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行有常-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起来; 蜀王杨秀或许是杨坚五子中王号最差的一个,如果单从王号来看的话,杨坚只是希望这个儿子安安分分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同建立在蜀地的蜀汉等国一样; 偏安一隅,安逸却难成大器。
但是最后,杨俨还是决定要救下秦王。
首先; 杨俨不是那种铁石心肠的人,杨俊与他之间的利害关系并没有杨广那么大,更何况他这么做,便是对杨俊有救命之恩,日后他这位叔叔必为他所用。
在杨俨前世的记忆中,赵郡李氏有一些人与他相友善,曾经委婉地提过一段话。
后来的大唐宰相房玄龄之父房彦谦,在开皇八年定陈、众人都认为天下将迎来长久的太平的时候,和亲近的出身赵郡李氏的友人说过这么一段话:主上性多忌克,不纳谏诤。太子卑弱,诸王擅威……
杨坚让自己的另外嫡出四子出镇天下各处,虽然是为了安定大隋天下,但是也埋下了诸王与太子相争的种子。
杨广等人长年出镇在外,大权在握,和他们作为太子反而更容易受到天子的掣制的长兄相比,他们私底下更容易发展势力。
这一世虽然明面上杨勇这个太子比起弟弟们要强势不少,但是这只是换汤不换药,私底下依然暗流涌动。
若不是杨俨釜底抽薪,直接用谶语废了自己心计最可怕的二叔杨广,怕是杨勇之前的太子之位,即使有他的加成也不一定保得住。
杨广的可怕是杨俨深有体会的,前世他一直将这位当成了演义、影视剧中的暴君广,没有太过重视,知道被杨广的心计所伤,他才恍然明白,杨广亡国的原因,不是因为他是“暴君”,而是因为他是一个聪明过头的人,而多年的隐忍一朝解放之后,他便不愿意再忍下去了。
可是这一世,杨广依然是那个还在隐忍的晋王,杨俨不能对他放心。
秦王杨俊是中毒,而且是在他身边的王妃积年累月下的毒,调养的方向错了,自然救不了他。
虽然杨俨十分怀疑宫中的御医是真的看不出来秦王杨俊是中毒还是在那装傻充愣,但是他已经准备挑明了。
民间多奇人,杨俨为了表示自己对叔叔的关心,特意让手下人寻来的“神医”很快就找出了秦王的病因,告知了崔家详情之后,王妃很快就“病逝”了,这个速度也是让杨俨叹为观止。
大概是因为秦王妃的前例在,原定许配给杨昭为河南王妃、就差完婚的崔氏女——这位是秦王妃的亲侄女——很快就因为大婚之前生病被测出与杨昭命格不合,只能遗憾地另许他人。
秦王杨俊渐渐好起来,但是元祚帝杨勇却没熬过去。
元祚二年,帝崩。
杨俨的几个弟弟都还只是郡王,虽然是皇帝的儿子,但是谁都知道杨勇登基不过是为了给杨俨一个名正言顺的继位理由而已,元祚帝属于过渡阶段的皇帝,实际上他的地位就和从前当太子的时候一样,那元祚帝的这几个儿子自然只能被封作郡王。
当然也没关系,他们大可等到杨俨继位了之后再受封。
但是没有人想到,杨勇虽然有疾,但是这个驾崩的速度也实在是过快了。
天子驾崩,诸王宗室并勋贵大臣都要来吊丧,杨俨作为嗣皇帝——杨勇驾崩之后,在场见证的一些重臣就请太子嗣皇帝位,以安天下了——正式登基,但是因为上头有一个太上皇压着,自然要对叔叔们好一些。
而且太上皇杨坚已经升级了,作为先帝之父、新帝之祖,他应当被尊奉什么名号也成了难题。
北齐的高纬曾将皇位传给儿子,又令儿子退位,被尊为无上皇,但是那只是特例,而且北齐为北周所灭,直接祸首就是后主高纬,大隋用昏庸无道的北齐后主定的名号,实在难以令人肯定。
“太上”二字,乃是至高无上之意,“皇帝”本就有至尊至贵的意思,退位之后,将其尊为“太上皇帝”简称为太上皇,则意为更尊贵的皇帝,可以说,太上乃是华夏自古以来最尊贵的名词之一,太上皇之外,还能有什么名词,令其比太上皇帝更为尊贵?
除了刘邦的父亲、那位没有当过皇帝而被尊为太上皇的、农民出身的刘太公外,在现今大隋能查到的历史上,最早被尊为太上皇的人,是秦始皇的父亲庄襄王嬴子楚,在始皇帝更易帝号后,追尊父亲为太上皇;而后便是北齐后主高纬,那位因为即将亡国而退位给幼子的昏君;还有一例,就是被大隋夺了皇位的北周皇帝,宣帝宇文赟为了享乐同样退位给了年幼的长子,但是他自称天元皇帝而不是太上皇帝,尊号便不足以参考。
最后想出来的方法是在太上与皇帝之间再加一个圣字,全称是太上圣皇帝,简称太圣皇。
而独孤伽罗的尊号就简单得多了,原本她应当被尊为太皇太后,但是为了与杨坚的尊号相匹配,她被尊为太圣后,当然也能称其为太皇太后。
杨俨登基后,最先要做的就是封赏宗室以及诸皇亲,他的亲外祖云定兴早就没了,就是云氏外家,他也不甚亲近,既然是被当作元氏的嗣子培养,他当然要尊元氏。
前世的元氏突发心疾病亡,但是这一世的杨勇不幸出了意外,而且在此之前他们的裂痕也渐渐有所弥合,因此元氏活到了杨勇当皇帝的时候,又被杨俨尊奉为皇太后。
至于杨俨的生母云昭训,因为是庶妃,则是以原平原王、现鲁王杨裕太后的身份受封的。
汉王杨谅同杨俨是从小一同长大的,叔叔之中,就数他对杨俨最亲近,因此杨俨登基之后也对他大加封赏。
不过除了杨谅的态度稍好,杨俨的几位叔叔其实都是不服他的,他实际上是庶出,和元祚帝杨勇同样是帝后嫡出的诸王怎么会服气?
虽然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来看,嫡长子殁,有子,则当以其子为嗣,有嫡立嫡,无嫡立庶,杨俨得位的正统性是明确无误的,可是杨坚与独孤皇后向诸子强调了多年的嫡出还是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为了自己的白莲花人设,杨俨忍了。
这么多年都忍过来了,如今登上帝位,他更加可以慢慢来,不着急了。
为了表示对先帝的纪念,杨俨登基之后,依然使用元祚年号。
元祚四年,有人出首,密告蜀王杨秀似有反意。
太圣皇杨坚尚在,自然不可能对自己的儿子做什么,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便只是让人罗织罪名,先行将杨秀废为庶人,押解回京。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杨俨不仅没有对皇叔落井下石,反而屡屡为其说话,之后为了表现自己的宽容,虽然没有将杨秀释放,但是却在元祚六年敕封其为燕王,论起王号的尊贵程度,自然在蜀王之上。
杨秀有胆气,容貌瑰美,又擅长武艺,可以说同样是一个出色的人物,只是心渐渐地大了,纵然有才能,也不能为之所容。
他觊觎皇位,触犯的是杨俨的利益,但是杨俨反而有了借着这个机会将其余宗室赶出九州之地、镇守他方、开疆拓土的理由,而杨秀,就是他的试验品。
朝中有侍郎裴矩,便上奏折,道“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于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指出占领辽东大部土地、世袭辽东郡公的高句丽乃是大隋夺回故地的敌人。
杨俨将杨秀封为燕王,本就有其意,裴矩这么快就上奏折,当然是因为他是一个聪明人,早就有这个想法,如今又闻弦歌而知雅意。
杨俨便称“可夺孤竹国之土者,舍燕王其谁”,不仅将杨秀放了出来,还令其统帅十万大军出征。
实际上的人数是十万,那么对外宣称的时候,便成了三十万大军。
粮草、军备等,杨俨这些年一直在准备,自然很是充足。
事实上,大隋自杨坚在位的时候就对的高句丽不满,常有冲突,只不过现在准备撕破脸皮了而已。
元祚八年,隋军攻占高句丽的大部分地区。
杨广最后把大隋玩没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三征高句丽失败,而最重要的第一次,就是在大幅度占优势之后功败垂成,他后世旅游的时候还听过被韩国人尊为“英雄”的乙支文德的事迹,此人数次诈降大隋,最后令大隋数量庞大的军士葬身他乡,还被做成了京观,对杨俨来说,这简直是难以忍受的奇耻大辱。
于是隋军这次接到的唯一一个强制的必须执行的命令就是赶尽杀绝,不接受投降。
高句丽人虽然死战,但是最后依然被大隋击败,然后,他们就没有然后了。
元祚八年,高句丽覆亡,辽东之地尽归隋土。
天子杨俨以此地为燕王杨秀之藩国燕国,使其能于国内称孤道寡。
此后其余的宗室也渐渐或主动或被动地请仿周世之事,入夷狄之地开疆拓土,使夷狄是膺、荆舒是惩,大隋天下也因此愈发广阔。
元祚九年,圣后独孤伽罗薨逝,同年,太圣皇杨坚驾崩。
次年,改元永圣,一个新的盛世,正在慢慢地形成。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卷的正文完结,然后开启番外到武侠世界装逼233333
第136章 无责任番外:当正史遇见武侠(上)
永圣二十二年; 海内统宇; 天下承平日久,终于大治。
以军功晋爵者在九州外有封地者不计其数,永圣帝也不禁其在封国内称孤道寡;科举晋身的人才无数,世家、寒门开启了争斗; 反而形成了微妙的平衡; 长此以往; 困扰无数帝王的世家心病,终能解决。
九州之外; 诸侯国林立,大隋奉万国之力以治中国; 天下人因此称之为“永圣之治”。
至尊永圣帝践祚御极三十载; 有莫大功绩; 可惜人不能与天斗,纵然他英雄一世,保养得再好,也已经露出老态。
永圣帝杨俨第二世穿越; 第三世重生,已经活了三辈子,自然不惧一死,只是他有穿越又重生的际遇; 此番垂垂老矣,又贪心地慨叹自己没有携带着什么长生不死的秘籍穿越。
不过他人还算清醒,没有效仿前人令人出海寻仙或者求仙问道。
然而合该杨俨有一番机缘; 是年,天降流星,有人从流星中寻出一精铁所铸之书,进献至尊,而这神书,讲的是气运之道。
杨俨雄心勃勃令大隋大幅度向外扩张,纵然底下有诸侯国,但是他们实际上依然是大隋臣子,与扩张前那些都是大隋敌国或无关之国是不同的。
诸国气运集于大隋一身,终于造就了这凡人界千年难得一见的庞大帝国。
而这,也给了杨俨修习气运之道、博取永生的机会。
永圣二十四年,杨俨修习了神书上的第一法诀后,将剩余八法通传天下,有资质者皆可修习,大隋位面从历史位面开始向玄幻位面转型。
永圣三十年,大隋一统亚非欧三洲,气运如火,其色转为赤色,于黑白红黄青五色国运中位列第三,但已经有丝丝缕缕的黄色出现。
运朝如仙侠世界的超级灵阵,杨俨等人能依靠法诀吸收天地灵气,但是在这个灵气不甚充足的世界修仙,进益甚快得归功于运朝带给他们每个人的气运。
根据杨俨的猜测,他穿越的这个世界其实和真正的正史世界还是有区别的,属于那种有神仙道法残留的平行世界。
虽然这个世界有灵气,如今也出现了功法、以及气运修行法,但是不提如今的灵气浓度不高,只说日后,天下全数一统之后,又能支撑他们修行多少时日?
于是乎,杨俨将目标转向了其他的世界。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杨俨以及朝臣如今兴起了新的野心,自然开始同心协力想要找出其他的方法。
于是乎,与大隋位面相近的其他有灵气的位面就遭了殃。
永圣四十五年,大隋发现了第一个高武位面,而这个世界,在修习了功法之后的杨俨记忆中,有一个很清晰的名字——大唐双龙传。
与大隋最近的世界都是一些与它背景相似的历史位面或者以这个时代为背景的武侠等位面,而这些位面中,大唐双龙传的武力等级显然不弱。
但是,面对着大隋位面的大举入侵,双龙位面很难有招架之力。
大唐双龙传位面,隋帝杨广大业十二年,天下乱起,气运无双的两个主角寇仲、徐子陵开始逐渐在这个乱世崭露头角。
而就在这一年,高句丽不明不白地亡国了,仅剩当世三大宗师之一的弈剑大师傅采林带着部分人狼狈逃往中原。
隋帝杨广倾大隋举国之力都未能完成的事业,居然在不明不白的情况下被人实现了,自从弈剑大师来到中原后,便有无数人想要探究这个秘密。
很快,他们就将见识到隐藏在黑暗中的庞大势力的能力。
大业十三年四月,李密率瓦岗军逼围东都,历数帝广十大罪状;五月,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然而天子杨广却在江都之地醉生梦死,全然不见早年的英明神武,大隋天下,风雨飘摇,仿佛顷刻间便要散尽。
大业十三年十一月,李渊攻入长安,拥立留守长安的杨广之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年号为义宁,遥尊杨广为太上皇,并受杨侑之封,晋位唐王,长子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次子李世民改为秦国公,四子李元吉为齐国公。
然而就在这一年的年末,无数隋军自高丽而出,扫荡天下快如雷霆之势。
联想到当年葬身高句丽的隋军,知晓这个消息的人都不由得心中发寒。
很快,那些隋军就退回了高丽之地,似乎更加坐实了他们是当年那些大隋亡魂的猜测。
去那边查探消息的人,从没有一个能回来的,因此那里便成为了禁区。
不过如今天下人的关注点都在群雄逐鹿、鹿死谁手这一方面,对高句丽如今的情况虽然感兴趣,但是这并不是他们主要要面对的问题,而且中原之地,现在不是还有弈剑大师傅采林以及他手下的一帮人作为可以探听消息的对象吗?
因为傅采林的徒儿傅君婥是寇仲、徐子陵二人的干娘,因此他们对高句丽的事情可是上心得很。
大隋世界的大兴城中,杨俨看着底下人收集的消息冷笑了两声。
自从他正式登基,又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之后,对某些现象就更看不过眼了。
高句丽人认为杨广三征高句丽,是个无道昏君,他却只哀叹杨广征高句丽的失败,若是能有毁城灭国之举,杨广于华夏人而言,未尝不是一个有开疆拓土之功的伟大皇帝。
有人评价过杨广是一个把自己玩死的汉武帝,若是他及早收手,运道再好一点,指不定也能像汉武帝刘彻一样青史留美名。
对此杨俨表示这还是很有可信度的,反正汉武帝也是一位作死狂魔,晚年差点真的把西汉给玩没完了,西汉盛极而衰也是从他那里开始的,要不是有一个汉宣帝刘询在民间长大,强行为西汉续了不知道多少年,汉武帝基本上就可以和唐玄宗两个人一起手拉着手当好朋友了。
朝中文武百官俱在,这回是他们第一次尝试,虽然大唐双龙的时代背景与他们基本上没什么区别,但是人家是高武世界,本身就有宗师、大宗师以及近仙的一些设定,他们不把所有消息都弄清楚就贸然出击的话,指不定会阴沟里翻船,之前弈剑大师傅采林在大隋军队的包围下逃出了高丽就是一个很明显的证据。
于是乎,大隋这边,九皇子梁王杨定熠、陇西郡公李建成、滕国公独孤机等人奉命前往双龙世界探查消息。
而双龙世界的情况,让这几位大隋栋梁之材都惊呆了。
李建成:那个,异世界的唐王李渊一定不是我爹,我爹是至尊的表叔,大隋重臣,怎么会变成这样的乱臣贼子呢呵呵呵。
梁王杨定熠:表叔你说的很对,这个世界的皇祖父被废、父皇也被鸩杀,怎么可能和我们的世界是一样的呢呵呵呵。
滕国公独孤机:虽然这个世界同样有独孤家,但是四大门阀是什么鬼啊?独孤家要是真的有这么大的、能与一等一的郡望世家相比的名望的话,我们家的人笑都能笑死了!
因为世界的不同,这三位大隋重臣坚定地表示,他们来到的一定是一个假的大隋时代,这个世界只不过借鉴了他们的时代背景而已。
最重要的是,这个世界是一个武林的世界,门阀势力很重要,但是武力值同样是重中之重。
魔门居然是当年和儒家相争败亡的诸子百家组成的他们就不吐槽了,祖上辉煌并不代表子孙一定会成器,同理,诸子百家值得他们敬佩,并不代表在无数年的苟延残喘中存在的魔门是一个好的势力。
当然了,这个世界的魔门不是什么好东西,所谓的正道也不那么正。
这是一个后来在大隋很是风靡了一段时间的冷笑话,很短,内容只有两句话:
“好友,我同你说一个笑话。”
“是什么?”
“代天择主。”
嗯,无论是哪个世界的人,听完这代天择主四个字之后,就知道要嘲讽的是谁了。
细数释家东传前,有得几朝靠“代天”?
慈航静斋实际上当是出家人,却拿着秦始皇所留的传国玉玺这等重器,说什么代天择主,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慈航静斋本是江湖人,而这一向是朝廷所不屑的群体,纵然她们号称什么“仙子”、“正道领袖”,但是在大隋的朝中重臣们看来,也不过是小民罢了,只不过她们有地位,又有武力,因此与其他小民有所区别。
然而她们竟连王朝更替都要插手,硬生生打出代天择主的名号,这让她们的知名度瞬间提升,有关她们的消息,在大隋位面,是能与双龙位面的隋帝杨广、唐王李渊等人相媲美的,然而对慈航静斋来说,这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
作者有话要说: 写番外的世界蠢作者偏好无敌碾压流,也是没谁了。
大唐双龙传的世界,最看不顺眼的就是要代天择主的慈航静斋,nili正道领袖真的是好棒棒哦【捧读】。
第137章 无责任番外:当正史遇见武侠(中)
慈航静斋; 双龙世界的正道领袖; 然而无论是从哪个世界的朝廷来看待她们的行为; 都只能总结为“逾矩”这两个字。
一言以蔽之,就是侠以武犯禁。
双龙世界已经被搅成了一滩浑水,为了不让未来大隋天下中依然留此祸患; 杨俨令李建成等人务必将双龙世界的江湖清理一番; 重点对象是什么人已经不必言说了。
大隋位面来到双龙位面的这些人自是领命不提。
与双龙世界纷乱的江湖相比; 逐鹿群雄反而不能的引起杨俨更多的重视,毕竟天下大乱的时候; 有此景象也是正常的; 更何况他的记忆里早就有这样的景象,对此大惊小怪的反而是其他人。
杨俨的心很宽,然而那些人在大隋世界的同位体却显得分外紧张,同时纷纷向杨俨请命,当大隋世界向双龙世界出手的时候; 那些异世界同他们一般无二的乱臣贼子就由他们来解决; 杨俨自无不可。
而对异世界的同位体感到深痛恶觉的,除了一群逐鹿枭雄外,还有闻喜县公、吏部侍郎裴世矩。
当知道双龙世界的所谓魔门第一高手、邪王石之轩还有个名字叫做裴矩的时候,裴世矩整个人都是懵逼的。
经营西域、打击吐谷浑、用计分裂突厥; 都是他深为人颂扬的功绩,可是在双龙世界,这却变成了他阴谋削弱大隋的铁证,裴世矩心里苦; 但是裴世矩不说。
在这个时候,他终于感受到了其他的朝廷重臣们被异世界的同位体的表现所支配的恐惧。
对于历史上真实的裴矩和双龙位面那个主要身份当是邪王石之轩的裴矩,杨俨区分得很清楚。
历史上真实的裴矩,他的本名应当叫裴世矩,不过后来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才将名字中的世去掉,就和唐初名将徐世绩改名一个道理。
裴世矩是个兢兢业业的好大臣,又很有才华,不能因为隔壁片场的裴·石邪王·矩就把他给否定了啊!
不过大唐双龙传世界的情况让大隋的人知晓还是很有好处的,最起码,把他们的积极性都给调动起来了。
裴世矩表示自己很崩溃,而且他又是一个老人家了,自己动手不好,于是随手给杨俨推荐了他的儿子裴宣机。
因为走的是运朝流,有气运的支持,朝中的大臣们纵然资质不好,也能修仙成功,就是境界高低以及寿命多少的问题,所以朝中祖孙三代同朝还会让不熟悉的人以为是叔伯兄弟的情况已经时有发生了。
裴世矩不想去见证另一个世界闹心的自己,于是把自己的儿子推了出去。
恰好,作为裴世矩的独子,裴宣机也很想问候一下异世界的裴矩、那个冒牌货。
他入仕的时候,天下的科举还没有那么盛行,所以能入朝为官,都要有个身份,要说隔壁的裴矩只是因为武功了得才能“假冒”成功他是不信的,那么只能有一个结论:双龙世界的裴矩或许并非是邪王石之轩假借身份,而是他本身的身份就是这个,石之轩才是他的化用身份。
裴氏的郡望追根溯源在闻喜,统称闻喜裴氏,只不过后来子孙分为三支,他们家这一支就散往了河东,是为河东裴氏西眷房,随随便便有人假冒裴氏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