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成农家哥儿-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想到,在古代也能看到戏精。陈玉平翻了个白眼:“别装了,演得特别假。串串最近是没有,我看看,过几天把卤猪肠给整上,整不上也给你们捣鼓点别的新吃食出来。”
“是不是和素锅串串一样,便宜又实惠,味道还顶个棒。”有人顺着杆儿往上爬,贱兮兮的问着。
“这个说不准,我现在也不知道。”
“平哥儿你可得赶紧的,吃习惯了你做的吃食,一天不吃,浑身不得劲儿,红烧肉和卤猪蹄又有点小贵,天天吃钱袋子遭不住。”
“说起这事,我跟你们讲,我前两天还看见咱们村出了名的混混二山子,竟然跑镇里做苦力,我还以为自己看错了,走近一瞧,还真是他。你们道为啥,就是馋平哥儿这摊子上的吃食,兜里没钱了,可不得想法子弄钱解馋。”
这还真是新奇,众人听着都笑了起来。
“平哥儿这吃食做得是真好吃,村长家那五个皮实的娃儿,据说为了吃口串串,现在都会扫地洗碗喂鸡帮着家里干活了。”
“哈哈哈哈,三哥,我说你这串串还真不能说停就停,大伙说是不是啊。”
串串该停还是得停,大伙儿再怎么起哄瞎闹,陈玉平也还是把素锅串串停了。
不用早起吊高汤整锅底,又可以睡个懒觉,幸福。
摊子上只剩下虾酱馒头是整天有卖,生意也清淡了不少。
作者有话要说: 成功上榜,位置还挺不错,感谢宝贝们的支持,本章评论有小红包掉落
比心~爱你们
第16章
每月逢七是赶集日。
初六这天,陈老爹和陈玉平父子俩照例要去趟镇上买食材,顺便把草哥儿户籍的事落定,将这个月的果粉领回家,再给置办些婴儿所需的必需品,最后是买齐家里缺的日常品。
事情很多也比较杂,中午是肯定赶不回家。
出发前,特意把陈老汉父子俩的午饭张罗出来,两个凉拌菜,灶上炖了个汤,让柳桂香没事过来瞅两眼,配着虾酱馒头吃,午饭就算是齐活了。
大壮是个很乖巧又安静的孩子,只有两岁的他,一点都不用操心,特别的省心好带。
柳桂香表示,大壮留在家里没事,还能陪着巧妞儿玩,耽搁不了她。
再加上一个草哥儿的话,她还真没有精力顾着。
因此,草哥儿就由陈老爹父子俩带着进镇。
去时搭着村里的顺风车,牛车往回返时,陈玉平父子俩还有好多事没有忙全乎,只得错过这免费的牛车。
待他们把事情办妥该买的东西都买齐,已经是午时末,午饭在摊子上吃了碗鸡汤馄饨,皮薄肉鲜,五文钱一碗十个,个头比较大,倒也吃了个肚饱。
“我小的时候这馄饨摊子就在巷口摆着,一转眼几十年过去,这摊子还摆着,味道和从前一样,清淡又美味。别看摊子小,只有两个小矮桌,生意却红火的很,养活了一家八口人,现在摆摊的是他家的大儿子。”
陈玉平随口问了句:“剩下的儿子不眼红?”
“有什么可眼红的?几个孩子除大儿子外,都送着去当了学徒,分家单过时又给足了钱财。”
“老摊主夫夫俩想事很周全。”
“做生意哪有不周全,连个店面都没有,就在巷子口摆着,一摆几十年,到了儿子手里依旧红火,就足以看出来,这夫夫俩是有心思的。”陈老爹指了指脑子,笑着说:“聪明人呢。”
没有牛车可搭,父子俩只好走路回家。
一路挑着树荫走,说着话慢慢悠悠,不知不觉就到了村口。
“陈二叔才从镇上回来呢?”有村邻碰见,笑着打招呼。
陈老爹和气的回应着。
“咋没租个牛车?幸好今天日头不是特别晒。”顿了顿,瞧了眼睡着的草哥儿:“这就是平哥儿在山里捡的孩子?养得不错,小脸看着见了点肉。”
“没人往苦竹村这边来,就我俩,租个牛车不划算。”说起孩子,陈老爹乐呵呵的笑:“这娃儿好带的很,今个给他落了户,往后就是我家的草哥儿了,可不能再说他是捡来的。”
他说得温和,村邻也不生气,笑着直点头应好。
走了没多远,又碰着了好几个年轻后生,炯炯有神的盯着陈玉平。
“平哥儿明儿是不是有卤猪肠卖?”
“对,我一口气买了十副猪肠,明儿份量足足。”这个有点重,陈玉平上午就让村里人帮着先捎回家。
“十副也不够啊,看样子我得早些过去守着。”
“我说平哥儿,你有没有琢磨出新的吃食?我这天天想着念着。”
“不怕笑话,我昨天做梦还梦见了,平哥儿捣鼓出新吃食,一文钱三串,前所未有的实惠划算。”
陈玉平就笑了:“那可真是做梦了。我本来想弄卤猪肠,可惜没买着牛,你们若是知道谁家买牛,记得过来告诉我。”
“想买牛,这可不好说,得碰运气。”
“平哥儿我给你盯着,有了好消息,是不是可以送我些吃的?不拘哪种,只要是平哥儿做的。”
“没问题。”
这话不知怎地就传遍了整个村子。
过来买吃食的人,总会问一句,是不是真的?
还有人特意过来问,就想知道是不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呗。
过了两天,也不知道是哪个缺德鬼,传着传着话又变了样,说只要告诉平哥儿谁家愿意买牛,摊子上的美味就可以随便吃,不用花钱想吃多少吃多少。
这明显就不靠谱,大多数人还是知道这话不可信,也有那么几个心存饶幸,厚着脸巴巴儿的过来问。
“我可从来没有说过这话。”陈玉平冷着脸,很认真的回答着:“我想买头壮实点的牛,可以直接下地干活,有谁得了信,知道哪家卖牛,过来告诉我了,我去确认一下,这事是真的,我可以送些吃食给他,至于送什么,送多少,我说了算。”
傍晚屋里屋外拾掇妥当,暮色降临,有夜风徐徐吹拂,一天里难得的清闲,没甚事的陈家众人坐在屋前纳凉。
陈老爹气呼呼地说:“这事要碰着个脸皮薄的,兴许就给讹上了,这话到底是哪个传出去的?让我知道了,非得揍一顿。”
“确实有点恶心。”陈原秋也很生气。
“要知道是谁传出来的,也不难,多问两个人就能揪出来了。”陈老汉说着,眼里闪过寒光。
陈玉平道:“用不着为这种人费神,左右他也没得逞。”
苦竹村说大不大,比不上旁边的沈家屋,说小也不算小,和周边村子比起来,一个村的人数算是偏中上,家家户户不说多富裕,也能吃饱穿暖,日子过得还算踏实。
要在村里揪出这个胡乱说话的人,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最重要的是,也不确实他是带有恶意还是单纯的太想吃摊子上的美味,两者间有很大的不同。
陈家在自家屋里,摆了个摊子做买卖,买卖不仅成了,生意还特别好,说没人眼红暗地里嫉妒,肯定是假的。处在风口浪尖,像这类没有实质伤害的小事,能低调就低调。
眼看十七的赶集日又要到了,买牛这事还是没有任何眉目。
陈玉平佛了,有钱也花不出去啊。
看来这卤猪肠又得往后推,随着过来问话的人日渐多了起来,他不得不琢磨起新吃食。
陈玉平想了一宿,然后,他盯上了坛子里的鸡蛋。
鸡蛋卖到镇里,一文钱两个。
家里养了十二只鸡,一只公鸡,剩下的全是母鸡,每天九或十个鸡蛋,不算少了。
与其贱价卖给镇里不如让他拿了做五香茶叶蛋,一文钱一个,利润空间还是有的。
想着陈玉平就动了起来,茶叶家里也有,是自家制的烟茶,陈老汉抽旱烟,烟瘾不是特别大,隔三差五的抽一回,独独这每日一碗的浓茶,半碗茶半碗水,是一天都不能少,哪天没喝上,他连说话都冒着股无名的火气。
为着碗浓茶,陈家特意挪了块山坳里的地种了好几株茶树,如今,都长成十几年的老茶树了,制出来的烟茶也很地道。
“阿父,跟你商量个事。”
陈老汉撩了撩眼皮:“你说。”心里惴惴,总觉得三儿子这眼神不太对。
“你的烟茶,能不能分我一点。”
“你想喝,你直接拿着泡就行。”
“阿父我的意思是,我想天天拿这么一碗烟茶。”陈玉平将藏在身后的碗拿了出来。
这一碗烟茶不多不少,约摸有一两有余的量,足够泡上两碗浓茶了。
懒洋洋地陈老汉当即瞪圆了眼睛,挺直着身板看向三儿子:“每天?”
“对,每天。”
“我,我那一袋子茶叶都不够你嚯嚯,到明年出新茶还有半年功夫!”那神态那语气,就差没把不孝子三个字说出来。
陈老爹在旁边瞅了会,笑道:“平哥儿想弄就弄,你不用管他,去年还有点旧茶没有喝完,今年的新茶比去年还要多一点,肯定会余不少,他就是爱护食,老了老了还改不了的毛病。”
“他每天要一碗。”陈老汉扭着脸,哼哼了句:“足够我泡两天!!!”
“我先试试,不放这么多,看看味道能不能出来,兴许一碗可以用两天。”
陈老汉拧紧了眉头,不甘不愿:“成吧,想用就用。”背着双手起身走了,没多久,就见他双手捧了碗浓茶出来,喝的小心翼翼无比的珍惜,仿佛以后再也喝不上了似的。
第17章
陈玉平要做的是五香茶叶蛋。
有阵儿他特别想吃,特意找了美食视频,第一次没成功,第二次差强人意,第三次才像那么回事,后来越做越熟练。
再后来,他又不爱吃了。
算算时间也有两三年没有做过五香茶叶蛋。
陈玉平不敢托大,打算先试试手感,不多,就做六个。
“哥,这是打算做卤蛋?”陈原秋两眼发光,卤蛋他知道,镇里就有卖,一文钱一个,他曾买过,味道好是好,跟三哥做的卤味比起来,却还是不够劲:“镇里也有卤蛋卖,一文钱一个,哥等你的卤蛋出来后,咱们也这个价格来。”
陈玉平往锅里下香料:“不算卤蛋,口味和卤蛋不一样,这是五香茶叶蛋。”
“难怪,阿父一脸心肝被割的模样。”
“小兔崽子,说什么呢!”陈老汉虎着脸走了进来。
陈原秋立即凑了过去,笑笑嘻嘻地道:“夸阿父,为了支持三哥的买卖,连最最心爱的烟茶说拿就拿出来。”竖起大拇指。
“那当然!”陈老汉双手靠在背上,慢悠悠的来到三儿子身边,眼睛往锅里瞄啊瞄瞄啊瞄:“茶叶放下去了?”
“嗯,阿父做的烟茶很香。”
陈老汉有点得意:“老手艺了,这一锅能挣多少钱?”
“一文钱一个算的话,能挣六文钱吧。”
“什么!”陈老汉一个高呼:“才,才六文钱?”眉角眼梢全是心疼。
“是的。”陈玉平正儿百经的点点头。
陈老汉一脸快要晕过去的样子,整个人都是懵的。
“阿父,这卤汁是可以重复使用的。”陈玉平哈哈哈哈的大笑起来。
这要是换成老幺,陈老汉早就一巴掌乎了过去,但,这是三儿子。“你,你从哪学来的皮,定是老幺给教的。”一双虎目朝着旁边的小儿子望去。
“关我什么事!”正对着卤锅流口水的陈原秋觉得冤枉死了:“阿父,我可什么都没有说,我什么也没听见,更没有看见。”强烈的求生欲望。
陈老爹走了进来:“干什么呢?老幺你又惹你阿父了?”
“阿爹!”陈原秋都要哭了:“你们一个,两个,怎么都怪我了!我干什么了我?”他一脸懵。
至于真正的祸头头,正站在小灶前笑得肚皮都要疼了。
五香茶叶蛋出锅时,陈原秋乐颠乐颠的跑进了灶屋:“三哥,是不是卤好了?”
“对,一人只有一个。”
“一个也行,我先尝尝味道。”顾不得烫手,陈原秋拿起蛋,边呼着气边剥着蛋壳,蛋壳有裂纹特别好剥,浓郁的香味夹着滚烫的热气迎面飞扑:“哇,好香好烫好热,哎哟三哥就是三哥,我就知道肯定比镇里的卤蛋要好吃。”这都还没尝味,彩虹屁已经吹上了。
陈玉平已经免役了老幺的彩虹屁,在他嘴里就没有不好吃的,连一个简单的蛋炒饭他都能吹成朵五彩缤纷的花。
“阿爹阿父,尝尝我做的五香茶叶蛋。”陈玉平帮着剥了壳,他的左手也端了只碗,碗里放着两个蛋:“我去趟隔壁。”
今个是个雨天,外面淅淅沥沥的飘着小雨,从老屋到二哥家就几步路,他懒,冒着雨丝冲进了二哥家的院子。
“平哥儿来了。”
“二哥,我做了五香茶叶蛋,刚出锅,还有点烫,送给你和二嫂尝尝。”
“早就闻见从老屋方向飘出的香,我和你二嫂还琢磨着是不是你在捣鼓吃食。”
“闲着没事瞎琢磨的。”
从二哥家回来才进灶屋,陈玉平就被老幺给熊抱住了。
“三哥三哥,你做的卤蛋好香,好好吃!”
陈玉平掰开他的双手,无情的将人从身上剥开:“好吃也只有一个。”
“我知道,我就是激动,我太激动了,三哥你这脑瓜儿真是太神奇太棒了,竟然能做出这么多这么多好吃的美味来,能当你的弟弟,我肯定是积了八辈子的福。”
“半个蛋白要不要?”
“我的亲哥嗳!”陈原秋感动的泪眼汪汪。
陈玉平揉了把他的发顶。“差不多得了。”
陈原秋捧着半个蛋白嘿嘿嘿地笑。
五香茶叶蛋做得很成功,甚至比在现代做的任何一次都要好吃。
陈玉平早就发现了,自他来到古代后,这手艺啊,突然间就有点儿神奇了,只要是经他的手做出来的吃食,都会特别好吃,可能这是他的金手指吧。
十七的赶集日,虾酱馒头,卤猪蹄,卤猪肠,红烧肉,五香茶叶蛋。
随着摊子上的吃食渐多,红烧肉和卤猪蹄远没有以前那么受欢迎,毕竟一个三文一个两文,跟一文钱的比起来,还是一文钱的卤猪肠划算。
现在又多了一文钱一个的五香茶叶蛋。
陈玉平将红烧肉减少到了二十斤的份量,之前都是三十斤,卤猪蹄只买了五对,之前是买八对。
卤猪肠能卖多少就卖多少,虾酱馒头依旧五百个,五香茶叶蛋这是新品,稳打稳扎两百个。
家里有了草哥儿,陈老爹就没跟着去赶集,由着三儿子和四儿子一道去。
别看老幺平时说话有点不着调,人也孩子心性,做起事情来倒还靠谱,上回赶集是他第一次跟着去做买卖,竟然没有出错,眼明手快脑子转得也快嘴皮子利索,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这回陈老爹就放心的随着俩孩子折腾。
将将进午时,兄弟俩回来了。
“阿爹,三哥做的卤蛋买的特别好,卤蛋和卤猪肠是最先卖完,今天的红烧肉比虾酱馒头卖得还要慢。”才进屋,陈原秋就叭叭叭的开始说起话来。
陈玉平见缝说上一两句。
草哥儿是醒着的,仿佛感受到了屋里的热闹般,圆溜溜的大眼睛盯着小叔看,像极了在认真听他说话。陈玉平看在眼里,心坎软乎乎,伸手将草哥儿抱起。
自赶集回来后,从次日起,在家里摆摊红烧肉就减了份量,只做十斤出来,猪蹄就卤了一对,摊子上以卖虾酱馒头和五香茶叶蛋为主,菜园子里的青蔬长势好,偶尔也会卖上一回素锅串串。
很快,家里攒的鸡蛋用完了,光靠着母鸡一天九个十个的生也不够,幸好二哥家养了不少鸡,一天能捡十来个鸡蛋,还有大哥家也养了鸡,再从大伯家买点,一天下来勉强能维持住销量。
不仅仅是本村,摊子摆了一个月,名声早已经传遍周边,好些邻村的也会过来买。
“不等明年,咱们再捉几只母鸡养着。”陈老汉发话了。
“几只也不够吧。”
“再捉九只,凑个整数二十只鸡。”陈老汉说着看向二儿子:“老二家也多养几只,老大家的也多养几只。”
除了大伯家的鸡蛋是出钱买的,剩下的大哥二哥家的鸡蛋都是直接拿分红,陈玉平有心想拉一把家里兄弟。
要买母鸡,一买还是十几二十只,在村里是没法买着,陈老爹特意去了趟镇子的东边,东边有个村子养了不少鸡,多买些还能便宜点,他挑着正在下蛋的母鸡,又买了一百个鸡蛋,这是桩大生意了,讲起价来也轻松,给了个很实惠的价。
多了二十只母鸡下蛋,日常不用去大伯家买鸡蛋也够数,陈玉平依旧会每天上大伯家买,多出来的鸡蛋存起来,攒着逢七赶集日正好用,省得再去镇子东边的村里买。
第18章
中秋将近,炎热的天气稍稍见了点凉爽,夜里睡觉舒坦多了。
下雨天也多了起来,如丝如雾的细雨滋润着刚刚种下的庄稼,下雨时,白天也很凉爽。
草哥儿来陈家近两个月,变化很大,不仅仅脸上有了肉肉,小胳膊小腿的也长了不少肉,抱在手里还有些微微压手。
农忙过去后,陈玉春没有再送大壮过来,少了个孩子,大人们没什么感觉,这孩子太乖太安静。可巧妞儿就有点哼哼唧唧闹腾了,好在草哥儿现在也活泼了点,两奶娃儿月份相近没差太远,放一块,也能玩到一起去。
中秋前两天是柳桂香的生辰。
陈原冬早就想着待媳妇过生辰时,请三弟帮着整治一桌饭菜,到时候老丈人和丈母娘都会过来。
他提前和三弟说起这事,陈玉平自然是一口应了。
二嫂生辰的前一天,陈玉平去二哥家,和二哥二嫂商量着生辰当天的菜色。
“我老丈人好一口酒,丈母娘闲着没事也会抿两口米酒,平哥儿多张罗两个下酒菜,想来他们会喜欢。”
“炖只鸡,蒜香排骨,红烧肉,卤猪蹄,酥香煎鱼,辣椒小炒肉,苦瓜炒蛋,三鲜汤。没什么辣口菜却也下饭下酒,有清淡鲜香有油浓赤酱,荤素搭配。”
柳桂香听着这菜单双眼放光:“好!三弟安排的很好,就这么整,孩他爹你拿一百文给三弟,一会去趟沈家屋打点酒,米酒也买几两回来,明儿咱们好好热闹热闹。”
“用不了这么多钱。”陈玉平琢磨着满打满算也就几十文足够:“二嫂过生辰,我也不知道送什么好,这顿饭就由我张罗着,算是一点心意,二哥二嫂不用跟我客气,咱们一家人用不着。”
陈原冬摇着头:“不成不成,你二嫂过生辰,我早就说过,要热热闹闹的整一桌,三弟啊,你不能抢我的活。来,钱拿着。”
“三弟,钱你接着,你二哥啊,老早就开始念叨要替我过个生辰,这是他的一番心意。”
“行吧。”
陈老爹见着三儿子手里的一串钱:“你二哥给的?”
“对,说是明儿张罗饭菜。”陈玉平苦笑:“还多给了。”
“要给你就收着,多出来的钱,明儿再还回去。”
陈玉平点点头:“二嫂生辰我都不知道送什么,原想着张罗桌饭菜。”
“不用送,又不是整生,我和你阿父都不送,你们更用不着。”陈老爹说着又道:“中午上你二哥家吃,晚上在这边吃,就是你得辛苦点,把你大哥他们一家子也喊过来。”
“一会我要去趟三大爷家,顺道把这事跟大哥说说。”明儿要用的肉和排骨都让三大爷帮着留出来,排骨上的肉不能剔太干净。
陈原冬去沈家屋打酒,回来时拐道去了趟大哥家,邀他们明儿中午吃饭。
陈玉平去的时候,正巧碰见大哥送二哥出门,顿时就笑了起来:“大哥二哥。”把来意说了说。
“明儿轻省了,午饭和晚饭都不用张罗。”陈玉春笑着打趣。
兄弟三个说了会子话,陈原冬和陈玉平往家走。
次日,依旧是个下雨天,细细密密的小雨,天地仿佛笼了层薄薄的轻纱,特别的凉爽舒服。
陈玉春来的早,他先带两个孩子过来,张志为去了田间,得瞅瞅田里的庄稼,近来雨水颇多,田里积水深还得挖渠沟放水,省得浸坏了小禾苗。
安哥儿比巧妞儿大了一个多月,巧妞儿看着比草哥儿要大,至于两孩子到底哪个月份大,还真搞不太清楚,草哥儿在陈家养了近两个月,长了不少,瞧着跟巧妞儿四个月大的时候差不多,估且算他四个月吧,巧妞儿五个多月,大壮两岁是四个孩子里的娃娃头。
家里的娃儿都很乖巧,一点不闹腾也不见皮实,将他们放竹榻上,玩得还挺乐呵。
陈玉平在灶屋张罗着,陈玉春给打下手,陈老爹和柳桂香两个看着家里的四个娃儿,顺便顾着自家的摊子,至于其它人都在田地里忙着,下雨也还是有些农活要拾掇,除非是进了冬,田地里没什么庄稼了,才能算真正清闲。
柳家俩老到的时候,陈老汉父子三个也才刚进屋,裤脚都没放下来,腿上全是泥水。
陈老爹先招呼着,端茶上花生瓜子晒的杏干地瓜条等,都是自家地头出的。
一桌十来个人,坐得满满当当,今个是个好日子,柳桂香也沾了点米酒,吃了顿热热闹闹的午饭。
饭菜清得很干净,柳老汉和陈老汉还有点儿喝高了,俩老头好哥俩似的说着话,结结巴巴有些大舌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