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血-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天天还没亮,突然西面柔然人的大军骚动起来,紧接着柔然人的军队向东面过来,这让申浦跟附近的叶括大惑不解,过了好一阵子,柔然的军队越来越多,而且还呈现出败退的迹象。申浦忙令手下就地固守,剩余的弩车纷纷推到阵前,但是柔然人的骑兵却是绕过包围申浦的长孙嵩的军队继续向东面退去。
不多时长孙嵩的军队也骚动起来,申浦虽然不知道谁会来救,但是趁此机会向西面突围。
行进了二十里地之后,申浦看到长孙嵩的军队跟一群步兵战在一起,高
旗让申浦清楚这是自己一方的军队。但是这些步兵)T之内来救自己呢?
疑惑了一阵之后,申浦突然想起北望城王陌的骑步兵。
王陌的步兵跟申浦的一样,但是不同的是这些步兵的后方都带着战马,虽然这支军队数量并不多,可是他们突袭柔然人的营地,在柔然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之时,擅长攻打营寨的步兵让柔然人吃足了苦头。
知道王陌来救援自己,申浦大喜,忙令手下步兵对长孙嵩的军队进攻。三支军队混战了不到半个时辰,叶括和拓跋焘的军队陆续到来,双方暂时停战。
得到王陌的支援之后,叶括让申浦的军队先行后退,自己和王陌殿后缓缓向北望城退去。
拓跋焘见柔然人撤开了对申浦等人的包围,又见王陌来救援不知道王陌后面还有多少援兵,不敢追击。只能任由申浦等人退回北望城。
申浦的步兵退回北望城之后,叶括回防北镇关,同时向常鸣远回报。
数日后,长安城未央宫内,周薪对何越道:“秦王,拓跋焘连同柔然骑兵诱叶括申浦出城,攻陷了盛乐。北方军队折损近半,目前申浦和王陌已经撤回北望城,叶括退回北镇关。”
何越的眉头紧紧皱起,良久道:“好,我知道了。你告诉北方的众人让他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北望城。另外既然盛乐城已经丢失,就不要再去回攻。还有把这消息传给梁津,再告诉他攻下太原之后就停兵。”
周薪离开之后,司马南琴走进来对何越道:“北方柔然已经跟拓跋达成协议,拓跋焘将云中让给柔然人,柔然人愿意助拓跋焘十万骑兵。看来这次的战斗就要结束了。”
何越深深地叹了口气道:“这次是我设想不够周密,没有想到拓跋竟然会从柔然人那里借兵。北方损失两万多人,不能再对平城形成牵制,拓跋焘就能够专心南面。”
司马南琴宽慰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你也不要太自责。虽然拓跋派了三万库莫奚的骑兵南下增援太原,但是他们未必能够守得住太原。这要看郭烈的表现。”
何越点头道:“另外你将拓跋焘从柔然人那里借兵的事情告诉刘宋的军队,免得他们一败涂地。没有想到动用了这么多人,竟然都没有能够攻下城,真是功亏一篑。”
“虽然没有攻下城,但是只要梁津能够攻破太原就能让拓拔魏失去太行山以西的地方,另外檀道济和到彦之退兵之后肯定会顺便将河内郡给拔除。安已经走投无路。拓跋又损失一员大将。”
何越点点头对司马南琴道:“赶快命人告知刘宋的军队吧。
”
“好。”
北方战事的消息传到梁津手里,此时郭烈已经在库莫奚的骑兵南下的时候已经将库莫奚的骑兵击退。
得知北方盛乐城被拓跋焘重新夺回,梁津让赵昊和冯奕不间断地攻打太原。拓拔大毗得知援兵被郭烈击败,赵昊和冯奕又是猛烈进攻,他还不知道拓跋焘已经从柔然人那里借得兵马,便弃城而走,退到雁门郡。
夺下太原之后,梁津马上让人修复城墙,安排防御。
几天之后檀道济跟到彦之得知拓跋焘从柔然借兵的消息,撤开城之后,攻下河内跟汲郡,接着大军渡过大河回到洛阳。
正如司马南琴猜测的那样安被檀道济斩杀,令拓跋焘损失一员大将。
平城皇宫之内,拓跋焘对崔浩长孙嵩道:“现在何越跟刘义隆各自退兵,战事已经结束,柔然人陆续增兵盛乐,说是要西进攻打北望城,但是却毫无西进之意。”
长孙嵩道:“柔然人留在盛乐迟早是一个祸害,我们应该趁此机会将柔然人一举歼灭,若是盛乐的十万骑兵尽被我们或杀或掳,大檀数年之内就休想再行南下。”
拓跋焘见崔浩没有说话问道:“白马公认为如何?”
崔浩拱手道:“柔然人驻兵盛乐,臣下以为对我们定有防备,现在南方战事已经平复,若是再跟柔然人起冲突,这反而不美。再者柔然人十万大军进驻盛乐,平日所费甚重,定然会从漠北迁牧民到漠南来,若真是要尽灭盛乐城的柔然骑兵,可以稍微等待一年半载。”
拓跋焘点头道:“确实,那就依白马公所言再等他一年半载。”(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
正文 第一百四十四章 阴谋往来
更新时间:2009…9…26 23:52:30 本章字数:3549
津在攻下太原郡之后,留赵昊守太原,分兵各郡,之)F烈返回长安,忙着处理战后诸事。
拓跋焘被何越跟刘义隆联手打得无还手之力,而且还丢掉好几个城池,死了长孙道生和安两员大将,可谓损失惨重,战后也无力反扑,只能任由何越跟刘义隆占据几个失陷的城池。
这一战,何越只是拿到了四个郡,而且除了太原郡之外其他三个郡都是土地贫瘠之地。刘义隆却是得到了五个郡城,都是大河沿岸的好地方,更有头这个战略要地。这令刘义隆喜不自胜,而且跟何越相比,这次刘义隆损失人马较少,却获得这样的战果。
战事结束之后,檀道济带军回广固,进位济南郡公,到彦之受封颍川郡公,奖励士卒,犒赏三军。
建康城皇宫内,刘义隆对江夷笑道:“这次因为柔然人插足致使战事停顿,我们获利可观。拓跋在上党、河内、太原三地军马被何越击败,另外檀道济在乐陵大破司马楚之,拓跋焘此战最少损失士兵六七万人,再加上九郡失陷,如今拓拔魏已经再无往日气象,江河日下。下次我们趁何越东进北上时要攻取更多的地方。”
江夷沉吟了一会之后道:“陛下切勿小觑拓跋焘,虽然拓拔魏屡有失利,但是他们依然全据燕代之地,而且东面北燕、库莫奚、契丹、高句丽等地尽附于他。何越对上拓跋尚且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稍有失利,立刻停战。可见拓跋依然有着巨大的实力。况且拓跋与柔然大汗大檀结盟,借兵十万,更有一战之力,万一我军败北,后果难料。”
刘义隆笑道:“何越对上拓跋焘虽然有战战兢兢之意,但是绝非因为盛乐城失利而裹足不前,只看他在盛乐城失陷之后,依然攻下太原,便可知道他是另有目的。”
江夷心知肚明,只是装出疑惑向刘义隆问道:“臣下愚鲁,请陛下明示。”
“何越停战不攻,确实是因为拓跋焘所借的柔然骑兵过于浩大,但是他更大的目的在于想养大柔然人。如今柔然十万铁骑屯驻盛乐城,距离平城不过数百里之遥,几日之间便可到达。何越停战有曹操不攻辽东之意,一旦战事停止,拓跋焘跟柔然大汗大檀必然出现矛盾。十万人马粮秣就是一件大事,若是柔然人的粮秣需要拓跋焘提供,光是吃,柔然人就能够吃穷拓跋焘。要是出现什么矛盾,正中何越下怀。因此何越停战不攻。”
江夷一副如梦初醒的样子,道:“原来如此,若不是陛下明示,臣还蒙在鼓里。陛下圣明之主,臣能遇之,真三生之幸。”
刘义隆叹了口气道:“何越用兵,有类先帝,觑准战机,又能用险。现在停兵罢战坐等良机,不骄不躁,真是不世之人。他现在坐等拓跋和大檀闹翻,我们就先来帮他一把。”
“陛下远见万里。非臣所能相比。”
“江夷。你命人造大海船数十艘。从青州出发。前往高句丽、北燕、契丹等地。宣示朕喻。令他们各守地域不得参战。朕若是平定燕代。自有重赏。”
刘义隆地话让江夷连连点头。这招釜底抽薪确实利害。拓跋焘战败之后。不得不借助柔然之力方才迫使何越停战。此时辽东各国定然蠢蠢欲动。要是再遣师从海路到辽东。宣喻地话辽东各国可能会就此抽身。若是有人反叛拓跋焘那时更好。柔然见有机可趁说不定就会跟拓跋焘直接闹翻。
江夷欣然领命。
何越一边坐等机会。一边在南凉等地开设工厂。加强与西凉地贸易往来。再次巡视各处边境。尤其是湘州更是重点。
半年之后。刘义隆遣使辽东终于获得成功。拓跋焘危机再起。首先是北燕从高句丽借兵两万人。进驻北平郡震动渔阳上谷两郡。之后库莫奚跟契丹要求拓跋焘发放自己地军队。并且要拓跋焘给予赔偿。柔然地军队也要拓跋焘给予一部分地粮草食用。
长孙嵩将各处的要求一一回禀拓跋焘之后,道:“陛下,刘义隆派遣使臣出使辽东,许以重利,辽东各国纷纷有背反之心,再加上柔然十万大军屯驻盛乐,据称这几天柔然人与库莫奚契丹军内一些将领频频往来,似乎有密谋。”
崔浩不等拓跋焘说话,上前道:“陛下,臣已经派人前往漠北跟高车可汗阿伏至罗联络,得他应允,共同对付柔然人,据称高车已经南下进攻柔
庭,数日之内应该有消息传回。”
拓跋焘大喜道:“好,平城现在有多少军队?”
长孙嵩心里一惊,没有想到拓跋焘连这样的大事都瞒着自己却跟崔浩商议,可见对崔浩的器重。当下忙道:“平城内有骑兵三万,契丹骑兵两万,另外还有禁军。”
拓跋焘点头道:“找个借口把契丹的两万骑兵支到代郡去。没有契丹在旁制肘,三万骑兵便能破敌制胜,大檀还想打我的主意,我就让他偷鸡不成蚀把米。”
崔浩道:“高车南下柔然可汗庭,必然会有消息传来,盛乐城的柔然人定会奔赴漠北,我们可以先于路设伏,若是人手不够,可以让广宁郡增兵。”
拓跋焘摇头道:“不必,我亲自领军出发,长孙嵩跟我一同前往,平城诸事就烦劳白马公主持。”
三人商议了一些细节之后,长孙嵩令契丹军队前往代郡,接着拓跋亲自带军北上。
数日之后,盛乐城的柔然人果然得到高车南下突袭柔然可汗庭的消息,急忙调兵北上,在盛乐只留下一万人守城。
当他们来到漠南时,突然遭到拓跋焘的骑兵突袭,在有心算无心之下,柔然人被杀两万之众,四万人被俘,另外小部分军队逃进沙漠。
拓跋焘俘虏四万柔然军队之后,即刻南下来到盛乐围城。在拓跋许以种种好处之下五万柔然人尽降。接着拓跋焘将漠南的数万户柔然人迁移到云中,这让拓跋焘在短期时间人口增加了近二十万。等到柔然大汗大檀辛辛苦苦击败南下的高车之后,才知道自己的部属已经被拓跋收编,而且全部离开盛乐城、襄国、中山等地。
而见到柔然的军队被收编契丹、库莫奚、高句丽等国立刻没有了声音。
之后拓跋焘根据崔浩的建议将契丹、库莫奚的军队归还,同时赦令他们进攻北燕。
库莫奚和契丹还没有动手高句丽先从东面出兵进攻北燕,杀冯跋,据有北燕,接着又向拓跋焘称臣纳贡。
刘义隆的出使计划被拓跋焘化解,而且还令拓跋焘重夺盛乐,灭北燕,增加数万军队。这是刘义隆事先根本没有想到的事情。
解决了周边的难题之后,拓跋焘回到平城,将崔浩和长孙嵩召进皇宫道:“虽然现在柔然已经不是危险,但是盛乐被我们取回之后,何越可能会再次出兵,你们有什么看法?”
长孙嵩道:“上次何越跟刘义隆不约而同很难说他们没有关系,所以这次我们不妨主动出击,先夺回太原。”
崔浩马上接着道:“陛下不用烦劳,何越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出兵,根据关中的细作回报,这段时间何越一直专心将他的工厂迁移到西秦南凉一带,而且他们还跟在组织商队前往西域诸国。因此何越根本没有时间计划出兵。”
拓跋焘向崔浩问道:“对了,我们的工厂情况如何?是否能够生产何越的那种盔甲手弩和兵器了?”
崔浩回答道:“手弩已经做出来了,但是跟何越军队使用的手弩射击距离差距近五丈,根据工厂内的匠作说,何越的手弩使用的铁跟我们有所不同,据称他们的铁是镔铁。这种镔铁很稀有,价值不菲。我们不可能成批制作出像何越那样的手弩。盔甲和兵器就更加不可能了。”
拓跋焘叹了口气道:“花费了巨资依然没有办法做出何越使用的那种军器。
”
“镔铁很少有,不过据臣所知在西域有这样的镔铁不少,另外何越要设立商队通往西域,很可能就是要获得更多的镔铁。若是他们人手一把手弩,军队全部使用那种盔甲和武器,这仗打起来就会极其困难。”
拓跋焘道:“何越手下能人众多,什么事情都走在前头,年年出征作战,却是粮食充足,我们却越打越穷。他到底是怎么办到的?”
崔浩解释道:“江东等地跟北方不同,北方大半是种植麦,江东却是种植稻禾。据说何越南征交广的时候曾带回一种占城稻,这样的稻种比原先江东使用的稻种要好很多,而且据说何越的秦王府内还有一个农业部,专门是管农耕种植的。他们的政务院跟我们的官府相比更有条理,只是现在还不知道他们具体是如何运作的。臣一直派人收集这方面的东西。”(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
正文 第一百四十五章 自叹不如
更新时间:2009…9…27 21:46:16 本章字数:3447
跋焘对于何越内部的事情知道的并不多,这类何越大)78务院处理的事情,都是由崔浩负责打探。听崔浩这么说拓跋焘不禁问道:“这么说来,何越那个农业部是主要的供粮部门,我们是不是可以将他们……”
崔浩摇头道:“何越的农业部目前仍然仅能满足他们自身的需要,否则何越也不会在大部分时间里让军队做屯田的事情。给何越赚入大笔钱财的不是他们的农业部,而是一个叫商业部的组织。”
长孙嵩被崔浩引出兴趣,忍不住向自己的政敌问道:“商业部是什么东西?”
“是一个专门做买卖的组织,隶属于何越的秦王府,这个商业部在何越的秦王府内非常有名,每年何越投入精力最多的就是这个部门。他负责何越目前地盘上所有大笔的买卖,据细作回报何越还曾经亲自清洗过一批贪赃枉法的商业部官员。”
长孙嵩想了一下问道:“这不是跟我们的户部一样吗?这有什么呢?”
“不对,我们的户部管的是钱粮还有赋税,但是他们的商业部完全不管赋税,说白了他们就是一个大商贾,以国家做为后盾。何越的商业部最起初是以贩售交广两地的特产发家的,一开始他们跟地方大族一起经商,后来在何越的支持下他们逐渐垄断了各种行业的大笔买卖,比如何越跟刘宋在器具和粮食布帛方面的交易就是全部由商业部经手,而且他们在使用纸币之后财力充足,一般的富家大贾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拓跋焘两眼放光向崔浩问道:“这么说来,只要……”
崔浩摇头道:“不可能,何越的商业部本身并不掌握钱财,他们只是负责制定计划,具体的由下面数以千计的财团负责,这些财团的钱财完全属于何越所有,大笔钱财往来必须经过商业部、政务院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部门批准。因此要一下子扳倒他们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何越之所以米粮充足,他们本身并没有多余,大部分是从扬州等地通过买卖赚回来的,也就是说何越事实上是跟刘义隆一起养着他的军队,否则以何越目前的人口根本不能供应如此巨大的军队开支。”
长孙嵩向崔浩问道:“那么何越是卖什么东西给刘义隆的?我想刘义隆应该很清楚养肥了何越之后对他自己来说根本不是一件好事。”
“对,刘义隆很清楚,但是他根本无法阻止,一旦他进行阻止只会让他损失更大,现在可以说刘义隆是被何越卡着脖子被逼着进攻我们。”
崔浩的惊人之语让拓跋焘和长孙嵩感觉其中必然有些关键,连忙向崔浩讨问原因。
“何越卖给刘义隆和江东士族地是一些器械还有一些精美地饰品和器具。其中数量最多地就是各类农民用地东西。比如耕犁、脱谷车、碾米车等东西。不过这些东西何越都没有赚到多少钱。因为器具扬州等地也能生产。只是何越地东西更加便宜而已。
何越最赚钱地就是精美饰品和一些交广土产加工之后地贵重珍品。这些是何越收入地大项。而这些又恰好是江东士族们所需求地东西。甚至有些刘义隆自己也必须使用。所以刘义隆也没有办法阻止这些东西地到来。”
拓跋焘皱了皱眉头。显然有些不能相信。问道:“这些东西虽然很是要用地。但是刘义隆不惜米粮布帛换来这些不能吃喝地。难道他不知道其中地关键?”
“怎么不知道?只是何越还掌握一些更加高明地器械。必须任由何越输入这些贵重饰品。那些更加高明地器械何越才放手卖出。比如轮船之类。现在江东河道上大部分地方都在使用这些轮船。而且一些需要维修地配件也都是何越地筹码。所以刘义隆对于士族们所需地贵重物品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长孙嵩点头道:“何越手下能人无数。我听说他们地盔甲武器就是出自匠作府之手。白马公对于何越地匠作府有什么了解?”
“匠作府是何越秦王府下最庞大最机密地地方。我们完全打探不到匠作府内部地事情。只是知道现在匠作府最有名地匠作叫做祖冲之。其人祖父叫祖昌原是晋朝匠卿。后来遭遇桓玄和司马元显之乱偕同何越另外一个极为出名地手下任言逃往南康。此人聪敏至极。何越很多高明地东西都是出自他地手。另外他还精通天文和算
。
长孙嵩笑着问道:“一个匠作能有多少有名?”
见长孙嵩语带不屑,崔浩摇头道:“据说祖冲之深居简出,平常并不露面,何越专门给他配备了八个威武战士,负责保护。可见何越对他的器重,另外匠作府一些最高级的匠作也都有威武战士专门保护,他们只是负责生产,人身完全安全,反倒是一些郡县太守县令没人保护。”
长孙嵩笑道:“何越真是本末倒置。”
拓跋焘对崔浩的话不置可否,因为历来工匠的地位极低,根本不可能跟官员相提并论,但是想到自己花费数年时间耗费巨大的钱财依然无法制作出跟何越相同水平的兵器,拓跋焘也就释然了。接着他向崔浩问道:“任言这个人我听说过,不过现在好像去世了。”
“是啊,原本投奔何越的那一帮人现在都已经差不多都去世了,任言就是其中的一个。当初任言和祖昌投奔何越,两人一直为何越所器重,一个负责匠作府一个负责学校,当时没有人知道何越的匠作府和学校现在会变得如此可怕。任言一开始在长沙郡开设的学校非常小,但是却给何越培养出了一大批有用的人,涉及各个方面。现在何越境内最好的学校还是在长沙郡,名字就叫任言大学。臣派人统计了一下,何越在荆湘关中南秦等地一共有一百五十八所学校,其中有三十九所大学,这些学校给何越每年创造上万各类有用的人,何越对于学校的投入差不多跟他的军队一样多。”
长孙嵩皱眉问道:“学校里出来的书生只会之乎者也,有什么用呢?最后还是战场上见胜负。”
“不对,何越创立的学校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攻读圣贤之书,据细作的说法,何越的学校只有县城里的小孩子才念圣贤之书,到了州郡,他们学的要不是经商买卖,要不是工匠技术,要不是财赋管理,要不是律法政事。他们还有专门的军校,负责军事训练,何越现在用的大部分中低级将领都是来自军校。”
“原来如此。那我们也可以仿照何越开设学校。”长孙嵩向拓跋提议道。
拓跋焘看了看长孙嵩叹了口气道:“没钱。”
长孙嵩微微一愣随即问道:“这样的学校要花多少钱?”
崔浩跟拓跋焘一样叹了口气对长孙嵩道:“何越整个钱财的支出有三类,最大的就是军饷,其次是学校,第三才是官员们的俸禄。学校的开支除了何越秦王府直接拨付之外,还有那些学员们的父母大力资助。我们现在根本不具备开设学校的条件。”
听到崔浩说何越在学校的支出比官员的俸禄还多,长孙嵩明白过来魏国内确实没有开设学校的条件。就算拓跋焘再节省省下一笔钱办设学校,但是问题是给谁读呢?贵族子女?那跟自己家请人教授诗书有什么区别?
在跟何越的比较过后,崔浩很清楚魏国跟宋国与何越的区别,何越境内大部分的钱财都掌握在何越的秦王府内,由秦王府统一安排,而魏国和宋国大部分的钱财掌握在贵族们的手里。为了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