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燃烧的海洋-第5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地面上看飞行的“飞龙”号,实际上就是一个巨大的椭圆形盘子。从侧面看,则像是一顶到草帽,在扁平的船体上方正中央是安装聚变反应堆、反重力场推进系统等设备的中央舱端。从正前方看,还有点飞机的模样,只是比飞机大得多,而且没有机翼。从顶部看,也是一个椭圆形的盘子,只是盘子中央高高突起。
    这样的飞行物,之前只能在科幻电影中才能看到。
    另外,当时“飞龙”号还没有刷上油漆,通体反『射』着刺眼的金属银『色』光芒,所以看上去比实际还要大得多。
    面对这样的超级武器,美军的斗志与士气顿时归零。
    事实上,跟出现在索姆河战场上的坦克一样,“飞龙”号的实际战斗力低得可怜,甚至比不上几架轰炸机。此外,“飞龙”号还非常脆弱,极易被击落,因为其吨位较小,所以没有配备任何防御武器。如果美军手里有几枚能够够得着“飞龙”号的防空导弹,就肯定能把它击落。
    在另外一些人眼里,最引人瞩目的不是“飞龙”号有多大,而是其推进系统。
    当时,圣迭戈有一批航空工程师,其中几个还非常有名,包括参与了f…51战斗机动力系统开发与设计工作的西斯姆教授。
    看到“飞龙”号,西斯姆教授立即注意到,这艘硕大的“飞船”上没有任何一种已经问世的推进系统。当时,西斯姆敢肯定,“飞龙”号肯定是核动力,因为中国已经把小型聚变反应堆装到了大型电动运,也就肯定有能力为这艘比大型电动运输机大了十倍的“飞船”安装聚变反应堆。当然,也只有聚变反应堆提供的巨大能量,能够为这个庞然大物提供升空的能量。
    关键就是,在“飞龙”号上看不到任何推进器。大文学
    为了搞清楚“飞龙”号的驱动方式,西斯姆还冒险进入战场,用可见光、红外、紫外等多种照相机,拍下了“飞龙”号的高分辨率照片。仔细研究后,西斯姆断定,“飞龙”号肯定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推进系统。
    随后,西斯姆把消息发给了阿拉莫斯实验室的里维斯教授。
    这个里维斯教授就是搞推进研究的,而且是“新曼哈顿计划”、也就是美国的反重力场技术研究项目的参与者。虽然他不是核心成员,只负责反重力场技术的实际应用,而且仅仅是在推进领域的应用,但是在获得了西斯姆提供的资料,特别是那几张分辨度极高的照片之后,里维斯立即意识到,这艘“飞船”肯定采用了反重力场技术,而且是其最主要的推进手段。
    六月十日,里维斯就到了白宫,亲手把他的评估报告『交』给了总统。
    当时,马歇尔已经向卢卡斯证实,队在圣迭戈使用了一种体积与吨位都是超级运倍的“超级轰炸机”。
    可惜的是,圣迭戈的美军在六月九日就全部投降了。
    也就是说,除了在六月六日之外,这个“空中巨无霸”再也没有出现过。
    事实上,“飞龙”号在完成了六月六日的亮相之作之后就飞往夏威夷群岛,降落到了西部的一座小岛上,进行了维护之后,于六月十二起再次升空,并且在十三日夜间回到了中国本土。
    在战争结束前,“飞龙”号一直在国内供工程师进行测试。
    直到大战结束之后,“飞龙”号才再次面世,开始到世界各地展示,最后在事博物馆落户。
    当然,“飞龙”号是否再次出现,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事实上,在“飞龙”号出现之前,“新曼哈顿计划”的负责人哈里森教授就提到,中国已经掌握了反重力场技术,而且肯定制造出了相关设备,使其达到了实用程度,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中国清理近地轨道太空垃圾的效率,超过了已有的任何一种手段,只有反重力场技术才能达到。
    当时,美国科学家甚至给出了证据。这就是,在中国发『射』的清理卫星附近,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引力『波』动,导致从附近通过的太空垃圾的轨道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程度在地面上用天文望远镜就能观测到。
    “飞龙”号的出现,更是一个直接证据。
    科学家给出的结论很直接:在中国已经掌握了反重力场技术的情况下,美国已经没有可能打赢这场战争了。
    后来,哈里森向卢卡斯提『交』了一份较为全面的评估报告,对反重力场技术的军事应用前景进行了概括『性』说明,其中就明确提到,反重力场技术是一种大规模杀伤『性』军事技术,其威胁力远远超过核武器。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中国可以用该技术,在美国的任何一座大城市上空制造出负重力场,把整座城市,包括所有建筑物、所有车辆、所有人、甚至是所有的沙石吸到空中,再撤消负重力场,就能杀死所有生命体。更极端的话,甚至在理论上可以把一座城市送出大气层。
    说得直接一些,只要中国有足够的能力,就能把美国从地球上抹掉,让原的地方变成海洋。
    当然,这只是理论推导的结果,现实中肯定无法实现。
    关键就是,这项意义不亚于核能的新技术,已经让中国占据了科技制高点,美国无论如何也无法超越中国。
    摆在卢卡斯面前的选择只有一个:投降。
    不管卢卡斯是否愿意接受科学家的建议,现实摆在他的面前:只要战争还在进行,美国就将走向最终毁灭。
    问题是,投降就能避免毁灭吗?
    六月二十日,美国再次通过瑞士、文莱与不丹等永久中立国,把停战转『交』给了中国外『交』部。
    这次,美国的态度“客气”了许多,或者说表达出了诚意。
    问题是,仅仅有诚意还不够。
    要知道,与上一次相比,队已经攻占美国西海岸地区,占领了华盛顿州、俄勒冈州与加利福尼亚州的大部分地区,还有一支部队推进到了亚利桑那州西部,攻占了科罗拉多河平原。
    更重要的是,政治局势完全不同了。
    上一次,中国可以考虑放过美国的战犯,至少会放过大部分,毕竟策动战争不是一小『波』政治家就能做到的。可是现在,美军已经在战场上使用了基因武器,给队制造了巨大的伤害。从政治上讲,中国肯定不会放过美国的战犯,不仅那些主张使用基因武器的美**政领袖要遭受审判,那些策划战争的军政领袖也不能例外。只有审判战犯,才能给这场战争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问题是,美国会『交』出战犯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如果有人得为这场战争负责的话,美国总统卢卡斯肯定排名第一,而像美军参联会『主席』马歇尔、国防部长麦卡锡、海军参谋长弗伦奇、空军参谋长阿诺德、陆战队参谋长里梅尔等人,都在名单之中。
    当时,中国在回复美国的停战请求时,首先就提到了处置战犯的问题。
    说得直接一点,处置战犯是实现停战的必要条件。少了这一点,战争就不会停止,而会一直打到队逮捕或者击毙所有战犯为止。至于美国提到的其他条件,根本不在首要考虑范围之内。
    这下,停战再次变成了空谈。
    *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T!~!
    ..
第二百五十一章 没有妥协
    第二百五十一章没有妥协
    战后,关于中国在二零五六年六月底拒绝了美国的停战请求,成为很多人争论的话题。大文学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只要中国在处置战犯的问题上稍微让步,而且维持其他原则,那么战争很有可能在这个月宣告结束,至少双方会实现停火,这场战争造成的毁灭也就能够大幅度降低。
    那么,中国为什么要紧咬战犯问题不放呢?
    从时间上看,卢卡斯在六月二十日向中国发出停战请求,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即东方同盟集团的第九次首脑峰会将在六月二十四日召开,而从战局发展来看,特别是美军在五月份使用基因武器所造成的影响,黄瀚林很有可能在这次首脑峰会上提出,必须让美国无条件投降。
    事实上,在第八次首脑峰会上,黄瀚林已经提了出来,只是遭到皮诺反对,所以没有能够成为东方同盟集团的共同宣言。
    皮诺还能反对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美国首先破坏最基本的『交』战规则,在战争中使用了具有毁灭『性』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虽然队进行了毁灭『性』报复,导致上千万平民死亡,但队没有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就没有在法律层面上破坏『交』战规则,因此无法成为皮诺反对让美国无条件投降的理由。
    皮诺无法再次反对,那么让美国无条件投降就将成为东方同盟集团的共同宣言。
    要知道,只要东方同盟集团发表共同宣言,美国就将失去通过谈判结束战争的机会,也就只有两种结果,一是战斗到最后一刻、彻底被中国击败,二是无条件投降、任有以中国为首的东方同盟集团宰割。
    毫无疑问,两个结果都极为悲惨。
    如此一来,卢卡斯只能争取停战,然后以谈判的方式结束这场战争。大文学
    客观的讲,当时卢卡斯开出的条件并不低。
    比如,美国将提前解除武装,让军队就地解散、军人复员,只保留一支十万人的部队用于维持国内秩序;『交』出全部大型战舰,只保留总吨位不超过十万吨的中小型战舰,拆毁或者是凿沉所有潜艇,战后二十年内不再建造潜艇;解散空军,只保留空中警卫队,保留的作战飞机不超过一千架;向中国、以及其他『交』战国支付战争赔款;把马里亚纳群岛、夏威夷群岛与迪戈加西亚岛割让给中国(是否割让迪戈加西亚岛得由英国决定),『交』出所有在太平洋与印度洋上的军事基地;承认中国在欧亚大陆上的主导地位,承认中国在战后对俄罗斯的任何处置方式;解散犹太人集团,承认以『色』列亡国,并且在国内划出犹太人自治区,接纳以『色』列的六百万国民;承认中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霸权地位,从尼日利亚、喀麦隆等国撤军,并且不再干预非洲事务;承认中国在拉丁美洲地区的领导地位,并且敦促英国与阿根廷签署领土条约,废除一切针对古巴的封锁政策;承认中国在大洋洲的统治地位,承担澳大利亚等国的重建费用等等。
    可以说,美国几乎『交』出了战前的所有利益。
    甚至可以说,除了保留本土之外,美国把所有的海外利益都**给了中国。
    说得功利一些,这也正是中国能在这场战争中获得的最大好处。
    那么,黄瀚林为什么要在战犯问题上做文章呢?
    显然,黄瀚林并非希望借此赚取更多的利益,因为已经没有更多的利益了。
    如此一来,黄瀚林在战犯问题上做文章,肯定有更加长远的考虑。
    最关键的就是:防止美国再次崛起,成为对中国构成了实质『性』威胁,而且能够与中国进行对抗的超级大国。
    前面已经提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不能用一场“迦太基式的和平”来结束战争。大文学
    要知道,这么做,只能把负担转嫁给美国民众,让美国民众认为,美国没有输,美国有取胜的希望,而且沉重的战后负担,必然会使美国民众更加仇恨中国,而仇恨必然是下一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关键就是,如何才能不增加美国民众负担、不『激』起美国民众仇恨的情况下,让美国不再具有威胁?
    办法很简单,就是惩治战犯。
    从法理上讲,惩治战犯,是让那些策划战争、以及在战争中犯下罪行的人遭到惩罚,属于报复『性』措施。
    可是在另外一个层面上,惩治战犯,实际上承认了美国民众没有罪。
    也就是说,这场战争不是美国民众引发的战争,不需要美国民众承担责任,也就没有理由让美国民众承受战后的苦难。
    更重要的是,这能让美国民众相信,策划战争的野心家才是最大的敌人。
    如果辅以其他手段,比如帮助美国进行战后重建、为美国民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就能让美国民众相信,中国的目的不是占领美国、也不是侵吞美国、更不是消灭美国,而是要把他们从战争野心家的魔掌里解救出来,让美国民众免于遭到战火荼毒,或者让美国民众尽快摆脱战争的深渊。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正面的、积极的效果。
    如此一来,黄瀚林肯定不会放过战犯了。
    当然,如果在这个时候接受美国开出的停战条件,还存在一个法理上的问题,即战败了的不是美国这个国家,而是领导美国的政fu。说白了,与美国政fu签署停战条约,就是承认美国政fu战败了。
    那么,美国战败了吗?
    显然,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也是一个容易产生误解的问题,而所产生的误解必然是负面的。
    如果美国没有战败,那就表明美国有可能取胜,也就有能力在下一场大战中取胜。
    接下来就是,既然美国没有战败,那么美国为了停战所承受的苦难,就是中国等战胜国强加在美国身上的。
    毫无疑问,黄瀚林肯定不希望出现这样的结局。
    要知道,只要美国民众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战败的是美国,那么中国在付出了数百万人伤亡的惨重代价之后,取得的只是一个不完全的胜利,而且在取胜的同时,就为下一场战祸埋下了祸根。
    由此可见,黄瀚林肯定不会接受美国的停战请求。
    事实上,就算卢卡斯打算牺牲自己,在战犯问题上做出让步,黄瀚林也会以其他的方式回绝。
    说到底,黄瀚林追求的,就是让美国无条件投降。
    可以说,黄瀚林有极为清楚的认识,也知道以何种方式结束这场战争对中国最有利,哪怕这种方式得让战火继续燃烧、得付出更大的代价、得牺牲更多的官兵,为了更加长远与稳固的和平,那也值得。
    停战不可能,那就只有继续打下去。
    在去横滨参加第九次东方同盟集团首脑会议之前,黄瀚林下达了一条指示,即暂时不要让地面部队越过洛基山脉。
    显然,这是一道政治命令。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黄瀚林限制地面部队的作战范围,主要是想在集团首脑峰会上给皮诺一个合理的解释,即中国并没有打算攻占美国全境。这样,就能带出更重要的话题,即中国的目的是让美国无条件投降。
    地面部队不能越过洛基山脉,战略轰炸却不会停止。
    黄瀚林没有限制战略轰炸,等于在鼓励军队进行战略轰炸。要知道,这也是当时打击美国的主要手段。
    结果就是,牧浩洋让母祁铁扩大了轰炸范围。
    到六月底的时候,中国空军已经把轰炸机部署到了美国西海岸地区,不但利用了美国的空军基地,还修建了大量野战机场,而且大多建在港口附近,以便顺利获得弹『药』等物资,提高轰炸效率。
    六月二十二日与二十三日,轰炸范围扩大到了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整个中部地区。
    得益于前线机场数量增加,空军投入的轰炸机超过了八千架,而且还首次动用了由大型电动运输机改装而成的电动轰炸机。只是,当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被称为“大型电动弹『药』运载与投掷平台”。
    不管是谁取的这个名字,都准确表达出了这种飞机的『性』质与用途。
    说白了,大型电动弹『药』运载与投掷平台根本就不是作战飞机,因为这种速度慢到可以被高『射』炮打下来的飞机根本不适合在战场上执行作战任务,只能在一些敌人的防空系统已经被彻底摧毁了的地点,执行一些根本没有技术含量的轰炸任务,比如在万米高空、一口气把几百吨炸弹扔向城市与工业区。
    真要打击得到防空系统保护的目标、或者去有敌机活动的战场,还得使用轰炸机。
    当然,大型电动弹『药』运载与投掷平台绝对是一种非常恐怖的轰炸平台,一次投下的炸弹就相当于十架轰炸机的满载投弹量。后来,中国空军实验过一种极端战术,即让大型电动弹『药』运载与投掷平台在国内装上弹『药』之后,跟充电飞机伴飞,横跨太平洋,在美国上空投下炸弹之后,再直接返回本土离兵工厂最近的机场,补充弹『药』之后,再次出发,执行跨大洋的轰炸任务。
    结果,这两天,美国本土遭到了开战之后,规模最大的几次战略轰炸。
    *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T!~!
    ..
第二百五十二章 分赃大会
    第二百五十二章分赃大会
    六月二十四日,第九次东方同盟集团首脑会议在横滨召开。大文学
    把会议安排在横滨进行,可以说别有深意。要知道,战争在这里爆发,因此黄瀚林希望在这里结束。当然,这有两层含义。一是在这里发表东方同盟集团共同宣言,把美国无条件投降写进东方同盟集团的战时宪章。二是希望这是最后一次东方同盟集团首脑会议,下次将是战后的胜利庆祝大会。
    既然是希望,就得有所准备。
    到达横滨后,黄瀚林把接待其他国家首脑的工作『交』给了杜小蕾,只亲自接待了远道而来的欧洲联邦总理皮诺。
    这个时候,谁都能想到,战后将是中国与欧洲联邦的世界。
    当然,从根本上讲,还是中国的世界。只是在美国战败之后,全世界范围之内也就只有欧洲联邦拥有能够与中国抗衡的实力,其他任何国家,包括在人口上超过中国的印度,也不可能是中国的对手,甚至没有与中国做对手的资格。要知道,印度在经济上已经与中国连在了一起。如果中国打算收拾印度,根本不需要出动军队,只需要『抽』光印度的外资,就能让印度在一夜之间变成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
    也正是有欧洲联邦,中国才不可能独霸世界。
    同样的道理,如果黄瀚林想主导战后的世界秩序,首先要做的就是摆平欧洲联邦,要么让欧洲联邦俯首贴耳,要么让欧洲联邦唯利是图。显然,前者不大可能,毕竟欧洲联邦是中国的盟国,而且在大战结束之后,国内的民众也不会允许政fu打动下一场战争。那么,就只有设法拉拢欧洲联邦了。
    当时,没人知道黄瀚林与皮诺在六月二十二日夜间谈了些什么。
    直到大战结束五十年,欧洲联邦政fu的一些与大战期间有关的绝密档案解密,这次秘密会晤的内幕才公布于众。大文学
    黄瀚林想要得到的,就是让皮诺支持他的主张,即美国必须无条件投降。
    为此,黄瀚林肯定做出了很大的让步。
    有趣的是,皮诺不但有自知之明,还做出了同等的让步,似乎非常乐意跟黄瀚林一起瓜分战后的全球利益。
    客观的讲,黄瀚林肯把战后的全球利益拿出来分享,肯定是皮诺求之不得的好事。
    要知道,黄瀚林就算不肯让步,皮诺也得在美国投降的问题上做出退让,而且不见得能在战后跟中国分享全球利益。
    结果,这变成了中国与欧洲联邦在大战期间的最后一次秘密合作。
    从影响上看,这也绝对是最大的一次秘密合作。
    根据欧洲联邦公布的绝密档案,黄瀚林首先承认了欧洲联邦在欧洲大陆、北非与北大西洋上的利益,并且承诺中国不会『插』手欧洲大陆、北非与北大西洋事务,等于变相承认地中海是欧洲的内海。作为回应,皮诺承认由中国占领英国,并且不谋求吞并英国,以及中国对埃及、及其以东地区的控制权,即中国在苏伊士运河、地中海东岸有绝对主导权。结果,土耳其与利比亚成为了中国与欧洲联邦的缓冲区,双方在两国有同等的地位,并且均不谋求绝对控制权。
    细则上,黄瀚林承诺,将在战后默认欧洲联邦统一欧洲大陆的手段,即中国不会对欧洲联邦发动的统一战争进行干预,也不为其他欧洲大陆国家提供军事支持,但是欧洲大陆至少需要保留两个永久中立国(这就是后来欧洲联邦没有入侵芬兰的原因,而芬兰与瑞士都是永久中立国)。作为对等条件,黄瀚林承诺在亚洲保留两个永久中立国(文莱与不丹),并且在英国部署舰队。
    最初,皮诺坚决反对中国在英国部署舰队。
    虽然皮诺承认英国的独立『性』,而且不谋求吞并英国,但是对于黄瀚林的要求,他觉得已经对欧洲的切身利益构成了威胁,毕竟一支强大的中国舰队在北大西洋上活动,必然会使北大西洋成为中国势力范围。大文学
    要知道,黄瀚林在总体上承认欧洲联邦在北大西洋的影响力。
    问题是,黄瀚林坚持要在英国部署舰队,因为在他看来,只有在英国部署舰队,才能确保英国的独立『性』。
    两为在这个问题上争论了很久,最后都做了妥协。
    皮诺答应让中国海军在英国部署舰队,黄瀚林则承诺,中国部署在北大西洋上的舰队规模将不超过欧洲海军。更重要的是,在欧洲联邦吞并西班牙之后,中国海军将把直布罗陀要塞归还给欧洲联邦,以此『交』换直布罗陀海峡南岸休达港的租借使用权。后来,这成为了欧洲联邦率先出兵西班牙,通过武力吞并西班牙的直接原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