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村里有个空间男[重生]-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个穿着半旧官府的地方县令热情恭敬招呼。
  这些人之所以这样热情自然也是有原因的,现在赵国谁不知道霍记商行的东家是个敛财高手。
  当初的铜牛县虽然不算穷,可也不是什么太富裕的地方,不过一个小城镇。
  可现在的铜牛县规模和繁华程度远远不是‘县’可以形容的,简直富裕得流油,这都是霍东家的功劳。
  霍家白手起家的背景也不隐秘,不少人私底下都纷纷举起大拇指赞一句霍财神!
  现在这位财神爷到了海昌郡,整个郡城还是其自己的封地,霍东家哪有不想办法把他们拉起来的道理?
  这些道理不算深,都很浅薄,不是脑子有毛病的都会热情拥戴。
  此刻海昌郡的几位县令也都算得上不错的清官,很省事儿,贪官也不会来这种穷旮旯。
  中午众人口中最好酒楼的接风宴席其实并不太好,不过霍承毅一行人都不是太讲究的,打小也是苦日子过来的,所以到也没怎么嫌弃。
  就连家里的孩子们在大人的影响下也非常乖,尽管不太喜欢宴席的饭菜,但都乖乖的把碗里的食物吃完。
  最小的宝儿比较挑食不肯吃,也被哥哥教训了一顿。
  “宝儿,把爹爹教的锄禾背一遍!”
  霍小强将筷子往桌子上一放,表情严肃得比霍承毅这个当爹的家长还严肃。
  作为哥哥,小强对宝儿是既宠又严格,把爹爹老师教的东西绝对一点不漏的给弟弟言传身教,十足的一个小大人。
  宝儿天不怕地不怕,就听他哥的话,哥哥一板小脸,他就焉儿了。
  小不点委屈巴巴老实听话开始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背完后乖乖把不爱吃的青菜夹了一根在嘴里。
  “哥,粒粒皆辛苦,我知道啦,你看,都没了……”
  杰米哒
  宝儿一边把剩下的青菜赶到旁边蒋小胖的碗里,一边可怜兮兮给长兄报告。
  蒋小胖看看宝儿,又看看碗里的青菜,非常没骨气,苦着脸努力吞青菜……
  “好样儿的儿子!”
  蒋胖子在旁边给他家胖小子拍手鼓掌,笑得贼奸。
  霍承毅双眼冒火,快把这想打他儿子注意的胖子,不,人家现在是瘦子脸上瞪出个窟漏来了。
  周围的人看着几个孩子边吃边笑,气氛其乐融融。
  这画面让几个作陪的官员心里心安:
  传言不虚,新上任的爵爷果然是干实事的,一家人人品也都是顶好的,以后海昌郡的百姓可要过好日子了……
  中午吃过接风宴,下午一行人就搬进了伯爵府邸。
  尽管伯爵府房子看上去很久了,但到底还是朝廷出钱出力修的贵族府邸,不管是规模还是样式的气派还是有的。
  只是多年未住人,哪怕提前打扫过,整个伯爵府依旧显得荒凉陈旧。
  初来乍到,地方情况就这样,大家只能将就一下暂住,日后再改建。
  。
  到达休息了两天,第三天霍承毅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和小白一起换了简单装束,把孩子放家里,就同骑一匹马出门视察他们的封地去了。
  海昌郡到底如何下面的人再怎么报告都没有自己亲自看来得具体和贴切。
  既然是自己的封地,霍承毅是打算要好好弄一下的。
  杰米哒
  并且还不是一般的整,要大整特整,用建设二字来形容更为贴切。
  他要把海昌郡打造成为一座发达的沿海城市。
  所以在做具体建设之前,他要好好了解了解海昌郡这边的具体民生、地势情况和风土人情,才能做规划。
  花了大半个月时间,霍承毅和小白一块儿就把整个海昌郡给了解视察完了。
  整个海昌郡说有近千里的地界范围,但实际上有人烟的地方并不多。
  除了南边方向靠近海边的村子,郡城以北就是一座类似热带雨林的原始森林,里面环境恶劣,猛兽毒虫繁多,根本不能进人。
  也就是说,整个海昌郡的实际可用土地面积不过方圆几百里而已……
  逛完之后霍承毅不得不在心里狠狠再骂了黄七一顿,这只老狐狸真精,真是算得无比精。
  不过老狐狸再精也算漏了他这个奇葩。
  海昌郡的陆地可用面积是少,但是靠海的方向却有很多岛屿,其间隔距离也不远。
  他完全可以将那些小岛进行开发使用,将整个海昌郡打造成为威尼斯那样的水上城市!
  仅仅是在脑中想想霍承毅就觉得兴奋激动。
  小白很遗憾并不知道他口中的威尼斯水上城市长什么样子,但是听着各种美好的描述也非常期待。
  “霍大哥,咱们在这边也再修个游乐园吧,你别瞧小强这孩子老成,实际上玩性比宝儿还大……”
  “恩,好,反正这是咱们的地盘,随便咱们怎么弄,咱们的儿子自然要最好的。”
  霍承毅壮志豪言。
  天下父母都一样,总是想要给自己孩子最好的东西,他也不例外。
  将封地视察完毕,霍承毅和小白就一起开始了做城市建设的规划。
  两人都不是专业的建设人才,所以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参照现代城市的模型进行筹划图纸和安排。
  因为之前有黄溪村的规划建设经验,这次倒也不太难。
  主要的问题就是银子,一个城市的建设投资是巨大的。
  现在还不是给皇帝透露底牌的时候,赵国之外赚的银子现在都不能光明正大的拿出来用,不然账面对不上很容易被发现。
  因此海昌郡的建设霍承毅倒不是一下子就全部整改,而是选择了一边进行规划修建,一边发展经济。
  修建方面他手下有专业建筑部门可以拉人手。
  剩下其余苦力也不是问题,海昌郡是他的封地,他就是这里的土皇帝,只需要发一道公告下去,百姓就得来服役。
  何况修建的那些房屋建筑他是摆明了说以后是给大家住的,给自己修房子哪有人不愿意?
  百姓们一听出力最多,干活越努力到时候就能以更加便宜优惠的条件住进结实的砖瓦房,都兴奋的积极响应。
  不过海昌郡的人少,想建设这点人手还不够。
  因此霍承毅又对外放出了很多策略消息,吸引外面的人口搬到海昌郡来,人多城市才能迅速建设发展,否则没人一切空谈。
  同时,蒋胖子霍大山等人也帮忙,着手忙经济。
  海昌郡能有什么经济发展?那自然是海里面的鱼虾等海鲜。
  以前不值钱那是因为运不出去,保鲜困难,还有各种销路等等问题。
  可这些到了霍承毅这里完全不是事儿。
  渔民打鱼苦难缺少大船,他就花钱买船、造船,组织渔民形成正规的船队进行打鱼作业。
  为了防止海鲜打捞过度造成郡城周边环境问题,霍承毅更是花费了一笔巨资,找了不少老渔民研究开展海鲜的人工养殖。
  至于运输方面陆地走不通,就走水路,他手上的商队可不是摆着干吃饭的。
  保鲜问题更不存在,能做干货的海鲜做成干货,新鲜值钱的就弄成冻货。
  他们做串串店的时候,夏天就是用硝石制冰的方法弄的冰箱,现在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在炎热的夏季进行运输海鲜。
  虽然成本大点,但没关系,羊毛出在羊身上,想吃好东西的客人就要舍得掏钱。
  在霍承毅的主持调动下,原本死气沉沉的海昌郡开始热火朝天的投入建设发展中……
  。


第141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
  临近入冬的早晨; 已经有点冷了。
  天还未亮,海边村子各家就亮起了灯火,村民窸窸窣窣起床。
  住在海东村的韩家比大家还要早些,这个时辰韩家的厨房已经冒气了白烟,蒸得松软的馒头香气从里面传出来。
  韩家的娘子早早就起床开始蒸馒头,好等相公弟弟们起床洗完脸就能一边吃着热馒头一边出门,节约时间多睡会儿。
  马上就要入冬了,入冬之后天气寒冷会影响房屋的修建工程。
  伯爵大人下令; 要求大家在入冬之前把郡城房子的地基全部打好,这样等冬天的时候修建工程就能够继续; 大家也好早点住上砖瓦的好房子。
  所以最近为了赶工; 所有参加修建的工人都非常累。
  韩家的男丁多; 这次修建工程家里的男人全都去参加了。
  看着丈夫和兄弟们每天疲惫的样子,体弱的韩娘子帮不上大忙,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说早点起来做早饭; 工地会提供午饭和晚饭,但是早饭就得自己准备了。
  虽然自从郡城开始修建房屋之后所有的人都忙得团团转,可韩娘子烧着柴火,心里却是充满期待的安心。杰米哒
  她相公带她去郡城工地看过,那里已经修好了不少房子。
  结实的红砖,整齐的瓦片; 两三层的房子全都是用砖修起来的; 看着又结实又漂亮。
  就是形状奇怪了点儿,不过很气派; 比县令伯爵大人的府邸都还要好呢。
  那样的房子住着不怕下雨漏水,不怕刮风房顶茅草吹跑,更不怕睡着房子忽然塌掉,冬天也更加温暖。
  她相公说那就是她们以后住的房子,只要好好表现,好好干活,她们就有机会住进去。
  伯爵大人亲口承诺的。
  想想能够住进那么好的房子里,韩娘子就特别高兴。
  眼看着锅里的馒头快好了,又去掏了几个鸡蛋丢进锅里。
  准备给家里干活的男人补补身体。
  以前她们家是吃不起鸡蛋这么精贵的东西,但现在不一样了。
  像她这样的女人虽然没办法跟汉子一样去工地干活,可伯爵大人在她们海边的村子中都设立了一个叫做‘海鲜干货工厂’的地方。
  这个工厂是专门把海鲜处理晒成干货的,招的都是村里女人小哥去干活。
  虽然工钱不多,但是管饭和计算工分,还会发放各种福利,鸡蛋就是这两个月福利存下来的。
  至于工分,这可是村民现在最看重的东西。
  因为伯爵大人说了,以后分房子是要看工分的,工分越多分的房子就越发,不然就是有银子都住不上郡城那些正在修建的好房子。
  而工分是只有参加修房、修路,以及在伯爵大人设定的工厂、工程等等地方干活才能拿到的。
  伯爵大人说,大家这是在自己的家做建设,工分是对大家贡献的记录,城市的建设需要大家齐心协力。
  虽然听不太懂什么城市建设的,可她们是海昌郡的人。
  郡城繁华好了,大家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相公,二弟三弟四弟,起床上工咯……”
  往灶里添了最后一把柴,韩娘子拍拍手,就冲着屋里的汉子们叫起床了。
  工地干活是有严格规矩的,迟到了可是要扣工分,工分少了她们以后就住不上大房子了。
  “当家的,上工了上工了……”
  与此同时,村里其他人家的婆娘也相继把家里的男人拍醒。
  家里的去工地的去工地,去工厂的去工厂,忙碌又期待的开始新一天生活。
  几个月的时间,海昌郡的建设就进入了正轨进行。
  。
  在郡城百姓们每天辛苦的上工干活时,这边霍承毅也没太轻松。杰米哒
  说实话,这些年他和小白俩就少有轻松的时候,创业和建设发展都是极为耗精力的事儿。
  但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想想以后自己俩孩子日子好过,他们俩这当爹的也就累得心甘情愿了。
  具体的建设实施有霍大伯霍大山等人帮忙,经济发展也有蒋胖子看着,霍承毅和小白做的就是规划和资金出入。
  虽然早有预算,但是实际资金的消耗远比预算要快得多。
  不能明目张胆的用自家的‘私房钱’,光靠赵国的收入消耗了几个月他们还是有点吃不消了。
  之前支援前线战事的时候他在赵国的流动资金就已经消耗得快见底了,此刻海昌郡的建设一施行,简直就快入不敷出了。
  所以他们得想点办法,解决一下资金的难题。
  左思右想,霍承毅最后心一横,拍桌恶狠狠。
  “小白,研墨写信,找老狐狸借国债!”
  做生意哪有不欠债的,以他们霍记商行的规模和生意整到现在他还常常为资金头疼也是无奈。
  谁让赵国不像现代,国家对商户没有扶持政策,钱庄只放高利贷不借商人债。
  要是能像现代一样跟银行借钱、跟国家借国债,他哪里用得着这么发愁。
  再说他现在的头疼还不是黄七那只老狐狸给他整的,这老东西想把他压榨干净没门!
  “霍大哥,老狐狸不只是老狐狸,根本就是一只貔貅,只进不出的精。”
  小白很无奈很委屈。
  “他精咱们鬼,想让马儿跑,不给马儿吃草哪行,说好要扶持商户的他怎能食言,看爷爷这回坑不死他,嘿嘿……”
  霍承毅奸诈一笑,由此可见霍家俩宝贝性格随了谁。
  打算商量好,霍家夫夫就开始红袖添香,研墨写信向京城借钱了。
  整封信霍承毅可谓是拿出了吃奶的劲儿来编。
  通篇句句卖惨、声声诉苦,外加把支援战事的功绩旧账拿出来翻。
  左一句老子现在真的很穷啊,钱都在战事中支援朝廷了,右一句老子现在很苦啊,海昌郡这个鸟不生蛋的地方百姓都快饿死了……
  说了整整两篇纸的废话,才进入正题,表示希望陛下能够理解支持一下,扶持扶持,借点银子渡过难关,未来两年的朝廷贡奉也希望缓缓。
  当然,陛下绝对放心,霍某一定会连本带利还的……
  看得收到信的皇帝竟然莫名的有点好。
  “戚爱卿,朕有把这家伙压榨得这么惨吗?”
  黄七把信递给心腹大臣,抚着胡子得意笑。
  霍承毅的处境他自然是清楚的,支援战事的时候他这边也自有一份账本,里面清清楚楚记载了那几年霍家奉献了多少身家出来。
  说实话,他有点欣慰,但更多的是吃惊,霍承毅敛财的本事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海昌密信,霍大牛言辞不假,短短几月时间海昌郡的道路房屋修建全都进入正轨,并且购买数十艘大船组建船队,在各村设立海鲜的制作坊,听闻是想大做海物生意。”
  戚子夫看完来信,拱手微笑。
  “陛下,得此人您得天下,有霍大牛在,国库用无空日……”
  “是理,可霍大牛比你我想的更鬼,单凭当初边疆他一届布衣白丁,就敢空手与朕谈判,此胆量头脑,非常人比之,朕总觉哪里不对,那家伙可是人称霍财神。”
  黄七思虑。
  “普天之大莫非王土,财神爷也在帝王管辖,陛下无须担心,臣观霍大牛此人甚重情义,情为他枷锁,有他夫儿和家族在,陛下放心用。”
  “国库商户税收占大半,扶持商户对朝廷百利无害,臣倒是觉得,霍大牛见解透彻,国富民强,民强国富……”
  戚子夫细细分析。
  黄七听而不语,沉默良久,才点头微笑。
  “那此事便交由爱卿去办,对了,鲁国的战俘还剩下多少没有安排?”
  “十万。”
  “那就再派李将军把这十万鲁国战俘押送到海昌郡服役吧,省得那小子说朕小气。”
  “是,陛下。”
  戚子夫领命下去。
  两个月后,霍承毅收到银子,同时外加十万俘虏苦力正赶往海昌郡的惊喜。
  杰米哒
  这可真是的是惊喜。
  银子随便想办法,但劳动力却并不容易,海昌郡本地人少,对外吸引外来人口短时间也齐聚不了多少。
  尽管他已经动员号召了整个海昌郡的人,还从商行拉了不少人手过来帮忙,可人还是不够用。
  房屋的修建和海货经济两边都需要人,人力,是古代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
  十万战俘过来服役,可谓真是及时雨,没有皇帝的允许,谁敢私自接收这么多的人口?
  他只需要管这十万人的口粮,不需要再给多余的工钱,节约了很大的建设成本。
  难得霍承毅心里稍微舒坦了一回。
  但这仍旧并不能让他对黄七改观,他不是抖M,羊毛在羊身上,皇帝从他这里拿走的好处远比这点惠顾多得多。
  打一棒子给个甜枣的把戏谁不会啊。
  老狐狸还是只狐狸,此刻对他这么好,还不是想他将来多多为国库贡献。
  而且这十万人的战俘除了给他帮忙,怕也是皇帝头疼怎么处理吧,顺手给他两全其美而已。
  霍承毅清楚明白,但毫不在意。
  被老狐狸压榨了七年,是该他收账的时候到了,朝廷刮了他那么多羊毛走,不给他好好养回来哪儿行。
  这回他得让老狐狸知道什么叫做欠钱的是大爷!
  。


第142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
  朝廷为国之根本; 赵国怎么说也传承了几百年,国库岂能没点存款。
  之前战事黄七压榨,现在天下太平霍承毅就要开始收账了,这才不亏他这些年支援朝廷功劳嘛。
  借钱这种事情一旦开了口,就是停不下来的。
  借一两银子是借,借一百万两的银子还是借,开了头,霍承毅就豁出脸皮隔三差五给皇帝送信诉苦伸手。
  这回皇帝算是体会到了当初找他要银子的感受了。
  并且霍承毅的脸皮还不是一般的厚; 借着海昌郡的建设借口,银子基本拨下去就是一去无回的……
  可不借不行啊; 先前已经借了那么多; 现在忽然不借; 闹翻脸某货耍赖不换了肿么办?!
  再说霍承毅每次送信借钱的借口也都非常合理。
  的确之前几年人家倾家荡产的支持战事没钱了,现在也的确在建设发展郡城,造福百姓; 一分钱没卵用的。
  这老赖是赖得分外光明正大跟有理啊。
  所以,尽管心里憋得慌,黄七还是不得不挥手肉痛的继续借,有点又被坑了的感觉。杰米哒
  这边霍承毅才不管皇帝心里觉得他怎么坑,拿到银子就积极的投入郡城建设去了。
  修路建房、海货售卖、岛屿开发,整个海昌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化。
  因为不需要真的建设成现代都市那样浩大; 又有着伯爵的地位一言堂; 封地的建设投资大,但过程是非常顺利的。
  再加上十万战俘苦力和已有商行助力帮助下。
  仅仅几年的时间; 海昌郡就完成了大半的工程,经济发展也是日新月异。
  整个海昌郡陆地的城镇房屋、住宅和商业中心全部规划修建完毕,只等人员入驻发展。
  海货的生意更是已经完全成形,在商行各大店铺的极力销售下,提到海物干货,众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海昌郡。
  内陆吃新鲜海鲜更是成为上流权贵们的一种面子潮流。
  尽管现在所谓的新鲜海鲜是冻货,比不得现代空运鲜活的,可在古代来说却已经是能力极致的事情了,这样多亏赵国全国路修通了。
  新鲜的海鲜味道好,价格自然也高,但权贵们可不在乎这点银子。
  因此冻货海鲜虽然销量没有干货那么大,但销售利润却不必干货差多少,海货的生意可谓是让商行赚了个满盆钵。
  蒋记酒楼更是靠着海鲜菜品在酒楼行业中再次火了一把,彻底坐实了酒楼界龙头老大的位置。
  郡城房子修好,发展就需要人流涌动,才能带动消费。
  为此霍承毅不仅对海昌郡周边的郡城进行了各种宣传吸引人流通告,更是利用自己在其余各国的商队将海鲜往外面销售。
  毕竟赵国就这么大,他已经掌握了赵国的经济,银子赚来赚去都在赵国流动,这样做买卖太没意思。
  只有各国货物流通,经济才能更上一层楼的发展。
  当然,商队是自己的,但报给黄七却是找了借口的。
  同时还请求黄七与其余各国陛下商议,开通各国商户来往的商道和扶持政策。
  闭关锁国只会造成国家的落后,通商交流发展才能使天下更为繁华。
  现在赵国收了鲁国,可以说完全是六国的老大。
  各国通商的好处所有人都明白,黄七一开口,扶持商户的政策就在各国下放了下去,商人的地位有史以来第一次得到推崇。
  谁都不知道各国来往海昌郡的商队根本就是霍承毅一个人在掌控。
  各国陛下百姓只觉得天下通商只之后,国库收入高了,百姓生活也好了,此政策甚好……
  黄七虽有觉得哪里不对,但霍承毅每次向他提出的建议,最后的结果确实都让朝廷获得了极大的利益。
  因此,不知不觉间,所有人都没有发现被一个小小商人牵着鼻子走了。
  海昌郡迅速发展的同时,霍承毅还有个最大的难题没解决。
  那就是海昌郡的本地居民太少。
  通讯不便也导致他再怎么宣传,也不可能像现代城市那样吸引外地人过来务工。
  因为古代家族和落叶归根的思想特别严重,百姓是不会离家太远去打工。
  所以郡城发展起来,霍承毅就发现城里面太空了!
  人这么少他根本没法发展本地的商业,海边那一片岛屿他正在开发,全部作为娱乐项目产业的。
  海昌郡必须要有足够的本地人口,将来才成支撑当地产业的运作。
  可大量的人口转移在古代是件很严肃的事情,必须得到朝廷的允许。
  最后没办法,霍承毅只有硬着头皮继续厚脸皮给京城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