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枣儿沟发家记-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江逸笑笑,没接话,只是说道:“给姑娘的鞋子,我五日后送过来。”
  香枝点头应下,笑言,“得了,事情办砸了,我这个办事的也得赶紧回去交差。咱们五日后见吧!”
  虽然没几步路,江逸还是让大山把她送到李府门口。
  如此顺利地把鞋子卖了出去,兄妹四人心情大好,准备好好逛逛这银坊镇。
  “逸……哥,要……买肉。”小宝认真地强调。
  “好。”不仅要买肉,还要多买些熬汤的大骨头,全家包括他在内都是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吃食上一点都不能凑合。
  ******
  江逸他们回到家的时候,夏荷已经把饭做好了。
  梅子和小宝在镇上吃了许多小吃,就连回来的路上都一直在吃吃吃,这时候见到夏荷端出来的家常菜,连连嚷着:“肚子装不下了!肚子装不下了!”
  大山也不好意思地揉揉肚子,他也吃了不少。
  当然,他们也给在家留守的两人带回来四只大大的肉馅锅贴,大山一直捂在怀里,到家还是热的。
  夏荷又是惊喜又是心疼,一直说下次不用给她带了,留着钱买过冬的粮食。
  夏荷这话倒提醒了江逸,这个叫“广昌县”的地方明显是北方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不仅是越冬的粮食,更重要的还有棉被和棉衣。
  看来,买山种枣的计划要迟早提上日程。
  江逸就着夏荷做的菜和粥吃了顿热乎饭,就早早地钻到房里查资料。
  他手里的小木牌简直就是一个明朝知识大全,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和现在的对比,比如现在他所在的广昌县在现代属于哪个地域就没办法查出来。
  江逸想知道些这里土地买卖的规则,心念一动,小木牌上就显出来几行小字:上等田地15到20两银子一亩,中等10到15两一亩,下等10两以下,具体金额依据各地政策有所变动。
  江逸低声问:“有没有买山的先例?”
  木牌闪光,慢慢显出几行小字:会有显赫人家买山建别院,蜀中地区有人买山垦荒的情况,此外还有佛家寺院、道家清观等,不胜枚举。
  江逸又问:“价钱如何?”
  小木牌:水土富饶之地有价无市,荒地便宜并有优惠政策。
  “比如?”
  木牌:比如免税。
  江逸长舒一口气,头脑中快速地草拟了一个计划。
  有之前卖枣糕赚的七贯钱买米面以及过冬的棉花和布匹应该是够了,就算不够等今年的枣子下来之后,也能挣个吃喝的钱。再不济还能晒干了继续做枣糕。
  卖虎头鞋得来的二十两碎银用来买山地,还有前几天那位兵哥给的两个银锭子也要带着以防万一。用不上最好,万一用了,再想办法尽快还上。
  既然荒地便宜,荒山应该更贵不到哪儿去。如果二十两买不下他看上的那个小山包的话就先买阳面的一片地方,用来做试验田也足够了。
  江逸把未来的计划细细地想了一遍,就自信满满地进入了梦乡。只要想到离回家的路又近了一步,就连做梦都是笑着的。
  此时,江逸不知道的是,对面屋里的两个小姐妹比他睡得更晚,她们像是商量着什么天大的事儿,一会儿信心满满,一会儿又犹豫不决。
  姐妹俩叽叽咕咕说了大半夜才终于安静下来。
  第二天江逸早早起来,趁着大家都在饭桌上,就把自己的打算简单说了说。
  苏家兄妹都是心思通透的,虽然不明白江逸为什么会种枣树,但是也没有人多嘴问。
  这个家里最为熟悉外界应酬的就是云舒,他主动站出来说:“逸哥,明日我同你一起去县里。知县家的公子与我一同在学堂读书,算是有几分交情。若是万一有什么不妥当的,想必那负责土地买卖的主薄也会卖他几分面子。”
  “行。”江逸原本也想叫云舒去的。一来他之前在县里上学,对地界熟悉;二来作为大家族的嫡子,人情往来也不会陌生。
  两人商量着明天趁早去镇上找马车,到广昌县城不过两个时辰,赶在下午把事情办了,当天就能回来。
  夏荷忙活着去给他们准备要带的东西,虽然是好事,但终归是担心,总觉得这也要带那个也不能落下,连带着小宝和梅子也跟着他忙乱。
  一时间家里像是发生什么大事儿似的,全家都动员起来,并且不让江逸动手,只说他明天还要起个大早,今天应该养精蓄锐。
  江逸想起了以前在课题组的时候,每个人说话都夹枪带棒,生怕你做得少我做得多,你抢了他的功劳他得了导师青睐。当然也有和谐的时候,前题是没有利益冲突。
  而现在,一家人忙忙碌碌,虽辛苦、贫困,心里却暖融融的。
  ******
  第二天,天还没亮,江逸他们就披星戴月地出发了。
  大山把他们送到镇上,很顺利地找到车马行。说是车“马”行,其实里面几乎没有马——在乡下几乎找不到真正的马拉的车,都是驴车或骡车。驴子温顺,行走较慢;骡子劲儿足,好跑远路。
  时间太早,车行里只有一辆骡车,年轻的车夫靠在车辕上打盹,一见有人来,立马精神了。
  “几位要租车吗?咱的骡车舒适稳当,几位去哪儿?”
  大山沉声道:“到广昌县城,多少钱?”
  “县城不近,来回三十个铜板,东家管饭。”
  “当天能回么?”
  “那要看您办什么事儿了,您要办事快的话,铁定能回。”
  “你倒是会推脱。”大山笑言,又作出一副有经验的样子问了些别的。
  车夫是个健谈的年轻人,自我介绍说叫王小五。
  云舒原本还有些犹豫,怕王小五太年轻经验不足。
  王小五拍着胸脯保证道:“虽然我才十五,跟着跑车已经有十年了。不瞒您说,我从五岁开始就跟着我爹出门,我爹可是银坊镇出了名的车把式,多的是人专门请他!到如今这大同府的每条路怎么走,哪个县的包子馅大味美,我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我看你是吹牛吧!五岁开始赶车,你娘也舍得?”
  王小五一改眉飞色舞的神色,低落道:“我娘那时候生病去了,要不爹也不会带我……”
  一时间气氛有些尴尬,大山想道歉,又显得太刻意。
  王小五自觉说了不该说的东西,懊恼地挠挠头。
  这时,一道清冷的声音如同一道曙光传进他的耳朵里:“就用他的车吧。”
  王小五循着声音看过去,就见一个神仙似的人物正看着自己。小五没读过书,不知道怎么形容,反正就是好看得像神仙一样。
  直到很久之后,王小五成为江家的一员,跟哥哥姐姐大爷大妈们都混熟了,他还是逢人便说,他从第一次见面就看出江大东家肯定是个干大事的人。
  问他为什么?
  因为江大东家是神仙下凡啊,人家是到凡间历劫来了,历完劫还得回天庭继续做神仙。
  从某种程度上说,小五真相了。
  
  第13章 扑个空
  
  对于江逸的决定,其他人当然不会有什么意见。
  临出发,江逸又把脑袋伸出车窗,嘱咐大山:“万一有什么特殊情况,保不齐也会在县里住一宿,第二天必定回,让家里别担心,也别出来找。”
  大山连忙应道:“放心吧,逸哥。”
  王小五见他们话说得差不多了,在前面招呼:“二位东家坐好,咱们走嘞!”
  马鞭一甩,高壮的骡子长嘶一声,“得得”地跑了起来。
  江逸第一次坐马车,处处觉得新奇,直到出了镇子上了官道,他的脸色才淡定下来。
  云舒一直暗暗观察着江逸,心里是又好奇又好笑。
  前面赶车的王小五也是舒了口气。
  他没敢说这是他连日来第一次接到活儿,自从父亲去世后把这套吃饭的家伙事儿交到他手上后,他没赚来一个钱。
  生客嫌他脸嫩不敢坐,熟客全被车行里那些老油子们抢走了。以前父亲病着他们还顾及几分面子,父亲一走就什么交情都不讲了。
  好不容易起早贪黑接个近处的活儿,赚来三瓜俩枣还不够交车行的份子。
  眼看着日子就要撑不下去,如果今天不是碰上江逸他们,他真就要撑不住卖掉骡车改行了。
  所以他心里对江逸感激得要命,忍不住就想跟他多说些话。
  “二位东家也是银坊人吧?”
  江逸看着外面的景物出神儿,根本没打算理他这茬儿。云舒只得开口道:“自然。”
  “敢问一句,二位是在镇上住,还是在村子里?”
  云舒心生警惕,江逸也回过神,二人对看一眼皆是面色凝重没有说话。
  王小五等了半天没等来回应,这才反应过来他们可能是误会了。于是连忙说道:“二位不要误会,我只是想提醒一句,若你们本就住在镇上便罢了,如若不是……”
  实际上他问出这话的时候就料定了两人不是镇上的,他打小跟着王老爹在镇子上跑,若镇上有这样两个出色的公子他肯定有印象。
  “如若不是,又当如何?”江逸想听听他怎么解释。
  “如若二位是住村子里的,实在不必跑到镇上雇车。”王小五没等他们再问,就继续道,“咱们县城在北边,镇子在最南边,银坊镇的几个村子全在镇子的北边,要想去广昌县城再去镇子上坐车就远了。”
  苏、江二人这才恍然,江勉是初来乍到不清楚,云舒来来回回几次都是这么走,竟也没反应过来。
  既然知道王小五是好意提醒,二人心情也放松下来。云舒笑问:“小哥有什么好办法?”
  王小五就等他这一问,连忙道:“我家住上花沟,再往北就有一个枣儿沟,枣儿沟村西边就是官道。以前有人想雇车,都是提前在车行说好了,到时在官道等。有些熟客就直接去家里接。”
  就是因为他爹人好不计较,才揽了那么多熟客,他家先前也算殷实,只是他爹病了这三年,再大的家业也花光了。
  苏、江二人不约而同地想:我们就是枣儿沟的。
  不过他俩到底留了个心眼儿,俩人互相递了个眼色,将这个话题揭过没说。
  云舒看他殷切,还是许诺道:“如若我们再坐车,也去上花沟找你。你叫王小五是吧?我们记下了。”
  “好嘞,那就谢您照顾生意!”王小五笑逐颜开,赶车更加卖力。
  一路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八十多里的路将近六个小时就到了。这对骡车来说已经够快了,王小五技术确实好,一路上速度均匀平稳,江逸甚至还眯了会儿,醒来精神很多。
  由于出发得早,到县城刚过晌午。
  他们在路上时已经吃了夏荷准备的干粮,两个人一合计决定先办事再吃饭。好在王小五也没意见,他现在是一心想给两人留下个好印象。
  云舒找了个代写书信的摊子,打听办理土地买卖的府衙。
  大家都是读书人,相互之间也友好,那人不仅仔细地给他说了地址,还说了说那个主管土地买办的孙主薄。
  云舒客客气气地谢了一番,三人又马不停蹄地往县衙赶去。
  云舒过去和差隶们交涉,江逸暗暗打量着眼前的建筑。
  在各种电影电视中出境率很高的县衙并没有电视中演得那么气派,反而有些破旧。差役也并不威武,比普通人还普通。江逸很是失望。
  江逸不知道的是,这广昌虽然是县,却还比不上银坊镇富庶。广昌境内多山,耕地少,也并没有任何特色产业,因此百姓们生活得很是艰难。
  与之相比银坊镇算是个异类。银坊镇在广昌县的最南端,是朝廷设立的铸钱所之一,常年有重兵驻守,许多事物也并不归县里管辖。
  可以说一个银坊镇的收入就顶整个广昌县的十倍之数。这也是江逸把枣糕、虎头鞋定到天价都不愁卖的原因。
  云舒和官差交涉完,脸上看不出表情。
  江逸像个闷葫芦,王小五早就憋坏了,看到云舒回来终于狠狠地喘了口气,一迭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成了吗?”
  云舒摇摇头,沮丧道:“逸哥,真让你说准了,咱们今天恐怕回不去了。”
  江逸还没什么表示,王小五先急了,“怎么的呢?买地是好事啊!莫不是差爷不给办?”
  “并非是他们,只是咱们没赶巧,孙主薄今日去别处测量土地了,过晌去的,回来后就不早了,想必得明日才办公。”
  王小五明显有些失望,像只淹水的小鸡仔。
  江逸想了想,对他说:“我们要住一晚,小哥若是不方便可以提前回去,车钱照付。”
  云舒也点头说:“今日确实是我兄弟二人思虑不周,却是连累了小哥。”
  被东家这样客气地对待,王小五倒不好意思起来,忙摆手道:“可别说什么连累不连累的,刚刚您也说了车钱照付,说起来还是我占了便宜。”
  云舒听出他话里的意思,问道:“那小哥是决定先走一步?”
  王小五又想了想,说:“左右家里没事,我也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得了,我就陪二位多等一日吧!”
  他爹曾经说过,对于不让你吃亏的东家,你更不能亏待了人家,到最后你不会真的吃亏。王小五虽然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却坚信他爹是肯定不会说错。
  对于他能留下来,江逸和云舒也挺高兴,终归是知道些根底,总比现找的好。
  接下来,他们又在住上发生了分歧。
  王小五的意思是在城墙根随便找个避风的地方凑合一宿就行,以前遇到类似的情况也是这样做的,谁都不富裕,也没人挑理。
  云舒也觉得不该花钱住店,他如今已经不是月银上百两的嫡少爷了,他比谁都清楚。可他不想让江逸吃这份苦,一时又想不到好的办法。
  江逸想起小时候外婆讲过,以前她和外公去省城做生意,晚上舍不得花钱住旅馆,俩人就凑合着在桥洞里睡。他们在下面睡着,上面老旧的火车“卡嚓卡嚓”开过,就连梦里都是火车的卡嚓声。
  那时候江逸觉得蛮好玩,现在只觉得心酸。
  他叹了口气,说道:“还是住店吧。你们先别急,听我把话说完。今日的情形你们也看到了,明日咱们在县衙办事还不知道要费多少口舌。如果不好好养精蓄锐,打理得体面些,事情怎么能成?”
  一席话说得两人面上动容,江逸再接再厉,“更合况,云舒和我都不算壮实的,这一宿若着了凉生了病,你们算算看病买药的钱够住几回店的?”
  对于江逸的好口才,云舒惊讶又叹服,“行了,经你这么一说,不住店就是浪费钱又耽误事了,谁还敢不住?”
  王小五虽然也认可了,但他还是最后争取道:“不如二位东家去住店,我就在车上凑合一宿,我整日里赶车,把车当家也惯了。”
  直到此时江逸两人才真正接受了王小五,赶车期间他的吃住都是东家负责,包括牲口的草料、车的占地费,一进旅店还真不光是他们仨的房钱。
  王小五是真心实意地想给他们省钱。
  云舒看着他愁眉苦脸的样子暗笑,“行了,还怕我们克扣你车钱不成?”
  王小五孩子气地撅着嘴,愤愤地看了江逸一眼,“都说看着不常说话的人实际才真能说,我今天算是见识到了。”
  云舒亲昵地拍了下他的脑门,“你倒编排起东家来了!”
  王小五捂着脑门“嘿嘿”傻笑——他是发自内心地高兴,自从他爹死后,他已经很久没这样笑过了。
  小五突然聪明地想着,即使这次东家不给车钱,他也觉得值了。
  
  第14章 买山难
  
  事实证明江逸的考虑并不多余。
  第二天两个翩翩美少年收拾得神采奕奕去了县衙,还没说话办事就先让人高看了一眼。
  孙主薄是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家,看上去慈眉善目,对江逸他们也和善,一听说他们打算在枣儿沟买地,不仅不为难反而很高兴。
  然而,当江逸说明意向之后,孙主薄翻地契的手却停了下来。
  “后生是说……你要买枣儿沟北面那俩土包?”孙主薄的表情惊讶极了。
  “是的,我想买下那两座…土包。”江逸因为他对土山的称呼忍俊不禁,“只是不知这价钱如何?”
  孙主薄夸张地笑皱了一张老脸,“今儿个老朽还真是听了件稀罕事儿!咱们这偌大的广昌县,还没有人想买那土山。后生你来和老人家说说,你为啥要买那个要啥没啥的土包?”
  江逸被人这样调侃他也没恼,反而平静地说道:“自然有用。”
  孙主薄连连摇头,“后生啊,老朽劝你若有余钱还是正正经经买上几亩好田,娶个媳妇生个娃,日子多美,何苦和那山过不去?”
  老人家喝了口水喘了口气,继续道:“咱们广昌别的不缺,就山多,那上面除了石头就是草根树根,地都种不了。莫非你想要的那个就藏着金子不成?”
  江逸只是笑,不说话。旁边的云舒从始至终都没开口,一副全凭江逸作主的样子。
  老人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也就明白了他们的意思。
  于是把桌上的土地薄子收起来,叹口气,慢慢地说道:“买山地的事咱们广昌并无先例,老朽可是作不了主,二位后生还得去请示县太爷才成。”
  江逸眉头微皱,隐隐地有些不耐烦,正要说什么,却被云舒扯了扯袖摆。
  云舒对江逸使了个眼色,然后对孙主薄道了谢,俩人这才出了办事厅。
  这个办事厅设在县衙中,最前面那个收拾的不错的小院就是县令办公的地方。
  江逸本打算一鼓作气,去见县令,云舒却有不同的想法。
  云舒沉吟片刻,说道:“逸哥,我觉得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咱们还是先合计一二罢。”
  江逸皱了皱眉,不明所以。
  云舒也是无比挫败。想他苏家本是百年旺族,他云舒又是这一辈的嫡子,他想办什么事不是有人做好了送到他手边,哪里经历过如此波折?
  江逸这时候也回过些味儿来,想来古代办事更是讲究“人情”一说,若是他们俩这样一穷二白地过去,恐怕连县令的面都见不到。
  “是不是要先去找一下你那个同窗?”
  云舒点点头,压低声音,“他叫李海,是县令之子,想来靠他引荐至少李县令会见上一面。”
  “那咱们先去置办些礼物吧,你那同窗喜欢什么?”
  “不用花钱买,我有现成的。不过我得去学堂取,正好也看看李海在不在。”
  江逸并无异议,左右今天不算晚,去趟学堂也耽误不了多长时间。
  小五把两人送到学堂,然后和江逸一起在门口的大树下等着,云舒一个人进去。
  江逸看了小五一眼,见他并无丝毫怨愤的神色,稍稍安了心,想着到时候给他按双倍的工钱结算。
  “东家呀,这就是学堂啊!”小五一脸敬畏的样子,又忍不住使劲巴着脖子朝里面看。
  今日正逢学内休沐,进进出出的学子无一不挺胸抬头,脸上带着股倨傲之色。偶尔有人朝两人站立的地方看上一眼,多是露出鄙夷的眼神。
  小五“哼”了一声,委屈地撇嘴,“什么嘛,也不过如此。”
  江逸并没有嘲笑他的口不对心,反而赞同地说道:“的确没什么,如此肤浅将来也难堪大任。”
  说实话小五没听太懂,不过他听出来江逸是在向着他说话,于是对这个神仙似的东家更崇拜了。
  “东家,你也是读书人吧?也是在这里上学吗?”
  是读书人没错,不过……“并没有在这里上学。”江逸暗自笑笑,说起来他上辈子的学龄比这辈子的年龄都大。
  俩人在这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当然大多是小五说,江逸时不时“嗯”一声或摇摇头。
  学堂里,云舒从自己学舍的阁子里掏出一个严实的布包,一层层揭开,露出一方造型大气的砚台。
  这就是他打算送给李海的礼物。
  说起来他和李海还是因为这方端砚熟识起来的。这是云舒十四岁考秀才中了蔚州案首时父亲给他的奖励。
  家里被查封时,他大着胆子把这方砚台藏进里衣里带了出来,却一直舍不得用。有一次夜里思念家人,云舒将其拿出来擦拭,正巧被李海看见。
  于是李海知道了他的身世,并对这方端砚爱不释手。说起来他也只不过是小小的县令之子,这样的好东西可是见都没见过。
  云舒本不吝啬东西,但这个却不同,因此只能对李海的喜爱视而不见。
  这次要求人办事,少不得要割舍它了。
  “父亲,希望您的在天之灵保佑我们一家,从此顺顺利利,再无波折。”云舒小声地呢喃道。
  另一边,江逸他们等了好一会儿,小五早就无聊地靠着树干打起了盹,就连江逸也有些着急。
  想着云舒是不是没找着人?或者李海不愿帮忙?要不就是见到师长多聊了几句?可别和人起了冲突才好。
  就在他胡思乱想地时候,门口终于出现了云舒的身影。
  进去时是一个,出来时变成了两个。
  江逸看着那个笑容满面一脸世故的年轻人,不由地皱了皱眉。如果这位就是县令家公子的话,那县令的人品……江逸忍不住为接下来的行动捏了把汗。
  李海收了可心的礼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