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在古代搞义务教育-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瑞朝的皇帝索要战利品,用来增强我们的实力。等将来除掉七皇子,您登上可汗之位后,瑞朝还不是手到擒来?”
崔言明说得有理有据,而且之前出的几个计策还帮大皇子掰回了被七皇子压着打的场面,大皇子对他颇为倚重,当场就同意了他的计策。
戚靖琪收到匈奴索要的战利品清单,据说当场就气得两眼一黑,晕了过去!然而醒来之后,还是不得不忍气吞声,命人去准备东西。
一个月后,匈奴军队载着满满当当的战利品,缓缓撤离了京城。瑞朝百姓都知道新帝不战而屈,送给了匈奴一大堆好东西,各个都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又不由得想起了十几年前,被追封为武德帝的戚博翰的父亲,带领着瑞朝的雄兵将匈奴铁骑死死抵挡在关外的事迹。
在有心人的运作之下,这明德帝在民间的声望可谓一落千丈,有又不少人想起了武德帝的嫡子,如今的贤亲王。看看人家在宁安干的那些事,哪件不是妥妥帖帖,就连洪灾也能平平安安地度过,这才是明君之相啊!
而被百姓们惦记着的戚博翰,此刻正带着两千名士兵,埋伏在匈奴出关的必经之路。
抢了东西还想安然无恙地离开?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上次比赛过后,宁安不管是老兵还是新兵,全都混在一起训练了。这些日子也训出了点默契,看到匈奴军队进入自己的埋伏范围后,等着戚博翰一声令下,立即像一群训练有素的饿狼一般,狠狠地从猎物身上咬下了一块肉!
————
戚博翰又一次领兵离开,陶笉然表示已经习惯到麻木。而且现在宁安也有不少事情需要他忙碌,新的开学典礼已经举办完毕,学生们也全都搬到了新学校。
陶笉然的声望果然再次暴增,然而也只有一万多的声望点。大学教材在兑换之前还需要花五百点声望值解锁,陶笉然纠结了半响,最后给换了天文系、传媒系的大一专业课的教科书,再加一本玻璃制造大全,声望点就这么没了,连印刷的点数都没留下!
不过陶笉然不着急,根据经验,等新生适应了学校生活之后,声望值还会有一次暴涨,而且长得特别多!
这次小学的开学典礼,陶笉然并没有上台讲话,而是交给了公孙明志和王贞明全权负责。
陶笉然就站在人群后方,等典礼结束之后,心情烦闷地在学校里闲逛起来,不经意间便来到了学校正在施工的地区。这所小学设计的规模巨大,预计需要三年才能正式完工。而建成之后,岳州府小学将可以容纳一万人在这里学习生活!
九月初还不是农闲时节,此时工地上只有五十几个瘦骨嶙峋的工人在工作,还有三人拿着施工图在一旁指指点点。陶笉然一眼就看到了其中个子最高的章文远。
章文远也发现了陶笉然,便过来打招呼道:“陶公子,许久不见。”
“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啊?”陶笉然看着章文远,突然想起了自己刚穿越的那一阵子,那段时间他心底其实还是有些彷徨的。
那时他还没跟戚博翰在一起,小弟小妹太小,李婶儿和村长又太年长,只有章文远和章斯远,是他心目中的同龄人。和凭借自己本事交的朋友相处,让陶笉然这个来自异界的小灵魂逐渐安定了下来。
章文远也在打量着陶笉然,只见他穿着打扮无一不富贵,身上更比以前多了几分上位者的气质,跟当年初见的小书生已经是天壤之别。章文远在心底感叹了一番,才连忙答道:“挺好的,就是斯远那小子一直嚷嚷着要来工地干活,把爹娘闹得烦死了。”
陶笉然想起章斯远那话痨的性子,瞬间就能感同身受地脑补到章木匠夫妇的痛苦,于是会心一笑,道:“难得有空见一面,要不要一起去吃饭?”顺便再喝个小酒!戚博翰不在,搞得他心情真的非常不好!
章文远自然是欢喜地答应了,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戚博翰,莫名觉得今天自己的头发有点绿?
小学的事情搞定之后,中学的开学仪式则简单多了。受到政局的影响,第一届招生考试,只招到了六十几名新生,干脆也不用分班了,十个老师绰绰有余。
陶笉然根据十个老师的各科知识点,让他们一人负责其中一科的教授,任务十分清闲。还有四个人因为没有知识点特别突出的科目,被陶笉然批评了一顿,扔到图书馆里让他们好好学习,否则就回去教小学。
而中学生们看到课程表之后,发现这学院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之后,已经来不及后悔了!贤亲王办的学校,是你想走就能走的吗?!而且外面世道这么乱,还不如乖乖待在宁安,至少学费全免,还有那么多的书可以免费看免费抄!
岳州府的小学和中学已经安置妥当,乐径村小学也迎来了新学期。
经过潘文山的劝说,乐径村有七户人家,送了自己家的女娃到岳州府的小学里读书。
还有一户人家舍不得孩子离开这么远的,又经不住潘文山的话,一咬牙将孩子送到了村里的小学。这可谓是意义重大的突破,陶笉然听说后非常高兴,直接大手一挥,给那女娃奖励了一套教科书!
这可不得了,除了陶家之外,这可是乐径村第一户拥有书本的家庭,而且一下子就是二十四本啊!一时间想要送女娃来上学的人家又纷纷跑上门来,但却在被告知只有第一户人家有书本送后,又一哄而散。
听得陶笉然十分想打人。
不过陶笉然没气多久,今年宁安的税收记录送到王府来了!
戚博翰不在,这记录自然送到了王灵均手上。王灵均最近忙着找矿产的事情,拿到记录簿之后直接往陶笉然那边一扔,看都不带看一眼的。
对于王灵均这推卸工作的行为,陶笉然却是很高兴,他还特意要来去年的税收记录,好对比一下有了水车和化肥之后,今年宁安的收成能涨多少!
记录簿跟砖头一样厚,里面详细记载了每个县、镇的粮食产量和税收数量。这也是评定县官功绩的证据之一。
第101章 101
陶笉然一目十行地看完记录簿; 脸上顿时露出了兴奋的笑容;
今年宁安的粮食平均亩产比去年高了将近一倍!
除了凌州之外; 岳州和海州各个县、镇官府原本空空如也的粮仓,如今已经被粮食填满了一半以上。就算今年再出现个什么天灾人祸; 这些粮食也足够撑很长一段时间了!
宁安地广人稀; 如果能推广耕犁改进的话; 以后开垦更多的荒地; 粮食产量还能继续攀升!只是如今宁安的铁基本都被拿去打造武器了,王灵均那边派出去寻找矿产的小队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
除了铁之外; 还有盐。海州有一个很大的煮盐厂,里面工人数量有近三百人; 但由于煮盐的法子特别耗时费力; 出产的盐也仅够整个宁安紧巴巴地凑合着用。而且盐的质量还不高,陶笉然知道王府用的盐都是从外面买回来的。如今戚博翰在相当设法地增加兵力,如果能将煮盐厂的劳动力释放出来的话……
陶笉然脑袋一拍; 在白纸上随意画了个晒盐场的轮廓,就拿着东西去找牛成弘了。
临海渠竣工之后; 牛成弘就卸任了; 现在挂了个闲职到处乱跑,去测量临海渠二三期工程的数据。最近刚好回来找资料,顺便领一套初中和高中的理科教材。陶笉然在图书馆三楼找到他时,他正拿着自己自制的小尺子,在纸上不知道在丈量什么东西。
“牛大哥。”
思路被打断,牛成弘有些不悦地皱了皱眉; 但看到是陶笉然后,立即放松了下来:“陶公子,有什么事吗?”
“有。”陶笉然将自己画的几个圆递给牛成弘,道,“你看看这个,我想在海州建个晒盐场。”
牛成弘接过那张纸,看着看起来更像是大饼一样的圆,脸上露出了一言难尽的表情,但还是非常认真地听陶笉然的讲述。
陶笉然上辈子也只是了解过有这种晒盐法,并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做的。但是晒盐场最重要的是高低落差,具体要怎么建可以交给牛成弘琢磨。
牛成弘毕竟是主持过临海渠修建的人。听完陶笉然的要求,和几个很笼统的讲述,立即明白陶笉然要的是什么东西,立即眼睛一亮。
不管在哪个朝代,盐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如果宁安能大量生产高质量的盐,就能不再受制于人,甚至可以开始引导局势!
牛成弘虽然不擅长政事,但跟在戚博翰身边这么久,这点政治敏锐还是有的,连忙将陶笉然说的话记在心中,郑重道:“此事我会立即着手去办!”
————
戚博翰埋伏匈奴军队的地点,是距离京城不远的一段官道。这官道年久失修,路上坑坑洼洼,匈奴士兵带着这么多的东西,走得格外缓慢。宁安的士兵们一拥而上的时候,他们还在注意脚下等浅坑,根本没想到皇帝都投降了,回程的时候竟然会遭遇埋伏!
宁安的军队装备精良,一个照面,一人一刀就干掉了近千人!
不过匈奴能一路从边境攻到皇城,自然也不是无能之辈,他们之中还有一名身经百战的将领!意识到己方被偷袭之后,立即收拢了部队,跟宁安士兵缠斗了起来!
戚博翰虽是新手,但他从小熟读兵书,天资聪颖,仅仅两次的战斗,就让他飞快地成长了起来。看到敌人已经稳稳抵挡住了攻击,立即下了撤退了命令。
匈奴将领心中疑惑,却没有下令追击。他们的任务是将这些的战利品运送回国,绝对不能节外生枝!
戚博翰看对方竟然不上当,立即明白这是个沉得住气的将领。但再沉得住气又如何?匈奴人是出了名的火爆脾气,这次死了那么多兄弟还不能还击,这口气咽下去了,那如果再死多几波人呢?
就算消耗不掉对方的耐心,他也能在这军队离开瑞朝之前,一点点地把这些士兵蚕食干净!
五日后。
戚博翰站在高处,再一次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这是他们对匈奴军队展开的第五次偷袭。第一次偷袭过后,因为匈奴有所准备,所以后来几次的战果并不怎么样,两次加起来只杀了十几个匈奴兵,而且己方也出现了伤员。
偷袭贵在神速,受伤的士兵不能再参加行动,如今两方人马基本持平,但局势对戚博翰这一边却不利。匈奴兵各个骁勇善战,而他们的队伍里,有一半都是新兵蛋子,唯一打过的一场胜仗,敌人都是不堪一击的山贼,算不上是什么有用的经验。而有经验的士兵,年纪都已经偏大,行动力远远赶不上匈奴兵。
这是宁安全部的兵力,戚博翰万万不敢有所损耗,所有指挥都小心翼翼地在保全自己的力量。而这样程度的攻击,对匈奴军队来说无异于隔靴搔痒,根本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离开宁安已经有半个月,戚博翰脸上已经冒出青色的胡渣,平添了一股沧桑气息。他直视前方,眼神中闪过一道锐利的光芒。
按照目前的前进速度,再有半个月,匈奴就能离开瑞朝的境内。而他们五次偷袭,如今皇城内肯定有许多人已经知道,不能再拖下去了!否则让那些人赶过来,就算他们能杀光匈奴军队,也会被别人坐收渔翁之利!
今晚是最后的机会!
这五次偷袭,戚博翰都选在了正午时分,而今天刚刚偷袭过,就算匈奴那边没有什么损失,但肯定耗费了精力应付,他们也绝对想不到,从来都是准时准点来的戚家军,会在同一天发动两次袭击!
戚博翰看着眼前的士兵方阵,虽然经过五天的作战,士兵们都有开始有些疲惫,但不管是新兵还是老兵,他们表情和眼神都十分坚毅,军姿站得一丝不苟。即使已经连续四天没有得到过胜利,他们的精气神比匈奴士兵们要强百倍!
戚博翰满意地点了点头,陶笉然提供的方法训练出来的士兵,果然比以前的要好许多倍。如果宁安的军队能扩张到一万人,甚至更多,何愁扫不平这天下?!
戚博翰心中豪情激荡,面上却不显。吩咐士兵们原地修整后,把丁青云唤了过来。
上次丁青云在比赛中大放异彩之后,虽然还没有从军事学院毕业,但所有人都已经把他当成了正式军队的一份子。对于有潜力的年轻人,戚博翰也会不遗余力地培养。这次的作战,丁青云被当做后勤兵,塞了进来。
一来是让他经历真正的战斗,二来也是为了让他跟在戚博翰身边学习如何排兵布阵。
戚博翰在跟副将制定作战方案的时候,都会把丁青云带在身边。这个年轻人性格豪爽,即使面对戚博翰和其他副将这么有气势的人,也毫不发憷,而且还能迅速跟士兵们打得火热,在军中如鱼得水,仿佛早已习惯军营生活的老兵一般。
当天夜里,月朗星稀。
在皎洁的月光下,视野比寻常夜里更加广阔,这实在不是个适合偷袭的时机。匈奴军队明显放松了戒备,除了负责巡逻的士兵,其他都三三两两地躺倒在地,为明天的战斗养精蓄锐。
戚博翰这一次终于不再坐镇后方,而是亲自带了一小队士兵,悄然潜伏到匈奴营地唯一一顶帐篷附近。
对方的将领狡猾老道,如果不能及时将其击杀,今晚的活动很可能要失败。这是他们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不容有失!
戚博翰施展轻功,率先潜伏到帐篷后面的一个视角盲区,其他士兵连忙跟上,行动迅速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戚博翰拿出兵工厂新做的匕首,在帐篷上轻轻一划,几乎没有发出什么声响,那厚厚的牛皮帐篷就被划开了一个小口。帐篷内一片漆黑,戚博翰刚想按照计划往里面洒蒙汗药,突然心念一动,往右侧一个翻身!
戚博翰刚离开原地,就有一柄明晃晃的大刀砍到了他刚才所处的位置。若是他没来得及躲开这一击,即使有坚硬的盔甲也难免会受重伤!戚博翰看着突然出现的匈奴将领,瞳孔微缩,这人竟然会武功!
武功讲究的是招式和见招拆招,这对于要求严格配合的战场来说,是很大的弊端。所以军队里每人都会练两把,但却几乎没有人会武功!眼见场面已经乱了起来,现在也不是计较情报失误的时候,戚博翰直接拔出长剑,跟那匈奴将领缠斗起来!
戚博翰带来的十几个士兵见状,立即将两人围了起来。他们都是擅长使用□□的老兵,互相之间配合默契。而且大家从小看着戚博翰长大,对他的武功路数也略知一二,时不时抽空给匈奴将领捅那么一下,很快匈奴将领身上就挂满了大大小小的伤痕。
匈奴将领见形势不妙,突然耍了个假动作,骗得戚博翰后退半步,争取出一个空当之后,突然把手放到嘴边,吹了一个特别嘹亮的口哨!
戚博翰瞳孔一缩,立即意识到他这是在搬救兵,必须速战速决了!
戚博翰对士兵们做了个手势,包围圈立即缩小了许多。匈奴将领避无可避,戚博翰也不再为了保证自己不受伤而束手束脚。如果再不拼尽全力的话,等援军到达,宁安的军队将损失惨重!相比之下,陶笉然生气也没这么重要了,回去多花点时间哄哄吧!
打定主意,戚博翰眼中冷光一闪,使出的招式比先前凌厉了几分,而且大开大合不再防守!
匈奴将领顿时压力倍增,大刀也舞得迟钝了几分。戚博翰心中急切,半步不让地逼了上去。
两人你来我往过了几招之后,忽然,匈奴将领的动作一缓,露出了个极大的破绽!戚博翰不容多想,直接攻了上去。
不对!这是个陷阱!
戚博翰心中猛然一跳,连忙想抽身离去,但身体的惯性却根本不由得他控制!
匈奴将领满是血的脸上露出了一抹残忍的微笑,卖出去的破绽被迅速收了回来,手腕扭曲到一个不可思议的角度,刀尖直直朝戚博翰的心脏刺去!
第102章 102
“暗三!”戚博翰话音刚落; 一个不知从哪个方向飞过来的手里剑; 将大刀的方向打偏了几分; 戚博翰抽身而退。
暗三轻功一流,武功却一般; 戚博翰原本没打算让他出手; 现在他的出手却对局面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匈奴将领毕竟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行兵打仗上; 武功自然不会高超到哪里去; 在戚博翰和暗三两人合击之下,很快就被击毙!
将领一死; 剩下的匈奴兵不过是一盘散沙。
在戚博翰的指挥下,短短半个时辰; 匈奴军队便全军覆没。戚家军欢欢喜喜地; 连夜运着战利品回宁安去了!
第二天一早,一小队斥候来到匈奴驻扎的地点,看到血流成河的战场; 忍不住打了一个哆嗦,才连忙往回报告消息。
两日后; 戚靖琪就收到了匈奴军队全军覆没; 战利品不翼而飞的消息!
“戚博翰!”戚靖琪双眼通红,咬牙切齿地看向宁安的方向。
早在戚博翰第一次偷袭匈奴军队的时候,他就收到了消息。当时还觉得高兴,以为自己可以做收渔翁之利,却不想他只是调兵遣将慢了几步,就被戚博翰给溜了!
不行; 绝对不能让戚博翰平安回到宁安!
戚靖琪一大笔一挥,便写了一道圣旨,很快,这道圣旨的内容就传遍了整个瑞朝。
戚博翰胆大妄为,身为藩王私自带兵出封地意图谋反,被新帝削了了藩王之位,贬为罪人,还命各州知州遇到此人,格杀勿论!
这道圣旨被有心人操作,让人一下子联想到前阵子武德帝的言论,直接坐实了戚博翰想要谋反的罪名。
经过在位者多年的洗脑,在瑞朝,谋反可是会被天下人所不齿的大罪。即使戚靖琪在百姓心目中的声望不高,但戚博翰想要谋反的消息传出,百姓们还是下意识地站在了戚靖琪这一边。
陶笉然在宁安很快收到了消息,心中一紧。
现在戚博翰正在回程,估摸着至少要走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到宁安,还要途经三四个州,绝对不能让舆论就这么传下去,否则戚博翰非常危险!
戚博翰先前操控舆论已经非常熟练,同样的班子到陶笉然手里,威力自然不减。
很快,剧情再次反转,事情起源于一份《时事周报》被人“不小心”流传了出去。周报上写得清清楚楚,戚博翰是去追回匈奴军队运走的战利品,根本不是谋反,而是为了重振瑞朝雄威!
周报上还非常清楚地指出了最后一战的地点,又不少居住在附近的百姓去看了一眼,果然发现了不少证据!
戚靖琪派出来的军队将领是个草包世家子弟,根本没有打扫战场的意识。要不是还有个老兵提醒了一句,如果不掩埋尸体,很可能会造成疟疾,他连尸体都懒得动。
然而他也只让士兵草草收拾了一下尸体,其他东西根本就没有掩埋!
百姓们一到现场,就能看到被血迹染黑的土地上围绕着几乎能遮蔽视线的苍蝇群,还有不少地方能找到破烂的盔甲和武器。不难想象,这里发生了怎样一场恶战。
一边是空洞的语言指责,一边是有真凭实据的消息,舆论会偏向哪一边可想而知。而且戚靖琪将瑞朝的东西拱手让给匈奴,戚博翰去把属于瑞朝的东西追回,哪个更得人心,结果也不言而喻。
戚靖琪气愤不已,而且根本就不打算就此放过戚博翰!他把自己关在寝殿里整整一天,第二天出来时,嘴角露出了一些邪狞的笑容,吓得元白一个哆嗦。
当天早朝,戚靖琪听完朝臣们扯掰之后,命元白宣读了圣旨。
那个满是血迹的地方发生了战斗是真,但谁又能证明是戚博翰跟匈奴打呢?那分明就是皇帝派过去的军队跟匈奴浴血奋战留下的啊!至于戚博翰?不过是个想坐收渔翁之利的卑鄙小人!他趁军队疲惫不堪之际,抢走了战利品!
戚靖琪还下了一道命令,禁止贩卖铁矿和盐给宁安的人,否则杀无赦!
这次战斗之后,宁安研制出来新武器的威力根本瞒不住,戚靖琪更是为此坐立难安。
一道道圣旨发下来,戚靖琪这颠倒是非黑白的能力,着实让陶笉然佩服不已。不过等这个消息传遍大江南北的时候,戚博翰已经回到了宁安附近。
知道戚博翰性命无忧,陶笉然也嘚瑟了起来。又直接提笔将戚靖琪臭骂了一顿!
从来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竟敢吹牛自己的军队能打得过匈奴军,这么厉害当初你怎么就投降了?有这种皇帝真是丢光整个瑞朝的脸!既然你们都打得过匈奴军了,有本事来打宁安啊!连宁安都不敢打,就敢说自己灭了匈奴军?把你的脸揭下来做成面条汤都够整个瑞朝百姓吃一年了吧!
陶笉然骂的畅快,也不管什么名声不名声了,直接让人把这些话张贴出去!
这次陶笉然是话糙理不糙,有点智商的人都想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戚博翰的声望倒没有跌得很厉害,反倒是戚靖琪,朝中对他的反对声音越来越多了!
还有戚靖良!探子传回消息,广义已经在集结军队了!
戚靖琪不由得开始埋怨已经死了的先帝,没事生那么多做什么,真是太糟心了!说起孩子,戚靖琪又不由得想起,馨妃肚子里那个未曾出生的孩子。如果那孩子能顺利降临人间的话,肯定会是天底下最可爱的宝宝……
戚博翰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