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潘又丰担心这里的响动被教谕们发现,他忙拉着吴卫坐下,说:“你别激动啊……”
过了会儿,潘又丰才听到吴卫小声呢喃。
“我就说修之怎么开始看杂书了,算经也就罢了,居然还是秋闱中鲜少会考的更加深奥的算经。原来他已经不需要再练习《四书》《五经》中的策论了。”
潘又丰看着吴卫失神的样子,一时间居然产生了负罪感。
早知道他不该这么刺激同窗的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黎锦能被万教谕看中,这难道不是从侧面证明他很有本事的么?
也只有吴卫跟黎锦接触不多,才想当然的把他当成一个普通的秀才。
等到吴卫缓过神来,潘又丰问:“我见你现在也看不进去策论了,不如我们去吃顿饭,晚上再去青楼喝两杯。明日起,继续写策论。”
吴卫答应了。
沿途中,潘又丰问:“我见你跟修之也不熟悉,他怎么会请你参加二郎的满月宴?”
潘又丰问出来这话倒是没什么其他意思,就是他跟黎锦接触这么久了,发现黎锦挑朋友真的很看品性,一般人很难跟他深交。
这倒不是说吴卫品性不好,只是吴卫跟他一样,年纪大了,来自生活中各方面的压力也大,心里事情就堆积得多,难免会想很多弯弯绕绕。
而黎锦身边关系好的同窗,大都为人率真,跟他们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人。
而前日黎锦邀请参加满月宴的同窗也就那么几个,吴卫居然是其中之一,潘又丰对此很是惊讶。
吴卫这才把自己与黎锦是同乡,以前黎锦家穷,考县试的时候还得去医馆坐诊赚钱的事情说了出来。
“这件事也不要外传,虽然外界都知道黎锦农家子出身,但具体情况我们还是得保密。”
潘又丰点点头,突然有些羡慕吴卫的好运。
“令尊有医术在身,每月都有月银,你的压力就小很多。哪像我,一大家子人都等着我养,要不是算学部一月给我三两银子,两石禄米,再加上家里还有些田产,每月也有些租子,要不然真的撑不下去。”
两人边说着,就到了青楼门口,看着一个个艳丽的姑娘,也就把那点惆怅抛远了。
=
黎锦回家后,秦慕文还有点被今日媒婆的事情刺激到。
他神情恹恹地躺在床上,小山豹好像能感知到阿爹情绪不好,醒来后也没哭,转着滴溜溜的大眼睛,寻找爹爹的身影。
山豹的眼睛和面部轮廓都像极了黎锦。
只是因为年纪小,脸小,所以显得眼睛很大,完全没有了黎锦身上的那股严肃劲儿,反而软糯的让人想一直抱在怀里。
这大概也是秦慕文想要自己养大孩子的原因之一,他家崽这么好看,真的舍不得让别人养。
黎锦进屋前,小茶就说:“老爷,主夫下午身子倦了,现在还在休息。”
“小山豹还没哭?”
小茶赶紧瞪大眼睛,他算了算时间,好像已经过了不少,说:“还、还没哭,但是也没喂奶呢!”
不过,喂养小孩子的时间段也不精准,若是上一顿喂得饱了,那中间间隔的时间也会长点。
黎锦进屋后,小山豹立刻就把视线往声音传来的方向投放,但他才一个月,还不能低头,挪动身子,看到的只有拔步床那高高的顶。
“哇——”小山豹终于开始嚎叫。黎锦三步并作两步上去,把他抱在怀里,然后迅速的出门。
在黎锦关门的时候,看到秦慕文只是翻了翻身,没被吵醒。
小山豹闻到熟悉的气味,对黎锦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嚎叫声直接止住。
小茶也赶紧热了两碗羊奶,给小包子的那碗里面撒了碾碎的核桃和花生,放了一点点糖。而给小山豹喝的就是单纯的羊奶。
小包子见爹爹抱着弟弟来了自己屋,开心的坐在黎锦身边,往常需要喝小半会儿的奶,在黎锦给小山豹喂了堪堪一半,小包子就乖巧的喝完,看着他家弟弟。
“爹爹,弟弟现在好看多了。”而且跟爹爹很像。
黎锦开玩笑道:“这是小包子给他背书的成果。”
小包子等黎锦喂完,把迷迷瞪瞪的小山豹放在床上,自己才黏糊的钻进爹爹怀里。
他爹因为刚刚抱了弟弟,身上沾了奶味,小包子脱了鞋踩在爹爹腿上,说:“小包子以后不要那么勤快的给弟弟背书了。”
黎锦挑眉,笑问:“为什么?”
小包子认真中透着委屈,“弟弟跟爹爹长得像,爹爹会更喜欢弟弟了。”
黎锦与小包子对视,把他的难过尽收眼底。
“小包子跟阿爹也长得像,爹爹这么喜欢你阿爹,自然也会很喜欢小包子。”
小包子觉得爹爹说的很有道理,但还是会委屈,他说:“爹爹最近都没抱着小包子举高高了。”
黎锦弯下腰,让小包子爬上自己肩膀,“咱们去垂花门摘花。”
如今虽然说小包子是五岁,但真正算起来他还没过四岁生日。身高更是不足黎锦腿长。
黎锦还能扛得动他玩。
黎锦扛小包子出门,正好看到窗外站着的秦慕文,他微微一笑,没说什么。
秦慕文还站在原地,手脚都不知道该搁在哪里。
成亲六七年了,黎锦从没说过一句‘喜欢你’,秦慕文以为自己听不到了,没想到居然在这种时候听到黎锦说‘我这么的喜欢你阿爹’。
虽然之前黎锦不说,秦慕文也能感受到夫君在乎他,所以他也不甚在意。
可当这句话真的传到耳中,秦慕文只觉得心都要不是自己的,里面全然都是自己喜欢的男人。
当天晚上,秦慕文也格外的主动。
之前他一直觉得骑着又累又深,腰部还经常使不上劲儿。今晚他真的很努力的做,眼泪被自己磨出来,还想要继续。
之后,黎锦吻过他的眼尾,看着那一抹绯红,没忍住多亲了两下。
“听到了?”
秦慕文点点头:“嗯,我心悦你,夫君。”
=
之后的日子依然是紧锣密鼓地准备秋闱,不过值得一提地是,自从那天少年格外的主动后,之后他主动的次数越来越多,因为他发现,他的夫君好像还挺喜欢这个姿势。
眨眼间就到了七月中旬,黎锦看完了三本应用算经,记录了不少造船、造火炮用到的公式。
之后,他跟着一起互保的秀才去省直隶驻地的贡院报名乡试。
如今天气好,可以走水路,若是顺风的话,两天多就能到另一个府城。
黎锦再次背起箱笼,里面装了手抄本的《四书》《五经》、笔墨纸砚和一些换洗衣物。
报名期间,他们还在当地书肆泡了一天,看看这里有没有什么自己没看到的书籍。
不过都到了这个时候,琢磨考官的出题方式,还不如自己多写一些策论。
毕竟乡试由陛下钦命的主考官主持,现在还没把主考官的消息放出来。
大多流言也都是坊间传闻,不可信。
真正让考生只要主考官的时间,是在八月初六,考官们入闱,举行入帘上马宴。
考官分为内帘和外帘,内帘考官是学问出彩的出题者,之后也得批阅试卷;外帘考官大都是巡考。
此次入帘上马宴,规定所有的考官都得赴宴。
宴会过后,内帘考官们进入贡院后堂的住所,监视官封门,内外帘考官不相往来。
内帘考官在内院吃喝拉撒一般都在一个屋子,每日会有人为其倒夜香,甚少有机会洗澡,直至改卷结束,才能出来。
这也是为了科举考试能更加公平。
黎锦报完名,发现没什么消息值得关注,就打算回去继续温书。
这时候,他也开始重温已经学了十几遍的《四书》《五经》。
坐船回府城的时候,潘又丰看到黎锦居然在看这些科举用书了,整个人精神紧绷。
虽说他之前也提醒黎锦要多看这些书,但当时黎锦说他已经做完功课,依然在看算经……
不得不说,当时潘又丰是松了一口气的。
毕竟黎锦已经确定要参加恩科,算是他们的‘劲敌’。
所以,看着黎锦懈怠的看杂书,他自己也会不那么紧张。
可到了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功课过的差不多,打算修养一段时间去参加秋闱。黎锦居然开始温书了。
潘又丰觉得自己的小心脏又紧绷起来,也学着黎锦的样子,坐在船头看书了。
第120章
三日的漂泊;黎锦一行人终于再次回到宁兴渡口。
此次报名;他们已经了解到今年的恩科开考日期定于八月初八;一共连考三场;每场三日。第一日早上考生搜身后进入号房;第三日傍晚可以回家。
这也就是说;三场的开考日期为八月初八、八月十一和八月十四。
每两场考试之间,学生可以回家休息一晚;但在第二日卯时之前;得再次去贡院门口排队,准备下一场考试。
睡过迟到了,那就等于放弃考试。
即将下船那会儿;潘又丰与大家商量下月初一一起出发;提前去贡院周围找房子;再熟悉一下贡院外的环境。
初来一个陌生府城;多在周围走几圈;对消除内心惶恐不安还是有点效果的。
虽然在场只有黎锦是第一次参加秋闱;但此次贡院之行,他一直表现得沉稳淡定;大家也会多询问他的意见。
潘又丰说完这句话后,下意识地看向黎锦。
他的举动大家都看在眼里;却也不会觉得突兀。一行五人在自己还没察觉到的情况下;已经渐渐的以黎锦为首。
黎锦跪坐在原地,并没有因此而紧张,反而从容地对潘又丰颔首。
潘又丰再次说话的时候声音都大了点;道:“那就定下日子,八月初一巳时之前,宁兴渡口见,不得晚到。”
“善。”
最近天气晴朗,多的是各地学子前来宁兴书院递拜帖,想要求学。
渡口的船只一艘接着一艘,看起来热闹又繁华。
黎锦他们的船到的晚,漂在后面摇摇晃晃,得等前面船内的人下了后,再靠岸。
这么一等,就是小半个时辰,黎锦下船的时候甚至还看到一阔气的艘船从北方驶来。
潘又丰也瞧见了,他说:“哟,看这漂亮的成度,怕不会是官家的船吧。”
这还真被他说中了,船头确实有官家标志。而让人意想不到得时,万云正好从撩开帘子,从船舱出来。
半年多不见,万教谕风采一如往昔。
他也看到了黎锦,对他拱了拱手,黎锦也拱手回应。
与黎锦同行的人也都赶紧对万教谕拱手,不过他们情商不低,下船后没有跟着黎锦一起等万教谕,而是真诚的道别后,自己先行回家了。
能跟着黎锦在万榜眼面前刷一点存在感已经够了,这时候再不知天高地厚的凑热闹,那就是缺心眼了。
黎锦站在距离渡口不远处的柿子树下,箱笼搁在脚边,一只手背负身后,另一只手自然的垂落在身侧。
扬光透过树叶斑驳的洒在他身上,虽然天气炎热,但看着他就让人不自觉地感受到凉爽。
万云走来的时候,拍拍黎锦的肩膀,他身后的人帮黎锦背起箱笼,复又退后几步,完全不打扰主人说话。
黎锦挑眉看他,这人现在有气派了啊,身边的小斯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万云压根就没想介绍这个小厮,他一见面就问:“我刚刚好像看到了几个熟人,你们是一起去报名恩科了么?”
黎锦点头回应,然后又道:“恭喜教谕,高中榜眼。”
万云说:“京城消息传得挺灵通的嘛,府城的人都知道了?”
原来是之前万云参加殿试的时候,声望很高,毕竟他已经连中五元,若是能成为殿试的第一名,那可就是在连中小三元的基础上连中大三元,有个更加儒雅的称呼叫作‘三元及第’。
可最后陛下居然钦点了另外一位之前表现平平的考生当状元。
府城小报的小道消息传闻甚至写了——
‘新科状元名叫顾春霖,因其名字喜庆吉利,故被钦点为状元。’
看到这消息的时候黎锦都有些惊讶,虽然小道消息不可全信,但用一个之前没当过榜首的人把连中五元的万云压下去,这小道消息恐怕也不是空穴来风。
黎锦说:“府城小报刊登了这消息,书院的人都知道了。”
万云笑问:“修之,你怎么看?”
黎锦挑了挑眉,说:“你位居榜眼,算是可惜了。但那人能称为状元,自然也有真才实学。”
这话的意思就是万云和顾春霖都有成为状元的潜力,最后谁能取得第一位,自然看皇帝陛下的心思。
但最后结果是万云位居第二,再也成就不了三元及第的美称,着实可惜。
万云爽朗的笑了起来:“还是修之厉害,一下就被你说准了。”
随后黎锦又问了万云什么时候再去京城,万云说他告假有两个月,打算祭祖后就留在书院教书,能传授多少知识就传授多少。
与这个时代的读书人交流越久,黎锦就愈发钦佩他们身上的风骨。
他真心实意的夸赞了万云几句,万云道:“这算什么?你不也编撰了蒙学算经等书籍么?”
所以说,他们俩能深交,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单单是策论就能看出两人都只喜欢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而不是拍马屁。
之后万云自然得先回自己家,就在一个岔路口与黎锦告别。
黎锦从万云身后的小厮手中接过自己的箱笼,他才发现这小厮非常孔武有力,指腹处有不少的茧子,怕是个练家子。
不过,既然万云没说,黎锦也没多问,直接道别走了。
等到黎锦走远,那小厮才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万云身边,完全不分尊卑,跟他并排走着。
=
黎锦回家后,小包子正端着小板凳坐在小山豹身边,给他背书。
他看到黎锦后,直接扑过去抱住黎锦的腿:“爹爹。”
黎锦笑道:“爹爹回来了,小包子有没有想爹爹。”
小包子软软的说:“好想爹爹。”
小茶接过他的箱笼,秦慕文也端着一碗绿豆汤出来。
“夫君,就差不多算着你这两日快回来了,喝点汤,解暑。”
黎锦喝完汤,好笑的看着自己的‘腿部挂件’小包几,说:“爹爹这几日在船上都没好好洗澡,小包子先放开爹爹去洗澡。”
小包子这会儿已经忘记自己小时候嫌弃爹爹练字太久、身上墨水的味道太过刺鼻,他现在只是很想爹爹,完全不舍得撒手。
黎锦没法,只能先把他抱在怀里,不过,他也做好自己被嫌弃的准备了。
却没想到小包子眉头都没皱,直接开心的给爹爹香一下,然后就挣扎的要下去。
“小包子去给弟弟念书了,不然弟弟一会儿该哭了。”
黎锦去洗澡的时候,秦慕文也跟了进来,他脸色微红,说:“你刚刚说前几日都没好好洗澡,我给你搓背。”
黎锦挑了挑眉,道:“多谢夫郎。”
秦慕文看着他眼中的笑意,更加羞涩,拿着布巾,一下子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最后也只是鼓起勇气,不轻不重的力道落在那被水珠冲洗过的背部。
小包子在院中疑惑:“爹爹洗澡也要阿爹帮忙吗?小包子都可以一个人洗澡了。”
小茶:“……”
小山豹眨阿眨那双与小包子、更与黎锦一模一样的双眸,里面被天真填满,不明白大哥哥在说什么。
=
黎锦在家里才住了不到十日,八月初,一行人就得去贡院赶考。
秦慕文与小茶紧赶慢赶,缝制了布料较为厚实的单衣。虽说如今正值八月,是一年中最热的一个阶段。
但听闻贡院号房周围杂草很多,再加上地基打的低,昼夜温差大,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风寒。
毕竟这些考棚三年才被用一次,平时鲜少有人打扫。
黎锦之前还听说过有考生被蛇咬死,等到一场考完,尸体都臭了。
为此,黎锦在自己打算带进去的东西中添加了雄黄。
毕竟号房就那么大,还有两块木板阻隔人的行动,关上门后,一个七尺的男儿指不定真的拿那种动物束手无策。
入帘上马宴后,黎锦和其他人才知道此次主考官的名讳。
不是去年正科监考本省的考官,而是隔壁省的,看来这也是为了提防有人买通考官,在时间这么紧急的情况下,陛下都让考官调换了监考省份。
要知道古代交通不便利,从一个省到另一个省,快了可以十几天走到,慢了的话得一个月。
四月那会儿才决定开恩科,这才八月初,考官们就迅速的变更了。
此次到底是恩科,参加的人数只有往年正科人数的八成,也就是两千五百人左右。
幸好黎锦一行人到的早,找了一家位置不错的客栈。
后面几日到的考生已经完全找不到有空房的客栈,要么与之前相熟的秀才挤一个屋,要么就自己去城内找人家借住。
有位老者实在来得太晚,最后只能在外城和衣找个偏僻的角落休息。
结果第二日醒来,发现身上值钱的行当都被偷了。连回去的盘缠都没了。
他哭诉着去府衙说这件事,但谁也不能保证短时间就抓住那小贼。
黎锦当时就在旁边的小摊上吃鸡汤面,觉得这老人面善,好像在哪里见过。
最后他仔细的思考了一下,好象是当初县试的时候,大家同在一个考场。
当时还听他感慨过,‘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考上秀才’。
过了会儿,黎锦听到有人问他籍贯,老人他说自己是宁兴府人。
黎锦已经大概确定,这人十有八九就跟他一个考场了。不过他记得这人当时落榜了,应该是后来老人家持之以恒坚持下来,又考中了。
黎锦掂量着兜里的碎银,打算趁人少的时候给他。这时候能帮上一点是一点。
老人考了一辈子科举,总算到了秋闱的节骨眼儿,要是因为没钱买笔墨而名落孙山,这就未免太过凄惨。
周围宁兴府的考生居然还不少,有人甚至说:“我在内城找了一家和善的住户,你若是不嫌弃,就跟我合住,钱我也不收你的。咱们到底是一个府城来的,互相帮衬一下。”
作者有话要说:【老人家出场见66章后面几段,落榜了的】
第121章
宁兴府的学生们自发把这位老者送到内城;避免老人再次被窃贼盯上。并给私下里他留了些银子;或者能用到的笔墨。
不过既然在内城,那也会相对安全许多。
眨眼间就到了八月初八这天,黎锦、潘又丰、吴卫一大早就起来;拎着昨晚已经收拾好的书篮,前往贡院门口。
黎锦上辈子听说过江南贡院门前就是一条缓缓流淌的秦淮河;对面则都是青楼。
虽然那是在南方;他们北地这里的水路并不是很多,但勾栏院却也十分类似。
黎锦前几日去踩点的时候,就能闻到贡院不远处小楼内飘散来的胭脂香气。
同行的秀才们有些蠢蠢欲动,但一想到马上就要参加秋闱,还是按耐住了自己的心思。
但依然有人把持不住,先去勾栏院快活了几天,等到初八这天早晨;才草草的收拾衣服和书篮,前去考试。
夏日天亮的早;黎锦刚到贡院门口的时候,天色还很暗;他才等候了没多久,远方就渐渐泛出鱼肚白。
不一会儿,天色就大亮了起来。
周围小楼里;有姑娘打开窗户,眺望下面的秀才们。
年纪太大的不看,太矮的不看;专挑那些身形高大、头发浓密的秀才看。
“姐妹们快看,那位是不是钱秀才?”
“哟,可真是呢,钱秀才在我这儿住了三日,我哪会不认识他。”
不过,她们说话的声音也传不过来,一是离得远,二就是她们也不敢高声喧哗,毕竟这可是贡院门口。
秋闱搜身搜的更加一丝不苟,不仅脱光了衣服,还得让秀才们光着从一门走到二门,这就避免有人把夹带藏在肛肠内。
毕竟秋闱给每个考上都分有一个号房,关上门就算你想光着膀子答卷都没人管。
只是偶尔会有考官巡查,若是从洞眼里看到考生光着膀子,怕是会掉印象分。
一门到二门之间也就十来米,那些走路忸怩,或者大步走路从后面掉下来东西的,全都被拉出去处理了。
而其他检查合格的秀才,还得摘下发冠或者方巾,检查头发内是否有夹带。最后还一一检查了耳朵,嘴巴,鼻孔,这才放行。
黎锦所在贡院号房的排布是按照天地玄黄排下来的,黎锦运气好,分到了地字头。
此前他、潘又丰和吴卫买了贡院的地图分布,已经知道整个贡院呈四方形,中轴线就是考官们住的地方,而从中轴线往两旁分布,就是按照天地玄黄等顺序排下去下去,四个边角都是茅房。
地字头距离考官的住所很近,黎锦又在地字头中部,那就距离茅房很远很远。
黎锦松了口气,说实话,要是把去年陆长冬的那种情况放在他身上,他指不定到最后也答不出来题。
黎锦领了自己的号牌,跟在检查通过后的秀才们身后站定。
等到所有人都检查完毕,这才可以一一进入号房。
号房内除了两块木板,就是一个炭盆和一根蜡烛。
纵然黎锦早有心理准备,但进去的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