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全世界都在我脚下[快穿]-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大景的国家机器正疯狂运转,挖河道的挖河道,打仗的打仗,种地的种地,修书的修书,同化边疆的进程突飞猛进……

    女子学院第一期办得不错,温如瑾成功将原身后宫里的妃嫔都赐婚出去了,原身的妃嫔除了死掉的那个猫妖神经病,其他全都没有封号,说白了没名没分,约等于在皇宫里头暂住。

    她们生来就是被困在金丝笼中的鸟儿,女子学院是她们第一次踏出牢笼,看见天地之辽远的契机,而女子学院就在新式男子学院的隔壁,虽然管控严格,但是爱情来得那么快,就像是龙卷风!在她们精神出轨被家里头发现之后,本来就等死等当尼姑了,结果皇帝知道了竟然直接成全了她们,让她们嫁给了自己相爱的人。

    简直感动天感动地。

    而本次轰动王朝的赐婚,也在表达温如瑾的态度——他支持自由恋爱,婚姻不必非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边疆的发展很不错,他们伸手向朝廷要的钱都少了一些,而大景王朝疆域的发展虽然缓慢但是一直在扩张,令人着迷。玉兔之后嗣民…主的“杂交水稻”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不过它最近陷入了瓶颈,正带着自己的农科团队日思夜想。

    农科团队的领导人有两个:一个是民…主,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农科要事》的作者金三农,两个都是大景王朝最顶尖的农科奇才了,有些事情温如瑾过度插手会造成蝴蝶效应,如今事情交给他们就是最好的办法。

    温如瑾最近的日子闲适多了,偶尔也能欣赏一下让后人拍案叫绝的艺术活动:“一舞剑器动四方”的剑舞、“响遏行云”的歌唱、“昆山玉碎凤凰叫”的箜篌引、“朝阳凤咮更谁同”的编钟曲……

    时不时小酌青梅酒,偶尔吃点宫廷御膳,日子简直美滋滋。

    享受的同时,温如瑾也在出台相关的政策提高这些真正的艺术家们的社会地位,已经鼓励他们将自己的艺术发扬光大,传男不传女要不得,宁愿抱在怀里抱进棺材也要不得,艺术是属于世界、属于人类的,子孙后代也应该有幸能见到它们曾经的风采无限才对。

    于是温如瑾又斥资办了一所艺术学院,顺便把中医学院、农科学院、会计学院等等也办了起来。

    结果可想而知,那群文武百官趁着国之祥瑞金毛犼不在,想着也不会给打耳光,赶紧又试探着要踩温如瑾的底线,上奏反对艺术学院。

    棒棒哦!

    是你们飘了,还是文明的狗牙不够锋利?

    差点被哮天犬后裔文明当庭咬断腿之后,文武百官学乖了,不管如何,陛下如今一言堂,兵权在手,身居要职的统统都是陛下心腹,陛下在民间可谓是神灵,百姓日夜烧香供奉,他们只能认栽。

    ……………………………………………………………………………

    洛人北犹豫再三,终究还是决定要禀告陛下。

    “嗯?你说清河郡主求见朕?”清河郡主乃原身二哥的嫡长女,原身的二哥青陵王因战英年早逝,二嫂投河自尽,只余留一个稚子——六岁的清河郡主。

    清河郡主由念慈太后(现已逝世)教养,念慈太后就是原身的奶奶,清河郡主的太奶奶。原身登基后直接封她郡主,她拥有郡主府和自己的封地,一生无忧。

    一向安分守己地待在封地里甚少卷入王都风波的清河郡主,如今为何突然求见?

    “让她进来吧。”

    “参见皇叔!清河请求入学女子学院!”

 第150章 第 150 章

    清河郡主开口就说自己要入学女子学院,直接把温如瑾给整笑了。

    他以一种好笑的目光打量着殿下那衣着得体、进退得宜的小姑娘; 一直看到她端不住了; 冷汗从额角流下; 手指泛白; 温如瑾才笑道:“清河; 这些小心机; 不必拿到你皇叔面前卖弄。”

    小心机; 是的; 清河郡主在对他这位天下之主耍心机呢。

    要知道,虽然温如瑾一开始就为了精英教育给女子学院限定了入学人数; 其中还要求必须是四品京官的嫡女才能够入学,而且每一个官员只有一个名额,但是这些限制都是限制官员的。身为皇亲国戚,温如瑾的嫡亲之女,有着郡主封号的清河郡主,根本不需要和温如瑾通报,就可以直接入学。

    清河郡主的目的当然不在于请求让温如瑾让她入学,她只是……耍个小心机; 至于目的嘛; 可以是引起温如瑾的注意。要知道,父母去世之后清河郡主就已经面临压力,念慈太后仙逝之后; 她虽然是郡主; 但是在王都的地位早已经今非昔比了。

    她当然可以自己直接去女子学院入学; 但是自己送上门的入学,和温如瑾开口让她入学,两者之间存在着天大的区别。

    清河郡主不是没想过皇叔一眼就能看穿自己的想法,但是就算如此,她还是要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因此在被温如瑾开口说破的慌张之后,她又极快地镇定了下来。

    那面容娇俏的小姑娘一脸坦然:“皇叔不愧是尧舜在世,果然什么都瞒不过皇叔,清河想要皇叔为清河抬高身价,再入学女子学院。”

    身为侄女,面对温如瑾这个天下之主的叔父,开口第一句竟然不是问候,而是直截了当地说明自己的目的,这样的做法非常失礼,是任何一个贵女都不可能犯的错误,那么,这是因为清河郡主情商低吗?

    不,恰恰相反,她有着超越了这个年纪的心机和城府,只能说,这位小姑娘将温如瑾的性情分析得还不错。

    至少她知道温如瑾不喜欢拐弯抹角,所以她别出心裁地“失礼”在温如瑾的眼中可能会转变成让人欣赏的“开门见山、丝毫不拖泥带水”,这显然更加能够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许这位皇叔还会认为她是个耿直而没有心机的小姑娘。

    一个知书达理、贤良淑德的姑娘虽然能让人挑不出错来,但是比起“毫无心机”和“耿直了当”,显然是后者要更加吃香一些,这才是清河郡主开口就提出目的的原因所在,她不仅希望可以借助温如瑾的一句话来抬高自己的身价,风光无限地告诉王都的门阀士族——她清河郡主回来了!她还要在温如瑾心中留下一个“清河郡主是个耿直而没有心机的小姑娘”的印象,说白了就是要刷一波皇叔的好感度。

    只是可惜了,她出师未捷身先死,这一点点小伎俩竟然在开口第一句就被揭穿,皇叔真是不给面子,清河郡主面无表情地想到。

    明明已经将自己进入皇宫的每一步都构思了无数遍,就连表情和语气,说话的速度和抬头的角度,行礼的姿势通通在脑海中演绎了无数次,自以为万无一失,却没想到会是这样。

    清河郡主心中有些惶恐,皇叔或许确实喜欢耿直没心机的小姑娘,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她这样满腹心机的小姑娘吧?

    她垂下眸,不敢让眼神暴露自己的情绪,只能坦然地面对这不按照她的构思发展的现实。

    就算让皇叔厌恶了,她也还是能够入学的,只不过是日后要为自己谋划,更加艰辛了而已。

    温如瑾其实并不生气,说句实话,天下人的心机和城府,大多数都用在了他这个天下之主的身上。没什么好生气的,相反,他很是欣赏这样的小姑娘。

    眉目如画,却眼含坚毅,有心计有城府,有手段,能屈能伸,被拆穿了也能坦然以对,有何不好?这简直太好了,好得不得了了。

    “你倒是坦然。”温如瑾失笑。

    清河郡主一派四平八稳:“圣人有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清河虽是女子,却也颇具君子之风。”

    温如瑾的笑意更深了:“朕从未见过你这般女子,竟在朕的面前自卖自夸。”

    “皇叔说笑了,像清河这般女子,天下无双,怎是自卖自夸呢。”清河郡主索性干脆给自己塑造一个洒脱自信的人设算了。

    “好了,有事明日再议,你且先去歇着吧。”顿了一顿,温如瑾道:“就歇在念慈太后的旧殿里,给皇祖母上柱香。”

    念慈太后……这四个字一出,倒是确实戳中了清河郡主的软肋,几乎要叫她瞬间落泪,然而她却红着眼眶,稳稳当当地行礼:“清河……谢皇叔隆恩。”

    ……………………………………………………………………………

    次日,温如瑾问及清河郡主:“你昔年深得太后恩宠,师从天下大儒、箜篌大家,君子七艺不下于天下任何男子,又为何要入学女子学院?”

    清河郡主自昨日被温如瑾拆穿之后,决定放飞自我,反正不论如何都满不了自己的皇叔,那不如坦然面对说出心声,总不能皇叔还能砍了她,她可是青陵王唯一的子嗣!成年后还要继承青陵王府的。

    “清河仰慕御风居士之风采,特来求学。”

    温如瑾若有所思,御风居士,就是他钦点的女子学院的山长——木沉竹。其自称“御风居士”,取自《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所要表达的就是她对自由的向往和无拘无束的灵魂。

    木沉竹,天下第一离经叛道之女子。温如瑾力排众议让她当山长已经是面临诸多非议,倒没想到,竟然会有一个女子,坦荡地说自己仰慕御风居士的风采。

    “清河,你确实天下无双。”整个大景王朝,再也不会有第二个人胆敢站在温如瑾面前说——“我仰慕御风居士。”

    木沉竹这个女人,堪称奇迹之女。

    她乃蜀中大儒之嫡女,年幼之时,师从另一位大儒,因与其师辩驳《论语》而被斥责“丝毫没有尊师重道之心”,木沉竹年仅六岁,撰文千字反驳,文字犀利,言语讥诮,极尽嘲讽。其“吾敬吾师,然纵为吾师,亦不能掩吾耳目、阻吾学思、断吾求真!”

    这一声呐喊振聋发聩,这简直就是大景王朝版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大儒气急败坏,然而木沉竹之父却极为赞赏她的求真、求实和用于抗争的精神,直接搬出了《师说》为自己的女儿摇旗呐喊,甚至直接道:“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汝不如虎女,亦不必心生恼怒,发狂至此,岂不羞耶?”

    最后此事演变成两位交好的大儒之间的唇枪舌战,结果不论如何,木沉竹这个名字已经随着她反驳师长的文章而响彻大景王朝。然而,绝大部分的人不像她父亲那般豁达,没有人支持她,反而众口铄金地指责她“孺子不可教也”、“离经叛道”。

    后来木沉竹换了一个师父,那也是一位以“离经叛道”而被世人攻讦的饱学之士,号——逍遥居士。木沉竹一个女子,竟然要师从一个疯疯癫癫以青竹为妻子的癔症患者,简直让天下人都大跌眼镜。

    自始至终,木沉竹的父亲一直支持她,身为一代大儒,他的庇护和支持让木沉竹年幼之时尚能喘一口气。

    而木沉竹的母亲则恰恰相反,这是一个以身作则于《女戒》《女训》的深闺妇人,她多次试图折断木沉竹的翅膀却被丈夫阻拦。

    一直到木沉竹出师,而后“自由恋爱”,向家长坦白,父亲支持她嫁给自己选择的人,是福是祸自己担着。母亲却硬生生被气病了,然而母亲的病重只能拖延她的婚事,却不能动摇她的决心,木沉竹终究还是嫁给了自己选择的人,尽管母亲整日以泪洗面也无法阻止。

    大儒父亲逝世之后,门庭一落千丈,木沉竹遭受天下非议,母亲因为忧思过重不日也郁郁而终,而那些远在天边的天下之人和现代社会的键盘侠也没有什么两样,他们蜂拥而至,谴责木沉竹的冥顽不化和离经叛道,当时的木沉竹可谓是遭受千夫所指。

    然而就算如此,她依旧我行我故,其内心之强大,可见一斑。

    随后其丈夫任命东南不毛之地的某知府,她远离大景的繁华之地才得以逃脱天下非议。然而好景不长,四年任期将满,却偏偏遇到了南越来犯,木沉竹的丈夫身为当地知府竟然弃城而逃,她一怒之下抽刀手刃亲夫,呵斥“逃兵皆斩!”,威慑全城,竟以一女子之躯,领兵抵抗敌袭,直至援兵到来。

    她拯救了全城百姓,却依旧不被世人理解。

    男人当权的社会,男人们看到这样一个觉醒的、崛起的女人,简直要吓坏了,恨不能直接把她淹死,铲除这个男权社会中的异端,他们死死抓住她攻歼师长、“害死”亲生父母、手刃亲夫来做文章,极尽恶毒之语攻歼她,恨不能让她马上挥刀自刎。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木沉竹从始至终都全力抗争,从不低头,绝不认错,直到今日,她也还在报纸上笔锋犀利地力挫群雄,舌战群儒,无一败绩,战绩之辉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样一个女子,温如瑾让她成为女子教化之首的女子学院的山长,可想而知要面临多大的非议。

    这样一个女子,任何迫于温如瑾的压力而在女子学院就学的贵女,都秉持“拒不接受其任何教授”而入学,可想而知清河郡主口中的“仰慕”二字,是多么的胆大包天。

    温如瑾绝不可能因为任何人的反对而放弃自己的宗旨,如果不是木沉竹年纪大了,温如瑾还想叫她去打仗。

    “清河,好好表现。”他难得露出了欣赏的眼神。

    当日,清河郡主奉吾皇之命——拜师御风居士木沉竹,入学女子学院。

    又过了一段时间,木沉竹在报纸上引经据典地反驳某位大儒暗指温如瑾这位天下之主违背祖训的文章,温如瑾看见之后,在木沉竹的文章上龙飞凤舞地写下——此乃天下第一奇女子!

    只是可惜,这个不世出之天纵奇才却已雪鬓霜鬟。

 第151章 第 151 章

    温如瑾自来到大景王朝后; 在各个方面都埋下了种子; 这些小小的改变和扶持; 就如同是一点点的火星; 潜伏在整个社会的各行各业之中,只等待一个时机,它们将燃烧起熊熊火焰——星火燎原。

    自古以来; 这个民族要发生重大的变革总是难于其他民族; 因为其存在独特而固执的重古思想; 而且向来安于现状,如果生活安定; 即便吃不到穿不暖,只要不威胁生命; 这些未开化的黎明百姓通常都会选择安于现状。

    这种深入骨髓的思维是很难改变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来自外部的暴力拆迁,让他们深刻地明白不变不行。但是就目前而言,温如瑾认为他所在的大景王朝远不到后代其他王朝的封闭和奴性,并且距离世界变革他还有时间; “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 也不是不行。

    如果说目前这样的制度和社会情况有什么优点的话; 那么可以说是自上而下的变革将会是最容易的。君不见; 自古变革若是成功; 必然其后站着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譬如商鞅;若是失败; 绝大部分原因也在于统治者; 譬如王安石、张居正。

    皇帝这个被神化的角色实在太重要了,好在他现在是皇帝。

    温如瑾在农科组培育出亩产量更高的杂交水稻的报告上,写下了给他们的奖励。

    ……………………………………………………………………………

    木沉竹因温如瑾手批“天下第一奇女子”而再一次刷屏整个大景王朝。

    几乎所有的报纸,所有的民众的视线都从什么妖怪进入朝廷编制啦、皇帝派人出海啦、边疆发生翻天覆的地变化啦中收了回来,而后,定焦在木沉竹身上。

    她再一次面临疯狂的唾沫星子,其中批她批得最厉害的就是所谓的“绿林党”,这个绿林党和另一个时空的东林党有些相似之处,热衷于——清谈。

    说好听叫清谈,说难听点就是不爱干活,就爱瞎逼逼。

    千古功绩要是能靠这些口花花的大儒学士建立起来就好了,敌军来袭要是能靠这些张口闭口圣人王道的读书人去骂死就好了。然而实际上,他们目前毫无建树,并且毫无卵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喜欢空谈,即便有着所谓的气节和操守那又如何?王朝的崛起靠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么?

    真正对历史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的人,往往不是这些自命不凡的清谈之士,而是那些在私德上并不那么优秀的人,譬如刘邦等。

    温如瑾印象之中,后世对另一个时空的东林党是非常推崇的,所谓民族气节,脊梁骨之类的称呼全送了过去,但是在温如瑾看来,这群人的破坏力要比他们的功绩凶残太多太多了,能直接将一个王朝最重要的朝廷制度都腐蚀掉,那是何等的破坏力?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王朝连最基本的制度都被毁灭,那它距离死亡也差不多了。

    然而很抱歉,大景王朝不是另一个时空的大明王朝,绿林党也没有任何机会成为东林党。

    温如瑾直接让一大批在朝堂上的绿林党滚犊子,“且去清谈,何要浮名功绩”,本来一个王朝的官位就不多,而整个王朝多得是有能力的人,偏偏一个萝卜一个坑,那干脆让这些蛀虫挪下位置,给后面的有能之士空出来吧。

    温如瑾这一番手段,让木沉竹感到非常愉悦,顺便给温如瑾写了封感谢信,大概内容就是夸一夸他这个皇帝很棒棒,送来的徒弟天资过人也很棒棒。但是豪门世族的绿林党对此非常不满,并且丝毫没有畏惧之心,企图发动“社会舆论”来攻击温如瑾,并且胆大包天地还企图勾搭掌握重兵的人士,企图换掉温如瑾这个“异端”。

    你们好棒棒哦~

    当然,绿林党大部分都是门阀士族,他们疯狂反击温如瑾是因为他触犯了他们的利益,现在是积怨已久,而另一批寒门之士和某专业的特殊人却偏偏是利益既得者,还有一批人坚定保皇,滤镜八千里,不论温如瑾做什么他们都强烈支持温如瑾,还有一批人则是真正站得高看得远深有远虑,于是——口水大战开始了!

    那段时间,报纸不断地再版,卖断,洛阳纸贵也不过如此。

    温如瑾可没心情陪他们来场口水战,能打就别瞎逼逼,他直接从系统空间买了几个雷击,打包送给了绿林党的几个头目,于是绿林党的党首们在聚众讲学、众目睽睽之下被几道天雷劈死了。

    天下哗然——这是来自上天的惩罚和警告。

    在这个迷信的时代,来个流星都得让皇帝吃斋反省呢,何况是直接被雷劈死,绿林党名声降落到了极点,自此再也翻不出水花来。

    温如瑾这才真正地得心应手地下达政令,他在为变革培育土壤,或许在他晚年,又或许在他的继承人手里,王朝将会引来新生。

    ……………………………………………………………………………

    三年时光匆匆而过,由王玉所带领的航海队伍顺利回朝,带回了各国特产、金银珠宝无数,还带回了许多国家的国书,最重要的是——高产作物土豆!

    温如瑾极为大方地给了王玉无数赏赐,直接允许他的儿子可以参加科考,甚至给他封了个六品官,虽然只是个挂号的没什么实权的官位,但是已经让王玉极其家族欣喜若狂了。

    王玉拉回了黄金三千余两,全部献给皇帝。这些还不是他卖货物卖来的,而是敲诈某些国家敲诈来的,温如瑾:“……”这是个狼人呐!

    有了这笔钱,温如瑾培养水师都轻松多了。

    土豆是最让他欣慰的,只是这个时候的土豆还不是后世经过无数改良培育的土豆,它在适合它的地方种植还行,但在某些先天地理条件不行的地区就种不活了。

    这时候,大景皇帝响当当的农科民…主必须战斗在第一线!

    好在民主和金三农是真正的实干家,马上又投心于新的研究之中。

    温如瑾则下圣旨,自上而下地推行合适的地区大量种植改良后的杂交水稻以及土豆,为了实施到位,他的妖怪军团们再一次出动,奔赴大景王朝的各个角落,给黎明百姓送温暖,给大景皇帝刷民心。

    妖怪们好就好在他们只要一心修炼一心追求大道,心思比较单纯,那便不必顾忌他们会动歪心思,毕竟这些动植物成精不容易,不会轻易毁掉自己的修行,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们大多吃苦耐劳,行动力强,效率极高,速度极快,并且不需要付银钱(划重点),只需要温如瑾分一些国运与他本身的功德金光。

    四舍五入之后,妖怪们等于给温如瑾打白工地,因为他付出的代价对于他而言九牛一毛,几乎可以说没有。

    让人伤感的地方在于,一旦他将皇位交接到继承人手中,大景王朝就会丧失它的妖怪军团了。

    再不会有哪个皇帝懂得让妖怪们名正言顺地分享国运,也不会有哪个皇帝身上有他这样雄浑的功德金光,一旦他在这个世界身死,大景王朝和妖怪们的契约就会减弱,直至消亡。

    当然,这些无可奈何之事也是必然之事,毕竟历史,始终是人类的历史。

    ……………………………………………………………………………

    新的政令下达后,温如瑾询问王玉是否有继续航海的兴趣,如果没有,他要安排别的人了,毕竟王玉起先也只是为了向温如瑾表忠心、某好处,而不是真的热衷于航海。

    不过王玉竟然也爱上了航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