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行有常-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蒙古人被鼠疫荼毒得不轻,但是金国却没有那种趁你病要你命的觉悟,大概也是怕蒙古人的鼠疫会再度波及到他们,既然蒙古人自己都已经应接不暇,金国的人也不会自找麻烦。
  把蒙古人当成关底boss去打的赵昀也是这么个想法。
  不管怎么说,都要解决了金国才好吧。
  用瘟疫这样的方法暂时地解决了蒙古,而这段时间内,蒙古应当会陷入内乱或者再度西征,总之暂时不会对大宋和金国动手。
  即使是在历史上,金国灭亡也在西夏亡国的七年之后,更何况是蒙古元气大伤的现在。
  现在的问题是,大宋该怎么解决一直以来拦在他们面前的心腹大患——金国。
  不要说什么两国联合,那不过是金国新君继位之后因为蒙古的威胁而做出的决定罢了,没看在他不注意的时候,他手下的人都在想法设法从大宋这里找补回来吗?
  更何况,虽然现在他在民间大力宣传男儿当自强,防备异族入侵者,但是在官方还是和蒙古有所合作的,借着这个名头,也能去和金国掰掰手腕了。
  然而,宋朝的皇帝都是弱鸡,权威不大,赵昀虽然在努力地培养心腹了,但是和后世明清时代那种大臣们统统跪下叫陛【ba】下【ba】的风格还是相差很大的,所以说,还是和往常一样,他需要先说服宰相,政事堂通过他的旨意的话,普通的大臣质疑也没用了。
  这个时候,就要看出皇帝的心腹和主战派在宰相中占比的重要性了。
  赵昀:玄不救非,氪能改命,大力出奇迹,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不就是暂时不能随心所欲嘛,我忍!
  赵昀已经做好了许多未来离经叛道的准备,不过最主要的兵权还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威信也没有树立起来,暂时地忍耐他还是做得到的。
  华夏一直以来讲究战争出师有名,既然蒙古此次元气大伤,最重要的是人口的损失,那么赵昀也可以等上一段时间,让他这几年治理的内政显出成效来,金国那边,边境经常会有摩擦,等到什么时候他认为时机成熟了,那么就是双方开战的开始。
  赵昀:唉,越来越像一个大反派了呢!
  端平三年,由于丙戌之诏的下达,参军的人数达到新高,而一个现实的问题显露于人前——田地。
  原本的田地可以通过治罪有关的官绅以及开拓新地获得,实在不济,也可以暂时将军功记录下,转以官位和银钱以作代替,但是在端平三年到来之际,本就不足的土地彻底宣告供应不足,更不用说想要将被史弥远玩坏的金融体系纠正回来,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在挽回百姓利益以及朝廷的公信力的时候,也得罪了某些既得利益者。
  值得赵昀庆幸的是,朝中的人偶有抱怨的时候,没有针对他的后宫进行品评。
  他的第八子刚刚被命名为赵绎,第六子则满周岁,然后循惯例得授武安军节度使、封仪国公,而且孩子们都很健康,可以说,他子嗣颇丰,然而从另一面看,则是他沉溺于后宫美色,好在他宠幸后宫都是按照测好的生理期排好表的,中间还给自己空出了休息的时间,月月如此,再有人以后宫指责他,就太过分了。
  更何况,宋朝的皇帝们除了体质、压力和生活环境原因外,短寿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纵欲,鲜明的例外就是因为意外而“有隐疾”的高宗赵构,他活了八十岁,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皇帝。
  赵昀自认为自己是个勤政的皇帝,和历代先帝们相比,他已经算是能控制自己的那一类了。
  很快,赵昀寻了一个理由,借口金国夜袭,杀死一队大宋边军,正式和金国开战。
  大宋的襄阳府也算是兵家重地,襄阳府正对着的金国的汴京路,那是大宋的旧都所在,也是金国如今的都城。
  如果年份再往后推一点,或者蒙古的攻势再猛烈一点,金国的都城将会转移到蔡洲,那个地方是赵昀预计要占领的地方,离如今的大宋疆域比汴京要更近。
  不管怎么说,大宋和金国的疆域近也不是没好处的,要是金国的皇帝不愿意“北狩”迁都的话,那么等到汴京路被攻破,啧啧,金国就要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了。
  对新式武器和最新训练完成的大宋军队很有信心的赵昀美滋滋地在临安等着喜讯,然后得来了两个消息。
  其一,金帝带着群臣北巡——通俗点就是逃跑——去了,大宋成功占领了汴京路,又俘虏了一批逃亡不及的金国贵族;其二,鉴于“王师”终于北上,金国境内的汉人们群起响应,简而言之就是金国国内有一群汉人打着响应王师的名号起兵了,具体情况要怎么处理还需要赵昀看着办。
  这两个情况还算在赵昀的意料之中,他最在意的反而不是这两个问题,而是宋兵在这一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攻城战是很厉害没错,但是先不说新式武器能否改进到随军使用的地步——目前来看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大宋的骑兵和这些长在马背上的民族比起来,还是一个短板。
  和金国打得难舍难分,在朝臣们看来是天大的好事、军队终于争气了一回的状况,在赵昀看来,就已经暴露出大宋骑兵的问题了——金国汉化这么多年,和他们的祖先以及如今风头正盛的蒙古相比,在骑射方面他们已经变成了妥妥儿的二级伤残啊!
  啊,虽然是没有好的练习对象和方法,最重要的是之前没有良驹,即使是如今,能组成骑兵的良马都没多少的锅,但是赵昀可不会想得这么开,他都已经这么努力地发动自己的天赋技能了,马种也看过,是没问题的,那么一定是骑兵练得还不够,标准还不严,以及数量还不多!
  如果大宋的骑兵庞大的话,就能长途奔袭,不用眼睁睁地看着金帝北巡了。
  掌握了骑兵,就是掌握了主动权,步兵虽好,但是守城尚可,攻伐、奔袭就不行了。
  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场大胜,将金帝逼得率领众大臣北巡,更是大功绩,赵昀下旨让政事堂安排大军献俘及凯旋仪式的时候,那帮子文官难得没说什么。
  金宋乃是世仇,这一场大胜,大家都很高兴吧。
  虽然北巡,但是金国只占据了华夏的北方地区,又有蒙古在外边虎视眈眈,他们能逃的地方不多。
  一批边军押送俘虏回国,另一批大军还在金国境内奋战。
  北宋的先帝陵都在金国境内,帝陵的惨状南宋的高官以及皇族宗室差不多都知晓,哲宗皇帝的尸骨至今还暴露在外,令人血冷。
  在如今大宋有机会、有能力报仇的现在,打上一句报宋金世仇的旗号,再加上大宋如今对土地的需求达到一定程度,赵昀只能套用后世的一句话,对金国的处境下一个明确的结论:你国药丸。
  一个国家的覆灭要多久?
  蒙古灭亡西夏用了两年——这是一个国土面积为南宋或者金国十分之一的国家——后来蒙古正式灭亡金国用了四年,而大宋自端平三年正式起兵,到完全攻下金国土地,用了两年。
  除了金人保留的旧地之外,汉人聚居的城市,后来可以说是望风而降。
  端平五年,宋亡金,雪靖康之耻,帝下诏,明年改元昭武。
  虽然是世仇,但是宋人一直以来讲究是仁义道德,当初金人俘虏了钦徽二帝,也没有直接杀死他们——虽然坐井观天这种死法实在是和钝刀子杀人没啥两样,更何况金人还淫辱他们俘虏的那些帝女、后妃,令人憎恶——所以赵昀见到那些金国的亡国贵族,也只是让人选一处地方安置他们而已。
  为了安抚那些汉化极深、对大宋颇为和善的女真贵族之心,赵昀借鉴了一下历史上的蒙古的做法,宣布除完颜氏外,凡有精通汉学、愿为大宋效力者,可参加科举领受官职。
  当然,这些女真贵族要改汉姓,用汉名,学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拓拔氏完全汉化。
  所谓的书生造反,三年不成,只要不让那些人有掌兵权的机会,再让他们参加科举增加归属感,其实任用有才能的人也不是不可能。
  嘛,反正金国的贵族也废得差不多了,就让他们彻底地抛弃马背上成长的祖先的“荣光”好了,这或许是一件好事也说不定呢?
  蒙古那边,窝阔台和弟弟拖雷撕逼了好几年——反正比历史上窝阔台这个继承人等着大会召开的两年时间要长——等到拖雷将监国之权还给他,他也差不多掌握了权柄之后,宋金交战已经结束了。
  为了逃避可怕的鼠疫不得不率大军西进了许久的窝阔台、拖雷等人:我有一句mmp我一定要讲。
  以与蒙古抗争中的军功为晋升筹码,赵昀最先派出的是原先的金国大军。
  嘛,虽然让这些普通的金人作为奴隶生活也可以,但是这种给予他们希望让他们努力的方式果然是最和谐的。
  赵昀对自己手下的那些军队很有信心,他也不是单纯地以金人原本的军队作为消耗品,反正那里面也有许多原本是汉人的存在,宋军和他们也是会换防的,他只是觉得金人军队为了未来所具有的拼搏精神会感染其他人。
  当然,还有他们的骑射功夫因为马源充足以及某些人的家传渊源,还是可以信任的。
  蒙古军队:什么时候小白兔变大灰狼了?
  而早就在蒙古军大后方动了手脚的赵昀,丝毫不担心宋军的情况。
  要是在窝阔台和拖雷都不幸在战场上身亡,他们身后的代表派系开始争权夺利的时候,前线都打不过的话,那就太让人失望了!
  昭武二年,蒙古撤军,并且在术赤之子拔都的率领下再度西征,似乎蒙古的威胁已然离大宋远去,大宋再度一统,实在令人感动。
  并不想就此罢手的赵昀:虽然台词老套,但是……我们的目标可是星辰大海啊!
  那么,现在就先定一个小目标好了,循着蒙古西征的路线,将他们的后路慢慢地蚕食斩断,并且建立一个横跨三洲的庞大帝国,似乎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呢!
  那个亡国四十一的蒙古,不是已经将其他的目标都给我们扫清了吗?
  在政事堂中悲伤呼唤的宰相们:官家,你到底还记不记得我们大宋以及历代官家的设定是什么啊!
  作者有话要说:  啊,再写下去我可能要疯,所以还是匆匆忙忙地把这一卷完结了。
  我大概是个假作者·jpg
  然后就是番外啦,写射雕233333


第166章 番外:如何拯救一个混乱的武侠历史世界(一)
  赵昀,宋圣宗; 在位五十年; 子嗣逾二百,北灭金国; 西定大理与吐蕃; 南收越南; 又循蒙古踪迹; 拓疆域无数。
  而这位功绩甚大的穿越者皇帝; 在驾崩之后再度醒来,却发现自己成为了世界根源所在的英灵。
  虽然他是青龙一族的族裔; 但是在穿越之后就没奢望过再活一次,这一回虽然成了困于英灵座上的英灵,但是换算一下; 就是永生不灭的节奏,他穿越后的那个世界以及以此为基础衍生出来的平行世界; 有人召唤的话; 他还能三五不时地下界去玩玩; 挺不错的。
  就是问题在于; 他们那个世界衍生的平行世界和正史衍生的世界相比; 数量还是太少了。
  并不想在英灵座上熬成宅男的圣宗皇帝很绝望。
  所以在感受到下界召唤的时候——即使这股召唤的波动在传递到英灵座上的时候; 就已经显露出和正规的召唤不同的违规操作的气息——他还是迫不及待地扔了一团分灵下去,喜滋滋地等着一会儿分灵回来的时候接收新信息。
  带着圣宗皇帝全部的记忆和能力下界,基本上就相当于无害化的灵魂分裂的分灵在接收了现世的信息以后感觉很崩溃。
  附身对象:赵与莒
  召唤者:赵纲【赵孟嘉】(灵魂已转生)
  召唤对象的愿望:大一统
  时间点:宋宁宗开禧三年,开禧北伐失败后; 开禧三年十一月太师韩侂胄被礼部侍郎史弥远、皇后杨氏等合谋害死前
  世界:射雕英雄传
  无论是附身对象、召唤者还是这个世界,对于赵昀来说,都是极为熟悉的。
  出生在大理被大军打怕了,请求内附那一年的孩子,赵昀上百位皇子中排行第二十三的儿子,伊王赵纲,竟然会出现在这个世界,并且在无能为力之下,借用特殊的手段,吸引祖先的魂灵降临更易这个世界,非常神奇。
  至于括号里的赵孟嘉,大概是赵纲在这个世界的身份,只从姓名、字辈来看,就能知晓,赵纲在这个世界的辈分和他原本的辈分一样,都是宋太祖这一系的子孙,是太祖的十一世孙。
  宋太祖赵匡胤为自己和两个弟弟的子孙后代都安排了十四字辈的行辈传承,“与”和“嘉”都是太%祖系字辈中的字。
  赵与莒,历史上后来的宋理宗,也就是赵昀在正史世界的对应身份。
  射雕英雄传,一部经典的武侠小说,发生的背景时间就在蒙古灭金前十几年到灭金的那个时间段,也就是宋宁宗在位与宋理宗登基后几年的这个时间段。
  据说因为作者多次修改的原因,背景设定的时间线算是比较模糊的。
  最初的版本,牛家村事件发生在宁宗庆元五年,是很明确的时间,这也是宁宗皇帝登基之后改元庆元的时间段,那么小说的男主角郭靖和神雕男主角之父杨康出生的时间都在嘉泰元年,这么一来的话,他们的年龄就要比赵昀大五岁,想想就莫名不爽。
  当然了,后来的版本对时间线有所修改,这个世界的话,大概并不是根据最初版本的时间线衍生的,最起码,接收了大致信息的赵昀就知道,临安府边上的牛家村,郭家和杨家的惨案发生时间点,是在嘉泰四年,也就是说,郭靖、杨康出生的年份和赵昀一样,都是在开禧元年。
  虽然是一个武侠小说的剧情世界,但是主角的生长历程和自己一样的话,那就能掐着时间针对他们做出对应手段了。
  更何况,在这个世界,既然出现了武侠和江湖人,那么某些时候,对某些难题,用简单粗暴的武力来解决也是可行的了。
  圣宗皇帝,在被召唤到武侠平行世界的这一年,顶着四岁小豆丁的身材,决定在历史频道二周目人生开启简单粗暴的攻略手段。
  赵昀现在的名字还叫赵与莒,处于人生最初的阶段,家境窘迫,完全看不出未来真龙天子的气象。
  当然了,这个家境窘迫是基于他的父亲是一名小官——或者干脆可以称作小吏——和其他官僚阶层比较来说的,即使是高薪养廉的大宋,底层官僚们能得到的俸禄其实也不多,但是和真正家境贫寒的人比起来,其实已经算好的了。
  虽然是在武侠世界,但是因为是金系武侠的设定,超出常格的力量几乎不存在——这里的超出常格针对的是古系和温系那种宗师、大宗师们精神念力随便发、破碎虚空也不少见的情况来说的——武功的好坏要依靠功法来决定,而这个世界的顶尖功法只掌握在那一小撮的人手里。
  最有可能被收入门墙的,可能就是全真教了,但是做过一次大宋皇帝的赵昀对全真教的好感在水平线以下。
  怎么说呢……一个虽然在小说里被塑造成爱国得不得了,但是历史上却是首先跪舔蒙古和金国爸爸的教派,换成哪个穿越者都喜欢不来吧?
  势力大到长春子丘处机去世发丧的时候,络绎不绝的道士人数达到万余,再加上又不是和己方完全的一条心,怀疑它也是情有可原的。
  在正式掌权之后,虽然因为道教是大宋官方推崇的教派——就和唐朝有个圣祖叫李耳,又称老子、太上老君一样,大宋也有一位圣祖,名唤赵玄朗,又称赵公明,再加上真宗皇帝官方推动了道教诸神谱系的最后排定,道教在宋朝的待遇基本上就是国教了,和唐朝皇帝要么信佛要么崇道不同,大宋官方最推崇的就是道教——没有做得太绝,但是对佛道的不喜赵昀是明明白白地表现出来了的。
  他的庙号是圣宗,只从庙号来看,就知道他当时在全大宋的文人士大夫心中达到了什么样的地位,更不用提被他提高了地位的武将和民间的百姓了,他对道教,准确的说是全真教的不喜,会让这个教派如何,那就不用说了。
  更不用提他在暗地里还动了其他的手脚。
  虽然换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全真教也确实和蒙古没什么首尾,但是也仅仅如此而已,对全真教一点好感都欠奉的赵昀毫不犹豫地将之排除在了自己的选择之外。
  接下来,心高气傲的圣宗陛下该如何选择就成了一个问题。
  来到这个历史武侠世界,某些情况下可以用简单粗暴的武力手段解决事情不假,但是前提是他能良好地运用自己的武力值。
  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正面刚都不是强项,最擅长的其实是远程以及后方指挥的赵昀,默然无语。
  不过读取世界历程作为他的固有技能被保存了下来,如果赵昀不怕自己随便理解出现错误的话,其实可以去找几本武林秘籍,然后自己一个人练的。
  但是这种野狐禅非常容易出现意外。
  虽然后世的网络小说中,主角们几乎都是自学成才,所谓的师傅大概只是移动的宝箱或者需要对抗的反派小boss,追溯源泉,这种套路最初成形的武侠小说中,也都是主角在奇遇之中得到了武功秘籍,然后自动掌握,然而这种逻辑在小说中尚能自洽,放到现实中,就只能说是异想天开了。
  古文本就是晦涩的语言,而武林秘籍修炼的要点并不是自学就能掌握的,更何况,在这个连《论语》、《礼记》都有可能因为抄录上的问题出现错误的时代,谁能保证,前人留下的武功秘籍就一定是准确无误,没有问题的呢?
  所以说,那些自学成才的主角们,都是有着良好的基础教育的,神雕大侠杨过遇到独孤求败的秘籍的时候,已经度过了打基础的幼年期和学武功的少年期——黄蓉不让他学武而让他看四书五经起码为他打牢了文学素养的基础,而之后在全真教和古墓派的生活为他提供了修炼的环境,而且是有人指导的——好运的张无忌在白猿的肚子里取出九阳神功之前,也打好了学武的基础,他的父母都是正经的“科班”出身,太师父更是鼎鼎大名的张三丰,张无忌能在胡青牛那里学成医术已经足够说明他的文化水平了。
  总而言之,即使看起来是机遇出奇迹的天命之子们,他们在正式上手之前,都是经人指导打好了足够的基础的。
  或许《大唐双龙传》世界中,两个混混出身的主角因为长生诀而阴差阳错地成为武林高手听起来更神奇,但是一来,人家那边的武学体系和金系武侠不同,二来,长生诀这种几乎能被归类到神书的武学不是一般人能学会的,要看缘,有缘的话,只看图都能自动接受引导,更何况,大唐双龙在长生诀前还有个义母指导过一段时间。
  不管怎么看,自学成才都是一条不好走的途径。
  君不见,《天龙八部》中武功高强到了一定程度的天山童姥,自己练功的时候也出现了走火入魔不幸留下后遗症的情况。
  虽然来到这个世界的只是分魂,失败和死亡都不过是回归英灵座的方式,但是,赵昀可不想死得那么早,也不接受练功失败这种死亡方式。
  然而他现在的身份,并不像日后那么贵重,想找人先教个基础都不容易。
  以为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是开启碾压模式的赵昀,在想要尝试一下武侠位面的画风的时候,突然发现,拦在他未来的通途之前的,是困难级别的障碍。
  赵昀:我不就是二周目想要换一种碾压法嘛,为什么会这样啊!这是世界对我的恶意吗?!
  作者有话要说:  哈哈哈,开启爽文碾压模式写法果然很爽2333333
  不过在此之前还要解决一下世界的恶意。
  讲道理,只看秘籍就能自己修炼的话,还要师傅干什么?自虐吗?
  最不能理解的是修真小说里主角几乎都是自学,那师父到底能教什么啊!


第167章 番外:如何拯救一个混乱的武侠历史世界(二)
  被世界的恶意所笼罩的圣宗陛下; 在纠结了一段时间之后; 终于找到了在新世界通关的捷径。
  金系武侠的时间点和剧情发生地、结束地是有章可循的,那么前代的风云人物,在新时代可能还会有不明显的影响留存。
  最明显的就是丐帮、华山派之类的门派传承,还有大理段氏; 虽然他们的武功可能有所丢失,一代不如一代,但是总归是有传承的。
  还有一些作者一笔带过的门派、家族; 虽然表面上已经断绝了传承; 但是实际上还是有的;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倚天屠龙记里出现的古墓后人,如果不是她主动出现阻止了周芷若的话,那么没人知晓神雕大侠杨过还有后人在世。
  这就是门派传承的暗线。
  一般这种隐世门派择徒还是有保障的,作为一个天资笃秀的机灵孩童,未来的真龙天子,圣宗皇帝对自己的资质相当的有信心。
  实在不行; 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不是还有九阴真经里的易筋锻骨篇吗?
  眼界甚高的赵昀将目标选为了逍遥派。
  虽然后世倚天时期; 逍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