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行有常-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个时候,有个王朝叫倭马亚,如果不是现在“帝国”这个词儿有很强的指代性的话,那么那个王朝可以称作阿拉伯帝国,根据记载,主动和大唐怼上,也是一群牛人。
  根据帝国典籍记载,当时大唐其实已经到了一个比较微妙的节点了,明皇李隆基在位晚期、贞顺皇后去世之后,他大肆宠爱新人,怠于政事,又宠幸安禄山之类出身微末但善于逢迎的小人,天宝四年,明皇驾崩的时候——明皇先天元年登基,先天二年改元开元,正式将皇帝的大权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将老爹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太上皇,开元二十年年末立太子,次年改元天宝,在位时间二十六年——安禄山的权力已经很大了,难为元皇帝他能先下手为强,把安禄山之乱掐灭在襁褓里。
  说实话,安禄山当时的势力被消灭之后,典籍上记载的他精心准备过谋反的一系列证据真的是惊呆我,满打满算,他搭上明皇帝的线步步高升也就五六年啊,要是明皇再活得久一点,噫,简直不敢想,大唐可能真的要这么完了。
  元皇帝登基之后,当机立断对安禄山进行问责,在倭马亚王朝的兵力和大唐在帝国边境交锋的时候,安禄山叛乱刚刚被平定不久,也就是说,元皇帝登基之后的三年,大唐都处于内部动荡的阶段。
  正是因为安禄山的出身,大唐朝中对异族出身的将领抱有了极大的怀疑,唐军中非汉族军队也都人心思变。
  不过事实证明,元皇帝的心胸很开阔啊,主帅都不是纯粹的唐人,那些人就是心里有鬼才想的这么多的!
  启圣三年,当时的西域军队——那个西域和咱们现在的西域不一样,当时的西域还处于和天域接壤的比较靠西的地方,不是咱们欧罗巴大陆这一块儿——后来就闹了一出哗变,紧接着就投奔大食去了。
  大食就是大唐的史书里对阿拉伯、倭马亚王朝的称呼,本来他们和大唐没什么利益冲突——好吧,其实还是有的,毕竟两边都在扩张,但是大食的土地已经挺多的了,依照他们的人口,其实没必要和大唐硬刚——但是当时大唐的领军大将高仙芝正在率军打异族小国呢,结果西域军队哗变、被攻打的小国还拉来大食当援军,然后,后面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
  #62  = =
  膜拜楼上的野生学霸!
  #63  = =
  话说当时其实还发生了一件小插曲,大唐一开始没打过人家,连随军的一些会造纸术的工匠都被俘虏过去了。
  打了败仗,造纸术这种国之重器都传出去了,这在朝堂上就捅了马蜂窝了。
  然后一帮人在那里请战,平安禄山之乱还诞生了几位有名的将才,帝国当时的朝堂上可以说是人才济济。
  剩下的情节发展用脚趾头想都能想出来了。
  嗯,两国之后的争端先不说,元皇帝之后做的那个决定才真的叫人目瞪口呆。
  华夏人原本都是安土重迁的,正是因为知道大食疆域广阔,当时没有几个人主张打到他们老家去,结果元皇帝气势汹汹地表示这是灭国之战——我也表示这真的是看不懂了——然后就是一系列的诏令下达,功臣分封、对大食当时所有疆域的划定,结果最后帝国和打了鸡血一样,越战越勇,短短十几年,把人家给全灭了,还顺带接收了人家广阔的领土。
  #64  = =
  所以说元皇帝果然和开了挂一样,大食当时也处于扩张期,但是人没有大唐多——大唐的人数果然是从古到今都开了挂的,能在天域九州那块儿当皇帝,本身就已经是开了挂吧——最后两虎相争,大食被灭,因为大食和从前被大唐打服的那些国家都不一样,它虽然发源地距离大唐极远,但是极速扩张之下,疆域即将与大唐接壤,就这样,大唐在灭了大食之后,顺势将目光放到了当时的整个中洲和玄洲。
  #65  = =
  元皇帝是位面之子嘛,不知道早几百年前就有人喊他老人家是“天生皇帝命”,“大唐当兴,华夏当振,故天降圣人于此”。
  你们对人生赢家元皇帝位面之子的设定有什么疑问吗?
  #66  = =
  一点疑问都没有,毕竟元皇帝他是和周代那位神话光环笼罩的穆天子一样,有神话背景的啊!
  #67  = =
  天生皇帝命,还有“圣人”,这些称呼我都懂,但是神话光环是怎么个意思?
  帝国史学得不好,求指教!
  #68  = =
  同问,不是说我们元皇帝是以颜治国【大雾】、天生挂比吗?
  神话光环又是怎么个意思?
  #69  = =
  这个时候,就需要让我来给你们科普一下唐国大佬给我讲述的元皇帝神迹二三事了!【骄傲】【自豪】
  虽然每一个皇帝,出生的时候都有很多的神迹,但是大家看得多了也都知道,这都是标配,除非来点人力所不能及的实货。
  元皇帝,我大唐世祖、圣武弘文启天明道昭皇帝,他老人家在一统中洲后,划分五域,原本还有人在那里为了天域之外的四域平常的治理中心——疆域太广,天高皇帝远,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分权是必须的嘛——争论不休,元皇帝他老人家头天晚上说“朕徐思其宜”,第二天就告诉大臣自己做了个梦,梦里老天爸爸——皇帝是天子嘛,那老天就是天子的爸爸了,当时对父亲的称呼是阿耶,大家心里有数就成——告诉他,地方都已经给选好了,直接派人过去就好了。
  嗯,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天域之外的四域都有消息传来,说是大地突然开裂,然后出现了四根柱子——注意,是四域各出现一根,还不偏不倚,每根都处在四域的中间点上,到天域中心的距离都是一样的。更神奇的是,石柱的材质是纯粹的玉石,原料极其珍贵,毫无打磨痕迹。
  #70  楼主  一个准备和唐国大佬打好关系的欧罗巴小伙儿
  等等,这才多少楼啊,才半天的时间,楼主你就从爱族的欧罗巴小伙儿变成了想和唐国大佬打好关系的欧罗巴小伙儿?
  恕我直言,你的思想很危险啊!
  #71  = =
  是呢,真是没想到,你居然是这样的楼主!
  #72  = =
  所以说你们对楼主讲述的这个故事没有一点的反应?
  按照这种说法,我们四域的元帝玉柱不是元皇帝派人运来的,而是自然生成的神授产品?
  就算是天子,这也已经违反了开挂基本法了吧!
  挂不是这么开的啊!
  #73  = =
  和楼上说一句,根据传说,还真的是神石天降,这样元帝的世界之子别号才名副其实啊!
  #74  = =
  话说大唐帝国的老天和当时各族尊奉的应当不是同一位吧?
  大唐的“天”,祂的业务范围也太广了吧!
  #75  = =
  楼上你对位面之子、世界之子、命运之子这样的称号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吗?
  真正的挂比,开起挂来,是不需要理由的!
  #76  = =
  等会儿,在神话传说里,咱们的位面之子元皇帝他不是中天紫薇大帝下凡吗?
  大唐的神话谱系在元皇帝时期还没有完全确定,到了之后才逐渐确定。
  因为中洲是大唐所在之地,被认为是世界的核心,才有了中洲这个名称;中洲五域之中,天域虽然靠东方,但是并没有用东域命名,东域是天域以东的诸多岛屿之类的合称,五域也是以天域为尊;因此,神话体系中的五方大帝也是以中央大帝,也就是中天紫薇大帝为尊。
  元皇帝他都中天大帝下凡了,这种神迹也是小意思吧!
  #77  = =
  #震惊,现代论坛频频讨论封建迷信,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让我们继续关注走进元皇帝之神迹之谜#
  #78  = =
  楼上醒醒,帝国元学探究部最近不招人。
  #79  = =
  说起来,没人觉得元学的出现也很神奇吗?
  元皇帝某天做了个梦,醒来告诉别人,他于梦中得神授——等等,这个情节怎么这么眼熟?【震惊地吃手手】——然后巴拉巴拉一大通,于是乎,通讯开始发展了,会自己动的火车出现了、等到电力出现之后更是不得了,世界大变样啊!
  不是说原本元学的称呼是科学,是需要分科而学的精细学科——当然,和正统的“科举之学”还是有所区别的——后来为了纪念最初提出这个概念、引导大家朝这个方向发展的元皇帝,才将名称定义为元学的吗?
  当然了,“元”字有初始之意,包罗万象,也确实很适合用来称呼这门学科。
  #80  = =
  除了这个,你们不觉得元皇帝他的性格也很萌嘛!
  看起来清俊贵气的大帅哥,说起话来却是个很阳光的暖男,各种细节都想到了,简直不能更棒!
  #81  = =
  楼上醒醒,这里是欧罗巴大论坛,不是腐向论坛。
  #82  = =
  所以说楼上是也觉得元皇帝的性格里面有基的成分吗?
  要不就是你自己也想歪了。
  #83  = =
  老子信了你们的邪!
  最近被妹妹科普了一番,现在看事情都觉得不对,越看元皇帝越觉得他老人家性向成谜。
  #84  = =
  233333
  我就知道你们要说到这个方面来。
  元皇帝对几个表现出色的臣下很记挂,经常嘘寒问暖,给人批奏疏回复的时候还不忘记嘱咐“天冷了,多加件衣服”之类的,这都是他爱护臣下的体现啊,你们不要想得那么歪嘛!
  毕竟高仙芝、郭子仪、哥舒翰那些人都是元皇帝的心腹爱将,尤其是郭子仪,还是元皇帝慧眼识英提拔上来的人才,两人还是儿女亲家,关心一下又怎么了嘛!
  #85  = =
  将军系也就算了,日日能得见圣颜的文臣系呢?
  多咏山水田园诗的王维他可是写出了被奉作描述大唐极盛时早朝景象的经典佳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啊!
  还有很多文臣,写起文章吹起元皇帝来简直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啊!
  #86  = =
  但是概括一下他们写的内容,基本上就是“我大唐很牛,我们天子很牛”、“我们天子世界第一好,不接受任何反驳意见”、“尔等渣渣看见天子还不跪舔”这样的。
  #87  = =
  给楼上的概括能力双击666
  #88  = =
  而且元皇帝也追星啊,对待创作能力超绝的诗仙李白,迷弟二字不足以形容啊。
  #89  = =
  你对官方盖章的大唐三绝“裴旻的剑,张旭的字,李白的诗”有什么不了解的吗?
  #90  = =
  作为在位的皇帝给偶像官方下定论,并且为了不让天下人有议论的可能,还举行了官方剑术比赛、官方诗歌比赛、官方书法比赛,并且令其作为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我只能说,如果这都不算爱!
  #91  = =
  如果不是元皇帝的子女众多,我差点真的信了你们的邪!
  #92  = =
  虽然看起来很基,但是子女人数众多的元皇帝李一:怎么样,惊不惊喜,吃不吃惊,意不意外?
  #93  = =
  讲道理,元皇帝他的真爱其实是大唐的江山社稷吧!
  他爹明皇帝李隆基晚年的时候不就有昏聩的迹象出现,要不是死得早真的有可能会晚节不保,在史书上留下一个毁誉参半的名声吗?
  但是元皇帝他老人家一直自律到晚年,都没有出过一点岔子啊!
  #94  = =
  而且他讨厌一个人也只是很少和他交流,绝不随便发脾气,对自己喜欢的大臣就是每天多说几句话,让人看了简直又哭又笑,怎么会有这么暖的皇帝嘛!
  元皇帝对于处刑的慎重态度也很少有皇帝能比得上啊!
  #95  = =
  元皇帝当了五十五年皇帝,几乎找不到被人诟病的地方,试问有多少个皇帝可以做到?
  #96  = =
  而且不是说大唐之后的发展有很大一部分都参照了元皇帝留下来的一系列遗诏,也就是后来的《元帝训册》吗?
  #97  = =
  据说元帝驾崩的时候,天地鬼神亦为之泣,各洲各域都乌云蔽日,同时有滂沱大雨落下,齐下了七秒之后,云消雨散。
  #98  = =
  这个是真的,各地对当时的情况都有记载,无论是府志、县志还是国志之类的地方志,各地的记载在这一条上是惊人的一致。
  #99  = =
  元帝他果然不是一般的男人啊!
  世界上怎么会存在这么完美的人生赢家啊!
  #100  = =
  因为是老天的儿子嘛,没毛病啊!
  #101  = =
  可能是因为他老人家确实是圣人天降,是天上的神人转世啊!
  咳,因为和唐国大佬讨论元皇帝搭上了线,最近不准备上论坛了,那个同样黏着唐国大佬的小子我也会和他好好“交流”一下的,所以这个帖子我准备申请删掉了,你们想要继续讨论的话另外发帖吧!
  #102  = =
  到了最后,居然莫名被楼主塞了一口猝不及防的狗粮?
  单身狗怒而出帖!
  #103  = =
  去吧楼主,想想你在夕阳下的奔跑,想想你的青春,争取把唐国大佬追到手啊!
  #104  = =
  ===================此贴已封,请勿跟帖=========================
  作者有话要说:  提要里的那两句是我最喜欢的描写皇朝盛景的诗,感觉真的是气势磅礴,威严华贵之感扑面而来啊!
  论坛体里一切不科学的地方都归功于阿飘祖宗们2333333
  唐朝卷就这样完了,下一卷是南宋,话说我的男神明明是北宋的仁宗啊!也是不懂我自己233333


第八卷 :不为宋惘 


第156章 官
  大宋嘉定十七年闰八月; 初三; 天子疾笃,不久崩于宫中福宁殿。
  官家驾崩; 宫中自然要派人去宫外通报,及早迎立新任官家。
  虽然现任官家没有立太子; 但是满打满算,他只有一个被立为皇子的养子赵竑; 下任官家是什么人,早已不言而喻了。
  然而官家驾崩之后,宫中报信的人,去往的却不是济国公、皇子赵竑所居住的万岁巷,而是已故的沂靖惠王的王府。
  皇子赵竑原本是沂靖惠王的嗣子,但是官家赵扩也绝嗣之后; 他就从沂王嗣子变成了皇子,并从赵贵和改名为赵竑。
  既然赵竑已经是皇子、迁居万岁巷了; 那么沂王府中的沂王嗣子; 当然就不是他,而是一位落魄宗室子,原名赵与莒、过继给沂王后改名
  大宋帝系的子嗣传承一向多灾多难,徽钦二帝被俘“北狩”后; 最直系的皇族就只剩下了当时的南下重建大宋的高宗赵构。
  直系皇族被一网打尽,由于大宋对宗室采用圈养政策,大部分宗室都居住在“三地”,也就是都城开封、洛阳以及商丘; 这导致金兵南下的时候,世居三地的大部分宗室都没能逃过金兵的毒手,多数被俘,只有少数幸运儿和高宗一道往更南方逃去。
  更为不幸的是,高宗因为惊吓过度,失去了生育功能,他的独子元懿太子赵敷也因为宫女的疏忽在三岁之时受惊而亡。
  为了不给掳走大量太宗一系的直系皇族的金人有威胁大宋的机会,又因为母亲的劝说,高宗决定收养太祖皇帝的后代为皇子,择一继承皇位,将帝位还给太祖一系。
  宋孝宗作为高宗的两个养子之一,脱颖而出,最终登上帝位。
  孝宗本人是南宋一朝少有的为人称道、秉性仁孝的好皇帝,但是他的子嗣延续了大宋直系皇族一贯的多灾多难。
  孝宗有四子二女,皆是成穆皇后郭氏嫡出。
  孝宗幼子邵悼肃王赵恪早夭,长子庄文太子赵愭乾道三年薨,太子之子荣国公、后追封豫国公的赵挺也于乾道九年离世,长子一脉绝嗣;次子魏惠宪王赵恺有两子,赵摅与赵抦,但是赵摅早夭,赵抦即为沂靖惠王,有一独子赵垓,但三岁夭折,于是只能过继同为太祖后代的宗室子为嗣,若不论过继的子嗣的话,孝宗次子一脉同样绝嗣;最后剩下的就是官家这一脉,作为孝宗第三子的光宗赵惇,以及现任官家、虽然有一位兄长、但是兄长早夭、实际上是光宗独子的赵扩。
  官家赵扩生育能力远超父祖,足有九子一女,但是他所有的亲生子嗣都没能养住,尽数幼年早夭。
  赵扩无法,只能仿效高宗赵构的做法,过继嗣子继承大统,他原先收养六岁的赵与愿为皇子,之后为其改名赵询,立为太子,只可惜,赵询没有当皇帝的命。他于嘉定十三年去世,谥号景献。
  景献太子离世,而宗室子中,与天子关系最近的就是沂王的嗣子,于是不愿意再寻找嗣子培养的官家将沂王嗣子赵贵和收为皇子,为其改名,令人另外为沂靖惠王寻找嗣子。
  皇子赵竑看权相史弥远不顺眼,曾经对侍女言说,等到他得势之后就将史弥远贬官,但是很不幸的是,那个他极为宠爱的侍女,就是史弥远按照他的喜好所挑选的、专门探听消息的间谍。
  史弥远看皇子赵竑不顺眼,自然不想让他得势,除了在官家赵扩面前进谗言想让他废太子外,史弥远还让属下精心寻觅了一位宗室子,入继给沂靖惠王当嗣子,又派了交好的人去教导新嗣子,打的什么主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当然了,史弥远暗中派人与沂王嗣子接触、与之交好的事情,现在还没有多少人知晓。
  不过在官家驾崩之后的次日,理当新君继位接受朝拜的时候,知道的人就会多起来了。
  宫中史弥远派去沂王府上的人将沂王嗣子赵贵诚匆匆忙忙地迎来,杨皇后见了,大惊失色,纵然有兄长的两个儿子在一旁劝说,也依然不同意史弥远废济国公、册赵贵诚为皇子、并拥立为新帝的提议。
  “皇子是先帝册立的,我作为皇后,怎么能随便地违背先帝的心意?”被带进宫,却没有马上被迎进殿内,只是在外等候的赵贵诚听到殿中的杨皇后如此说道。
  虽然声音如此大,将一切都听得清楚的赵贵诚却没有什么特殊的反应,依然是一副镇定的样子。
  过了一会儿,杨皇后的两个侄子杨谷、杨石垂头丧气地出来了:“相爷,娘娘她还是不同意。”
  站在赵贵诚边上、和他一起在殿外等候的史弥远朝他笑了笑:“二郎且在此等一会儿,我去见见娘娘,马上便带你进去。”
  若从赵贵诚的生父论,他行一,从过继去的沂王论,因着沂王前头的嗣子已经被过继了,他还是行一,只有过继给已经去世的官家做皇子,他的排行才会变成“二郎”,史弥远这么说,未尝不是信心满满的缘故。
  赵贵诚点点头,一副很是信任的样子,让史弥远看了心情大好。
  说实话,赵贵诚一点都不着急,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一次肯定能登基,他连自己日后的人生轨迹是怎样的都已经知晓了。
  赵贵诚不是原装,他乃是来自平行世界的青龙一族的族裔,不慎身死之后,被年幼的赵与莒——这是赵贵诚过继给沂靖惠王做嗣子之前的本名——吸引,魂体与赵与莒的肉身相融合,真正的赵与莒的魂魄因为太过弱小,也与他完全融合了。
  他占据了赵与莒的身体,也承接了他的因果,得益于天赋技能,赵与莒完全观赏了宋理宗赵昀的一生以及大宋皇朝兴衰史。
  青龙一族是华夏的守护者,虽然他是平行世界的人,但是这里也是华夏,让赵贵诚坐视蒙古南下、血洗无数汉民,他根本做不到,而且知晓了未来之后,这身体的原主人也有一个愿望,就是改变这个结局,赵贵诚当然要选择迎难而上。
  而且得益于他原本的天赋,他是能够调动龙气的,而他这辈子又是大宋皇族,只要登基之后,某些能力就能使用了。
  史书上对宋理宗赵昀的记载,是说他从小就不凡,出生之时有异象,稍微长大之后,又有人从他身上看到过龙鳞。
  赵贵诚不知道原本的史书是不是对理宗得位的原因进行了美化,反正在这个世界,他还真的显露过几次龙鳞,穿越后遗症嘛。
  正是因为如此,他的舅父和父母一直相信他天生不凡,等到他丧父、跟随母亲回到娘家居住后,舅父对他一直多有关照,后来史弥远的手下在寻找宗室子的过程中,来到赵贵诚的舅父家避雨,于是金风玉露一相逢【bu】,他就这么麻雀变凤凰,经过史弥远的考察后,被正式地确定为沂王嗣子。
  史弥远是个奸相,他对南宋造成的影响,能和他相比的就只有秦桧、贾似道之流,但是,无可否认的是,他对后来庙号理宗的赵昀,也就是赵贵诚的上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赵昀能从一个普通的远支落魄宗室变成沂王嗣子,最后又变成皇帝,都是托了史弥远的福。
  不管怎么说,赵贵诚现在和史弥远是一条船上的人,之后要怎么办,得是他登上皇位之后的事情了,现在还要仰赖史相的帮助呢!
  史弥远进去之后,很快就说服了杨皇后,虽然边上的杨谷、杨石一脸不可置信的样子,但是同样没有听到殿中的密谈的赵贵诚却很淡定。
  就算只是分析,他也能分析出为什么杨皇后会同意废掉皇子赵竑的建议来。
  杨皇后之前是有生育的,还不只一次,但是官家赵扩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