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医食无忧[穿越]-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那好大一张堪舆图,余锦年一晚上不止一次地想,如果季延还活着,如果季鸿过得没那么难,他是不是能和闵霁、卫鹤以及京中所有的官宦子弟们一样,肆意着长大,然后骑马弯弓,着盔戴甲,挥斥方遒。
  但到底是晚了,他遇见季鸿太晚了。
  季鸿心里是不是也有说不出的遗憾?
  夜里,余锦年迷糊地转身,钻到季鸿的怀里去,贪他心口那一团不温不凉的热气。季鸿一手拢着他,一手掩住口鼻,怕自己的咳嗽声把他吵醒。门外依旧站着那个看管他们的小太监,叫吴集的,垂着头,微弓着腰,与连枝如出一辙的谨小慎微,夙夜支着耳朵听动静。
  帐子里时不时传出压得极低的咳嗽,到底是把余锦年吵醒了,两人起来,低低地说着话,灯亮了又熄,不知说了什么,折腾了小半个时辰才又重新睡下。
  吴集才耷拉下肩想打个盹,帐子被人一撩,一人走出来了,吓了他一跳。季鸿披着绒氅,比了个禁声的手势,抬手指了指旁边紧挨着的小帐,示意他过去。一张仲陵城附近的小堪舆图平铺在膝头,季鸿坐在小帐里,凝着眉细细地看,吴集一言不发帮他打灯,一边听他三两不时地咳嗽,咳了一夜。
  有规律的咳声也极其催眠,吴集一盹醒来,季鸿正收了图,在火盆上烤衣服,烤得暖了,再喝上两口热茶压一压咳嗽,便带着新鲜的热乎气回到大帐,装作一宿安眠的样子躺在余锦年身旁。这个才睡下,那个就起来,悄手悄脚地拽出熏笼,换上两块新的炭火,又抬手试试季鸿的体温,偷偷在他额上吻一吻。
  走时叫吴集小声着点,没有天塌下来的大事,就不要叫醒他。
  吴集替他俩守了几个月帐子,诸般事都看在眼里,他们两个好过了头,日子过得细水长流,会撒娇,也会拌嘴,床头吵了床尾和,谁拿谁都没有办法,互相看一眼就忍不住冲着彼此笑,寻常夫妻也少见有这样好、这样体贴的。
  见得多了,吴集也不由自主喜欢上这帐子里独有的温情,总比深宫大内里冷冰冰没人气要舒服,也比在连枝身边和那群冯简一系的太监们勾心斗角要自在。季家的世子爷昨日咳了一夜,早上回帐时脸有些白,不知是不是病又重了?——他竟也默默地为此担心起来。
  余锦年还是得去伤兵营。
  这几日没开仗,得抓紧时间让兵士们养伤。
  西线已经几乎溃散,再难成什么气候,燕昶却径直往东,攻下了仲陵城。
  仲陵正印姓宋,景祐元年恩科时的两榜进士,颇有才华,然而空有节气,奈何手上无兵。叛军兵临城下是在二更天,深更半夜,寒风飒踏,仲陵的宋府君鞋都来不及套,紧急招募了几千人来救城,但大都是民夫,武器也都是什么镐铲锄犁,以上头的热血对抗城外的十万兵马,就是用脚指头想都知道根本毫无胜算。
  燕昶的越地军把仲陵城围得似个铁桶,一个字也送不出去,闵雪飞的军队还在西边战线上纠缠,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临近城池的守备军明知仲陵有难,却不敢来。几千人以卵击石,一腔孤勇死守城中,从城墙上往下泼热油,浇滚水,扔火把,城里吃的用的油全都浇完,只能一盆一盆地往下倾滚红的炭末。守城七日,一府正印早写好了遗言,换了官袍,出了府门就没打算再回去。
  但仲陵到底城破,几千人全部殉了城,尸体堆在崇天门下,一层摞一层,那姓宋的府官被重床弩一箭钉在城墙上,官袍淋漓滴血。城中百姓四散奔逃,甚有互相践踏而死的。
  仲陵原曾做过前朝的陪都,城中有行宫,大夏天子南下时也曾住过一阵。仲陵城墙是照着夏京修的,厚二丈三,最厚的是正元门下的城墙,有近四丈,内有瓮城,如今都成了燕昶的驻兵之所。
  闵霁早知道燕昶会去打仲陵,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可即便是想到也没什么用,他们也赶不过去。仲陵的战报送到闵霁手上时,燕昶都已经入主仲陵行宫了,那些贪生怕死的守备军,就眼睁睁看着宋骋这么一介文官死守城门,却不去救!如今倒是能洋洋洒洒书千字文来哭求援军!闵霁冤宋骋殉得不值,怒得上了火,一张嘴喉咙里就冒火星,燥得舌根里都是苦腥味。
  所以季鸿捧着仲陵城的地图看了数夜——他们得去把仲陵收回来,不能落到燕昶手里。
  余锦年提着药箱,被连枝拽去给闵雪飞把脉,进去时,他正自己含着一片黄连降火,从里到外都苦得没知没觉了。探指一摸,他左手寸关脉琴弦一般跳,眼角通红,嗓子疼得根本咽不下东西,肝火旺,见谁都想骂。副将卫鹤让他骂出去两次,气得提枪而去,剿了一窝匪,还缴了人家匪寨里晾晒的几十斤肉干回来,蹲在帐子里撒气似的嚼。
  这可好了,军师主将,全都病得一塌糊涂。
  开了药,又叫人去附近村子里划了块新鲜的小豆腐,用金银花、小野菊花煲了一锅双花豆腐汤,给闵将军解毒清热。又提了一壶清酒,寻了个瓦罐,捡了三味药,回去找季鸿。
  吴集见他回来,脸上松了口气,忙替他掀开帐帘,小声道:“今日又冷了,小的给帐中新添了一盆炭火。世子今儿个又看了一天的图,晌午时咳嗽好些,却也没吃什么东西,卫将军那边说是得了几块腊肉,听说世子病了,就给送了两条过来。下午那会儿世子打了个盹,那图合着衣角险些就掉火盆子里烧着了,嗬!真是惊险!”
  余锦年听他事无巨细地说完,又习惯地掏了银子打赏,吴集拱着手道“不敢不敢”,头摆得似拨浪鼓,坚持不收。
  余锦年一脸懵懂,觉得他奇怪。
  瓦罐支在小泥炉上,烘干了百部,加上清酒,再合着陈皮和苏叶一起煮,都是理气止咳的药,两块炭火在炉里慢慢地烧,帐子里渐渐扬出热酒的香气。帐中即便清冷,也有了点暖和的味道。
  那厢闵将军需清热解毒,这帐季公子却得疏风散寒,余锦年让人用卫鹤送来的肉干切碎,加了把子菜叶,煮了一碗面条,上头卧一个荷包蛋。行军时,啃硬得磕掉牙的大饼就齁死人的咸菜疙瘩是常事,闵霁也不例外,只有打了胜仗,才有肉吃有汤喝,季鸿能有嫩软的小面条,已经是优待了。
  余锦年盯着他吃了面,又看他吃下两盏陈百紫苏酒,这才把堪舆图还给他。仲陵城在地图上四四方方一块地,与天下所有的城池一样,没什么特别稀奇,季鸿指着图上筷子尖那么大一节的地方,那就是仲陵城的崇天门,他说:“宋骋就死在这。”
  余锦年有一瞬觉得,仲陵城一日收不回来,这两人的病怕是一日就好不了。这天杀的燕昶!
  ……
  闵雪飞哑着嗓子上马,一路东进,今夏发涝今冬冷,都是祖宗留下的经验,北方大风呼啸,南方更是阴寒阵阵,淌河时水漫进靴腿里,一整天干不了。军队从信安县北边经过,只是择近路去东,并不会继续南下,也自然进不了信安县城。
  姜小少爷来信,说信安附近已都是流民,被战争拖得面黄肌瘦。不过春风得意楼的生意还是一样的好,可见只要不是大难临头,豪绅们总还是要吃饭取乐,和寻常没什么区别。
  听说季妃诞下了一对龙凤胎,顺顺遂遂,母子平安。一对皇子公主都白嫩漂亮,是半年来大夏最热闹的喜事,此乃大吉。可惜季鸿远在江南,不能第一时间见到他这对外甥和外甥女。反倒是余锦年在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忍不住想了想,若是以后贵妃成了皇后,那季鸿岂不就是国舅了!
  余锦年斜着眼睛瞟了瞟季鸿,心道,这般年纪相貌好才品的国舅爷,待一切安定后,怕是要被各路媒娘踏破门槛。
  又听说燕昶在仲陵城里大开杀戒,清洗撤换,分赏封官,什么礼仪法度全都视若罔闻,大有自立为王的意思。仲陵官僚纷纷站队,害怕晚站一步就要上城门楼子,与那个不懂变通的傻子宋骋相伴。
  老燕家这根逆骨,算是戳在大夏天子的脸上了,他再嚣张一些,就能直接戳进天子的脑门儿里。
  瞧燕昶这发疯的架势,是铁定了主意:就算是打不过江,拿不下夏京,也要生生在仲陵造一个南夏朝出来。
  “大逆不道。”余锦年也会说。
  燕昶起兵时是说“救国危”,如今他失了耐心,自己做了那个“危”字,在仲陵城里光明正大忤逆上意。原本天子与他是打断了骨头连着筋的血亲,这样一来谁也不必给谁台阶下,横竖都是要把老燕家的里子面子全撕碎。
  当初弹劾季家外戚骄纵、擅专僭越的朝臣们都一句不吭了,想借着燕昶这阵风踩压公府相府的人也都消了声,各个儿鹌鹑似的缩着脑袋,还有做墙头草的,摇摆不定。眼下燕昶谋反是真,季鸿阶下为囚,却能不计前嫌坐镇帐中也是真,小闵将军年少有为,胜仗连连更是真。
  天子质问阶下群臣:你们羞不羞愧?!
  ……
  冬至。
  家家户户做起了饺子馄饨,吃上了年糕汤元,百姓们还是要过日子的。
  大军驻扎在离仲陵一水之隔的宝塔寺,终于不用住帐子了,也不用啃大饼,还有寺里老主持送来的白面和山下乡民们献的几头羊。虽说老主持心怀宽广,并不在意,但在寺里杀生终是有污佛祖耳目,便由卫鹤带着几个手脚麻利的到寺外林子里宰杀干净了,念了两句超度经,再拿回来料理。
  底下将士们也都跟着沾光,吃上了炖肉和大馒头,暖和了手脚。
  宝塔寺是好地方,据说是大夏开国时太祖亲来点的风水,能避祸就福。
  但是这好风水在余锦年眼里,也就是山上林中兔,山下水中鱼,和寺旁树根底下零零落落的冬菜蘑菇小雀儿。余锦年许久未下厨,心痒手也痒,迫不及待脱了医袍,卷起袖子,蹦到厨房里去了。他用羊肉掺上萝卜,简单包了些羊肉萝卜馅儿的饺子,再熬一锅羊骨汤做底,从寺里自养的菜畦里摘了些菜,或片或块,围着泥炉锅子摆一圈。然后叫上季鸿和闵雪飞他们来煮火锅,过冬至。
  可谓是百味消融小釜中。
  客院是专门收拾出来给他们住的,寺里的师父和沙弥们都住在后头的禅林里,轻易也不会来打搅他们。屋里只有亲近的几个人,连枝身边的那些泥腿子也全都支走了,闵雪飞的嗓子拖拖拉拉养了大半月,也不敢多吃羊肉这样温补的东西,便只捞些锅里的菜来解解馋,过了会,伸手把瞎忙活的连少监拽过来,结结实实摁在腿上,道他:“别转来转去,转得我头疼。”
  连枝怯怯地看了眼对面的余锦年和季鸿,抬手去揉闵雪飞的太阳穴,小声问他还疼不疼,耳根比碟子里的油辣子还红。
  季鸿的咳嗽也好了八九成,如今仍每日按规律吃着陈百紫苏酒来调养,也让余锦年不要折腾了,好好坐下来吃饭,喝些暖和的汤水暖暖胃。
  余锦年笑眯眯地看季鸿慢条斯理地喝汤,也看连少监红着脸被调戏,看闵公子张着嘴要连公公去喂。锅里的汤底一茬接一茬地沸腾,滋滋的炭火声烤出一派和煦。他夹起只饺子,才叼进嘴里,门外吴集匆匆地小跑进来,脸上带着难的的高兴。
  吴集进来,叫了声“小神医”,又叫了声“世子爷”,吃了糖似的兴奋。
  他道:天子赦令来了!
  余锦年叼着饺子跳起来,宝塔寺真是个好地方!


第167章 玉丸汤
  岁暮百草零; 疾风高冈裂。
  夏京城里早已换上了冬装; 连一向活泼的余锦年也忍不住多加了一件袍氅; 季鸿的房间里更是整日被余锦年烧得如灶膛一般旺; 害得闵雪飞每每去找他议事时,都能热出一身的汗来。以前在信安县时; 季鸿乐于帮着少年跑跑堂、打打下手,如今他对于少年什么也帮不上,虽然是得了赦令; 却也懒得出门,见天地窝在暖阁里偷懒,写些不知什么东西。
  闵雪飞一身杀伐之气进来,探头瞧了瞧; 惊得连自己方才要说什么都忘了,伸手取他笔下的纸张来看:“你何时这样阔气; 这些房产店铺是何时置办的,连我都不知!”
  “拿来。”季鸿置下笔,“不是给你看的。”
  闵雪飞不忙着还给他; 而是仔细搭了几眼,翻过来倒过去地又看了一遍,稀奇道:“你这写的都是什么,别不是聘礼单子罢?你去给谁家下聘?”
  季鸿不搭他的茬; 只说:“你一大早来我这; 想是今次旗开得胜了。”
  闵雪飞被噎了一口; 霜打了似的蔫下去:“你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宝塔寺虽说与仲陵城只有一水之隔; 但其实距离仲陵大门还有不少距离,讨逆大军驻扎在宝塔山下,分出几万人来,与燕昶的越地军在密滦河鏖战数十回合,却势均力敌,无所谓输赢几何。
  仲陵城之所以成为陪都,也正是因为其易守难攻,密滦河水急河深,方圆内仅有一座百二十柱的宽大石桥耸立其上,自先朝先代起,这座桥就为守卫仲陵城立下了汗马功劳,故而当地人称它“将军桥”。
  若想过河攻城,须得夺下此桥不可。
  而叛军就守在密滦河岸,将军桥头灯火恢弘,一旦桥头堡上万箭齐发,密密麻麻,似漫天过境的乌鸦,真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先前几月,闵雪飞在西边战线上接连打了无数胜仗,即便有劣势也只是吃些小亏,他也难免有些心高气傲,心觉燕昶匆匆拉起的谋逆大军其实也就是一盘散沙罢了。季鸿曾提点他要小心把稳,莫要过于轻敌,他还不是很服气,还道是季鸿太谨慎了,此时在密滦河战场吃了瘪,才知这些驻扎在仲陵城的燕昶亲卫军,确实是有些东西的。
  不像西线上那些貌合神离的军队将领们,一碰就脆得掉渣。
  只是眼看着仲陵城近在眼前,讨逆军攻仲陵外围以来已有月余,脚下的密滦河杀得是血水荡漾,河边芦草都披上了红霜,可闵雪飞却寸步不得进。
  ——他那刚被余小神医连药带茶好容易压下去的肝火,就又隐隐有了反窜的趋势。
  打了又退,退了又打,两百多步便能走完的桥,如今久攻不下。闵雪飞当下没有什么好办法,总不能就这样与他们耗着,只好先撤军回河对岸,暂且修军整队,与燕昶隔河对峙,又留下卫鹤守营。
  副将卫鹤原是京畿戍卫军的中郎将,与闵家有点沾亲带故的关系,也是累世官宦的家世,其人方正,立过几次不大不小的功,在军中京中都素有声名。现下朝中武将青黄不接,天子论及平乱时,朝下又都支吾不言。选副将的时候,闵雪飞正是看他为人持重不阿,机敏勇武,这才毅然做主,上批请示,直接点了卫鹤。
  岂知卫鹤也是个暗藏不露的爆脾气,年轻气盛,心里不比闵霁少憋一口气,他咽不下这闷气,竟趁着闵雪飞回宝塔寺大营与季鸿商讨军情的时候,私自率领三百先锋夜半突围将军桥,结果未至半程,便中了越地军的埋伏,左臂中了一箭,三百先锋也折了近半数在桥上。
  都是以一当十的精英,多死一个都让人肉痛。
  更不提越地军趁机会又一鼓作气,反攻了回去,直逼河岸大营,逼得卫鹤带伤率军倒退十里,直退到梅坞村才罢休。
  闵雪飞被彻底激恼了,一夜之间嘴里燎起好几个泡,叫连枝心疼坏了。他气得顾不上什么,命人连夜将受了伤的卫鹤从床上绑起来,一路提回宝塔寺大营,当着军众的面笞了他二十几鞭子,骂着骂着又自己笑起来:“我是对你们太和善了,把你们惯得无法无天?!没上级的军令,就敢私自提兵出营了!怎么,下次是不是干脆兵围宝塔山,将我也擒了算了?”
  “——混账!”
  卫鹤顶着被血湿透的亵衣,跪在寒风瑟瑟的空地上,半个字也不多狡辩。
  偌大个违抗军令的罪名罩下去,吓得其他将士战战兢兢,连替卫将军求情的话都不敢说出口了。闵霁是什么人,朝中有名的笑面虎,惯常是弯弯嘴角就将你玩进去了,可如今自攻打仲陵以来,有多少日没见过笑面孔了?
  可见这讨伐逆军听着光辉荣耀,却真不是个好活儿。
  几个看热闹的大太监倒是躲在帐子后头嘻嘻地笑,心里早不知想了多少说辞,准备大参特参闵霁一本。
  余锦年带了一半医官们去梅坞村救治伤众,征了几处没人住的空房,又连夜搭了几个医棚,这才能勉强收容下倒霉的伤兵们,刀砍斧伤倒不多,都是箭伤和烧伤。医官们也忙不过来,毕竟不知燕昶何时又会再打过来,时间紧迫,只能再征用当地民夫百姓,起大锅,烧热水。
  黑灯瞎火的村子里,瞬间掌起了成千上百支明烛。
  好在能习医术的都不会太粗笨,余锦年那一套消毒避秽的法子,医官们都学得很快,且能活学活用,余锦年一声令下,众人便都能按部就班地忙活起来,没人多说一句。只是他那套接骨缝皮的理论仍然被人质疑,学会的更是寥寥,有胆子下手去做的也只一个苏亭罢了。
  缝合上的事只有他们师徒二人懂。这么多的伤兵,这么多人要缝,余锦年觉得自己今晚非得累死在这儿不可。他一间屋子一间屋子地看过去,一个医棚一个医棚地缝过去,心里累得麻木了,手上也只是机械地操作,还忍不住腹诽:我一个中医,怎的抢起了外科大夫的生意!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苏亭长进飞快,从一开始遇上御医司就绕着走,愧得头都抬不起来,到如今已经能扯着膀子跟医官们辩证了。打仗时无数病患在眼前过,什么疾病都有可能遇上,兵营最是能锻炼人的地方,想来此役结束时,苏亭也能称得上是一名身经百战的合格大夫。
  余锦年这厢带人救治伤患忙了一夜,只剩下最后十几个轻伤的,苏亭自己便能给处理了。他歇了手,瘫坐在地上,才觉得指头都发僵了,手背更是因为不断地清洗而揉搓得发红刺痛,寒风一吹,火辣辣地疼。
  他热水还没喝上一口,宝塔山大营里下来了人,是几个接管梅坞营的副官,独独不见卫鹤。
  听说闵将军笞了卫副将二十余鞭,卫鹤至今还跪在原处没动弹过,余锦年一个骨碌跳起来,背了药箱匆匆往山上赶,后头人叫也叫不住。
  凌晨,天蒙蒙亮时回到宝塔寺,见卫鹤果不其然在院子里,跪得笔直,似后背绑了铁板似的,背后的血都凝在了薄薄的衫上,硬得似厚纸。他小跑过去,伸手去扶卫鹤。这人受了伤,挨了鞭笞,还跪着吹了一夜冷风,身上烧得似个火炉子还不自知,余锦年碰一碰都觉得烫手。
  谁知这练了武的人瞧着精瘦,实则沉成一团巨石,他三拽两不起,只好先解了身上的袍氅,披盖到卫鹤肩头给他挡挡风:“你这身伤见不得风!你这样跪下去,明日整个人都废了!”说着就蹲在地上开了药箱,要给他看伤。
  卫鹤脸色青白,摇摇欲坠,拒不配合:“下官有罪。”
  见闵雪飞的房间还亮着灯,余锦年起身进去,踹了门,见连枝正掌着灯看他嘴里的燎泡,桌上的茶盏里又泡上了黄连片,他喝一口,被苦得反胃,接过连枝的绢帕擦了擦嘴,帕子上就落了几道血丝。连枝蹙着眉头,一脸央求地望着余锦年。
  余锦年顿时觉得头炸:“你们一个两个的,真当我是神医了不成?!我看不了了!你们都另谋高就罢!”
  连枝忙站起来:“余小神医……”
  余锦年谁也不理睬,阔步出去,走到阶下,看到的是跪得东倒西歪的卫鹤,和一群扒着院门往里探头的将士们,回头,看到的是面露菜色的闵雪飞。他一个大夫,病人却都嚣张得很,都不听他的,余锦年气得脸前呵出一团白雾,一甩袖子指着闵雪飞的房门骂道:“混蛋,都是混蛋!”
  余锦年昏头昏脑地回了自己院子,既是累的也是气的,更是饿的,推开门,迎面闻到一股浓浓的茶香味道,跟着季鸿混迹这么久,他也些微地能品出些道道儿了,这茶嗅着只是苦,应当不是什么上好的茶叶,不过正值战期,也就不能计较什么南茶北茶的了,有茶喝就庆幸吧。
  他闻着茶香,肚子里又咕噜一声,虽是凌晨,可他此时饿意胜过困意。季鸿放下书卷,打开风炉侧片的气口,换了块火炭,心有灵犀似的:“来,新煮的玉丸汤。”
  “玉丸汤?”余锦年愣了下,走过去,顺着他的手坐下来,仰着下巴尖去瞧小煮锅里的东西,打开盖子,一阵鲜香飘出来,顷刻间就盖住了苦茶的味道,他痴痴地道,“好香呀!”
  季鸿笑着给他盛了一小碗:“禅林的小师父们去河边汲水,遇见几簇长得正好的菩荠和莲藕,便采了些回来。正巧了,吴集跟着营里的伙头去钩钓,竟也网上了一尾鱼和一把小虾,我记着你以前做过类似的吃食,便与吴集说了说。”他将碗递过去,看少年揉了揉手才去捏勺,当下就注意到他手背上一团团的红,于是起身走到床边,翻出小瓶脂膏来,“吴集于厨事上有天分,琢磨了几许就做了这道玉丸汤。”
  他回身坐到桌旁时,余锦年已唏哩呼噜吃完了一碗,正盛第二碗来吃。这汤着实不错,汤底是鱼头鱼尾鱼骨浓炖了大半宿出来的鲜汤,丸子则是鱼肉和切碎的菩荠,千锤百打绞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