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神使大人-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烧砖用的土就是红土,不需要像烧陶一样那样精细的泥,只要是有粘性的红土就行。
  西峡外面的荒原下面就是沉积的红土,为了方便运输,就近在峡谷的山脚下建窑即可。
  砖分红砖和蓝砖两种,红砖就是把制好的砖坯,晾干,入窑烧一遍即可。
  蓝砖在红砖烧成之后用冷水泼,再入窑烧一遍,出窑后就变成了蓝色。
  为了省事,我们就烧红砖,也很结实啊。
  还要建石灰窑,烧石灰。
  看哪里有适合烧石灰的石灰石,就近选址,建设,石灰用量远不如红砖大,可以用牛驼到永久居住点。
  村庄建设也要分开,五个百夫长分别带领自己的勇士和勇士的家人建设五个村庄,每个村庄隔大约5公里的路,根据水源的远近分配。
  分开建设,是为了以后人口的繁衍,土地的就近分配。


第63章 整体规划
  等以后人口多了,逐步往东扩建,基本的原则是,每达到一百个勇士,就分出一个村落,带着他们的新媳妇,去开发新的土地,原来的老人家里只留一个孩子继续在原土地上生活。
  现在的城市里,二点四平方公里的面积能住四万人,这个人口密度和原始社会根本不能相比。
  既然离开的远了,就需要一条路,在峡谷的谷口,平着在半山腰建设一条从峡谷的南夹角沿着大月山的弧形一直到入海口的高速路。
  有了路,就可以骑马,可以用牛拉车,效率会大大的提高。
  当然一年是建不成的。
  先建设主要的路,从峡谷口分别往南,往北修建。
  沿途分别修建村子,村子建设在半山坡上,绝不能占用山脚下的缓坡和平原,那些都是宝贵的耕地,即使现在用不着也不能占用。
  因为耕地一旦被污染,再想恢复就需要漫长的时间。
  南夹角是一定要修建的,还要建设码头,和大坝。
  因为那边有大量的水产需要运输到各个定居点 。
  等以后有条件了,再分别建设通往爱河的道路。
  有小河的村庄可以直接用水路前往爱河。
  大量的建设需要大量的铁质工具,所以,别克,出了三九一升暖之后,继续去黑山挖掘铁矿石。
  怒江化冻之后,用船直接运输铁矿石。
  什么是船啊?神使大人。
  船就是可以漂在水面上的大屋子。
  和羊皮筏子一样吗?
  比羊皮筏子结实,安全。
  在芋头田那边修建一个码头,也要建设一条通往峡谷的路,那边要建设一个村子,叫军垦。
  男人保卫领地安全,女人种植植物。
  现在先以怒江为天然隔断,等以后人民繁衍的多了,就以静江为界,逐步扩大领地面积。
  这里军垦戍边的村子,秋天收获了庄稼运回峡谷,可以在三九天之后,妇女儿童老人撤回峡谷,只留值班的男人看守村子。
  军垦的村子在峡谷西面的垛口可以用望远镜观察到,到时候用旗语和烽火信号联系。
  天气好的时候,定点用旗语表示,已经有布了,先用作最重要的军事设施,白旗表示平安。
  黑旗表示危险。紧急情况点燃烽火,这边马上就会增援。
  明年的事情很多啊,日程被安排的满满的。
  在木签上写下要干的事情,安排先后,或者同时进行。
  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还有女人,所以外贸部的工作也很重要。
  开春还要去看看小月山那边的具体情况。
  在那边也要设立一个定居地,这样,小月山北夹角,大月山的南夹角,爱河就形成了一个驯龙谷的西大门。
  两边都有自己的人把守,建设的村庄,大坝一定要建的,链接大月山,小月山,整个驯龙谷就成了一个封闭的,无法进入的铁桶,没有允许,谁也别想进来。
  所以,任务重,时间紧,一切都是越快越好,在敌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建设完了,让他们干瞪眼。
  众人听得热血沸腾,盼着春天早点来,大干一番。
  眼见着芋头山,肉山,逐渐的消耗下去,巫医阿姆告诉族长大人:“盐不够了,咸肉也不多了。”
  白伏城:对,盐应该不够了。我们那些盐足够我们原来的部落吃的,一冬天增加了这么多的人,肯定是不够的了。
  好在天气一天一天的暖和起来了,白天也逐渐变的长了,只是还没有化冻,地里也不能耕种。
  别克 他们已经出发了,因为凿石头,不管冬天还是夏天,都硬。
  白伏城又叫过来当初一起煮过盐的勇士来,费费,大熊,安排他们两个带领一百勇士去海边煮盐。
  神使大人让曾经跟扑猜一起漂流的十个人中的两个跟他们一起去。
  告诉他们,要远离入海口的地方取水,出盐率才会高。
  一百个勇士和健壮的女人打着火把跟着两勇士出发了,在冰雪开始消融的初春。
  有个词叫青黄不接,就是冬天储存的粮食吃完了,春天还没有长出新的食物,这个时候就叫青黄不接。
  目下就是这个时候,何清欢和白伏城一家四口,带领一百来食品部的女人和没有排班的勇士,来到开始融化的爱河边上。
  所有人都背着筐。
  前天刚下过一场雪,巫医阿姆说这是最后一场雪了,以后再下,也不会存下了,马上就会融化的。
  可是部落里的食物已经所剩无几了。
  爱河的冰面下,已经开始消融了,只剩下20公分的冰面。
  神使大人和族长大人开始示范如何在冰面上捕鱼。
  原始人冬天的时候不吃鱼,因为冰面太厚,根本打不开,只能用石头用力的砸,等砸开了,人也很危险的掉进去,就是淹不死冬天被救出来也会得风寒,这个时候的风寒是会死人的。
  所以,一般不会去冰面上砸冰捕鱼。
  现在有了铁质的工具,方便多了,白族长在神使大人的指挥下,用铁矛在冰面上刻了一个半米见方的方框,沿着这个方框开始凿冰,当凿破最后一下的时候,整个冰块咕嘟一下被涌上来的河水冒上来。
  众人惊奇的啊了一声,好神奇啊,看着微笑的神使大人,太厉害了。
  族长让大家隔一段凿个洞,隔一段就凿个洞,一共斜斜的往对岸打了五六个洞,然后把栓了木棍和石头的拉网续到水里去。
  拉网是在冬天用苘麻编制的,因为要抓大鱼,网眼很稀,好编的很,何清欢只教了一遍,春花她们就会编了。
  编好之后用动物的血煮了一遍,晾干,就好了。只是这种苘麻编制的网,每次用完都要洗干净晾干,所以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说法,这是真的原意,不是后来延伸的讽刺的意味。
  蔡伦造纸用的就是这种烂渔网,是植物纤维。
  网头上的长木棍选用质地较轻,容易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材,在第一个冰洞用木叉控制木棍的走向,到第二个冰洞口,同样用木叉控制走向,这样直到最后一个冰洞口,提出洞口别在木棍上,搭在冰面就不会滑动了。
  为了提高捕鱼的产量,所以多等了一会儿,何清欢就着这个时间带着几个勇士去小月山看了看。
  这边没有被烧,草长的一人多高,多么肥沃的土地啊。
  何清欢在这边发先现菰米,菰米的变态茎就是茭白,这边的菰米没有变态,还长出了菰米。
  但是很低产,长得倒是挺高,快两米了,稀稀拉拉的在头顶长着几根穗,接着几颗菰米。
  怪不得古人种了一段时间就抛弃了她,实在是太不争气了。
  何清欢看着手里还算饱满的晶莹的菰米,真是鸡肋啊,要还是不要呢?
  算了,还是别挑拣了,有口吃的就不错了,可以种在河边,沼泽,不占好地的地方嘛。
  回头告诉勇士叫女人们过来,采集这种菰米。


第64章 豪猪,鱼,米饭
  小月山这边也是一望无垠平原,菰米成片的长着,虽然被鸟啄食一些,但是鸟能吃多少?
  女人们的采集本领那是灭绝性的啊,等待收鱼的这两个小时,就采集了十几筐的菰米,何清欢让他们只要颗粒,不要带着穗杆,女人们笑着,一些人开始揪颗粒,一些人继续摘带杆的菰米,捆成一捆捆的,搬回岸边,等回程的时候,何清欢发现,每个筐上都有一大捆的菰米,
  压着下面的米穗,充分利用空间,这些人真会过日子。
  花花和小孔因为难得到这么远的地方来,撒着欢,何清欢给他俩把牵引绳松开了,两个小家伙在身边撒了个欢,蹦蹦跳跳的做着伴儿,在附近到处闻,钻草丛,追鸟。
  一会儿就竖起耳朵听妈妈的声音就在附近,没关系,再玩会儿。
  一会儿,花花冲着草丛呜呜的叫着,小孔伸着脖子看,呀一个长满刺的怪物!
  小孔也开始露出牙齿嘎嘎,啊啊,叫着,要去咬他。
  花花大叫着阻止他:我就是被这个东西扎到的,可疼可疼了,疼的我嗷嗷叫唤。
  怎么办?怎么办?去叫妈妈。
  两个小家伙飞快的循着人声和气味,找到何清欢,嗷呜嗷呜的叫唤,叫几声,又跑,
  何清欢看看:你让我跟着你吗?
  跟着两个小家伙,不,半大家伙,这个冬天胡吃海塞的,长得飞快,已经可以驼的动妈妈了。
  只见花花和小孔在草丛里找来找去,突然呜呜的开始叫,一边叫,一边示意何清欢:快来看,快来看。
  何清欢过去扒开草丛,一只豪猪,举着满身的黑白色的刺,并不惧怕,慢吞吞的走着,看到他们,就趴在地上,不动了,只是把刺举得直直的。
  何清欢笑了,白伏城随后跟着过来:“多好的武器啊。”
  白伏城一个长矛刺过去,豪猪尖叫着,散发着无法形容的气味,很快就死了。
  花花和小孔在旁边兴奋的叫着,跳着脚叫着,爸爸好厉害,爸爸好厉害。
  两个中二少年围着爸爸,几乎要绊倒爸爸:这是我发现的,这是我发现的,我厉不厉害?
  一家四口回到岸边,立刻处理豪猪。
  这只豪猪还不小,有70来公分,20来斤,很肥的。
  尖刺都拔下来,留作武器。
  开膛破肚,去除内脏,把肉放在一早就点上取暖的火堆上烤的嫩嫩的,鲜甜,肥肉多,又嫩。
  撕开扔给焦急等待的花花和小孔。
  这是他们自己发现的猎物,所以要当着他们的面,处理好了给他们吃,这样以后发现了猎物也不会自己吃掉,而是拖回来交给爸爸妈妈,处理之后再吃。
  猎犬就是这样训练的。
  何清欢不想他们吃生的食物,因为不安全,有病菌和寄生虫啊。
  何清欢和白伏城也分别吃了点豪猪肉,也是当着花花和小孔的面,还把吃剩下的骨头随手递给眼巴巴看着的姐弟俩。
  要让他们知道,打到猎物不能只自己吃,还要给爸爸和妈妈吃,你没打到猎物的时候,爸爸妈妈也给你吃的了呀。
  养成习惯就好了,好习惯是从小养成的。
  吃完豪猪肉,花花和小孔又蹦跳着去玩耍了,众人开始收拾东西准备起网。
  紧张又期待,网从头上的冰洞里往外拉,众人的眼睛都盯着出水的网。
  何清欢到也不希望太多的鱼上网,因为网不结实啊,撑破就不好了。
  很快,就看到一条鱼,大鱼,众人欢呼起来。
  接二连三的,大鱼被拽出水面,整个冰面沸腾起来,好多鱼。
  马上,按计划分成几组,勇士拉网,女人们趁着鱼刚出水还没有冻上的时候,马上开始刮磷,刮下磷富含卵磷脂,胶原蛋白,熬上一夜,放在外面一冻,就变成女人孩子都爱吃的美容养颜的鱼冻了,可不能浪费。
  刮完磷的鱼被扔到下一个程序,在鱼尾和鱼头下面,分别切一刀,轻轻拽出鱼线,炖出的鱼就不会腥气了,原来都不知道这事,鱼线,鱼鳃都留着,炖的鱼,烤的鱼都不好吃,所以大家很少吃鱼,神使大人教给大家,才知道,原来要去鱼线和鱼鳃啊。
  然后开膛破肚,把鱼肠鱼鳃就地掩埋,剩下的精华鱼头和鱼肉,清洗干净,扔在雪地上急冻,很快就冻成了僵硬的条。
  吃不了可以存放好久的。
  随着出的鱼越来愈多,族长安排人往回送鱼,顺便叫更多的人来背鱼,今天天黑之前必须处理完。
  鱼冻得僵硬了之后就很难处理了。
  很快来了很多老人和半大小孩,食品部的女人主要处理鱼,这是技术活儿呢。
  吃鱼就要吃大鱼,刺少,有肉,原始人吃东西都狼吞虎咽的,小鱼再有营养也嫌麻烦。
  还是吃大鱼,无论是烤着吃,还是炖着吃,都过瘾啊。
  晚上,劳累了一天的神使大人和首领们围坐一起,喝鱼汤,吃烤鱼,偶尔换换口味,真不错啊。
  明天还有鱼冻吃,这日子不要太滋润啊。
  第二天,何清欢吃完鱼冻,交代食品部,用石磨先磨一斗的菰米出来,只要去壳可以了,不用磨成面。
  再泡上,中午的时候煮一锅,试吃。
  中午何清欢从冶炼部回来的时候,就闻到了久违的米饭的味道。
  多久没吃到米饭了,端着洁白粘稠的菰米粥,尝一口,太好吃了,简直要流泪了。
  清甜鲜香,软糯润滑,好吸收,好消化,天然的米香,就是不配菜就可以吃两碗。
  还是太久没吃到谷物,胃里思念到夸大了美味呢?
  不管了,再来一碗。
  吃着吃着,神使大人放下碗,去浴室了。
  白伏城看他表情不对,也放下碗,跟着过去了。
  浴室里传来抽泣,白伏城撩开门帘进去,轻轻的搂着肩膀:“怎么了?突然哭了?”
  何清欢忍不住的说:“我想麻辣烫,水煮鱼,串串香,麻小,糖醋里脊,麻婆豆腐。。。。。。我想我妈了。”
  白伏城从背后搂着他,下巴搁在他肩膀上,知道他和自己不一样,自己打小有个爹和没爹也没什么差,他自小在一群家人的陪伴下长大,没变成小皇帝是很稀奇的事情了。
  来了快一年了,因为吃到熟悉的米饭,才想起家常味道,胃口的思念勾起难以忍耐的思念。
  因此说:“我也想吃辣椒了,等开春,我派勇士出去寻找辣椒”
  “还有很多东西呢,土豆,玉米,南瓜,水稻,甘蔗所有高产的植物,还有水果,什么没见过的都给我带回来。”何清欢带着鼻音说。
  族长大人只是宠溺的回答:“好。”安慰的吻一下。
  回到饭局,
  各位首领也都赞不绝口,巫医阿姆,蓝柔然,小花,丝丝,都很喜欢,男人就担心这个米不抗饿。
  端着碗,又犯愁,好吃是好吃,可是产量太低了。
  忙活一年到头就收这一点,可不是何清欢干的事,也不是白伏城原意干的事,他喜欢四两拔千斤。
  明年还是种上些吧,这么大的荒原再找找有没有野生稻谷,搞搞杂交,育种。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有了冰洞,隔几天就去打鱼,部落顺利度过了青黄不接的时候,爱河开冻了,荒原上雪全部消融,就在积雪还没有彻底融化的时候,就已经有小花,小草冒出头来。
  女人们按捺不住一颗骚动的春心,纷纷背着筐,去荒原上挖野菜。
  很多珍稀的草药,医疗部现在的工作从照顾重病患者转移到收集草药上来。
  重伤的勇士和女人经过一个冬天安静的疗养,基本上都可自己行动,在峡谷里,缓慢的干些小活儿了。
  这些重伤的人在过去基本上都挨不过一两天,更不要说这个冬天了。
  因此再看到这个春天春暖花开,如同获得新的生命一样,珍惜现在的生活。


第65章 忙碌的春天
  各项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的展开,胡安继续负责制陶部,他还是负责精细生活陶器,他的
  徒弟陶瓮,十四岁了,就让他出谷单独负责砖窑的烧制,砖比陶器的烧制简单多了。
  大松年纪比他大,负责砖窑的人事安排,管理,两个人打配合,互相照应。
  就是劳动量大。
  制陶部原来的百十来个人,给他调过来80来人,陶器部只留二十多个熟练技工,从事精品生活陶瓷的生产,一是给自己部落使用,二是出□□换部落需要的人口和食物。
  又调来二十多个健壮的女人给砖窑从事繁重的制坯工作。
  从事繁重体力工作的女人待遇和男人一样每天也是一斤动物食物,半斤植物食物。
  为了解决从晾坯场到窑口这段路的运输沉重的泥坯工作,何清欢专门给他们设计制作了一辆人力拉车,路途远的地方就套在牛身上送货。
  余下的就交给工程机械部的男孩们去做了,何清欢在一群喜欢摆弄机械的孩子里挑了一个出头的孩子叫木马负责,也是十四五岁的半大孩子,马上就成年了。
  石匠没有名字,因为从他阿爹哪个时候就开始打制石器,就一直叫石匠,后来神使大人给所有人赐姓的时候就赐给他姓石,所以他还是叫石匠,但是人家的儿子可是得了族长大人给起的名字叫石晨光,就是早晨起来的阳光,多好的名字啊,石匠干的更起劲了。
  把自己的手艺传给儿子,但是儿子并不喜欢整天坐着枯燥的打石头,而是喜欢和族长大人一起在荒野上捕猎,更何况部落里现在有了铁制的武器,打起猎来更带劲了,那可比打石头有意思多了。
  因此,石匠通过族长大人的安排,得了百十来个腿脚不利索,跑不快,不能在一线工作的勇士和半大孩子。
  这次族长要求打的石头是根据石头的形状,打出一个平面,用来做地基的。
  完全不是过去的那种石锅,石碗,石磨,这个简单,很容易上手,很快徒弟们就能独立操作了。
  远征煮盐的费费和大熊带着一百筐的盐回来了。
  顺便给神使大人带回来了无与伦比的好东西,甘蔗。
  因为神使大人让他们去远离入海口的地方煮盐,他们就沿着小月山往南走,一直到快看不见小月山的地方,才安营扎寨。
  一边煮盐,一边打猎捕捞生活。
  但是,这里的海水出盐率比食人部落哪个湖的出盐率可差了不是一点半点的。
  那边一锅水就能出半锅盐,这边三锅水才能出一锅盐,效率低的很,所以用了这么多时间。
  吃的倒不用担心,那边海边有很多海里的鱼,海菜,贝壳之类的食物。
  因为神使大人曾经教给他们如何分别有毒和五毒的食物,就是拿食物去喂笼子里的小动物。
  因此他们有大量的海鲜吃,海边有毒的生物除了几种邪恶的水母,一般有毒的来不到海边。
  然后就在离海边半天的陆地上,发现了这种成片生长的植物,叶子都枯黄了,用来点火了。
  杆子还很湿,咬起来甜甜的,就砍了很多,一起背回来,路上也吃了不少,感觉吃完就有力气了呢。
  那是当然的了,糖分是人体必不可缺的营养之一,原始人摄入的糖分远远不足。
  神使大人眉开眼笑,余下的千万别吃了,全种上。
  交给食品部,告诉他们怎么种植。
  时间正好,春暖花开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暖和了,神使大人开始交给几个首领如何种地。
  今年先集中开垦距离西峡山脚下的这一片荒地,然后逐步往东扩展,土地种熟了之后,再分给最近的村庄。
  一开始种,也不会种,先教给他们,以后也可也自己开荒,就不用神使大人跟着他们了。
  在地上用牛牵着犁地,犁成南北方向的沟,把甘蔗顺着扔在里面,盖上土。
  每块地都是南北方向十米乘一百米的面积,好管理,也整齐。
  每两队这样的大型地块中间挖一条引水渠,一是防止干旱的时候浇灌,二是如果涝了要排涝。
  每两块块地之间用土垄隔开,整个荒原开始出现整齐的田地块,翻出的红土混合着黑色的草木灰成为一种棕红色,和周围绿茸茸的小草地,形成鲜明的对比。
  随后把芋头,也按着这个方式种上。
  但是黄豆,菰米,那就不能这样了,这么深的土,种子拱不出来,或者出来也是弱苗。
  就浅浅的划一道沟,撒上种子。
  因为去年烧过荒原,土地肥沃,不用施肥,只要把刚长出来的野草用锄头锄掉就可以了。
  还有一些是属于高温作物,只能等几天更暖和了再种,比如,黄瓜,茄子,豆角,葫芦。
  今年的种子数量不够种满开垦的十几公顷的土地的,就从荒原里挖了很多自己喜欢的野菜苗种在地里,有些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只要种一年就可以多年采了,女人们也不用跑很远去采摘了。
  神使大人发现了女人种了很多油菜,马上让他们去挖很多回来,种了两公顷的油菜,女人们一队负责在荒野上挖,一队负责来回运输,一队负责在地里种,效率到也不慢,一个星期的时间就满了。
  去年冬天的几场大雪,让土地里的水分充足,踩上去像踩在海绵里,又下了场春雨,小油菜苗长的格外好。
  神使大人让他们不要采摘叶子,一直等到种子成熟,采摘种子,要榨油啊。
  油是什么都什么东西?
  好东西,以后的菜会更香的。
  女人们期待的等待油菜花成熟,等油菜花开花的时候,站在谷口看着金黄的一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