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在古代搞义务教育-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此之前,倒可以把棉布当成高档布料,先狠狠地宰有钱人一笔!
  采摘棉花的工作有邱勤业和李琼组织,但在开始采摘那天,陶笉然还是亲自到了现场视察。
  只见十名农户腰上绑着一个大大的麻袋,天才刚刚亮就开始采摘已经完全冒了出来的棉絮了。虽说沂州不常下雨,但未免有个闪失,农户们的动作还是能有多快就有多快。
  画册上可是写着了,若是这些棉絮被雨淋了之后,轻则质量大打折扣,重则就全部作废了!
  辛辛苦苦中了大半年,农民们可把这十亩棉花当成了自家粮食在伺候,若是功亏一篑,就算不亏钱,那也得心疼死!
  陶笉然看大家对这片棉花田,比他这个领了推广任务来的还要上心,心虚之余也安心了不少,干脆也不放精力在这里了,而是开始专门折腾起了坞堡里的士兵!
  一百名特种兵已经全选出来了,陶笉然让影一充当临时教官,每天拉着这一百人出去秘密训练,暂时先练戚博翰提供的方法,其余等丁青云他们来了再打算。
  这一百名士兵每天训练累成狗,其余的士兵训练量却比平时降低了一些。
  陶笉然为防匈奴来袭,不敢对士兵操练太狠,就怕士兵白天训练的时候耗费光了力气,晚上匈奴来偷袭就好玩了!
  而且坞堡也提前进入了备战状态,联合作战训练日,变成了分组对抗练习。王涛和李威各带一万人,进行模拟对战。不仅可以锻炼士兵上战场后跟将军指挥的默契度,更能给两个裨将锻炼行军布阵的能力。
  而且为了避免两方士兵长期跟同样的队友和指挥官一起作战,跟另一方的战友没有默契,每天的分队都是随机抽签的,可以说是思虑周详了!
  比赛完后,陶笉然还要求王涛和李威对比赛进行复盘,自己深刻地检讨了一下失误后,第二天还要给士兵们进行复盘。士兵们复盘完后,就要跟着识字的士兵,开始扫盲。
  第三天则是又继续打!如此反复循环。
  当然,既然有输赢,也自然会有奖赏。摊上陶笉然这么一个不差钱的一个长官,赢的那一方晚餐能多一块牛肉干!输的一方虽然没有惩罚,但看着别人吃肉而自己不能吃,这已经是最大的惩罚了!
  短短几日,不管是裨将还是士兵,实际战场对抗能力,都在飞速上升。
  陶笉然虽然看不懂门道,但还是能察觉自己手下这两万士兵,在战场上越来越有条不紊,将军的指令也都逐渐得能执行到位,对战看起来也越来越有意思了!
  陶笉然在沂州玩着模拟战争,京城那边已经点兵完毕,开始真正地上战场了!
  听说西北那边有十万大军,戚博翰虽然自信,但绝对不自负。他不仅将守城的一万大军都给了王将军,还从其他地方又抽调了五万兵马,任由王将军差使。
  至于守城?军事学院那五千个小崽子训练了那么久,也是时候拉出来溜溜了。
  对于这个决定,除了王家,其他世家都是死命反对。开玩笑!自家被送进军事学院的人是什么鬼样,他们心里可是非常有数!让那群败家子去守城,京城危矣!
  不少大臣都纷纷上书直柬,把自家子弟有多差说多差,就盼着戚博翰能意识到那群学生的不靠谱,留点正式的兵下来。
  然而他们都玩完不会想到,这些折子,被戚博翰转手就送到了军事学院的学生们面前。


第183章 
  原本军事学院的那些世家子弟对去守城门也是万般不愿意的。在军事学院里; 就算他们训练累成狗; 也没有别人能见到自己这蠢样。但是守城就不一样了; 每天要像个傻子一样杵在城门任人围观,想到外面那群没被送进来的狐朋狗友; 这群乾班的学生们整个人都不好了!
  教官们对他们的消极态度也是十分不满意; 一收到那些折子,看过之后全都乐翻天。
  世家那群人也是为了安全,丝毫不顾自家子弟的面子了; 甚至连人家十几岁还尿床的事情都写了出来!
  戚博翰是个蔫坏的,他带出来的军事学院的教官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直接让人将这些折子给当众念了出来!
  而可怜的赵文清,再次成为了众人的焦点。跟别人都是旁支庶出不同; 他们家写折子的; 是他那前不久才复职混回礼部的嫡亲父亲赵立!
  赵立从小看着他长大,爆出来的黑料一茬接一茬,简直可以评出个今日最佳了!
  赵文清站在队伍中,听到周围人哄笑声,只觉得又羞又气; 恨不得现在就回家; 把亲爹的书房给拆了!
  很快; 周围的人也都笑不出来了。这一堆的折子念完,没被自家人羞辱一番的只有凤毛麟角,他们跟赵文清的反应没啥两样,都在心中憋着一股气!
  教官看到他们的表情; 忽然将脸上笑嘻嘻的神情收了回去,厉声道:“怎么样?现在知道自己在家人眼中是个什么样的东西了吧!”
  听到教官这么一说,学生们心中立即羞大于愤。他们也知道自己以前确实很混蛋,但是真的听到亲人这么评价自己……谁的脸皮都不是城墙做的。
  “以前你们怎么样我不管,但是既然你们是我的学生,老子就不允许你们再顶着那丢人现眼的形象在外面乱逛!”教官冷哼一声,也不知道是对学生不满,还是对学生的家长不满。
  士兵都是护短的,就算自己的学生曾经真的是纨绔子弟,但听到别人这么评论自己的学生,心中难免会有情绪。
  连教官都有情绪,更何况是学生本人?
  赵文清憋了一肚子的火,听到教官的话后,立即喊道:“报告教官!我要去守城!”既然他们这么看不起自己,那他偏要干出点成绩来打脸!
  听到赵文清的话,其他人也反应过来了,纷纷要求出去守城,证明自己!更恨不得当场就上阵杀敌,让家里人看看自己的本事!
  于是乎,守城的事情就这么在世家官员们单方面反对之下,就这么定了。
  八月初,镇西将军骑兵谋反,率领十万大军南下,直逼京城!
  十日后,安国将军奉命出征,率领六万雄师北上平叛!
  别看王将军只带了六万大军,但他出征那天,前来送行的百姓对这支队伍信心满满,为什么?看打头的那一万精兵就知道了!
  只见那一万名士兵,个个精神饱满,英姿勃勃。身上穿的盔甲寒光凛凛,看着虽然比寻常盔甲要薄,但是不知为什么,大家都相信那绝对是最坚硬的盔甲!
  还有他们手上的武器,利刃边缘仿佛能切碎光线一般,懂行的人一定能看出,这是一柄削铁如泥的宝贝!
  而且盔甲虽然只赶制出了一万副,但是兵器的工艺简单,六万人中起码有半数都换上了新武器!远远看去,简直就是天兵天将下凡了好吗!
  平叛的军队如此高调,丝毫没有掩饰自己实力的意图,这倒让李玉龙有些拿不准了。这是在虚张声势?抑或只是冰山一角,戚博翰有更厉害的秘密武器?
  陶笉然也在关注着那边局势,又看着自家的两万军队已经训练得像模像样,但是对比他以前见过的戚家军还是差了一丝凶狠劲,脑海中突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东北、西北,去京城的路都只有一条,从地图上是呈现一个不甚规则的丫字。也就是说,西北和东北两条路,最终会在一个地点相遇汇合,再往京城去。
  东北这边的这条路,比西北的要短三分之一,再加上官道的铺设,想要到达交汇点,快马加鞭只需要两天,急行军五天。
  而李玉龙带领的军队,还有十天才能到达交汇点。王将军定下的交战点,是在过了交汇点后的两百里处,一个空旷山,打算来一个瓮中捉鳖。
  陶笉然老神在在地摸了摸下巴,提笔写了两封信。一封给戚博翰,一封给王将军。
  他要将自己这两万士兵送去真正的战场实习一下,跟王将军前后夹击,断了李玉龙的后路!
  陶笉然写给戚博翰的信中,反复保证自己绝对不跟过去,只让王涛和李威带队,自己一定乖乖待在沂州。戚博翰一想,觉得沂州分两万兵过去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便答应了。
  但是同时,他吩咐暗卫看住陶笉然,不让他离开沂州半步!
  陶笉然自然感受到了暗卫们的严防死守,不由得嘴角一抽。
  他对天发誓,真的没有要跟过去的心思好吗!他一个身份贵重的小弱鸡跟上去,不仅对战场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反而是个非常大的累赘!最重要的是,他在意的人都不在,他跟过去干嘛?战场一日游吗?
  陶笉然高贵冷艳地翻了个白眼,转身去跟王君浩商量这次的出兵。
  如今匈奴虎视眈眈,绝对不能让他们察觉沂州的兵力撤防了。
  恰好此时坞堡城墙已经加固完毕,接下来的工程都是内部建设,士兵们不适合再住在里面了。于是陶笉然明面上下令,让他们回城内暂住。
  而城内兵营里也给相应增加了帐篷和粮草支出。实际上分过去的粮草,都给两万兵马带到路上去吃了。
  安排好之后,出征前陶笉然也不方便做什么战前总动员,只让王涛和李威悄悄跟士兵们说,这次上战场,除了有寻常的军功奖励之外,他还自掏腰包,士兵们斩杀一个敌人的头颅,回来能换一两银子!
  就算李玉龙的十万大军一个活口没留,他最多就支出十万两银子。陶笉然数了数自己账上的钱,心里一点也不慌。
  而士兵们在参军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军功的好处,本来就对战争是跃跃欲试的,没想到这次竟然还有额外的补贴,顿时帐内气氛到了顶点!当天夜里,两万兵马悄悄离开了沂州城……
  这下六万加两万,打李玉龙的十万兵马,应当是十拿九稳了。陶笉然睡了个安稳觉,第二天棉花田那边也传来了顺利采摘完毕的好消息。
  陶笉然赶到位于沂州城最中心的官府仓库,只见原本空空如也的大仓库,竟被棉花塞满了!
  邱主簿连忙上前道:“大人,今年这棉花共收成七千五百余斤,其中佃农交了赋税后,自得了一千五百斤,如今仓库内有六千余斤棉花。”
  陶笉然点点头,也就是说亩产一百五十斤左右。
  陶笉然对于这个结果没有发表意见。种植手册上写了,前世农业肥料发达的年代,棉花亩产能达五六百斤,如今这结果比他心里预期还要差一些。
  但陶笉然不敢表现出来,就怕他稍微表现得有一点不满,那这一年辛辛苦苦种棉花的十名老农就要受灾了。想了想,陶笉然决定摆出神秘莫测的表情,问道:“这些棉花还没去种吧?”
  “是。”
  “你去跟大家说,等秋收完后,各家派几个人来帮忙去种子。每家限量五十斤,去掉的种子归他们,先到先得。”陶笉然又使出了经典的空手套白狼招数,“以后各家种每一亩棉花田,家中就可有一亩的粮食田免税一成。但是每户种的棉花田数量,不得超过粮食田的一半,违者罚款……一亩一两银子,每年!”
  这样既能刺激农民们种植棉花的积极性,也能抑制农民们放弃种粮食,而改种棉花的危险想法,还能保持粮食的税收比例。棉花虽好,但保命粮更重要!
  邱主簿点头应下,陶笉然又沉思了半会儿,才道:“至于种出来的棉花,除了自家用的,其余全部都由官府统一收购,不允许私下买卖。至于收购价……你让邱大人和钱长史今晚吃过晚饭后,到知州府集合,我们开个会讨论一下。”
  邱主簿接到任务,又匆匆忙忙地离开了。
  陶笉然看着这满仓库的棉花,心里的算盘开始拨得哗啦哗啦响。
  六千斤的棉花,去掉种子,至少还能剩五千多斤。这棉花首先是要供应均需的,但这么一点肯定是连每人一身棉袄都不够。
  士兵们运动量大,外面还要套盔甲,所以棉袄不需要多厚,但也至少要三斤棉花才能做一身。五千斤最多也就做一千多件,做出来容易,关键是这十万大军要怎么分这一千多件棉袄。
  不患寡而患不均,陶笉然一时间也没能想出个靠谱的法子来,很快就到了开会的时间。
  邱裕三人一进来,就红光满面,显然是有什么好事发生了。
  陶笉然眉头一挑,问道:“怎么了这是?”
  “大人!今年小沂河水车周边的亩产,提高了一成!”


第184章 
  这个情况在陶笉然的意料之中。沂州的平均亩产低; 就是因为土地贫瘠和缺水。如今有水车; 那附近的亩产提高是也没什么好意外的。陶笉然点了点头; 问道:“只有水车附近的亩产提高了吗?”
  “百姓都说今年收成大概比去年好了一些,但没秋收完; 暂时没有确切的数据。”邱裕也冷静了下来; 水车附近最多也就十来亩的地,其实也没什么好激动的。毕竟沂州树少,水车的普及难度很大。
  “不着急; 好日子总会来的。”沂州本来就不是个适合耕种的地方,陶笉然也没那么天真要将沂州改造成什么天府之国。
  但是沂州是全国最适合种植棉花的地区; 陶笉然是打算在瑞朝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增加亩产。只要能做到全国的粮食产出稳定了,再让沂州所有土地都种上棉花; 都不成问题!
  陶笉然让邱裕三人落座; 才道:“这棉花目前产量少但需求大,而且绝对不能传到外国,必须跟盐铁一样,将渠道牢牢掌控在官府手中才行。但我们的收购价不能太低,否则老百姓没有利益; 是决计不肯再种的。你们觉得这棉花定价几何比较合适?”
  邱裕和钱长史纷纷看向邱主簿。邱主簿在沂州做了十来年的主簿; 对沂州内的物价了如指掌; 此时是最有发言权的。
  邱主簿还是第一次成为焦点,神色有些慌乱,但很快镇定下来,道:“回大人。棉花重量极轻; 且亩产低。以黄米的两倍价格收购较为妥当。”
  黄米其实就是高粱,也是沂州最普遍的粮食作物,平均亩产在三百到四百斤之间,市价是三四文钱一斤。两倍的话就是八文一斤。
  “那就定十文一斤好了。”陶笉然一锤定音。这个价格可以说是非常高了,平均亩产一百五的话,一亩换算下来就是一千五百!交三成税,一年一亩田能有一两银子的收入!
  再加上种棉花田,粮食田那边还有税收优惠,种这棉花稳赚不亏,根本不用担心农民们会不愿意种!甚至还要操心农民们会不会为了这高额的利润,而去偷种棉花。
  对此,邱裕则是拍着胸脯保证道:“大人您放心,我们每年的税收都是登记造册的。若是将来有哪家交上来的粮食突然变少,棉花突然变多,咱们基本就心里有数了。”
  “是这个道理,但还是要提防农民悄悄开荒种棉花,把棉花买到匈奴那边去。”陶笉然提醒了一下,就不再管了。他只是个临时节度使,明年是要回京去的,若是不事事亲力亲为,那他离开之后沂州现在的大好局面不是要崩盘?
  而且这也是一个考察邱裕的机会。若是他能将这件事情处理得妥当,明年带他一起回京也未尝不可。若邱裕是个没几分本事的,去到京城也只有被人吞了的份。
  邱裕自然也是懂的,更是不遗余力地要表现自己。
  第二天,官府就贴出了棉花的推广政策通告。除了陶笉然说的那些之外,又增加了一条。百姓们若是发现有人偷偷种棉花,可以去官府举报。若官府查到事情属实,举报人会有一两银子的赏钱。
  这明显就是邱裕想出来的应对之法了。虽然法子老了些,但也管用,勉强算是过关。
  而百姓们看到这个公告,立即就沸腾了!家里田少的,秋收已经结束得差不多的,都纷纷跑去仓库给棉花去籽了!而秋收没结束的人家,都开始拼了命地赶工,就怕自己去晚之后,棉花种子被人抢光了!
  有了百姓这么热情的帮助,六千多斤的棉花很快就成功去籽,再次封存入仓库中。
  接下来的推广棉花种植的工作,有李琼和邱勤业,陶笉然则打算在沂州办一个棉花加工厂。
  刚采摘下来的棉花就算去籽之后,也不是能立即做棉袄的。在此之前还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序:弹棉花!
  棉花在没有弹过之前,都是一块一块比较凝实的,用久了的棉袄和棉被也会出现这种情况。重量过重就不说了,保温效果也没有多好。可以说如果棉花没有弹过就拿去做棉袄,那就是暴殄天物!
  而前世,艰苦朴素的劳动人民,发明了弹棉花这种绝技。不仅刚采摘下来的棉花可以弹,用久之后的棉袄棉被也可以拿来弹一弹,立马就能恢复松软,继续使用!每次只会消耗掉少量的棉花,可以说是非常循环耐用的!
  弹棉花的技巧陶笉然自然不会,但是三娘她们听陶笉然描述完后,很快就掌握了这一技巧,还给设计了一个简易的弹棉花机器。
  这个机器和工艺肯定是不能外传的,特别是沂州这么尴尬的地理位置,稍微不注意都可能被匈奴查探到些东西,所以这个棉花加工厂的组建得慎之又慎。
  首先是选址,陶笉然挑了个跟沂州城衙门仓库相邻的地皮。这里当初设计的时候有方便士兵巡逻的想法在里头,加工厂建在这里,还能让巡逻的士兵顺便看护一下。
  而且仓库这种重中之重的东西,地理位置也是整个沂州城最安全的地方。
  这里一整条街,不是衙门就是官差的家,平时也基本没什么百姓来往。住户的家世清白,探子基本混不进来,再加上人少,想要制造混乱的机会很低。当然,建了棉花加工厂之后就不一定了。
  不管怎么说,目前这里都是最好的选择。而且棉花也可以很方便地在仓库和加工厂之间运输。
  确定了地点,接下来就是盖房子。
  如今建坞堡的短工都回去秋收了,张大钧很是清闲。
  陶笉然找到正钻到香皂和时钟的研究小组里,想给自己揽点活干的张大钧:“张大叔,这个加工厂最重要的就是保密,其次是防水,别的你自由发挥吧。”
  张大钧已经跟着他建过好多房子了,一些基本必须的功能,陶笉然也不用废话说那么多,张大钧都会安排得妥当。
  张大钧就是个闲不下来的性子,还现在终于有自己擅长的活了,立即精神满满:“没问题,秋收结束之前肯定能搞定。”
  说完,就立即拿出自己随身带着的软尺,开始丈量土地。
  没过几天,李玉龙带领的十万大军,终于来到了丫字的交汇点。再往前,就是平叛军设伏的山谷。
  “将军,前面山谷定有埋伏,我们要不要绕路?”李玉龙的一名裨将询问道。
  “我们的粮食不多,没时间绕路了。”李玉龙语气有些阴沉。西北的环境比东北好不了多少,这些年他备下的粮食本就不多。这次被刺激了之后,没经过计划,一口气征了太多的兵,导致这路程才走了一半,粮草就少了三分之二!
  这裨将却是个有自己想法的:“将军,如今正值秋收,不如我们绕路,往那些小村庄去要点军饷……”
  李玉龙闻言,眉头微皱:“不妥,若是这事传出去,定要失了民心!”李玉龙可是冲着皇帝的位置去的,大军出发之前还发了缴文,给自己找了个非常刁钻的出兵借口,起码也做足了场面功夫。
  “将军,我们过去不伤人,只借粮食。待将军大事一成,多还一倍给他们又如何?”
  李玉龙闻言,立即面露犹豫之色。
  很快,他自觉想明白后,一咬牙,道:“派斥候出去探查周围的村落。”
  而在两百里外,王将军刚刚带队来到山谷之中,正带队设下埋伏,派出的斥候便回来了:“将军,敌军在前方二十里处扎营,并派出斥候。”
  “斥候距离我们有多远?”王将军展开地图,试图寻找两方所在。
  “那斥候并未往我们这边过来,反而是在四处查探,像是在找什么。”
  王将军闻言,有些诧异:“难道他们打算绕路?继续盯着!”
  斥候领命离开,王将军心中却升起了一股烦躁之意。如今敌人动机不明,他只能安排士兵提高警惕,以不变应万变!
  而在两人的更后方,来自沂州的两万兵马已经蠢蠢欲动。
  李家的斥候探查方向不对劲的事情,王涛和李威也已经意识到了。
  “他们是不是打算绕路?”李威话刚出口,王涛便反驳道:“不可能,他们的粮食支撑不了多久了。”
  “不管如何,等他们再往前走十里,我们就出击!”王涛一拍大腿,“再拖下去,我们的粮食也撑不了多久。就将他们往山谷里赶!”
  李威闻言,重重地点了点头。虽然这是他第一次随军出征,但得益于之前的军事演练,他对于战场上的用计,还是很有自己的观点的。两人密谋许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完美地赶人方案!
  又过了两日,李军的斥候终于找到了最近的一个村落,就在前方十里处!李玉龙立即下令拔营,全速急行军!
  王军和沂州军很快就得到了消息,王涛和李威两人对视一眼,露出了一个贱兮兮的笑容。
  作者有话要说:  我要气哭了,今天心血来潮,想尝试一下语音输入。以后用起来感觉非常好用,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