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桓容-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该不会,”桓容故意顿了顿,一字一句道,“朱太守?”
盱眙县令僵在当场。
看着温和俊雅的桓容,听着他口中的话,恐惧感自脊椎开始蔓延,四肢百骸仿佛被冻结。眼前一阵阵发黑,瞬间犹如置身冰窖。
他忽然间明白,桓容此行非善,从一开始就打着排除异己的主意。
城外的流民聚集,空荡荡的草棚,预先埋伏的私兵……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早已设好的陷阱,只等着猎物踏入其中。
盱眙县令想得不错。但是,如果没有他的“神来之笔”,桓容未必会这么快动手。
他的计划本是徐徐图之,借寿春之事掌控军权,再以“违反军令”的罪名扫除障碍。没承想,盱眙县令蹦高作死,朱太守怀揣心思又过于自信,机会直接送到眼前。
一番思量之后,干脆将计划提前。
如今来看,效果很是不错。
“贾舍人,”桓容转向贾秉,“依你看此人当如何处置?”
“回明公,仆观周府君是被贼人利用,方才行此错事。好在大错未成,如能就此悔过并戴罪立功,明公何妨饶他一命?”
桓容似在认真考虑,许久才道:“既然如此,贾舍人便问一问他。”
“诺!”
贾秉走到盱眙县令身前,单手抓住他的发髻,表情没有任何变化,口中的话却带着毒液。
“府君可愿为明公效劳,指认私调郡兵行刺幽州刺使,意图谋反的贼人?”
私调郡兵行刺幽州刺使,意图谋反?
盱眙县令满脸骇然。
这不只是要置朱太守于死地,更是要将朱氏满门从盱眙、不,从临淮郡彻底拔除!
“时间不多了。”贾秉忽然抬起头,望向远处熊熊燃烧的火海,沉声道,“府君最好快下决定。”
威胁之意昭然,明摆着不点头就要死,而且会死得相当痛苦。
盱眙县令浑身颤抖,心中十分清楚,自己答应出面指认朱太守,必定会被所有吴姓士族列入黑名单,早晚不得好死。但是,如果他不做,立刻就会身首异处。
他不怀疑桓容的手段,更不会以为对方下不去手。
能水煮活人的凶残之辈,岂会在乎多砍几颗人头。
“……我愿为使君效死!”盱眙县令用力闭了闭双眼,声音沙哑,嗓子似被砂纸磨过。
“我愿为证,是临淮郡太朱胤私调郡兵,命我带兵出城,放火焚烧营地,欲对桓使君不利。”
几句话落,盱眙县令仿佛失去浑身力气,顷刻委顿在地。
贾秉松开他,满意的站起身,向桓容拱手道:“明公,临淮郡太守大逆不道,意图谋逆。如今罪证确凿,还请明公入城捉拿此贼,并剪除临淮郡内朱氏党羽,除恶务尽,以儆效尤!”
贾秉说话时,钟琳已记录好盱眙县令的口供,令他签字画押,盖上私印。
有这样一份口供在,盱眙县令休想反口,唯有一心一意的举发奸恶,将朱胤彻底踩在脚下,才能保住自己和全家老小的项上人头。
“传令典魁,速战速决。”
“诺!”
换做数月之前,桓容绝不会下这样的命令。现如今,他吃够过几次教训,深知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的道理。
盱眙城内的郡兵忠于朱氏,短时间内很难收拢。
与其浪费力气,为自己埋下一颗定时炸弹,不如下狠心一次解决。既然决意双手染血,染多染少有何区别?
健仆传令下去,典魁和钱实放开手脚,加上犹如虎扑羊群的许超,以及擅使阴招的蔡允,剩下的百余郡兵无一生还,接连死在枪矛之下,尸身被丢入火海。
“不当一合!”
遇不到旗鼓相当的对手,许超很不过瘾。
典魁一把扣上他的肩头,朗笑道:“跟着使君还怕没有仗打?”
这句话含义极深,引得钱实蔡允频频侧目。
许超貌似粗莽,实则胸怀韬略,粗中有细。想到身为曹魏开国功臣的先祖,不由得双眼大亮,大声道:“好!他日临阵对敌,你可休与我抢!”
“各凭本事!”
城外大火熊熊燃烧,五百郡兵无一生还。
城内,朱太守莫名的心情焦躁。推开偎在身边的美妾,披衣走到院中,举目眺望被火光照亮的夜空,焦躁之感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愈发的难熬。
“使君,使君,不好了!”
就在这时,一名忠仆自廊下跑来,满脸的惊慌之色。
“怎么回事?”
“回使君,周县令带人包围……”
没等忠仆的话说完,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撕开夜风。
二十余名身着皮甲的私兵冲进院中,将朱太守和忠仆团团包围。
忠仆吓得面色惨白,瘫软在地。
朱胤脸色阴沉,看着私兵身上眼熟的皮甲,见到自众人身后走出的盱眙县令,电光石火间似想到什么,厉声喝问:“周绣,你疯了吗?!”
盱眙县令本能的畏缩,想起贾秉的威胁,又硬是挺起胸膛,颤抖着声音道:“朱胤,你派人行刺幽州刺使,现已事发。我奉桓刺使之命将你捉拿下狱,刺使官文在此,休要试图顽抗,否则格杀勿论!”
“你敢!”
“为何不敢?”盱眙县令越说越有底气,大声道,“来人,将他拿下!”
众人二胡不说,扑上去将朱胤捆绑结实。
“周绣,你今日做下此事,休想朱氏会善罢甘休!”
盱眙县令狠狠咬牙,这一次,他是真的想要朱胤死在当场。
“再多说一句,我必将你斩杀剑下!”
“哈哈哈!”
朱胤大笑出声,纵然被压制,犹有一股傲气在。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早在周绣亮出刺使官文时,他就知道自己败了,败在桓容手里。他宁可面对桓容,而不是这个贪财无胆,只会摇尾乞怜的小人!
就在这时,回廊尽头又行出数人。
看到为首之人是谁,朱胤低声咆哮:“桓容!”
“难为朱使君挂念。”桓容停下脚步,遥对朱胤拱手,“朱使君一向可好?”
“小贼!你今日害我,还想在这幽州立足?”朱胤冷笑道。
“当年司马氏渡江,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一旦站稳脚跟,便千方百计罗织罪名,打压吴姓高门。幽州上下官员八成出自吴姓,连你身边那条狗也是一样!”
桓容没出声,抬手拦住要揍人的典魁,继续听朱胤咆哮。
“我今日被擒,是技不如人,心知不能活命。你能有此谋略,我反佩服于你。然而,”朱胤顿了顿,冷笑变得狰狞,“你能杀我,可能杀尽郡内乃至州内吴姓?今日小胜,终会酿成他日惨败,我会在黄泉之下等着你!”
“杀尽杀不尽,无需阁下担忧。”桓容并不生气,语气淡然,甚至带着一丝笑意,“再者说,纵然有朱使君一般心怀故国,慷慨赴似之人,必定也有周县令一样识时务之辈。”
朱胤用力挣扎,脸色由赤红变得铁青。
“魏蜀吴鼎立之时早已结束,昔日的吴国之地早归晋廷。”桓容收起笑容,看着朱胤,沉声道,“王朝更迭,非寻常人可以左右。我敬佩朱氏忠于旧主,然逆反之罪不可轻恕,还请朱使君体谅。”
体谅?
体谅要摘自己的脑袋?
朱胤牙根紧咬,险些气得发笑。
“为让使君走得明白,容无妨直言,其他郡县暂且不论,临淮郡内必当扫清。我可以向使君保证,不出一月,临淮郡必定握于我手。至于使君的家人和族人,也自有他们的去除。”
“桓容,你敢?!”
明白桓容言下之意,朱胤目龇皆烈。
“为何不敢?”桓容挑眉,“朱使君莫要忘记,家君当年能只身闯入仇家,在灵堂前斩杀数人,容如今相差甚远,需要继续努力。”
朱胤还想再说,却被人堵住嘴,强行拖了下去。
“蔡允。”
“仆在。”
“带人清理府内。”桓容抬头望一眼夜空,旋即垂下双眸,“记住,清理干净。”
“诺!”
蔡允大声应诺,心下明白桓容的用意,知晓此事过后,自己必定担上恶名。
那又如何?
反正是贼匪出身,只要使君愿意用他,世人眼光算个X!
况且,从典魁的话中,他隐约听出几分不寻常。如果真如心中猜测,他今日担负恶名,却能荫蔽子孙后代,还有什么可犹豫!
与此同时,钱实带人包围了城东几处宅院。
灯火通明中,盱眙城内的豪强被彻底困住,别说向城外传送消息,想走出府门一步都难。
知晓是幽州刺使所为,破口大骂者有之,惊慌不定者有之。愤怒和惊慌过后,最多的还是力持镇定,迅速召集家人,商议该如何度过这个难关。
他们不会心存侥幸,以为桓容只是虚张声势。
尤其是钱实有意放出消息,令士卒在墙外大声“交谈”,道出朱胤被拿下狱,出城的五百郡兵尽数身死,余下尽被控制,众人的心更是沉入谷底。
为今之计,想要保住一家老小的性命,必定要投向桓容。这样做的后果,却是要同其他吴姓割裂。
进退维谷之间,曾看轻桓容的士族豪强终于清醒意识到,能够舞象之年掌握一县之政,北伐立功,恶名与美名同时盛传南北之人,岂会轻易被人算计而不还手,又岂能是易与之辈!
第一百一十五章 发威三
一夜之间,盱眙县“易主”。
临淮郡太守朱胤被捉拿下狱,即将以“刺杀幽州刺使,意图谋逆”之罪问斩。
朱胤全家均未能逃脱,盱眙城内的朱氏族人及其姻亲皆被提至县衙,除少数几人之外,无一被当日放归。
天明之后,城中百姓陆续走出家门,发现东城格外的安静。
据悉,县中士族豪强的家宅被持有刺使手令的私兵团团围住,无论主家还是奴仆,无一能踏出府门半步。
之所以能做到这点,主要是盱眙城内的士族豪强多是没落的吴姓。
除朱胤之外,家势均属末流,少数连选官资格都没有。即使备有护院和健仆,基本都是样子货,遇上私兵直接腿软,遑论护着家主理论一番。
要是换成顶级士族,例如太原王氏,试着围一个看看?
府门打开,健仆必定抄起家伙群拥而出,甭管围在外边的是谁,先打一场再说。
临近巳时,城门始终不开。
城内流言纷纷,百姓心中没底,甚至有几分恐慌。
“到底是怎么回事?”
“昨夜城外大火,我见有郡兵出城,该不会是胡人打过来了?”
“不会吧?”
“如果真是胡贼,岂会是现下光景?”
此言一出,众人都是愣在当场。
对啊,胡贼犯边岂会不杀人抢劫?城中绝不会这般平静。
“好似是太守府出事了。”又有人道。
“这个时辰,东城也不见有人出来。”
“今日是大市,早该有人到南城来采买……”
“不看看是什么情形,城门不开,外边的人进不来,如何会有新鲜的菜蔬!”
众人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唯一相同的是,都晓得昨夜不太平,盱眙城内将生大变。
不久,街前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十数个身穿皮甲的私兵列队行来,队伍中夹着三个身着长袍的职吏。
和寻常相比,三个职吏都是低着头,伛偻着腰背,不见半点趾高气扬,反倒是像霜打的茄子,惶惶然没有一点精神。
行到近前,私兵分两侧排开人群。
为首的什长咳嗽一声,职吏顿时如梦初醒,忙不迭弯腰动手,在墙面刷上浆糊,张贴告示,并向人群宣讲昨夜诸事,尤其点出朱太守胆大包天,不满朝廷,意图盘踞盱眙谋反。
“幽州刺使昨抵城外,察知朱氏阴谋。朱胤唯恐计划败露,擅自调动郡兵,意图谋刺刺使!”
“现主犯已被捉拿下狱,从者俱被羁押。待朝廷官文发下,均当依律严惩!”
“淮南寿春被叛臣占据,州府移至临淮盱眙。”
“郡治所改置州治所。”
“凡从朱胤谋反的郡县官员皆被革职捉拿,刺使有意于州内选官。”
讲解到此处,职吏顿了顿,想到自己今后的下场,不免有几分凄楚。
“自明日起,不拘黄籍白籍,凡有才学者,均可至县衙参与考核。流民可于十日内至县衙重录户籍,欲要参与考核,需十名白籍为证,五名黄籍为保,确认籍贯姓氏无误。”
“先考核散吏,再甄选职吏。”
“考核优异者,可选县公国官。”
随着职吏的讲述,人群先是一片哗然,继而是一阵静默,随后爆发山呼海啸般的欢庆之声。有数人当场落泪,两名妇人更坐在地上,高呼“苍天有眼”“罪有应得”。
“朱胤,你也有今日!”
“这个畜生合该千刀万剐!”
“县令呢?周绣呢?为何他没有被处置?”
“方才不是听到,凡从者俱要被问罪,他逃不掉!”
“好,好啊!”
欢呼声中,有数名男子紧盯告示,神情中难掩激动。
“阿兄,刺使真要如此选官?”
“八成不错。”
“可未经中正品评,散吏也就罢了,职吏能得朝廷承认?”
“为何不能?”被称兄长的男子冷笑一声。
“时逢乱世,各州刺使权柄之大,不亚于献帝之时。新任刺使乃是当朝大司马嫡子,是有实封的县公。舞象之年选官出仕盐渎,政绩非凡。去岁随大军北伐,更是生擒过鲜卑中山王!”
“果真?”
“自然!”男子继续道,“朝廷将幽州授封给他,不管先前是何打算,经过昨夜之事,这幽州之地早晚改姓桓。”
“阿兄慎言!”
“无碍。”男子摇摇头,道,“你我从北地沦落至此,空负颍川徐氏之名,却始终无有建树。无颜面见同乡,连朝廷侨置的颍川郡都不敢去。”
男子说话时,他身边的几人都是低下头,面现羞惭。
“如今恰逢时机,如不能就此翻身,我等哪还会有出头之日,遑论为家族正名!”
这番话激起众人斗志。
是啊,他们不再是昔日的颍川大族,没有家族依靠,只不过是一群离乡之人。
没有办法证明身份,就无法重新列入士族,一生将为庶人,更不用说受大中正品评入朝为官。
“以我等的身份,如想选为职吏,贼捕掾最是可能。”顿了顿,男子压低声音道,“在我看来,与其去争郡县末流,不如设法取得桓刺使赏识,成为县公舍人!”
国官?
几人面面相觑,都没想到兄长志在于此。
“考核明日开始,如果今日拿不定主意,可先回家中细想。”男子道。
无论属弟和从弟如何选择,他必要试上一试。以他如今的身份,县公舍人才是最好的出路。
太守府内,蔡允率领甘大等人四处搜寻,很快找出两座密室,三条秘道,更将密道中的朱胤家人抓出,逐一送到周绣和家仆面前辨认。
“你没看错,这是朱胤的从侄?”
“不敢隐瞒使君,此子确非朱胤之子,而是陈郡太守朱辅的庶子。为何会在府内,仆实不知。”
桓容皱了下眉。
陈郡太守,和袁真交好那位?
“搜一搜他身上。”
“诺!”
蔡允立功心切,哪管什么士族不士族,公子不公子,下手没有半点犹豫。
被捆在院中的朱胤家人噤若寒蝉,倒是朱辅的儿子有几分骨气,哪怕双手动弹不得,仍是挣扎不休,对桓容破口大骂。
“小贼,总有你后悔之日!”
桓容没理他,接过蔡允搜出的书信,从头至尾看过一遍,眉毛越挑越高,最后竟笑出声来。
“使君因何发笑?”钟琳觉得奇怪。
“孔玙自己看。”将书信递给钟琳,桓容笑着摇了摇头。
该怎么说?
在权势和利益面前,友谊的小船果真是说翻就翻。
“这……”看过信件内容,钟琳也不由得失笑。
“如何?”桓容转过头,“孔玙之前曾与我说,处置了朱胤,恐引来朱辅反扑,同袁真联合之事需慎重考量。如今来看,无需我动手,只要将此信送到寿春,袁真和朱辅必定翻脸。”
“仆确实没有想到,朱辅胃口如此之大,竟想吞并袁氏仆兵。”
“原因不难猜。”桓容收起笑容,叹息一声,“袁真病入膏肓,袁瑾没有他的才能,恐怕掌控不住手中的势力。朱辅应该是起了贪念,想要吞并袁氏势力,继而在寿春自立。”
说到这里,桓容又将目光移向院中。
朱辅派儿子送来这封信,是想同朱胤联手,借调临淮郡兵壮大手中实力。等到袁真咽气,立即对袁瑾动手。
朱胤似乎防着对方,迟迟没有下定决心。结果拖到桓容再抵盱眙,想要调兵都没了机会。
仔细回想,以之前对朱胤的印象,不像会有昨夜那般失态的举动。八成是为吸引桓容注意,为侄子争取脱身的时间。
无论平日如何防备,一旦家族面临威胁,朱胤的选择和庾倩庾柔别无二致。
“家族啊。”
在几个月前,桓容未必能体会这两个字在东晋的意义。如今有所体悟,却是以鲜血和人命为代价,难免有几分唏嘘。
“带下去吧。”
朱辅之子依旧在大骂,桓容却是意兴阑珊,摆摆手,立刻有健仆上前堵住他的嘴,将他和朱胤家人一起拖了下去。
“贾舍人。”
“仆在。”
“后续之事交给你。”
“诺!”
“另外,明日开始考核甄选郡县职吏,劳烦你和孔玙了。”
“明公放心。”贾秉拱手,随后笑道,“明公,仆字秉之。”
桓容愣了一下,很快明白过来,点点头。
“劳烦秉之。”
“诺!”
时间仓促,郡县的政务不能停摆,贾秉和钟琳一边忙着郡县职吏甄选,同时还要接手政事,都是忙得脚不沾地。
贾秉的从弟和外弟一起帮忙,又从原有的县衙职吏中选出几人,总算能应付过去,不至于闹出乱子。
看到几人在职房内熬油费火,桓容很有些不好意思。
他还是想当然了。
好汉还需三个帮。
贾秉和钟琳再有才敢,一人能顶两三人,终究不是神仙,无法一肩担起一州政务。
“人才啊。”桓容嘬了嘬牙花子。
昨晚动手很爽快,今天就要面临这么大的缺口。要不是实在忙不过来,贾秉和钟琳未必会同意“公开考核甄选”之事。
究其根本,这样的做法同魏晋选官制度背道而驰,稍有不慎,桓容就会成为“全天下”的靶子。
历史上,科举制度出现在隋朝,却在唐朝以后才逐渐发展兴盛起来。
一是因为隋朝持续的时间太短,想发展也没条件;再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延续自魏晋时代的士族门阀压根不买账。
之前都是品评选官,朝堂上下都是“自己人”。现下却要同寒门庶人同入考场,争一个官位,这不是开玩笑吗?
对拐不过弯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侮辱!
这个时代的士族子弟有多骄傲?
最知名的例子: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潜不愿受蛮横的上峰辖制,直接挂印离去。五斗米是他的官俸,人家压根不稀罕。
在此之前,桓容偶尔有出格之举,到底没有脱离整个世俗框架。在盐渎实施职吏考核,也是在旧有的体系之内。
如今却要打破规则,绕开州郡大小中正直接考核选官,所冒的风险不可谓不大。
然而,他想要在幽州立足,将政务军务牢牢握在手中,做到令行禁止,不为其他势力辖制,就必须冒这样的风险。
“州中正出身吴姓,乃是朱胤的外舅。”
换句话说,人家是老丈人和女婿的关系,自己刚抓了女婿,老丈人岂会给他好脸。不设法下绊子就不错了,推举官员?想都不要想。
中正地位特殊,桓容不能轻易捉拿。
唯一的办法就是绕开他,自行考核选官。
钟琳和贾秉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能默许这个提议。但两人有言在先,此乃权宜之计,一旦郡县政务走上正轨,必不能再有类似举动。
“明公立足未稳,行事需得谨慎。”
“我知。”
桓容不是不听劝的人。
或许将来能将此项举措规为政令,在幽州全境实行,现下条件却不成熟,还是见好就收,试一试水便罢,不能真和整个世道作对。
“选官之后就是征兵。”
许超等人已随桓容入城,安置在原郡治所外的军营,每日随虎贲操练。
考虑到淮南之事,桓容征兵的心思愈发迫切。计划是两千,如今五千都嫌少。只不过临淮人数有限,想要达成目标,估计要发动幽州全境的力量,这对他又是一个难题。
当然,仅是凑足数目不难,难的是选出一支强军。
有典魁许超等人在先,桓刺使的眼光不断拔高。不是肩宽背阔、饭以桶量的汉子,颇有几分看不上眼。
饭量大会增加军需?
无碍,反正他养得起。
回到暂居的正室,桓容命婢仆留在室外,关好房门,取出朱辅的书信,手指轻轻擦过眉心红痣。
一阵微光之后,两封一模一样的书信摆在面前。
这是他的习惯。
凡是经手的重要证物都会留底,以防出现变故。尤其这样能“揭发黑暗,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