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在古代搞义务教育-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被他唤作张兄的男子,看上去比他年轻多了,但是看到最新一期的民生日报,激动的情绪不比他少:“不然还有哪个中学?不行,我得回去读书了,我要参加今年六月的毕业考核!”
  这张兄比山羊胡子晚一届,如今虽然才是高一,但好歹也比其他人多学了几年,毕业考核拼一拼说不定能过呢!
  闻言,山羊胡子也是如梦初醒。他今年高二,起跑线可比别人高多了!今年毕业考核,他志在必得!
  两所原本半死不活的行知中学,因为这一道新政,终于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陶笉然在沂州的客栈,也终于在三月过完之前,改造完毕了。
  工匠们对于家的理解出奇一致,因为他们都是宁安人,觉得最舒适的家就是那种有钱人家的青砖绿瓦。于是这好好一间大石头建成的铺子,被他们用水泥打底,铺上了一层薄薄的青砖装饰,又在上头加盖了两层真青砖屋子。
  陶笉然看着这极具现代仿古风格的客栈,实在是哭笑不得。
  走进客栈之后,待客厅并不大,只有店铺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两边各摆着一排歇脚的长凳,还有一个负责开房的柜台。


第171章 
  还有四分之一的面积; 被改造成了厨房。
  余下的地方则改造成了马厩; 可以给前来住宿的商队存放马匹。
  整个客栈有三层; 二楼和三楼是住宿的房间。
  二楼是单人房,房间面积不算大; 只有十来平米一间。但里面有全新结实又美观的木制家具。
  一张单人床; 上面铺了绸缎缝制的被褥。一个一人高的储物柜,里头还有一床新的被褥,若是觉得床上的被子不够暖; 还能再盖多一层。
  房内还有两张太师椅,中间摆着一张圆桌; 桌上有一整套茶具,算是个商务会谈区。储物柜里还有文房四宝; 在小圆桌上修书一封也是可以的。
  另外还有一个用屏风隔开的更衣区。里面有个大浴桶; 客栈内十二个时辰都有热水供应!可以说配置十分高端了!
  不过这间铺子并不大,二楼的单人房只有十间,入住每天要五十文!
  三楼是大通铺,专门给脚夫住的。并没有什么过多的装饰,就是一张专门打造得特别特别大的床; 床底挑空可以放自己的私人物品。
  一张被褥放着的地方就是一个床位; 一共有五十个床位; 倒也不算挤。另外三楼还有个专门隔出来公共澡堂,虽然没有大浴桶,但是每个床位配一个小木桶和一个大木桶。
  大木桶固定在澡堂,房客们可以拿着小木桶自己去一楼打热水和冷水上来冲澡。条件虽然比单人房差许多; 但每天只需要十文钱。
  陶笉然有些恶趣味地给这家客栈起名为“悦来客栈”。
  悦来客栈的收费可以说是比较高端的了,但是跟其他三家客栈比起来,这贵得也是物有所值。因为其他三家客栈的单间虽然只要五文一天,可是竟然连热水都要客人自己烧,一间房只有一张摇摇晃晃的小木床,连被褥都是缝缝补补的!不保暖不说,还硬邦邦的一点也不舒适!
  虽然行商们条件再差的荒郊野外都住过,但是都到城里了,谁不想花点钱住好一点的地方?大家这么辛苦赚钱就是为了享受的呀!
  悦来客栈的价格表大大咧咧地挂在的店门口,开张第一天,就因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不少路过的行商。
  客栈请的伙计十分机灵,看到客栈门口围着那么多人,但是所有人都是犹犹豫豫的,当即喊道:“各位客官,小店的价格绝对物有所值,不信,可以跟我上去瞅瞅?”
  闻言,当即所有人都动了,稀稀拉拉地跟着伙计来到二楼。
  二楼的房间都是有锁的,小二掏出靠近楼梯的一号房间的钥匙,手脚利落地将房门打开。
  只看了一眼房间,就有一个人立即飞奔下了一楼,,啪地一下将一串铜钱拍到柜台上:“掌柜,给我来一间房!”
  “好勒~!十号房远离楼梯,最是清净,客官你看可好?”掌柜数了数铜钱串,确认是一百文,才将十号房的钥匙递给客人,“这钥匙需要十文钱的押金,客官您可收好了,弄丢了押金概不退还。另外,客官要住几天?若只是一天,便还四十文给你。”
  闻言,客人又从怀中掏出十个铜板:“先定两天吧,到时候还要继续住的话,是怎么个流程?”
  “提前半天来付房钱便行。若是晚了,怕会被别的客人订去。”掌柜收下铜钱,一心二用地回答着问题,还在账本上记账。
  而此时楼上的客人们才回过神来,这家客栈这么小,这种单间肯定没多少!于是立即有人冲到柜台开房。
  “掌柜的,给我开一间房!”
  “滚开!明明是我先来的!”
  “掌柜的,我再加十文,快些给我开间房!”
  “收起你那几个臭钱,掌柜我加十文!”
  客栈待客厅瞬间吵了起来,而且推推搡搡,甚至有动手打架的倾向!
  开张第一天就闹出事来可不吉利,掌柜连忙出来道阻止道:“各位客官冷静一下,小店不接受竞拍,若是让节度使大人知道了,会怪罪我们的。”
  “节度使大人?”
  还在争吵的几人听到掌柜的话,立即反应过来,掌柜是在提醒他们,这家客栈是节度使大人罩的!
  刚才还仗着自己有几个钱就嚣张得不可一世的的人,立即变得安静如鸡。
  掌柜这才点了九个刚才冲下楼最快的人,依次给他们开了房。其余人捶胸顿足,不由得在心中埋怨自己怎么跑得那么慢!
  伙计见众人准备散去,又赶忙道:“各位客官,如今三楼通铺还有位置,要不要去看看?”
  “那就去看看吧。”反正今天不是互市日,他们闲得很。
  凭良心讲,悦来客栈的大通铺,条件都比其他三间客栈的单间要好。起码看起来干净整洁又卫生,而且床也不会摇摇晃晃的。当即就有几个洒脱的,下楼去订了床位。
  如今三楼空荡荡的,到时候挑离别人远一些的床铺,环境也是非常好的嘛!
  悦来客栈开张第一天,单间全部住满,三楼大通铺也有三成的入住率。虽然营业额不到一两,还没千里香饭店的十分之一,但管理起来比饭店方便多了。
  这年头的客栈也没前世那么讲究卫生,再加上沂州水源难得,陶笉然吩咐每个客户退房后,使用的被褥全都用太阳暴晒一天,杀杀菌就好了。除非污渍很明显的,不然都是统一一个月洗一次。就算是这样,也已经是瑞朝客栈届的良心商家了。
  这样一来,悦来客栈只需要请一名掌柜,一名伙计兼打扫卫生,还有两个日夜轮班,负责烧水和洗晒被褥的浣娘。纯利润的比例比千里香还要高一些。
  而且陶笉然的此举也不是为了自己赚钱,而是拉动沂州城的客栈也发展啊!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然后理直气壮地提高房价,这样沂州的税收自然而然就上来了!绝对的良性循环呐!
  第二日,悦来客栈终于被商人们口口相传,扩散开了知名度,三楼的大通铺没几日就住满了人。
  客人流失了,被抢了客源的三家客栈自然忿忿不平。但是碍于陶笉然的面子,倒是没人敢去闹事。而且他们既然是在互市开了之后,敏锐发现了商机,并且勇敢地开起了客栈的人,又怎么可能会发现不了悦来客栈的高利润呢?
  互市街小小的改革风暴开始酝酿,而陶笉然看到三月收上来的商税,则是喜笑颜开。
  三月份沂州的商税竟有二十两银子!
  这对于陶笉然来说是九牛一毛,但是对于沂州官府来说,已经是久违多年的高税收了!
  邱裕也是看到账目才明白过来,陶笉然这段时间一直在鼓捣的产业是怎么回事。人家根本就不是在置产,而是在带动沂州的商业发展!
  想明白之后,邱裕只觉得十分羞愧。
  他担任沂州知州这么多年,虽说是一直兢兢业业地发展农业,但沂州百姓还是朝不保夕。即使是互市开了,他也没意识到其中的机遇。简直就是墨守成规,不思变通的代名词。
  再看陶笉然,来了沂州不过两个月,至少能让在互市街上开店的百姓日子红火起来了,将来全州百姓的美好日子,还会远吗?而他,一直在一旁看着,都不能了解陶笉然的目的,还在心中鄙夷,实在是愚不可及!
  陶笉然没注意到邱裕在一旁一会儿黑一会儿红的脸色,他盘算着,这一个月二十两银子的话,每月留一两存着,其余的都用来建坞堡的话,坞堡今年入冬之前应该能建个轮廓出来!
  入冬之后是匈奴入侵的高危期,如果坞堡能在此之前建成,那对沂州和瑞朝的优势是无限大!
  想定之后,陶笉然便开口道:“邱大人,如今已是农闲,你看能不能招些人手去建坞堡?”
  邱裕听到陶笉然喊自己,这才回过神来,下意识地答道:“今年不挖河道吗?”
  “先建坞堡。”粮食虽然重要,但是如果不能抵御住匈奴军队的话,再多的粮食都没有用,只会平白便宜了匈奴人。
  而且现在他们有钱了,完全可以暂时去外面买粮食回来啊!陶笉然转念一想,又道:“我们这次招工不发钱,直接发粮,这样百姓应该不会再有异议了。”
  挖河道一直都是政府强制组织的义务劳动,在加上农民们也是希望自家的田能再靠近水源一些,这样才能增产,所以每年农闲的挖河道,已经成了沂州百姓的日常了。
  但是对于那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收益的河道,现在明显是直接到手的粮食更有吸引力!今年先去建坞堡赚粮食,明年再挖河道也不迟啊!
  邱裕赞同地点点头,可还有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也没这么多粮食啊……”
  “去买就可以了啊,现在沂州来往的商人这么多,让他们捎带点粮食又有何难。”行商们肯定是不可能给你千里迢迢运一车利润不高的粮食,但是每车带那么五六斤,还是可以的吧!
  邱裕听完陶笉然的计划,这才知道一个人脑子能好使到什么程度,对陶笉然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第172章 
  第二天; 沂州城门口; 就贴出了一张告示:从五月份开始; 每个进城的商队,一车要带五斤的粮食; 在城门口进行登记交换。官府会用比该款粮食的市场价高一成的价格收购。五月一日后; 没带粮食的外来商队,一车要交一两银子的罚金!
  陶笉然还特意去信给王琬凝,让民生日报把这个消息; 隔一周就刊登一次。
  现在是四月初,有一个月的缓冲期; 如果在此期间内都没得到这个消息的商队,那真的不好意思了。毕竟沂州城里的粮食; 最多只能撑到五月份; 不采取点强制措施,整个坞堡计划就要崩盘了!
  而商人们知道这一政令后,实在是一言难尽。
  五斤粮食吧,说多也不算多,带上也不会影响商队原来要装的货物。而且带过去他们还能回本和赚点蝇头小利; 算起来是沂州官府吃点亏?
  但是也有人算出来; 官府以高市场价一成的价格收购; 摆明就是抢啊!从别的地方运去沂州的粮食,最少也要翻倍才肯卖啊!
  对此,陶笉然也写了一封时事点评,让民生日报刊登去。
  陶笉然的文章不长; 加起来不过五六百字,中心思想只有一个:沂州产粮少是众所周知的,本地百姓都不够吃,如今还要招待这些外来行商,那沂州本地百姓岂不是只有饿死的份?!入城收你点粮食咋了!磨磨唧唧的干脆别来了,沂州还省了粮食呢!
  陶笉然的文章一如既往地直白,再加上骂人不带脏字,却又偏偏句句在理。那些个之前用恶意揣度过沂州这一新政策的人,都不由臊得老脸通红。
  陶笉然把信寄出去之后,没有时间去管自己的文章刊登出去的反响了,因为坞堡的设计方案在张大钧何陶笉然的精心打磨治下,修改了无数遍之后,终于定稿了!
  一百亩的地盘,预计建城墙圈起来的,只有西北方向的一半的面积,东南方向的那一半地头,直接用作军队的日常操练场。反正操练场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设施,甚至不用特意修整,就是能跟战场一样的地形,让士兵们提前熟悉战场,多好!而且这样还能节省石料和工时。
  城墙自然是围成四方形,在四个角都建了一座烽火台。
  坞堡西北和东南方向,各开一个城门,在城门里面还分别有两个集合的小型广场,广场两旁是军械武器库,开战的时候可以直接从军械库装备整齐后,再来小广场集合,出门抗敌。
  过了广场,再往里一点就是士兵宿舍。整个坞堡的正中间的地带,则是食堂和军资仓库。
  士兵宿舍是一排排的两层小楼,而每栋小楼的一层都有个公共教室。里面有黑板有桌椅,就算没有老师给上课,平时也可以当做小型会议室。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公共厕所。这个公共厕所让陶笉然感到十分害怕。
  由于沂州水源少,建冲水厕所明显是浪费水资源的。于是张大钧直接给设计了个旱厕,但他这个旱厕也与众不同。他给设计的是两层楼结构,蹲厕在二楼,上去之后就是一排排的坑洞,到时候排泄物直接掉到一楼,而一楼直接就是个集粪池……
  根本不用冲水,完美!
  陶笉然在心中为士兵们默哀两秒钟,又让张大钧把这个设计图改得安全一些,至少别让士兵一不小心就掉到一楼去。
  设计图明确之后,陶笉然便让邱裕开始招收短工了。
  第二天,沂州各地县衙外就贴上了新的告示。
  沂州要建坞堡啦,知州府招收壮年短工多名,每日工钱是半斤粮食,种类不定,工钱日结。而且还包吃包住,每天开工前每人发六块大饼,一餐吃多少自己分配,饮水则是无限量供应。
  住的地方自然是在工地附近临时搭起来的大棚,如今即将入夏,倒也不怕会冷。
  一听工钱是直接发粮食,整个沂州城内的壮年劳动力二话不说就全给报名了。而距离沂州城比较近的两个县,也有不少人跑过来,五天之内竟有五百多人报名了!
  陶笉然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邱裕更是神色复杂。他们根本付不起这么多人的薪资啊!
  “大人,要不,让他们先回家,等下个月再过来?”邱裕捧着报名的名册,已经开始在纠结该怎么拒绝这些人了。
  陶笉然却是不肯放过这个机会。坞堡这么大,五百人都未必够呢。至于粮食问题……
  “先全部收了吧,粮食的话,我可以托人从京城运一批过来。到时候收上了税,再把钱慢慢还我就是了,工人还是越多越好。”陶笉然对沂州的发展还是很有信心的,并不担心这笔钱沂州官府会还不上。现在是时间不等人,哪能等沂州有钱了再慢慢建这坞堡。
  邱裕闻言,还是有些犹豫,他这种比较传统的古代人,还是不适应这种贷款的模式。但陶笉然官比他大,直接拍板决定了。又让邱裕再招一些妇人,负责做大饼和烧水。
  四月中旬,官府一共招了一千五百名壮年短工!
  在开工仪式上,陶笉然和邱裕都亲自参与了动员。
  陶笉然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也不说什么虚的,只说了所有短工最关心的问题:“现在你们每人的工钱都是半斤粮食,但本官要告诉你们,半斤只是起步!如果有人干活特别认真,就可以提升为小组长,每日有一斤粮食的工钱。如果小组长干得特别出色,就可以提升为工头,每日有五斤粮食!在坞堡建完之后,还会评出一百名干活最好的人,奖励十斤粮食。只要大家好好干活,官府不会亏待你们的。”
  听到还能再加粮食,所有工人都是双眼发亮!没什么能比这真切的利益更能打动人了,现在他们只想使出一身的力气去干活,好赚更多的粮食回家去!
  陶笉然也不废话,直接将主场交还给邱主簿,这次的工程所有调度都交由他负责。
  邱主簿将这一千五人,分了一百五十个小组,每十个小组为一队。随后点了十队人,去沂州城外南边二十里地的那座山,去开采石料,余下五队则留在工地挖地基。
  除了那些壮年汉子之外,工程队还招了十五名年轻力壮的妇人,一人负责一队的伙食和饮水。工作量不比那些汉子少,所以每日也是半斤粮食。
  张大钧负责工地的监工,邱主簿则跟去监督石料的开采情况,工程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起来。
  陶笉然不由得松了一口气,三天后恰逢互市,陶笉然决定带上宝儿和贝儿出去凑凑热闹。
  两个小家伙身份特殊,在京城的时候基本没出过门。如今来了沂州,陶笉然有意让他们像普通人家的小孩,多出门玩玩。
  但是宝儿和贝儿现在身量长了不少,陶笉然已经不能一口气抱两个了。
  “嘿嘿,公子,不如我抱贝儿吧。”子期上前朝贝儿张开怀抱,贝儿果然蹒跚着扑到了子期的怀里。
  “她倒是喜欢你,我跟博翰都没这待遇。”陶笉然有些吃味。
  “哪呀,她就是喜欢掐我脸。”子期话音刚落,贝儿就掐住了他软软的婴儿肥。
  一旁的奶娘也被都笑了,调笑道:“小小姐还喜欢掐弟弟的脸,小公子被掐哭过好几次呢。”
  宝儿似乎听懂了奶娘的话,趴在陶笉然的怀中咿咿呀呀地开始控诉姐姐的暴行。
  陶笉然给宝儿揉了揉肥肥的小脸蛋:“宝儿乖,我们去互市玩好不好?”
  说着,陶笉然也不等宝儿的答复,给两个娃娃穿好外出的小衣服后,再带上两个影卫,出去逛互市了。
  一从马车上下来,宝儿就提溜着大大的眼睛,打量着周围的场景。贝儿虽然板着脸,但还是能看出她眼中的好奇。
  进了互市之后,看到这么多穿着长相都跟瑞朝人天壤之别的匈奴人,姐弟两人更是惊叫连连,什么都想上手摸一摸。
  陶笉然一边护着宝儿,一边往四周看去。原本舒展的眉头,却逐渐皱了起来。
  那些瑞朝商人的摊子上,几乎都是用皮毛和银子交易了,看这么久,竟不见一个用铁和马交易的!
  莫非是匈奴那边有变?陶笉然想着,脚步一转,来到了西南角落的一个匈奴商人的摊子前。
  这个匈奴商人有着瑞朝人的长相,摊子上摆放的是匈奴那边常见的皮毛和肉干之类的特产,乍一看平平无奇。
  陶笉然将宝儿交给影卫,蹲下来佯装认真挑选商品的模样,却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问道:“芝麻开门?”
  那商人抬头看了陶笉然一眼,也低声道:“北京烤鸭?”
  用这么囧的暗号接头,这人自然是那间谍培训班出来的间谍。
  两人确认身份后,陶笉然将自己的疑惑问出。这间谍虽然只能在匈奴的边境徘徊,但收集到的情报不在少数。
  陶笉然从他口中得知,原来镜子流入匈奴这么久,最开始热潮已经降温了,最近互市上能收到的铁、马匹和盐的数量开始回落。长久以往,恐怕匈奴商人不肯再冒险用这三样看管得太严的禁品作为交换了。


第173章 
  陶笉然了解情况之后; 也没心情继续逛了; 随意买了些牛肉干; 便带着大家回去。
  陶笉然不知戚博翰是否已经得知这个情况,回到府上之后; 赶紧修书一封; 让暗卫送回去给他。随后又开始琢磨着是不是该弄点新玩意儿?否则若是不能将匈奴的战略物资都悄悄弄过来,这个互市的意义就直线下降了。谁特么真的想跟匈奴互通友好哦!
  陶笉然掰着手指,开始细数穿越者必做的几样东西。玻璃已经搞了; 接下来是不是可以弄点香皂?
  但是他身为一个文科生,还是穿越了五年多的文科生; 真的不记得香皂要怎么做了啊!跟系统兑换?可戚博翰那边也不好解释……
  陶笉然陷入了天人交战,京城的纺织厂也又了新的动作。
  来到京城之后; 行知纺织厂的财政其实一直是赤字; 特别是他们一群青楼女子从良过来的,纺织手艺确实不怎么样,这段时间就只能产一些寻常的布料,批发给一些中端的布料店。
  眼见如今就要入夏,又到了天蚕丝热销的季节; 三娘知道她们的机会来了!五娘是不管事的; 三娘和百灵一合计; 决定让三娘出京,去淮阳府找郭成威。
  前两年郭成威去宁安买天蚕丝,一直都是三娘接待,两人倒是有几分交情。三娘亲自来到郭府; 十分顺利地便见到了郭成威。
  郭成威如今发福了不少,倒又几分富商的富态了。郭成威知道三娘是陶笉然的人,丝毫不敢怠慢,热情地将陶笉然迎进了待客厅。
  三娘也是个圆滑人,两人打了一阵机锋,最后还是郭成威忍不住开口道:“三娘远道而来,不知所为何事?”
  三娘放下茶杯,巧笑莹莹道:“如今又到了天蚕丝的季节,不知郭家主心中可有什么想法?”
  郭成威闻言,心中一个咯噔。莫非是这天蚕丝生意,陶笉然不打算跟郭家合作了?郭家虽然不缺天蚕丝赚的那些钱,但这天蚕丝代表的可不是钱,而是人脉啊!
  如今郭家已经有两个子弟考中了秀才,但是后续还需要人脉来铺路,若是这个路子贸然断掉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