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少年看到黎锦把这条‘家规’贴在小包子的画像旁,脸色不可控制的红了起来。
  但他终究没开口说什么,他以后会乖乖听话了,保证不受到惩罚。
  要不然小心肝儿真的受不了。
  当晚,剩下的包子都是黎锦包的,最后出锅的除了最开始几个少年包好的带着褶子的包子,剩下的都是长得跟馒头差不多的包子。
  黎锦把卖相好看的包子递给少年:“你吃这个。”
  秦慕文却非要吃黎锦包的。
  “这些好吃。”
  黎锦见他吃的一脸满足,也不强求。
  少年偷偷瞄了他一眼,不知瞬间想到了什么,脸上突然挂上了羞臊。
  为了掩饰,他埋头继续吃包子了。
  作者有话要说:(作话与正文无关,只是为了皮一下)
  【秦慕文:惩罚是什么?想想……突然有点小期待。】


第42章 
  又过了一个多月,宋先生已经把童生试的考试内容给黎锦和陈西然过了一遍。
  但因为进度太快;宋先生担心他们会记混。
  毕竟单单《四书》就接近五万字;陈西然还好;他此前跟着别的秀才学过这些;有点基础。
  而黎锦呢,宋先生看着他一路学过来的,此前几年;黎锦的每日表现都属于吊车尾。宋先生根本不要求他现在还能记得什么。
  起初;宋先生只是想让黎锦此次去感受一下童生试的氛围,过几年再真正参加县试。
  所以说,他起初让黎锦抄书背书,也是对他的考验。
  如果黎锦第二天的表现达不到他的要求,宋先生就会劝黎锦循序渐进,一口吃不了热豆腐。
  反正他年纪还小,推迟几年考试也没什么。
  没想到,黎锦就这么一步步坚持下来,从《圣谕广训》到《四书》《五经》,每天都能背诵并默写前一日的功课。
  当然;如果黎锦只做到这一点;宋先生对他的评价最多也就是刻苦、勤奋。
  可黎锦不止能背诵;他还能自己推断语句中的含义。
  宋先生把带着注解的书交给黎锦;看着他一边誊抄一边露出了然的神色,宋先生自己心里都有点复杂。
  羡慕、欣慰、感慨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宋先生想,如果他当年读书的时候有黎锦这种天份;大概可以去竞争一下案首的位置。
  黎锦如果知道宋先生的想法,怕是只有苦笑。
  他好歹是个奔三的灵魂,上辈子更是学过一部分《论语》,这才会提前理解一点。
  不过,黎锦能在两个多月里背完所有书,而且表现的一点也不比陈西然逊色。
  天份和努力缺一不可。
  眼看着快到中秋节,宋先生说:“如今需要熟记的书你们已经都背过了,接下来我要讲科举考试的行文规范。
  这个领域你们可能会比较陌生,所以我会讲的慢一点。”
  “科举考试,首先考的就是八股文,何为八股文?
  八股分为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四点每一点又分为两股,合称八股。
  八股文不仅要求写作形式对仗工整、平仄得当,往深了更要求逻辑严密,可以自圆其说。”
  宋先生看着两人,道:“我现在不要求你们逻辑严密,最近这段时间你们俩练习对对子,练习平仄和对仗的把握。”
  黎锦想,八股其实有点像律诗,每一句都得对仗不说,平仄、也就是音调的变化须得朗朗上口才行。
  对对子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练习途径。
  宋先生说:“九月之前,你们每天早上带着自己的默写过来,互相检查。随后背书对对子,我偶尔会过来听。”
  黎锦和陈西然应下了:“是,先生。”
  可见宋先生还是担心他们会把这么多需要背诵的内容记混了,所以才留给他们时间再次默写背诵。
  希望在考试的时候不要出漏子。
  为此,宋先生还强调了一句:“背书虽然枯燥,但却是重中之重。
  书背的不流利,八股文根本写不好。”
  他又说,“我当年参加第一场县试的时候,有个同乡的考生想要引用《尚书·秦誓》里的‘昧昧我思之’,结果写成了‘妹妹我思之’。”'注'
  为了让黎锦和陈西然理解,宋先生甚至落笔,写了这两句话。
  黎锦颔首,表示自己懂了。
  陈西然略带迷茫,他是记得这句话,但他也记成了‘妹妹我思之’。
  宋先生到底当了这么多年先生,一看陈西然的脸色,就知道他心里慌。
  宋先生看着陈西然,说:“你知道知县大人怎么批改的这句?”
  陈西然思考了一下,说:“应该是用圈圈出来这两个字,更正在旁边。”
  宋先生不再言语,只是模仿当时的场景,用笔圈出这五个字,在旁边批注‘哥哥你错了’。
  黎锦心里一哂,颇有些无奈,古人看起来也不是那么迂腐刻板嘛。
  陈西然这下更不好意思,他挠挠头,说:“先生,学生错了,学生今日起必每日默写,保证不会在县试种犯如此错误。”
  接着宋先生让黎锦把这篇背过,并拷问了他几句其中含义。
  黎锦全都答上来,宋先生满意的点头,说:“明日就是中秋,放假是绝对不可能,今晚记得默写,一日都不能荒废。”
  黎锦毕竟年纪大了,玩心渐少,对此没有异议。
  陈西然则是因为刚刚被刺激到,担心自己真的在县试中写错了,那无论之后的经论他写的再好,也不可能拿到名次。
  黎锦也知道这个道理,这毕竟不是现代的考试,写对了给分,写错了不扣分。
  古代的考试,写错一点,都可能出大问题。被取消成绩还算轻的,若是不小心写了皇室宗亲的姓名,那可能就得面临牢狱之灾。
  想到这里,黎锦同样也提醒自己时刻注意,千万不能犯类似错误。
  宋先生走后,陈西然整个人都蔫儿了,看样子真的很痛恨这个考试,但又无可奈何,家里人都等着他考出功名光宗耀祖呢。
  黎锦拍拍他的肩膀:“《四书》《五经》中这样的语句不多,很容易注意到,你此后温习的时候,多注意一点,就不会出问题。”
  陈西然点头:“我知道了,阿锦,你明日还去杏林堂吗?”
  如今已到了八月,吴大夫早早的跟掌柜请辞,陪秀才儿子去考举人。
  黎锦现在开中药的能力没得说,一般的伤风他都可以对症下药。
  如果真的有拿不准的问题,黎锦就会让患者去其他两个医馆,总之,不能耽误了人家的病情。
  黎锦也从最开始在杏林堂坐诊一个时辰,变成现在的两个时辰。
  没有了吴大夫,前来找黎大夫看病的人只多不少。
  毕竟之前来黎大夫这里求药的人,吃了黎大夫开的药,比其他人恢复起来要快了不少。
  黎大夫的名气也就渐渐传了出去。
  掌柜的见自家医馆并没有冷冷清清门可罗雀,也放下心来,真正的信服了黎锦。
  黎锦给陈西然说:“我明日去杏林堂,不过我会带着内子一起。”
  陈西然惊了:“你家夫郎要跟你一起来,逛庙会吗?”
  “自然。”
  陈西然说:“本想跟你们一起,但我爹明日让我陪我娘好好逛逛。”
  “令尊这样安排极好。”
  “好吧,但我不能跟你们一起玩了。”
  黎锦对此也表示遗憾,随后就与陈西然分开。
  他想,杏林堂分为内堂和外堂,到时候他在外堂诊治,就让秦慕文在内堂休息。
  恰逢中秋,晚点镇子上有庙会。
  如今少年身体已经完全恢复,但却被照顾小包子的事情拘着,一直都没机会出来。
  黎锦想,文文年纪小,自己平日又得读书养家,也没很多时间陪着他。
  所以秦慕文这几个月来活动的范围居然就只有那一方院子,连河道上面的菜地,他都没去过。
  故此,前几日黎锦就跟李柱子说,想带着夫郎在镇子上逛庙会过中秋,能不能把包子暂且放他家里一晚上。
  李柱子家里有三个孩子,最小的一个只比包子大了几个月,一起照顾也方便点。
  李柱子和媳妇儿都一口答应。
  自从黎锦在医馆坐诊以后,偶尔也会帮他们夫妻俩调理身体,李柱子的媳妇儿原本生完三胎气血有点不好,最近也渐渐调理过来了。
  所以,黎锦有事情找他们帮忙,他们自然不会拒绝。
  黎锦知道自己这么做可能有点不负责任,但他家没有长辈,照顾孩子都是秦慕文一个人在做。
  他告诉过自己很多遍,放在现代的话,秦慕文这个年纪的男孩子能自己洗袜子已经叫懂事,哪像他整日做这么多活儿。
  所以,黎锦也想趁着这个时间,带他出来玩一玩。
  黎锦也把要让少年在医馆内堂呆一下午的事情告诉了掌柜,掌柜的说:“当然,我让媳妇儿熬点红枣粥,免得他觉得无趣。”
  黎锦赶紧说:“这怎么好意思麻烦您。”
  掌柜的说:“你夫郎好不容易来一次,这件事你就别拒绝了。”
  黎锦最后只能道谢。
  八月十四这天下午,黎锦回到家里后,先去给菜地浇了水。
  看着自家黄瓜已经长的有手掌长,水灵灵的,再过一旬就可以摘了吃。
  晚饭时,秦慕文听着他描述,眼眸亮晶晶的,唇角的小酒窝也抿了起来。
  他说:“好想吃啊。”
  黎锦突然沉默,他感觉自己思想有点跑偏,分明少年说的是地里的黄瓜啊。
  黎锦决定岔开这个话题,他说,“明日是中秋,镇子上有庙会。你此前逛过庙会吗?”
  秦慕文在黎锦的注视下,缓缓摇了摇头。
  “我以前听哥哥们说过有庙会,家里除了哥哥们,只有嫡出的姐姐才能去参加庙会,放花灯。”
  黎锦问:“那你一般中秋节都做什么?”
  秦慕文说:“做月饼,有豆沙馅儿、蛋黄馅儿,还有……五仁馅儿。”
  黎锦看他最后的表情,就知道他不喜欢五仁馅儿。
  他说:“我也不喜欢吃五仁馅儿。”
  秦慕文飞快十分赞同的点点头,他说:“阿锦,我你喜欢吃蛋黄还是豆沙馅儿,我明日做。”
  如今家里东西齐全,他都能做出来。
  黎锦看着他最近养出了一点肉的脸颊,伸手捏上去。
  软软的,跟他的性格一样软,乖巧的让人心疼。
  黎锦说:“月饼的事情暂且放在一边,现在我们说另一件事。”
  他顿了顿,语气正经道,“秦慕文,明天跟我一起去镇子上逛庙会、放花灯,可否同意?”
  作者有话要说:文中的'注'是引用,来自百度。


第43章 
  黎锦问的郑重其事;秦慕文却有些手足无措。
  他虽然平时有点小主意;但却从来不会拒绝黎锦的要求。
  所以;黎锦还不等他回答;就说:“那就这么定了;明日上午你坐柱子哥的牛车去杏林堂等我。”
  秦慕文点点头,完全没意识到他走了包子该怎么办。
  所幸黎锦安排好了一切;第二日一大早,他给包子喂完饭;就把包子送到了李柱子家。
  小包子舍不得爹;嚎了几嗓子;但亲爹却依然没有回心转意;把他放在了李柱子家的炕上。
  “你放心,孩子搁我这儿;保证不会饿着。”
  黎锦说:“给您添麻烦了。”
  小包子眼睁睁看着亲爹走了,一时间有些心灰意冷,哭了会儿就困意来袭;直接睡了过去。
  黎锦也知道小孩子的脾性;你越哄着他,他就越粘人;哭的越带劲儿。
  他也只能选择‘长痛不如短痛’;直接走人;这才能让小包子快点去休息。
  秦慕文准备好饭菜,才发现包子不见了。
  但他并没有慌张,因为他对黎锦无条件的信任;黎锦见状,被取悦到,主动说了这件事。
  秦慕文这才意识到自己真的要去参加庙会了。
  他看着自己的粗布衣裳,心想,这样出门会不会给阿锦丢人啊。
  黎锦说:“无妨,人好看就足够了。”
  秦慕文心里欢喜,这是阿锦第二回 夸他好看了。
  但他自己心里有自知之明,觉得就算是被这么明亮的镜子照着,还是不如阿锦好看。
  黎锦眼看着时间过去许久,背着背篓去学堂了。
  秦慕文则不用这么早去,就算他现在跟去了,也没有地方呆。
  还是等着中午坐李柱子的牛车去镇上,要不然他一个哥儿,路上没有伴儿,走这么远的路,黎锦会不放心。
  今日黎锦和陈西然的课完全变了模式,不再是一个静悄悄的抄书,一个坐在窗边背书。
  而是互相检查默写,随后一起坐在窗边对对子。
  说实话,黎锦这种学霸适合一个人安静的学习、背书、画柠檬酸循环、推导各种有机物序列。
  对于对对子这种需要自己输出的任务,他是有点紧张的。
  虽然他不担心自己的平仄把握问题,陈西然出上联,他对下联,这样他都可以表现的比较优秀。
  可怎么编出一个上联,着实让黎锦头疼。
  虽然黎锦前几个月背了那么多书,按理说引经叙典可以信手拈来,但他却有着成年人的思维定势,很难脱口而出有灵气的上联。
  宋先生沉着另一个班背书的空挡,过来检查了一下他俩的对对子情况。
  这一检查,宋先生直接气地吹胡子瞪眼。
  陈西然也就算了,平时不怎么用功,宋先生对他期望不大。
  但黎锦这是什么情况?
  出一个对子需要这么久吗?
  宋先生说:“你们再不好好对对子,就去抄给幼童启蒙用的《诗三百》。”
  黎锦和陈西然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绝望。
  宋先生一走,陈西然小声说:“这可怎么办?”
  他自己是打算浑水摸鱼的,只期待着黎锦出上联,他自己对下联是没多大问题。
  哪想到黎锦也不怎么会出上联……
  而且还被宋先生逮了个正着。
  黎锦一脸冷静的从书架上找到《诗三百》,回去磨墨抄书了。
  陈西然惊呆了,“这是给幼童启蒙用的!”快醒醒。
  黎锦说:“不然你试着跟大郎比试一下,看谁出上联出的又快又好?”
  大郎就是宋先生的大儿子,平日给黎锦开门的那个小孩,今年只有七岁。他们作为学生,一般都是这么称呼先生家的孩子。
  陈西然捂着脸,对黎锦说:“快,给我腾个地儿,咱们一起抄。”
  大概又过了半个时辰,宋先生想,这回黎锦和陈西然应该可以流畅的对对子了吧。
  就算陈西然不行,黎锦肯定可以。
  结果他的书房静悄悄的,宋先生推门进去,看到俩人一起抄着一本带着图画注解的《诗三百》。
  纵然涵养如宋先生这么好,都忍不住摔了门。
  气冲冲的丢下一句:“抄两遍!”
  大概又过了半个时辰,宋先生再次黑着脸进入书房,让陈西然和黎锦去院子里。
  黎锦搁下笔,淡然的应了。宋先生脸色好了一点,他觉得黎锦的气度,已经像个真正的读书人了。
  而陈西然一脸的不明所以:“我还没抄完呢。”
  话还没说完,就被宋先生用折扇敲了一下。
  陈西然跟着黎锦到前院后,赫然发现,另一个大学堂里的人都在这里了。
  宋先生一过来,他们都安静下来。
  但这群人还在悄悄地打量陈西然和黎锦,谁都知道能在宋先生书房里学习的,那可都是准备明年考秀才的人。
  只可惜准备考秀才的人平日里比他们到的早,又走得晚,所以才一直没接触过。
  如今宋先生带着自己的两个‘得意门生’来,是要鼓励他们努力念书么?
  以上是大部分人的想法,还有一部分人此前跟黎锦是同窗,他们最近没见到黎锦,以为他彻底放弃念书回家种田了。
  至于镇子上流传很广的‘神医农家子’,他们也压根就没往黎锦身上想。
  毕竟他们也跟黎锦一起念书几年了,黎锦有个多少斤两他们还能不晓得?
  这回再见到黎锦,这群人都要瞪大了眼睛。
  黎锦循着视线看过去,觉得这几人面熟,于是对他们点了点头。
  “居然真的是黎锦!”
  宋先生一眼看过去,那些人一个个都低下了头,不说话了。
  宋先生看时间已经不多,也懒得追究,直接步入正题:“今日中秋佳节,大家以中秋为题,各自出上联,其他人对下联。
  黎锦,你和陈西然负责记录。”
  黎锦和陈西然应下。
  黎锦觉得宋先生真的是位非常优秀的老师,这是在给他们找素材呢。
  其中有几位认识黎锦的学生,想趁着混乱去问他怎么突然就被宋先生另眼相看了。
  凑近了,他们看到黎锦的字,这下所有的话都卡在嗓子眼儿,说不出来了。
  字如其人,黎锦的字之前就被宋先生夸过,说他真正写出了每一个字的风骨。
  宋先生不常夸人,满意的话他会用其他形式表达出来,比如送书或者留下吃饭。
  能让他开口直接夸赞的,那必定十分优秀了。
  所以,这些人一看到黎锦的字,也意识到现在的黎锦已经不是之前的黎锦了。
  之前的黎锦写不出这样的字来。
  等到下课,几个人聚在一起,窃窃私语:“难道黎锦之前一直在藏拙?”
  “十分有可能。”
  “哎,早知如此,当时就该真心跟他结交。”
  否则三年多的同窗情谊,也不会沦落到如今再见只剩下点头之交。
  隔壁学堂的学生下课了,黎锦和陈西然还得在宋先生的指导下,分析这些学生的对联。
  宋先生看着他俩的反应,真的感觉自己在对着两个榆木脑袋讲话。
  他说:“童生试中还有一场考试是作诗,虽然评分比重不高,但你们这样,出去可别说是我的学生!”
  黎锦想,这大概就是类似班主任的口头禅‘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学生’。
  黎锦赶紧说:“学生这就多搜集身边素材,下次不会再让先生失望。”
  陈西然也立马拍着胸脯做保证。
  宋先生这才放他们一马,让他们各自回去过中秋了。
  临出门前,大郎端着盘子,给陈西然和黎锦各送了一个月饼。
  “爹爹说了,祝大家中秋团团圆圆。”
  “多谢先生和大郎。”黎锦谢过后,接了月饼。
  陈西然咬了一口,表情突然呆住,然后皱着脸咽下去这口,说:“五仁馅儿的。”
  黎锦本来都快准备尝一口了,动作突然一顿,把月饼包起来装进背篓。
  陈西然:“你怎么不吃?”
  黎锦:“好东西得跟夫郎分享。”
  陈西然:“……突然有点同情你夫郎。”
  庙会在傍晚,故此,黎锦下午还是得在医馆坐诊。
  等到黎锦到杏林堂的时候,李柱子和秦慕文也恰好赶过来。
  李柱子满脸的汗,说:“路上全都是人,我滴个乖乖,牛都走不动。”
  黎锦早上起来的早,路上的人倒是一如往常。
  李柱子又说:“我还得给大河叔把材料运回去,晚上就不跟你们一起走了。
  不过今儿热闹,回去结伴走就不怕狼。”
  黎锦说:“多谢柱子哥。”
  李柱子走后,黎锦看向了秦慕文。
  今日他换了一身牙白色打底,袖口和衣领处描着红边的衣服。
  头发也用一根同色的缎带绑起来,没有什么多余的装饰,却还是让整个人都亮眼起来。
  黎锦直接牵着他的手,带他一起去吃饭。
  医馆的饭桌上只有黎锦、周贵和秦慕文三人,大家都见过,也并不拘束。
  吃完后,病人也陆陆续续进来。
  黎锦让秦慕文坐在内堂,与外堂的他隔着一个门帘。
  周贵笑道:“这门帘从里面从看到外堂,却因为光线缘故,外堂看不进来,您放心在这里坐着,有事情喊我和黎大夫都行。”
  秦慕文见他如此客气,赶紧回礼道谢。
  也正是因为周贵这句话,让他略微放松下来。
  医馆对他而言是个陌生的环境,唯一信赖的人又不在身边陪着,他就算脸上强装镇定,内心还是会紧张。
  但有了周贵的提醒,秦慕文就坐在内堂,视线落在给人号脉问诊的黎锦身上。
  心底的焦虑果然很快缓解,内心只剩下自豪和喜悦。
  过了会儿,有个穿着粉色裙装的姑娘,看起来十四五岁大小,手上拿着一封信。
  在周贵高喊‘下一位’的时候,她直接坐在了黎锦对面。
  却并不号脉,只把那封信递给黎锦。
  “黎大夫,我家姑娘说,你看了信就会明白她的心意。”


第44章 
  黎锦并没有接过这封带着香气的信笺。
  他依然保持着面对患者时淡定从容的态度;甚至都没有因为面前姑娘的话而皱眉。
  因为他上辈子也见多了这种场面;一点都不为所动。
  黎锦虽然不喜欢刺鼻的香气;但也因此对这些香气很敏感。
  他分辨出来,这就是上月飘香苑那位头牌姑娘身上的香气。
  周贵见黎锦没说话,已经明白他的意思;照着黎锦的规矩问道:“您身体可有不舒服处?”
  翻译过来就是‘有病就医,没病就滚’。
  周贵以前跟着吴大夫的时候;也见过这种不看病想要倒贴的人。
  吴大夫的态度就是直接赶走他们;一句话都不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