半点没不好意思。
  表示他们家女儿养了十几年都是心肝肉,要嫁一定要嫁个疼媳妇的夫家,潜台词就是郑家要是不把这面子给他们涨起来,婚事就作罢。
  都到了下聘提亲这种时候,婚事不成被拒,郑家这脸可就丢大了。
  说句不好听的,霍承毅觉得这何家根本就是在卖女儿,摆明了拿捏郑天军喜欢她家闺女敲诈。
  什么只想要脸面不在意银子,想给女儿找个心疼的夫家根本就是鬼话!
  要是何家真为自己女儿着想,又怎么会明知道郑家是个小猎户穷家还狮子大开口的要这么多聘金聘礼?又怎么会干出喊这么多亲戚来蹭喜钱拎不清的事?
  当初周爹为难他纯粹是因为不想同意婚事,真心结亲哪用得着这么添堵。
  霍承毅盯着架子做派的何家心里思忖,但这事儿他也不好去管。
  若是郑家真要结真门亲,就希望何家姑娘自个儿是个明白的吧,不然拖上这种亲家,还真是个头疼的麻烦。
  郑石海俩父子黑着脸,可都走到这里了,总不能因为这点不高兴就甩手走吧。
  其实还有一点霍承毅不知道的是,郑天军非要娶何家姑娘,是因为姑娘怀上了。
  郑家父子是实诚老实人,做不出占了别家姑娘身子就抛弃的旮旯事儿。
  所以最后虽然没有预期中那么高兴的气氛,但亲事还是定了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