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西然笑道:“黎贤弟今日可是被什么耽搁了?”
  黎锦说:“昨天回去晚了,忘了给菜地浇水;早上去浇的。”
  陈西然张大嘴巴,完全想不到黎锦家居然是这样的情况。
  上次就看到黎锦夫郎做荷包补贴家里,今儿居然听到黎锦还得种地浇水!
  陈西然说:“你、你一边读书,还得一边做农活……这会不会太累了?”
  黎锦看了他一眼,有些奇怪:“农家子不都这样吗?”
  陈西然义正词严的反驳:“不!农家子如果读书有出息,族里会给他家分田分钱,完全不需要担心农活,这些事都有他家人来承担,农家子只需要读书就行了。”
  黎锦依然十分淡然,说:“那很不巧,我们村是散户集中,我姓黎,没有同族。”
  陈西然:“……”当他没说。
  不过说实在的,黎这个姓氏,确实蛮少见的。
  陈西然虽然想帮黎锦,但他也知道,大家都是同窗,自己给黎锦钱的话,传出去对黎锦的名声不好。
  况且,黎锦完全没有到需要他接济的地步,个人都有个人的活法。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话虽然人人都知晓,但能做到的人又有几个。
  陈西然现在着实佩服黎锦,此前他觉得黎锦这人过于无趣,像个书呆子,看似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其实他如果设身处地的站在黎锦的角度思考,每日回去有一堆农活要做,还得养夫郎,那自然没时间关心风花雪月。
  宋先生的孩子乖巧的把两人迎到书房,说:“爹爹说今日他有事不能来,但黎大哥需要抄完这一本,陈大哥需要背完这一本。”
  说着他把两本书分别递给两人。
  小孩子看了看封皮,感觉自己递反了,一脸的不好意思。
  “我错了,这一本是黎大哥,这一本是你的。”
  果然,黎锦的那本正是经论(中)的注解,小孩这回分对了。
  小孩又说:“爹爹说不能偷懒,明日要检查,两位哥哥完成任务后可以自行离开。”
  等到孩子走后,黎锦问道:“陈兄,先生那边可有变故?”
  昨儿不是说去调查了么?
  陈西然果然是个‘包打听’。
  他说:“我爹说了,昨天下滩村的村长亲自出面,严肃的拷问了那个女子,果然是受人指使,今儿是为了给宋先生一家承认错误,宋先生不便缺席。
  放心,事情都圆满解决了。”
  黎锦想,自己之前去下滩村卖麦草的时候还见过这位村长,果然仁义与手腕并存。
  是个好村长。
  陈西然也只知道他爹告诉他的这一点,完全不了解那女子虽然说有人指使了,但最后居然说指使她的人是村里一家无赖。
  反正那无赖精神有点问题,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虽然大家心里都明白这肯定是哪个秀才在背后做的,但也懒得戳破。
  在这个社会上,情面还是很重要的。
  再说了,单凭那女子的话,还不能完全相信就是女子口中的某个秀才做的,他们又没有物证,暂时也只能搁置了这件事。
  不过,幸好还了宋先生一家公道。
  要不然这污水泼上去,宋先生一家还怎么在族里呆下去。
  黎锦抄完这本书,那孩子又给他拿了下一本书过来,让黎锦回去抄。
  总之,现在宋先生对黎锦的教育方式就是先把晦涩难懂的原著给他,让他回家摘抄加深记忆之后,再在课堂上给他讲解其中含义。
  当然,一般情况下,黎锦还是得把注解在课堂上抄一遍。
  这带着注解的书应该是故人相赠,先生倒没让他带回去过。
  下了学堂,陈西然也知道黎锦家里的情况,不再拉着他去吃百食坊,而是说:“回村路远,你小心中暑。”
  黎锦觉得陈西然家里虽然有钱,但他这个人还是很会照顾身边人的情绪。
  完全不因为自己出身低就轻视自己,知道他家真的穷后也不会在他面前炫富。
  总之,情商不低。
  黎锦先去了主街,今儿他兜里带了一百多文,得先问问布匹的价格。
  他早上跟少年讨论过,一匹布大概四丈,也就是三十三米。
  做一件衣服只需要七到八米的就行了,但若是要做一套,那就得整整一匹布。
  至于一匹布到底多少钱,这个少年自己也不清楚。
  他此前从没负责过采买的事情,穿的衣服也都是旧衣裳改的。
  黎锦进入一家布庄,那掌柜的眼睛自带扫描仪一样,看了黎锦一眼,就招呼他来到软布这边。
  “这都是棉线织成的布,不是那种麻线,这种布摸起来软,贴身穿吸汗,而且颜色也适合你们这种读书人。”
  黎锦看了看,手感果然不错,跟他身上这件长袍的面料差不多。
  但其实他长袍里面穿的都是麻布中衣。
  不过表面光鲜罢了。
  黎锦询问了一下价格。
  掌柜的说:“这种布咱们不分开卖,一次只论匹卖,一匹在一两到二两银子之间。花色不同,价格不同。”
  黎锦想着自己兜里的一百文,陷入了沉思。
  一两银子,等于一贯钱,等于一千文。
  是他兜里钱财的十倍。
  黎锦囊中羞涩,又问了一下粗麻的价格。
  掌柜的见黎锦可能不打算买棉布,也不恼,跟他好生说粗麻的价格。
  掌柜的在这开店很多年了,极少见到黎锦这样气质的读书人,反正据他所知,黎锦这样的读书人,最后大概都考到京城去了。
  所以他依旧笑脸迎人。
  “粗麻便宜,一匹只要一百五十文。”
  黎锦面无表情的想,自己起初在李大牛家买了两床褥子,当时李大牛说一尺布三文,那一丈就是三十文,一匹就是一百二十文。
  果然,镇子上的价格贵。
  最后黎锦又对比了一下粗麻和棉布,觉得自己应该还是想买棉布。
  毕竟家里粗麻衣服有一些,只求干农活穿方便,不需要买太多。
  相反,少年最近刚生完孩子,身体娇嫩着,一直穿着粗麻的衣服会磨皮肤。
  但他现在实在穷,一百文已经是家里的大半积蓄。最后只能空着手走人。
  黎锦打算去李大牛家里问问,看他家有没有棉布,总归他家现在穷,能节省点就节省点。
  就在黎锦准备打个弯直接回家的时候,突然被人叫住了。
  “黎锦黎锦,有人找你!”
  来人是陈西然,他身边还跟着杏林堂的吴大夫。
  黎锦站住了脚步,惊讶道:“吴大夫,陈兄,你们怎么凑一起了?”
  陈西然说:“吴大夫打听了我们下课的时间,在宋先生府邸门前等你,结果我们俩放学早先走了,要不是我家下人说门前一直有个人在转悠,我还不知道这件事。”
  吴大夫邀请黎锦去杏林堂。
  陈西然喜欢各类小道消息,非要跟着去。
  好吧,黎锦现在不觉得他情商高了。
  吴大夫最后无奈,只能当着三人的面说了那张药方的事情。
  黎锦说道:“使用方法和忌讳我都写在上面,大夫不要担心,尽管用就是。”
  吴大夫很着急的跟黎锦讲,药方这东西不能外传,被知道了要按照欺师灭祖的罪名来判的。
  黎锦听完笑道:“这药方是我在一本古籍上看到的,并无出处。”
  毕竟这是来自另一个平行时空的东西。
  吴大夫更惊讶了,他没想到居然还有医者愿意把秘方直接记录在书上,供人传阅。
  黎锦说:“如果吴大夫觉得这药方有用,那还请吴大夫以后行医不要隐瞒这张药方。毕竟这张方子作用很大,如果能广为流传,也有机会救治不少人。
  黎锦就在此先谢过大夫了。”
  吴大夫急忙站起来,对黎锦深深一揖。对他的称呼也做了改变。
  “黎先生仁心,在下实在佩服!”
  黎锦可不敢居功:“我想这位先人既然愿意把药方记录在书籍上,那必然也是希望可以救更多人。”
  吴大夫说:“既然黎先生如此说,那我就代黎先生推广这个方子。
  实不相瞒,在下的儿子正在准备考举人,我家没有钱雇佣下人,过些日子我得跟着他去打点,来回大概一个月。”
  确实如此,秋闱的确在八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共考三场。
  而且一般在省会考试,大部分父亲或者叔叔都会选择陪考,打点孩子的吃食。
  陈西然:“……”这都要考举人了???
  为什么自从认识了黎锦之后,感觉身边到处都是学霸。
  吴大夫看到这张药方和使用忌讳,可不再相信之前黎锦那句‘我的医术就是半吊子’。
  吴大夫说:“不知黎先生可愿意在八月的时候,每天下午在杏林堂坐诊两个时辰?病人不多的时候您尽管背书练字,这点我会跟掌柜的说。”
  最后,吴大夫抛出重磅炸弹:“月银三两。”
  作者有话要说:黎锦:我,穿越者,种田农家子,没钱


第28章 
  说实话;黎锦听到这话的时候,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个念头。
  比如,三两银子可以买两匹布;一匹布能做四件长衫;如果做中衣,还能节省一点。
  三两银子可以给少年买三个月的肉吃;天天吃肉的那种。
  三两银子还可以三刀的宣纸;用来抄书就不需要跟竹叶纸一样晾这么久。
  ……
  吴大夫见黎锦久久没有答复;以为这是一种无声的拒绝。
  他只能说:“黎先生功课繁忙,是我叨饶了。”
  黎锦说:“并没有,我可以。但我确实没有多少行医经验,既然这样;下个月每天下课后我来您这先开方子;您觉得可行再谈八月的事情,可以吗?”
  他确实没怎么开过中药方子。
  但作为一个学霸,该学的东西还是记在脑子里的。
  而且他那个时代;中医的很多药方都是公开的,学起来比古代要轻松许多。
  吴大夫没想到最后黎锦居然提出的是这样的想法。
  他哪能不同意?
  于是他说:“既然这样;七月的问诊费用我会跟掌柜的提一下,应该会补贴你一点,然后午饭是包的。”
  黎锦当即应下。
  少年是六月初生的孩子;等到七月过,八月的时候身体也差不多养好。
  自己也得出来多赚点钱了。
  陈西然见黎锦为了一两三两的银子都愿意每天坐诊两个时辰!
  那可是四个小时,等到黎锦回村子里;估计都七点过了。
  而他自己之前买玉佩买镇纸随手就能抛出几两银子。
  他深深的感受到黎锦的不容易,突然有些后悔自己帮这个吴大夫找黎锦了。
  让黎锦多点时间温习功课不好吗?
  明年二月还得考试呢!
  不过黎锦既然已经答应,那他这会儿说什么也没用。
  幸好黎锦这人自制力强,功课肯定是不会落下的。
  =
  黎锦今日回家还算早,先去李大牛家里问了一下卖棉布否,结果李大牛说没有。
  “那玩意儿金贵,可比麻布难织多了,我媳妇儿一个月也织不出一匹来,放在镇子上也卖不动,她索性就没再织。”
  黎锦又问:“如果我预定一匹,大概得多少钱?”
  李大牛说自己不怎么记得价格,等一会儿媳妇儿洗衣服回来,再问问。
  李大牛刚说完那句话,就从善如流的拿出了象棋,说:“我媳妇儿大概还有一盏茶的时间回来,正好咱们下一盘。”
  黎锦想想也是这个理儿,与其自己来回折腾,还不如就在这里等着。
  至于镇子上那种一两银子起价的一匹布,他大概很久都买不起。
  还不如等李大牛媳妇儿织好。
  李大牛这人下棋就是一种风格,输的越惨,越不服气,认准黎锦一个子儿,就非要吃掉,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
  等到李大牛媳妇儿回来的时候,他已经输的快没子儿了。
  他媳妇听了黎锦的问题,说:“这要看你最后要不要漂色,如果是棉白色,那我这里只需要柒佰文,去镇上漂色,大概得两百文。”
  算起来只要九百文,硬生生比镇子上便宜了一百文!
  黎锦又问了多久可以织好。
  回答道:“今日订单的话,八月初我可以做好。”也就是得一个多月。
  “快的话可以七月下旬,后面的我拿去给你漂色。”
  黎锦就跟李大牛媳妇订了一匹棉布,他说:“定金能否缓些时日,我可以先写张单子,找村长过目。”
  李大牛直接拒绝了。
  “写什么单子,我信得过你,婆娘,直接去做。定金也不急。”
  李大牛媳妇儿瞪了她男人一眼,到也没说什么,反正黎锦如今在村里声望正好,不怕他耍赖。
  =
  黎锦回去给少年说了这件事,他说:“我倒是没想到棉布的价格这么贵,等到八月你身子养好,再来给我做衣服。”
  而且,他最近在加强锻炼,等到那时候,肌肉什么的也大概会有一个轮廓,省的现在做的新衣服过几个月又显小了。
  少年有些遗憾,他感觉自己最近除了做饭奶孩子,好象其他什么都不用做。
  虽说身子需要养,但他这样也太清闲了。
  黎锦很想给少年灌输一个‘你可以娇气一点’的观念,奈何少年眼中的活儿从来只多不少。
  黎锦刮了刮他的鼻子:“奶孩子还不够累吗?小崽子哭的时候,一直抱着手臂不酸痛吗?”
  少年在黎锦的注视下,认真而又缓缓地摇了摇头。
  黎锦:“……”好吧,他家夫郎看似柔弱,其实可以一人割两亩地的麦子,还能种田拔草浇水做针线四不误。
  少年察觉到自己驳了黎锦的话,急忙给他找回面子。
  “也不是……现在包子很乖,吃饱了就睡,睡醒来就吃,我确实不累。
  但是我听村里其他人说,孩子七八月会爬之后,就很劳神了。”
  黎锦哪能不知道这是少年给自己找台阶下。
  不过古代的妇女或者哥儿确实又要照顾孩子、又要做饭打扫,剩下的时间做针线赚钱。
  家家户户都这样,所以就显地黎锦格外宠少年。
  只有黎锦知道,是因为这个时代格外的不公平。
  哥儿和妇女基本上没有出去做工的机会,赚钱唯一的路径就是做针线。
  黎锦说:“总之,你别看现在能做这能做那,其实你身子骨虚。得好好休息养着。”
  他虽然不擅长中医,但基础的脉象还是可以把握的。
  少年确实体虚,也没虚弱到要喝药的地步,但也得各种蛋白质补着。
  少年蓦地想到他还想再生孩子的事情,于是这下真的把黎锦的话放在心上了。
  只有包子一个孩子多孤单啊,再生一个,陪包子一起长大。
  秦慕文想,最好生个男孩,包子可以照顾弟弟,弟弟也可以保护哥哥。
  等到日头落下后,黎锦去种了菜,又交了水,剩下的田地大概还得再种两天。
  黎锦今日挑的水多,回来后觉得肩膀快要不是自己的了。
  少年见他捶肩膀,自告奋勇:“阿锦,我帮你捏肩。”
  以前在家里,阿爹弹琴弹久了肩膀累,也是他给阿爹捏的肩膀。
  黎锦想,家里有个人照顾就是好,冷热病痛都有人知晓。
  他坐在床边,少年跪在床上,先把他的头发拨到身前,随后,双手落在他肩膀两侧,手指用劲。
  黎锦只觉得十分舒服,少年的力道刚刚好,不大不小,既不会捏疼他,却又可以缓解劳动的酸痛。
  秦慕文问道:“力度可以吗?会不会太重了点?”
  黎锦说:“刚好。”
  秦慕文松了口气,虽然他习惯了做农活,但身体与男人还是有本质上诧异的。
  这已经是他手指可以用出的最大力气,再大的话……他就无能为力了。
  黎锦也渐渐的发现,少年其实就在最开始按的力度还行,后来他就很难感受到少年的力度了。
  他说:“累了吗?”
  少年喘着气:“不累。”
  黎锦乐了,站起来,说:“我该去练字了,小骗子。”
  黎锦唇角扬起,说‘小骗子’三个字的时候,眼中有许多自己都没注意到的宠溺。
  少年却全然接收了,他有些害羞,坐回被窝里,指尖藏在被子里。
  其实他手指都按的发麻,但看样子自己力气还是不够。
  黎锦写完字,又去做了俯卧撑,才回来睡觉。
  他一经发现写毛笔字需要手臂的力量,他就加紧练习了。
  陈西然这人虽然看似不靠谱,但他其实看人很准,这才跟黎锦接触了几天,他就觉得黎锦是个非常自律的人。
  这确实是没错的。
  黎锦定了一个小目标后,比如说练字,那他每天都会多练习几页大字,而且还会做辅助的训练。
  这份自制力无论是放在谁身上,大概都不会活得失败。
  翌日,黎锦放学后去了杏林堂,见到吴大夫口中的掌柜。
  那人看到黎锦居然生的如此面嫩,颇为吃惊:“这位就是你说的采药好手,还乐意分享秘方的高人?”
  吴大夫说:“是的,黎先生确实年轻,最近还在准备科举,但他的医术是没问题的。”
  掌柜的有些犹豫:“但老吴你也知道,病人们看病第一是看大夫名气,第二就是看大夫老不老。”
  老中医老中医,大概就是这么传来的。
  黎锦颇有些无奈,名气和面向,他都不占优。
  吴大夫却说:“怎么会没名气?现在镇子上都有说书先生在说《神医农家子鬼门关救母子俩》。”
  黎锦一脸茫然,感觉自己彻底跟这个时代脱节了。
  他以后下学还是得跟陈西然交流一下,有他这个包打听在,不愁不知道镇子上的热闹事。
  至于哪个神医书生……什么鬼?
  吴大夫还说:“你救的那家人姓宋,这几天找你找不到,天天来我这儿问,就为了答谢你的救命之恩。”
  黎锦想,他真的只想深藏功与名。
  吴大夫说:“你如果不见的话,指不定过几天茶楼的说书先生又有了新梗,《做好事不留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医农家子》。”
  黎锦和掌柜的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绝望。
  这到底是什么神仙说书先生啊。
  吴大夫给了黎锦一张茶券,“你可以过去喝杯润喉茶,听听先生怎么说,可精彩了。有这个券就不收银子,背篓先放我这儿。”
  黎锦表示自己接受无能,希望得到吴大夫转述。
  吴大夫当即从善如流的转述:“因为杏林堂门板不隔音,你前天说的话外面围观的人都听到了。
  他们知道你没有进内堂,没看到女子身体,却又写出药方救人一命,这不是神医是什么?”


第29章 
  就在吴大夫、黎锦、掌柜三人交流之际;杏林堂有新来的病人认出了黎锦。
  他说道:“大夫,您以后会来这里当差吗?”
  这人面朝着三人的方向,目光却定定的落在黎锦身上。
  一看找的就是黎锦本人。
  他身上穿着短打;看来对医馆的用语不熟悉;把‘坐诊’说成了‘当差’。
  黎锦沉默了一下,他这边倒是可以;毕竟穷。能赚点银子就赚钱影子。
  掌柜的好像有点不太想雇佣他;这是个问题。
  就在他思考的时候;掌柜的已经出声了:“当然了,农忙完,七月的时候黎大夫就来了。”
  病人高兴的应了,说:“原来年轻大夫姓黎;我家娘子现在怀胎七个月了;到时候请黎大夫瞧瞧。”
  病人走后,掌柜的说:“果然啊,黎大夫名气已经宣扬出去;真是人不可貌相!”
  顿了顿,他又说;“此前是我冒犯了,不知七月月银一两,八月月银三两。每旬沐修一天;中午管饭,黎大夫觉得可还行?”
  这已经是再完美不过的待遇了。
  随后,黎锦又跟掌柜的商量了一下七月‘实习期’的工作时间;毕竟这时候少年还没出月子,他不能把少年和孩子扔在家不管不顾。
  最后敲定七月工作时间为每天一个时辰,八月为每天两个时辰。
  吴大夫还想说那位宋姓人士要来感谢黎锦力挽狂澜保的母子平安的事情。
  黎锦想了想,说:“这也不急,我七月会来坐诊,到时候我们自会见上一面。
  他若是最近再来,劳烦吴大夫告诉他,这段时间还是多照顾妻子,晚点感谢也不迟。”
  吴大夫答应了。
  那掌柜见黎锦不沾沾自喜,挟恩求报,反而态度一如往常。
  他称赞道:“黎大夫医德崇高,能来我杏林堂,真是蓬荜生辉。”
  黎锦忙摆手,说不敢当。
  =
  又过了两日,终于轮到每旬一日的沐修。
  这沐修不仅仅对上学堂的学生放假,医馆里的大夫也放假。
  不过吴大夫老家不在镇上,只是在这里当大夫。所以他就算是沐修,也因为路途遥远而不回家,是在内堂研读医术。
  黎锦这边的沐修,就是给他时间上山采药的。
  沐修当日,黎锦起了个大早,先捡了三背篓的干树枝和叶子回来当柴火。
  随后才去采药,分门别类的装好,打算过会儿走一个多时辰给杏林堂送去。
  临走前,少年帮他把固定着背篓的麻绳整理好,然后给了他一张手帕。
  用料是最便宜的麻布,不过四边都被针脚细细密密的缝过,看起来尤为小巧精致。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