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上,请抽卡-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曦心说赵太后武功高超,和身体孱弱差了十万八千里,男神每次去踩的时间点都那么准,该不会压根就是为了要监视他吧?
男神至今还认为他和赵太后有什么,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只不过这么一来他又不能问赵太后练功上的问题了,就算现在只是准备阶段,他的问题还是很多的呀,都快记满一本小本子了呢!
其实很向往练成绝世武功的皇帝内心默默流泪。
“对了公瑾,你那么爱摇扇子是跟诸葛亮学的吗?”刘曦好奇这件事很久了,现在才终于忍不住问了出来。男神的扇子就是电视上诸葛亮用的那种鸟毛扇子,唯一不同的是上面没有八卦。因为这种扇子在刘曦脑子里就是诸葛亮的象征,所以看男神每天拿扇子摇啊摇,他的内心就充满好奇,就差没有脑补男神和诸葛孔明不得不说的二三事了。
满室寂静。
“……臣怕热。”个了许久,周瑜从齿缝里说出三个字。
明明是大热天,刘曦却突然打了个寒颤。
八月初,皇帝终于下了旨意。中山王刘靖谋反之事确系事实,但是鉴于皇帝已经宽宏大量地免于追究他本人和家属的罪行,这件事既往不咎。其他在此次事件中暴露出来的中山王从犯,将一律按律惩处,但除首要人物外都免去死罪,以示皇帝仁德。
至于王庭,作为朝廷中参与此次谋反事件地位最高的大臣,本来是必死无疑的,但是考虑到太皇太后的心情,皇帝特赦了他的死罪,只是抄没了他的家产,令他返回祖籍,和王庭有牵连的官员也被惩处了一大批。
几天后,王庭的两个儿子,王鸥和王鹄当市问斩。行刑那天,长安空巷,不知有多少人弹冠相庆。据说当时天上突然刮起一阵怪风,把两人的头颅卷走,正应了死无全尸这四个字。
王庭倒台后王赵文山终于如愿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右丞相,而王庭一系剩下的官员多数转而支持王巨臣。太皇太后因为两个侄儿的死绝食一日,皇帝则在长乐宫外守了一天。最后,为了弥补太皇太后,皇帝封王巨臣为御史大夫,位置只比丞相低一级,又启用王鸩为长安府尹,替代原先那个墙头草一样的长安府尹。虽然皇帝也知道,后一个决定太皇太后未必喜欢。
轰轰烈烈的王庭案终于落下帷幕,朝廷的格局为之一变。赵文山的锋芒无人能出其右,王巨臣也后来居上成了一颗炙手可热的新星。
第39章 望前路周郎问志
九月初,有官员提议皇帝早日选取贤能填补左丞相的空缺,这一建议被右丞相赵文山驳回。没几日此人就因为渎职下狱,几乎死在狱中,让人看到了赵文山野心。此后不久赵文山提出恢复古制,将左右丞相合并,只设一位丞相。皇帝不置可否。之后有人提名御史大夫王巨臣为左丞相。这个人也很快因为莫须有的原因被罢官,王巨臣则坚决表示他资历尚浅不宜担当如此要职。
选左丞相的事一直拖到嘉禾二年三月,此时赵文山的飞扬跋扈已经天下皆知。他每日在丞相府中理政,早朝时百官递交给皇帝的奏疏都要先让他过目,否则就会遭到诬陷报复。官员的任免升迁几乎都由赵文山一人决定,嘉禾元年颁布的《官员评定法》和《反贪法》名存实亡,满朝文武只有大理寺卿包拯敢当面顶撞赵文山,也因此被赵文山视作眼中钉。
赵文山喜欢华美的衣服,爱好美人美酒,他甚至让人用制作龙袍的工艺为自己织造锦袍。王庭倒台后,他的财富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拥有的田产美婢比王庭两个儿子加起来还要多。当年王鸥和王鹄还知道要掩人耳目,赵文山却醉心享乐,穷奢极侈,每次出门都要带两百多名随从,浩浩荡荡比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
由赵文山管理的国库,在这半年中非但没有任何增长,反而把从王家抄没出来的那点银子花出去了一小半。赵文山还自诩这些花费都是为民办事,却不知道那些贿赂了他的官员、富商为了收回“成本”,全都比过去更加严苛地盘剥着各地的百姓,而他们建造起来的工程却压根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要不是皇帝动用了暗地里的力量,稳定了各地局势,大焉恐怕早就已经四处都是反贼了。
赵文山原本的声望在短短半年中折损殆尽,文武百官对他敢怒不敢言,举国上下都在期盼除去这颗毒瘤。只有他自己对这一切浑然不觉,反而觉得连皇帝都畏惧他,变本加厉地作威作福起来。
三月初三,赵文山在长安城外圈地,竟占了上林苑的一角。这件事在几天后被摆到了皇帝的御案上,刘曦一怒之下差点拍断手掌!
没办法,御案的质量实在是太好了,上等沉香木打造,密度堪比金属,他一掌拍下去,受伤的只能是自己。
“大胆!反了天了!有这种事子龙怎么不来报朕?”刘曦这时候正在经历两辈子的第二次变声期,声音又哑又难听,所以他基本能不说话就少说话,这会儿怒气上涌,倒是叫得声嘶力竭。
“子龙的性子皇上还不知道吗?”一旁的周瑜笑了笑,他淡然的态度倒是很好地安抚了皇帝的情绪,“子龙肯定是不想让皇上烦恼,每次要不是到了万不得已,他一定不会来麻烦皇上。我们当初既然定下了先让两虎相争,再捧高赵文山,等他触犯众怒后再一举拿下的计策,子龙还跑来向皇上告状,那不是存心让皇上为难嘛?”
刘曦思索了一会儿,叹气道:“朕知道,可朕不想让子龙受委屈。上林苑是朕的地方,赵文山都敢强占,还有什么是他做不出来的?”
周瑜笑道:“皇上也太小看子龙了,这件事他是断断不会放在心上。我听说子龙昨日已经带着五千人马离开了京畿,自去年八月起,他剿灭了长安附近的全部匪患,这一回去的地方更远。子龙一心扑在为皇上练兵上,怎么可能在意这种蝇营狗苟的小事?”
刘曦想了想,觉得男神这么说也有道理,但他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无论如何,赵文山惹到子龙头上就是欺人太甚!公瑾,朕还需要忍多久?”
叔可忍嫂不可忍,更何况赵文山做的某些事实在太过分了。
“前几日林岩死在牢里了,他本来就没什么罪,只因为大胆弹劾赵文山就被诬陷下狱,说他通敌卖国,亏赵文山说得出口!朕的言官,还没去职就死在牢里,过了三天朕才知道,这让朕怎么跟他的家人交代?朕记得他有个儿子被称作小神童,在他下狱后不久就失足落水而死,而且死得十分蹊跷。要不是这样,林岩也不至于连半个月都熬不过。这些都是人命啊!朕每天都在想,是不是都是因为朕的姑息,才会害死他们。”
“皇上……”周瑜注视刘曦的眼睛,认真地说,“若有错也是臣的错,皇上不必自责!”
刘曦皱眉:“公瑾?”
“以臣的智谋,想不出其他计策对付赵文山,只能建议皇上等他罪大恶极之时,再一击以毙之。没有考虑到皇上的心情,是臣的失职。不过皇上也应当以大局为重,暂且放下妇人之仁。”
“你说朕是妇人之仁?”
“没错。”周瑜肃然道,“仁有大仁小仁。比如国家有虎狼在侧,果断地牺牲一部分兵勇保护百姓,这就是大的仁德。如果牺牲十万人的性命可以保证国家十年的平安,就应当毫不犹豫地去做。假如不关心国家的存亡,只在意街口的乞丐是否会饿死,担忧对门的老人是否有人照顾,那就是妇人之仁。小门小户的妇人可以有妇人之仁,但当权者绝不能将妇人之仁放在第一位。皇上不让天下人明白外戚之祸,那么就算今天赶走了赵文山,明天也会有刘文山、方文山出现,到时候牺牲就不只是一个林岩了。”
刘曦深呼一口气,眼神变得坚定起来:“你说得对。当初公瑾问我要行何种道义的时候,我就应该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而不是到现在这个时候再来后悔。既然选择了一条道路,就该承受走在这条路上所有可能发生的事。”
赵文山当上右丞相的时候,周瑜曾问刘曦是想行霸者之道还是王者之道。如果行霸者之道,就应该以上林卫的武力为倚靠,给朝廷来一次大清洗,杀赵文山,驱逐曹家,把重要的位置全都换成自己的人。外戚中势力最大的王庭倒了,皇帝要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手,朝中没有人能阻止这件事。如果行王者之道,就得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动,必须平缓地解决外戚之祸,让天下人感受到皇帝的仁德,打心眼里支持皇帝的决定。
刘曦最后选择了王者之道。
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王道和霸道之争几乎贯彻着整个中国历史,两者之间最显着的区别是到底要以德服人还是以力制人。王道思想认为人性本善,注重以道德修养的提升规范人的行为。霸道思想则认为人性本恶,必须用暴力强权限制每个人的行为。不过即便是霸道思想,往往也需要打着正义的旗号,所以才会被说成是以力“假”仁。
当然,绝对的王道和霸道都是不存在的。一个国家处于其他国家的环伺之下,一味想要以德服人无疑只能招来灾祸。但是如果一味以霸权奴役百姓,百姓的呼声也许可以被压制一时,却不可能被永远地压制下去。一个只有弱肉强食没有道德约束的社会是不稳固的,谁都可以以更强的力量推翻统治者。所以古往今来的皇帝,无一不是取王道或霸道之一作为执政纲领,但也不会完全放弃另一面。
周瑜告诉刘曦,王道和霸道最着名的例子,就是管仲和商鞅。管仲用王道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他的做法在刘曦看来有点类似后世的美国。管仲在齐国制定物价,使别国的物价向齐国看齐,以经济影响力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一种典型的大国政治。商鞅则恰恰相反,他主张霸道,最终目的是以武力征服。他立下严酷的法令,使秦国的实力飞速发展,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基础。但是成也萧何败萧何,之后陈胜吴广的起义也是因为害怕被严酷的法令追究责任,秦终究二世而亡。
刘曦觉得,他更倾向于王道思想,虽然王道比较费时费力,但是他必须考虑到他百年之后大焉要如何发展。霸道成就的功业太短暂,他可不想他一驾鹤西游大焉就马上陷入战乱。
不过,无论是哪种执政纲领,刘曦都认为必须注重“法”的作用。他认为封建社会的失败就在于太看重情理道德,把一些道德观点和一个人的行为、能力挂钩。孝顺的人就一定不会贪污腐败吗?品行高洁的人就一定可以当一个好官吗?刘曦以为不尽然。所以在以王道思想提高全民道德素质的同时,必须有完善的法律规范人的行为。这法律未必需要严苛,朱元璋的剥皮法都治不了贪官,只有当法律适当地反映出社会各阶层的需要时,法律才会被接受,被良好地执行。
因为刘曦选择了王道,所以就不能一挥手让人把赵文山砍了。他必须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因为他是皇帝,是这个时代所有人的道德模板。虽然心理上很难接受,但是他也明白男神说的对,有一些牺牲是必须的。
周瑜在听到刘曦的话后却有些失神,同样的问题他从前也问过孙策,当时小霸王的回答和刘曦恰恰相反。三国乱世,是一个刀剑底下出真知的年代。孙策是个能征善战的将领,却不是一个很好的统治者,在他的治下只有严酷的镇压,江东子弟以他为豪,同时也敬畏他的凶恶。就连孙策的死,也和他一意孤行要杀于吉有关,而于吉并没有什么恶行,反而很受百姓爱戴。
周瑜不止一次劝过孙策,不可以耗尽民力征兵无度,要给江东父老留下一点香火。但彼时小霸王正意气风发,准备带着这些江东子弟创下万世基业,并不能把他的话听到心里去。
“我要让天下人怕我,臣服于我,至于那些治理地方的事,就留给后人好了。对了,我看仲谋长大以后就可以做这些事嘛。”孙策骑在马上挥动手臂,无数江东子弟如蝼蚁一般向北挺进。
不久之后,江东猛虎死于刺客之手。
对此周瑜很自责,作为谋士他没能预料到可能发生的危险,但这条路又是孙策自己选的,一味反对主公只会让他自己陷入糟糕的境地。现在刘曦选了一条看起来平顺,实际却更加荆棘密布的路,他能成功辅佐刘曦走下去吗?
然而迷茫只有一瞬,但见周郎启唇一笑:“皇上既有此觉悟,瑜当与皇上共勉。”
第40章 驱虎吞狼难为计
嘉禾二年四月,各州各府多有地动,赵文山请太卜令以龟甲占卜吉凶,太卜谓之“相位不稳,故九州震动”。赵文山因此上疏皇帝,要效仿前朝古制,开独立的宰相衙门,下辖百官,由他本人负责处理国家的日常事务,只在有紧急事务的时候知会皇帝。这样君主外,相主内,相辅相成。
这个提议一经提出就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因为这无疑是踩到了朝臣们的底线上。此前赵文山虽然一手遮天,到底头顶上还有个皇帝,一旦像前朝那样,由丞相统领百官,那赵文山就成了他们所有人的上司,几乎要和皇帝平起平坐了。
支持王巨臣的官员们自然是旧话重提,想要推举王巨臣为左丞相,和赵文山共同辅佐皇帝。剩下的官员要么也有支持的对象,要么就以前朝制度不完善导致灭朝为理由反对这件事。
赵文山自然是不甘心这个提议这么快被否决的。他迈上阶梯,站在皇帝面前,大声为自己的辩驳,口水都喷到皇帝的衣摆上了。
刘曦面无表情地看着他的右丞相,思量着下手的时机。在他看来赵文山可以蹦跶的时间不长了,现在赵文山越是嚣张,要扳倒他就越是简单。
其实赵文山这个人本身不坏,要是放在寻常百姓家里,还称得上是一个要上进有才能的人。虽然他有时候喜欢夸夸其谈,又有点不切实际的空想,还喜欢炫耀自己的财富,但那都是平常人也有的秉性,算不上大奸大恶。
但坏就坏在赵文山有个当了皇太后的妹妹。虽然这个妹妹从小就被卖入歌坊,是入宫之后才重新联系上家人的,但是随着赵太后的地位越来越高,赵文山的身份也水涨船高,终于上升到了一个他无法驾驭的高度。
赵文山也知道自己的弱点,养了不少门客为自己出主意,可他毕竟和其他老谋深算的朝臣相比基础差得太多。更糟糕的是,在一年之前他还知道收敛,扳倒了王庭之后,他已经渐渐听不进那些清醒的门客的劝说,满脑子只有别人为他出的可以炫耀财富的主意。为了让两片土地连成一气,连皇帝的上林苑都敢动,彻彻底底地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
刘曦还在想要不要就这么以御前失仪为理由把赵文山贬下去算了,赵文山却话锋一转,开始攻击王巨臣。
赵文山恨王庭,因为王庭多年来一直压他一头。但他更恨王巨臣,不但因为王巨臣拥有他所没有的声誉和名望,还因为王巨臣提出的奏疏要是被采纳,就等于是斩断了他的财路,更因为王巨臣此人的存在令他迟迟不能将朝廷变成他的一言堂。
就在刚才,王巨臣再一次碍了他的事,让他的提议无法被通过。赵文山心中的恨意可想而知。赵文山和赵文山一派的官员你一言我一语地攻击王巨臣,主要的论点是王巨臣的十疏在那个县里试行却没有获得很好的效果。
这明显只是一个借口,现在距离开始试行十疏还不到一年,要真能看出点成效那就有鬼了。更何况王巨臣的这些奏疏里有好些的确不好推行,从制定政策到执行具体条目实在需要反复斟酌很长一段时间。赵文山死死扣住沽名钓誉四个字,动不动就让王巨臣亲自到那个县去看看,想把王巨臣逼出长安。
王巨臣起先只是请罪并不辩驳,倒是有好些个倾向于他的官员站出来回应了赵文山。但是到后来赵文山越说越不像话,把个朝堂闹得像是菜市场,连皇帝都忍不住皱眉了,王巨臣这才站出来,对皇帝躬身拜道:“臣王巨臣有本禀奏。”
“喔?”皇帝顿时来了精神,这他印象中王巨臣绝对是会咬人的狗不轻易叫的,“要奏何事?”
“此事兹事体大,臣只能将奏疏交给皇上看,再由皇上亲自定夺。”王巨臣说着从袖子里取出一本奏折,交到高力士手中。
这个转折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要说王巨臣是准备好今天要呈交皇帝这份奏折也不尽然,刘曦觉得王巨臣似乎也在等待一个最好的时机呈上这份奏折,好给赵文山致命一击,这让他对奏折里的内容更加好奇了。
赵文山也察觉到了异常,他死死盯着高力士手里的那本奏折,几乎要用眼神在那上面烧出个洞来。他怎么想都觉得王巨臣此举是为了对他不利,但他又不能夺下奏折先看一遍。他心中暗恨王巨臣的老奸巨猾,竟然早就有所准备。他却不想想王巨臣今时今日若不反击,怕是马上就要步上王庭的后尘了。
皇帝兴致勃勃地打开奏折,然后他的脸一下子涨的通红,啪的一巴掌拍向龙椅,倒把自己的两根指头拍得生疼。
“嘶——”
“皇上?”高力士看刘曦表情不对,立即小心翼翼地拿起他的手细看。还好,没有折,就是半个手掌都拍红了。
“大胆!”刘曦刚想把这本奏折丢到地上,又记起里面的内容绝对不能曝光,只好狠狠地攥在手里。
王巨臣像是早就料到了皇帝的反应,一脸高深莫测地站在那里。
“皇上,要退朝吗?”高力士看出皇帝的状态不对。
刘曦点了点头。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且慢!”赵文山突然反应过来,伸手拦住皇帝的去路。他恨不得从皇帝手里抢过王巨臣的奏折,到底还是没有这个胆量。“皇上,王巨臣到底上奏了何事?臣身为丞相,愿为皇上分忧。”
刘曦冷冷一笑道:“此事就不劳烦丞相了。朕乏了,要回宫休息,丞相想要拦着朕吗?”
赵文山这才想起自己的动作好像不太对,只得退后几步道:“臣不敢。”
刘曦看了高力士一眼,后者立即宣布早朝结束。这个早晨,无论是赵文山请开宰相衙门的事,还是赵文山弹劾王巨臣的事,皇帝都没有给出回应。而王巨臣的那份奏折无疑成了压在所有人心里最沉甸甸的那个疑团。到底是什么事能让年轻的皇帝震怒到如此地步?这是否意味着赵文山要失去圣心?
“皇上,到底出了什么事?”一回到未央宫,高力士立即问道。
刘曦把王巨臣的奏折递给高力士,后者扫了一眼,顿时倒抽一口冷气。
“传太医王有德、长信宫的宫女蕊初来见朕。”皇帝此刻已经冷静下来,坐在龙椅上浑身散发着寒气。
“遵旨。”高力士顿了顿,问道,“可要让公瑾过来?”
刘曦摆摆手:“不用。朕要亲自审问他们,这种事竟然能传到外臣耳中,看来今天宫里不死几个人是不行了。”
高力士还是第一次看到刘曦露出杀意的样子,不由心中一沉,劝道:“皇上息怒,公瑾他断然不会……”
“公瑾是什么样的人朕还能不知道吗?王巨臣好大的胆子!歪曲事实竟歪曲到朕的人身上去了!对了,告诉龙阳,今日未央宫封门,任何人没有朕的旨意不得进出。在给朕找几个孔武有力的内侍来,带上刑具,朕倒要看看到底是谁让他们两个颠倒是非黑白!”
“是,皇上。”
王有德身为太医倒是很容易传召。他被带到未央宫的时候,看到侍卫们守卫森严很是害怕,但他自认为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倒是很快镇定了下来,跟着内侍去见皇帝。至于长信宫的宫女蕊初,因为她是赵太后宠爱的大宫女之一,是由高力士亲自去“请”的。赵莹蓉起初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觉得皇帝要召见她身边的一位宫女这件事十分奇怪。她向高力士询问,高力士虽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却也给了足够的提示,所以赵莹蓉之后几乎是铁青着脸让人把蕊初带来,交给高力士的。
太医王有德先来到未央宫,但是皇帝却没有问他的话,只是让他在一边跪着。等蕊初也来了,皇帝便让蕊初到另一头跪着,自己把王巨臣的奏折铺开摆在案上,细细研究起来。
这一看就看了大半个时辰,之后高力士带了八个高大强壮的太监进来,每一个手里都拿着刑具。皇帝仔细问了各种刑具的使用方法,然后挥了挥手让那八个太监把刑具在地上放成一列,一面四个在旁边站好。
之后皇帝收起王巨臣的奏折,又让高力士把需要批的公文拿来。通常朝廷中的日常事务都是由丞相给出建议,皇帝只要盖章认可就好。但今日皇帝一反常态地读了每一份公文,把赵文山提出的大多数建议都驳回了,另外附上了自己的看法。
等这些事都忙完了,也差不多到了午膳的时间。王有德和蕊初已经有些跪不动了,但是在皇帝面前却大气也不敢出一口。他们原想着这些刑具怎么也不可能用到他们身上,但皇帝迟迟不问话,却让他们不安起来,觉得事情好像不像想象中那样发展。
皇上用过午膳就去了后殿,那八个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