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妖妃攻略-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帝对太子是拳拳父心,陈国公对太子妃何尝不是,而吟月也是皇帝的嫡亲孙女。
  皇帝叹道:“你扯了一堆,无非就是希望朕准太子与太子妃和离。朕对陈国公有愧,也很同情太子妃。可是大楚此前从未出过这样的事,朕若是准了,岂不是会让整个皇室都跟着被人议论?身在皇家,就不能只为自己考虑。”
  原来父皇就是怕丢人。如铁脑子转得飞快,撅着嘴道:“按父皇的意思,难道皇兄鞭笞妻妾,就不给皇室丢人,皇嫂受不了想和离,却会给皇室丢人吗?”
  “小铁!”穆承渊眼看某人胆子越来越大,且越说越不像话,适时阻止。
  如铁赶紧拱爪子道:“父皇别生气,我是实话实说!”
  皇帝宽容地笑笑,却未驳斥如铁,他也知道,什么皇室颜面、不能只为自己考虑,全是他的借口,他之所以不准和离,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太子的缘故。
  和离终会变成太子的一个污点,会让太子丢脸,皇帝终究对太子还有一丝不舍。
  穆承渊道:“父皇,其实儿臣……也有些话想告诉父皇。”
  睿王难得会趟与太子有关的浑水,皇帝诧异之余,也想听一听睿王的看法。
  穆承渊道:“儿臣知道父皇是为了皇兄着想。皇兄做得过了,父皇若让皇嫂继续待在皇兄身边,其实是在纵容皇兄,并不能助他改正错误,对皇兄的名声也不利,更不宜化解皇兄与陈国公府的恩怨。”
  皇帝顺着睿王的话细细一琢磨也明白过来,和离虽不好听,只代表夫妇不合,与太子暴虐的名声相比算得了什么呢,太子与太子妃和离,总比太子殴打太子妃致死来得好一些,莫非强留下太子妃,太子就能改好吗?
  至于陈国公府,若是不和离,恐怕太子就树了一个一辈子的死敌,唯有和离才能化解,虽然有些丢脸,可太子若真的要脸,何必又要鞭笞妻妾,连亲生女儿都不管?
  睿王连太子的处境都考虑了,甚是难得,皇帝不由自主就被说服。睿王看事透彻,也明白他对太子的苦心,如铁则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皇帝觉得这一对都很熨帖,忍不住笑道:“照你们的说法,不管是为了太子妃还是太子,都得和离了?好吧,朕承认你们说的都有道理,给朕一些时间……朕再考虑考虑。”
  如铁朝睿王使眼色,睿王望天,父皇这时说再考虑,通常都是准了的意思。
  如铁松了口气,也不枉他弹了那么久的琵琶了。
  皇帝考虑了三日,最终准太子妃与太子和离,但要先与皇太后说一声,毕竟太子是太后喜爱的孙子,总不能瞒着太后就把孙媳妇给弄没了,皇帝把自己的想法原原本本都说了,还以为太后会反对,可是皇太后却出乎意料地同意了。
  原来皇太后嘴上不说,心里还是颇介意太子妃失过贞的,听说陈国公居然帮女儿在御前求和离,皇太后心中不喜,以为定是杨氏撺掇,要她说,早些让这样的人离开皇家是好事,太子还能赶紧再娶一个贴心的,都是静答应造孽,连累太子与太子妃和离,太后一转身,就把静答应每日要抄的经文加了一倍。
  皇太后没意见,皇帝便派人去太子府和陈国公府宣旨,负责传旨的内侍把旨意念完,穆承澜怎么都想不通,父皇怎会准他与杨氏和离的?
  陈国公可不管太子殿下想没想通,他带着身上缠着纱布的儿子们,过府来将杨氏当年的陪嫁一车车运走,顺便收拾杨氏与吟月剩下来的东西,皇帝直接封了吟月为郡主,既然太子不管吟月,那么吟月就交给杨氏来养,以后宫里自会给吟月郡主安排婚事,也不必太子操心。
  杨氏把太子妃品阶的冠服叠好,放在卧房的床榻上,了无牵挂地走出曾经属于她的院子。她穿了一身珍珠白的衫子,一条红似火的石榴裙,这是她未嫁时最喜欢的一套装扮,一路上遇见的莺莺燕燕,见了她要么不知所措,要么仍是未反应过来向她福身,杨氏的心怦怦跳动着,她觉得自己好似变了个人,她爹让她只管抬起头,跟着她的兄弟一路堂堂正正向前,其他什么都别管。
  都说女人家成了婚一辈子就定了,没想到她作为太子正妻,也能结束这段绝望到死的婚姻,重新开启新的人生。
  穆承澜带人守在府门前,挡住了一行人的去路,沉着脸对杨氏道:“你发誓!”
  因为皇帝的旨意,太子不得不写下和离书,他可以放这个女人走,但她曾是他的妻,他绝不准她再投入别人的怀抱。
  杨氏微微一笑,有爹和兄弟陪着,还有圣旨在,她有何可怕,皇帝连提都没提,太子还妄想困住她吗?
  杨氏眸中带笑,头一次向折磨了她数年的男人反唇相讥:“你做梦。”
  陈国公府的公子们跟着发出了嘲弄的嘘声,有个戴了斗笠面纱、专程赶来看热闹的路人,顺便教了他们两句骂人的口号。原来这位路人的朋友,也曾被太子虐待过。
  陈国公府的公子们排了两遍之后,齐刷刷响亮地道:“太子莫装逼,装逼遭雷劈!”
  穆承澜脸上青筋暴起,就要命人上去厮打,却被张公公死死拦住。
  皇帝因太子殴打陈国公和几位公子,罚了太子一年俸禄,并令太子向他们赔罪,太子再不能出乱子了!
  穆承澜在张公公再三催促下,不情不愿、小声道:“对不住,都是……本太子的错。”
  最后两个字,连穆承澜自己都听不清楚。
  陈国公冷着脸不说话,他的公子们“切”了一声作为应答。
  杨氏未再看穆承澜一眼,在家仆的搀扶下坐上家里的马车。马车慢慢动起来,杨氏不知为何,竟想起了与太子大婚时的场景,记得她曾羞涩地看向挑开喜帕的青年,他对她也曾有过短暂的温柔与体贴,可是自从宫中的那场大火之后,他就变得易怒、暴戾,有几个侍妾被他身上的伤吓到,侍寝时不小心捂住了嘴,他便疯狂地惩罚她们。其实杨氏真的从没嫌弃过太子,只是太子已不愿相信她关切的眼神,反而觉得她是在做戏……
  罢了,昨日种种对她来说,都已是过眼云烟,与她再无关系了!
  陈国公骑了马,经过戴斗笠的路人身边,恭敬地拱了拱手。
  皇帝未当场应下他的请求,过了几日却恩准了,这其中必有缘故。听闻睿王与睿王妃近日常入宫探望皇贵妃,眼下又见到了这名来看热闹却又故意掩盖容貌的路人,陈国公心里顿时亮堂起来。
  “多谢阁下相助,否则小女不会有今日之生机。”
  路人得了夸,不好意思道:“举手之劳,希望皇……希望杨小姐往后一切顺利!”
  陈国公猜中了,也不揭穿,笑着道:“老朽正有一件事拜托,还请帮忙递个话。请他……多注意顾珍。坊间有传言,他的王妃是老朽献给太子的男宠,顾珍曾特意来找老朽打听过。如今老朽算看清了顾家的真面目,虽不知顾珍打的什么主意,多留个心眼总是好的。”
  路人开始有些困惑,后来逐渐听明白了,慎重地一点头:“我定会向他转达。多谢陈国公。”
  女儿之事已尘埃落定,陈国公无比痛快地摸了摸胡须:“依老朽看,他以后必将前途无量,就当老朽提前向他道贺了!”


第103章 惊魂1
  如铁把陈国公的提醒一句不落地转达给了睿王; 顾珍打探过颜家的消息,陈国公的意思是要睿王警惕顾珍使坏; 这么说; 顾珍有可能会对颜家下手?
  如铁对此人的印象尚且停留在斯斯文文的礼部尚书身上; 有点拐不过弯来。
  “堂堂一部尚书; 也会做见不得人的勾当吗?”
  穆承渊淡淡道:“有何不可能; 知人知面不知心。顾珍歹毒; 顾琰阴险,各有特色。”
  他这般笃定,倒叫如铁好奇起来:“殿下是与他们交过手吗,否则怎会这般清楚?”
  穆承渊道:“吃过一次亏自然就清楚了。”
  原来就连睿王都被这俩兄弟坑过?看来真得小心防备……
  不过; 如铁就没见睿王吃过谁的亏,估计是穿来之前发生的事了。他想从睿王口里套出一点话来; 但是穆承渊打定了主意不说,嘴巴也死紧; 如铁用尽了浑身解数; 都没打听到什么; 只能放弃; 继续研究顾珍。
  “殿下觉得他会怎么做?”
  穆承渊已考虑过了,暂时还不知顾珍的意图,那么只能先尽力做好准备。
  “顾珍很聪明; 父皇既开了金口定了你的身份; 他必不会像静答应那样再撞南墙。让如银多留意颜家的消息; 我也会派些人手过去; 确保那一家老小的安全。”
  “承渊……”
  如铁早和颜家断了关系,睿王仍做出这般布置,叫如铁好生感动。
  他虽不与颜家来往了,如银仍是颜家人,经常会补贴如金和颜老爹,并不瞒着如铁,如铁得知后也不阻拦。如银若是钱不够了,如铁便会偷偷拿出自己的例钱塞给何氏,这样也不算违背当初立下的字据。他可以不去管颜家如何,总不能看着如银、何氏没饭吃。
  穆承渊见如铁顿了一顿,故意张大嘴巴,装出很吃惊的样子,忍不住拧了拧他欠揍的脸,嘴里笑骂:“在我面前装什么装,别以为我不清楚你们两个私底下的动静。那边没来闹你,如银也算有功了,总不能真叫顾珍对颜家下手,用颜家人来威胁你。”
  “嗯,谢谢殿下!”
  颜家到底也没有犯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对如铁来说应是陌生人一般,并没有仇恨。真落入顾珍手里,如铁还是会为难的。
  睿王既有准备,他以为十拿九稳了,甚至暗搓搓地盼着顾珍早一点行动,早一点露馅,早一点被打脸。太子身边就剩下一个顾家,皇太后如今对皇贵妃和睿王的态度都很软和,说不定顾珍再加把劲,太子之位就直接不保了。
  可是哪有那么顺利,因为陈国公的儿子太过英武,顾珍被揍得鼻青脸肿上不了朝,暂时只能消停地待在家里养伤。皇帝体谅陈国公爱女心切,口头安慰了顾珍几句,他正有心削一削顾家的势力,顾珍病了,便体贴地让已熟悉礼部的左侍郎暂代尚书一职,这下子不只顾珍,就连顾琰都被惊动了,才刚入冬没多久,顾家人就感受到了三九天才有的冷意。
  寿康宫。皇太后这大半年来都很忙。皇贵妃有孕在身,宫务都交到了太后手上,太后觉得这是皇帝一片孝心,投桃报李,她也会尽力照顾皇贵妃,佑护皇贵妃平平安安生产。后宫有皇太后镇着,只有极个别人不安分地蹦跶,都被皇太后无情打压。对于某只没眼力见的出头鸟,皇太后也当着众妃嫔的面降位训斥,后宫一下子变得清净许多。
  太子妃与太子和离了,皇太后从百忙中抽了空,问过皇帝之后,便开始操心太子的婚事,突然之间却发现,能选做太子妃的贵女少得可怜。倒不是说如今的贵女年龄不对或是才貌一般,事实上才貌双全的适龄小姐不少,各府夫人们前来寿康宫请安也很勤快,可当太后提起太子身边没正妃照料时,这些夫人却一致沉默了。
  皇太后在宫中多年,哪能不知这些夫人的意思,她们并不希望女儿做太子妃。说起来这都得归功于一个人,陈国公。太子之前的正妃杨氏就是陈国公府的小姐,陈国公上回和太子大打出手,就是为了让杨氏与太子和离,结果闹得皇城各府都知道了,太子暴虐成性,连嫡妻都打,但凡疼女儿的都不想把女儿嫁过去。
  当然,也有人觉得太子只是脾气不大好、陈国公太小题大做,可另一方面,太子如今一直走下坡路,睿王则刚好相反,指不定等皇贵妃生下六皇子,皇帝一个龙颜大悦,皇贵妃就成皇后了,睿王就成嫡子了。这些人仍在睿王与太子之间观望,都想为自己家结一门好亲。太后这时急着为太子挑正妃,他们都觉得为时过早呢。
  再剩下一撮人,却是直接冲着睿王来的,睿王眼下只有一个王妃还是男的,傻子都知道未来的睿王侧妃有多金贵了。
  皇太后一圈问下来,难免有些失望,她心心念念的太子,怎就连个正妃都娶不到了,这些夫人居然还话里话外打听睿王,皇太后心里堵得慌,却不好表现出来,睿王也是她亲孙,大婚快一年了,确实也该娶侧妃了。
  静答应如今这样子,皇太后断不能再让她插手太子婚事,睿王生母是皇贵妃,太后眼下正苦心经营与皇贵妃一脉的关系,她若是有意替睿王选侧妃,绝不能绕开焦氏。故而皇太后并未松口,想着改日再与皇贵妃商议一下睿王的侧妃人选,她先把太子妃给定下来。
  还以为太子妃人选有的是,谁知挑来挑去竟选不到人,皇太后又怕把条件降低会委屈了太子,若太子妃家世一般,不就比睿王妃差太多了?皇太后绝不允许这种事发生,最后就只剩下顾家。
  惠安侯顾夫人尴尬地坐着,与皇太后四目相对。犹记得不久之前,她与太后还在商议怎样让嫡女顾卿雅入太子府,那时太子还很抢手,如今就变成太子妃选不到人了。其实太后一看她,她就猜到了太后的意图。可是顾卿雅是顾侯最小的嫡女,顾家哪来的嫡小姐能做太子妃,总不能叫太子娶个庶女吧?
  可叹造化弄人,顾卿雅就是为了当上太子妃疯魔了,结果如今太子妃一位空了出来,顾卿雅却不顶用了。
  皇太后也清楚顾侯家的情况,咬牙暗示:“请顾侯再想想办法,哀家记得顾珍膝下也有嫡女。”
  都这时候了,顾珍嫡女也使得,但是顾珍是礼部尚书,并非惠安侯本人,虽然对外都说是惠安侯顾家,到底还是有区别的。皇太后的意思,是叫顾琰把顾珍嫡女认到自己名下,这样太子娶的仍可算是惠安侯嫡女。
  顾夫人弄明白太后之意,心事重重地去了。
  皇太后疲惫地揉揉额角,亲自去把太子妃人选报给皇帝,皇帝扫了一眼便放下了,心里有些冷,太后果然中意的仍是顾家。经过了杨氏与太子和离,皇帝对太子很失望,杨氏是他当年亲自挑给太子的,他不想再为太子这般操心,既然皇太后选了顾家,就顾家吧。
  皇太后也顺便提了睿王侧妃,皇帝唯恐皇太后再给睿王塞个姓顾的过去,赶紧道:“承渊大婚没多久,咱们就张罗着给他娶侧妃,朕怕荣安面上不大好看。”
  其实皇帝想多了,皇太后深知当年的顾卿仪是何去向,按睿王的性子绝不会再娶顾氏女,太后也不会勉强睿王。
  皇太后笑眯眯道:“承渊大婚都快一年了,便是驸马都能纳侧了,不算失礼。他如今也大了,总没子嗣怎么行?”
  皇帝心想睿王至今没有子嗣的确不大好,便道:“承渊若是纳侧,皇贵妃必然闲不住,不若等她生养完再说,也不差这一时半会儿了。”
  “那就再等一等。”
  皇太后也是这般想的,她有她的私心,至少睿王与太子在婚事上不会撞了。皇帝既不反对顾氏女当太子妃,最好不过。
  她等着顾家把嫡女报上来,顾珍嫡女她见过,是个不错的,谁知顾夫人隔日带过来的,却是顾琰的一个庶女!
  皇太后拧眉:“顾侯这是何意?”
  顾夫人道:“这便是夫君的意思,虽是庶女……好歹、好歹是惠安侯亲生。他已把这孩子记到了臣妾名下。”
  顾夫人不敢再看太后一眼,那庶女自打入了寿康宫,畏畏缩缩连头都不敢抬。
  皇太后大失所望,顾琰到底在想什么,一个惠安侯亲生,就暴露了顾琰对亲弟弟的忌讳,顾侯并不想让顾珍越过他成为太子妃的生父,就算把顾珍的孩子改记到自己名下也不成,这是唯恐顾珍夺了自己的爵位呢!
  皇太后一阵憔悴,顾家何时成这样了?
  她恹恹的,对顾夫人也没了好脸色,可顾侯才是顾家之主,他执意如此又能如何,太后已向皇帝提过了,总不能再叫太子去娶外头什么侍郎的女儿吧?
  好歹也是记在顾夫人名下……皇太后强打起精神,看了一眼新出炉的顾侯嫡小姐,一见那女孩小家子气的模样,皇太后就脑仁疼。
  “……顾夫人今日带了一位小姐去了寿康宫。奴才打听过了,这小姐原是顾侯庶女,才刚记到顾夫人名下。”
  一名内侍跪在地上,吞吞吐吐说完,皇帝批折子的笔骤然停下。
  他记得惠安侯已没有嫡女了,遂找人查了查,没想到皇太后与顾琰为了顾家,竟让太子娶顾家庶女?!
  皇帝不顾手里拿的是本奏折,一下子把纸都揉拦,用力甩了开去。
  内侍心惊胆战地退下,换做平时不常露面的暗卫统领进殿。
  皇帝压下满腔怒意,道:“朕让你查的事,查了这么久,可有结果了?”
  暗卫统领拱手道:“臣幸不辱命。只是还请陛下……做好心理准备。”
  暗卫统领跪下,把一份暗报举过头顶,李思贤刚要接,皇帝却做了个手势制止了他,自己亲自从龙椅上走下来,接过了暗报。
  直到他一步步走回去,坐到龙椅上,才把暗报打开,一个字一个字极慢地读下去。
  半晌,皇帝浑身都在发抖,道:“这上面所言都是真的?”
  暗卫统领道:“是真的。臣已把当年的人证找到了,正在殿外候着。”
  皇帝急道:“宣!”
  ……
  皇帝一夜未眠,天空泛起鱼肚白时,皇帝命李总管召太子入宫。
  已是冬日的皇城,起了寒风阵阵,这风虽冷,却将天上的阴云吹得干干净净。


第104章 惊魂2
  穆承澜头一次如此狼狈被召入宫; 李思贤连让他好好收拾一番的工夫都没给,硬是让张全将他从岚院合欢公子的屋子里请出来; 急急忙忙换上那身九蟒太子服; 便请他上了宫中来的轿子。
  与往常不同; 李思贤身后; 还跟着几名暗卫装扮的人; 皇帝居然派暗卫来请他; 穆承澜心情难免有些惴惴,这又是发生何事了?
  自从杨氏与他和离,他多少在顾珍劝说下收敛了一些,也未再招妃妾侍寝; 免得看见她们就生气,又会去打她们。这几夜他都是宿在合欢的屋子里; 得到了片刻宁静,可以说这是自合欢去后; 他过得为数不多的安心日子; 不至于有问题才对。
  难道; 是静答应又在折腾?
  对于这个生他养他的娘; 穆承澜也很无奈,他已被静答应拖累至此,也替她求过情了; 她还想怎样; 真以为她还是长春宫高高在上的皇后吗?
  他知道她是亲娘; 他已听了她一辈子的话; 可是眼下,他们两个还是冷些的好。他也知他在皇帝心目中大不如前了,否则皇帝绝不会把睿王抬上来。
  胡思乱想之际,李思贤已领着他进入殿内,皇帝正襟危坐,双目微红。
  不知为何,见到这样的父皇,穆承澜莫名地不安起来。
  皇帝定定地望着他,仿佛好像从没见过这个儿子似的,目光中竟透着些许陌生,等他站了一会儿才道:“承澜,朕一大早便召你入宫,让你受惊了。”
  穆承澜摇了摇头。平时这会儿早上朝了,宣德殿却仍没什么动静。穆承澜好奇地向四周张望,只见到了一些暗卫。
  穆承澜道:“父皇今日不必上朝吗?”
  他被罚三年不得入朝,天天在太子府闲着,闲着闲着已忘了这一日恰好休沐。
  皇帝也没花功夫纠正,只道:“朕不上朝,朕有很重要的事要问你。”
  穆承澜道:“父皇请问。”
  皇帝道:“承澜,你身边的内侍张全,伺候你很久了吧……朕怎么记得,你最早开府时,带的并不是他?”
  穆承澜道:“以前儿臣的内侍总管是一位姓姚的公公,后来年纪大了,儿臣便准他离府了。”
  皇帝道:“你可还记得具体是哪一年?”
  穆承澜明显顿了一下,这才道:“儿臣不记得了。父皇,莫非是张全惹了您?若真如此,父皇直接处置便是了,不必问儿臣的。”
  皇帝道:“与张全无关。朕是想打听那位姚公公的下落。关于当年永寿宫大火,朕查到了一些事,要他确认。你可知他如今在何处?”
  皇帝提起姚公公,又问是哪一年,穆承澜就有些心惊,只希望是凑巧。眼下,皇帝又公然说起永寿宫大火,穆承澜便知,这不是凑巧,皇帝就是为了那场大火,特意召他入宫的。
  想当初,皇帝即便获悉了皇后趁永寿宫火灾暗害五皇子的事,都没有专门召他问过话,说明那时皇帝仍信任他,觉得与他无关,可是如今却专门召他入宫……
  穆承澜的手心已有汗水,他不可能不记得从小陪着他的姚公公,更不可能忘记姚公公离开是哪一年,但是方才已在御前说了谎,他势必还得继续面不改色地编造谎言。
  穆承澜尽量以寻常的语气道:“姚公公已离开多年,他的去向儿臣也不知。”
  “是吗。”皇帝发出一声极轻的叹息:“幸好朕的暗卫,替朕把人找到了。承澜,你可想见一见这个人?”
  什么?!
  穆承澜满脸震惊,这表情却不是装出来的了。
  姚公公当年明明没有回乡,连他都不知这人身在何处,怎么就被暗卫找到了?
  “儿臣、儿臣……”
  穆承澜有些着急。
  皇帝不等他说完,便向一直跪着的一名暗卫点了点头,不多久,暗卫便从殿外带进来一个人。
  一个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