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穿]大清第一纨绔-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胤禛沉着脸,将人安置在床上,宫女进来送了热水毛巾、醒酒汤之类的,就被他打发出去了,亲自给胤祚擦了脸,脱了鞋子和外衣,盖上被子,也不急着走,就坐在床边看起书来。
  ——
  第二天,胤祚睡到日上三更才醒,温水洗了脸,坐在凳子上让旺财给他梳辫子,前后两世,胤祚各种技能点满,可就这梳辫子,无论如何也学不会。
  “等哪天爷烦了,”胤祚翻着书,道:“爷就去当和尚,一不用梳辫子,二不用娶老婆,各种方便。”
  旺财问道:“主子,您去当和尚,那奴才怎么办?”
  胤祚道:“爷当和尚,你也跟着当和尚不就得了?难道你还想娶老婆啊?”
  旺财哭丧着脸道:“奴才是不能娶老婆,可是奴才爱吃肉啊!”
  “这容易,”胤祚道:“打猎爷熟啊,回头你再找厨娘去学几手,馋了就自己做,爷亲自给你望风。”
  旺财嘀咕:“打猎吃肉的和尚,那还叫和尚吗?”
  胤祚白了他一眼,道:“这是不想跟着爷呢?”
  旺财忙陪笑道:“爷您可别冤枉奴才!甭管爷是做皇子、庶民、郡王还是太子的时候,奴才跟着爷,从来都是吃饱穿暖,一没吃过苦,二没受过欺负,这些的好差事到哪儿找去?别说您去当和尚,你就算去当尼姑,奴才也跟着!”
  胤祚怒道:“呸呸,你才做尼姑!”
  旺财嘻嘻笑道:“奴才是中人,做和尚做尼姑都一样。”
  真是,好有道理……
  胤祚懒得理他了,和旺财胡扯,弄得他的书到现在还没翻到地方,倒是旺财干活聊天两不耽误,一条辫子都快梳好了。
  “你动过我的书了?”他明明记得昨儿夹了书签的。
  “没有。”旺财道:“是雍郡王拿着翻了下。”
  “四哥啊?”
  “您忘了?昨儿是雍郡王殿下送您回来的,”旺财道:“您醉醺醺的,奴才又不在,雍郡王就在这儿亲自照看,后来奴才回来,天又晚了,索性就在客房歇了一宿,早上直接从这儿上的朝。”
  提起早朝,胤祚想起还欠康熙一封折子呢,道:“吩咐厨房别折腾了,爷一会去宫里蹭饭去。”
  旺财见了昨儿那阵仗,一直担心他家主子和康熙真个闹僵了,闻言大喜:“那敢情好。”
  胤祚翻了个白眼:跟你有一毛钱关系没有,乐得什么劲儿呢!
  ——
  难得一个大晴天,阳光灿烂的简直要亮瞎人的眼,索额图死了,胤礽圈了,陵普这些帮凶处决也就是这两天的事……心里没压着这些血案,胤祚觉得天都蓝了几分。
  胤祚挑的时间好,到的时候康熙刚下了朝,正在用点心,胤祚老实不客气给自个儿也盛了碗汤,又吩咐再上点稀饭酱菜。
  康熙见他跟饿死鬼投胎似得,没好气道:“一来就只惦记吃的,这是专门来蹭饭来了呢?”
  “皇阿玛您这就不懂了,饭就是要蹭来的才香……”胤祚对康熙眨一下右眼:“不花钱啊!”
  康熙摇头失笑,点点他的头,道:“这大清有几个比你有钱的呢?到朕这儿哭穷来了!”
  “瞧皇阿玛您说的,儿子要是不知道节俭,能这么有钱吗?”
  见胤祚那张嘴,终于又开始胡说八道,康熙也心情大好——圈了胤礽,他也是有些舍不得的,但看胤祚这般轻松开怀的模样,又觉得什么都值了。
  虽然胤祚只说要稀饭酱菜,但御膳房的人哪敢真这么打发他,又加了好几样精致的小菜。
  冬天这些小菜反而是稀罕东西,胤祚嚼着脆生生的小萝卜,又想起新玩意儿。
  “玻璃厂那边已经攒了不少东西,玻璃镜子老九已经在卖了,还存了好些普通玻璃,”胤祚道:“等过了年,先不急着装修房子,儿子在郊外修几个蔬菜大棚,明年冬天,皇阿玛想吃啥都有了……”
  又笑道:“皇阿玛您别看咱们给那些当官的涨薪水了,等大棚的菜出来,光这一样儿,就让他们老老实实再掏出来!”
  康熙撇了他一眼,道:“你让他们掏银子,还用的着出新招啊?就那个瓷砖、水泥、暖气管,就把他们一年的薪水掏空了。”
  胤祚冷哼:“谁逼他们装了?”何止是一年的薪水,五年的都不够,可还不是抢破头的掏银子?人家有钱着呢!
  又叹道:“如果哪一天,没人抢着当官了,这官场大约就彻底清明了。”
  没人抢着当官,那他还当的哪门子皇上?康熙喝着茶,道:“明儿你上个折子上来,胤眩⒇范G几个的爵位,也可以提一提了,还有老九、老十都办差了,也不能还是个光头阿哥。”
  胤祚愕然:“我写啊?”
  随即反应过来,康熙这是给机会让他施恩呢,想到自个儿连金豆子都掉了,康熙还是铁石心肠,一点都没有废了他的打算,胤祚不由有点儿泄气,怏怏道:“我写就我写呗!”
  又道:“皇阿玛,儿子封了太子,也算一件喜事儿,要不也来个大赦天下什么的?”
  康熙啧啧道:“先前朕说大赦天下,是谁说将那些作奸犯科的放出去,祸害良民,算什么大赦?怎么这会儿又改了主意了?”
  胤祚道:“那些人不能赦,可以赦别的啊?”
  “嗯?”
  胤祚道:“儿子听四哥说,咱们大清在士、农、工、商之外,还存在贱籍。浙江有惰民、陕西有乐户、广东有疍户、江苏有丐户还有安徽的伴当、世仆……这些人,都是前朝的时候,祖先犯了事儿,才累及子孙万代。要儿子说,他们先祖犯事儿,还是前朝犯的事儿,和咱们有什么关系?赦了他们,编入正籍,既能收拢人心,又能增加劳动力,不然这么多人只能以乞讨、卖身、唱戏为生,对民生半点帮助都没有,白费米粮。”
  康熙道:“老四说的?”
  “嗯,”胤祚答道:“儿子不是要在沿海那边修一些纺织厂,还有各地的水泥厂、玻璃厂吗?这可要大量的人手。可是人从哪儿来?若让百姓不种地了,都跑来做工,那岂不是本末倒置?总不能指望多来几个流民吧?就算有流民,也最好是能回乡安置……毕竟咱们大清产的粮食,真说不上宽裕。我跟四哥说了,四哥就告诉我这个,皇阿玛,您说,这些不是现成的人手吗?”
  康熙点头,这事儿简单,道:“回头写个章程上来。”
  胤祚笑嘻嘻递上一个折子:“已经写好了!”
  康熙狐疑的看了他一眼,取消贱籍之事,利多弊少,他应允是一定的,既然已经写好了折子,还啰里啰嗦解释这么多,实在不像他的性子,这里面肯定还有古怪。
  低头细细看了起来。
  折子里一共说了三件事。
  第一就是刚刚他提到的,取消贱籍,将惰民、乐户、疍户、丐户等开豁为民,编入正户,从此可以从事其他行业,且子孙后代可以科举入仕。
  第二,是关于人口买卖之事。
  大意是近年来人贩子冒充父母,拐卖人口之事颇为猖獗,为杜绝此风,以后所有卖身契,皆只能由本人和买家,亲自去官府说明自愿之后,签订画押。如有被人胁迫、欺骗、诱拐之事,可当场报案,官府需立刻立案追查,不得懈怠。若卖身之人签订契约之时,年不及十五,则日后成人之后,有一次赎买机会,只需交付最初卖身银的双倍,即可恢复自由身——如主家不应,卖身者可自去官府缴纳。
  第三,是关于家生子。
  折子上说,凡大清国土之上,无论良践,皆为我大清百姓,家生子亦然。既为我大清百姓,而非牲畜,岂能买一人而得其子孙后代?若主家有意以家生子为奴者,需做到,一,家生子出生之初,由父母代签卖身契,主家需承担家生子从出生到十五岁之间所有费用,如食物、衣服、医药等,如期间不能履行,则家生子恢复自由身,二,家生子满十五岁后,同主家重新签订卖身契,若家生子不愿为奴,需双倍归还十五年抚养费,主家不得拒绝。
  最后又加了一句,国法大于天,人命大于天。事关人命之事,唯国法可以处置,如人的确有取死之处,需由相关人等呈报官府判决——但凡以族法、家法等为由,私自处死族人、家奴、儿女等任何人等,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康熙沉吟,道:“贱籍也就算了,可这家生子……”
  取消贱籍一事,同那些士族大家,朝廷百官,都没什么大的利益冲突,他一句话就能办的妥妥当当,但取消家生子……似乎没有这个必要。
  “皇阿玛,”胤祚道:“一个国家的富裕强盛,看得是百姓创造的价值。譬如两个人,一个人种地为生,一个人乞讨为生,前者在创造财富,后者只能消耗财富,如果种地的都觉得乞讨不用干活就有饭吃,人人都来乞讨,这个国家会成什么样子?在儿子看来,家生子的存在,对大清的强盛没有半点用处。人一旦卖身为奴,这辈子一直到子子孙孙,都是别人的奴才,他们的主子是得好处了,买一个人得一窝,可这些人,不种地,不织布,这辈子又没什么指望,就只侍候巴结主子,甚至混吃等死过日子,对我们大清有什么好处?而且,儿子也没有说,家生子就不能为奴,只是给他们一个选择的机会罢了。”
  虽然胤祚说的冠冕堂皇,但康熙哪里不知道,他是对胤礽之事依旧耿耿于怀,这折子里一件件,都是不希望出现更多被迫为奴,甚至被人虐杀之人,叹了口气,道:“此事关系到的,不光是汉人贵族的利益,也会引的许多满人不满,容朕好好想想。”
  胤祚抱怨道:“如今早不似八旗入关的时候了,那些人手里已经没了兵权,就算不满又怎么样?还有那些汉人大族——他们何曾对咱们满意过呢?”
  清军入关,那些崇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汉人,连头都剃了,可见在强权面前,民意这种东西力量真的很微弱……朝廷让他们剃头都做到了,解放几个家生子应该不成问题吧?
  “朝廷大事,哪有你说的那么简单呢!”康熙道:“朕明儿早朝,先透透口风再说。”
  “哦!”
  康熙又道:“对了,朕前几日让你写的折子呢?”
  “写好了。”胤祚将关于早朝的折子呈了上去,他对这个没怎么上心,无非是将后世开会的那一套写了上去:每隔五日到十日一次早朝,这几日中万岁爷和内阁处理奏折时,将有必要在早朝上商讨或交代之事在折子上注名,最后由内阁汇总,并据此拟定与会的名单以及议题等,由万岁亲自过目后,通知到人。
  每次早朝有专人记录,早朝后将结果发往各部及地方。
  康熙看了,不置可否,将折子放到一边,道:“老八就要回来了,他是皇子,不能总待在外头,你说,东瀛的事儿,该派谁接受的好?”
  胤祚惊喜道:“八弟要回来了?这么快!他没受伤吧?挣上银子没?和那些人打仗没?”
  “这些等他回来,你自个儿问他!”康熙拿着折子敲他的头:“朕在问你,东瀛那一摊子,让谁去比较好?”
  胤祚伶俐的躲开,抱怨道:“朝廷大臣我又不熟,我怎么知道派谁去比较好?依我看,这人还得八弟自个儿选比较妥当——那边是什么情况,他最清楚,别随随便便派个人,把他经营的大好形势给破坏了。”
  康熙恨铁不成钢道:“在朝廷上,支持老八的比支持你的还多,这次又立了大功,你就一点防人之心都没有?”
  胤祚不以为意道:“东瀛呢,又不是在咱们国家,随便八弟怎么折腾,哪怕他在那边称王呢,反正也没便宜外人……至于支持什么的,儿子记得,几百个折子,支持儿子的就只有三票——要全都防起来不敢用,估计于成龙和李光地几个,没几年就得过劳死。”
  康熙拿他无语,叹了口气,又道:“等开了年,朕要去巡永定河,你……”
  胤祚不等他说完,连声道:“儿子不去!儿子好忙的!”
  康熙瞪他:“朕怎么不知道你忙?”
  胤祚道:“皇阿玛您不知道,儿子买的船回来了,那些人正带着东西朝这儿赶呢!船上有蒸汽机、橡胶,哦对了,还带了个很厉害的大不列颠人回来,很会造东西的——儿子盼这个都盼了大半年了,这一去巡堤又是几个月,儿子是一天都等不得的……”
  不务正业的小子!康熙怒道:“不去巡堤,你就给朕坐镇京师,总理朝政!”
  胤祚刚要叫苦,忽然又笑了,道:“那皇阿玛给我把四哥留下。”
  总理朝务什么的,胤禛熟啊,他做过皇帝的!
  康熙微微皱眉,忽又心中一动,戳着他的额头道:“朕就看你和老四两个,会把这朝政,处理成什么样子!”
  
  第83章
  
  继奏折分类之后,新的早朝制度也宣读了下去,因眼看就要过年封印,所以新的制度要等开了年才开始施行。
  大多数人对此期待无比,毕竟谁都不想每天半夜三更爬起来,冻得瑟瑟发抖等上半宿,就只为了在勤政殿当上半日的木头桩子——实在是太折腾人了。
  只是无论什么事儿,有人赞成的同时,必然也会有人反对,比如新的奏折制度,虽然在保密性、效率性上有很大的提高,但不免有人抱怨麻烦,尤其每个当官的还要学一下怎么分级——譬如一个县令觉得比天还大的事儿,但到了朝上,也许就是个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可急、要等级都是写折子的人自己定的,他要是胡乱定个最急最要,岂不是连万岁爷都惊动了?
  同样新的早朝制度也一样让有些人不满,平时上了朝,只要愿意,什么事儿都能插一杠子,点个赞或者投个反对票,也可以在万岁爷面前露个脸。可要是改制了,许多事儿等自己知道的时候,都已经成了定局了,这岂不是显得自个儿太没用了?——虽然平日早朝,说的最多的也就是“臣附议”三个字,可那也能秀一把存在感啊!
  不过说到底还是赞成的人多,至于不赞成的,被人以一句“对结果不满,可以写折子反对啊”给驳了回来。
  写折子反对?那还是算了吧?
  不过说到存在感,众人就忍不住想起新上任的太子爷来,话说这位太子爷虽然从来不上早朝,可是论起存在感,真是强烈无比啊!
  去年大闹乾清宫什么的且不算,他还是个郡王的时候,就将朝廷六部变成了七部;统共只上了一次朝,那一里多折腾死人的泥巴路,就变成了宽敞平整的水泥道;刚提了立太子的事儿,就把各人的薪水涨了五倍不止,等正式册封以后更不得了——上折、上朝的规矩,全被他改了。
  不过好在大多都是朝好的地方改,从这方面想,也许这位爷做太子还不错?
  才刚刚这样想了下,就立刻被打了脸——给家生子自由身?搞什么啊?这绝对不行!
  尤其是那些满洲贵族,反对的声音差点把勤政殿的房顶掀开:开什么玩笑,买来的奴才,自然生生死死,子子孙孙都是自个儿的!凭啥要帮奴才养孩子,养大了人家还一拍屁股跑了,天底下哪这个道理?
  康熙第一天早朝透了个风出去,第二天,胤祚上午去报道的时候,他的书案上就堆满了折子,康熙抬抬下巴,幸灾乐祸:“你自个儿看吧!”
  这是第一次胤祚桌子上的折子比他的还多。
  胤祚老实坐下:不看也知道,一定是一色的反对票。
  取消贱籍制度还好,几乎没什么人反对,但是卖身契和家生子这两项,被人批的狗血淋头。
  最后族法、家法不能擅自取人性命这一点,倒没人敢明着发对,就是委婉的说,可能会引起百姓不满。
  见胤祚郁闷的坐下看折子,康熙也低头做自己的事儿。
  自从折子分类处理之后,康熙每天的工作量大减,每天先将最急最要的事认真处理,然后最急次要、次急最要、次急次要依次看过,再看看内阁的处理意见,没问题就准了,剩下的,也就是绝大多数的折子,就不必看得那么仔细了,快速浏览一遍即可。
  剩下还有请安折子、谢恩折子等等,直接就没摆到案上来,那些等他闲着没事儿的时候,读的玩玩。
  不过一个时辰,康熙就把折子看完了,端着茶盏,过来看胤祚的热闹,发现这小子虽然看的挺快,但态度挺认真的。
  “这是干什么呢?”
  “读书笔记。”
  感谢这个时代的文章,都有固定的格式,不用整篇读完就知道段落大意。胤祚将这些人反对的理由一一摘抄下来,有相似的就统计下人数就行,有些精彩的折子还特别捡出来欣赏下。
  康熙看得有趣,却见胤祚翻开一个折子,却看都没看一眼就扔到一边,又去打开另一个,不由有些好奇,将他扔掉的折子捡起来看。
  果然,又是让胤祚搬进毓庆宫和娶太子妃的折子。
  这种折子,自从他册封之日起,每天都有,这些折子的结局都一样——留中不发。
  康熙也知道这样老拖着不是个事儿,可让这个儿子住毓庆宫,那是不可能的,按他的说法——毓庆宫有女鬼。
  谁不知道胤祚最怕女鬼?在毓庆宫被胤礽虐杀的宫女不只一个,别说胤祚,连他自个儿都觉得膈应,可除了毓庆宫,宫里哪有配的上他身份的地儿?
  可就这样住在换了个牌子的郡王府里,也确实不像话。
  康熙盘算:“还是得再修个东宫……”
  “别啊,”胤祚忙道:“宫里规矩大,住着难受死了,儿子在外面住的好好的,修什么东宫啊?您就是修好了,儿子也不住。”
  又道:“等开了春,太后娘娘、皇阿玛、额娘还有儿子的府里,都要大修一次的,到时候修的漂漂亮亮的,规格不就上去了?”
  康熙皱眉:“你那儿地方也太小了。”
  “不小了!”胤祚道:“儿子就一个人,房子越大越冷清……”
  冷清两个字一出口,胤祚就感觉不妙,可惜还不等他圆回来,康熙已经道:“比你小的老七、老八都已经成亲了,可你到现在身边还连个女人都没有,你到底准备什么时候成亲”
  “皇阿玛您可别逼我啊!”胤祚威胁道:“上次额娘送我的女人,装女鬼差点没把儿子吓死,到现在晚上还睡不踏实……你要再逼我,回头吓的儿子心里有了阴影,可真的这辈子都不能娶妻了。”
  又谄笑道:“儿子现在还小,等再大一点,说不定不用皇阿玛催,自个儿就想要女人了,您别着急。”
  “和女人伦敦,也不一定非要在晚上……”
  胤祚一瞪眼道:“就为了下崽儿和女人干那事儿,皇阿玛您把儿子当什么了?”
  也不敢再多呆了,忙将摘录好的纸张收拾好,塞进怀里,道:“皇阿玛,儿子回去了!”
  “怎么?今儿不蹭饭了?”都到午膳时候了,每天有儿子陪着用午饭的康熙有点儿不适应了。
  “蹭饭也不能紧着一家蹭啊!”胤祚道:“儿子找四哥去!”
  康熙知道这是要去找胤禛拿主意呢,挥手道:“去吧去吧,只要你能让一半的大臣不吭气,朕就准了你。”
  ——
  胤祚去的有点晚了,胤禛刚用完饭,东西都还没收呢,虽然胤祚不在乎,但胤禛哪会让他吃自己剩的?让底下人赶紧又送了一桌上来给他用,自个儿就在一边看胤祚抄的东西。
  “要让他们不反对,倒也不是很难。”胤禛逐条看下去,道:“先要加上一条,罪奴、官奴子嗣,亦同此例。”
  胤祚嗯了一声,表示明白。
  官奴、罪奴,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绝大多数都是犯官之后。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些当官的,谁能保证自个儿就能一辈子平平顺顺?若加上这一点,为了子孙后代,他们也要好好想想才行。
  “怎么尽吃素呢?”胤禛一边看东西,一边注意着胤祚,放下手里的东西,给他夹了块鱼,道:“这个不腥不腻,也没什么刺,尝尝。如今你是越来越瘦了,你不是每天同皇阿玛一起用膳吗?皇阿玛也不管管你?”
  “吃素长寿啊!”胤祚笑道,但还是将鱼吃了,又扒了几口饭算是吃完了,道:“还有呢?”
  胤禛沉吟:“然后,将十五岁,改为十二岁。”
  “十二岁……太小了吧?”
  胤祚要加上这么一条,就是要让这些打小被卖,甚至生而为奴的人,在长大以后有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可是十二岁的孩子,能知道什么呢?
  “十二岁已经不小了,”胤禛道:“穷人家的孩子,十一二岁就开始挣钱养家,这个时候,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而且,若是再大,就很难执行下去了。”
  他顿了顿,道:“大家的奴才,一般七八岁就开始进府当差,十五岁正是得用的时候,好容易培养的心腹,拍拍翅膀就飞了,谁能愿意?而且十五岁的下人,难免要接触些一些私密的东西,如小姐的贴身物件,身上有什么胎记之类的,这个时候若她们想走就能走,若故意将这些泄露出去怎么办?”
  “而将年龄改为十二岁,先前年纪小,当不得大用,这个时候重新签一次卖身契,反倒可以筛选出有异心的人,剩下都是自愿服侍的,这会儿开始重用也来得及,”胤禛道:“如此对于士族大家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