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桓容-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郎君甘冒危险,为大军垫后,窥破贼寇奸计,及时送出消息,助大军冲破重围,可谓大功!捷报传回建康,朝中上下皆言,郎君有班定远之风,日后当建卫班之业,立不世之功。”
  被当面这样夸,桓容耳根发热,连道周太守过誉。
  究其根本,还是脸皮不够厚,缺乏官场经验。
  郗愔同周太守有旧,见他如此夸赞桓容,心下明了,他的密信送去建康,王、谢士族已经开始行动。
  桓元子身为权臣,掌控军权,跺一跺脚,建康的地皮都要抖三抖。可论起民望以及对舆论的掌控,遇上王坦之谢安等人,照样要退一射之地。
  有周太守带头,淮南的官员均对桓容交口称赞。夸完正主,又对桓大司马口出赞誉,各种好话轮番轰炸。
  听着一声又一声“教子有方”“后继有人”,桓温的笑容都有些扭曲。奈何面子必须做,不管憋了多大的闷气,别人夸自己儿子,总不能当场翻脸。
  比起桓容的风光,桓熙彻底被人遗忘。
  昔日风光无比的南郡公世子,此时正躺在车中,因双腿骨头断裂,动也不能动,凡事都要有人伺候。
  军中医者诊断之后,言明桓熙的伤势极重,即使断骨愈合,也无法如常人般行走。更糟糕的是,他的后背磕到硬石,伤到了脊椎,必须常年休养。
  碍于桓大司马阴沉的表情,医者只能捡最好听的说。
  就事实而言,桓熙已成废人,后半辈子都要躺在床上,吃喝拉撒均要人照顾,生活基本无法自理。
  郡公世子自然不能是个废人。
  桓大司马清楚,桓熙同样明白。
  知晓伤情之后,桓熙仿佛变了个人,整日躺在车中,双眼直愣愣的看向车顶,一句话不说,近乎傻了一般。只在听到桓容的名字时才会出现反应,一瞬间五官扭曲,面容好似恶鬼。
  “桓世子贪墨军粮,战场怯敌……”
  郗愔有意压下桓温的名望,不使他在北伐中得利,除慕容冲逃走一事外,桓熙犯下的错事必要大书特书。
  有桓容做对比,桓熙的错误瞬间放大数倍。
  无需添油加醋,世人自会追寻“真相”。
  桓大司马是如何“磨练”嫡子,又是怎样庇护庶子,这其间的种种,无论如何隐瞒不住。
  一旦印象生成,流言无法压下,影响不会轻易消除。桓大司马想摆脱“不慈”之名,怕要头疼上好一阵子。
  郗愔计划给桓大司马下套,桓容不知自己又要被动坑爹,看到城门前进出的商队,不由感到一阵惊讶。
  “这里还有吐谷浑人?”
  见他好奇,一名书佐笑着为他解惑,言道:“淮南地处国境,虽有兵祸,却也为商队必经之地。”
  淮南郡同汝阴郡相邻,自北来的商旅,若是选择陆路,多数要由淮南过梁郡,再入都城建康。
  如此一来,淮南虽是兵家要地,城内却是格外的繁荣。
  南来的丝绸布匹,北来的骆驼牛马,均能在城内市卖。每逢开市,必是人喧马嘶,车来车往,热闹非凡。
  只不过,因地处边境,城内有严格的规制,例如牛马市绝不能靠近官衙,士族豪强聚居的里中少有庶人出入。
  入夜之后,城门关闭,各里均会放下栅门。除值夜巡逻的郡兵,凡在夜间行走之人都会被抓捕关押,不能说明来历,无论汉人胡人,尽数会被罚为田奴。
  听书佐讲解,桓容不禁咋舌。再看巍峨的淮南城墙,又是另一番感触。
  四万大军在城外驻扎,桓大司马谢绝周太守邀请,没有入城赴宴。
  周太守没有勉强,令郡兵抬来大筐的蒸饼炙肉,并有数桌精美的酒菜,笑道:“仆一番心意,大司马万勿推拒。”
  在外数月,粮秣不足,全军上下都少油水,嘴里能淡出鸟来。即便是桓大司马也没法拒绝这样的“诱惑”,干脆请周太守留在帐中,设宴同庆。
  郗刺使和刘牢之同被请去赴宴,桓容虽立下大功,到底级别不够,加上对渣爹的人品不报希望,无人来请,更乐得自在。
  入夜之后,桓容坐在火堆旁,同荀宥钟琳一起烤着蒸饼,喝着肉汤,同样是一种享受。
  “大军过淮南后,再经梁郡,不日可入建康。”
  “以本朝军制,大军不入都城,应往城外两百里扎营。”
  “如大司马有意,大军不过梁郡,而是转道历阳直入豫州,待到姑孰,诸事可尽掌其手。”
  “郗刺使必不会答应。”
  “淮南太守同郗使君有旧,请大军暂留淮南,未必没有深意。”
  “确实。”
  蒸饼散发出焦香,荀宥和钟琳的讨论告一段落。
  桓容始终没有插言,自顾自撕开微焦的饼皮,烫得嘶了一声。
  “府君以为大司马会选哪条路?”荀宥出声问道。
  “唔?”桓容一边对饼吹气,一边夹起成片的炙肉,搭配腌菜夹入饼中,咬了一大口。
  享受啊!
  “府君?”
  桓容摆摆手,意思很明白,吃饭中,没空,稍后再议。
  荀宥登时无语。
  钟琳咳嗽两声,取下烤饼递给荀宥,眨了眨眼,这些时日还没明白?府君面前,吃饭最大,他事尽要靠后。
  三人围着火堆吃饼,营中士卒均在大快朵颐。
  随桓容殿后的两千人不缺肉食,其他将兵则不然。看到大块的炙肉,双眼都能放出光来。幢主和队主好歹能矜持一下,什长和伍长哪管许多,全部袖子一撸和士卒开抢。
  中军大帐内,诸位大佬推杯换盏,面上一团和气,背地暗潮汹涌。
  大帐之外,无论军官士卒,全都敞开了肚皮,吃得满嘴油花,全无形象。
  桓容吃完六个蒸饼,三块拳头大的炙肉,喝完一碗热腾腾的肉汤,勉强五分饱。重新将蒸饼架在火上,看向已经吃饱,只能陪着他撕饼皮的两位舍人,笑道:“方才仲仁问我,大司马会选哪条路。”
  荀宥停下动作,认真的看着桓容,道:“府君可有答案?”
  “没有。”
  “……”
  “不过,无论大司马如何决定,于我都无大碍。”
  荀宥微锁眉心,钟琳亦有几分不解。
  桓容将蒸饼翻了个个,接过阿黍调好的酱料,仔细的刷到饼上,口中道:“自我出仕,至今一载有余,始终未曾归家探望。朝廷有制,逢腊日,官员皆可休假,我自要返回建康与家母团聚,尽人子之孝。”
  腊日是华夏古节,历史悠久,早在夏商之时便有记载。
  魏晋时期,腊日被视为团聚之日,遇上重视节庆的官员,一些罪轻的囚犯都会被放回家过节。
  时人重孝。
  大军既已南归,桓容要回建康同母团聚,只会被世人称道,无人会加以指摘,斥他任性妄为。
  “故而,无论大军走梁郡还是入历阳,都于我无碍。”
  抵达淮阳之前,桓容曾有几分担忧,还是周太守提醒了他。
  “周太守曾提此言?”
  “并未直接言明。”桓容取下蒸饼,道,“周使君只言腊日将近,外出之人陆续归家,城中愈发热闹。如我有意,可入城一观。”
  荀宥和钟琳都是聪明人,稍一思量,便明白其中暗示。
  周太守究竟是有意还是无意,此时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给桓容提了醒,他根本不必跟随渣爹脚步,被动的见招拆招,大可以此为借口走人。
  若是秦汉隋唐,这种行为简直不可想象。哪怕是早些年的三国时期,也会被扣上违犯军令的罪名。
  换成晋朝,潇洒是风尚,不羁是必须,放浪是性格。加上桓容头顶孝道,尊崇传统,行具大义,他要回建康,桓大司马当真拦不住。
  吃完蒸饼,桓容取过布巾净手。
  夜风渐起,天气转冷。
  桓容打了个喷嚏,站起身,打算回车休息。
  刚走出两步,忽听钟琳道:“府君,各州刺使均在宴上,又有淮南太守在场,何不趁此时请见大司马?”
  桓容停住脚步,转身看向钟琳。
  “孔玙何意?”
  “冬日多雨雪,府君既要返回建康,自当尽日启程。”
  潜台词是:冬天的路不好走,尽早启程为上。择日不如撞日,各州大佬都在场,桓容这时开口,桓大司马碍于面子也得放行。
  “府君,孔玙所言有理。”
  有诸州刺使为见证,桓容孝顺之名定当远播。日后如有他人以父子之隙攻讦,今日之事就是最好的反驳。
  谁说府君不孝顺?
  脸伸过来,抽不肿你!
  钟琳和荀宥互看一眼,深知彼此言下之意,有志一同劝说桓容,为免夜长梦多,早走一天是一天。最好今天开口,明天一早就出发!
  桓容挑眉,琢磨两秒,拊掌笑道:“善!”
  中军大营中,篝火熊熊燃烧。
  酒香和肉香在营地中飘散,大帐中不时传出阵阵爽朗的笑声,似能驱散冬日的湿冷。
  桓容步行来到帐前,被巡营士卒拦住,张口道明来意。士卒请他稍待,快行几步告知部曲,后者看了桓容一眼,当即入帐禀报。
  少顷,帐中笑声忽然一顿,部曲自大帐走出,请桓容入内。
  “桓校尉请。”
  桓容笑着颔首,整肃衣冠,迈步走进帐中。
  帐帘半垂,背后犹有凉风,前方却是暖意扑面,夹带着浓郁的酒香,熏人欲醉。
  桓容的酒量一般,并且喝酒上头。仅是闻到酒香,脸上就有些红。被暖意一熏,暗中攥紧手指,方才稳步上前,绕过摆在地上的火盆,拱手揖礼。
  “见过督帅,诸位使君。”
  桓温未着铠甲,深衣扯开领口,面上带笑,说话时带着几分酒气。
  “起来,阿子有事?”
  “是。”桓容恭敬道,“儿去岁出仕盐渎,一载未曾归家。今大军凯旋,佳节将近,请阿父许儿先返建康,与阿母团聚。”
  桓温未及出言,郗愔当先拊掌道:“郎君至孝,好!如得子如此,愔平生无憾!”
  此言既出,众人纷纷附和。
  桓温的酒意消去几分,眸光微凝。陪坐帐中的郗超低下头,攥紧酒盏,指节用力得发白。
  “阿子可知军规?”
  “回阿父,儿知。”桓容沉声道,“然孝乃人子之道,儿愿免请战功,只望能见阿母!”
  说话间,桓容伏跪在地,眼眸低垂,眼眶泛红,将演技发挥得淋漓尽致。
  “阿兄,瓜儿如此孝顺,便答应他吧。”桓冲开口道。
  他一开口,桓豁自要接言。加上郗愔之前作出的铺垫,帐内众人均感叹桓容孝顺,桓大司马有个好儿子。
  肺被顶穿是什么滋味,桓大司马终于有了切身体会。
  “阿父,阿兄此前重伤,想必在军中无法安养。不若随儿同回建康,遍寻名医,善加调养。”
  桓容表情真挚,言辞恳切,事母至孝,友爱兄弟的形象愈发深入人心。
  桓大司马磨着后槽牙,险些捏碎酒盏。面对众人却要强撑笑脸,表扬桓容一番,答应他的请求。
  至于免请战功,自然不能当真。带桓熙一起回建康,更不能当真。即使桓大司马松口,桓熙宁死也不会和桓容走。
  “谢阿父!”
  桓容功成身退,片刻也不耽搁,立刻回营打点行李,天亮就出发。
  桓大司马目送他离开大帐,一口气堵在胸口。
  他错了。
  当初不该将此子送出建康。
  虎入山林,鱼入汪洋,岂能再被他人掌控!
  思及桓容,对比其他几子,桓大司马又不免失落,端起杯盏一饮而尽,只觉酒水苦涩,一直苦到心里。
  桓容南归晋地,可谓事事顺利。
  自汝阴奔逃的慕容垂叔侄却是狼狈不堪。
  遭遇两场大败,慕容垂手下精锐十去七八,残存的几百人中,几乎人人带伤。
  染干津在枋头战死,悉罗腾于深涧被擒,前豫州刺使设伏不成反死于战阵,范阳王慕容德侥幸脱险,只派来百余骑护卫,带着剩下几千人返回封地,明显对慕容垂有气,不肯再同他联合出兵。
  慕容垂心存怒火,奈何无处发泄。兼慕容冲箭伤在身,隐隐发起高热,只能带着几百人返回豫州,暂时蛰伏以图后事。
  结果屋漏偏逢连夜雨,刚刚进入州境,就遇上一队奔逃的溃兵。
  “怎么回事?”认出狼狈不堪,一身是伤的封罗,慕容垂大惊失色。
  莫非是慕容评趁他不在动手,还是乞伏鲜卑心生恶意?
  “大都督,是汉人!”封罗满面尘土,铠甲上满是血迹,一条刀痕自眉毛延伸到嘴角,左眼已是废了。
  “汉人?”
  “黑甲骑兵,是秦氏坞堡的仆兵!”
  封罗翻落马背,一口气说出遇袭的经过。
  日前荆州大火,一万多乞伏鲜卑尽被屠戮,封罗派人前去查看,归来被秦氏仆兵跟踪,更被探出营盘薄弱处。
  “领兵之人使一杆镔铁抢,是秦氏四子!”
  “汉人狡诈,趁夜袭营,左营尽数被烧,右营被毁去一半,存在营中的粮草全被烧尽。”
  “这且不算,他们手中还有投石器,有火箭!至少三千人,趁营中大乱,冲入营地砍杀。”
  “军中精锐随大都督出战,守营士卒不敌,多数伤亡。末将无能,仅带千余人杀出,一路被紧咬不放,奔逃至此,已不足八百人。”
  封罗说到这里,声音变得哽咽。
  “世子呢?我子在何处?”
  “世子同几位公子由北出营,今在何处,末将实在不知。”
  嗡的一声,慕容垂脑中轰鸣,眼前一黑,险些跌落马下。


第九十二章 不厚道
  豫州丢失,手下精锐尽丧,几个儿子战中离散,生死不明,慕容垂气急攻心,眼前一阵阵发黑。
  “秦璟,我与你不共戴天!”
  “大都督,现下怎么办?”
  封罗等人六神无主,只望慕容垂能拿定主意。
  大营和粮秣被烧,逃出的兵卒不多,且多数带伤。想凭这点兵力打下一处地盘,无异是痴人说梦。
  回邺城更不可行。
  以慕容垂和朝廷的关系,回去就是死路一条。慕容评和太后早已磨刀霍霍,正等着他自投罗网。
  “大都督,为今之计,只能往范阳王封地。”一名自营中逃出的谋士道。
  以慕容德的为人,应该不会将慕容垂交给朝廷。
  “不可。”
  慕容垂摇头,强压下愤怒,用力按着眉心,沉声道:“去沛郡。”
  “沛郡?”众人惊讶。
  “沛郡段太守是我妻兄,应会助我。”
  慕容垂口中的“妻”,并非是太后硬塞给他的王妃可足浑氏,而是被害死的先王妃段氏。
  段氏是鲜卑贵族,在燕国的地位类似东晋庾氏,是贵族中有名的外戚。
  和庾氏做法不同,段氏女除了入宫,更多是嫁入王府,同国主的兄弟和儿子成婚。慕容垂的几个兄弟以及小一辈的侄子,凡是已娶妻者,府内都少不了段氏女的身影。
  大段妃被太后害死,慕容垂又娶了小段妃。不料可足浑氏又横叉一脚,逼他舍弃继妻,娶了可足浑氏女为王妃。
  此举不只同慕容垂彻底结怨,更激怒了段氏家族。
  段氏一怒,足够太后和她身后的家族喝上一壶。
  鲜卑段氏不仅依靠联姻巩固势力,手中还掌控着鲜卑最大的一支商队。每年依靠同晋朝市马和牛羊,换回大量的丝绸绢布,再贩往周边胡人政权,成倍的赚取利润。
  数代累计下来,堪称金银铺地,富可敌国。
  鲜卑商人多依附段氏,随段氏商队南下西行,交出部分利润,借段氏部曲护卫安全。
  不夸张的讲,只要段氏不点头,邺城有半数的商税要打水漂。
  可足浑氏恼恨慕容垂,却不该先害大段妃,后逐小段妃,更对先皇的段妃下死手。这给了段氏家族一个错觉,太后如此妄为,究竟是看慕容垂不顺眼,还是借机削弱段氏的势力?
  按照桓容的话来讲,古人很善于联想。
  可足浑氏任性一把,真实目的只在慕容垂。奈何段氏家族不乏“聪明人”,不禁想得深了些。
  先是慕容垂,其后会不会是慕容纳、慕容德?接下来,是不是要向所有皇族和贵族的后宅动手?
  越想越有可能,段氏家主召集族中长者,决定和可足浑氏斗争到底,绝不让对方的阴谋得逞!
  于是乎,太后在宫中立起一个硕大的标靶,只等着段氏开弓放箭,射中红心。
  慕容垂知晓段氏对宫中的态度,打算借沛郡暂时安身,再借段氏势力招兵买马,以图东山再起。
  “大都督,世子和几位公子怎么办?”
  “派人暗中去寻。”
  慕容垂十分清楚,一旦豫州被破的消息传出,邺城必有动作。以慕容评的为人,十有八九不是派兵抢回失地,而是痛打自己这条落水狗。
  昔日的征南大都督,落到如今这般地步,刚毅如慕容垂也不禁感到一阵悲凉。
  “豫州的消息肯定瞒不住,尔等需马上动身,分两路往北,赶在邺城之前找到我子。”
  慕容垂抓紧缰绳,托住因高热而意识不清的慕容冲。
  “我带中山王先行沛郡,尔等寻到人后,尽速前来汇合。”
  “诺!”
  封罗等不敢耽搁,领命之后就要上马离开。
  “封罗,”慕容垂道,“你重伤在身,不可过于劳累,随我同去沛郡养伤。”
  “大都督,仆并无大碍。”
  听闻此言,封罗感动不已,扯开绑住左眼的布条,现出狰狞的伤口。
  伤口依旧泛着血丝,但并未化脓,恢复力着实惊人。
  “世子和几位公子在乱中北去,极可能是往陈留和高平。仆知晓近路,可先行一步,拦下两郡的守军,以防世子和几位公子遇上意外。”
  “如此,便将此事托付与你。”
  “大都督放心,仆定不辱命!”
  封罗抱拳立誓,当场点出未受伤的百余人,分作两队,分别驰往陈留和高平。
  目送马队驰远,慕容垂听到一声低哑的“叔父”,探手触及慕容冲滚烫的额头,表情中闪过一抹担忧,不再迟疑,立即调转马头,向沛郡飞驰而去。
  此时,豫州的大火已经熄灭。
  建立在旧城附近的鲜卑大营一片焦黑,到处散落着断瓦焦木。朔风吹过,卷起一股呛鼻的黑烟。
  策马走过营地,秦璟拉住缰绳,镔铁枪早被鲜血染红。
  未凝固的血珠顺着枪尖滴落,浸入泛着焦黑的泥土,很快混成一色,消失无踪。
  “阿兄!”秦玦策马奔来,到了近前,兴奋道,“我和阿岚搜寻营地附近,在林子里发现三十几匹战马,想是从大火中逃出,都是难得的好马!”
  将镔铁枪扎在地上,秦璟取下玄色的头盔,两缕鬓发垂落眼角,恰好拂过溅在颊边的一点血痕。
  “除了战马,可曾找到人?”
  “没有。”秦玦有些泄气,沉下表情道,“明明看到是往北跑,我和阿岚追出十几里,硬是跟丢了。”
  “一个都没找到?”
  秦玦摇摇头,更加泄气。
  三千骑兵夜袭鲜卑大营,一为抢占豫州,同荆州相连;二来,则为抓住留在此地的几条大鱼。
  慕容垂率精锐出征,几个儿子都留在营中。尤其是世子慕容令,文韬武略,名声不亚于亲父,最得慕容垂看重。如果能抓住他,绝对能令慕容垂投鼠忌器。
  可惜战场过于混乱,慕容令仗着熟悉地形,带着十余名部曲脱逃。
  秦玦和秦玸带人去追,中途还是跟丢。别说慕容令,连他几个兄弟都没找到。
  “阿兄,我再带人去追!”秦玦咬牙道。
  他就不相信,这几人能上天入地,在土层中打洞!
  “不用。”秦璟抓起镔铁枪,双腿一夹马腹,战马打了个响鼻,向前慢走几步。
  “阿兄?”
  “人跑了也无妨,慕容垂在深涧落败,如今又失豫州,实力大损,短期没有能力发兵。”秦璟眺望北方,继续道,“其同慕容评有隙,九成不会返回邺城,只能往沛郡安身。若是同段氏联合,致使慕容鲜卑更乱,倒对坞堡有利。”
  “沛郡?”秦玦转了转眼珠,立即道,“阿兄,下一个打沛郡?”
  秦璟看他一眼,目光锐利。秦玦不由得缩了缩脖子。
  “在西河时,张参军教授舆图,你可认真学了?”
  “学了些。”秦玦不自在的笑了笑,明显有几分心虚。
  见他这样,秦璟气得发笑,不是地点不对,肯定要和秦玦认真“聊”上一回。
  “想攻沛郡,先要打下梁郡和谯郡。”
  秦璟用枪尖在地上勾画,简单画出粗略的线条,道:“我早告诉过你,欲在战场成就功业,武艺固然重要,更要学习兵马谋略,熟记各地舆图!”
  秦玦自知理亏,抿了抿嘴唇,没敢出声。
  秦玸打马走来,恰好看到眼前一幕,好奇道:“阿兄,阿岩这是怎么了?”
  “理亏。”秦璟言简意赅,看向秦玸,道,“张参军讲解舆图时,你可认真听了?”
  “听了!”秦玸立刻绷紧神经,大声回答。
  “那你来说,打下豫州之后,该进攻何地?”
  秦玸想了想,认真道:“如向北,则先攻陈留高平,若向东,定要先取梁郡和谯郡,再攻沛郡。”
  秦璟满意颔首,似笑非笑的看向秦玦,挑起眉尾,好似在说:不学无术,将来如何领兵?
  秦玦脸色涨红,头顶冒烟,当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