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这个哥儿有点冷-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温邢远,你不会是想在新婚之夜报那日在最欢楼的仇吧?”陈延的手腕被温邢远用一只手抓住举过头顶;这场景莫名熟悉,尤其在温邢远将腰带解下之后,陈延更加慌乱了;“今晚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万一玩大了;不利于夫夫关系和谐,要不改天?”陈延现在受制于人,好声好气地跟温邢远打着商量。
“你说的倒有几分道理。”温邢远斟酌了一下;似乎放弃了原本的打算;“呵,看你吓得,你早该想到会有这么一天的。也罢,今夜便放过,反正,来日方长!”
陈延刚松了一口气,温邢远就吻了上来,一手摸上陈延的腰,一手抬起去够床上的金勾,罗帐缓缓落下,遮住了床上的春光。
次日清晨,温邢远半哄半拽地把陈延从床上叫了起来。一干下人候在门外,等着主子唤他们进去伺候,左等右等才听见里面发话,将刚换的热水端进屋中,发现他们少爷和少夫人已经穿好衣了。
“少爷,我来为少夫人梳头吧!”眼见温邢远推着陈延坐在梳妆台前,拿起了梳子,下人不禁惶恐,趋步上前,要替过温邢远手里的活计。
“不必。”温邢远摆了摆手,将陈延的头发梳理齐整,再亲手替他带上束发的玉冠。
“好了。”温邢远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朝陈延伸出了手,“时候不早了,走吧。”
陈延使劲睁了睁眼睛,努力打起精神,搭上温邢远的手,一起往大堂去。陈延平日睡惯了懒觉,这么早起也是不容易的。
温秉怀和梁叔画已经在大堂上坐着了,见两人进来,一个一脸严肃,一个一脸和煦。
“给爹请安,给阿么请安!”温邢远和陈延一起请了安,而后温邢远拍拍陈延的手背,在一旁坐下,而作为儿郎的陈延便要敬茶了。
下人端着托盘站在他的侧后方,他端了一盏已经倒好的茶走到温秉怀面前,跪了下来,嘴里道:“爹,请喝茶。”
“嗯。”温秉怀粗声粗气地应了一声,喝了一口茶后把茶盏放下,随后放了一个红包在托盘上,什么话也没说。
“阿么,请喝茶。”照样地给梁叔画敬了一杯茶,不一样的是,梁叔画给了红包之后还拉着他的手说了一些话。
“既然成亲了,也就是一家人了,缺什么只管吩咐人去置办。我知道你是个有能力的,也不说什么不准你出去抛头露面的话,不管是生意上,还是生活上,你和邢远要互相扶持,多多体谅对方,这样才能白头到老。”
“谨遵阿么教诲。”陈延很乖巧地点了点头。
陈延站起来,看向温邢远,温邢远也含笑地看着他。
“哼!”温秉怀一见温邢远露出这种表情就来气,忍不住哼了一声。
“行了,你们先下去吧,邢远啊,你带延儿到处逛逛,熟悉熟悉家里。”梁叔画显然更体贴两个小辈。
温邢远刚陪着陈延逛了一会儿就被人叫走了,要去处理一些事情,陈延自然是找自己的弟弟去了,人生地不熟的,陈遥怕是不习惯。
“哥,什么时候回云陵城啊?”陈遥趴在石桌上,有些闷闷不乐,他想他爹和阿么了,在温府待着总觉得不自在。
“我也不知道,等温邢远回来问问他吧,反正总归是要回去的。”可能是当初想追着陈延,温邢远慢慢地将重心转移到了云陵城,所以,至少近几年温邢远和陈延会住在云陵城,以后就不好说了。
“少夫人,魏公子和他夫郎到了。”屏香禀告道。屏香是温家指给陈延作贴身小厮的。
“陈延,我找你有事。”魏初阳一踏进院子就冲陈延喊道,看起来挺着急的。
“什么事啊,这么慌张?先坐下。”陈延招呼两人坐下,等他们说明出了什么事。
“方才府上的下人到我们住的地方,给我们递了一张请柬。”易洛说着,把请柬搁在陈延面前。
“顾家送来的?”陈延打开一看,落款写的是顾情之的名字,请柬的内容是说请易洛下午上顾家赏花。
“嗯。这个顾情之是顾恪之的堂弟吗?”易洛问道。
“没错,而且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应该就是顾家下一任家主了。只是不知道他这次是代表顾家还是单纯为了他那弟弟来为难你。”陈延皱着眉,一时也不知作何打算。
“有什么分别吗?”魏初阳不理解。
“若是顾家那些长辈想见一见你,无非是对顾恪之与顾淮心存愧疚,定然不会为难你们,若是顾迎之的主意,那就说不准了。”陈延分析道,“不然请柬就搁着吧,就算不去他也不能来温家抢人。”
“我想去顾家一趟。”易洛突然道。
“为了你师父?”陈延猜测道。
“嗯。”
“我陪你去!”魏初阳立即表态。
“你们两个就这么去我也不放心啊,可惜我刚过门,在这奉天城里没底气啊。”陈延有些苦恼,偏偏温邢远又不在。
“少夫人,隽少爷现下正在府上呢。”屏香突然插了一句话。
“梁汝隽?”陈延想了一会儿才想起这是哪号人物。
“对啊,隽少爷是梁家的嫡长子,又是我们夫人的亲侄子,有他同去自然不会出什么问题。再者,魏公子和魏夫郎赴邀赏花,隽少爷去瞧自个儿没过门的夫郎,结伴前往也说得过去。”这个屏香也是个能说会道的人。
“可是,你怎知你们这隽少爷会卖我个面子?”陈延觉得此法可行,但还有一丝顾虑。
“呵呵,少夫人不用担心,隽少爷与我们家少爷自小就亲厚,听说少爷要娶你,隽少爷就盼着见你,你若找他帮忙,他断无拒绝的理由。”梁汝隽常来温府,也不爱端架子,总是能与他们这些下人一处谈笑。
有屏香信誓旦旦的保证,陈延便带着魏初阳和易洛去找梁汝隽了。梁汝隽听说这事,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他从昨天挨了一巴掌,憋闷到现在,正好趁这个机会去见见顾迎之,气气他。
吃过午饭,三人就坐着温家的马车上顾家去了,顾家的仆人领着他们去大堂见顾家的一些长辈。
“各位叔父伯父好啊!”一进门梁汝隽就大大咧咧地跟几位老者问好,他是跟着顾迎之叫的。
“你这小子,昨儿把迎之气哭了,今日是上门哄人来了?”其中看起来年纪最长的人半开玩笑半严肃地说道。
“他还打了我一巴掌呢,哄也得让他气两天再哄。”梁汝隽故作委屈道,“我是跟着他们来的,听说他们要来顾府赏花,我虽没收到请柬,却也厚着脸皮来了,各位叔父伯父不会赶我走吧?”梁汝隽不是不知道这几位长辈巴不得他去找顾迎之,只是受人所托,哪能走开啊。
顾家的几个长辈没再理梁汝隽,而是把目光转向了易洛和魏初阳。
“在下易洛,这位是我夫君魏初阳。”易洛语气冷硬道。
“你已经再嫁了?”其中一人听到易洛的话,皱起了眉头,眼神中一半惊讶,一半不悦。
“我嫁不嫁人好像是我的事。”易洛更加掩饰不住心中的不快了。
“我夫郎并未与顾恪之拜堂,怎么算是再嫁?”魏初阳也忍不住驳了一句。
方才说话的老者脾气比较暴躁,可不等他发作,他身旁一人就抬手示意他稍安勿躁,而后和颜悦色地对易洛说道:“不管怎样,你总还是淮儿的徒弟,如今淮儿他已病故,你若是以后有什么困难就上顾家来。”
“呵,你们既然还记得我是顾淮的徒弟,那不介意我去看看我师父吧?”易洛冷笑一声,道出了此行的目的。
“不行,顾家的陵墓只有顾家人能进!”那个脾气暴躁的老者立马就拒绝了易洛的要求,其他的人也没提出别的意见。场面一时僵硬无比。
易洛再要争取,梁汝隽却一个劲地给他使眼色,虽心有不甘,他也不好给旁人惹麻烦,只好作罢。
双方聊得并不愉快,很快就散了。
“别闷闷不乐了,不过是两座空坟,有什么可看的。”回到温府,见易洛还沉着一张脸,就给他透露了一点儿。
“你说什么?空坟?”易洛大吃一惊,“顾迎之明明将我师父的尸体带回了顾家!”
“具体的我也不便多说,但顾家陵墓里的确实是空坟。”梁汝隽说得很确定。
“顾家在皇上跟前不得脸,能享有现有的一切不过是皇上顾念旧情,老惦着你也是因为你与顾恪之、顾淮的关系。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唉。”梁汝隽其实挺可怜顾家的。
“顾恪之跟顾淮都是顾家的人,怎么听着像是有仇似的?”魏初阳一直零零散散地听了一些顾恪之和顾淮的事,能听出来他们与顾家有解不开的恩恩怨怨。
“唉,说来话长啊……”梁汝隽长叹一声,摆出了一副说书先生的架势。
第92章 宿怨
故事得从二十年前说起。
当时的顾家一门显赫,顾家家主位极人臣;几个儿子也都入朝为官,更有子孙绕膝,何人不艳羡。这时的顾恪之年方十岁;他是顾家的嫡长孙;从小就被寄予厚望。他自小颖慧;深受顾老爷子和顾老夫人的喜爱;常被他们带在身边,与自己父亲和阿么倒显得不那么亲近,但他也谨遵笑道,晨昏定省,日日如此。
就是这一年的中秋佳节;顾恪之的父亲请了廉州的戏班子来府上唱戏;顾老夫人一听便喜欢上了;把一班人在府上留了大半个月,这些人里头,老夫人最喜爱的是一个唤作邈烟的戏子,每每给他的赏赐最多。老夫人要是得空想起他了,就让下人把邈烟找来;或请他清唱一段,或拉着她闲聊,问到他的年纪才知道与他那大孙儿一般年纪,对他更是心生怜爱之心。这些戏子在台上的时候一时风光,台下却不知耗费了多少苦练,何其心酸,老夫人已不止一次撞见邈烟被班主苛责打骂了。
方才也说了,顾恪之是常跟在顾老爷子和老夫人身边,又因为老夫人才有那么多空闲,所以顾恪之常往老夫人的院子去,既是如此,总有那么几次会碰上那唱戏的邈烟。戏子最不缺的就是好样貌、好身段、好嗓子,逢邈烟唱一段、舞一段,顾恪之必是第一个叫好的。而老夫人考问顾恪之学问,顾恪之从容应答时,邈烟便在一旁侧耳静听,有时老夫人见他听得认真,就逗弄般地询问他的见解,怎料他也能说上一二,与顾恪之说法不一,趣旨却相投。
如此一来二去的,老夫人便动了将邈烟留在身边的念头,思虑一番,他终是在戏班子离开顾府的前夕与班主表露了自己的意思,最后将邈烟从戏班子里赎了出来,邈烟从此留在顾府。不过一年,老夫人突然决定认邈烟作义子,告诫府中众人不得轻慢他,自是,下人便都唤他一声小爷。原本老夫人挺喜欢邈烟的名字,当初就没给他另起一个名字,既然已经认他作义子,他便是顾府的人,原来的名字也不可再用了。
“‘淮’字可好?从水从隹,本是那至清的水。”老夫人为邈烟取名顾淮,乃是因为邈烟气质泠泠,好似那至清的水。
外人都知道顾老夫人收了个义子,却鲜有人见过。顾淮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每日只管陪着老夫人解闷,替老夫人督促顾恪之习读诗书。要说这顾淮与那顾恪之本是一样的年纪,中间却差了一辈,因此,在两人的交往中,顾恪之对顾淮算是尊敬有加,大有顾淮说什么便是什么的架势,其他小辈则基本都不与顾淮有来往。两人就这么相伴着长大,老夫人还在的时候,顾淮有老夫人护着,老夫人不在了,他有顾恪之护着。
直至他们十八岁那年,先皇病重,朝中大臣择木而栖,各为自己认定的良主谋求皇位,而在这紧要关头,顾老爷子突然病逝,朝中局势更加迷离起来。顾家的这些父辈却因能力有限,均在仕途止步不前,关键时刻,年仅十八的顾恪之被推上风口浪尖而当顾家把顾恪之推出来时,顾家似乎就站好了位,因为顾恪之十三岁即为太子伴读,顾老爷子生前也对太子颇为赞赏。然而形势不容乐观,太子虽是皇后所生,却非长子,比顾恪之还小上一岁,他上有三个皇兄,当时势力最强盛的是大皇子。可就算太子式微,顾恪之还是坚定地站在了太子这边,以他对太子的了解,若是太子登上皇位,必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朝中半数以上的人都是不看好太子的,认为两个少年郎成不了什么气候,甚至在顾家内部也是风起云涌。顾恪之一直以为他的父亲,以及各位叔叔是与他共同进退的,但事实上,他们却暗中接受了大皇子的招揽,放任他支持太子不过是一个幌子,必要的时候连他一块儿牺牲也是无关痛痒的。最初顾恪之只是对他们的态度存有疑虑,真相慢慢露出水面还在于顾淮。
当顾恪之知道大皇子不日将迎娶她小叔顾淮时,他就知道自己已是一枚弃子了。但是,父辈倒向大皇子他可以安慰自己,他们只是为了顾家的将来,可是为什么要搭上顾淮?整个顾家,甚至整个奉天城都知道他顾恪之喜欢自己的小叔顾淮,他们于心何忍?
一年前,顾恪之与顾老爷子说要娶顾淮为夫郎,顾老爷子自然是不准的,只道他年轻,刚识情爱,不免冲动了些,也未过多苛责,却下令让顾淮无事就不要出自己的院子了,算是禁足。顾恪之的父亲只道后,重重责罚了顾恪之。后来事情传出去了,成为奉天城士绅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从此,原本彼此陪伴的顾恪之与顾淮站在了彼此的对立面。
可是,谁也没有料到,最后脱颖而出的却是太子。要成事,凭借太子和顾恪之,毕竟势单力薄,但是,太子身边却有一群与太子一样不显山不露水的拥护者,比如大学士易尧。在顾家除顾恪之以外皆公开拥护大皇子时,易尧站了出来,直言顾家只有顾恪之是顾老爷子的真子孙,其他人罔顾正统,坏了顾老一世高德,当下便辞了官,道:“讲理之人与不讲理之人如何共事!”
易尧的离开并未在朝堂上掀起波澜,但他们忘了,易尧的门生皆在各地为官,文官武将都有,这种时候,兵权就显得尤为重要。可能少有人记得,在抗击北敌的战役中屡次取胜的大将军段微曾尊易尧为恩师,而他眼下正驻扎在离奉天不远的芦城。易尧的夫郎乃是安阳侯的儿子徵玉郡主上官璟,安阳侯守着南部疆域数十年,且已有十余年未来过奉天城,先皇看他没什么野心,便也不管他了,相安无事这么多年,可朝中谁能知道安阳侯手中到底有多少人马?
先皇驾崩后,太子就是依仗着这些人,顺利登基。大皇子败落,同时败落的还有顾淮,而顾家就处在了一个异常尴尬的位置。攻进皇子府的时候,顾恪之心急如焚地找寻着顾淮的踪影,寝殿却突然失火,顾淮不知所踪。
顾恪之心灰意冷,宣布与顾家脱离关系,却求新皇保留了顾家的荣誉和地位,自己则离开奉天城,不知去向,据说,身边只跟着从小服侍他的麽麽。
皇上虽然没有对顾家采取措施,但顾家显然不可能再获圣心,不过是啃老本,同时,皇上又一再提拔当时支持他登基的户部尚书梁韬光,并扶持与梁家有姻亲关系的温家成为第一皇商,顾家只是徒有声和名,却并无实权在手。
一场风波平息,最大的两位功臣却都选择了退隐。
顾家回过头又对顾恪之与顾淮心存愧疚,遍寻无果,许多年后才渐渐地有了一些消息,但有些事情是无法弥补的。
“这些是我后来听一些长辈讲的,毕竟当年我还是不懂事的年纪,究竟是不是这么回事我就不知道了。”梁汝隽讲了这么久的故事,都喝了两壶茶了。
“我师父他……他脸上有伤,是大面积的烧伤,也许就是那日寝殿失火造成的。”忆及顾淮的脸,易洛下意识地摸上了自己的脸,似乎在想被大火灼伤是怎样的痛楚。
“至少他逃出来了。”魏初阳抓下他的手,握在掌心里。
“我一直以为师父是因为容貌毁了才不愿去见顾恪之,却不想还有另外的缘由。”易洛想,如果是他的话,怕是也不知以何种面目去见一块儿长大的有情人了。
“我听说,你师父在嫁给大皇子之前一直声名不显,之后却高调起来,在奉天城可谓是艳压群芳啊,据说比年轻时就美名流传的徵玉郡主更胜三分。”梁汝隽说着说着就有些不着调了,他说完之后也没人接她的话。
“那个……我没有冒犯你师父的意思,你当我没说。”后知后觉地发现这种时候说这个好像有点不太合适,梁汝隽尴尬地笑了一下。
“只是,我师父与顾恪之究竟被葬在何处?”听了这么一大段的故事,易洛似乎有一些头绪了,却又抓不着,他皱着眉头,仔细地将方才听到的与他们有关系的人过了一遍,随后做了一个大胆的猜测,“难道……是皇上把他们另葬他处了?”
“噗!”梁汝隽一口茶水喷了出来,他抹抹嘴,“这话可不能乱说。”
易洛没再接着往下说,而是看了一眼魏初阳,魏初阳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眼神,他也认为这事除了皇帝,恐怕没其他人了。顾家想尽办法让顾恪之和顾淮落叶归根,试想一下,有谁从顾家手里抢人,顾家还不敢吭声呢?
不过,他们两个究竟被葬在哪儿呢?
第93章 终章
魏初阳和易洛没待几天就回颖州城了,是跟随温家的一支车队回去的;而温邢远和陈延短时间内还走不了,陈遥虽然思归心切,但又想与陈延做个伴;终究是留了下来。
远离奉天城的是是非非之后,魏初阳和易洛还是继续过平头百姓的生活;虽然日子平平淡淡的;但却很充实。
从奉天回来没多久,他们就与韩应商量了,也许是年纪大了;又或是家中无人;许多事情也就不那么坚持了,反正总归是要收徒的。至于魏川和江泯;他们虽然没有明确地支持,但也没反对。所以;之后的一年时间里;魏初阳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跟随韩应学艺。等他学会了十之七八,开店的事宜便紧锣密鼓地安排起来;剩下的十之二三还须年月积累;是急不来的。生意上的事,魏初阳是不会落下陈延的,只是这回算是和温家合作了,一切事情都很顺利,很快就步上了正轨。
除了刺绣师傅,自然还需要人管理一些琐事,魏初阳和易洛都觉得韩小涵是合适的人选,十七岁的韩小涵也该学着成熟一点儿了。这样,魏初阳和易洛的重心就放在了新开的毓绣阁上,酒楼那边则是把江放和陆田儿叫来帮忙了。毓绣阁培养了一批刺绣师傅,他们主要还是接城中富贵人家活儿,从衣服到帕子,店里也会有现成的服饰,但多是做个样式,让上门的客人看看这些师傅的做工和绣活儿,然后再为客人量身定制。
日复一日,日子就这么过着,转瞬韩小涵已经十八了,易洛也有了三个月的身孕。
“吁!”毓绣阁前,一道英气的身影勒住了缰绳,翻身下马。
“涵哥儿回来啦!”二楼靠窗的绣房内,一位三十出头的师傅听见声音,探出头来瞧了一眼。
韩小涵闻言,抬头爽朗地冲他笑了笑,然后牵着马从旁边的小巷绕到了后门。他将马栓回马厩里,爱惜地顺了顺马的鬃毛。
“你又上哪儿溜达了?”易洛知道他回来了,就上后院来了。
“就去城郊转了转,哥,你放心,我骑得很慢的。”韩小涵一边说这话,一边还跟马腻在一块儿。
“还待在里面做什么,出来,把手洗干净。”易洛发话了,韩小涵赶紧从马厩里出来,打了水洗手。
“每回看你骑马我都胆战心惊的,你以后少骑,听见没有?”颖州城里人多,易洛主要是怕韩小涵一时失了分寸。
韩小涵本来想争辩两句,但突然想到什么,突然改口道:“是,我知道了。你现在可金贵了,要是吓着你肚子里的小宝宝,那哥夫不得跟我拼命啊!”
“净会胡搅蛮缠!行了,晚饭已经好了,还不赶紧走。”易洛拿他没办法,回回跟他说正事呢,都被他三言两语糊弄过去了。
饭后,魏初阳陪着易洛上街走走,两旁灯火璀璨,耳边尽是笑闹声。
“小心!”一个孩子突然窜了出来,差点撞上易洛,魏初阳眼疾手快地把易洛护在了怀里。
“做什么大惊小怪的。”易洛白了他一眼。方才那个小孩子才到他大腿。
“我不是怕他撞着你嘛。”魏初阳委屈。
“行了,到那边看看去。”易洛指了指前面的一处挺热闹的摊子,正想抬步,魏初阳却不走了。
“你看什么呢?”见魏初阳一直回头看,易洛不禁拽了拽他。
“啊?哦,没什么,我们走吧。”魏初阳回过神来,收起脸上的疑惑,带着易洛继续往前走。
刚才他一直往后看是因为无意间瞥见了一个背影,看着有点像姚可人,那人怀里还抱着一个小孩子,所以魏初阳觉得应该是自己看错了,便没放在心上。
正值春雨纷纷,连下了十来日,遍地湿漉漉的,少有人在外行走,偶尔能听见马车从窗下经过的声音,倒是一派清闲。
“哎?什么动静?”韩小涵正在绣房帮忙,与几位师傅闲聊,忽闻得外面街上一阵响动,像是马队的声音,便急急地跑到窗边上,探身往外瞧。只见是一支军队经过,那领头的已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