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燃烧的海洋-第4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加了外挂装甲,导致战斗全严峻幅度提高。当时,美军M27A7主战坦克的战斗全重高达七十四吨,俄军T…140主战坦克的战斗全重也达到了六十八吨。在履带接地面积没有同步增加的情况下,意味着越野机动性能,特别是在软质地面上的机动性能大幅度降低。要知道,中国陆军的反装甲平台的战斗全重还不到五十吨。
    埃利斯塔附近,正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农业区,土地极为肥沃。
    也就是说,地面较为松软,对坦克战车的通过能力有一定的限制,也就导致了美俄联军主战坦克的野外机动性能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导致美俄联军惨败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后勤保障。
    战役期间,魏成龙把一千五百架电动战术运输机集中使用,特地为分散作战的地面部队提供后勤保障,确保每支突击集群都有一支规模在五十架以上的战术运输机群配合,能在任何时候与任何地点获得补给。大文学
    能够说,美俄联军的后勤补给状况极为蹩脚。
    当时,围攻埃利斯塔的三十多万美俄联军,只依靠一条公路,即经科切涅雷前往伏尔加格勒的公路。
    这只是一条低等级公路,准确的说是乡村公路,通行能力非常有限。
    在二月二十五日,美俄联军围攻埃利斯塔的时候,只照顾了一周的作战物资,而通过公路补充的物资,还不足美俄联军日消耗量的十分之一。三月一日,反击行动开始后,这条公路就被队控制了。
    现实上,这也正是埃利斯塔战役只打了一周的主要原因。
    打到三月四日,绝大部分美俄联军已经弹尽粮绝,当时最缺乏的就是食物等维持官兵生命的基本物资。
    虽然进入三月份,气温已经回升了十多度,但是仍然在零下,夜间的最低气温往往在零下十五度左右。正常情况下,人均每日需要摄入大约三千四百大卡的热量,而对于执行作战任务的军人来说,则要达到四千二百大卡以上。当时,美俄联军前线官兵的人均日摄入量还不到二千五百大卡。
    在饥饿的驱使下,美俄联军别无选择,只能向队投降。
    战役结束的时候,被歼的四十万美俄联军中,有三十四万战俘,仅有大约六万美俄官兵战死。
    相对而言,队的丧失微乎其微。
    可惜的是,埃利斯塔战役的巨大胜利,并没能改变战场上的总体局势。
    北面,俄军的两个方面军依然在进攻,而且北方集团军群已经数次求援,要求尽快提供至少一个集团军的预备队。伏尔加格勒,中央集团军群仍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突破,第一三八集团军在阿赫图宾斯苛打开的突破口已经被俄军堵上,因而对伏尔加格勒进行战役包抄的希望基本上没有了。大文学
    现实上,打到这个时候,已经与计划表上的时间出现了严峻偏差。
    要知道,如果一切顺利,此时至少应该攻占克拉斯诺达尔,以至应该把战线推进到新罗西斯克。
    进攻行动没能按计划进行,意味着这台巨大的战争机器的运转即将出现问题。
    最大的问题仍然是预备队不足,此外在战前储备的物资也降低到了危险水平,军队的持续进攻能力开始降低。
    三月五日,在北方集团军群第七次发出求援之后,魏成龙不敢继续无动于衷,把第逐个五集团军派了过去。
    第逐个五集团军与第十五空降集团军同番号,属于乙类集团军,只是并非像第十五空降集团军那样的空降部队。现实上,在这场战争中,大部分作战部队与空降部队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区别。
    出动了战略预备队,魏成龙不得不着手修改作战计划。
    明显,他已经不可能完成所有既定作战目标了。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魏成龙这么做,明显没有必要,因为哈萨克斯坦境内还有四个集团军能够调动,此外在二月底的时候,戚凯威又给他增加了四个集团军,他手里至少有八个集团军没有参战。
    问题是,这些集团军离战场都太远了,而且至少得动用四个集团军控制中亚地区。
    也就是说,就算通过增兵的方式,继续采用之前的作战计划,魏成龙能够调动的也只有四个集团军,而且得用战略空运力量把这四个集团军送到前线附近,不然就无法赶在三月中旬到达。
    这下,新的问题出来了。
    因为作战强度与作战时间都超过了原定计划,作战物资的消耗速度太快,所以魏成龙只能以空运的方式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也就是说,当时由魏成龙调配的大型电动运输机差不多都被利用了起来。
    明显,如果用大型电动运输机运送作战部队,就无法运送作战物资。
    没有物资,把部队送上前线也没有用。
    当时,戚凯威也承认了现实,即队剩余的战斗力,最多只能在三月份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
    虽然戚凯威没有想过停下来,而是决定等到四月份,再增强进攻力度,但是在当前的问题上,即在哪个方向上发动进攻,他再次与魏成龙发生了矛盾,并且坚持让魏成龙服从他的命令。
    当时,戚凯威把重点放在了伏尔加格勒。
    明显,戚凯威没有放弃在春天到来的时候进军莫斯科的想法,而且根本不太在乎当时的实际情况。
    客观的讲,在三月初,戚凯威的希望就破灭了。
    以当时的情况,只需戚凯威冷静下来就能发觉,至少在夏季到来之前,队不可能向莫斯科进军。原因很简单,要想进军莫斯科,除了攻占伏尔加格勒,还得控制整个高加索地区,才能在面向莫斯科的战线上展开兵力,不然就有后顾之忧,也就无法在主要战线上投入足够多的兵力。
    也许,戚凯威认为兵力不是问题。
    要知道,到四月底,中国陆军在大陆战场上的兵力就能增加到二十八个集团军,而且至少能够动用二十四个集团军。
    问题是,兵力不仅仅是作战部队,还要保证作战部队能够作战。
    说白了,就是后勤保障必须跟上。
    明显,在夏季到来之前,这个问题不可能得到实质性处理,因为队的运输能力根本不足以支持这么多部队在前线作战。要到六月、以至七月,才能获得足够多的大型电动运输机。
    能够说,戚凯威过于执着了。
    当时,魏成龙作为前线司令官,非常清楚战场上的情况,也就坚持认为,应该把重点放在南面,以攻占高加索地区为主。虽然这会把进军莫斯科的时间推迟几个月,但是能够确保在年底占领莫斯科。
    要知道,在整体战略计划中,也只需求在年底攻占莫斯科。
    可惜的是,魏成龙的主张没有得到支持。
    结果就是,在明知道不可为的情况下,魏成龙也不得不服从戚凯威的命令,开始为攻打伏尔加格勒做准备。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中国陆军错过了攻打克拉斯诺达尔与新罗西斯克的大好时机。
    要知道,美俄联军随后就是通过克拉斯诺达尔与新罗西斯克,把高加索方面军的一百二十万大军转移到了罗斯托夫,组建了罗斯托夫方面军,并且配合库尔斯克方面军在伏尔加格勒西面发动了战略反击。
    如果中国陆军在三月份攻占了克拉斯诺达尔与新罗西斯克,美俄联军根本不可能在伏尔加格勒发动战略反击。
    到三月十日,南方集团军群不但没有得到加强,反而被削弱了。
    当时,南方集团军群只剩下了三个集团军,即第四十二集团军、第一四二集团军与第二四二集团军。之前在这边作战的第三十九集团军、第一三九集团军与第二三九集团军重新组建成了西面集团军群,与中央集团军群一同围攻伏尔加格勒。也就是说,总共有七个集团军放在了伏尔加格勒这边。
    三月十四日,伏尔加格勒战役打响。
    魏成龙花了血本,可是美俄联军也押了重注,守卫伏尔加格勒的兵力超过了八十万,此外还能从北面获得莫斯科方面军的间接支持。
    伏尔加格勒,注定将成为血流成河的战场。
    第一百八十一章胜与没胜
    第一百八十一章胜与没胜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T!~!
    ..
第一百八十二章 风云变幻
    第一百八十二章风云变幻
    从因果关系上讲,伏尔加格勒战役是埃利斯塔战役的必然结果。大文学
    后来,魏成龙在其自传中就提到,如果没有埃利斯塔战役的大胜,伏尔加格勒战役就绝对不会在三月中旬开打,而他就能获得足够的兵力与足够的时间,攻占克拉斯诺达尔与新罗西斯克。
    当然,考虑到魏成龙与戚凯威的关系,他的自传明显不大靠谱。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没有埃利斯塔战役的严峻胜利,魏成龙肯定会更早的动用战略预备队。最间接的结果就是,伏尔加格勒战役不会在三月打响,而魏成龙指挥的军队也不可能攻占克拉斯诺达尔与新罗西斯克,旷日持久的伏尔加格勒会战将在三月份、最迟四月初宣布结束。
    战后,以至有很多人认为,如果伏尔加格勒会战在三月底或者四月初结束,战局将对中国愈加有利。比如,能够把用在该方向的部队派往西伯利亚,加快在西伯利亚战场上的进攻速度。还有一些人认为,这会使牧浩洋提前发动攻打澳大利亚的作战行动,比如提前到五月初。如果出现前一种情况,中国陆军就有能力绕过伏尔加格勒,避免在这块残酷的战场上丧失大量兵力,同样有可能按照战略计划在年底攻占莫斯科。如果出现后一种情况,则意味着中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反击将提前半年开始,也就意味着最终有可能提前半年结束第三次世界大战。
    当然,这些都是推测。
    只有一点能够肯定,即历史不可更改。
    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围攻伏尔加格勒的战斗由战略级降为战役级,即原先制订的战略包抄行不通了。
    现实上,这也是导致伏尔加格勒会战僵持不下的主要原因。
    如果是战略级进攻,队能充分利用战略机动能力的巨大优势,在愈加广阔的战场上消耗美俄联军的有生力量,通过几次大规模的歼灭战,打垮对手,以达到削弱美俄联军守卫伏尔加格勒的决心。大文学在战役层面上,战场规模缩小,等于放弃了战略机动优势,跟兵力占优的美俄联军拼消耗。
    不可否认,这场会战也有正面的积极效果。
    最突出的作用就是:通过大规模消耗美俄联军、特别是俄军的有生力量,达到了给俄罗斯放血的目的。
    能够说,随后的莫斯科会战能够顺利进行,与伏尔加格勒会战不无关系。
    别的不说,在伏尔加格勒会战中,充当战略预备队的莫斯科方面军就丧失了差不多五十五万官兵,而且大部分是精锐部队,另外库尔斯克方面军、罗斯托夫方面军、乌里扬诺夫斯克方面军与乌拉尔方面军都遭受了极为惨重的丧失,罗斯托夫方面军被打残,其他三个方面军丧失了一百多万兵力。这些丧失的部队,都对削弱莫斯科的战略防御圈做了贡献,间接导致俄军在守卫莫斯科的时候,出现了严峻的兵力短缺。也正是如此,在莫斯科会战时,俄罗斯才会大批征召十四岁到十六岁的少年参军,还特地组建了少年军团。因为到这个时候,俄罗斯已经没有多少适龄兵员了。
    问题是,对队来说,这也是一场极为残酷的战斗。
    打到最激烈的时候,魏成龙动用了二十八个集团军。到四月底,在戚凯威不得不承认不可能一口气打下伏尔加格勒的时候,队已经在这场会战中阵亡了一万七千八百八十四名官兵、伤残七万六千余人、失踪与被俘近两万人,相当于前线作战部队的减员率全部超过百分之二十。
    从人员丧失来看,伏尔加格勒会战是整个第三次世界大战中,中国陆军打得最为惨烈的一场会战。要知道,在规模更大的莫斯科会战中,中国陆军的阵亡、伤残与被俘官兵还不到六万人。大文学
    所幸的是,在这场会战中,队有一位精明的前线司令官。
    能够说,正是这场会战,让魏成龙的能力得到了承认,也让魏成龙成为了能与戚凯威比肩的陆军统帅。
    四月底,黄瀚林正式授予魏成龙一级大将军衔,就是最好的说明。
    要知道,在此之前,陆军中只有戚凯威是一级大将,魏成龙是三极大将,等于比戚凯威低了两级。
    当然,后来黄瀚林让戚凯威去担任盟军总司令,也与这场会战有关。
    别的不说,戚凯威没有兑现在战前许下的许诺,就让黄瀚林非常失望,而魏成龙与牧浩洋对战局的见解,又让黄瀚林认识到,大陆战争不可能迅速结束,过高的政治期望只能使战局变得对中国不利。
    再往后看,魏成龙能够率军攻占莫斯科,也与伏尔加格勒会战有关。
    原因很简单,这场惨烈的会战,让政两界的要员都认识到,攻占莫斯科绝对不是派几个集团军就能办到的事情,结果黄瀚林授予魏成龙全权,让他率领五十个集团军开赴莫斯科。
    当然,处置后的角度来看,这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感觉。
    要知道,在伏尔加格勒会战结束后,面向莫斯科的方向上,美俄联军已经没有战略天险能够守卫了。也就是说,美俄联军根本没有想过要死守莫斯科,也就没有在莫斯科留下多少主力部队。虽然俄罗斯当局动员了近千万的作战人员,但是百分之九十五都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平民,其中还有一百多万未成年人。对付这些好像乌合之众的俄军,根本用不了五十个集团军。
    当时,伏尔加格勒会战产生的最为严峻的影响在地球的另外一边。
    到了三月底,中美海军在太平洋上的大决战变得不可避免。谁都知道,在大陆战场进入到关键时辰的时候,不管美国海军能否愿意,都得尽快在太平洋上发动战略进攻,迫使中国转移注意力。
    也许,美国海军的战略进攻对中国陆军不会有多大影响。
    到二零五四年三月底,中国陆战队的总兵力已经突破三百万,其中前线作战部队达到了四十八个陆战师,还有十二个陆战师将在三个月内完成锻炼与整编,有足够强大的能力应付海洋战场上的地面作战。
    可是,只需海洋战场上开打,中国在战略物资的调配上就会愈加倾向于海洋战场。
    要知道,军队的很多战略物资是通用的,重视海洋战场,就得减轻在地面战场上投入的物资总量。除此之外,海洋战场上的决战,也会对中国的军事工业产生影响,让中国加大与海军有关的军工的生产规模。拿弹药来说,几乎所有兵工厂既在为陆军生产弹药、也在为海军生产弹药,如果海军的需求增加,兵工厂就会提高海军弹药的产量,而兵工厂获得的生产物资并没增加,总体产能也遭到了劳动力等因素限制不可能大规模增加,因而必然减少陆军弹药的产量。
    当然,在政治层面上,美军在太平洋上发动战略进攻,也具有极为严峻的意义。
    比如,一场海上大决战的胜利消息,肯定能够鼓舞大陆战场上的美俄联军,特别是俄罗斯军民。
    现实上,当时迫切希望美军发动战略进攻的,正是俄罗斯当局。
    三月初,布鲁希洛夫就向俄罗斯总统提到,应该敦促美国尽快在太平洋上发动一次大规模战略进攻。虽然直到埃利斯塔战役结束,俄罗斯总统才意识到,美俄联军守住伏尔加格勒的希望并不大,队很快就能对莫斯科形成要挟,也才因而在三月中旬向美国总统卢卡斯提到,如果美军不能在太平洋战场上有所作为,而是让俄罗斯单独承担中国的全部军事压力,俄罗斯离战败就不远了。但是这个提示并不迟,因为要到三月底,美国海军才能获得六支航母战斗群。也就是说,就算美国决定在太平洋上发动战略进攻,时间也不会在三月底之前。
    到了三月底,美军在太平洋上发动战略进攻的事情基本上确定了下来。
    当然,这只是政治层面上的决定。
    问题是,当时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弗伦奇坚定反对在五月底之前发动战略进攻,因为舰队的锻炼工作至少也要持续到五月底。
    为了这件事,弗伦奇以至以辞职来要挟美国总统。
    根据战后披露的消息,三月二十九日,弗伦奇在回华盛顿述职的时候,明确无误的告诉卢卡斯,如果逼迫他在舰队完成全部锻炼之前发动战略进攻,他肯定不会率领美国海军的最后希望去送死,只能辞职。
    所幸的是,在美军中,没有能够取代弗伦奇的海军将领。
    卢卡斯做出了让步,即在四月初发动的战略进攻降低为战略反击,而且能够不动用已经加入战斗序列的主力舰队。
    三月的最后一天,卢卡斯还授予弗伦奇五星上将军衔。
    当时,弗伦奇是美国海军在此次大战中涌现出的第一位五星上将,仅比马歇尔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晚了一个月。
    弗伦奇并不在乎能不能晋升,反而不大愿意,因为这意味着他要重新定做军服。
    他在乎的,只是总统不要干涉作战行动,更不要强迫他率领舰队出征,让他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如何使用舰队。
    第一百八十二章风云变幻
    第一百八十二章风云变幻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T!~!
    ..
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能为而为之
    第一百八十三章不能为而为之
    盯着太平洋对岸的美国海军的同时,牧浩洋也在关注大陆战场上的局势。大文学
    他关怀的不是陆军能否攻占伏尔加格勒、以及在什么时候攻占伏尔加格勒,而是魏成龙与戚凯威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场会战最大的后果,就是魏成龙与戚凯威完全决裂。
    当然,这不是说两人的私人关系恶化了,而是两人的战略观念差距太大,导致在战争决策上经常背道而驰。
    后来,很多人都认为,牧浩洋要为魏成龙与戚凯威决裂负责。
    主要原因就是,魏成龙在战略观念上与牧浩洋比较接近,因而不断得到了牧浩洋的积极支持,而且牧浩洋也有扶持魏成龙的动机,因为魏成龙是当时唯一能够顶替戚凯威的陆军将领。
    正是如此,很多人都认为,是牧浩洋促成了魏成龙与戚凯威决裂。
    明显,这种说法太偏颇了。
    现实上,直到战争结束,牧浩洋、戚凯威与魏成龙的私人关系都非常不错,并不像外界想像的那样。别的不说,后来代表中国出席俄罗斯投降签字仪式的就是戚凯威,而且他还以东方同盟集团盟军总司令的身份,参与了美国的投降签字仪式。当时,牧浩洋只以中国最高军事统帅全权代表的身份参与了美国的投降签字仪式,而魏成龙参加美国投降签字仪式时的身份只是军方代表。
    至于牧浩洋暗中扶持魏成龙,更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要知道,牧浩洋并不笨,不管谁担任陆军参谋长,都会为陆军考虑,因而魏成龙与戚凯威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后来的现实也证明了,魏成龙在取代戚凯威出任陆军参谋长之后,并不是事事都得听从牧浩洋的指挥,两人也闹过矛盾。大文学因为魏成龙在军队中的地位不如戚凯威,所以在与牧浩洋对抗的时候,显得愈加激进。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魏成龙是一个比戚凯威更难对付的顽固派陆军将领。
    当然,在二零五四年初,牧浩洋肯定支持魏成龙。
    除了战略观念相近之外,还与牧浩洋即将面对的挑战有关,即美国海军即将在太平洋上发动战略进攻。
    要知道,打到这个时候,所罗门群岛战役仍然悬而未决。
    到三月下旬,陆战队基本上控制了瓜达尔卡纳尔岛附近的所有大型岛屿,完成了对美军的包围行动,并且在海上封锁了瓜达尔卡纳尔岛,使美军无法向前线运送物资,但是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仍然不大现实。
    根据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到三月初,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美军达到二十七万,还有大约两万澳军,总兵力接近三十万。更重要的是,利用过去的几个月,美军向瓜达尔卡纳尔岛运送了大约一千四百万吨物资,除了少量弹药之外,主要就是用来修建坚固地下防御工事的工程物资。
    美军没有运送弹药,主要是瓜达尔卡纳尔岛上储备的弹药已经足够多了。
    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是军事情报局已经证明,美军储存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物资足够三十万军人坚守一年以上,而且所有还没被陆战队炮火摧毁的物资,都存放在难以被摧毁的地下仓库里面。
    当时,美军以至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秘密安装了四座小型聚变发电站。
    如果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没有错,瓜达尔卡纳尔岛上以至有一座设在地下、特地为聚变发电站提供原料的重氢工厂,生产的聚变核原料,至少能够确保两座小型聚变发电站持续运转。
    现实上,只需要一座聚变核电站,就能为全岛的守军提供必要的电能。大文学
    如此一来,就算陆战队能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顺利登上瓜达尔卡纳尔岛,也要面对迷宫一样的地下防御工事。
    根据战后进行的实地勘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