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燃烧的海洋-第4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战略上讲,这是当时新加坡能够采取的唯一自保手段。
    要知道,在十月底,中国空军部署在东南亚地区的作战飞机就超过了一千五百架,部署在新加坡附近的作战飞机在一千架以上,此外还可以动用本土的数百架轰炸机,有足够的能力夺取制空权。除此之外,中国海军已经在安达曼海部署了十多艘潜艇,另外在爪哇海也部署了大量潜艇。即便美军舰队就在附近,也很难掩护运输机群与运输船队突破中国的军事封锁区。
    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新加坡总理只能采纳美国大使的建议。
    只是,此举并没产生实质性效果。
    半个小时之后,杜小蕾在国务院召见了新加坡大使,向新加坡下达了最后通牒,主要内容是:正式宣布与美国解除同盟关系,并且在十一月五日零点之前,向中队开放港口与机场,新加坡国防军在此之前全部返回基地、停止一切军事活动,把苏东岛、巴威岛、安乐岛与实马古岛移交给中国陆战队。
    这就意味着,在五日凌晨之后,中国就将发动进攻。
    当时,新加坡当局已经收到情报,三日还在关丹的中国登陆舰队已经出港,将在五日凌晨抵达新加坡附近。
    在新加坡大使把消息发回去的时候,中国空军已经增强了在新加坡附近的巡逻力度。
    留给新加坡的时间,只有不到八个小时了。
    下午…,杜小蕾发出最后通牒后大约半个小时,新加坡总理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强烈谴责了中国的“无理”要求,号召国际社会与国际舆论共同指责中国,并且宣称新加坡将永不屈服。
    随即,新加坡国防军进入战备状态。
    因为中国空军的作战飞机没有进入新加坡领空,所以双方没有发生直接冲突,只是在附近的公海上空出现了对峙。
    也就在新加坡总理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新加坡大使向杜小蕾提交了一份协议。
    在这份协议中,新加坡承诺立即与美国解除同盟关系,并且在二十四小时之内驱逐境内的美事力量,按照中立国的基本立场向中国的非军用飞机与船只开放机场与港口,但是拒绝交出海峡内的四座主要岛屿,更拒绝让国防部队返回营地,因为这等于让新加坡自行解除武装。
    这时候,杜小蕾也做出了让步,只要求无条件开放机场与港口,并且由中队控制。
    也就是说,不再要求新加坡交出海峡内的四座岛屿,也不要求新加坡国防部队自行放下武器。
    问题是,新加坡大使没有再次让步。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之内,杜小蕾与新加坡大使又进行了三次会谈。
    夜间十点,按照杜小蕾的安排,中国驻新加坡外交人员、以及五百多名滞留在新加坡的中国公民全部到达樟宜国际机场。一个小时之后,由中国外交部租用的五架民航班机就将把他们接走。
    可以说,新加坡正在错失最后的和平机会。
    半个小时后,搭载着第三陆战师的登陆舰队在南海区舰队的掩护下,到达了离德光岛不到五海里的地方。因为新加坡地处马六甲海峡最狭窄的地方,北面是马来西亚,南面是印度尼西亚,所以其领海宽度不到五海里。
    与此同时,已经部署就位的第三十预备陆战师也已展开。
    当时,一些居住在新加坡北部的居民,甚至听到了中国陆战队进行炮火测试时产生的巨大声响,一些居民甚至宣称看到中队在柔佛海峡北岸堆积了大量架桥设备,正在为渡过柔佛海峡做准备。
    战争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只是,直到夜间十点半,新加坡总理依然态度强硬。
    十分钟后,由新加坡空军参谋长送来的一份报告,彻底让新加坡总理软了下来。
    这份报告中提到,新加坡周围的中国战斗机已经超过了四百架,由美国援助的远程防空警戒雷达还探测到了出现在阿南巴斯群岛上空的轰炸机群,规模在两百架以上,足以在一次轰炸中摧毁新加坡的所有军事设施。
    新加坡空军参谋长在电话'》中提到,新加坡根本没有胜算,也许连一个晚上都坚持不了。
    按照新加坡空军参谋长的建议,总理应该尽快登上潜艇,以免在中国空军的首轮打击中丧生。
    说得简单一些,中国空军肯定会采用斩首战术。
    要知道,新加坡只是一个国土面积仅为几百平方公里的岛国,根本没有可以抵抗战略轰炸的军事防御设施。
    面对如此严峻的军事威胁,新加坡总理屈服了。
    随后,新加坡总理给陆军与海军参谋长打了电话'》。
    两位将领的答复都很直接,新加坡没有任何军事胜算,海军肯定会在开战后的几个小时内被击溃,唯一有机会逃脱的只有四艘潜艇。陆军参谋长的答复更加悲观,即中国空军的全面轰炸,将彻底摧毁军队的士气与斗志,而且新加坡无险可守,大规模地面战争只会祸及数百万新加坡人民。
    在美国不肯伸出援手的情况下,新加坡的唯一选择就是向中国屈服。
    这个时候,中国外交人员与游客已经开始登机。
    十一点十五分,新加坡总理召开紧急内阁会议。
    半个小时之后,内阁一致通过了总理的提议,即接受中国的最后通牒,把港口与机场交给中队,立即与美国断交,在二十四小时之内驱逐美事人员与外交人员,招回驻美外交人员。
    十一点五十分,新加坡总理给驻华大使打了电话'》。
    五分钟后,新加坡大使正式通报杜小蕾,新加坡接受最后通牒。
    杜小蕾没有耽搁,当着新加坡大使的面,给牧浩洋打了电话'》,让他立即取消一切针对新加坡的军事打击行动。
    命令火速传达给了前线部队,可以说是千钧一发。
    要知道,在前线部队收到命令之前,空军司令部已经下达了作战命令,定在零点整轰炸新加坡的军事设施,执行攻击任务的战斗机已经部署就位,飞行员也收到了指令,部分战斗机已经在飞往新加坡的途中了。
    如果再晚两分钟,炸弹就将在新加坡的国土上炸响。
    万幸的是,没有晚两分钟。
    这些战斗机没有转向,而是继续飞往新加坡,只是没有投下炸弹,而是作为首批军事力量监视新加坡国防军。
    当时,谁也不知道新加坡国防军是否会放下武器,因此战争警报还没解除。
    所幸的是,在新加坡总理做出最后决定之前,新加坡空军参谋长就向各级部队下达了禁止开火的命令。
    不然的话,第一批进入新加坡领空的中国战斗机很有可能遭到攻击。
    一个小时后,第三十预备陆战师的先头部队通过了柔佛海峡,并且在凌晨两点半进驻樟宜机场。
    凌晨一点半,第三陆战师的的先头部队在新加坡港上岸。
    导致新加坡当局屈服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空军的四百架战斗机与两百架轰炸机。
    可是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当时中国空军只出动了战斗机,而没有动用部署在本土的轰炸机。
    在四百架战斗机中,只有两百多架执行攻击任务,另外的一百多架中,部分负责夺取制空权,部分则掩护跟进的预警机。
    正是如此,战后有人认为,新加坡空军参谋长提供了虚假情报,甚至因此认为他早已被中国情报机构策反。从这个结论出发,部分人认为,装备了四百多架新式战斗机的新加坡空军有足够的能力顶住中国空军的打击,甚至能够攻击中国的地面部队与登陆舰队,使中国在新加坡的登陆行动遭受重创。
    显然,这种观点根本占不住脚。
    根据前后发生的事情,当时新加坡空军探测到的“两百架轰炸机”,很有可能是中国海军舰队出动的防空战斗机,以及正在飞往关丹的运输机群。因为从海南岛到关丹的航线大致指向新加坡,所以新加坡空军做出了误判。至于新加坡空军参谋长被策反,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当然,新加坡有能力抵挡中国空军的打击,更是没有根据。
    要知道,新加坡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的岛国,就算有足够多的战斗机,也没有足够多的空军基地。可以说,即便在首轮交战中,新加坡空军能够控制住局面,也不可能保住仅有的空军基地。
    没有了基地,还怎么作战?
    更重要的是,在必要的时候,中国空军不但可以动用战略轰炸机,还能得到海军舰载航空兵的支持。
    对新加坡当局、数百万新加坡人民来说,和平才是真正的安全基石。
    第二十八章屈服
    第二十八章屈服,到网址T!~!
    ..
第二十九章 相互指责
    第二十九章相互指责
    虽然新加坡不战而降已经在美国当局的预料之中,但是这样的结果,却严重打乱了美军的作战计划。
    十一月四日上午,美国大使与新加坡总理会谈后,就向国务院报告,新加坡当局的情绪非常不稳定,而且新加坡总理并没下达备战命令。根据这一情况,康拉德在随后提交给白宫的报告中提到,新加坡很有可能在最后关头向中国屈服,美国必须做好丢掉新加坡的思想准备。
    这一预测,很快就变成了现实。
    只是,直到十一月五日凌晨,也就是新加坡投降之后,五角大楼才收到消息,还不是来自白宫与国务院的消息,而是来自第三舰队的消息。在苏门答腊岛南面活动的美军舰载预警机发现大批运输机正在飞往新加坡,而新加坡当局并没进行抵抗,表明新加坡已经在此之前向中国投降。
    在得知白宫与国务院早就收到消息的时候,麦卡锡与乔丹的感受可想而知。
    当时,还是美国东部时间四日下午,麦卡锡与乔丹一起去了白宫,询问卢卡斯为什么不把消息转告给国防部。卢卡斯没有给出答复,而是把康拉德叫了过来,似乎想证明之前收到的消息并不可靠。
    显然,在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卢卡斯的手段很不高明。
    后来,很多人都认为,作为总统,卢卡斯应该主动承担责任,或者说主动出面挡住军方的压力,而不是让军方与国务院面对面的发生冲突。把康拉德摆出来,就算卢卡斯能够以此争取到军方的支持,也会让军政两界发生矛盾。对于正在进行战争动员的美国来说,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卢卡斯的处置方法,等于在国务院与国防部之间制造了一条裂痕。
    当时,麦卡锡与乔丹就指责了康拉德,认为国务卿的做法非常错误,使美军错失了保卫新加坡的最后机会,国务院必须为新加坡沦陷、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负责。等于一下洗脱了国防部的责任。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麦卡锡与乔丹确实有点小题大做,或者说是在故意转移矛盾。
    要知道,就算在十多个小时前收到了消息,美军也很难有所作为,因为能够支持新加坡的只有留在东印度洋的第三舰队,而且中间还隔着苏门答腊岛。在此之前,第四舰队就已开赴亚丁湾。按照美军的作战部署,如果俄罗斯在十一月进军外高加索地区,第四舰队将负责震慑伊朗。显然,三支航母战斗群根本发挥不了作用,而澳大利亚又离新加坡太远,也很难发挥作用。
    说得直接一点,不管新加坡做出何种选择,美军都发挥不了作用。
    这一点,在美军的作战计划中也体现了出来。
    根据战后披露的消息,美军根本没有打算协防新加坡,而是把新加坡作为弃子,为其攻打西太平洋的作战行动开路。说得简单一些,美军早就打算牺牲新加坡,以此换取宝贵的时间。
    现在的问题是,新加坡牺牲掉了,却没有产生应有的价值。
    中队未费一枪一弹就拿下了新加坡,意味着原本放在这边的两个陆战师能在数日之后到达西太平洋任何一处地点,加强最为薄弱的防线,而美军的进攻行动预计要到十一月底才能发起,因此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赶在中队完成部署调动之前开始,也就没有可能打中队一个措手不及。
    显然,这下美军的计划泡汤了。
    由此可见,麦卡锡与乔丹大闹白宫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让国务卿担责,而是要借此机会让军方主导白宫。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调整已有的作战方案。
    攻打冲绳岛,显然不大可能了。中国陆战队已经在冲绳部署了两个陆战师,现在手头还有两个陆战师的机动部队,而美国陆战队只准备了四个陆战师的兵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此情况下打下冲绳岛。
    用乔丹的话来说,强攻冲绳岛只能使美军蒙受惨重伤亡,丧失下一步进攻能力。
    问题是,美军需要下一步进攻能力吗?
    当时,卢卡斯就提出了这个疑问,即在西太平洋上攻占了桥头堡之后,美军是否有继续进攻的作战方案。
    麦卡锡与乔丹都否认了这一点。
    按照乔丹的说法,在完成战争动员之前,美军的兵力不足以攻打中国本土,甚至不足以扫荡扶桑或者台湾,只能在战线上做些小打小闹的事情。等到兵力充足之后,美军才有能力进军中国本土,而这至少要等到二零五三年底。也就是说,在此之前的一年内,美军的主要任务是对中国进行战略轰炸。
    卢卡斯没有丧失理智,当即就提出,应该继续推进原有计划。
    显然,这正合麦卡锡与乔丹的胃口。
    当着康拉德的面,麦卡锡提出了三项要求:一是尽快为新成立的两个陆战师提供主战装备,二是征用商船运送作战物资,三是批准在塞班岛、提尼安岛等岛屿上征用土地修建陆战队营地。
    直到这个时候,麦卡锡才表明意图。
    问题是,这三个问题都不大好解决。
    当时,美国的军备采购、军需运输、土地征用等权力都在国务院手里,五角大楼只负责提出需求,具体怎么处置得由国务院决定。说得简单一些,美国的法律不允许军方直接掌握行政权。
    显然,康拉德被难住了。
    已经准备就绪的主战装备确实能够武装两个预备陆战师,但是这些装备计划援助给以色列,帮助以色列国防军武装六个旅。早在向中国宣战之前,以色列就提出了请求,这六个旅将用在戈兰高地上。十月底,康拉德就答应了以色列总理的要求,并且保证在十一月十日之前启运。
    征用商船的事情也很麻烦,因为美国的船只都属于私人企业,就算国会已经批准了战时动员法,授予美国联邦政府战时特权,可是“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写进了宪法,其他任何法案都不得违背宪法。如此一来,美国联邦政府要想征用商船,必须与船舶拥有者进行协商谈判。
    当时,谈判还在进行之中,很多问题都没解决。
    至于在北马里亚纳群岛征用土地,问题就更大了。原因很简单,北马里亚纳群岛不是美国的领土,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委托给美国管理的地区,连海外领地都算不上,因此美国政府无权在此征用土地。
    这下,矛盾变得更加突出了。
    康拉德的否定答复,让麦卡锡怒不可遏,甚至扬言要国务卿承担一切后果。乔丹也在一旁添油加醋,反复声称没有充足的准备,不可能顺利攻占冲绳岛,而在此失败的话,战局很有可能被中队逆转。
    虽然这有点危言耸听,但是并非完全不切实际。
    要知道,美国也才进入战争状态,战争动员工作刚刚展开,至少要到二零五三年底才有可能达到最佳状态。即便在军事领域的动员工作能在二零五三年三月底完成,到二零五二年底就能征召三百万退役军人,可是在二零五三年六月底之前,美军的主要作战力量仍然是现役部队。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挫败都有可能使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倒转过来。
    更重要的是,中国也已经进入了战争状态。
    从时间上看,美国的优势最多能够维持到二零五三年中期,在此之后,随着中国的战争机器加速运行,差距就会迅速缩小。也就是说,美国经受不起严重挫败,每一点些小的失败都很有可能影响大局。
    只是,国防部长与国务卿在总统面前的争吵不会有任何结果。
    当时,卢卡斯为了安抚麦卡锡与乔丹,责成康拉德尽快为陆战队提供两个师所需的主战装备,尽快与航运公司签署征用协议,以及向塞班当局施压。
    问题是,这等于什么都没做。
    美国东部时间十一月五日上午,五角大楼向白宫提交了经过修改的作战方案,把登陆时间推迟到了十二月上旬,理由是中队的实际作战能力超过预期,而美军并没有获得足够的支持。
    这下,五角大楼与国务院的矛盾更加突出了。
    康拉德当天就向白宫递交了一份报告,指责五角大楼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选择好攻击对象,也就无权责难国务院。
    只是,一天之后,五角大楼的判断就得到了证实。
    十一月五日夜间,中国再次动用战略空运力量,把返回关丹的第三十预备陆战师送往冲绳岛。
    两天之后,这支陆战队、包括所有主战装备全部抵达冲绳岛。
    如此强悍的空运能力,着实让五角大楼大吃一惊。
    问题是,第三陆战师依然留在新加坡,负责接管港口与机场的防务工作,并且对新加坡国防军进行整编。
    事实上,康拉德的指责也在这个时候得到了证实。
    直到十一月七日,麦卡锡与乔丹在主攻问题上依然犹豫不决,即到底是按照原定计划主攻冲绳岛,还是攻打菲律宾。麦卡锡主张攻打冲绳岛,因为效果最为明显,取得的战果也最有价值。乔丹则认为应该转为攻打菲律宾,因为冲绳岛的防御得到加强之后,已经变得固若金汤,攻打难度非常大。
    当然,美军的准备工作照常进行。
    只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再次让美军感到措手不及。
    第二十九章相互指责
    第二十九章相互指责,到网址T!~!
    ..
第三十章 小事化大
    第三十章小事化大
    十一月八日,经过十二天的准备与运送,第十三集团军全部到达叙利亚。
    当天傍晚,一支由一个装甲营与一个机械化步兵营组成的突击集群进入戈兰高地,对以军防线进行了试探性攻击。交战不到一个小时,突击集群主动撤退到叙军防线后方,与以军脱离接触。
    这场战斗,根本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
    第十三集团军司令官蒋博文少将只要求试探以军防线强度,以及提振叙军士气,因此没有让突击集群展开来打。因为第十三集团军的主力还在大马士革附近,后勤准备工作也没有完全到位,所以蒋博文也不可能发动真正的进攻。用一些士兵的话来说,这只是在告诉以色列国防军,“我们来了”。
    显然,这次交战,确实收到了预期效果。
    战斗结束后不到半个小时,以色列总理就跟美国总统通了热线电话'》,要求美国立即出兵以色列。
    随后,以色列外长照会康拉德,要求美国立即提供六个旅的装备。
    似乎,这六个旅的装备,关系到以色列的生死存亡。
    显然,实际情况没有这么严重。
    第五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蒙受了奇耻大辱,随后的国家政策,毫无悬念的走上了穷兵黩武的道路。凭借海外犹太人的巨额捐助,以色列国防军在十五年之内,不但完成了重建工作,还把兵力规模扩大了一倍以上,而且提高了预备役级别,几乎把所有成年公民都训练成了军人。
    与之相对应的,以色列的战争准备措施也十分到位。
    拿陆军来说,以色列国防军在和平时期装备的主战坦克只有两千余辆,而其封存的主战坦克就多达三千辆。第五次中东战争已经证明,战争爆发后的动员速度、以及预备部队的作战能力决定了战争的结局。更重要的是,在第五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国防军几乎损失了全部主战装备。结果就是,从二零四五年开始,以色列封存的不再是退役的武器装备,而是采购的新式装备。
    必须承认,只有全球最富裕的犹太人有这种资本。
    如果没有犹太人社群提供的无私援助,以色列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采购新式装备。
    当然,这也与以色列的国防政策有关。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在二零四五年之后,也就是第二次印度洋战争结束后,以色列与美国进行了全面的情报合作,对美国的战争计划了如指掌,早就料到第三次世界大战会在二零五零年到二零五五年之间爆发,因此以色列才制订了如此极端的装备封存政策,把崭新的武器装备储备起来。
    如果没有全面战争的威胁,这么做等于自寻死路。
    要知道,就算是美国的主要盟国,从美国采购新式武器装备的价格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结果就是,战争爆发的时候,以色列的军火库里足足有五千多辆主战坦克,而且除了不到四百辆经过改进的“梅卡瓦5”与“梅卡瓦6”之外,全部都是M27A3与性能相当的“梅卡瓦7”。
    这些主战坦克,足够武装二十个装甲旅。
    按照国土面积与战线长度计算,以色列最多需要十个装甲旅。
    当然,前提是以色列打的是一场战略防御性质的战争。
    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