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枣儿沟发家记-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江逸插嘴道:“世子,你担忧的是辽东食盐之事吗?”
朱高炽点点头,“这件事父亲始终不太重视,我能调动的关系又实在有限,要知道,买盐不难,难就难在运送上。如今陛下把辽东盯得死紧,重重关卡密不透风,若想在他眼皮子底下成事实在是困难重重。”
“此次把你二人请到府里,一来是想叙旧,二来就是打算商讨一下盐运之事。”说到这里,朱高炽学着江逸的样子眨眨眼,玩笑道,“我知道,小逸向来巧思,想必这次也定能想到好主意。”
江逸笑笑,说:“好主意算不上,不过我还真有个法子,不知道是否可行。”
“哦?”朱高炽眼睛一亮,“说来听听。”
苏云起眼中神色一闪,转头看着江逸,这件事他并没有提起过。
“我刚刚想出来的,还没来得及跟你说。”江逸看着苏云起的脸色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于是赶紧解释了一句。
“无妨。”苏云起的脸顿时多云转晴。
江逸撇撇嘴,这时候倒大方了,刚刚臭脸给谁看!
朱高炽看着两人的互动,没由来的多了几分羡慕。
“快说罢,莫要让世子久等。”苏云起揉揉江逸的脑袋,温声道。
江逸点点头,还没说,自己就先乐了,“这方法有点不着调,我就是这么一说,行不行的,都请世子您不要怪罪。”
朱高炽没好气地说:“我若是尽量那般狭小,方才你就已经不在这里了。”
江逸窘了一下,赶紧说道:“那什么,我不是给您送了一罐子咸鸭蛋吗?刚刚我看着下人搬鸭蛋,突然想起来,不如我们把盐铺到水缸里,腌上几大缸咸菜送到辽东……会不会有点蠢?”
朱高炽和苏云起不约而同地对视一眼,不意外地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喜之色。
朱高炽抚掌赞道:“这样一来辽东百姓就可用卤水做菜,岂不跟吃盐一样?真真是巧思!”
苏云起也连连点头。
江逸仍是有些纠结地说:“可是一连运那么多大菜缸过去动静也不小吧?而且怎么看怎么奇怪,一个安排不好,反而更让人怀疑。”
朱高炽沉吟片刻,神秘一笑,“小逸不用担心,我自有办法!”
说到这里,自然就不用江逸再费什么心了。
******
临近晌午,朱高炽叫人直接在水榭摆了饭菜,荤素搭配,八凉八热,不怠慢也不奢侈,正合江逸的心意。
朱高炽看着江逸亮晶晶的眼睛,心情也更好了几分,“我听说你们那里招待贵客时时兴八凉八热十六盘,不知道这一桌小逸可还满意?”
江逸使劲点点头,“不仅菜满意,这地方也让人自在,您要真弄个大席面,周围一圈人伺候着,我恐怕还吃不下去呢!”
朱高炽笑意加深,温和地说:“喜欢就好。”
苏云起深深地吸了口气——有人当着自己的面讨好自家媳妇儿,偏偏还不能甩冷脸,不能武力解决,这滋味……
“世子费心了。”苏云起冷冷地说道。
朱高炽抬眼看了看他,然后又重新看向江逸,含着笑意道:“似乎有人不太满意。”
江逸往苏云起身边凑了凑,在桌子底下偷偷拉住他的手,放软了声音道:“挺好吃的,你多吃点。”
苏云起捏着他的手,直白地说:“我想吃你做的菜。”
“回家给你做一桌!”江逸像哄小孩似的,耐心地哄着醋意漫天的苏云起。
朱高炽放下筷子,眉眼含笑地说:“小逸还会做饭?不知我可有口福?”
苏云起的脸顿时冷了下来。
江逸也顾不得什么了,双手抱着苏云起的腰,趴在他耳边小声道:“放心,我在这里不会下厨的,明天咱们就回去,成不?”
“小逸,我可都听见了。我是诚心邀你在北平多住几日的,这么快就回去,我可不答应。”朱高炽继续为上浇油。
江逸扭头看他,眼中满是恳求之意——您就别添乱了!
朱高炽心情大好,不由地开怀大笑。
水榭外,大太临王贵通不动声色地朝着亭子里看了一眼,随即又很快转过头去,脸上带着温暖的笑意。
他旁边的小太监也偷偷看了眼凉亭,小声说道:“世子爷许久没笑得这般开心了。”
“可不是么!”王贵通难得放下严谨的姿态,搭了句话,“亭中那俩人你可认清了,以后啊,别管人家是什么身份,别管他们什么时候到府上,咱们都得好生招待着!”
“嗯,记下了!”小太监连忙点了点头,又朝着亭中飞快地看了一眼,忍不住赞道,“那位小公子长得可真俊!”
王贵通看了小太监一眼,笑道:“你倒是有眼光!”
小太监低下脑袋,悄悄吐了吐舌头,暗自想道:今天大总管好温和呀!
水榭中,江逸正殷勤地给某人夹菜,朱高炽时不时捣个乱,一时间气氛也算热闹。
在江逸的小心伺候下,苏云起虽然依旧板着脸,可周身的冷意却渐渐消散了,到后来简直是为了享受江逸的照顾而故意端着。
江逸却并不拆穿他——向来稳重的男人偶尔撒起娇来也是蛮性感哒!
第108章 馋你们
江逸来北平之前就列了一个长长的单子,上面写满了要买的东西。
令人忍俊不禁的是,单子上除了一样“景泰蓝”外,其余都是吃的。
江逸指着单子上的茯苓饼对苏云起说:“我刚刚问了方年,他说买这样点心得到‘丁字街’,你知道在哪儿么?我听着有点耳熟,他跟我说了半天我也没弄明白。”
苏云起点点头,说:“知道。那里有蒙古人和色目人定居,确实有许多不同风味的小食售卖。”
江逸立即高兴起来,“幸亏你知道,不然还得让方年带路,咱们俩一起逛早点晚点都没差,有外人在总是不太好。”
苏云起边套马车边“嗯”了一声,心情也是十分愉悦。
“不过就要辛苦你啦,还得亲自赶车。”还得江逸撒娇似的拉着苏云起的胳膊,小模样贱贱的。
“无妨。上车吧!”这样的小媳妇儿,怎么叫苏云起不喜欢?
江逸乖乖地被苏云起抱着上了马车,然后又从前边探出脑袋来跟他说话,“小六什么时候跟咱们汇合?他是去见福子了吗?”
苏云起边赶车边答道:“福子飞鸽传书说是近日到关内,我料想着该是有什么事,就让小六过去看看。”
江逸眨了眨眼,有些遗憾地说:“你这些个兄弟里,我好像就没见过福子。”
“兴许这次就能见到。”苏云起回头看了他一眼,笑笑,说,“还有四虎,那小子的户籍还锁在你的小匣子里。”
“你一说我倒想起来了,户籍挂在咱们家的除了大海几个,似乎还真有个叫‘四虎’的。既然改了良籍,他怎么没和你们一起回来?”
苏云起抿了抿唇,说:“福子身边总得有个人照应。”
虽然苏云起面容未变,也没说多余的话,可江逸就是敏感地觉察出他的情绪有些低落。
江逸想起来,大海他们似乎提过,福子的爹娘仍旧健在,他爹就在军中任职,说起来福子也是身不由己。
江逸拍拍苏云起的肩膀,无声地安慰。
苏云起扭头看他,温声道:“别担心。”
江逸咧开嘴,笑道:“就算有事,今天我买一大堆好吃的,保管你也就没事了。”
苏云起勾起唇角,顺势问道:“今天除了茯苓饼,还要买哪样?”
“我看看啊……”江逸拿着采购单子看了一遍,问道,“你是说丁字街有色目人定居?有回民么?”
“回回人吗?”苏云起点点头,“有。”
回回人?江逸想了一下,似乎小木牌曾经说过,回族在元明之时就叫“回回”来着。
江逸一拍手,喜道:“那咱们就买些艾窝窝呀,回民最会做这个,细细的糯米窝窝里面裹着芝麻馅,又白又软,香香糯糯,即使放上几天都不会变硬,孩子们肯定爱吃!”
苏云起抬起手臂,摸摸他的脑袋,柔声道:“买些你喜欢的。”
江逸心里怪甜的,嘴上说道:“这些都是北平的特产,我都喜欢,以前外婆爱吃,我就坐着地铁跑到王府井给她买——”
说到这里,江逸突然挺直了身体,叫道:“对了,我想起来了!”
苏云起面色一变,急道:“怎么了?”
江逸赶紧说:“别着急,没什么大事,我就是想起来丁字街是哪儿了。怪不得听着耳熟,丁字街就是我上辈子去过的王府井啊!”
小木牌曾经显示过这一段信息,江逸当时觉得并不要紧就没往心里去。这时候提起来,这段信息就跟着回到了脑子里。
王府井在元代以前就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后来蒙古人南迁,忽必烈建造大都城,一批色目人也跟着到了大都,这个地方才渐渐热闹起来,并有了“丁字街”的称呼。
朱棣定都北就之后,在这里建了十座王府,这才改称“十王府街”。
苏云起知道他又想起了前世,心情不仅没放松,反而担忧更甚。
此时已经出了内城,大道上行人不多,苏云起放开马缰让马儿自己走着,转身把江逸从车里拖出去,抱在了怀里。
江逸拿眼看了看左右,不自在地扭扭身子,有些生气地说:“干嘛呢?大马路上的。”
苏云起抿着嘴不说话。
江逸回想了一下刚刚的谈话,顿时明白过来,不由地暗自笑道:他家男人这敏感的小神经啊,偶尔来这么一下子还挺可爱!要不说男人也是需要疼的,越是看似强大的越需要。
这个时候,江逸当然不会吝啬自己的甜言蜜语,“放心吧,我在这里有家有爹,如今又有了个娃,就算神仙拉着我我都不会回去。”
苏云起低头看他,就那么直愣愣地看着。
江逸无辜地眨眨眼睛,装作没有明白他的意思。
苏云起微微皱眉。
江逸扑哧一声,笑了,一字一顿地说:“最、重、要、的,还是因为这里有个我想共度一生的人。”
苏云起这才满意了,低头亲了下去。
“哎哎,这可是路上,看着马,别走岔了!”江逸手脚挣扎。
苏云起才不管他。
******
夏日伊始,丁字街正是热闹的时候,穿着各色服饰的人或在街边摆着小摊,或站在门前招待客人,来来往往的商客有色目人,也有汉人,还有些在当地定居的蒙古人。
江逸看到一家蒙古人开的店铺,拉着苏云起道:“咱们给乌木那小子买些奶酪吧,他刚来那会儿看他总吃,后来没见过了,兴许是吃完了。”
苏云起依言跟着他进了店里。
这家店面不大,柜台上摆满了各种奶制品,还有肉脯等物,正中摆着一个硕大的羊头,十分威风。四面墙壁挂着布,屋顶上也装饰着颇具民族风情的纹饰,满满的草原风情。
店主是个高高壮壮的蒙古汉子,他旁边还站着个胖乎乎的小孩子,江逸不由地想起了他家的胖胖,忍不住露出笑脸。
汉子看着江逸和气,也跟着笑了起来,“客人想买什么?这里都有哎!”口音虽奇怪,却一点都不妨碍交流。
江逸看着他,礼貌地说:“我想要些奶酪,带回去给孩子吃。可以先尝尝么?如果好吃的话我多要些,家里孩子多。”
汉子摊开手,豪爽地说:“可以,随便尝!草原上的马奶,好!”
江逸笑笑,捏起一小块放进嘴里。唔,酸酸的,不黏牙,虽然咬起来紧实,入口后便化为一股浓郁的奶香,没有任何乱七八糟的添加剂。
江逸搓了搓沾染着奶香的手指,随即竖起大拇指,“很棒!”
汉子不明白这个手势是啥意思,话却听懂了。脸上立即绽开一个笑脸,“那就多要些,还有肉脯,我送起肉脯,不要钱!”
说起来自从元灭之后,他们这些人的处境并不好,汉子难得能碰上江逸这样识货态度又好的客人,自然热情了许多。
江逸看看别一个柜台上的肉脯,问道:“有牛肉脯吗?”
“有,牛肉,羚羊,但是不多了。现在不让过关,没的鲜肉运进来。”汉子十分遗憾地说道。
江逸脸上却露出喜色,“我看看!”在中原,牛是耕作的主力,从没有人会舍得把牛杀掉吃肉,私自杀牛甚至会触犯律法。江逸来了一年多没吃过牛肉,早就馋了。
汉子还没动,小胖孩便咕咚咕咚地跑到另一个柜台上,胖胖的小手抓了两大把肉递到江逸面前,细长的眼睛却瞄着苏云起。
“哈哈!”汉子开怀大笑,“我家小布扎喜欢这位强壮的客人!”他的手指向苏云起。
江逸对苏云起努了努嘴,“你接呗,其实人家是给你的。”
苏云起勾起一抹笑,把小孩手里的肉脯接过来,说了句,“谢谢。”
小孩明显很高兴,激动地跑回他父亲身边。
江逸在这家店里买了许多奶酪和肉脯,还送了小孩子几样自己带的点心——是朱高炽专门准备着让他在路上垫肚子的。
小孩很高兴,汉子自然也高兴,临了又塞给江逸一大把肉脯。
可以说是收获颇丰。
转了一会儿,终于找到了卖艾窝窝的小摊,摊主带着白色的小帽子,黑黑瘦瘦的,十分可亲。
江逸凑上去问道:“这是艾窝窝吧?”
“这是‘不落夹’,回回人最爱吃的‘不落夹’。”摊主操着拐了好几道弯的尾音回答。
江逸又仔细瞅了瞅,外表白白软软,里面黑色的芝麻馅若隐若现,顶上还嵌着一颗喜人的红豆,虽然形状跟后世批量生产的不太一样,但的确是艾窝窝。
原来这时候叫“不落夹”呀,兴许是音译。江逸毫无根据地猜想。
“怎么卖?我先要一个尝尝,好吃的话我就多要。”江逸从苏云起手上接过钱袋,掏出几枚铜钱。
摊主看着他,想了想,说道:“尝尝吧,尝尝不要钱。”
江逸忍不住赞了一声,古人真朴实,少数民族真良善,幸亏我不是骗子——不过,似乎也没人骗一个艾窝窝吧!
脑子里过着这些有的没的小心思,江逸不客气地拿起一块,细细地品尝起来。
兴许是纯手工打制的原因,摊主的窝窝并不像后世机器搅拌的那般细滑绵软,外皮更显柔韧,馅心松散甜香,虽少了分精致,却更有人情味。
江逸边吃边不住地点头,摊主也跟着松了口气。
“给我包上十斤吧!”江逸财大气粗地说。
摊主愣了一下,诚恳地说道:“这个,软时好吃,放久了变硬,不好吃。”
“没事儿,我家里人多,不会放太久的。您就放心给我称吧!”江逸笑着回道。
摊主这才将信将疑地给他称了起来,用布包好。一下子,摊上的艾窝窝就去了大半。
旁边几位汉人看见江逸买了那么多,也好奇地凑过来,多少要了些,摊主忙不迭地称着,黑瘦的脸笑成了一朵花。
第109章 茯苓饼
原本来丁字街是要买茯苓饼的,结果茯苓饼没买到,买了一大兜奶酪,一大兜肉脯,一大兜艾窝窝,现在又新添了一兜酥糖。
江逸小心地抱着那兜酥糖,边走边兴奋地跟苏云起说:“你不知道,这东西有多棒,酥、脆、香、甜,不粘牙不腻口,里面的麻馅是一层层的,好吃又有趣,三叔公肯定喜欢,我觉得小爹应该也爱吃。只是做起来太麻烦了,要不我肯定早就做了。没想到在这里能买到,嘿嘿,真是赚到了!”
苏云起看着他眉飞色舞的模样,也发自内心地露出笑脸。
江逸转头看他,这才觉察到苏云起都快被零食兜给埋了。这么个玉树临风的男人,身上挂着几个散发着甜香气味的大兜子,说实话,有点滑稽。
江逸不好意地笑笑,伸手去接苏云起手上的布兜,“我拿两个吧,你都拿半天了。”
苏云起躲了一下,温声道:“你在前边看东西,我拿着正好。”
“给我吧,你一个人拿这么多……”江逸还在坚持。
苏云起干脆从怀里掏出钱袋递给他,玩笑道:“你拿这个吧,这个是最重的。”
江逸原本想板起脸,却没忍住笑了,“哪里是最重,是最贵吧?”
苏云起学着他的样子眨眨眼,带着笑意说道:“责任重大,你可得保护好了。”
江逸撇撇嘴,“懒得理你,大男子主义!”
苏云起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想来也不是什么好话,既然不是好话,还去追究干嘛?平白影响了感情。
江逸嘴上说不理人家,没走两步就又忍不住开始说了起来。
“以前我外婆最爱吃酥糖,她说唐朝有个大诗人,专门写了诗来夸它,怎么说来着……‘茶罢一块糖,咽而即消爽,细嚼丹桂美,甜酥留麻香’,每次买了酥糖外婆就要在我耳边念,我都背过了。”
苏云起接口道:“外婆也是读书之人?”
江逸点点头,有些怀念地说道:“在那个年代算是很有学问的,只是后来因为一场政治运动落了难,事情过去之后她原本有回城的机会,但是被我连累了。”
说到这个,江逸的心情明显低落下来。
苏云起空出一只手,摸摸他的脑袋,逗弄道:“现在没了你,想必外婆过得不错。”
想起那次魂穿回去短暂的交流,江逸猜想着外婆应该是跟着小姨去了美国。外婆原本就是对外关系方面的专家,至少语言方面不成问题,而且听说那边老年人的生活比较丰富。想来应该过得不错。
想到这里,江逸心情确实明朗了些。苏云起也暗自松了口气。
又沿着街道走了一会儿,并没有看到什么想买的。
江逸把单子掏出来,边走边念叨着:“我想起来了,京八件和驴打滚咱们应该买不到了。得等到女真人入关后才有。”京八件是清朝宫廷传出来的,驴打滚似乎也是满州的吃法,后来才传到北京。
苏云起瞄了一眼单子,纳闷道:“景泰蓝是什么?”
江逸比他还惊讶,“你不知道?”
苏云起摇摇头,“从未听说。”
江逸皱眉,“不应该呀,像你们这种富贵人家的子弟不是对这种把玩之物十分精通的么?莫非是现在不叫这个名儿?”
“什么模样的?”
“嗯……颜色跟唐三彩差不多吧,花里胡哨的,铜胎,也有金的,常做成镜面、圆盘、细颈瓶……”江逸十分不专业地描述了一番。
苏云起想了想,说道:“你说的应该是‘奇宝烧’,也叫‘佛郎嵌’,那个买不到,是皇宫专用。”
“唔,那就之后再说吧!”原本想给孩子们一人买个小葫芦挂在脖子上的,这样外人一看就知道是他们家孩子,多拉风。
江逸有些失望,低头看了眼单子,嘟囔道:“就剩茯苓饼和烤鸭了,不知道能不能买到。”
苏云起指着一家店面问:“那个是不是你要找的茯苓饼?”
江逸抬眼一看,刷着红漆的匾额,崭新的店门,精精神神的店员,竟是家不错的点心铺子。
他拿眼往铺子里看了半晌,纳闷地问:“哪里有茯苓饼?”
苏云起抬手指了指柜台角落,木质吊牌上用墨写着四个楷体小字:茯苓夹饼。
江逸呆了一下,不由地竖起大指挥,“眼神真好!”
苏云起笑笑,“去看看吧!”
江逸点点头,边往店门处走边小声对苏云起说:“茯苓饼流行起来是在几百年后了,其实我也不确定这时候有没有。”
“兴许是呢,看看罢。”苏云起接口道,“若不是,咱们就去买些茯苓霜,你自己做。”
江逸赞许地点点头,“若是自己做,我就做果酱味的,那个不甜不腻最好吃,不过要等到夏秋两季了。”
“眼瞅着也就到了。”
几句话的功夫,两个人就迈过门槛进了店门。
店里的小伙计热情地迎上来,看到苏云起身上的大包小包不由地愣了一下。还是老掌柜经验丰富,一看就知道是来了大主顾。
老掌柜给小伙计使了个眼色,小伙计便反应过来,更加热情了些,“二位想要点什么?咱们店里点心样式全,材料好,许多大户人家的小姐太太们都叫丫环小厮过来买!”
江逸笑笑,直接走到掌柜面前,指着“茯苓夹饼”的小吊牌说道:“老先生,有句话我就直说了,若是有冒犯之处您别介意——我想知道,这茯苓夹饼可是用茯苓霜和精白面粉抖匀了做成薄饼,中间再夹上蜜饯馅料等物?”
江逸说完,便看见老掌柜的脸色明显变了,于是赶紧解释道:“我们是慕名而来,找了好些地方都没碰到,倘若您这里就是这个,我定当多买些。我们兄弟大老远来一趟也不容易。”
兴许是江逸所说“远道而来”的话语让老掌柜放了心,他看着江逸半晌,狐疑地问:“客人先前吃过?”
江逸点点头,脸不红气不喘地说道:“别人送的。”这也算是善意地谎言了。
老掌柜松了口气,叹道:“能一口把材料说出来的,八成也是懂行的。我也不瞒你,这样点心确实如客人所说,用茯苓和白面粉做成饼,中间夹的馅料不同,口味也有所不同。”
江逸看了看苏云起,喜道:“还真是找到了,老先生,我看这柜台上只有木牌却无点心,这是何故?”
老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