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行有常-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从上次寝室楼的电压器【?】烧坏了之后,我们这一栋已经停了好几次电了,昨天下午又在装什么东西,停了俩小时,陪同学买东西回来以后,晚上又停了,我们寝室楼背着学校所有寝室停了一次又一次的电,蠢作者的内心其实是拒绝的QAQ
  欠的章节越来越多,我有点想狗带QAQ


第181章 亲族
  虽然发生了这么多事; 但是时间才堪堪到了泰昌元年的二月。
  唐王府的事情也不是一年半载的了; 让锦衣卫的人在那边继续盯着之后,在为宗室的事情考虑、顺带为解救朱聿键走出危局想法子的同时,朱常洛还得处理政务。
  如今朝堂上; 在东林党与齐楚浙三党的人之外,终于出现了朱常洛提□□的第三方势力; 他们虽然和其他人有各种同乡、同僚、同年之类的关系; 但是作为朱常洛依照关系亲近程度破格提拔的朝臣,他们大体上还是忠于朱常洛这个皇帝的。
  典型例子就是曾经担任过朱常洛的谕德官的朱国祚,大明姓朱; 朱国祚,这么吉利的名字; 万历十一年殿试之后,他被举为进士第一,前途一片光明。
  后来他进入了太子朱常洛的东宫当侍讲官; 后进谕德官。
  为了定皇储; 他曾经上了数十次奏疏,等到转任为吏部左侍郎后不久; 本是前途一片大好的时候; 被御史参了个“纵酒逾检”的名头,然后; 朱国祚回乡隐居十八年。
  这样的人,朱常洛自然是能相信的,所谓的从龙之功嘛; 这些人依附他得到好处,那自然也得诚心实意地祈祷他这个皇帝一直坐在皇位上,不要再经历一次改朝换代,丢掉好不容易来的富贵。
  泰昌元年三月,朱常洛发明旨,整修、扩建皇极门及左右建筑,之后又改令在皇极门后新建一宫,名曰弘文宫。
  并言“凡神宗一脉宗亲居于顺天府者,子嗣满七岁,则入弘文宫,皇子并诸王宗室共进学,以敦亲睦族”。
  大明除了皇太子另外有一套授课班底——其实历朝历代大多如此——外,其余的皇子共同在皇极门右厢接受课程,当然了,这地点是从应天府迁都顺天府之后改的。
  皇极门右厢的位置,加上宫中的皇子、北京城中适龄的宗亲之子,其实人数并不多。
  朱常洛加了个神宗一脉的限定前提,就给入宫的藩王子嗣限定了范围,所谓的宗亲居于顺天府者就只有他的兄弟,除了福王之外,虽然受封却没有就藩的几个先帝之子,那么入宫的藩王子嗣就只有他的侄子。
  然而大明历来对非继承人的皇子就是防范的,朱常洛这样反其道而行之的想法让群臣一阵紧张,但是明太祖朱元璋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子孙昌盛、亲族和睦,朱常洛用“敦亲睦族”做借口,大臣们也不能说什么。
  而且在翰林官们讲学之余,朱常洛还特意设置了每半旬两次的太子讲学,虽然名义上是让太子给诸皇子并皇侄授课讲学,但是主要还是拉近太子和他们的关系。
  这还是只是一个开始,等到半个月之后,瑞王、惠王与桂王三位受封却未就封的先帝皇子将府上的王子都送入了皇宫,北京城中渐渐传出皇贵太妃欲让圣上召福王回京的消息。
  在万历年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皇贵妃早已失去权力,虽然地位依然尊荣,但是新帝与她有矛盾,连皇太子朱由校都对她心怀不满。
  万历帝的皇后王氏在万历四十八年四月离世,在七月份离世的万历虽然留下了升皇贵妃郑氏为皇后的遗诏,但是在“国本之争”中与皇帝作对多年的朝臣们对这种旨意早就有了免疫力,甚至以不合典礼为由驳斥了这份遗诏。
  万历的皇后有正宗的元后孝端皇后王喜姐,还有朱常洛的生母、被追封为皇后的孝靖皇后王氏,虽说郑皇贵妃是长辈,朱常洛还是要做个表面的功夫的,但是她又不是正统的皇太后,只是太妃而已,皇帝想让自己的宫妃管理后宫,夺取郑皇贵妃手中的宫权,她也无能为力。
  而在这样的处境之中,郑皇贵妃对从前的日子,以及儿子福王朱常洵的思念达到了一定的地步。
  但是她绝不会像传闻中那样,想让在封地上作威作福的儿子回来的。
  先帝已经驾崩了,就算先帝还在世,朱常洵能继承皇位的可能性都不大,更何况,如今的皇帝是在一众大臣的支持下赢得了国本之争的朱常洛,他还有两个儿子,无论是朱常洛这一脉的皇室,还是满朝已经将郑贵妃、福王一系得罪了的大臣,都不会让福王继位的。
  瑞王、惠王与桂王他们与今上的关系不错,当年又属于被先帝忽视的那一批皇子,不愿赴偏远的封地就任——实在是先帝偏心,给福王朱常洵的封地都是极为富庶的地段,瑞王、惠王乃至桂王,他们的封地就不够看了,还不如在富庶的京城住着,当今没有提,他们也都装聋作哑——等到朱常洛又让皇侄入宫中就读,与皇子亲近后,这三王更是有了名正言顺留在京□□头。
  可是福王和他们不同啊,在封地上,福王就是个土皇帝,就藩这么些年,也有弹劾他鱼肉百姓的奏章,只是先帝压着,今上登基不久,不好那么快撕破脸皮,在封地上也就算了,天高皇帝远,等到回了京城,皇帝和朝臣想要磋磨他就容易多了!
  举一个相似的例子,现在在皇贵太妃的眼里,她的儿子就是可怜的赵王刘如意,她自己就是汉高帝的戚夫人,满朝在国本之争中站了队的朝臣就是那恶毒的吕后,朱常洛虽然和惠帝刘盈有点靠边,但是最近展现的手段,让郑氏一点都不放心。
  反正就只有她和她的儿子最白,白莲花似的,其他人都是迫害他们的恶毒之人。
  朱常洛:多大的脸啊?
  虽然泰昌已经成了皇帝,但是把福王从封地上弄回京城来膈应自己——虽然有一定的想法是膈应对方,但是根据情报,朱常洵早就把自己弄成了一个痴肥之人,膈应对方,朱常洛还怕膈应自己呢!——他的主要目的还是拯救福王封地上的百姓。
  人家长沙那边是因为地广以及富裕,除了供应原本就有吉王等人之外,还加派了荆、辽、荣、楚、眠等5王府的禄米和襄王府柴薪,因此百姓和朝廷命官们都纷纷叫苦,说是“宗藩日盛”、百姓“不胜其苦久矣”。
  但是福王的封地呢?
  根据资料,其被迫就藩时,先帝万历帝“下诏赐庄田四万顷。所司力争,常洵亦奏辞,得减半。中州腴土不足,取山东、湖广田益之。又奏乞故大学士张居正所没产,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杂税,并四川盐井榷茶银以自益”。
  那还仅仅是福王的“正当所得”的一部分,正所谓奉天下之力以养福王可不是一句抱怨的台词,饶是如此,福王朱常洵犹不满足,还加其藩地之税,为增加税收巧立名目,比吸血鬼还吸血鬼。
  大明的宗室名声那么差,除了朱元璋为了给子孙后代福利规定每级有爵位的宗室都有相应的田地、银粮外,就是因为福王这种犹觉不足,觉得自己应该拥有全天下,目前所得还太少的蠢货。
  就算是为了福藩的百姓,给地方官一个减少给福王“上贡”、为其修建华美宫室大肆征税的理由,朱常洛也要把朱常洵叫到京城来,最好让他不回福藩去。
  就算是让封地上的人把银子都运道京城来也行,到时候,御史们大概就能闻风而动,怎么说,他也有个朝朱常洵发难的理由。
  事情不是皇贵太妃自己愿不愿意就能决定的,也不是福王不愿意就可以的。
  北京城中传了两三日的流言,宫中的皇贵太妃就知道了。
  皇贵太妃:我有一句mmp我一定要说!
  于是在乾清宫中理政之后,和太子朱由校、信王朱由检三个人父慈子孝用饭的皇帝就接到了皇贵太妃请他去用膳的消息。
  朱常洛:emmmm,这就很尴尬了。
  说是用饭,但是谁都知道这只是个理由,就连十一岁的信王朱由检都知道,皇贵太妃她不是一个好人,想要让福王叔当太子,挑唆皇祖父做了很多不好的事。
  而且,比较尴尬的是,朱常洛他虽然是个穿越成了皇帝的穿越男,但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在后宫方面相当开放的原主泰昌帝可不一样,已经洁身自好到了要不是宫中的御医澄清说“天子在养身,只是不愿随便近女色,而不是已经不行了”就要被人怀疑的地步。
  皇帝重女色,这不行,但是皇帝不近女色,就更不行了。
  就连先帝这么宠爱郑皇贵妃的人,都有八个皇子——虽然夭折了三个——和十个公主呢,泰昌帝虽然有七个儿子和十个女儿,但是儿子夭折到只剩下俩,对于皇室传承来说,这个皇子人数就已经有点危险了。
  皇室突然陷入了子嗣危机【并不是】,这个锅,治好天子的御医们不背,天子的后宫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没有了吸引力,也不愿意背,天子本人就更不可能背这个锅了,所以最后总结一下,大家一起把锅甩给了皇贵太妃郑氏。
  要不是她给新继位的天子送美人,这些妖精差点将天子榨干——是的,不管怎么样,大明的天子一定得是朵白莲花,就连好色,都应该是旁人勾引,而不是他们的本性——天子怎么会性命垂危?之后又是曾经在她宫中做事的太监给天子用了不对症的药,差点将天子害死,这样一连串事情总结一下,就是总有妖妃想要作妖。
  莫名背锅的郑皇贵太妃:你们这群贱人!大明药丸!
  作者有话要说:  每天都在更文和写作业之间徘徊,然后都没办成,我大概也是有病QAQ


第182章 郑氏
  皇贵妃变成了皇贵太妃; 按理说是升了一级; 但是这又不是从太后升成皇太后,而且新帝不仅不是她的亲生儿子,还是她的仇人; 郑氏的日子自然不能说是好过,但是基本的待遇还是有的。
  朱常洛过去的时候; 这位他记忆里是个典型的蛇蝎女子的皇贵太妃早早命人准备了饭后的茶点; 还有两碗暖胃的牛乳。
  反正来用饭只是个名头,朱常洛也不在意自己到底来吃些什么,只要没毒就行; 而在食品安全这一点上,朱常洛还是不担心的; 郑贵妃还没有这么蠢。
  不得不说,郑贵妃讨好起人的时候,还是很有一手的; 看先帝不就被她哄得服服帖帖的吗?
  有先帝这个出了名任性的万乘之尊给她练手; 最后达成了“为她对抗全世界”的成就,在全朝野的反对下都; 许多年都没有改变想要立福王的想法; 虽然也有先帝自身的原因,但是也足可说明郑氏出众的哄皇帝的技巧。
  相比之下; 讨好朱常洛,无论是之前的送美人还是现在的准备茶点,在这个天尚寒的时候为天子准备珍稀的、已经热过的牛乳暖胃; 都只是毛毛雨而已,根本不能体现出她的手段和心思的十分之二三来。
  不过郑氏这番作态,早就说明了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的道理。
  郑氏的软肋是什么,早在放出流言之前朱常洛就知道,她会有所动作更是在他的意料之中。
  郑氏已经等不及了,只能派人来找他,朱常洛自然是好整以暇地等着她就爱看。
  反正不管怎么样,现在的皇帝是他主动权在他的手上,没有什么郑贵妃会不会让他吃亏的可能,只有她能为此做出什么样的交换。
  朱常洛本身就不会对朱常洵做什么,他是要名声的人。
  想到这里,有着原主泰昌帝的记忆的朱常洛不禁想要问问郑贵太妃,到底是什么给了她自己是个穷凶极恶的皇帝的错觉?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原主泰昌帝在万历年间的人设是温和懦弱,连梃击案和郑贵妃妖书案事件这两件和自己地位、性命攸关的大事都在万历帝那个偏心的家伙的警告下静若木鸡,不敢随便说自己的委屈,至于他自己嘛,就更不用说了,多么好的、为人温和、为人着想的皇帝啊!
  虽然朱常洛对自己的认知有那么一点点偏差,但是郑贵太妃想多了确实是事实。
  在朱常洛捧着一碗牛乳慢戳戳地饮着的时候,郑氏开口了:“哀家听说圣上近日命瑞王,惠王和桂王他们府上的王子进宫读书了?”
  朱常洛自然是点头:“难得几位皇弟都没有就藩,朕自然是要与他们多亲近亲近的,毕竟都是先帝子嗣。”
  “他们也就罢了,就在这顺天府住着,圣上你什么时候想了,宣进宫或是驾幸王府都是很容易的事。只是哀家怎么听说,圣上你连福王都要召回来?”
  郑氏的单刀直入把朱常洛都吓了一跳,什么时候皇贵太妃讲话这么直接了?
  不过细想倒也难怪,要是郑氏和他打机锋,他自然也就装傻充愣,到时候敷衍过去,这一次见面之后,郑氏再想见他就难了。
  “哈哈,原来贵太妃已经知晓了。这原本只是朕心中的想法,只等皇弟回顺天府的时候和他商量一番,再顺便报给你的。”朱常洛睁眼说瞎话。
  郑贵妃明知道他在胡扯,还是要顺着他的话往下说。
  “皇儿甚么时候说要回来了?”郑贵太妃几乎是大惊失色地问出的这一句话。
  朱常洛微微一笑,道:“洵弟离京就藩之后,父皇不是与他约定三年一朝吗?如今在位的虽已成了我这兄长,但是这三年一朝的规矩还是可以保留下来的。我们兄弟除了常洵就藩,其他人都在北京城,如何能让他独自一人待在藩地?”
  朱常洛这个理由一出,郑贵太妃花容失色至于,无力地叹了口气,完了,这回福王一定得回京了。
  别看朱常洛说得好听,实际上,他就是在给郑贵太妃挖陷阱。
  先帝那么喜欢这个儿子,送他就藩的时候数次召回,又约定三年一朝又怎么样?
  现在在位的不是先帝,而是和他们母子俩都有仇的泰昌帝朱常洛!
  先帝在位的时候,福王不用人唤就来得那么勤快,怎么到了新帝登基,就不行了?
  新帝是个友爱兄弟的好人,相信瑞王、惠王、桂王他们能排着队儿作证,那到最后,罪名一定会变成福王依然觊觎帝位,对朱常洛登基愤愤不平。
  福王的名声本来就不好,再被泼上几回脏水,那就真的不用做人了。
  当然了,打了一个巴掌,朱常洛还是要给一个甜枣吃的:“朕想着,福王与娘娘你毕竟是亲母子,如今先帝没了,福王也就指望着你了。等到福王回来,若是和瑞王弟他们一样留在顺天,娘娘也可与他一同在福王府上团聚,享受天伦之乐不是?”
  郑氏露出了犹豫的表情,似是被他说动了。
  事情当然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办成的,郑氏知道,出宫和儿子一起住的代价是自己在封地上作威作福的儿子要长久地留在京城受罪了,从前他们对这个京城念念不忘,可不代表现在这里是个好地方。
  可怜天下父母心,郑氏自然是想出宫和儿子住在一起,晚年也能顺心地享清福的,别看她现在还能弄到牛乳,似乎依旧是当年万历朝那个风光无限的皇贵妃,只有她知道,自己的地位和权势都已经大不如前了。
  但是她晚年过得好的代价是要儿子来支付的,这就让郑贵太妃有些难以接受了。
  朱常洛早就设想过郑氏可能有的顾虑,因此又笑了两声,说道:“皇弟在封地那边,闹出的动静实在太大,朕不是掌权久、权威盛的先帝,也不能轻易地抹掉那些事,不过皇弟若是进京,地方上的官吏能放开手脚,就方便许多了。左右常洵该得的那些一分都不会少。”
  朱常洛又提到了先帝,自然不是说他想念渣男爹了,而是说明他有的是机会以及手段去对付福王。
  现在他用的还是柔和的手段,等到什么时候他不耐烦了,福王的那些罪名他可都要让人一一去证实、处理掉了。
  他是朱常洵的异母兄,不是对他百般包容的亲爹!
  郑氏在开头就一口一个“哀家”的摆架子,意思是说他虽是皇帝,但到底是小辈。那现在他就证明给她看看,他也是个硬气的皇帝,没收拾她是不和她计较,不是让她得寸进尺的!
  谈到最后,郑氏已经被朱常洛吓到了,福王不久就要回京这件事估计已经成为定局,郑氏开始小心翼翼地讨好皇帝,只盼他到时候不要下狠手。
  虽然说得狠戾但一直用的是软刀子杀人这种方式的朱常洛已经开始想象拿福王母子做筏子刷声望的一百种方式了,才不会真的下狠手毁了自己的仁君人设呢!
  而且他是很忙的好吗,又不是那个几十年不上朝的老爹,重大政务他都要深思熟虑,再找人商量才最后做决定的,寻常政务也要挑一些有用的批改、吩咐,即使有内阁的票拟,他也要细看了再说的!
  边境的战事在他另派了大臣去接替袁应泰后稳当了下来,起码锦衣卫不会再把辽东经略底下那几个武将对上官的愚蠢决策的腹诽呈上来了。
  讲道理,朱常洛这种外行都被东林党们这次力捧的人选吓了一跳,招收叛军不是不行,但是辽东那种局势,他什么预防的措施都没有就大规模地收编,不是傻就是二,胆子大得没边,朱常洛都想问问他为什么不上天去和太阳肩并肩。
  这还只是基础的,其他的朱常洛看不太懂,也不妄作评价,但是这人不行他是知道了。
  新官上任还是有成效的,□□哈赤进犯的时候,辽东好歹顶住了。
  当然了,朱常洛觉得自己让他们带去的四门神机大炮也是很有用的。
  辽东那边得拨钱,在此之前,也是三月份,杭州突然发生特大火灾,受灾人数达两三万,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辽东那边的钱自然是从内帑出,毕竟数量巨大,前头又修了皇极门和新建了弘文宫,饶是内帑银钱众多,还是让朱常洛心疼了。杭州城那边,虽然也运了银粮去救灾,但是内帑出的这笔钱国库能不能补回来,还要再扯一会儿皮。
  被银子给难住的朱常洛,想到大明不合理的税收和以福王为代表的宗室豪奢派,就忍不住纠结和痒痒的内心。
  唉,比皇帝还有钱的藩王都是异端!异端!
  作者有话要说:  榜单要求的基本字数还没满,来不及了就先发上来了。


第183章 常朝
  前头朱常洛刚夸完新任命的辽东经略还是有本事的; 起码□□哈赤没得着好; 谁知道就过了没几日,那边就加急传来了最新的军报。
  沈阳城危!
  沈阳是辽左重镇,而且,所谓的清朝的盛京就是此地; 地位可以说是相当重要的。
  不管怎么说,朱常洛都是忍受不了边境重镇一个接一个被占据的。
  发展到崇祯年间,北京城都被围了!
  虽然从大明如今的版图来看,辽东之地多被占据之后,北京城几乎不像是首都,而是一个切切实实的边陲重城; 但是; 这不是一国之都可以在大半的江山已经在手中的情况下被攻破的理由。
  非得说版图的话,大概如今的建州女真占原本大明总版图的十分之一左右,到了崇祯帝自缢殉国的时候,大明占十分之四到十分之五,剩下的一半; 李自成的大顺占五分之三,满清的地盘依然不大; 只是南明诸帝对大顺的仇恨值太高,和满清合作剿灭大顺; 可是大顺的版图大半都进入了清军之手,最后南明一步步地被蚕食,十五年间将大好江山全都败光。
  作为大明正统的皇帝; 朱常洛不得不说一句,这么多年来,这些南下再建国的皇朝里——举例东晋、南宋——南明是他见过的最差的一届。
  大明皇朝除了正统的继承人都不好好教育的弊端就这么凸显了出来,南明的皇帝,再说一次,除了朱聿键,其他都不怎么能看,就连朱聿键,其实也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不过对比之下,他就显得比较合格了。
  四月初三,奉天门常朝。
  “诸卿,建奴再度犯边,辽东加急呈送战报,你们都说说,到底该怎么办啊?”朱常洛端坐在御座上,手上拿着是辽东传来的战报。
  有资格参加常朝的人不多,以品级来说,起码都是中层官员,然而在朱常洛的问话下,他们一个个都噤若寒蝉。
  朱常洛看着就笑了。
  原主泰昌帝登基之后,自然要拉拢万历朝那些和他亲近的老臣,有齐楚浙三党的,也有东林党的,如果按照历史进程,被泰昌提拔的东林党官员在天启初年自然是活得很滋润的,浙党首辅方从哲又因为泰昌帝的暴毙最后被迫返乡,即使不按照历史进程,在原主提拔了一批认为得用的官员之后,朱常洛也不能在他们没犯什么事儿、自己也不清楚朝局的情况下肆意更换朝臣。
  这就导致了东林党权力日盛,袁应泰这个在短短几个月内就高升的人,也是东林党的杰作。
  花大力气培养这人去抢功的时候不说什么,他派人去边疆分担袁应泰的部分工作,已经表现出对此人的不满了,这些人还在那里替袁应泰掩饰,真想等到最后事情无可挽回的时候,他们才愿意开口吗?
  “诸卿,朕今日在这里,可不是来唱独角戏的。你们有甚么高见,都说出来吧。”朱常洛复又开口催促,语气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虽然三党和东林党一向是争锋相对,但是辽东的事情,随便开口,到时候要是出了什么差错,被人逮住了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