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有种你下朝别走[重生]-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州府军一起造陛下的反。”
“我能不知道?”我弹了一下他脑门,“我去萧关有什么用?你当皇帝是八州巡按,天天出公差?”
虎牙将军似乎才悟过来这么一层:“可是……”
他还没可是出来什么,忽听帐外有人高声报道:“殿下,长河关急件!晋王抽兵南下,朝我们来了!”
“我不在时,宋非代为主将,去找宋将军。”
又一人道:“殿下,十里外有一支千人左右的军队,打着中州军番旗,是否……”
“探明虚伪,让宋非接待。”皇侄正好掀门而入,一面撂话给止步门外的人,一面伸手薅萧关的后领。
萧关被拎着转了个圈:“……”
面对去而复返的皇侄,我说:“落东西了?”
皇侄目光灼灼地紧盯着我,那喉咙里似乎堵了千言万语,奈何又犯了结巴的毛病,半天没滚出一个字来,末了只点了点萧关,似乎是说:“把这玩意儿落下了。”
然后他就提着那被“落下的玩意儿”打马而去。
连白带夜忙成陀螺的宋狒狒嘴里叼着半个馒头,手中抓着一打军报,火急火燎朝我跑来,八米开外便急眉赤眼吼道:“殿下走了?萧关走了?”
我抹去一脸口水和馒头渣子,拍了拍他的肩膀。
他一屁股墩儿坐地上,顶着三道倒霉的抬头褶天真地问道:“陛下,殿下是不是在针对我?”
莫名其妙被上司穿小鞋的狒狒将军还没来得及咂摸出上司的莫测深意,就又被八方战报糊了一脸。
直到傍晚,他才把“十里外出现不明武装力量”这码事理清了来找我:“陛下,那领头的是个弱书生,我怕咱们动一动指头就给捻死了,心一软没拦住,这会儿在营外要见您,这是那书生身上搜来的,军中从未见过这种牌子,我看不对劲,不一定是友军。”
我接过那玉牌一看,也觉得很不对劲……竟是鸿都府的令牌,我传令回去让丞相们给我找个靠谱的监军使好顺路捎我回京,他们找到鸿都府的书生身上了?老丞相们何时这么看好鸿都府那帮愤世嫉俗的小青年了?
正疑惑着,忽听帐外一阵骚动,愤世嫉俗的小青年刀斧加身,临危不乱,十分有出息地一脚踢开帐门,闯了进来。
“是卫爱卿?”我忙喝住张牙舞爪跟进来的卫兵们。
“陛下,”卫裴裹着一件笨拙沉重的黑熊皮裘袍,裘毛上结满白霜珠,见我扑通一跪,又跪了一腿子黄土面儿,不等我说免礼,他便利落起身,袖中掏出一个东西朝我递来,“让他们都退下。”
我朝宋狒狒看了一眼,宋将军还没摸着北,迷迷瞪瞪对这位喝令他“退下”的京官挑了个顶起额头三道褶的眉,长胳膊一揽将众将士推拥出去,自己却往帐门边一靠,不动了。
我被卫裴塞过来的东西吓得手一抖,一声大叫:“啥破玩意?”
一颗麻麻扎扎的木头珠子吧嗒吧嗒落到案上直蹦,卫裴伸手一撩又给握住:“姜老先生十五日前死于须弥寺中,死时手中握着一串佛珠,这是珠串上的一颗。”
卫爱卿眉睫上也结了层细霜,一向清冽、冷静、黑白分明的眼睛里竟也爬满血丝,我心里咯噔一下,猝然想起前生良王死后、北羌大举南攻那段日子里,他从堆积如山的案牍中抬起头看我的那一眼。
那时我听说有几人替良王喊冤,写的折子被“有关部门”扣住,气得把上至御史台下至良州府所有涉嫌写折子的都拉到午门外打了一顿板子,连管搬折子的许长安也没放过,最后踱进左相府,伸手管卫丞相要折子。卫裴抬头看了我一眼,递给我四本折子——右相薛赏的、良州军主将薛长武的、御史台主簿柳谒仙的,以及,一本内无一字、来历不明的。来历不明的那本折子尾页上,赫然嵚了一枚圆形朱砂印章,印纹是四只首尾相接、环抱成团的,虫子。
没错,长着翅膀、长尾长须的虫子,和这颗木头珠子上镂刻的一样。
“‘蜉蝣’,三只。”卫裴将那木珠托在掌心,凑近案头油灯,“臣从前还见过一次,那时还是两只。”
……你将来可能还会见到四只的,我浑身寒毛竖起,颤声问道:“芥子大师怎么突然……”
“中毒,陛下,”他吐字分明,条分缕析,然而略快于平时的语速暴露了他的恐慌,“谁能在姜老先生的酒杯中下毒,他是毫无戒心,还是心甘情愿?青州反了陛下,府军将领姜忠与府尹、琪王、瑛王私下会见晋王使者,撕毁陛下密诏,集兵十万于中州以东,姜忠的胞弟西州主将姜义也与西州两位封王多次密谈……”
“中州和悯州呢?”我虽然当这是一场梦,但梦太过写实,悲喜忧怖都十分真切,“这次中州军是谁领来的?”
“悯州在闹饥荒,军队被拉去修长渠,暂无动作。中州增军主将是姜弼。”
“姜……姜弼?那监军使……”
“州府军将领无人敢领此差,六部提拟从缇骑营点将,姜弼自荐。臣就是监军使,臣也是自荐,”卫裴深深地看了我一眼,眉上霜珠已化成水珠,瞳仁中却飓风海啸般卷起滔天寒意,“没人敢来,陛下。”
没人敢来。看来这辈子不仅十二诸侯要反,连祖母留给我的几支州府军,也要反了吗?为什么?是因为芥子大师死了,姜家最后一根主心骨没了吗?上辈子芥子和尚什么时候死的?似乎……是在我继位第七八年的时候离开须弥寺,号称云游四海去了,之后再无消息。我腾地一下站起来:“姜弼可信吗?京都现在谁守?芥子大师……之死,让大理寺别碰,交鸿都府查。良王早上刚走,去萧关了。这木珠……你方才说什么从前见过两只虫的?”
卫裴忽然一撩袍子,扑通一声跪了下去,拱手至眉前,顿了片刻:“臣……有事欺瞒陛下。臣曾……问学于青州府明山书院,师从张载年老先生,张老先生,便是先帝时废太子的太傅、太子妃张氏之父、翰林院掌院大学士,张寄。”
“……”我被他一条一条消息轰炸得头晕目眩,只觉顶上三尺有雷鸣电闪,脚下方寸尽火海刀山,“张老先生不是在太子落罪时就……”
“恩师并未死于十五年前太子落罪之时,而是死于六年前。六年前臣赴乡试秋闱,揭榜前一日奉师令从卧松书斋为之取书,次日晨起,臣便发现恩师死在了自己的书房中,他面前的书案上,摊着一本卧松书斋印制的兵书《说战》,恩师平常极少读兵书,他让我去书斋取书,名目中并无此书,是有人将书夹在几本诗话古籍中,被我带了回去……那本《说战》的扉页正中,有一枚油墨刻印的团纹,纹样正是……”
正是两只首尾相连、环抱成团的“蜉蝣”。往衣服上绣蝴蝶,在玉坠上刻知了,朝团扇上画蚱蜢,都可以理解,但这朝生墓死的水虫显然不是民风所好,横看竖看,怎么都透着一股子异端邪说的诡谲与险恶。
“这虫儿,”靠在门边的宋非忽然勾着长脖子插了一句话,“我也曾见过,殿下有一支女人的金钗。”
“女人的金钗?”我一愣。
宋非三两步走上前来,熟稔地从案头公文堆里翻出一个方方正正的木头盒子,盒子加了锁芯,他又从腰间摸出一串哗哗啦啦的钥匙,在朕和卫大人震惊的目光下十分熟练开了锁,啪嗒一声,只见盒中躺着一枚四爪蟠龙青玉印、一支凤凰衔珠黄金钗。印是亲王印不奇怪,但钗……且不说尚未成婚的良王殿下为何会有一只皇家女眷才能用的凤凰金钗,细看这凤凰衔的珠子……竟是一只黄金掐丝团制的“蜉蝣”。
作者有话要说:
幕后黑手上线啦!有小天使反应官场环节有点迷,没关系!一切背景板都是为了衬托“叔(夫)侄(夫)和(恩)睦(爱)”!
下一章预告:十四叔喜奔大皇侄,携手西北一日游!
第21章 打脸
“这钗哪来的?”卫裴一见之下,面色忽白如金纸,双目血红地瞪向宋非。
宋非蓦地被卫大人唬住,愣道:“姑娘家的东西,还能哪来的?”
我连忙拉起跪都要跪不稳的卫裴,叹了口气,厉色看向宋非:“你给朕说清楚。”
宋狒狒大概未进化完全,和许长安一样,是个净坑上司的傻子。在我的逼问下,他花了半个多时辰阐述他的个人主观猜想,力证此钗乃京都某位红粉千金赠予他家殿下的定情信物。我听了气得着实想上去踹他一脚,一脚还没落下去,他忽然“见棺材落泪”,三魂归位般恍然喊道:“对了!我想起来了!是一位老人家送来的,那老头递给门房一个包裹,说是殿下在宫中的旧物,包里的确都是些琉璃珠黄金柄小弹弓之类的玩意儿,我看过了才呈上去,殿下见了说请那人进府,但我再出去时人已走了。”
我收回脚:“什么样的老头,还记得吗?”
宋非挠了挠头:“阴嗖嗖的,脸白得跟鬼一样,一大把年纪学小姑娘家捏嗓子说话,忒怪的一老头……”
这宋狒狒……大概不曾见过太监。我心下有了些推测,“怪老头”八成是东宫里跟在皇侄身边的那位老公公,皇侄搬出东宫后,便将此人放出宫去养老了。他给旧主送东西,还有连门都不进转脸就走的道理?我看向宋非:“后来呢?这人找着没?”
宋非闻言,微微撇了撇嘴:“殿下还真让人去找了,萧关那傻玩意,带亲卫队和暗卫队把良州府翻了个底朝天,没找着,回来生捱八十军杖,险些残废……”
我看皇侄似乎挺喜欢萧关这孩子,就是那天撞见不可描述的一幕,也只是冲宋狒狒呵斥,半句重话没往萧关身上撂,作甚就要打人家八十军杖了?这得动多大气?
宋非提起此事,似乎颇有些怨气:“我那时还只是个府卫,不然让我去,定不会挨打。”
我沉吟道:“良王素来仁厚稳重,赏罚皆有道理,既动了气,此事必然干系重大……”
“陛下”,卫裴忽道,“立即密令宫中追查此钗出处,臣怀疑芥子大师之死与恩师之死……”
“你别着急,”我拿起金钗,“宋将军,还有谁见过这个?”
宋非道:“钥匙有两把,殿下自己一把,萧关一把,我这个是萧关走前托给我的,别的应该没什么人见过了吧?”
我安抚卫裴:“加了锁,便不同于账外那些可以随便挪动的木头桩子,想拿去宫中调查,还需有个名头,如此,良王又要落得旁人诸般猜疑。再说,京都往来一趟也需好些时日,太麻烦。朕是皇城里长大的,依朕看这钗来历也简单,九翎的足金凤钗,外封出去的亲王府上不好说,但天子脚下一般世家侯门都不敢用,八成是宫里头的东西,也许是从前太子妃的,可太子妃薨时年纪尚轻,宫里年轻姑娘爱白珍珠红玛瑙,上三十才流行戴绿翡翠,四十往后才兴用这种暗紫的玉精,今年内府司给皇娘送春祭大典的礼服,便有这么一支凤钗,皇娘还不愿戴,说她哪里就这么老了,问责内府,内府说他们也是按规矩办事,衣冠皆循旧例……”
循谁的旧例?我蓦地闭了嘴,心里咯噔一下,自己把自己唬住了。
卫裴盯着我:“是太皇太后的吗?”
不能吧?祖母的东西怎么会在皇侄手里?更不可能是皇娘的,皇娘才当太后没几年,应该是今年逢祭典才得了这种钗。
我感到诸事背后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这阴谋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我大概看出来了,收到带“蜉蝣”标记的东西的人,都死了?
“陛下?”卫裴宋非齐声唤我。
我有些慌:“先不返京,点些人马,去趟萧关……不,备笔墨,还是送封信吧,我问一问皇侄……”
“信送不出去,”宋非道,“萧关贴近晋王军营阵,一只鸟都飞不进去,人马更带不了,关口盘查兵会把你祖宗八代都翻出来,太爷爷他三姑舅当过其他派系炊火兵的也不放行。殿下给陛下准备的假通关牒还在,要不……”
于是,我从九五之尊的皇帝变成了生意失败的破产药材商的儿子。
原来按皇侄的计划,我与他均是破产药商的儿子,一个负责持家,一个负责败家,爹破产自杀,一大把年纪的娘要改嫁,兄弟俩被逼无奈,北上向旧债主讨要二十年未曾讨回来的债,而这旧债主,正是镇守萧关的姜家军旧部方夜阑一军……
谁乐意放债主进家门?皇侄可真会编。
宋非却告诉我说,此事并非杜撰。药商确有其人,萧关守军也确实以“穷”闻名关内关外,二十多年来在西北三州欠下一屁/股债。药商俩傻儿子去问军家要债,路上被阿蒲奴他侄的乱军砍死,掉落的行李被他家殿下从尸堆里扒出来,通关牒上还带着血。
及至我从行李中翻出带血的通关牒,宋非才一拍脑袋:“不不不,陛下您不能亲自去,点个人拿这牒走一趟捎口信……”
“点个人,”我扒拉着药商儿子的包裹,“给我当护卫就行,这不还有一份通关牒吗?”
宋非看着我手里举着的两份文牒,为难道:“军营里头没女人啊。”
我打开一看,才发现这另一份通关牒大约是位女子的,上书“苍州南阳城济世堂贾约妻李氏”,是败家儿子的老婆。
犹疑间,卫裴在一旁忽道:“我同陛下一起去。”
我虽表面镇定,心里多少有点怕,想带个人壮胆,打量卫卿一眼,知道这大营里头再找不出更细白些的人了,便略一点头:“行吧,换身衣裳,蒙一件兜头兜脸的大袍子,到了关口,不行你就别再跟着,只在外等着便是。”
于是这一天,早上还暗自发誓远离良王回京吃斋的我,晚上便风风火火朝萧关奔去。怎一个“脸疼”了得。
临行前交代宋非,教他当心此次的中州援军,对方是敌是友如今不好说了,若被问起,千万别透露朕和良王殿下的行迹。
我自觉得这一世皇帝当得比上一世妥帖得多,但无奈敌人们也更妥帖了,搞得我仍然很狼狈。
我一面惦记着姜弼带来的中州军有没有和宋非他们打起来,一面想着京都现在不知是个什么情况,挂念皇娘。闷头赶路,风沙如刀割面,竟也无暇思考前头皇侄如何了,不管别人想干什么,我到他跟前,他总不至于把我怎样吧?
卫裴心里记挂案子,一路也是无话。
西北旷野,天高地迥,远近了无人烟。我俩一路狂奔,中途下驿站,换过几次马,添过几次酒水干粮,如此七八日,才望见绵延起伏的灰砖城墙如小山一般,横亘百里,厚重敦实地静卧于莽莽黄沙间——正是萧关。
我与卫裴换乘一马,到哨楼下喊话。哨兵下来查对文牒,搜身,眼见要去摸卫裴,我拦道:“军爷,这几个钱您买酒吃。”
卫裴站得腰板挺直,身形比马还高出一大头,以黑风袍蒙住头脸,只露出一双冷冽的眼睛,单手虚握马缰,宽大袖口显出白净劲瘦的手指和腕骨——实在不像女人。
卫裴的“不配合”令哨兵生疑,当即拔刀呼喝同伴:“把他们绑起来!”
我一见如此,什么也顾不得了,挣扎喊道:“你们这帮吃沙子没见过世面的,男人怎么了!整个大营欠我几千两银子呢!堂堂官家要不要脸了!”
哨兵们先是露出匪夷所思的神情,听我后半句,又似乎顿时短了声气儿,类似“又来了一个讨债鬼”的表情从他们脸上一闪而过,我趁机道:“我兄弟前些天来的,在里头,放我进去!”
他们不大信我,势欲绑我去先打一通杀威棒再说。两相争执间突闻一声呼喝:“住手!”
只见一人从不远处城墙根下撒丫子小跑过来,竟是萧关。
萧关给哨兵看了个令牌,指了指数百米开外的烽火高台,说方将军请我入营。
我定睛一看,瞧着烽火台顶似乎站着俩人,那俩黑点糊得不分彼此,但我仍一眼辨出左手那位是皇侄。
我与卫裴牵马入营,登上城墙,弯弯绕绕走了约一刻钟,才进得烽火台下的石楼中。
一路走来,除了哨楼处的几个兵还算年轻鲜亮,所见兵将皆鬓发花白,衣甲灰暗,几乎个个到了该退伍的年纪——这就是皇侄所说的大兴的咽喉?
灰石砌的大厅中空旷昏暗,一应桌椅俱无,只迎头正壁上高悬一幅羊皮地图,地图下正中摆了一盏微弱油灯,油灯两侧有两人席地盘膝对坐。
萧关领我与卫裴一脚踏入石厅,身后重门吱呀闭合,余人瞬间退了个干净。皇侄起身,冲我见了一个四平八稳的臣子礼:“皇叔。”
另一人随之起身,走近前来,也颤巍巍落跪:“末将萧关驻军统领方夜阑,参见陛下。”
我一面拉皇侄起身,一面打量这位声虚气弱、瘦削佝偻的“大兴咽喉”,一路上堵在喉头的一句疑问突然就被一口唾沫囫囵带下去,同昨夜干咽的粗面饼一起,赴六道轮回去了。良王自掌五万兵马,他就是想干点什么,也不用千里迢迢找一支黄沙快埋到脖子颈老年团费口舌吧?
一念间,老年团团长忽然抬头,一双灰白浑浊、似常年汪着两眶老泪的眼睛里,射出两道淡漠愁苦的目光,不等我说平身,他便扶腰而起,捶打着自己弯如虾尾的背,径自温温吞吞地挪回“座位”。
卫裴上前一步,皱起眉头。
皇侄就着我的手起身,顺势搀着我往“座”上引,我一见那片团团圆圆、被人屁股磨得光滑锃亮的灰石地砖,顿时什么也不计较了,老人家在边关吃了几十年沙子替你守家卫国,连个落腚的蒲团都没有,你还有何话说?
不管今后时局如何,我打算先坐下来,好好谢谢老将军,不料落座落到一半,良王突然扯下自己外袍胡乱一叠,迅速铺到那片“团团圆圆”的地砖上,我一愣,保持着要坐不坐的半蹲姿势回脸望向他。
他浑不在意地在我肩头轻轻一按,脸上淡淡腆出一丝笑意。
我冷不防被他按下去,瞬间感觉屁股底下坐的不是良王殿下的袍子,而是一窝脆弱的薄壳草鸡蛋——丝毫不敢用力。
方老将军突然“铁骑突出刀枪鸣”地一通狂咳,与自己喉中那口浓痰奋力厮杀了百二回合后,操着豁哧豁哧的破落嗓子道:“末将营中穷窘,陛下眼见为实,朝廷欠的粮饷,如能补来,方某代众将士叩谢天恩。”
我刚要应,卫裴忽道:“臣记得萧关驻军隶属晋王军,按律例,诸王军粮饷由诸王府上自出。”
……险些被讹了?我摸摸鼻头,不知如何应答,国库近年也是入不敷出的,流州赋税一让出去每年进项就短了大半,更别提连年旱涝饥荒、大小战事上的花费,我就是眼下金口玉言地许了方夜阑粮饷,回去也不一定能兑现。虽按卫裴说的,方夜阑这笔债应打晋王府的账上走,但八州十二亲王,不都是大兴的吗?我本是扮作来讨债的,怎么就变成了被讨债的?
一时心中烦乱,抬眼去看皇侄:你搞什么幺蛾子,让我一同来,就是为了让朝廷充冤大头吗?
皇侄在我背后微微躬身,凑近我耳畔:“萧关现有九千驻军,每人年俸十两银子,欠了二十年,共计一百八十万两,加上万余名伤亡将士的抚恤金,约摸也要百八十万。另外二十年的粮草、战马、兵器、铠甲、棉衣等物资,还需兵部与户部一同核对清算。”
……这是要我把皇宫拆了买吗?
皇侄微微笑着,一瞬不瞬盯着我。我默了片刻,忽然明白他的意思了,他要我代京都朝廷出面,卖方夜阑一个人情,好让方夜阑答应帮我们夺苍州军政大权。我点了点头:“老将军,朕先给将士们拨出三年的粮饷物资,朝中近年也不宽裕,余下的朕保证五年内分批补齐,您看如何?”
方夜阑嗬嗬地笑了起来,浑浊的目光依稀落在身侧那幅发黄烂边的羊皮地图上,口中喃喃:“二十年了……将军,二十年了……”
我忙道:“朝廷对不住你们,方将军……”
“方某死守萧关二十年……”方夜阑打断我,“不全是为了朝廷那几口粮食。陛下能保证三年内收复苍州九城吗?”
我诚实道:“这也是朕的心愿,但朕不敢保证,短则半到一年,长则五到十年,迟早有那么一天罢。”
方夜阑缓缓点头:“五年十年太长,我怕是活不到那一天了,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