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人生赢家培训指南-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启用世家之人不可能的,但是怎么取用,也是一个问题。南方的人短时间之内恐怕不会接受科举取官这个方法,而游鸿吟则不放心,那些靠着推荐过来的人才到底有多少本事。
有事不决,找陆云。
陆云则大力举荐自己的兄长!
他快受够如今的众多事务了,本来周国就够忙了,而这个陛下又鸿运当头的迅速拿下了晋朝,即便还有几个孤悬在外的州郡尚未归顺,但是,这也让他忙够了。
如今周国可谓说是极度缺乏人才。
刚开始在北地之时,连番补充官吏就已经让青州学院多年培养的人才消耗殆尽,如今想要再压榨已经不太可能,所以,如今的选择只有在南方选取官吏。
陆云举荐陆机也是有原因的。
陆机在士族中的人脉不是陆云可以比拟的,他兄长本就曾在东吴任过官职,虽然时间很短,后来隐居江东,文名却传播天下,养望这么多年,至交遍布南方诸郡可以说是一点都不夸张。
如果是其他人担任皇帝,陆云是绝对不会举荐兄长来的,要知道一旦兄长真的通过自己的人脉招揽来众多官员,对于皇帝而言,便有了威胁。但是,陆云明白自己的君主对这种情况早已有所预料,该怎么选择对大家好心中有数,是绝对不会让君臣之间走到无路可走的地步的。
游鸿吟思考许久,明白他需要一个人打开南方士族的缺口,立即同意了陆云的建议,让陆云带着徵辟的旨意亲自前往江东。
陆机接旨了。
而他给予游鸿吟的第一个建议就是,选用琅琊王氏之人,但是不能给予高位。
游鸿吟听明白了陆机的意思,就是他这个新帝,比如做出仍然会重用士族的姿态,各个世家觉得有利可图了,才会听从命令。
第224章 名士风流(五十一)
“如果是你; 会怎么选择?”游鸿吟并没有第一时间给陆机答复,他自己同样需要捋一捋思路; 所以就暂时搁置了这个问题。而晚间吃完晚膳; 在廊下散步之时; 就与附身的陈喜全讨论起来。
陈喜全呐呐说道:“其实; 我对你做了皇帝,尚未有真实感。”
这么多年下来; 陈喜全看多了世事,便不再如同过去那般,他看透了诸多不可思议之事背后的利益和荒唐的由来,明白世间之事均有其起因和相应的结果。曾经的他来自于后世; 生活在一个平凡安定的环境之中,所接受的思想和世界观都带着那个世界深深的刻印; 所以; 有许多事情至死都想不通。
而如今,他随着指导者的步伐踏高望远; 跟随游鸿吟不断学习; 不断尝试; 渐渐已经完全忘记了过去的怨恨,反而对于如今的事业兴致勃勃。
因为游鸿吟经常这样询问他; 所以他对整个经过很有参与感; 不过等指导者游鸿吟真的登上皇位; 他却依旧有些不敢置信。
原来自己如果选择正确,是能够做皇帝的!
虽然自信心被打击的丁点儿不剩; 但是陈喜全却反而被激起了好胜之心。
曾经有一个机会放在眼前,他原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登上天下共主的宝座,但是却因为自己能力不够和性格不佳而失之交臂,不要说皇帝了,就连自己的性命都没保住。
陈喜全虽然十分信任游鸿吟,却对这次培训结束后的生活有些害怕,而游鸿吟一直不肯透露任何口风的举措,让陈喜全更是借助游鸿吟的五感和经历,拼命学习各种知识以及技能。
种种巧合之下,让陈喜全与其他任务对象并不一样。
所以在很久之前,游鸿吟就一直都在潜移默化的真培养陈喜全。
因为游鸿吟已经决定使用推荐权了。
陈喜全与梅湛并不一样,他也不是什么天资纵横的人,但是,陈喜全有一个十分特殊的地方,那就是他性格很坚忍。
坚忍与坚韧看似差不多,其实有很多不同。坚韧代表着不服输和强硬难折,而坚忍却代表着坚持和忍耐。
想要做指导者,高超的本领可以学,不会的知识技能可以培训,权谋不足可以用其他东西弥补,唯独忍耐的心难寻。
当然,陈喜全能不能成功做指导者还得看他的任务完成情况,若是失败次数太多,自然会自动失去资格。
之前游鸿吟举荐的候选人基本上都是和他自己类型差不多的,这一次对于陈喜全这样的人,可以说是首次尝试。
命运二字,谁又能说的清楚呢。
“真实感什么的,等这个位子坐久一点就来了。”游鸿吟慢悠悠的和陈喜全对着话。
陈喜全说:“面对此刻的困境,如果抛开一切因素,你本心上是想要怎么选择?”
游鸿吟毫不犹豫的说:“当然是把世家的人都选上来当官喽,这样省事,而且我可以确认,在我任期之内,他们翻不出什么大浪来。”
陈喜全笑了笑:“我就知道你是会这么选。不过如果是我的,我会选择折中。”
“为何?”游鸿吟问。
“就像你说的,世家之人也不全都是无能之辈,既然如此,又何必舍近求远呢。但是寒门子弟中同样有人才,按照考试取士也是为他们提供了一条通天之路。”陈喜全说:“我如今已经将过去放下,对于士族能够跳出自己的印象去评判,不再是一棍子打死了。所以我不怕麻烦,却也不想浪费人才,这边是各取一半的理由。”
游鸿吟说:“其实如今的现状,是只能高位取用世家之人,实岗低位大批量使用寒门之人。等学院慢慢的将下一代培养出来,士族的风气渐渐改变,而那些在实岗上的官吏也磨练出来了,再慢慢调整朝中士族和寒士的比例。”
“既然如此,阿吟你又是在犹豫什么呢?”陈喜全问道:“我相信你对这个天下是有一份责任心在其中,每一个选择都代表了你的深度思考,不会为了省时省力就去敷衍。”
游鸿吟说:“被你这么戴着高帽,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了。其实,我只是在犹豫对待士族的态度而已。只要有权利存在,权利的争夺就不会停止,哪怕我选择的朝廷体制是君主制度中作为平衡的一个,将这种争夺困锁在朝堂之上,却也无法避免,未来会出现的党派之争。”
陈喜全这些年也历练出来了,他点头道:“野心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诞生,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如果按照如今的情况,未来很有可能党争之后便是站着无数的世家。”游鸿吟说:“甚至还会出现新的利益团体操控着这些朝堂上的人。”
这种情况游鸿吟经历过,所以他十分清楚。
陈喜全却说:“在厉害的党争,参与到其中的必然是各方势力的领袖,只要不会出现战争,那么他们的破坏力就有限,那就是我们的成功,你又何必犹豫呢。”
游鸿吟怔然了一下,不免觉得好笑:“我总是想要把事情一步到位,却忘记了,自己并非是命运之神,哪里又能真的管到百年之后。”
后陆云调离内阁,成为了御侍台郎中,御侍台有点类似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和智囊,编制只有三个人,不负责具体事务,正适合陆云这种。不过这种调岗算是降职了,虽是陆云自行要求的,但本质是为了避免陆氏在朝中势力过大,影响到陆机的晋升。不过游鸿吟在爵位方面做出了补偿,陆云也是大周第一个被封爵的臣子。
不过和皇室制度一样,这些爵位更多方面是荣耀的体现,在礼仪、地位等等方面会有影响,真正的权利却是没有的。但是,人么,要的就是个面子。
而陆机则出任了吏部尚书,开始为朝廷举荐、考核擢用各方人才,建立相应的制度,为周国输送大量官吏。
这个过程是游鸿吟、世家和寒门之间的博弈,世家自然不希望被寒族之人后来居上,但是皇帝却更看重科举取仕,最后双方各退一步,科举取仕可以推广,而评品的择才之法同样继续运行。
而游鸿吟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势均力敌的场面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就看谁更适应时代和世事的变迁了。
安宁六年,大皇子被封为了太子,天下渐渐步入了一种平和之境。
而孤悬在外的几个州,很快就坚持不下去了,开始是宁州,宁州境内司马氏的一个伪王选择了投降,并且游鸿吟因为这个还被群臣逼着举行了一次‘禅位’大典。
陈喜全对此还说,每当觉得这群士族十分聪明的时候,就不知道他们会从哪里突然冒出来一个傻子似的主意。
其次便是远的不能再远的广州了,说实话,那里的官府班子经历过了数个政权,领头的基本上都死了,大概只剩下几个小人物找到了活下去的机会,还在支撑着。
如今天下一统,他们立即就派人北上,打算背靠大树好乘凉。而他们的速度之所以落在宁州后面,是因为他们投降了却并不代表周国就能处理广州,当地不少势力各自把控着自己的领土,周国甚至调用了兵力在广州梳理了一下,才算是真正拿下了广州。
随后便是王敦病死,荆州回归。
到了此时,整个晋朝领土,就只剩下十分遥远的凉州、平州,固步自封的益州以及被羌族占据建国的梁州,依旧独立在外了。
但是这些已经不重要了,光是如今手中的领土,已经辽阔的让人不知道该如何治理了。
安宁十二年,天下平定日久,似乎不知是被什么加快了步伐,一眨眼之间,原本战乱中没有饭吃的普通百姓,已经变得丰衣足食,并且,还都认识些字,懂些算术呢。
大概是安宁四年的时候,皇家钱庄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就走入了大家的视线,而新的货币也渐渐在市场和日常生活中流通起来。
常规的货币依旧是铜币,不过那铜币并不是纯铜,而是掺杂了其他金属,不易被仿造,融解后也不能用来做其他东西,这货币就真的被当做钱在使用,而不是用作他途。
可是无论是使用货币,还是使用绢帛粮食等东西,在进行大宗贸易的时候,总归有些携带不便。而此时,皇家钱庄的大额交子在商贾之中流传开来。
这种交子本身不易被仿冒,印刷和制造工艺都是国家机密级别的,更有特殊的版式和编号,所以使用起来很安全。
因为钱庄的出现,让周朝的商业活动空前繁荣起来。
而今,那些经历过战争的人都觉得,曾经的苦难早已变得好似是上辈子的梦境,如今的生活可堪一句盛世太平。
至安宁二十七年,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庙堂之上都被盛赞的游鸿吟坚决选择了退位,刚刚二十五岁的太子接过了父皇手中的权柄。
太子诚惶诚恐的担负起了属于自身的责任,平日里听闻父皇言语,他尚有许多事情尚未完成,需要自己这个儿子来帮他完成心愿,让太子以为,自己需要励精图治,十分辛劳勤恳才行。
等坐到这个位置上,太子才发现,自己这位父皇早已将该分出去的事务分出去了,自己这个皇帝工作量一点都不饱和,更不是平日里父皇一天到晚抱怨的那样。
最后,太子发现,自己能做的事情,大概真的只剩下替自己父皇完成未曾完成的心愿。
比如,收复尚在外的四州,比如对外头的大海探索探索,比如研发出更优秀的作物等等。
这么一总结,太子觉得责任重大,事情是挺多的。
可是自己那个父皇在扶持了自己两年后,就彻底放飞了自我,老婆孩子往宫中一丢,自己出门去了,说是完成幼时尚未完成的游学!
大概,这就是周国的开国大帝吧。
想来每一个开国皇帝,其实都是任性的。
第225章 名士风流(五十二)
“震惊!大周太/祖传世手记现身朝阳拍卖会!”
网上新闻版面上一条不知道是新闻还是拍卖会广告的报道引爆了整个网络世界; 成为了人人都在谈论的问题。
很快,太/祖手记就成了热搜词。
甚至; 有很多国外人都在关注这方面的事情。
这也不能责怪众人八卦; 而是太/祖手记已经出现过一次了。
大周传世有四个多世纪的时间; 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抵挡的过历史的规律; 最终湮灭在了时间长河之中。
但是郭氏这个家族,却出人意料的幸存下来; 至今仍然有传承在世。
而上一次出现的太/祖笔记,便是郭氏家族手中保存的唯一一份笔记,漫长而悠久的岁月,经历过灭国、战火等等困苦; 即便是郭氏家族,也不可能保存下周太/祖更多的资料。
只有他们家族的人自己知道; 曾经为了保存那些重要的资料传承家族到底牺牲了多少; 而一支支郭氏血脉,又究竟是有多少早已湮灭在了过去。
传承二字; 艰难的就好像无法以人力来对抗一般。
大周的灭亡; 至今都有史学家在讨论; 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大周末代皇帝并不是无能之辈; 大周末代的臣子也不是愚蠢的人; 地域辽阔; 生产力强大,人口繁茂; 外无敌患,内无灾祸。照理来说,应当是天下太平的日子,即便有着些许问题,却绝对还没有到分崩离析的时刻,为何在这种情况下,大周却如同倾斜的大厦一般,轰然倒塌?
很多人从各个方面分析,有分析当时发展出现了问题,不对外扩张导致国内各阶层矛盾严重,有觉得是大周经济太过繁荣,出现了产能过剩而引发了金融危机,甚至另外衍生出了大唐之所以能在最后得天下是因为李氏做法事斩断了大周龙脉窃取了大周国运的说法。
但是这些学说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彼此之间谁也不服,因此,学术界对于大周的各种文献资料就有了急切的求知欲,而这种研究价值更是让相关文献资料的价格被炒得有些突破天际。
很多历史专业的学生毕业时都选择周太祖作为研究课题,但是和那些在历史领域研究了许久的前辈们一样,选择这些课题的人基本上分析着分析着就会发现,这段历史完全没有办法分析清楚,因为特殊的事件和违背正常规律的东西出现的太多了。最后研究课题的人自己却从相信历史规律和偶然性的科学人士,变成了徘徊在历史和玄学之间的懵逼人士。
而正在此时,一直都低调的不行的郭氏一族,公开了一份太/祖手记。
而手记中的内容,曾经一度让别人怀疑,这群号称郭氏后裔的人,怕不是假冒的吧。
因为手记中的内容,足以骇人听闻。
手记中记录的东西十分散乱,有点类似于心情日记之类的东西,但是这种特性却正是手记被好好保存了将近两千年的重要原因。
因为它记载的,将是当日太/祖最真实的想法和思考,有助于如今的人们更好的追寻当时的历史真相。
但是这份手记让人看了之后,开始怀疑人生,觉得自己大概是看了一份由大周太祖亲笔写的日记型小说。
手记中有很多篇幅都在记录当时太/祖处理各项政务时候的方法等等,但是最后却有一篇长文说的是太/祖做过的一个梦。
梦中,他不是郭溪,而是一个叫做陈喜全的人。
他梦见了各种光怪陆离的事情,虽然每次梦一醒,能记得的部分很少,但是一些会飞的铁鸟这些印象深刻的东西还是有些印象。
无数人兴奋难掩,觉得这是震惊世界的一个发现,无论是科学界还是玄学界都开始研究这份手记到底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话,那么原理到底是什么。
不过很可惜,这本手记并不全,而太/祖神奇的梦境也只记录了一个开头,后续的似乎并没有记录在这本手记中。
这个情况,另无数人扼腕,但是周太/祖本就十分响亮的名声,却在郭氏手记公布之后更是为众所知,他也彻底成为了历史红人。
而这次居然又有太/祖手记的消息传出来,这个消息自然十分劲爆,呈现爆红状态很属于非常正常的事情。
朝阳拍卖会正在紧张密鼓的进行布置,要知道,这次不仅是国内外有钱有势的大佬会参加,甚至国外有许多人都已经调集了资金同样跑来竞争了。
这不怪这么多人对此感兴趣,周太/祖建立了大周,将原本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过度的这个过渡期跳了过去,无论是政治体系还是科技水平等等,都是大大跃进了一大段距离。
而最重要的是,大周的文明程度不仅远超当时世界上所有的国家,甚至后世的大唐、大宋等等都不及这个两千年的朝代。全民教育,开放知识,这原本不是一个封建国家该有的,但是大周就出现了。甚至有不少人觉得,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太过超前的教育,才导致了大周牧民不顺,众人心思混乱,礼乐方面做得不够好,最后才会出现明明大周并不算是腐朽,却陷入了混乱,最后亡国。而后世的大唐、大宋的统治者似乎都觉得这的确是大周亡国的一个原因,所以他们都并没有选择继续推行全民教育,这种情况,是历史进程上罕见的开倒车。
可是,大周的消失并不代表它的影响就消失了,那些潜移默化中的东西一直都存在着,所以之后才会有华夏超越其他国家成为世界第一流强国的契机。
而国外那些人对于网络上调侃的‘穿越’‘先知’‘天命之子’等等说法都不相信,他们觉得上帝是公平的,不可能让一个民族占尽先机,让他们承认千年之前出了一个极其罕见的天才可以,让他们相信命运站在华夏人这边,不可能。
所以,无数抱着各种心思的人,无数激动不已的目光,都将注目在这场拍卖会上。
拍卖会的工作人员有些嫉妒的看着这本手记的主人。
那是个十分温文俊美的青年,气质彬彬,一举一动之间颇有章法,看上去是受到良好教育的。
“霍先生,等下拍卖的时候,你要上去介绍一下拍卖品吗?”拍卖会的经理过来尊敬的问。
普通的拍卖行员工不知道这位霍先生的身份,拍卖会的经理却有幸见过这位青年。
霍家是有名的书香门第,倒和郭氏那种存在了上千年的家族不同,霍家在战乱之前本是都投身于教育事业,后来战乱时选择对了方向,最后以文人之身,成为了开国元勋,但是家族之中却只有一人从政,其他人大多数还是从事的与教育有关的事业。
而这位霍清霍先生,算得上是霍家的异类,他做的是商人,名下的清溪集团已经是一流的财团了。
按理来说,像他这样的人,是不可能缺钱的,手中有太/祖手记这种保值的藏品,应该是不可能甩出来拍卖才对。
不过他们做拍卖生意,自然是多欢迎霍先生这种人,至于顾客的私事,就不是他们可以去多事管的了。
面对经理的礼貌询问,霍清摇了摇头,说:“不用了。将这份藏品进行拍卖,不过是希望满足我私人的一个愿望而已。”
但是自消息散布出去,多是联系他询问关于手稿的事情的人,却一直不曾见到自己期望看见的人,霍清苦涩一笑,也许自己只是忘记喝孟婆汤了,所以才会记起前生的一些记忆,而其他人,并没有这样的幸运。
老师是来自后世的人吗?
网络上就这个问题已经是吵得闹翻天,他这个跟随老师跟随了一辈子,就连老师退位在外游历的时候也一直随侍左右的人,却并没有答案。
不错,霍清正是霍青峻,他曾经一手建立起来的青州学院历经三朝,直至宋国覆灭,才渐渐没落,消失世间。他转世之后的霍家虽然传承也蛮久的,但是族谱追溯起来,也不过三百余年,显然并不是周国霍家的传承。
不过无所谓了,霍青峻想,老师看不见的世界,曾经梦中偶尔窥伺一角的未来,预料到却无法确定的周国结局,他这个首席弟子都替他看了。
老师是不是来自后世,是不是看到了未来,是不是被命运选中这些都已经不重要,霍青峻非常清楚,让如今那些现代精英真正回到了当年,处在了老师那个位置,也不会有任何一个人做的比老师更好。
因为他是郭溪,最长寿命王朝大周的开国君主,无论是过去,还是在未来,古今也只有这一个人。
霍青峻看了一眼已经被拍卖会全副武装保护起来的手记,其实他在自己还是霍青峻的时候并没有看过这份手记,还是后来自己转世成为了霍清,因为怀念的缘故重新走了一遍当年他和已经退休的老师走过的路程,发现了一处暗谜,后来在两人亲手栽种的一颗树下,发现了一个坍塌的密室,密室并不大,里面存储的东西大多都已经腐朽,只有这份手记被放在玉石盒中幸存下来。
手记中的内容与郭氏的那一份并不连贯,显然这种大概是因为恶趣味而留下的手记并不止两份。而他拍卖的这一份,却是在讲述青州各项政策的,时间上要早于郭氏手中的那一本。而除了青州的政策,这本手记中记录最多的,正是老师和几位弟子的日常。这大概是老师将他埋起来的原因吧。
霍青峻幽幽再度看了一眼手记,转身离开了拍卖会。
过去已经是过去,他是霍青峻,同样也是霍清。
第226章 心落红尘(一)
陈喜全听完白舜的讲述,思考了许久; 最后尝试着做了两次任务; 他选择的路线自然和游鸿吟并不一样; 但是两次任务过后; 他还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