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枣儿沟发家记-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是姨父方才的话提醒了我,既然羊群很有可能熬不过这个冬天,那不如在它们冻死之前放血杀了,用羊肉跟咱们换粮食。”江逸不紧不慢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江池宴和苏白生对视一眼,皆是肯定地点点头,“这倒是个好主意。”
巴尔干显然要更加激动些,急切地问:“若真能如此,可就太好了!就是不知,这兑换多少,怎么说?”
江逸不答反问:“姨父,大宁的行情我不懂,不知往年的价钱怎么样?”
巴尔干稍稍想了一下,回道:“按照大明的通用银钱来说,上等羊肉连皮带骨地称白银一分五厘一斤,白麦八钱一石,大米五钱一石。今年天气不好,华商来往困难,应该会再贵些。”
江逸快速地在脑子里算了一下,跟两位长辈商量道:“咱们一石白麦换二十五斤肉,一石大米换十五斤,怎么样?”
江池宴和苏白生还没说话,巴尔干抢先开口道:“小逸,你是不是算错了?”比正常价钱便宜了一半,这是明摆着吃亏呀!
江池宴沉吟道:“这方法恐怕不妥,咱们可以出好心,但不能挡了别人家的买卖。”
江逸这才反应过来,大宁粮店不少,各地往来的商队关系盘根错节,还真不好得罪人。
苏白生开口道:“我倒有个主意,让牧民们在家里把羊杀了,剥去皮,大骨头抽掉,羊肉按照肥瘦排骨分成一块块,直接拿肉块来换,这样咱们自然能多给些。”
江池宴照着这个思路想了想,补充道:“这样虽然能多给但也有限,不如搭配着南瓜粉,换粮食送南瓜粉,无论他们煮在羊奶里还是做成饼都能补身子。”
江逸眼睛越来越亮,拉着苏白生的袖子撒娇道:“爹,小爹,还是你们有主意……”
江池宴和苏白生双双看着他,一个含笑不语,一个无奈抚额。
巴尔干在一旁听着,心思百转,半晌无语,末了,他什么都没说,却是突然单膝跪地,右手放在左胸口,对着三人行了一个草原汉子最高的礼节。
江逸惊得直接跳起来,江池宴二人也连忙离位,伸手去扶他,嘴上说道:“这是做什么?快起来罢!”
巴尔干眼神坚毅地看着他们,声调颤抖,“我代表所有受惠的草原牧民们感谢你们的慷慨,愿草原上的太阳永远保佑你们!”
江池宴把他扶起来,温和地说道:“举手之劳而已,受不得这么大的礼。”
“不,你们可能不知道这样所谓的‘举手之劳’能救多少人的命。”巴尔干坚持道。
江逸最受不了这样的场面,趁机说道:“姨父,现在粮食是现成的,但是数量有限,麻烦您回去之后代为转达一下,让大伙尽快来换。”
“好好好,”巴尔干连连点头,再也坐不住了,告辞道,“我这就回去!”
江逸跟着两位长辈把他送到门口,平板车上早有码放整齐的两麻袋大米、两袋白面,还有一袋南瓜粉。
小六把一张纸交到巴尔干手里,恭敬地说道:“这是夏荷写的用南瓜粉做点心的法子,劳您交给铃铛妹子。”
巴尔干把纸接到手里,紧紧地攥着,深深地看了一眼车上沉甸甸的粮食袋子,重重地点了点头。
寒冬的冷风,吹红了汉子的眼眶。
******
有福子的巡逻队帮着宣传,没几天草原上的牧民们都知道了大宁城的江家用粮食换肉,给得粮食又多又好还白送南瓜粉的消息。
江家人也在院子里支好架子,一袋袋上好的大米、白面还有黄澄澄的南瓜粉都摆在人们眼前。
江逸还请了大宁信誉最好的中介人掌秤,恰好也是一位蒙族人。
刚开始只是相熟的几家以及巴尔干介绍的人过来换,二牛和苏云起扛着木棍架着粮食一袋袋地上秤称,从来没有缺斤短两的时候,甚至还不声不响地多给。南瓜粉更是不要钱似的白送。
中介人看在眼里,大概也猜出了主家出好心的意图,总会偷偷地把多出来多少告诉牧民们,让他们心存感激。
到后来,越来越多的牧民们骑着马、拉着车带着新鲜的羊肉从四面八方赶过来换粮食,城北的街道被马匹车架堵得回不了身。
好在牧民们心性淳良,并没有发生冲突,然而效率却低了很多。
为了保险起见,苏白生还是同秦同知商量了一下,让福子带着巡逻队维持秩序。
除了生活困难的牧民们,也有一些明显就不缺吃少穿的人抱着占便宜的心思过来交换,最后通通被福子的巡逻队请走了。
巴尔干带着铃铛和梁梓月赶过来帮忙,既做翻译又出苦力。
有女人们跟着过来的,铃铛就用蒙语给人们细细地介绍南瓜粉的烹制方法以及对身体的好处,所有取到经的人无一不露出感激的神情,临走前对着江家众人说了一通又一通地好话。
虽然江逸听不懂蒙语,但从铃铛抑扬顿挫的语调里也能约莫看出这丫头的好口才。
就连那些过来帮忙的邻居们都动了心思,想要跟着换些南瓜粉吃。江逸当然是免费赠送。
梁梓月也不含糊,一家十几口的饭全包在了她身上。这位江南女子在这个时候充分展现出了精打细算的本事,总能用最少的花费做出最繁华的菜式,包括挑选蔬菜肉类的方法、食物的搭配方法,比江逸可专业多了。
夏荷跟在她身边学了几天,心服口服地说:“姨母的本事要想全学下来,恐怕一辈子都不够,单是这几天,就胜过她先前所学了。”
梁梓月豪爽地摆摆手,说:“我听小逸说你是会念书的,自然在这方面用的工夫就少。女儿家会念书说出去多神气,当年小逸的娘亲就跟在我爹身边学过几年书,你不知道我有多羡慕她。倒是铃铛,书不好好读,持家做事也不学,整日里就会胡玩!”
说到这个,夏荷不由地红了眼圈,“姨母,不瞒您说,我也不是因为读书荒废了女工,实在是因为我娘亲走得早,奶妈心地虽好,却是个粗人,这才没学到多少东西。”
梁梓月愣了一下,继而露出一个温暖的笑,“想学这个还不好说?可比念书简单多了,我来教你。”
夏荷闻言,既意外又感动,想要屈膝行礼,却被梁梓月眼疾手快地拉住,“你这身子,可别逞能了。”
夏荷抚着肚子,脸上露出温柔的笑意。
这几天,长了眼的都看出来了,江家这一出根本不是为了挣钱,纯粹是在做好事。
街坊几个聚在一起一商量,最后各家把穿不着的厚衣服、厚鞋子全都拿了出来,看到那些实在困苦的就往人家车上塞个一两件,看到脸蛋通红的小孩子,还会塞上一把果脯蜜饯。
大多数牧民起初只是抱着试试看态度,如今却是真心地感激和信任。
总之,一切都很好。
第168章 取暖
冻死的羊血液流不出来肉会发红,吃起来口感也不好。
再者,从健康的角度考虑,被冻死的都是体虚甚至有得病隐患的,大量病菌存在于血液中实在不适合食用。
原本江逸还担心有人拿冻死的羊肉还换粮食,还特意嘱咐小川让他仔细检查。
没想到,时间过去将近一个月,几百户牧民,竟没有一家拿冻死的羊来充数的,不仅没有,他们送过来的还都是家里最好的肥羊、壮羊,巴尔干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因此,江逸更加乐意去帮助他们。
这些羊肉堆满了两个仓库,好在如今的天气滴水成冰,根本不用担心会放坏。
江逸把这段日子换出去的粮食、送出去的南瓜粉和中原的肉价比较着算了算,原本做好了出血的心理准备,可是到最后竟然发现有得赚,还不少。
这个结果一出来,江逸就像打了鸡血似的动开了心思。
这么多肉光凭自家吃恐怕吃上一整年都吃不完,原本他就想着让小川和二牛跟着余家商队把肉拉回蔚州,赶集上店地摆摊卖肉,能卖多少卖多少,只要把买粮的钱收回来些,别赔太多就行。
没想到,居然有得赚!
“咱们得好好计划一下,既然能赚钱,不如就想办法赚个大的!”江逸喜滋滋地拉着苏云起合计。
苏云起看着他在纸上画的一个个阿拉伯数字,大致也看懂了些——江逸之前教过他。
“余家有肉铺,让他匀出一间,咱们换月付租金。”
江逸一愣,“他家连肉铺都有?”
苏云起看着他呆呆的样子,不由地笑了,“余家商行涵盖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一间小小的肉铺而已,何至于如此吃惊?”
“我以为他们家做的都是金银首饰、玉石摆件、布料成衣这些高大上的买卖,没想到连肉铺都有。”江逸真是吃了一惊。
苏云起笑笑,说:“原本确实像你说的那样,肉铺点心铺这些店是后来余文俊掌权之后新加的。事实证明他是个有远见的,越是薄利,越是能够敛财。”
江逸看着他,笑道:“我看你也适合做买卖,懂得这么多。”
能有“薄利多销”这样的理念,的确是有远见,在现代那些南方商人许多不都是从卖圆珠笔、眼镜框发家的吗?几分几毛的利润不嫌少,架不住需求量大。
江逸上了心,拉着苏云起说道:“既然他们家有现成的铺子,掌柜伙计肯定都是齐全的,那就直接跟他合作,省得再让小川他们费劲。”
江逸顿了一下,继续道:“咱们最好再想个名号,做好了就是品牌,如果效果好,明年后年大后年都可以继续做,也算开辟了一个长远的买卖,还能顺带着帮助牧民……”
江逸暗自思索,苏云起坐在旁边任他拉着,静静地看着他。
好吃羊?
不行,古代人大多谦虚,这样的名字有点太自大了。
大块肉?
也不好,没有突出产地,也不知道是羊肉。
江逸一边想一边变幻着表情,然后眼睛一亮,“草原小肥羊?!怎么样?”
不好意思,盗版了哈!江逸在心里小小地愧疚了一下。
苏云起摸摸他的脑袋,“很好。”
江逸一扬下巴,“我也觉得好!大过年的,谁家不得割几斤肉啊,只要口碑做好了,肯定不愁卖!”趁着过年,没准还能大赚一笔。
对于自家赚钱点子层出不穷的媳妇,苏云起表示,哪儿哪儿都很好。
“快去给余文俊写信!”江逸迫不及待地推着苏云起。
就是有点急性子……苏云起默默地加了一句。
******
拿肉换粮的活动持续了一个来月,直到大宁周边的牧民们都来过至少一趟之后,人才渐渐少了,大伙也能偷个闲。
长辈们在里屋坐着说话,哥几个在外厅围着小炉子一边烤火一边唠闲嗑。
福子拿眼往屋子里扫了一圈,感叹道:“我说这世子爷还真够向着你们的,就连这屋子都比别处暖和三分。”
小川拨拉了两下烤豆子,笑道:“这跟世子爷可没关系,全都是小逸的主意。”
“嗯?”福子疑惑地看了江逸一眼,眼中兴致更浓,“这话怎么说?”
“你等等啊,待会儿跟你说……”豆子刚好烤成,外皮酥脆稍稍裂口,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小川拿着小木棍直接把豆子拨到手里,捣腾着手吹了吹,分成两小把儿,然后温和地倒进了两个孩子捧着的小手里。
江逸搓了搓手,眼巴巴地看着炉沿上剩下的那一点儿。
小川笑笑,照例吹得不烫了送到他手边上。
“谢啦!”江逸这才露出满足的笑脸。
其他人只能干瞪着眼,闻着香味儿。
说起来也是邪乎,按说烤豆子这活儿也不算什么大事,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谁都没小六那点工夫,江逸和小六尝试过不止一次,不是火候不到就是烤得焦糊。
同样的小黄豆,到了小川手里看着轻轻松松的,出来就香脆得不行,就连苏白生都爱吃。
包括他最后那一手,直接把滚烫的豆子扫进手心里,就没几个人能学得来。
福子对豆子的兴趣不大,他还想着刚刚的话题,“为啥屋里这么暖和,小逸到底出了什么主意?”
“好嘞。”小川拍拍手,正打算站起来,却被小六一把按住。
小六抓了把豆子塞到小川手里,“你接着烤,我带他去。”
小川挑了挑眉,对福子耸耸肩。
福子对小六向来不客气,把他一拉,“赶紧着。”
“急什么?说看就能看。”小六鄙视地看了他一眼,推开里屋的门,指了指迎门的大土炕,“看到没?就是这个。”
房门刚一打开,福子就觉得一股暖气扑面而来,他三两步走进去,把手放在土炕上一摸,惊讶道:“热的?”
小川扬着眉毛,心里骂了句:土包子。
福子抓着他的袖子,急道:“你告诉我怎么弄的,我可以不追究你在心里骂我的事。”
小六皱了皱鼻子,“你怎么知道我骂你?”
福子哼笑一声,冷着脸,“说正事。”
“切,你这是求人的态度么?”小六小小地吐槽一句,然后赶紧端正了态度,一本正经地把土炕的原理解释了一遍。
福子听着,虽觉得惊奇,却也有些失望,他摇摇头,说道:“蒙古包里恐怕用不了这个,单是在这墙外垒火膛一项就不能成。”
小六想了想,说:“小逸好像说过,火膛也有垒在屋里的,垒个灶架口锅,做饭的时候连带着就把炕烧了。只一点不好,烟大,也容易着火。”
福子斜了他一眼,“光是容易起火这一点,就不能用在牧民家里。”蒙古包里四处都是皮毛和布料,地上大多也铺着毡子,一个火星都不能见着。
小六看着他眉头紧锁的样子也有点烦,直接说道:“你到底寻思什么呢?不然回去跟小逸说说,我跟你说,老大给咱们找的这个‘大嫂’是真聪明,就没有他办不成的事儿!”
江逸的“事迹”福子听了不少,小六说的这个他不得不承认,“走,跟他说说去!”
俩人重新回到厅里,正赶上第二拨豆子出炉。
小川不紧不慢地给二牛分了些,往自己嘴里塞了些,就连苏云起都接了一小把,就没给他俩剩。
小六当时的表情简直了,他气愤地扑到小川身上,控诉道:“怎么就不给我留点儿?明明烤了那么多!”
小川把他从身上撕下来,丢到福子跟前,白了一眼,“至于么,几个豆子而已。”
“老五!你别以为会烤几个豆子就了不起!”小六的样子,好像生了真气似的。
福子一巴掌拍在他后脑勺,骂道:“我以为你快当爹的人来能长进点,没想到还是这么蠢!多少回了,你五哥就爱拿吃的逗你,你还次次着他的道儿!”
“他明明知道我想吃!”小六委屈得不行。
福子心里惦记着正事,没时间也没心思哄这个大孩子,他随手抓了好大一把豆子扔在炉子上,戳戳小川的肩膀,“都给他烤了,我看他能憋出几个屁来。”
小川对着在一旁生闷气的那人眨眨眼,“听到没?都是你的,吃不完还不行。”
小六气乎乎地看着炉子,鼓了鼓嘴,打算十分有骨气地说上一句“你想烤,我还不想吃呢”,结果纠结了好半天还是没舍得说出口,最后只是貌似凶狠地说了句:“我肯定能吃完!”
小川“扑哧”一声就笑了,唉,虽然快当爹了,到底连二十都不到,还真是个孩子呢!
另一边,福子凑到江逸跟前,把近来气温骤降,牧民们冻死冻伤的情况说了。
江逸心里一惊,“这么严重?都有死人的?”
福子面色严肃地点点头,“今年冷得太快,皮子来不及收拾,牧民们过冬的衣物不足,死伤恐怕难以预料……”
江逸看着苏云起,说道:“世子爷送来的那些大夫,是不是应该派出去了?还有那些防治伤寒的草药?”
苏云起握住他的手,指指里屋的方向,“爹和小叔还有秦大人在里屋就是在商量这件事,别担心,福子所说的死伤也只是预计而已,不然小叔也不会等到现在。”
苏云起说着,在江逸看不到的地方给福子递了个眼神。
福子多少也知道些自家大嫂的绵软心肠,于是连忙说道:“的确是预计,至少今年牧民们口粮充足,怎么也比往年好过许多。”
江逸这才稍稍松了心,他对福子说道:“土炕恐怕不能用在蒙古包里,原因你应该也知道了。不过,我先前去姨母家发现他们屋子中央架着火撑子,里面烧着牛粪,同样暖和得很。”至于牛粪什么的,多感受两次也就习惯了。
福子叹道:“如果是往常年份,火撑子也是够用的,今年实在太冷了些,还有那些留着作种的牲畜,牧民们拿着比自个儿的命还重,不知道今年要损失多少。”
江逸想了想,捏了捏苏云起的手,说道:“不然明天你陪我去趟姨母家,我再好好看看,看能不能想出什么法子来。”
苏云起自然不会拒绝。
“这样就太好了!”福子也悄悄舒了口气,继而十分郑重地对江逸说,“大嫂,一切都拜托你了。”
江逸抓了抓胳膊上的鸡皮疙瘩,嫌弃地看了福子一眼,“拉倒吧,第一次听你叫大嫂,还真有点渗得慌。”
福子被他弄得一愣,和苏云起对视一眼,不由自主地笑了。
江逸转过脸,嘴角同样扬得老高——虽然嘴上嫌弃,可他心里明白,福子这是彻底承认他了——虽然也并不需要他的承认,但是,不可否认,这种感觉好好哒!
第169章 好消息
实地考查之后,江逸还真想出来一个主意——暖气炉。
针对蒙古包的特殊情况,暖气炉应该是相对来说最安全的。
炉芯可以用胶泥做,外面包一层铁皮,安置在蒙古包中央,就不用担心失火问题了。
江逸把图纸画出来后,苏云起费大力气,从河滩挖来处于半冻状态的胶泥,试着做了一个。
模样像是八、九十年低流行的那种蜂窝煤炉的放大版,只不过仿照着家用暖气炉的样子在侧面掏了一个口,用铁片做了个“小门”,加燃料的时候打开,加完了关上。底部也有一个口,用来掏炉灰。
炉子做成之后,为了防止漏烟失火等烧坏屋子,江逸叫人把它搬到外面进行试用。他往炉灶里分别添了木柴、炭块等燃烧,观察着炉壁以及周围的升温情况。
小川几个饶有兴致地围在四周,纷纷说道:“不愧是大家伙,可比咱们那个红泥小炉子暖和多了,兴许能赶上土炕!”
江逸摇摇头,还是不太满意,不过不是炉子的设计,而是燃料,“木炭和柴火带来的热量还是低,而且也烧不了一宿,大半夜还得惦记着起来加柴,也怪麻烦的。”
苏云起听出他的意思,直接问道:“你有什么想法?”
江逸看向他,问道:“我知道一种高热量燃烧又持久的东西,叫‘煤炭’,颜色乌黑、坚硬如石,你见过吗?”
如果没记错的话,煤炭的燃烧历史从汉代就开始了,而且大宁境内应该也是有煤矿的,只是不知道这个时期有没有被发现。
苏云起点点头,“知道,不过那个烧起来有浓烟,味道刺鼻,倒不如木炭好。”
小六也说道:“这个我也知道,前两天还听牧民们提起过,烧起来屋里根本不能站人,他们宁愿烧牛粪也不想用那个,只有牛羊不多的人家才会捡煤炭来烧。”
江逸听了他们的话,不仅没有半天失望,反而惊喜了一把,这样看来大宁煤矿储量比他想象得还要丰富,直接可以“捡”!
江逸想象了一下随地捡煤的欢快场景,忍不住露出大大的笑脸。
看到他这样笑,众人脑子里不约而同地闪过一个想法——捡便宜的机会又来了!
“可什么好主意?”苏云起摸摸他狐狸般的小脸,问道。
“煤炭烧起来暖和又方便,这么大一块就能烧上一整天。”江逸用手比了个篮球大小,“至于冒烟的问题,太好解释了——还记得咱们枣儿沟学堂那个屋的大肚炉子是怎么弄得不?”
小川最先反应过来,“烟囱?!”
江逸笑嘻嘻地点头,“咱们往这个暖气炉上加个烟囱,直接通到蒙古包顶上的通风口,这样烟气就能顺着通风口住外走,另外烟囱本身也会释放热量,让周围的空气更暖和。”
众人听着,想明白之后,纷纷点头。
“暖气炉?”苏白生不知什么时候走到江逸身后,勾着一丝笑意看着地上那个憨态可掬的圆炉子,赞道,“倒是贴切。”
“小爹,你也觉得可行?”江逸期待地问。
苏白生毫不犹豫地点头,鼓励道:“试试吧,非常可行。不过,小逸可曾想过,这做烟囱的材料如何解决?咱家里那样大的铁皮烟囱,牧民们可不一定用得起。”
这个问题苏白生算是问着了,江逸开始想到做炉子的时候最先想的就是这个。
“不愧是小爹,真是深谋远虑哈!”江逸嬉笑着拍了个马屁。
苏白生没上他的套,只笑眯眯地等着他自己说。
苏云起顺应他的意思,开口问道:“小逸已经想好了么?”
江逸早就憋不住了,苏云起一问,他就立马说道:“土陶烟囱,怎么样?”
陶土河滩上到处都是,草原广阔,随便一个地方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