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县官坐在最前方办案,余光扫到黎锦,对他的气质和容貌倒是颇有赞赏。
再加上黎锦提前交卷,巡考手上拿着他的卷子上写的满满当当整整齐齐,县官不禁多看了这个年轻人几眼。
再一次熬到天黑,黎锦跟着人群往外走。
陈西然从小就没被短过吃食,这几日中午却只能吃热汤泡馒头,还不能如厕。再加上黎锦直接说了他不会去青楼,陈西然这会儿也淡了享乐的念头,只想着回客栈好好泡个热水澡,驱散一身寒气。
在县衙门口,黄一龄眉飞色舞。
“真是多谢阿锦和陈兄的书!此次第一题完全就是书上内容的变形,虽然第三题我没算出来,但我想此次考的不会太差。”
他说的‘不会太差’,大概就是自己县试可以过的意思了。
黎锦说道:“恭喜。”
黄一龄又拉着他对了第一题的答案,听到黎锦跟他的结果一样,整个人更高兴了。
但第二题他们五个得到了五种答案……
最后还是许子帆说:“一龄,别这么热衷于对答案,此前你还说要去青楼,再不去就晚了。”
黎锦和陈西然以考完试太疲惫为由,婉拒了他们同去青楼的邀请。
几人在县衙门口分别,又约了明日去酒肆喝酒。
这次黎锦答应了,毕竟是集体的活动,他完全不参加也说不过去。
第二日一大早,黎锦醒来后,还能听到内间陈西然在打着轻酣。
他洗漱后出门锻炼,这次他没穿棉衣,只穿了粗布短打。
总归是要跑步的,穿的太厚会出汗。
黎锦平日在家会穿着粗布做的棉衣,只是在外面罩一件长衫。
但考试的时候只允许考生穿一件薄棉衣,所以黎锦才会穿那件外面是棉布,里面是粗布的棉衣。
没有了考生的县衙稍显冷清,黎锦绕着内城跑了一圈,整个人都跑热了。
他往回跑的时候,感觉自己看到了一个略微有些印象的大汉。
那人似乎注意到了黎锦的视线,也偏头看过来,黎锦甚至从对方眼眸中捕捉到了一丝赞赏。
总归对方还算和气,黎锦也对着他颔首,算是打招呼了。
回到客栈后,黎锦却怎么都想不起来自己是在什么时候见到过这位大汉。
却说那汉子脚步一拐,直接从县衙后门进去了。
县官大人也早已经起来批改试卷了,于他一起批改的,还有两个师爷。
汉子名叫吴放,是县衙的衙役,前一段时间被派去调查各个乡镇学生的名气,还在私下里核对每个秀才保举的学生。
为了怕被人认出来,县官就没让他帮忙巡考。
吴放对名叫黎锦的学生倒是大加看好,那首田园诗写出了他父母劳作时候的场景。
他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父母就说让自己多帮忙,力气这玩意儿,越练越大,以后田里的活儿总要让他来的。
只是没想到,力气大了之后,居然被县衙招进去了,当了衙役。
故此,吴放对黎锦还算有些许印象。
他也没想到,自己居然被黎锦认出来了,不过县试已过,打个招呼也不算违规。
看着对方穿着粗布做的短打,分明丝毫不避讳自己农家子的出身,却又因为眉目间清朗的书卷气让人不敢小觑。
吴放对这人甚至评价更高了点。
他见过太多人数典忘祖,有了一点功名就抛弃自己的糟糠之妻。
吴放这么想着,把这件事告诉了在管的师爷,于是师爷在给黎锦的评论下面,又多加了一句‘品行端正,不攀附富贵之家,亦不避讳农家出身’。
如果黎锦在这里,就会发现师爷的记录里面,只有寥寥十人。
而这十人,都是十里八乡比较出彩的学生。如果他们答卷水平相似的话,那案首之位自然选名气最高的那个。
而一旦当了县试的案首,那下一次院试的案首也很有可能落在这人头上。
知府大人也很乐意自己管辖的省内流传‘小三元’的佳话。
这也算政绩的一部分啊。
而黎锦自己,在丝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位列案首的候选人了。
第68章
终于考完县试;陈西然卸下所有心理负担,直接睡到了日上三竿。
他醒来后,小书童才敢上前问:“少爷考的可还好?”
陈西然说了句:“还不错吧。”
“那黎少爷呢?”
“这个我不知道;但他提前半天交了答卷。”
等他上桌吃饭的时候;小书童已经搭上了与其他人一起回镇子的车;得先把这消息传给老爷夫人。
小书童本想问一下黎锦的考试情况;也好一起带信回去,但黎锦一大早就出门了,之后回来吃了饭后又出去了。
他一直没找到时机。
宋先生看着陈老爷带着书童上门,知道这是带回来口信了。
赶紧站起来;说:“他们考的如何?”
陈老爷兴奋之余又有些……伤感。
宋先生感觉大事不妙。
陈老爷让书童把陈西然的原话说出来。
“少爷说自己考的还不错;但黎少爷那边,提前了半天交答卷。”
宋先生差点失手打碎了杯子!
“黎锦;他、他不会写吗?”
要知道;在大家的刻板印象里;提前一个时辰左右交答卷的人大都会在科举考试中获得靠前的名次。
因为这代表他们写完了;但却又因为学富五车;所以写的比旁人要快。
而一直拖到最后一刻才交答卷的学生,一般都写的中规中矩;能不能考中另说。
但若是只写了半天就交答卷;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就是这人太厉害,要么就是交白卷。
当时县官看到黎锦正午交卷,也偷偷扫了一下黎锦的答卷;担心这个气度不凡的年轻人交白卷。
宋先生这里只得到这一句话,整个人都有点失落,毕竟黎锦可是他寄予厚望的学生啊。
陈老爷虽然为黎锦惋惜,但他更看重的还是自家陈西然,所以脸上还有点喜气。
但宋先生明显更喜欢认真踏实又不失聪慧的黎锦。
所以他脸上失落的表情更多,当晚甚至都没吃得下饭,入睡前还在嘀咕:“阿锦怎么可能有不会的东西?”
县试要考的所有的内容他都讲过啊!黎锦也都默写的很完美。
宋先生的妻子说:“这说不定是阿锦写的快呢,别太忧虑了。”
但就算这样,也没怎么安慰到宋先生,他一晚上都没睡好,第二日给学生讲课的时候,眼底挂着青黑。
黄秀才这边收到自己三个学生都发挥不错的消息,当日正午特意来跟宋先生分享。
宋先生脸上的焦虑很明显,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黄秀才问了两句,宋先生只是摆手不说话,黄秀才也不好继续追问,但也知道大概是因为宋先生的学生没考好。
只是不知道这人是黎锦还是陈西然。
县试的结果本来就是大家翘首以待的,两个秀才的脸色直接传达出了两种不同的信息。
很多本来观望的人也都直接做了决定,把孩子送到了黄秀才门下。
等到三日后一行人回来,两个秀才问过自己的学生才得知,最后一场只考了三道算术题!
黄一龄看着自家先生以为宋先生学生没考好,而略带了一点点幸灾乐祸的脸色。
无奈的说:“先生,黎锦提前半天交答卷,不是因为他不会,而是他全都写对了。”
随后他把一行人第二天下午去茶楼,正好遇到县城里某个廪生(秀才中的佼佼者)的学生在跟同窗讨论三道算术题的答案。
黄一龄听到最后,脸色都有些发白。因为他已经确定,自己第二题写错了。
五人中只有黎锦写对了,陈西然那边答案算错,但过程是对的。
至于第三题,县城的学生也有很多人写不出来,可大家集体商议一下午后,还是算出了答案。
黄一龄看着黎锦丝毫没变的神色,悄悄问了他。
黎锦没有撒谎,只说自己答案也是这个。
说到这里,黄一龄苦笑:“我自己能不能中不知道,但阿锦肯定能中,而且还能排前几。”
县试的放榜大概在二十来天后,毕竟之后的‘府试’得四月去府城参加。
县试放榜不像普通的排名那样一列列写下来,从高到低排列。而是‘轮榜’,只写考生的座位号,轮榜就是像车轮子一样一圈圈写出来'注',榜文中间用朱砂色的笔墨写一个‘中’,这个‘中’的一竖上长下短,案首的座位号就在‘中’的上面,比其他人都高出一个字。
其余的按照逆时针排名,第五十名正好在案首的右侧。
所以,县试虽然是轮榜,看似没有排名,但真正考试的人也都知道这还是排了名次的。
黄秀才听了黄一龄的话,微微一怔,看着自己桌面上近几日收到的束脩礼,突然右眼皮直跳。
他当然知道那些人是看着他跟宋秀才的脸色,误以为他的学生今年考得好,这才来拜师的。
但若是最后黎锦高中……那可能就非常脸疼了。
不过,现在还没轮榜,黄先生也只能继续等。
黄一龄他是不指望了,许子帆此前考过县试,这次大概率也会过,黄秀才只期待许子帆这次能拿到好名次吧。
至于案首之位,黄秀才根本想都没想过,他们这个小镇子还能出案首?怎么可能呢。
不过,之后再有来黄府登门拜师的人,黄秀才都提前跟那些人说了:“宋先生的两个学生此次也考的非常不错,你们最好慎重做决定。”
=
黎锦回到村子,秦慕文等了他接近十天,听到院子门响,拎着炒菜的铲子就从厨房出来了。
“阿锦。”
黎锦也顾不得放下背篓,上前想抱他,但秦慕文说:“我在做饭,身上脏……”
话还没说完,就被黎锦抱住了:“我想你,文文。”
吃过饭后,村长听闻黎锦会来了,还专门过来一趟,问他考得如何。
黎锦笑了笑,说:“还好。”
村长看到他脸上的笑意,就知道此次考的不会差,说:“你放在我那儿的陈情书……”
黎锦道:“烧了吧,村里人已经接受了他。”
“好!”
秦慕文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他在里屋专心的照顾着小包子。
小包子最近又有一颗牙冒尖尖了,嘴里也偶尔会嘀咕‘咿呀’。
在黎锦不在的日子里,秦慕文有空就给小包子教叫‘爹爹’,但小包子显然还没到学话的月份,大概再等一段时间就可以叫了。
黎锦一出门就是十天,回来后难得小包子还记得他,被他抱在怀里就开始笑。
黎锦没忍住,亲在自家崽的脸颊上。
小包子叫:“咿呀!”同时还伸手拽黎锦的头发。
黎锦现在是长发,一个没注意,就被小包子胖乎乎的爪子拽到了一缕头发。
不过这孩子不皮,没有直接薅爹爹的头发,但也没好到哪去,因为他直接往嘴里塞。
秦慕文赶紧过来拯救黎锦的头发,同时把给小包子缝的棉布小玩具塞给他。
小包子的注意力还是被黎锦的头发吸引住,费劲儿的想再抓一次,并且一点也不怵严肃的爹爹。
黎锦怀抱着柔软的小生物,最后在小包子即将要哭泣之前,把头发塞给小包子。
秦慕文看着这一切,护着小包子的爪子不让他吃头发,又无奈道:“阿锦要把包子宠上天了。”
哪家的小孩能这么放肆的抓着一家之主的头发?
再者,当代一般都是隔代亲,也就是说作为父亲,对孩子得严肃,让孩子臣服在自己的威严之下,一分都不得忤逆。
反而是当祖父祖母的,可以多多宠爱孙子孙女一点。
黎锦说:“包子是我的第一个孩子,我看着出生的,怎能不宠他?”
而且这孩子眉心一点朱砂痣,俊俏又讨喜,让人忍不住想要抱着他亲亲。
接下来,小包子第二颗牙长出来的时候,终于等到了放榜。
秦慕文因着要照顾小包子,不好跟黎锦一起去镇上,李柱子也知道放榜的重要性,那天一大早就赶着牛车去载黎锦。
黎锦是整个鸿雁村唯一一个参加县试的学生,如果黎锦能中,那村长也会得到奖励,证明他这个村长当的好。
不过在村长看来,奖励什么的都是次要,他们鸿雁村要是能再出一个秀才,那就太荣幸了!
等黎锦到镇子上的时候,负责发榜的衙役已经到了,但整个榜用一块红绸子盖着,等到巳时才会发。
他们周围围了里三圈外三圈的人,有的人就算不是考生家属,但也为了来蹭个喜气。
陈西然家的书童看到黎锦,赶紧把他指了指陈西然的位置。
“黎少爷,我家少爷在对面茶楼等你呢,在那儿一会儿可以直接看到发榜。”
黎锦抬头,就看到陈西然大脸对着他,“阿锦,上来啊。”
黎锦跟李柱子说一声,这才准备上楼。
黎锦大概喝了三杯茶,发榜的衙役开始敲铜锣、放鞭炮,好不热闹。
随后,衙役捻起红绸的一角,从下往上,振臂一挥——
“发榜了!”
人群高呼:“发榜了!发榜了!”
陈西然屏住呼吸,看着那一圈考号,手中的茶杯紧紧的捏着,里面的茶还是满满当当,都没动。
黎锦心里也很激动,他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古代人,他就算不参加科举也能找到其他的谋生之路。
但此刻,他也忍不住放下茶杯,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个一米长的榜。
对了,他考号是多少来着?
一百三十二。
黎锦找了一圈,心也堂堂直跳,但他还没看到自己的考号。那边陈西然已经抛下杯子开始欢呼跳跃。
“阿锦,阿锦,我中了!中了!”
黎锦沉默一下,道:“恭喜。”
陈西然接着欢呼:“阿锦,你可是案首啊!怎么如此淡定?”
作者有话要说:黎锦:我没找到我自己……
第69章
黎锦听了陈西然的话;这才凝眸看向那‘中’字最上方的考号!
果然是壹佰叁拾贰。
陈西然看着黎锦的反应,突然回过神来,笑道:“阿锦,你难道不先看看案首的么?”
他都是先发现了阿锦是案首,这才慌张的找自己的考号。
黎锦有些无奈,不是他不先看案首;而是因为案首的考号在‘中’的正上方;而这个‘中’字又跟普通写法不一样,中间那一竖上长下短。
其实更像‘贵’字的上半边,寓意贵不可言。
这也就导致案首的考号比其他人领先一个字,黎锦只想找‘壹’开头的;找了一圈都没找到几个,这其中更不会有壹佰叁拾贰了。
黎锦摇头;但也没说明自己的原因。
幸好陈西然没追问,要不然这件事真的可以让人笑好几天。
因为县试的放榜方式比较特殊,所以只有考生的考号;并无姓名籍贯。围观的人群只知道这叫‘轮榜’,却不晓得自己这边可有人考中。
有人大着胆子问:“官爷,我们镇子上可有人中了?”
那放榜的衙役闻言笑了;说:“案首就在你们这儿,当然是有人中了的!”
“案首?!”有人惊叹。
“老乡;案首是啥?那是第几名?俺只知道状元。”
旁边人好心解释:“案首就是这场考试的第一名。”
“那不就是状元吗?”都是第一名,没毛病。
“……?”
这段小插曲很快就过去,但镇子上已经十多年没出过案首了;这下好不容易出了一个,不一会儿就传的人人都知道了。
“第一名是咱们镇子的少年郎!”
黄秀才这边很快也得知了这个消息,他微微怔住之余,又在心里暗暗祈祷,这个案首就算不是许子帆,是另一个秀才的学生也好啊!
可千万不能是黎锦!
要不然真有他脸疼的时候。
门外很快传来敲门声,黄秀才差人去开门,见到自己三个学生一起进来了,第一句话就是:“案首是谁?”
许子帆脸上本来带着笑,此次他考得不错,是第四名。
按照这样的名次来,他在之后的府试中被刷下去的几率也不大,毕竟县官也要面子,自己钦点的前几名若是被刷下去,那就太丢脸了。
许子帆上次考试,县试成绩吊车尾,府试中直接就被刷下去,如今厚积薄发,拿到第四名的好成绩,自然十分开心。
可黄秀才并没有开口问他们三是否落榜,直接就问了‘案首’。
黄一龄平时跟黄秀才亲近,答曰:“案首考号为壹佰叁拾贰,并没标注姓名。”
黄秀才补充一句:“不是黎锦?”
黄一龄低头:“学生不知。”
黄秀才闻言,再看看其他两个学生脸上渐渐消散的笑容,这才恍然回神。
他不是那种刚愎自用的先生,要不然也教不出黄一龄这样率直的学生。
只是他跟宋秀才虽然是好友,却也彼此相互竞争。
少年时攀比谁先考中秀才,之后又比谁能教出更优秀的学生……
黄秀才觉得,自己对攀比执念太深了。
他抿了一口茶,这才问道:“你们可有考中?远道(许子帆的字)名次如何?”
许子帆规规矩矩的回答:“学生排第四。”
周祺说:“学生第三十七。”
黄一龄则十分愧疚,他说:“先生,我、落榜了。”
要是放在以往,黄秀才肯定很关心他的情况,让他把自己所有拿不准的地方都跟同窗讨论一下。
但此次,黄秀才自己内心有疙瘩,只是说:“远道和周祺这段时间不可懈怠,准备四月的府试。一龄,你今年不要再作画了,用空闲时间多默书,做算术题。”
“是,先生。”
之后没过多久,案首就是黎锦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
黄秀才则把自己关在书房整整一天,没烧炭盆,冷清寂寥。更不允许家人和学生进入。
黄一龄站在门外,像热锅上的蚂蚁,一圈一圈的转。
“这可怎么办?”
他们几人心里都清楚,先生跟宋秀才一直在暗地里比较,此次宋秀才的学生更胜一筹,黄先生肯定心里不舒服。
但他们也没想到黄秀才居然表现得如此明显,失了涵养。
可他们作为学生,又不能直接说先生的错误,只能想办法开解黄先生。
黄秀才一直到子时才出来,他的三个学生也在院子里站到了子时,忍着冷冽的风,配着先生不烧炭盆。
他出来后看着自己的三个学生,终于没忍住落了泪。
“辛苦你们了,快点去喝热汤,暖暖身子。”
他说:“我想通了,我此次是比不上宋秀才,我认输。但人生总有起伏,此次的蒙童我都亲自筛选,不信挑不出好苗子!”
黄一龄三人也松了口气,幸好黄先生没有因为此事而一蹶不振了。
但他们心中也有淡淡的失落,黄先生对他们从来都没倾注过真正的感情,只想着用他们的成绩给自己脸上增光添彩。
=
再说黎锦这边,在得知了自己中了后,本来打算先去告诉宋先生一声。
但那边放榜的衙役对周围人回答道:“案首出自鸿雁村,咱们大人已经派人前往鸿雁村传递喜讯了!”
黎锦这下再也坐不住,说:“我得先回去,西然,你去替我跟宋先生告罪。”
陈西然说:“这算哪门子告罪,你要是不先回去,接不到那些官爷,才要告罪呢。我这就去给宋先生报喜!”
黎锦此次来镇子上带了一两银子,打算换成碎银。
他此前想,若是自己高中了,得用碎银感谢官爷跑一趟。
若是没有中,换了碎银后带着也方便。总归都有好处。
黎锦赶紧下楼买了几包点心,剩下的钱没让小二给他铜板,而是直接要了碎银。
随后他加快步伐,朝村子里走去。
陈西然送他到镇子口,说:“阿锦也不必太急,知县大人派的人一般都比放榜要晚上半天,你现在走回去还来得及。”
黎锦点头:“嗯,你若是看到柱子哥,告诉他我中了,得先回去。”
陈西然说:“放心,包在我身上。等你忙完了,案首大人可得请客。”
黎锦一口答应:“好。”
黎锦走着走着就跑起来,他家里只剩下夫郎和孩子,他担心衙役身材高大威猛,吓着了他的两个崽。
结果黎锦回去的时候,送喜报的衙役还没到。
反倒是村长蹲在门前抽烟,笑着问:“可有名次?”
既然人还没到,黎锦也不再着急,他说:“有,案首之席。”
“叭嗒”一声,村长的烟掉了。
黎锦走上前,帮他捡起来,说:“叔,我发挥的不错。”
这个时候可不能谦逊说什么‘题太简单’,要不然就是对县官和儒教学的大人们赤裸裸的打脸。
黎锦到古代时日已久,也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他印象最深的是宋朝的著名词人柳永,柳屯田。
当年就在进士放榜的时候,因为柳永一首表达自己不喜欢沽名钓誉的诗作——‘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被宋仁宗直接划去名字。
此后还有人再次向仁宗推荐柳永的才能,但仁宗只回复‘且去填词’。
此后柳永一生不得志,遂自暴自弃出入青楼妓院,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村长拍了拍黎锦的胳膊,想说许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