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燃烧的海洋-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照安排,停战谈判将在十七日上午开始。
    这是上面安排的停战谈判,与黄峙博没有多大关系。
    对黄峙博来说,在这个时候与联军进行停战谈判,也不见得完全是坏事,因为志愿军的四个主力集团军还在休整,仅有第五十四集团军与第四十七集团军获得了全部主战装备,另外两个集团军还没恢复元气。此外,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也在整编,没有获得全部主战装备。
    重要的是,利用这段时间,志愿军巩固了防线。
    如果志愿军在这个时候发起进攻,就算取得了突破,也很有可能在十一月下旬面对六个美军师。
    对博茨曼来说,这也不是什么坏事。
    第二步兵师与第七步兵师已经重建,只是主战装备要十一月二十四日才能到达,然后还得花上几天进行适应性训练。
    以联军的实力,就算能挡住志愿军的进攻,也不见得能够重创志愿军。
    重要的是,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只要志愿军发起进攻,联军很有可能被迫后撤,把更多的土地让给志愿军。
    在双方已经达成了谈判意向的情况下,后撤意味着更大的损失。
    只是,双方都甘心在这个时候停战吗?!~!
    ..
第二百三十二章 政治战争
    停战谈判进行得如火如荼,只是在最重要的问题得到解决之前,交战双方都不会签署停战协议书。'书签:'
    这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划定停战军事分界线。
    归根结底,就是美韩当局为了“赎回”临川江北岸,肯付出多大的代价。
    一月二十一日,由俄罗斯、日本、伊朗、委内瑞拉、南非、巴西等六国人员组成的评估团到达韩国,然后分成两路,一路前往临川江北岸地区,一路前往韩国东北部地区,分别进行实地勘察。
    显然,这只是做做样子。
    当天晚上,黄峙博就接到陆风烈的电话,动身返回北京。
    这次,他没去总参谋部,而是在机场见到陆风烈,随后与陆风烈前往元首府。
    显然,元首已经做出决定,只是一些重要问题还没得到解决。
    “下午的时候,俄罗斯大使来过。”傅秀波神色有点严峻,丝毫没有战争即将结束时那么轻松。“评估团已经到了韩国,不过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评估结果很有可能让双方都不满意。”
    “为什么?”
    “说简单点,这是让韩国割地。”傅秀波笑了笑,说道,“如果有可能,我们会尽量为朝鲜争取利益,合理的比例在五倍左右,即韩国用东北地区大约一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交换临川江北岸的二千平方公里。只是这样一来,几乎大半个江原道都得划给朝鲜,首尔的战略安全依然没有保障。”
    黄峙博笑了笑,表示明白傅秀波这句话的意思。
    韩国江原道紧挨着京畿道,志愿军已经控制了江原道北部大约三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果再割让一万平方公里,等于让出了大半个江原道,到时候志愿军不但能从北面对首尔构成威胁,还能从东往西进攻。
    虽然从理论上讲,停战后,志愿军肯定会撤离朝鲜,最多只能在朝鲜保持一支规模不大的地面部队,但是现在不多年前,中国就算从朝鲜撤军,也不会放弃在朝鲜的所有权利,并且会在战后帮助朝鲜重建人民军。只要朝鲜半岛还处于分裂状态,韩国受到的军事威胁就不会降低。
    割让一万平方公里国土,韩国当局绝对无法接受。
    “当然,我们也不能要求这么高。我给黎平寇打了电话,我们的底线是一比三,即韩国至少得割让六千平方公里国土。”
    “这也不大现实。”黄峙博嘀咕了一句。
    “所以我们得认清情况,停战谈判不一定能取得结果。”傅秀波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当然,也不是没有其他解决办法,比如可以通过赔偿等方式解决领土上的问题,让美韩支付战争赔款。”
    黄峙博一愣,有点不敢相信的看着傅秀波。
    “只是,这种解决方式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即美韩支付战争赔款,等于承认入侵朝鲜,在政治上不能接受。谈到最后,美韩很有可能以帮助朝鲜进行战后重建为名,为朝鲜提供无偿援助。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在目前看来,只要我们坚持基本原则,战争很有可能还得持续下去。”
    黄峙博暗自叹了口气,开启一场战争容易,结束一场战争却很难。
    “我让你回来,就是想听听你的意见。”
    黄峙博一愣,说道:“如果联军不打算停战,我们就得打下去,打到联军愿意跟我们签署停战协议为止。”
    傅秀波笑了笑,朝陆风烈看了过去。
    “打是肯定要打,关键是怎么打,才能让联军尽快与我们签署停战协议。”
    黄峙博稍微沉思了一下,说道:“如果以停战为目的,我们就不能攻打首尔,至少不能占领首尔。”
    傅秀波点了点头,表示认同黄峙博的观点。
    从政治上讲,如果志愿军打下了首尔,韩国就不会投降,至少不会立即投降,而美国也就没有理由抽身。要知道,如果美国在丢掉首尔后撤军,不但会丢掉整个韩国,还会让其他盟友寒心,从而对美国的全球同盟体系造成致命打击。此外,志愿军攻占首尔,让美国有理由指责朝鲜入侵韩国,也就扫清了法理上的障碍,为全面军事动员,在韩国投入更多兵力铺平了道路。
    “不打首尔,那怎么打?”
    “在战线上,跟联军打一场消耗战。”
    傅秀波与陆风烈都锁紧了眉头,让黄峙博把话说清楚点。
    “当然,消耗的是联军,而不是志愿军。”黄峙博勉强笑了笑,说道,“如果美韩不肯接受我们提出的停战要求,主要是联军还有放手一搏的资本,仍然有扭转战局的希望。只有打掉联军的希望,才能让美韩当局意识到,不可能从战争中获得更多的好处。有可能,我们还得把战线向南推进,占领更多的地区。这样的话,在下次停战谈判中,我们就能做出适当的让步,让美韩有台阶下。”
    “这么说,你很有把握?”
    “算不上有把握,只能打了再说。”
    傅秀波的眉头跳了几下,在他看来,黄峙博不是在故意谦虚。
    “打到这个时候,志愿军的损失也不小。更重要的是,就算我们现在动手,美军也能动用四个师,还很有可能动用另外两个师。可以说,在拉开了打的情况下,即便投入全部主力部队,志愿军也占不到便宜。”
    “你手里有七个集团军。”
    “确实如此,可是在前两次战役中,志愿军以运动战为主,而且充分利用了联军冒进所犯下的错误。”黄峙博勉强笑了笑,说道,“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在第二次战役中,二十四军的作战行动。在兵力占有优势的情况下,二十四军一直没能突破第三步兵师的防线,还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官兵的阵亡率是美军的两倍,装备损失率则是美军的三倍以上。可以说,缺乏攻坚能力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如果我们不得不强攻联军的战略防线,就得做好打败仗的思想准备。”
    傅秀波锁紧眉头,朝陆风烈看了过去。
    “打败仗,不等于打输了。”陆风烈叹了口气,说道,“我们不能忽略现实的问题,在联军已经调整了战略部署,特别是改变了基本战术思想之后,志愿军的问题暴露了出来。在攻打开城的战斗中,志愿军的攻坚能力就很是问题。从军事角度来看,我们不应该主动攻打联军的战略防线,而是应该等联军打过来。”
    “问题是,我们等不起。”
    黄峙博埋下头,没有多说什么。
    风烈也没有多说什么,因为这不是军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虽然从道理上讲,就算谈甭了,也没人怪责我们,毕竟谈判是双方的事。但是只要战争还没结束,我们受到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前几天,我跟老文谈过,国内的情况一点都不乐观。此外,从时间上看,如果我们不能在这个月把联军打到谈判桌上去,就得把战争拖到明年开春之后。在这几个月里,我们要么等着联军恢复元气,要么主动进攻。选者前者,我们将继续向朝鲜增兵,而且得在今年冬天养着两千万朝鲜人,甚至得在今后几年内,每年为朝鲜提供上千万吨粮食。如果选择后者,志愿军将不得不在冰天雪地里作战,恐怕伤亡与损失将更加惨重。”
    “现在的朝鲜已经是冰天雪地了。”黄峙博嘀咕了一句。
    “所以,我们得想办法在最寒冷的时候到来前,让联军放下武器。”
    黄峙博长出口气,说道:“我会尽快组织一次进攻,只是不会做出任何保证。恶劣的气候对我们有影响,对联军有更大的影响。”
    “黄将军,你得知道这次进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黄峙博愣了一下,朝傅秀波看了过去。
    “能歼灭多少敌人并不重要,打到现在,美军的阵亡官兵已经超过三万,韩军阵亡官兵在十万以上,而美韩均没退让,表明他们接受了这个结果,而且很有可能为了胜利付出更大的代价。”
    “元首的意思是……”
    “就是你开始说的,把战线往南推,让我们在谈判桌上能够做出无足轻重的让步。”
    “这……”
    “我的要求不高,如果能够往南推进几十公里,再攻占几千平方公里的韩国国土,我们就能让美国相信,为了和平,我们可以放弃这些土地。当然,你得打出点名堂来,让美国知道,如果不停战,韩国将丢掉更多的土地。”
    黄峙博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傅秀波的意思。
    “具体怎么打,你自己决定,有什么要求可以找老陆、或者直接找我。”
    “行,我尽快安排。”
    傅秀波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见到说得差不多了,陆风烈主动起身告辞,带着黄峙博离开了元首府。
    反复志愿军司令部的途中,黄峙博一点都不轻松。很明显,第三次战役得按照政治目的来打,而不是按照军事目的来打。虽然陆风烈已经给他打了预防针,而且黄峙博也知道傅秀波不会为了朝鲜付出一切代价,但是想到接下来的战斗,黄峙博心里仍然不是滋味,因为这意味着,志愿军要在战场上付出更大的代价。
    放着运动战不打,跟联军打阵地战,绝对占不到多少便宜。!~!
    ..
第二百三十三章 蚕食
    一月二十三日,国际评估团给出了最终评估结果。'书签:'
    虽然这份评估结果并非对美韩完全不利,比如土地交换比例仅为三点五,而且韩国将保留东北部地区几个主要城市,比如束草与江陵的管辖权,但是在评估结果公布后,韩国当局率先表示无法接受。
    韩国表了态,美国就不好下台了。
    对美国来说,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只是韩国不答应,美国不能越俎代庖。
    韩国表示无法接受,主要是割让这么多土地,让韩国政府无法向民众交代。韩国国内也刮起了一股风潮,几乎所有韩国人都认为,如果韩国政府在此基础上签署停战协议,等于出卖了国家与民族。
    不管怎么说,没有任何一名韩国政治家愿意背上“卖国贼”的骂名。
    谈不成,只能开打。
    一月二十四日,临时停火宣告结束。
    当天凌晨,志愿军全线发动进攻。
    去,志愿军打得很猛,但是战场上,志愿军很有章法。
    在突击方向的选择上,黄峙博没有选择攻打由美军装甲师守卫的首尔,而是把主攻放在了春川。
    作为江原道的首府,春川的军事价值不比首尔低多少。
    别的不说,在春川周围五十公里范围内,至少有十一座军用机场,部署了联军的近六百架战术战斗机。更重要的是,春川是韩国东北部地区通往首尔的交通枢纽中心,只要打下春川,就能对首尔形成战略大迂回。
    如此重要的地方,联军不可能不守。
    守卫春川的主力,正是美军,只不过是国民警卫队。此外,在春川附近还有大约十五万韩军,包括几支主力部队。在春川西边,美军第二装甲师随时可以增援,东面则有部署在江陵的韩军第九装甲师。
    黄峙博出动的,仅有第四十七集团军与第十三集团军。
    面对联军固若金汤般的防线,志愿军缺乏攻坚能力的问题再次暴露出来。
    打到二十五日夜间,第四十七集团军才在春川北面的仁岚里取得突破,攻占了这座至关重要的城镇。
    此时,联军的增援部队已经赶到春川。
    次日上午,第四十七集团军与美军第二装甲师的反击部队遭遇,在仁岚里南面激战数小时,直到主力部队赶上之后,志愿军才击溃了美军的反击兵力,只是在天黑之前,仍旧没能到达春川郊外。
    如果不是志愿军在全线发起进攻,恐怕增援春川的不仅仅是第二装甲师的一个旅了。
    二十七日上午,第四十七集团军的突击部队看到了春川,随后在第十三集团军的协助下进行战术包抄。
    当天下午,志愿军完成了对春川的包围行动。
    这下,韩国人首先坐不住了。
    志愿军动用两个集团军攻打春川,肯定是志在必得,如果春川失守,联军不但会损失最为重要的前沿空军基地,志愿军还能沿着铁路线向首尔进攻。更重要的是,如果志愿军不打算直接攻打首尔,而是进行战略大迂回,就能沿着高速公路向南推进,从原州绕过大首尔地区的防线,到达首尔南面。此外,志愿军甚至能够直接从原州南下,沿着高速公路线直接进军釜山。
    可以说,春川是绝对不能丢的战略要地。
    从某种意义上讲,志愿军打下春川,等于突破了三八线南面的纵深防御地带,打开了韩国的门户。
    一时之间,韩国上下几乎绝望了。
    要知道,春川只有一个美军的国民警卫队师,以及几万不那么可靠的韩军。
    在此之前,第二装甲师的增援部队已经被志愿军击溃,而第九装甲师的增援部队离春川还有几十公里呢。
    有意思的是,韩国当局在这个时候想到了谈判。
    根据战后解密的资料,李章珠亲自给博茨曼打了电话,提出向志愿军提出停战谈判,韩国愿意在交换土地的问题上做出让步。
    这个时候再醒悟,恐怕有点晚。
    重要的是,博茨曼并不认为志愿军能够打下春川。
    在他眼里,战局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
    志愿军的进攻非常凶猛,效率也不算低,三天就打到了春川,把战线往南推进了大约五十公里。
    只是,在围攻春川的时候,志愿军在其他方向上均没取得突破。
    西线,第一装甲师非常牢固的把守着临川江南岸的防线,志愿军三天内发动的多次进攻均被击退。东线,美军国民警卫队师也牢牢站在防线上,让第六十五集团军的数次进攻不得不抱憾而归。
    得简单一点,只要联军在春川顶住了志愿军的猛攻,就能稳住整条战线。
    这样一来,攻打春川的志愿军部队反而成了突出部,侧翼防线非常脆弱,很容易被联军突破。
    博茨曼没有做出调整,只是命令春川的守军必须死守阵地,绝对不能后退。
    在他看来,只要春川能坚持几天,战局就会逆转。
    原因很简单,志愿军的后勤保障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虽然在攻占了开城之后,志愿军打通了铁路线,能够把大批作战物资运往开城,而且在后方的防空部署上投入重兵,至少部署了三十个装备了先进防空系统的防空营,使得联军的遮断轰炸效率大大降低,但是从开城到中部战线,还有一百多公里山路,到春川的话还得加上近百公里的山路,而志愿军的公路运输能力并不强,很难及时把作战物资送到前线部队手里。
    从前几次战役来看,志愿军的持续进攻能力在七天到十天之间。
    已经打了三天,再坚持几天,志愿军就将弹尽粮绝。
    做出这个判断后,博茨曼着手部署反击兵力。
    虽然第二步兵师与第七步兵师还没有完全形成战斗力,但是美军至少能从第二装甲师抽调两个旅,如果志愿军在西线的进攻没有取得突破,还能从第一装甲师抽调两个旅,足以击溃攻打春川的志愿军。
    重要的是,等到几天之后,也就是十一月底,随着第二步兵师与第七步兵师归建,博茨曼能在春川投入两个师的反击兵力。
    如此强大的反击力量,别说打退志愿军,还能发起战役级别的反击,一举打过三八线。
    只是,情况没有博茨曼想像的那么美好。
    二十七日夜间,在完成了对春川的包围之后,第四十七集团军没有发起进攻,而是在联军的阵地外开始构筑防线。此时,协助第四十七集团军作战的第十三集团军也撤了下去,在后方扮演战役预备队。
    让博茨曼震惊的是,在二十八日,志愿军仍然不为所动,甚至没有主动炮击春川。
    志愿军想干什么?
    仅仅通过包围来让春川守军投降吗?
    显然,这是不大靠谱的事。作为中部战线上最重要的战略支撑点,春川一直是三八线上联军的主要物资储备地。在志愿军打过来之前,存放在春川的物资足够二十万地面部队消耗半年。
    以志愿军的实力,显然无法保卫春川半年以上。
    围而不打也就算了,随后发生的事情,让博茨曼不得不担心了。
    撤下去的第十三集团军没有闲着,除了帮助第四十七集团军运送作战物资之外,还在春川北面大约二十公里处开始修建战略防线。
    不是一般的防线,而是由众多永备火力点与地下坑道组成的战略防线。
    当时,联军的侦察机至少发现志愿军向前方运送了上千台工程设备,志愿军还就地取材,生产修建防御工事所需的原材料。
    很明显,志愿军不打算走了,而是要留在这里。
    当然,志愿军还做了很多事,比如投入数千名工程兵,加固从金华到春川的公路线,并且在沿途的所有河道上搭建了多座备用舟桥。
    这些努力,有着共同的目的:解决前线部队的后勤保障问题。
    志愿军猛攻春川,博茨曼还很高兴。现在,志愿军不进攻了,而是面对面的修起了防御阵地,博茨曼坐不住了。
    原因很简单,如果防线就此固定下来,韩国又要丢掉大约三千平方公里的国土。
    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
    志愿军在春川站稳脚跟之后,迟早会打下春川。此外,解决了后勤保障问题,志愿军能在春川投入更多兵力,或者动用更多的后勤保障力量,支持其他部队在其他方向上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
    当时,已经有了这种迹象。
    别的不说,如果志愿军把用来修路的工程部队派给第六十五集团军,志愿军就能在东线取得更大的突破,占领更多的土地。
    到这个时候,还看不出黄峙博的企图,博茨曼就是不折不扣的笨蛋了。
    可以说,黄峙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通过稳步推进,蚕食韩国的土地,然后让韩国不得不付出更大的代价来结束这场战争。
    只要志愿军稳步推进,联军反败为胜的机会就非常渺茫。
    别说持续几年,就算持续几个月,韩国当局也将被迫在极为不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
    对美国来说,停战不是坏事,可是在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情况下停战,美国当局肯定无法接受。
    要知道,韩国不是美国唯一的盟友。
    如果美国无法确保韩国的基本安全,其他盟友会怎么看待美国?
    题是,如何应付志愿军的蚕食战术?!~!
    ..
第二百三十四章 决胜点
    在反击志愿军的问题上,博茨曼有点犹豫。
    当时,博茨曼手里只有两支部队可以调动,即第一装甲师与第二装甲师,而且这两支部队都有自己的战线,不能完全调动。至少到十一月三十日之前,第二步兵师与第七步兵师无法参战。
    与之相比,黄峙博的兵力就显得要充足些了。
    在已经动用了四个集团军的情况下,他手里还有三个集团军,除掉留在后面充当战略预备队的第二十四集团军之外,还有第十六集团军与第五十四集团军。即便出于安全考虑,黄峙博得留下一个集团军,用来应付东线或者西线上的意外情况,特别是美军很有可能在西线发动大规模反击,他也能动用一个集团军来加强春川方向的进攻。这样一来,在第四十七集团军后面就还有两个集团军。
    用有限的兵力去对付三个集团军,显然有点勉为其难。
    题是,不打的话,志愿军就能巩固阵地。
    以志愿军构筑防御阵地的速度,到十二月一日,至少能把防御纵深拓展五公里,做好应付联军全面反击的战略准备。
    盯住春川打,肯定行不通。
    博茨曼不得不在其他方向想办法,而且很快就发现了志愿军的问题。
    得准确一点,还是志愿军后勤保障上的问题。
    当时,志愿军打通了两条战略铁路线,分别从新义州到开城、以及从江界到元山,把每天运入朝鲜的物资总量提高到了十五万吨,足以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