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套路影帝-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顿而已。
大牛一听,果断“嗯!”了一句,就给沈白磕头。
周围看的人都赞叹大牛傻人有傻福。
护军头领知道沈白身份,上前问到:“公子,他们几个怎么办?”
“法不可废,一人打十棍,聚众斗殴还得罚,让他们老鸨拿钱赎回去就是。”沈白说完,对护军和衙役拱手道别,带着三人离开。
姚龟公哀嚎:“怎么还要打啊,打了还要罚钱,哎哟!”
护军们捂嘴笑,手下可得不轻,这样打了人还得钱的活他们不是没做过,只是这次有国舅爷撑腰,更爽利罢了。
当街一顿痛打,围观的百姓齐声叫好,春香院众人被押回去等人来领。
围观的人群里,许进和一个三十岁左右穿月白袍的男子站在一起看着,两人一起转身离开回茶楼。
“这位沈公子果然是个有趣的人,改日你我一同前去拜访如何?”许进对身旁的人说。
“也行,不过你得带着琴去,我好听你们合奏一曲。”
“妙极,妙极!”许进拍手到。
两人齐笑着离开。
回府的路上又要走过东市,东市乱哄哄的街面上还有几家兵器行,朝廷没有禁武令,三个边塞的都护府需要大批的兵力,发展全民体质就得和‘尚武’风气相关联。
故此,除了科举,武举也是一改前例,每两年就开一次,废除了过去三年一次的开科时间。
沈白看到武器店,停下脚步带顺子他们进去。
“少爷,你又不习武,看这个干什么?”顺子好奇的问。
肖衍进去后看到挂着的武器眼神微动,看着一支寒铁枪发了下楞。
“拿来看看。”沈白气度不凡,店内的掌柜立即叫小伙计拿下枪递过来。
“给他。”沈白指指肖衍。
肖衍楞了下,伸手接过。
“耍耍看。”沈白对他说。
肖衍也不说话,轻晃了下枪头,几道枪花耀眼的飞旋又灵巧的刺出之后收回。
“好枪法,是个练家子。”掌柜的忍不住喝彩到。
“有那种钢鞭吗,单的。”沈白看着墙上的剑和朴刀问到。
“有啊。”掌柜的让小二拿过一把来:“这个重十五斤,十分坚硬。”
沈白点点头对一脸好奇的大牛说:“你拿着看看。”
大牛唉了一句,伸手拿过,掂了掂重量:“太轻了。”
“还有重的吗?”顺子抢着问。
“有,换了把二十斤的来。”掌柜的吩咐。
大牛拿了二十斤的钢鞭舞得虎虎生风,直囔:“太轻,太轻。”
“拿铁锤来。”
四个伙计两个一组拿来一对铁锤,掌柜的介绍到:“这个五十斤一个。”
“大牛”。沈白对大牛晃了下头。
大牛伸手接过,朝天上扔了一下,吓得店内伙计们抱头乱窜,大牛却轻轻的接住:“一般。”
“这再要重的短兵器咱们这可没了。”掌柜看着大牛声不出气不喘,不由汗颜,心想着哪来的怪物。
“那还是要钢鞭,你专门打一副,要重,三十五斤一个,大砍刀重点的有吗?”沈白问到。
“关二爷这样的打把?”掌柜的擦擦汗说。
“嗯!”沈白点点头:“一个多少银子?”
“这枪寒铁的,一百二十两;钢鞭和关刀五十两就够了。”掌柜的说完,一直拿着枪的肖衍看看手里的寒枪说:“这个不用了。”
“要的,你以后教教大牛对招,顺子给掌柜的地址,送到府上去拿钱。”沈白说完,掌柜的立即应下。
顺子说了地址,带着顺子、大牛和肖衍一起回府。
第12章 推心置腹
“少爷回府啦!”刚到沈府门口,忠伯就站在那候着。
“热死了,少爷先回去喝杯酸梅汤吧!”月梅从前院走出来说到。
“嗯,去书房坐,给端四碗来。”沈白说完,带着三人回后院。
忠伯和月梅看着一点不外道的大牛,都一脸的好奇,早上出去都是三个人,怎么回来就带了大熊一样的人回来呢?
肖衍、顺子带着大牛在院子站在,丫鬟送来酸梅汤,沈白坐在书房吩咐玲珑给他们三碗。
玲珑端出去给门口三人,大牛接过汤,勺子都没用,咕噜咕噜的就喝了下肚。
不一会,赵普进来,说是东市兵器行的送来了把寒枪,还有两把兵器的定钱,价格贵得他都吓了一跳,赶紧进来问问。
“付钱,送到这里。”沈白吩咐了,寒枪送来,让人交给肖衍。
“以后就在我院子练。”对进来拿的肖衍说了句。
肖衍接过枪回了他一句“是,少爷。”
赵普都诧异的看着神色不变的肖衍出去,府里这么多人,要说看不透的,这个肖衍算一个,另一个恐怕就是大丫鬟月梅了。
肖衍提着寒枪出去,下人过来问是否布膳。
“安排吧,那个大牛,吃多少都紧他吃饱。”吩咐这么一句没头没脑的话,赵普愣是没听明白,心想少爷是对我管事不放心还是怎么,早上吩咐要改善下人伙食,中午又特意嘱咐要这个大牛吃饱,难道还怕我苛刻下人的吃食吗?
想想,就安排给少爷备饭,府里下人多,分作两批轮换吃饭,赵普就让内院的顺子、肖衍还有大牛他们先吃吧,除了看门的和贴身伺候少爷吃饭的,其他的先吃。
这一吃不要紧,沈白一顿饭还没吃一半,厨房的下人着急忙慌的跑来请赵普出去说话。
“怎么了这是?”赵普在沈白院里伺候他用午饭,为了表达感谢,今天他夫人特意下厨做了两道扬州的菜肴给沈白添菜。
“赵管事,可不得了啦,那个叫做大牛的把饭给吃完了。”厨房的王婶急着说。
“啊?吃,吃完,吃完多少?”
“半屉窝头,半盆粥。”王婶说完,换做赵普傻眼。
这个时候的蒸屉大啊,一个屉能蒸将近五十个窝头,那大傻子一个人吃了半屉。
“难怪少爷说紧他吃饱,别说了,再做点面给其他人吧!”赵普说完,想想大牛,忍不住自己都笑了起来。
正笑着,那个大牛他们吃完了回来。
沈白这吃完,还剩了半海碗饭没动,菜也还有一半,玲珑准备收碗。
沈白端着杯子看见大牛走门口过,出声问到:“大牛,吃饱了吗?”
大牛听到沈白叫,伸个头进来:“少爷,将将饱。”
赵普听了差的没气死,你一个人吃了其他十几个人的口粮还‘将将饱’。
“要不要把这些吃了?”沈白指指桌上问。
玲珑停下收碗,大牛看看点头应下,对沈白说:“少爷,让顺子和肖兄弟一起来吃吧,大牛太能吃,他们没吃饱呢!”
“哈哈!”沈白端着杯子哈哈大笑,看看赵普,赵普也忍不住摇头笑,傻则傻已,却不是无心。
顺子和肖衍进来还不好意思,沈白指指饭菜:“饭是不多了,菜和汤都打扫了吧!”
大牛这些学乖了,让他们先添了饭,夹了菜。
然后自己拿着大海碗,直接把剩下的菜都倒进海碗,呼噜呼噜三下两下吃完。
“少爷,这个大牛真是,真是好胃口。”赵普在一旁看着目瞪口呆,忍不住说到。
“能吃是福,他力臂千斤,以后可是大有用处的。”沈白帮助大牛说,大牛听沈白夸他,吃完了呵呵笑笑,准备伸手擦擦袖子。
“大牛,以后不要用衣服擦嘴,做到了,半个月奖你一只烧鸡。”沈白递给大牛一块自己袖子里的帕子。
大牛没接,但是记住了,点点头:“俺晓得了,少爷,你这帕子太精贵,也太小,俺还是去井边洗洗吧。”
“赵管事安排大牛他们住我院子前头,作为的护卫吧,肖衍住书房的前院看着书房。”
“好的少爷。”赵普点点头,他也不是小气之人,对沈白能快速招揽护院自然乐见,毕竟沈白做事果断,对他是好事。
但是后面沈白的话倒让他多少有点刮目相看。
“晚上准备一桌小宴,同源书店的秦掌柜来谈合作的事宜,你来与我作陪。”
“同源书店,那可是老字号,我以前还买过那的书。”赵普以前在私塾就买过同源书店版的《论语》。
“下午乾元书局的会送《要闻月刊》来府,你收下送到我书房来。”
“好。”
安排妥当,中午休息了一会。
来到书房的时候,赵普正在整理刚刚收的《要闻月刊》。
“少爷这是一下把以前印刷的全部都买啦,一百多本呢,收的时候着实吓了我一跳。”赵普把书放好,等沈白安排放入哪个书柜。
“坐下休息一会赵管事,玲珑看茶来。”沈白坐下,指着眼前的一堆书:“久不问时事,恍然如梦一般,这些都是神初年开始的大政方针,说实话我对出仕并无太多想法。但是不论是何种活法,都离不开世俗纷扰,逃不出命运更迭,如果对这些一无所知,那什么也做不了,恐怕连守成也做不到。”
赵普听了点点头:“少爷能说出这样一番话,已然是见识不凡,明珠蒙尘终将放光,这些书的确是自古以来的一大先河,为圣上的新政向天下做出了诠释,也为推行扫清了不少障碍。”
“对,赵管事对天下局势怎么看?”
玲珑放下茶,退出门外。
“少爷指哪方面?”赵普如何不知道沈贵妃在宫里的地位,还有沈白的亲外甥是皇三子的身份,回答的分外谨慎。
“管事无须多心,我说了我无心政治,但是所愿者无非国泰民安,我家姐一入宫门深似海,国事与我家事何异,国之不宁她们母子又怎能安身呢!”
赵普听了敬佩的回答:“少爷能将国比家,虽有不妥,但却是真情真性,不失为君子,更不是为人臣、人弟。”
“与赵管事说话就是简单。”
赵普笑了下,认真的回话:“当下天下安宁,契丹被北原都护府震慑,党项和回鹘被西北都护府震慑,东海女真和室韦又被辽东都护府震慑,国力之强,国威之盛可以说是一时无二的。”
“不过这也恰恰就是问题所在啊!”他说完补充这一句到。
“为何?”沈白装作不知的问。
“三大都护府,辽东人数最少,为八万禁军;北原最多,十六万之最;西北次之,十万。汴京城还有十万禁军,全国各路自有驻军三十余万,这些都是国家利器,加上大内十二卫,将近八十万的军力。
如果仅仅是防守,三大都护府成掎角之势,加上汴京,几乎将边境守得固若金汤。可是朝廷每年都召集五万各道的军兵入京整编训练一年,第二年又派往边境三大都护府作战,如此更替,我国可战之兵可就惊人了。
现役八十万,次一级八年后半服役,又八十万;服过兵役者集训三月又成战力,数量不下百万,还是最少的来算,我朝动员起来三百万人都有,这可是要一统天下之势啊。”
沈白听了皱皱眉:“国虽大,好战必亡。”
这样的话在外面说可是要杀头的,但是赵普听了感同身受,而书房门外的肖衍听了双手握拳,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两人的谈话在此告一段落,不是不谈,而是沈白要先看完一百多本《要闻月刊》,好好了解一下自己这位穿越而来的前辈的野心。
站在风云际会的位置,手握翻云覆雨的权力,还有现代的超常见识,哪个男儿不想一统天下,号万众而成万世之功呢。
赵普的推测,他第一个就相信。
第13章 自古名士真风流
下午从第一本《要闻月刊》开始看起,这位的确是个合格的穿越者。
他的第一条政令就是全国人口普查,此时全国650万户,人口一千六百多万,有三百万动员的兵力,比例是五分之一,在华夏为主的人口局面下,算是非常的惊人。
治大国如烹小鲜,先了解人口,国力。
然后整备军事,农商并重,文武同开。
如果穿越的这位仁兄稍微有点历史常识,也一定发现了这个时代与北宋的相似度。
党项回鹘在西,东海女真在东北,契丹强权在北上。
大力发展国家水利,工部全力开展国道建设。盐铁归公,又进行马匹管控,现在开始摊丁入亩,对全国耕地进行整备。
在行宗二年发动对西作战,设立西北都护府。
行宗三年对辽东作战,设立辽东都护府。
行宗五年集全国之力,恶战一年,打过黄河以北,设立北原都护府。
整备人口,发展经济,整顿军事,这都是强权帝国的象征。
而这一切都是有一定的步骤,虽然从《要闻月刊》里记载的,这些改革受到了很大的阻力,甚至为了这些还有权贵叛乱的事件发生,但是整体国力上升却无疑是肯定的。
尤其是北原都护府设立后,得胜的大军在汴京的阅兵更成为了行宗皇帝个人名望的巅峰。
当然,国虽大好战必亡,不是他讲的,却一样有明理之士看到了这个国家所面临的三面威胁依然存在,从未解除。
想到这里,倒是让沈白想到以前看太平天国。
清军设立江南、江北大营对太平天国形成了战略威慑,倒是两次都被天平军攻破,如果不是太平内乱,恐怕历史就要改写。
眼下的三个都护府看似强大,分兵把守的数量和政策,还有对国内军队的战力的轮换训练都十分的正确,但是一旦外族联手,一府有失,掎角之势就会成为被人围点打援的据点。
更何况,在距离上和周边敌人的分布范围来看,这个犄角从为联通起来。
三方对手,没有彻底征服其中任何一方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失误。
翻看了一下午的《要闻月刊》,傍晚的时候天暗得较晚,火烧云一样的霞光在天际无边无垠,霎是好看。
顺子来回话,说是同源书店的秦掌柜到了,赵管家正带着他到书房来。
秦掌柜随赵掌柜进来对沈白大礼一躬:“虽然知道沈公子身份,但是到了贵府还是如同做梦一般,因为实在想不到沈学士的公子会买我的同源书店,能将书店交付沈家这样的书香门第,我也对得起祖上了。”
“哈哈!”沈白起身,指指书房高高的八个书柜:“秦兄先看看我家的藏书如何。”
“沈公子是国舅爷,不敢与您称兄道弟,还是直呼秦某名字就是。”
沈白摇摇头:“你我年岁相差无几,本应平辈相称,何须如此多的虚名俗套呢!”
秦玉闻听,点头称赞到:“沈公子风采非凡,怎么会在汴京城如此多年未闻大名呢。”
“叫我沈兄就是,再说就客套了。”沈白说笑到。
“哈哈,好,那叫称您沈兄,再客套我就做作了。”秦玉年轻人,也是一派的豪爽性格。
三人还未落座,下人回报说是门外有自称许进的客人来访。
“哦,说了改日再来,没想到今天就来了,快请。”沈白让肖衍代自己去迎。
“许进,莫不是文岚先生许进?”秦玉惊讶的问。
“正是,他今日与我琴瑟和鸣,相识恨晚。”沈白解释到。
“公子能与他结交,可是一件大好事啊。”赵普忍住激动说到。
“许兄何许人也,如此有名。”
“许进,庐州人士,书画双绝,善于画雪景。更难得的是,他精通音律,棋艺更是国手,可谓是一代名仕啊。”秦玉解释到。
“名仕不敢当,狂生罢了。”许进的声音从院门口传来,沈白三人出门迎接,几人见面哈哈一笑。
沈白请大家到书房一叙,与许进同来的还有那个月白袍的男子。
“与沈兄一别,一想到沈兄的琴律,五爪挠心,晚上就来讨杯水酒喝,再要和沈兄合奏数曲,否则我可要落下病了,沈兄救命啊!”许进一坐下,就呱呱的说到,说得在座的几人都忍俊不禁。
“这位是?”沈白对月白袍的男子问到。
“在下古渡茶楼的掌柜,大名府贾世清。”月白袍男子自我介绍到。
“这是我师兄。”许进补充到。
“大名府贾家,莫不是贾大将军家眷?”赵普问到。
“正是家祖。”
“失敬,贾家镇守大名府,为设立辽东都护府立下汗马功劳,可敬可敬。”赵普回到,也为沈白做了解释。
许进笑笑:“没必要夸他,他是自诩要自立功绩的人,却又笃信道法自然,这不是冲突吗?”
“未必。”沈白笑笑说。
“哦,沈兄有何见解?”贾世清好奇的问。
“自古名仕真风流,天下万物皆有关联,有人既有道,道不同却殊途同归。任你富贵万千,任你贫贱困苦,都逃不出生死,身在红尘内,心在天地间,逍遥者不惧功名利禄,自在者无视富贵荣华。”
“逍遥者不惧功名利禄,自在者无视富贵荣华!说得好,当服一大白。”贾世清起身对沈白行一大礼说到。
“沈兄琴如其人,果然不凡。”许进笑着说。
秦玉听了心生敬佩,这三位都是名仕风流者,不由点头称赞。
“这位仁兄面善,不知是?”许进注意到他,问到。
沈白做了引荐,同源书店颇有声名,换来二人几句赞赏,倒是秦玉面露尴尬,今天自己只是来为了出售祖产,实在丢人。
“秦兄看来与沈兄有事要谈,不如你们先谈,我等回避一下。”贾世清出身大家,会意的说到。
“无妨,那我就先和秦兄谈。”说完沈白问秦玉:“秦兄觉得我府内这几百本藏书如何?”
“都是精品,有些甚至是孤本,实在是黄金不换。”秦玉钦佩的说。
“那如果我拿出来和秦兄合作,将他们誊抄后,再雕版印制,分作精装和普通两个版本出售,不知市场如何?”沈白说的是合作,让秦玉害怕丢份的心立即暖了回来,一脸正色的回答:“当然会名扬汴京,不愁销路。”
“秦兄是不是好奇,我作为国舅,家资不菲,为何要将家父藏书拿出来出售。”
秦玉点点头,他的确好奇,连带许进和贾世清,还有作为沈府管家的赵普也是一样。
“这些书放在这,我一人独享,未免暴殄天物,最最对不起的就是写他们的人啦。”沈白说完桌上几人脸色一变,点头称赞。
“书是天下人教化之良器,当为天下人读,藏书而不印书,岂不是自私吗?”沈白说这话倒真是肺腑之言,书对他而言没有什么藏的价值,仅仅是某些古籍的版本值几个钱,但是书如果都不读那还是书吗?
“沈兄一席话,惊醒梦中人,妄我家中世代经营书店,却没有沈兄透彻。”秦玉惭愧的说。
“秦兄是身在局中不自知而已。”
“不知沈兄准备与我如何合作?”秦玉好奇的问。
“刻印古书,还不足以教化天下。我要问问秦兄《要闻月刊》在全国卖得如何?”
“月销售数十万册,自然是好。”
“那这些年的殿试有何不一样了?”
“这?”秦玉也是秀才,被这样一问倒是愣了。
沈白回答到:“轻策论,而重时政,薄空谈,而重行策。”
“总结的好!”赵普屡试不第,有感而发的赞到。
“如果我们精选八方学子的时策文章刊印呢,即为新政助力,又为应试学子做指路明灯,销路当如何?”沈白一针见血的说。
第14章 四友结义
“沈兄见解超凡,让人惊叹,倘若实施起来必然可以使得同源书店大放异彩。”秦玉激动的说。
“我与汴京举子还有国子监和太学的名士交往不错,你们的文章我可以出面去要,不过,沈兄、秦兄,你们的书籍生意不知道能不能算上我一个呢?”贾世清问到。
“也算我一个吧!”许进举起一个手说。
“文岚先生一副字画价值数百两,也对这个感兴趣?”站在一旁的赵普打岔问到。
许进摆摆手,“钱是有,也没这个好玩,跟着沈兄这样的折腾才有趣呢!”
被许进说得,沈白摸摸鼻子,这货还是和自己一起弹琴的那个清高君子吗?
秦玉却一脸正色的说:“贾兄,许兄实在惭愧,其实今天我来本来是准备把同源书店卖给沈兄的,因为经营无方,致使祖产难守,实在是愧对先祖。刚刚沈公子寥寥数语让我茅塞顿开,但是君子之约,这个书店我还是要卖的,你们要入股问沈兄便是。”
沈白笑笑:“秦兄谦谦君子,让我信服,刚刚我说这些话,其实就是想要你一起来经营同源,我沈府说不上家大业大,但是我却想多方面发展,不做个二世祖。但是经营书店我不懂,我说得再好,没有你这样的人帮衬,我又怎么敢接手同源呢?”
秦玉被说得感动,要起身行礼,被沈白拉住:“又过谦啦秦兄。”
许进和贾世清听了两人对话,不由赞叹:“你们都别谦虚了,都是守信君子,我们四人相见如故,如果二位不嫌弃我们两个,咱们不如结为异姓兄弟如何?”
“好啊,沈白求之不得。”
赵普拍掌道:“好,我为诸位见证,现在就让人去摆香案。”
沈白点点头,赵普把自己摘出去,丝毫不僭越半分,就凭这一点,这个人就是值得重用的心宽之士。
“那就有劳赵兄。”贾世清谢到。
赵普出去准备,许进好奇的问沈白:“你的发展大计是什么,能不能和我们说说呢?”
“没有合适的大宋及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