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行有常-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持的话,可能会遭到赵德芳一脉的远支宗室的反对。
人都是有逆反心理的,赵与莒对事情的发展采取放任态度,有这个时间,他还不如多和赵抦培养一下感情,而赵抦被人烦得多了,只会更加看重自己这个他原本的选择。
赵抦去世的年份被推迟了,但是月份和日期并没有很大的改变,等到赵抦病重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上表给宁宗,希望他能同意赵抦将赵与莒过继来的想法。
龙椅上的那位官家自然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寒堂弟的心,最终,在沂王赵抦阖眼前,赵与莒的身份有了一个大转变,成为了沂王嗣子,并且在赵抦离世之后,有很大的可能被升为嗣沂王。
沂王病重的时候,府上来了一位神医,据传祖上在江湖上极有名气,是公认的“神医”,因此医术不同凡俗。
如果是正常的历史世界,当然不可能出现这种人,但是这是武侠世界,也就是说,还是很有可能的。
这医师姓薛,其祖上乃是“阎王敌”薛神医的义子兼徒弟,在医药一道上,得薛神医倾囊所授,这一脉的后人虽名声不显,但是医术水平极高。
根据金系武侠的时间线,这阎王敌薛慕华正是上一本小说天龙八部里的配角人物,若说有后人在,乃是极有可能的。
君不见神雕中的杨过在倚天中还有后人出场,朱武连环庄也能追溯到武氏兄弟乃至于桃花岛武学上,金系小说的后世可能与前几本小说剧情中的人物有某种联系是正常的。
小说的世界尚且如此,更何况是真正的世界?
如果是薛慕华那一脉的传人,沂王赵抦为何能比历史上多活这几年也是可以解释的了。
而且薛慕华是逍遥派的人,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赵昀也正好趁这个机会探听一下逍遥派的消息。
官家下旨将赵与莒入继给沂王做嗣子,并赐名赵贵诚,正式更名后的赵与莒在沂王赵抦病重,就一直侍奉在边上,虽然侍疾之类的事情有侍女在一边,他不用时时在边上盯着,但是总得表现出一个合格的孝子该有的样子来。
在此期间,赵昀也了解了很多给沂王治病的这位薛医师的信息。
神医可是主角团的标配,赵昀觉得自己不能轻易地放走他。
沂王的病症是因为幼年长年累月地在宫中积累了毒素——孝宗虽然在儿子里比较喜欢“英武类己”的光宗而不是沂王他爹魏王,但是在孙子里,他反而更喜欢沂王赵抦,而不是皇位上的这位官家,沂王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程度与官家不能比,毕竟宁宗生了九个儿子,沂王只生了一个——而这种毒素造成的影响已经很深了,如果沂王是早早开始调养的还好说,如果不是,那他也只能落到一个壮年早亡的地步。
神医不是万能的,人命终有尽时。
沂王是在年底的时候去世的,天气寒冷起来之后,去世的人数量也多了起来。
为了表现自己和唯一在世的孝宗嫡脉沂王两个人堂兄弟情深,作为沂王嗣子,赵贵诚得特旨继承沂王爵位,封为嗣沂王。
大宋爵位总体来说并不是完全的一代代降爵承袭的,王爵去世后,在官家那边有面子的,关系好的,封为嗣王,否则的话,运气的好的封郡王,实在不行,封为郡公都是有可能的,不过按照当今官家的脾气,怎么着也要表现一下和沂王的兄友弟恭,赵昀前世也是当过两年嗣沂王的人,对此还是很清楚的。
成功地翻身当上了大宋的王爷,老爹赵希瓐虽然接受了沂王的帮助,成功谋得了一个好职务,但是为了避嫌,没有在临安做官,双方交流现在都靠的是书信,也就是说,整个沂王府,现在只有赵贵诚这一个主人。
在熬死了新爹之后,赵贵诚终于要走上一个武侠世界的人生赢家该走的路线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本来应该在昨天放出来的,就是大前天没更新的补章,但是写到一半突然发现沂王的年龄出了问题,为了改bug浪费了很多时间……
第170章 番外:如何拯救一个混乱的武侠历史世界(五)
赵贵诚的年龄还小; 沂王新丧的这个时间段,他还要守孝,但是守孝的同时; 他想要早点开始学习,这是没有问题的。
过了年他也才五岁; 才是蒙学的年龄,但是他本身带着大人的灵魂; 属于神童——而大宋出神童的几率是很高的; 早慧并不是什么问题——级别的人物,多学点也没什么。
而且小小年纪成了大宋宗正司收录、皇帝盖章的嗣沂王,府上拥有大量藏书,不用为买书钱担忧——即使是印刷术广泛应允,终于开始全方位普及纸质书的大宋,也是存在许多私人收录、没有广泛印刻的书籍的,没有钱的话,根本就看不到; 而那些比较普及的书; 因为印刷地、书稿质量、注释之类的区别; 价钱也有很大的区别——拥有皇室藏书的阅读权; 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要说大宋的皇宫之中没有什么高手; 那是不可能的; 九阴真经的编纂者黄裳原本只是一个文官,不过他奉命收集天下道书,最后博览群书; 悟出武功,可见什么事情,只要加上皇室的力量,在天下范围内收集,那难度就小了许多。
按照设定,大宋皇城中,现在有一个武功高绝的太监,而他是葵花宝典的创始人。
赵贵诚对葵花宝典没兴趣,那是给太监练的功法,但是他对道藏有兴趣,毕竟是收集了无数道教门派的典藏弄出来的东西,黄裳能编出九阴真经都离不开这些东西。
直至如今,赵贵诚对逍遥派的功法和九阴真经都不想放弃,九阴真经先放在一边,王重阳虽然在活死人墓那里刻了一份,但是古墓派的人都还在活动呢,但是逍遥派的功法就不一样了,别说眼前就有个大活人,只说人家的历史比较古老,直系继承人断代、剩下的都是分支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从嗣沂王那里得知他要拜师的薛神医:恕我直言,王爷,你脑子里大概有坑,病得不轻啊!
好好的王爷你不当,偏偏要当危险性很高的医师,你认真的?
赵贵诚当然不是诚心诚意要学医的,掌握一点基础知识也行,但是重点是武功啊!
虽然江湖上出名的神医武功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最起码是能在大部分江湖人手下活命的,否则的话,危险性这么高的职业,早就断代了。
薛神医虽然祖上出过牛人,但是阎王敌薛慕华本身就是个偏科生,医术高超,但是武功不算太好,作为他的后人,薛医师的武功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但是没关系,赵贵诚需要的是武功秘籍,至于教导对象,他可以另找。
离大宋几百年的任我行都能弄出个吸星大法,这个时候的赵贵诚自然能从薛医师那里得到更好的功法。
不过他得到的逍遥派绝学和他想象中的不一样。
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逍遥派创派级经典武学,后续的诸多武学都是创始人逍遥子从这本武学上衍生出来的。
虽然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是这本武功秘籍在这个世界的设定确实是这样,但是,饶是上面有着诸多金光闪闪的光环,也不能改变它坑爹的本质。
为什么这本武学会落到薛医师这一脉手上,而不是和其他的逍遥派嫡系武学一起不见天日?
这是因为它实在是太高深了,高深到除了创派人逍遥子就没有其他人练成功过。
赵昀:坑爹呢这不是!
好吧,往好一点的方面想,这种名字一听就很开挂的功法,档次肯定不会很低,要是赵昀能够修炼成功,肯定受益无穷。
现年五岁的嗣沂王,从薛神医那里得到了这个原本是逍遥派至高传承、后来因为符合要求的人太少,变成鸡肋,夹杂在薛慕华的传承中,更名长春功——讲到底,和原名比起来,减缩版的功法名一听就降低了不少的格调——的武学秘籍,开始了并不艰难的学武之路。
终于上手学习的赵昀发现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修炼艰难,是因为触及到了更高的层次,所需要的能量和普通的武功不同,而他是英灵座上下来的分魂,与高层次能量自带沟通效果,同时年龄较小,所以修炼难度比其他人要低很多。
觉得这才是金手指的正确打开方式的赵昀感动得热泪盈眶。
武功的修炼上了正轨,赵昀开始有心情搞事了。
未来的景献太子赵询现在刚被封为太子没多久,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由于皇后杨氏和他联手除掉了立志北伐——虽然不幸失败了——的宰相韩侂胄,因此母子二人的关系极好,不过年纪尚小的嗣沂王赵贵诚常进宫给皇帝、皇后请安,顺带联络感情,也是皇帝、皇后喜闻乐见的。
卖萌抱大腿的赵贵诚也不常和皇后见面,他主要的攻略对象是宁宗皇帝以及景献太子赵询,顶着嗣沂王的名头,赵昀享受的却是皇子的待遇。
宰相韩侂胄是主战派,他主持的开禧北伐失败后,金国对大宋发难,之后韩侂胄成为替罪羊,被队友送了人头,在此之后,主战派虽然被主和派占了上风——史弥远的时代正式到来了——但是许多人依然不死心,在另辟蹊径的情况下,他们想到了和蒙古进行联络。
最近的一次,赵昀听闻金国的荣王完颜洪熙、赵王完颜洪烈带着万余人去铁木真部所在进行册封。
郭靖的年龄与赵昀相仿,历史上的铁木真在开禧北伐前就已经自号成吉思汗,立蒙古国,但是在小说中,这个进度被推迟了,对于赵昀来说,这其实是一个好消息。
同样被改变的还有金国的皇位更替。
如今金国在位的皇帝是金章宗完颜璟,他是完颜洪烈的父亲,按照历史进程,这倒霉哥们和大宋皇帝一样把儿子死绝了,只能让叔父卫绍王继承皇位,其叔失国后章宗的庶兄继承皇位,是为宣宗,而宣宗的倒霉蛋儿子就是哀宗。
不过现在的情况是章宗他那几个倒霉蛋儿子都还在,不仅是早夭的六子成功长大成人,还有了完颜洪烈这个称呼,就是为了突出完颜洪烈需要面临的夺位之争,他的倒霉哥哥们,就比如那个荣王完颜洪熙,他们都依然在世。
这也就意味着,金国很可能因为争夺皇位进入动荡时间。
无论怎么样,对于大宋来说,这都是好消息。
至于朝中那些人,到时候实在不行,利用九阴真经里的摄魂术就能成功搞定,虽然简单粗暴,却没有副作用呢!
大概是因为赵昀自身的特性,或者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是北冥神功的源头,和后来的九阳神功一样,它有一个特点,就是能作为其他武功的支撑心法使用,也就是说,如果得到赵昀想要修炼九阴真经的话,他不需要上半卷记载的内功心法,只要下半卷的武学招式就能修炼使用。
如果这样的话,他可以考虑直接从梅超风手里得到九阴真经,但是想想看现在的时间点,梅超风估计已经藏在金国回国的队伍里,往杨康家去了,所以赵昀有这个时间,倒不如先想想在这段时间内怎么在练好功的同时抱皇宫里大佬们的大腿。
只要景献太子赵询一死,作为嗣沂王,宗室之中和皇帝血缘关系最近的一脉——虽然赵昀他不是,但是沂靖惠王赵抦是,那么按照法理,他这个嗣沂王也就是先天的除皇子外的大宋皇位第一继承人——赵昀就是入继为皇子的第一人选,如果他是皇帝,宫中的高手们就能为他所用,最起码他对朝中的大臣下手的时候不用担心自己出什么意外,而现在,别说他没得到九阴真经,就算得到了,朝皇帝和皇后施展迷魂之术,真的不是自寻死路让宫中的高手出手吗?
所谓穷文富武,修炼武功绝对不是单纯地打坐就能支撑得下去的,内力是人自己修炼出来的,最起码有一部分的力量是从人体来的,所以必要的营养是需要的,而那些天材地宝能够帮助人提升功力也符合一部分的能量守恒定律——在这个不科学的世界,科学还坚强地存在着呢——比如射雕里完颜洪烈请来的那位养蛇的梁子翁,他养的那条便宜了郭靖的宝蛇,用了大量的天材地宝喂养,它的血液就是难得的宝物。
作为嗣沂王,虽然像近支宗室一样不能过分参与朝政——而且赵昀现在的年纪也不到能参政的时候——但是沂王府的府库是绝对富余的,在大量的银钱的支撑下,赵昀的功力稳步提高。
在这样的安全状态下,赵昀过了十年的时间,等到了嘉定十三年的到来。
作者有话要说: 还是有一章补更没有补上,我大概已经废了……明明都到最后了,为什么新学期的课表这么的一言难尽啊!
我还是不随便立flag说自己什么时候在日更的同时加一章补更了,补更什么的,随缘吧,不过还是会尽快的!
第171章 番外:如何拯救一个混乱的武侠历史世界(六)
嘉定十三年; 太子赵询不幸因病离世; 天子膝下空虚; 诏嗣沂王赵贵诚入继为皇子,改名赵昀。
和前世的济王赵竑不一样,赵昀是个会装样子的人,讲求谋定而后动,和宫中、朝中的大佬们关系也都处得很好,在这样的情况下,嘉定十四年,十七岁的赵昀被立为皇太子,正式确定了继承人的地位。
如今的宰相是史弥远,虽然是被称为奸相的权臣,但是他的手底下却不全是四木三凶那样的人物,还是有一些能人的。
譬如前世找到赵与莒这个闲散宗室,将他推荐给史弥远,使其能成功入继给沂靖惠王的余天锡,和郑清之一样,赵昀在掌权之后,对其多有善待; 其个人品性也算端正,才学也足够——事实上; 余天锡在接受了史弥远让他寻找宗室子弟的任务的同时,还不忘自己的学业,之所以会在赵与莒的舅父全保长家见到赵氏兄弟; 就是因为他去庆元府乡试,回临安的时候“金风玉露一相逢”。
当然了,在武侠世界之中,也出现了一些本来历史上不存在的人,在射雕小说的背景之中,大宋官员腐败,与金国勾结的汉奸特别的多,而在实际情况中,当然不会像小说描写的那么偏颇。
由于大宋一贯以来的对外政策,主和派官员极多也是正常的情况,赵昀是很习惯这样的事情的,但是和前世不同,在这个武侠世界,有许多主和派官员以及对官府的公款伸手的官吏们——按理说大宋高薪养廉,出现这种情况的几率不算高,很多官员是不愿意冒这个险的,不过这是武侠世界,江湖人对官员的理解有所不同,也是正常——被江湖中人“惩奸除恶”了,偏偏里面还有许多有用的人才——大宋是科举制的鼎盛时期,理学还未完全导致人们的思想僵化,科举的类别也足够多,能脱颖而出的官员都不简单——赵昀看着那一连串的官员非正常死亡名单,整个人内心都是崩溃的。
成为太子之后,赵昀这个世界的江湖人的观感就更差了,他自己练武是一回事,江湖人威胁到朝廷的尊严又是另一回事,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虽然双标,但是赵昀作为既得利益者是绝对拥护这个的。
因为是武侠世界,所以部分历史事件的发生延迟了,譬如金国国内,在嘉定十一年之前就该发生的红袄军民变以及九公封建——这里指的是金国国主“招安”其国内的九股义军以稳定国内形势——事件都还没影,不过有些事情却又凭空出现了。
嘉定十六年,赵昀十九岁,而根据小说的时间线设定,剧情已经开始发展。
赵昀仔细算了算,小说中的武穆遗书事件以及后续发展应当在嘉定十七年左右开展,更妙的是,按照时间来看,那时候正好是大宋新君登基的时候,宫中的戒备难免会有疏漏之处,皇宫被人弄成了筛子,进宫的人成批成次的,正好符合这个情况。
作为一个合格的大宋皇太子,赵昀在这个时候应该待在皇宫,等着皇帝晏驾,但是,他的老家绍兴府传来消息,他的胞弟赵与芮被人打成重伤。
这一下可不得了,赵与芮的身份虽然不算什么,但是众人皆知他是皇太子的嫡亲胞弟,为人品性素来极好,同一众闲散宗室一样,安分守己,顶多偶尔流连青楼妓馆,而在大宋,这可算不上什么罪名,朝中的大员乃至于天子,都风流成性。
孝宗皇帝虽然被过继给高宗,但是他的父亲作为“皇伯”也是荣宠无限,孝宗的胞兄一脉封王封爵是很正常的,也就是说,等到赵昀登基之后,赵与芮也将有个王爵。
更何况再怎么说,赵与芮也是宗室,赵昀他爹虽然已经离世了,但是之前因为儿子的关系,也升了职,在地方上办了不少事,官宦人家,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江湖中人对朝中大员的频频出手已经耗尽了朝中官员们的耐心,赵与芮事件其实是一条□□,在这样的情况下,朝中人纷纷请命,请彻查此事,当然了,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是他们在向赵昀示好。
恰巧,赵昀也有这样的心思,自然接受了他们的“好意”。
原本这件事情只用吩咐下去,自有底下的人体会上意,完成人物,但是赵昀向天子自请领命,于是乎,最后变成了他这个太子领着一群高手彻查此案。
为了不有损太子逼格,除了赵与芮的事情外,还有其他的朝中官员为江湖中人所害的事情也归到了赵昀需要调查的范围之中。
对于赵昀来说,调查真相什么的,只是顺带为之,毕竟在他的记忆中,能做出这种事的,其实也没多少人,首先能确定那些人都是所谓的“正义之士”,武功不低,又嫉恶如仇,这个范围划下来,能符合条件的门派、人物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赵与芮是最新一个受害者,赵昀自然带人赶往了绍兴府,此时正值寒冬,赵与芮可怜兮兮地躺在卧房之中,整个人被绷带包得只能看出一个轮廓来。
说起事情是怎么发生的,赵与芮自己也是一头雾水,若说事情发生前周围有和他平时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的情况的话,那就只有前段时间,他招待回乡赴秋围又回临安、途中路过绍兴府的余天锡在府上小住了几日。
但是余天锡也只是一个纯粹的文人,不可能与江湖众人扯上关系啊!
听到这里,赵昀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史弥远作为大宋权相,在民间的风评不是很好,在这个武侠历史位面,作为主和派的头头的他干脆就被认为是秦桧第二。
不仅是史弥远,就连与他交好或者与他有救的官员,都被那些“爱国”的江湖人士认为是汉奸、走狗。
余天锡他家和史弥远家是世交,交情从史弥远的父亲那一辈就开始了,余天锡不仅和史弥远关系好,还是他家家塾中的教师,负责教育史弥远家的下一辈子弟,虽然无论是从余天锡平日里的活动还是他个人品性上看,他都不算是一个恶人,但是谁让他和史弥远的关系密切呢?于是乎,余天锡中枪了。
根据统计,史弥远同党在朝中大员中受到刺杀的比率极高,当然了,成功的人还是很少的。
如果余天锡被人作为目标的话,可能赵与芮只是受到了池鱼之殃。
赵昀:天堂有路你们不走,地狱无门偏偏要闯进来,你们这些江湖人啊,真是好大的胆子啊!
虽然每年都在加强自己身边的防御,但是对于那些经常想在太岁头上动土的江湖人,史弥远也感到了厌烦,所以在收到了赵昀传给他的信息之后,他马上做出了决定。
这群江湖人真的是需要整治了!
除了那些致力于和朝廷作对的门派之外,还是有那种和朝廷相友善的门派的,在史弥远和赵昀的推动下,大宋开始筹备“武林归化”行动,江湖门派需要取得朝廷颁发的证明才有继续存在的资格,否则的话,就要被算作蓄藏甲兵、有不轨之心的反贼。
同时,打着为了整治江湖的名号,赵昀回去之后让人筹备兴建两个门派,而门派的原型是赵昀记忆中另一个世界的后世流传的一款武侠网游剑三中的天策与藏剑,宫中也在他的记忆下开始大量地遴选暗卫。
赵昀:突然感觉自己变成了大反派呢!
最先响应朝廷的这个号召的,并不是丐帮、全真派这种大派,而是那种以家族为传承的武林世家或者小门派。
当然了,为了表示朝廷不会亏待诚心依附的人,这些江湖门派在得到官方颁发的“武林令”后,将会得到官方给予的补助,譬如军中有教头等职位空缺的时候,这些人可以优先递补,官方归正武林时有得到新的武林秘籍,可以根据这些门派为大宋所做的贡献而将秘籍赐下,还有其他各种福利,林林总总共百条,总称叫做“归化百利”。
而对那些死不悔改、坚决以与朝廷对抗为己任——虽然这是一顶大帽子,但是如果那些门派真的不愿意归顺,那这个形容也没有什么不对——的门派嘛,那就呵呵了。
当然,虽然已经制定好了这个计划,但是实际实行还有一些难度,现在只是在筹备阶段。
要说武侠的世界确实是好,赵昀一直不担心蒙古的事情,就是因为武林高手能够轻易地杀死他们。
而且这个世界还存在着一位在群攻方面效力非凡的人才,西毒欧阳锋,他能够为金国的王爷效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