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穿之盛世永乐-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到了道衍的禅房后,朱高炽双手合十微施一礼道:“有劳方丈大师。”
等人都走了以后,朱高炽单手敲了敲道衍的房门,给道衍摆足了面子,他就不信太子殿下驾到这么大的动静,连方丈都惊动了道衍会不知道,这老和尚八成还在生气呢!
“师傅,徒弟来看你了!”
禅房内寂静无声,朱高炽继续道:“师傅,我给你带了好茶,下面刚进贡上来的,就半斤还不到,都被我抢过来了,我父皇急的眼睛都红了,徒弟我愣是一撮都没给他留。”
话音刚落,朱高炽耳尖的听到屋里有了一丝响动,他继续再接再厉道:“师傅你老人家不再吗?那我下次再来好了,这茶叶我估计留不到下次了,唉!好可惜啊!”
朱高炽转身真就开始往外走,还没走出去一米房门就开了,道衍面无表情的哼了一声转身又进去了,不过这次他倒是没关门,朱高炽跟在后面笑的不行。
进去以后朱高炽拽过一个蒲团凑到道衍的旁边坐下,手挽着道衍的胳膊笑的贱兮兮的讨好的道:“师傅近来如何?您跟这修心养性的果然又年轻了好几岁。”
道衍抽出手臂,教训道:“坐好,坐好!都做了太子了怎么还是这般心性,叫人看见了成何体统?坐到那边去,快点!”无奈,朱高炽只好听话的坐到另一边规规矩矩的做好。
“太子今日到访有何要事?”
朱高炽正了正坐姿道:“那我就实话实说了,师傅您也知道父皇新近登基,行事万分艰难,建文旧臣对父皇的得位手段颇多微词,眼下秋闱在即,父皇为了让天下读书人了解他努力兴文的愿望,决定修一本涵盖古今的大典,父皇想让您一同参与这部书的修订。师傅这是一件造福千秋的功德事,您千万莫要推辞!”
朱高炽顿了顿接着道:“父皇说师傅可以不蓄发,夜间继续住在寺里,您看怎么样?”朱高炽说完眼巴巴的看着道衍。
道衍的眼里闪过一抹笑意,他伸出手道:“你的茶呢?拿过来我看看。”朱高炽赶紧双手奉上,道衍接过打开盖子闻了闻点了一下头,起身把茶筒收好对朱高炽道:“好了,殿下我们走吧!”
朱高炽呆了一下:“啊?”
“啊什么啊?快走,答应了你和尚我不得进宫去谢恩嘛!”道衍恨铁不成钢的摇摇头,先出去了。
朱棣对于道衍同意入朝为官而感到高兴,可以说没有道衍朱棣的谋反之路就可能成功,况且道衍博学多才跟随朱棣多年,朱棣对他十分的信赖,道衍进宫后,朱棣痛快的下旨,恢复道衍俗家之性赐名姚广孝,任命他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翌日起与解缙一起担当大典的总篆修。
道衍领旨出宫后,朱棣撞了一下站在他旁边的朱高炽道:“看见没?这老家伙越老脾气越古怪,朕的面子都没你的大!”
朱高炽掐了一把朱棣的腰,撇嘴道:“父皇你就偷着乐吧!上哪再去找道衍师傅这样又有本事又懂进退的不世之才啊!居然让父皇你碰上了,啧!”
“朕怎么了?朕看你倒是欠收拾了!”
===================
作者有话要说:无比纠结!!
96章
对于修书一事朱棣为此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关注;由于诏书上的言辞恳切和朝廷的求贤如渴;不管大家是出于什么原因而来;总之没过多久从全国各地赶到京城应征的人就在城门外排起了长队;南京城外设了专门的考核人员,每天没日没夜的挑选精简应征的人;最后选出了两千多个文采、笔墨、绘画各有特长的人。
在人手选定后,大典的编撰工作正式开始运行。朱棣确实没有看错人,解缙充分的发挥了他的才学;他合理的安排了修书的各项工作,率领着两千多名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优秀文人,勤勤恳恳日夜不休的工作着。
朱高炽多少年后回想当时的盛景,心中都会不可抑制心潮澎湃,永乐大典收录上自先秦,下迄明初各种书籍七、八千余种,共计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三亿七千万字。这里的每一个字都是文人们亲手一个一个写上去的,每一幅精致的插画都是他们亲手描绘的。
大典著成后不会留下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精神却在中华五千年文名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痕迹。
也许是朱棣上位以来广施仁政没有兴起大的杀戮原因,又也许是朱棣兴文的态度打动了观望已久渴望为国效力的文人们,来参加八月秋闱科考的人数大大超乎了朱棣和朱高炽之前的预计。
一则以喜,一则以忧。没过几天北平方面上奏,朱棣的老邻居喜好到边界打秋风的蒙古骑兵,攻进辽东大肆抢掠了一番。
早朝上朱棣气急败坏的将镇守北平的守将沈东下旨革办,然后大为光火的道:“北平的防御什么时候变得如此脆弱不堪,任由蒙古军队来去自由,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
底下朝臣们面面相觑,都颇为无辜的看着朱棣,把朱棣看的怒气更涨,这时站在朱棣旁边的朱高炽见状,小声的说:“父皇,别闹!这事跟别人没关系,是我们自己疏忽了。”
朱棣转头瞪向朱高炽,心中骂道:“放屁,跟老子有什么关系?老子在北平的时候,那帮蒙古人什么时候敢这么放肆了?”
朱高炽挑眉以眼神示意,你也知道那是你在北平的时候啊?
朱棣领悟后顿时语塞了,北方的防御以前靠的就是朱棣和宁王朱权两个人镇守,靖难之后朱棣来南京做了皇帝,朱权则被朱棣打发到了济南,北方边界现在就没有主事儿的人了。
以前的北元蒙古残部被朱棣打怕了,基本不怎么敢来打秋风,但是现在不仅大明换了首领,蒙古人也换了新首领,洪武二十九年朱棣带人在彻彻儿山打败了北元残部后,黄金家族的继承者仿佛中了魔咒一样,几任继承者相继而死。
蒙古黄金家族的最后一任继承者坤帖木儿死在朱棣登基那年(1402年),他的部下鬼力赤篡夺了汗位,他废弃元的国号,恢复了鞑靼的称号。
这位蒙古的新首领像一个恼人的苍蝇一样,开始频繁骚扰北方的边界。
在没有想到彻底解决的好办法之前,朱棣只能暂时派重兵防守。但是这也让咽不下这口气的朱棣,第一次兴起了迁都的想法。
朱棣是一个行动派的人,脑海中有了这个想法后,朱棣习惯性的第一个就与朱高炽说了。
“炽儿,我们把京都迁到北平去吧!朕就不信由朕亲自镇守,蒙古人还敢如此嚣张!南京虽好却不利于防护边界,现下北方虏患不绝,建都北平更加便于就近制御,再说我们在北平生活了那么多年,炽儿你不想回北平吗?”
朱高炽递了杯茶给朱棣,然后道:“天子守国门,父皇的气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迁都是件大事,这事急不得!先不说朝臣们会不会同意,就说北平附近并不是产粮区,从南方调粮往北平调粮最快也要一月时间,远水解不了近渴。迁都必然会有大量人口流入,就是到时候想要出兵去讨伐一下蒙古人,也需要粮草做后盾。”
朱棣不满的道:“照你这么说,这都朕是迁不成啦?”
朱高炽笑笑:“办法不是没有,但我们得一步一步来,首先这事父皇你千万别拿到朝上与大臣们说。北平现在地广人稀,想要建都这点人是肯定不够的,父皇可以先从全国各地迁人到北平垦荒,过个几年安稳下来父皇再让人以在北平修建行宫为名,盖新的宫殿。陆路运粮不行,我们就疏浚运河,打通南北的运输线,到时候宫殿盖好了,粮草问题也解决了,我们再下迁都的旨意。”
朱棣听后脸色稍霁,点点头道:“恩,是要好好谋划一下。”
朱高炽头靠在朱棣的肩膀上,父子两个一时都有些出神,过了片刻朱高炽突然说:“父皇,煦儿和燧儿也不小了,该给他们选妃了,我这边先拖两年,将来就立煦儿做皇太弟吧!”
朱棣还在想着迁都的事,突然听朱高炽的话题蹦到选妃立皇太弟上,一时还有些没反应过来。
“怎么突然说起这个?”
朱高炽转了个身抱住朱棣的腰,将脸埋进朱棣的衣服里,闷闷的道:“总要办的不是吗?”
朱高炽想,老朱家的皇帝每一任都个性非常,从放牛娃朱重八同志开始,有古往今来唯一藩王篡位成功的,有同一个皇帝前后霸占两个年号的,有喜欢搞忘年恋差点断子绝孙的,有坚持一夫一妻制的,有酷爱炼丹老想得道飞仙的,有30年不上一回朝的,有就当了不到一个月皇帝就驾崩的,还有喜欢当木匠的,每一个基本上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朱高炽同学森森的决定坚决跟上主流风向,要做就做一个有个性的皇帝,不娶老婆算一条吗?妈蛋小爷会不会被传是首例性无能皇帝?朱高炽森森的有种蛋疼的赶脚。
朱棣摸着朱高炽的脑袋,小心翼翼的问:“炽儿,要不父皇指一个女人给你做太子妃?”
朱高炽要了摇头道:“不用了,跟着我也是守活寡,除了父皇我不可能再要其他人。”
朱棣的心里毫无愧色的松了一口气,他就是这么自私的人,自私的不想和任何人分享朱高炽,哪怕那只是他名义上的妻子也不行。
“等将来煦儿或者燧儿生了孩子,就过继一个到你名下。”
“嗯,再说吧!”朱高炽心里其实是渴望有一个粉嫩的小包子喊自己爹或者粑粑的,不过在朱棣和孩子之间朱高炽还是选择了朱棣。
朱高炽的心情突然一阵低落,虽然他和朱棣还能在相守二十载,但终究有一天朱棣会死去,而自己也会回到现代,朱高炽不知道二十年以后身边突然没有了朱棣的陪伴自己要怎么活,相隔三百年朱高炽连朱棣的墓地都进不去。
自己只是一抹来自未来的幽魂,侵占了朱棣儿子的身体,朱棣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性命。朱高炽将脸深深的埋在朱棣的怀里,鼻间吸取着朱棣身上的气味。
父皇,我要怎么跟你说,我其实不是你的儿子?
父皇,我其实是一个来自三百年后的灵魂,我叫明璟,家在北平!
父皇,我想让你下辈子来找我,可我说不出口,说了你会恨我吧?
父皇,我爱你!但是对不起!
看着将脸埋在自己怀里一动不动的朱高炽,朱棣轻声的问:“炽儿,怎么了?不会睡着了吧?”
朱高炽抬起头,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声:“父皇,对不起!”
“嗯?对不起朕什么?你干了什么亏心事?”
朱高炽将朱棣的脖子压下,嘴唇热烈的吻住朱棣的唇瓣,拼命的摄取着朱棣口中的津液,这个吻有些淡淡的忧愁和悲伤。
朱棣惊诧于朱高炽这个热情的亲吻,不过朱棣还是积极的回应了朱高炽的索取,不过吻着吻着单纯的唇齿交融就贬了调,朱棣不可抑制的动了情,由于之前一直忙于国事,半年多时间两人都没有真正的做过,情|欲来的迅速又猛烈。
一直贴在朱棣身上的朱高炽第一时间就感觉到了,他稍微支起上身保持着和朱棣继续接吻的动作,手顺着朱棣衣服的下摆伸了进去,朱棣火热的地方被朱高炽掌握着轻轻的撸动,朱棣呼吸骤然重了几分,眼里浓黑的看不见底。
过了一会朱高炽俯下|身去,将朱棣解放出来的火热一口含住,朱棣被朱高炽大胆的举动惊了一下,这可是在御书房里白日宣那个淫。
“炽儿……嗯……别弄了……”这画面太刺激了,朱高炽红润的嘴唇上下吞吐着自己的那个地方,朱棣即便是个圣人也忍不住,况且这样的姿势两人很少做,这一下可是真把朱棣刺激坏了,没过多久就交代了出来。
顶点过后朱棣有些慵懒的向后靠去,朱高炽找了锦帕给两人做了清理,然后有些调笑的道:“父皇,你今天可真快!”
朱棣瞬间睁开眼睛,眼里带着慑人的光芒,朱棣轻笑了一下:“炽儿,你是在挑衅吗?”
97章
自从朱高炽与朱棣商量过要给朱高煦和朱高燧立妃后;朱棣经过筛选先后为二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赐了婚。果然赐婚过后没多久便有大臣上奏请朱棣早日为太子立妃;结果被朱棣以太子妃的人选不能马虎;此事得从长计议慢慢挑给推搪了过去。
九月安南国国王的弟弟陈天平被老挝的使臣护送到访京城;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痛诉原安南丞相黎季犛突然逼宫,杀害了原来的国王及拥护国王的大臣,自后他改名为胡一元,并传位给他的儿子,并设计欺骗大明皇帝,骗取封号。现在安南国陈氏就只剩下他一人,陈天平奏请朱棣派兵征讨,荡除胡氏父子,复立陈氏。
对这一幕朱棣和朱高炽在几个月以前就有了预见;朱棣登基之初的时候朝鲜、暹罗、琉球还有安南的使者先后来朝进贡,并请朱棣重新赐予封号;对于这些属国的示好,朱棣当然不会拒绝。
不过当看到暹罗朝贺的文书上,国王姓名一栏上填写的是胡一元的时候;朱棣当即就疑惑了,暹罗的国王不是姓陈吗?什么时候改姓胡了?
为了给朱棣解惑,贺文上对这一点进行了解释,那上面称陈氏一族无后,自己是原国王的血缘最近的外甥,国王死后国不可一日无君,自己便被拥立了,借此机会想请大明的皇帝正式下旨册封。
“炽儿,朕老觉得他们这里还有猫腻,你说要不要先派人去他们那看看。”
朱高炽点点头道:“去看看也好。”
朱棣沉吟了一下:“那就叫礼部派人先去探访一下。”
朱高炽转了转眼睛道:“不,父皇。儿臣觉得安南国的情况并不简单,还是派一个信得过的人去为好。”
朱高炽想到郑和下西洋就在这一两年内,不如趁这个时候让他先下海存点经验。
“嗯,派大臣去太显眼。儿臣曾经听来福说三宝一家都是伊斯兰教的信徒,他的父亲祖父都曾跋涉千里,朝觐麦加,三宝从小耳濡目染,对航海造船都有所涉猎。父皇不如派三宝和魏汉等人乔装成走商的,悄悄的到安南去打听。”
朱棣突然将头凑近朱高炽,用手掐了掐朱高炽的脸道:“你知道的还挺多!说,是不是又在打什么蔫儿主意?”
朱高炽被朱棣突然放大的脸吓了一跳,他笑嘻嘻的咬了朱棣鼻尖一下然后迅速撤退,父子俩闹了好一会才消停下来。
第二天朱棣秘密下旨,给此行的三宝等人准备了一条商船,然后命他们乔装去安南打探情况。
两个月后,三宝等人平安返航,不出朱棣所料,安南确实有一个大秘密瞒着大明,并且这个秘密从建文朝就开始了。
三宝等人的商船抵达安南后,就被安南方面察觉了,在安南国代表还没找到他们之前,三宝等人在当地曾经暗查过,不过安南国的百姓们都对这件事情讳莫如深不肯多说。
正在三宝等人一筹莫展的时候,现任安南王派人找到了他们,安南国王热情的招待了他们。刚开始三宝还装一装,跟安南国往说自己只是普通的明朝商人,到这来真是搞外贸来了。
安南国王像没听懂一样的跟三宝说,快别装了你是来干什么的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样吧!你开个价真金白银的咱从来都不含糊,你回去就跟你们的皇帝陛下说,安南国内一切正常,你看够诚意不?
于是三宝将计就计的揣着安南国王给的金银珠宝回国了,当然回国以后这些珠宝他立马就上缴了。
这一趟三宝除了了解到安南国王换人的真相,还意外的发现国王陈氏还有血脉至亲活着,他在胡氏逼宫造反后就被几个心腹大臣就走了,不过至今下落不明。
对于三宝带回来的消息朱棣和朱高炽都很淡定,但是下一步应该怎么做这是一个问题。
其实朱棣和朱高炽都觉得安南谁当老大,跟他们都没啥关系,不过既然陈氏还没死绝,胡氏想要坐稳王位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朱棣决定按兵不动,先下旨如胡氏的愿正式册封了他,然后就坐等鱼儿上钩。朱棣虽然对胡氏篡位没什么感觉,因为他自己也是篡位得的江山,但是他敢算计到自己头上,朱棣就得给他点颜色看看。
朱高炽看看朱棣一脸算计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打什么主意。
“父皇,如果陈氏来求您出兵,父皇有什么打算?”
朱棣眼里有精光闪过,他笑了笑因为意味深长的道:“安南是个好地方啊!”
“父皇的意思是……?”朱高炽挑了一下眉。
朱棣丢了一个你懂的眼神,笑的特别无耻。
朱高炽摸着下巴陷入了思考,历史上朱棣了三十万人号称八十万大军攻打安南,只花了五个月的时间就控制了安南,并且把安南划为明朝郡县,设交趾布政三司。
但是好景不长,朱棣吞并安南另支持陈氏的拥护者大失所望,由于此时明军主力军已经撤出安南,陈氏旧臣简定率先发难,局面很快就一发不可收拾,明军只好再次出征,就这样安南皇室打输了我就称臣,你走了我就在反抗,拉锯战打了29年之久,到最后明朝也没占找便宜,反倒连连征战即损兵折将又浪费财政。
半晌后朱高炽抬起头郑重的问朱棣:“父皇,安南你真的下定决心想要拿下了吗?”
朱棣被朱高炽如此正经的问话弄的一愣,然后也严肃的收起脸上的笑容郑重的点了点头道:“作为一个帝王,如果可以哪个不想开疆拓土,你父皇我也不例外。”
“那父皇,如果要做我们就要做绝,每一步都要算计好。”
几月以后陈天平到京城以后,朱棣派人给远在安南的胡氏下旨询问,言辞严肃暗含威胁,胡氏当即回信道自己只是临时替补,国号什么的都没改,现在已经把位置空好了,随时可以迎接王弟回去继位。
朱棣派使臣护送陈天平回安南,胡氏父子派人在他们到达安南后进行伏击,陈天平和明朝使臣被杀。
消息传回大明后朱棣震怒,当即派兵征讨安南,朱棣本来想派朱能担任征夷大将军去征讨安南的,不过被朱高炽抢先推荐了张玉和齐虎。
朱能不能去,历史上朱能就是死在征讨安南的路上,据说是病死的,但是具体是什么病朱高炽不得而知。就像当初救张玉一样的理由一样,朱高炽对朱能的感情同样很深,如果可以朱高炽希望朱能能够多活几年。张玉和朱能这样的大将都活着,这对朱棣将来征讨蒙古也有很大的帮助。
历史上朱棣之所以五次亲征蒙古,朱高炽觉得这跟张玉与朱能的早死不无关系,手下的得力大将相继而死,朱棣手下没了能征善战让他放心的人,以朱棣的性格自己亲征就成了必然。
在开战之前,朱棣将朱高煦叫到了宫里,按照朱棣和朱高炽之前商议的,安南攻下后朱棣将派军常驻安南,将安南直接划成明朝的郡县,然后让一名皇子就藩到安南,倒是朱棣会迁大量明朝子民殖民安南,建立殖民地。
所以今天叫朱高煦进宫,就是来商量他们两个谁去这个问题的。
其实最好的选择就是朱高燧去安南,朱高煦留下将来继承大明,但是朱高炽又怕朱高煦一个人应付不来安南的局面,所以现在就很纠结。
朱高煦明白朱高炽的纠结,他自己其实也有些不放心朱高燧,于是朱高煦很干脆的说:“大哥,这样吧!我和三儿一起去,等那边稳定了我在回来。”
朱高炽眼睛一亮,这倒也是个好办法,让小二提前到安南去熟悉一下政务,等将来回来接受大明至少不会两眼一抹黑。
“办法倒是好办法,不过在去越南之前你得赶紧先给我生个小侄子出来。”
朱高煦的脸唰的一下就红了,他才刚被指了婚,年底才办婚礼,现在就跟他提生孩子,大哥你是不是太急了点?
“咳,小二啊,咱们家的香火就指着你跟小三儿了,你们俩可得争气一点啊!去安南之前一定得努力一下,不然以后忙来忙去的再把这事给耽误了。”
朱高炽越说朱高煦的脸越红,最后他实在受不了了转身就跑了,朱高炽站在原地看着朱高煦落荒而逃的背影笑的乐不可支,太好玩了逗弟弟神马的。
朱高煦走后,朱棣从侧门慢悠悠的渡进来,朱高煦来之前朱高炽死拉硬拽的才把朱棣给弄走。没办法,他们家朱小二就怕朱棣,每回见了朱棣都跟耗子见了猫一样,再说有朱棣在他还怎么逗弟弟?
朱棣看着朱高炽乐的前仰后合的样子,无奈的摇了摇头道:“有这么可乐吗?你看你哪有一点当长兄的样子?”
朱高炽鄙视朱棣道:“怎么没有?看到没有,两个弟弟可都是我带大的!”
朱棣被朱高炽嘚瑟的样子气笑了:“合着他们俩长这么大,就没有我跟你母妃什么事了是吧?”
朱高炽不理他,哼了声回去看折子了。
==========================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在捉虫!我先滚去碎觉了orz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