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初搞慈善-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雄心壮志,终于有用武之地了。
  ——
  至正十二年四月,春,大地复苏,枯树抽芽。
  蒋正站在庭院内,让家伎为自己穿上盔甲,他是个文臣,不过是想过一把穿盔甲的瘾,今天是个大日子,成了,他前途无量,输了,他失去一切,可蒋正觉得自己绝不可能输。
  他认为自己得尽小民之心,下面的小吏皆依附于他,就连军中将领,也受他恩惠。
  他给他们好处,他们自认对他忠心。
  蒋正朝身边的人说:“都准备好了?”
  那人穿着短打,一身精壮肌肉:“回同知的话,都准备好了。”
  蒋正笑道:“知州大人呢?”
  那人:“还在城外打猎。”
  蒋正哼了一声:“粗莽之人。”
  “叫人关城门,待苏赫巴鲁回来,就在城外围杀!不可放过一个!”
  苏赫巴鲁带出去的全是身边的人,这些人没有一个是汉人,都是苏赫巴鲁的心腹,蒋正是准备拿下常熟以后就先封锁整个城,不叫人走漏消息。
  拖到朝廷出兵去攻打别的反贼,再自立为王。
  他甚至都已经封好了左右宰相。
  这还是安老四教他的,用虚职去笼络一些人,等真到了那时候,他到底要不要封,还不是看他吗?
  苏赫巴鲁此时正带人回城,春季围猎,这本来就是他的习惯,年年如此,打来的猎物会与手下心腹分食,那时候城门口的士兵守卫都会来迎接,夸赞他是蒙古勇士。
  可是今天,他从围猎之地回来,却看见城门紧闭,他骑着马,马烦躁的原地踱步,苏赫巴鲁生就一副凶相,大喊道:“人呢!给我开城门!”
  这话落音,开门的士兵没见到,城墙的小门内却涌出不少手持兵器的士兵,城墙上也有弓箭手冒头搭箭。
  苏赫巴鲁瞪大眼睛:“你们想造反?!”
  城墙上,穿着一身金子打造的盔甲,蒋正居高临下的看着苏赫巴鲁一行两百余人,高喊道:“元朝大势已去,你若从我,跪地求饶便饶你不死,你若不从,那本官就只能送你上路了!”
  “我苏赫巴鲁绝不向你等小人屈膝!”苏赫巴鲁咬牙,举起手中的重剑,“我来取你狗命!”
  蒋正脸色一变,大喊道:“放箭!”
  弓箭手齐齐放箭。
  苏赫巴鲁重剑一甩,失去力道的箭落了一地。
  他身边的也都是骁勇善战的蒙古人,箭雨之中,被击中的寥寥无几。
  倒是马匹避闪不及,有人滚落马背,巨大的冲力叫他们瞬间断腿骨折。
  放箭结束后,两旁的士兵举着武器徒步冲来。
  两边厮杀成一片,苏赫巴鲁只穿着打猎的布衣,并没有穿盔甲,身上也带了伤,鲜血染红了他的眼睛。
  “蒋正!你无耻小人!”苏赫巴鲁剑指城墙,“来日,我必叫你死无葬身之地!”
  说完便对亲信们喊道:“撤!”
  蒋正大喊:“追上他们!一个人头赏一两金!”
  “谁砍下苏赫巴鲁的头,我便封谁做将军!”


第60章 060
  蒋家是常熟当地的大家族; 几乎世代都待在这儿,元军入驻; 他们是跪的最快的那一拨; 也捞到了同知这个职位; 一代代的传下去; 比起朝廷派来的知州; 他们才是常熟的土皇帝; 或许没人知道知州叫苏赫巴鲁,但是一定知道这一任的同知叫蒋正。
  数百年的家族; 庞大的像一个怪物; 姻亲遍布整个常熟; 稍微有脸面的人家,大多数家里都有姓蒋的女眷; 生下孩子以后继续跟蒋家联姻; 下一代的身上就会有一半流着蒋家的血。
  这样的蒋正作为继任的同知,他的计划一旦得到家族的支持; 号召力是非常强大的。
  他们都想赌一把; 赌赢了,蒋家就不用困守常熟,赌输了; 大不了再次接受朝廷的劝降,如今朝廷想做仁爱之师,在他们没有真正举起反旗,称王或者称帝之前; 朝廷并不会跟他们完全撕破脸。
  整个家族倾巢而出,常熟的小吏和底层官员们,大多数都跟蒋家有或多或少的关系,蒋正说服了家族以后,他们自然依旧成了蒋正这边的人。
  蒋正现在坐在院子里,他看着一名小将把苏赫巴鲁的人头放到自己面前的桌子上,蒋正捂着嘴,忍住想吐的欲望。
  他不是没杀过人,虽然不是亲手杀的,但是还是头一次看到血淋淋的场面。
  要么是勒死,要么是打板子打死,就没有斩首了。
  “把他的头扔出去。”蒋正眉头紧皱,连手边的茶都喝不下了。
  安老四从外头赶过来,几乎是一路小跑来到蒋正面前,桌子收拾干净以后,蒋正终于压下了恶心感,冲安老四笑道:“安兄,果然如我们所料,这苏赫巴鲁也不是什么厉害角色。”
  蒋正自得地说:“枉我做了这么多布置。”
  安老四自然又要拍一顿马屁。
  蒋正并不是聪明人,他毕竟年轻,经验有限,有年轻人身上可能有的所有毛病。
  自视甚高,粗心大意,爱听奉承。
  但他有一个能让他犯错误的家族。
  大家族中总有智者。
  蒋正脸色一变,对手下的人说:“把他绑起来。”
  安老四瞪大眼睛,他知道自己现在跑不掉,只能乖乖束手就擒,他被按在椅子上,动弹不得,蒋正坐在他对面。
  “安兄是不是一直觉得我很蠢?”蒋正面无表情的看着他。
  安老四则是笑:“蒋同知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人。”
  蒋正怒极,他拍案而起,摔碎了手边的茶杯。
  “别说这些狗娘养的话!”蒋正暴躁的在原地踱步,“我知道你们怎么看我的!”
  蒋正一把拽住安老四的衣领:“是谁派你来的?!”
  安老四一脸恐惧地说:“同知,我是个商人,自然是为了钱。”
  蒋正冷笑一声:“差点就被你骗过去了,要不是我……”
  他没把话说全。
  安老四低着头,他知道他现在想逃无异于是痴人说梦,只能祈盼着林渊他们能尽快打进常熟,在此之前,只要他咬死不说出指使自己的人,蒋正就不会杀了他。
  这不仅仅是在保护林渊的计划,也是在保护他自己。
  “你会开口的。”蒋正重新坐回去,他看上去平静了很多。
  他问道:“本官已经能猜到你是谁派来的。”
  “是……”蒋正刚要说出他猜测的人,安老四忽然高声说,“既然同知已经猜出来了,那我也就不瞒您了,我这次过来,就是奉治中之命,来劝同知共襄盛举!”
  蒋正眉头一皱,显然这跟他猜测的完全不同:“方国珍?”
  “他不是在徽州吗?”蒋正明显不信。
  安老四毕竟曾经是方国珍的人,对徽州的事了解的很清楚,虽然他不是方国珍的心腹,可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却能不假思索的说出来。
  蒋正发现安老四说的找不到一丝破绽,半信半疑。
  就在安老四满脑门汗,不知道再胡扯些什么的时候,外头忽然传来了巨响,安老四甚至有种地都在颤动的感觉。
  蒋正也吓了一跳,差点从椅子上滑下去,他高喊道:“外面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蒋正宅子里的人乱作一团,等了接近有一刻钟的时间才有人来报。
  “大人!外头有人攻城!他们有投石机!”
  投石机!
  这玩意所有人都听过,也知道有人用过,但这是非常巨大的工具,根本不能长途跋涉的携带,没有那么大的木板车放得下,除非就地取材,那就需要双方对峙很长一段时间。
  难道这些人早就已经在城外了?
  不可能啊!他两天前才派人追击过苏赫巴鲁,如果附近真的有人扎寨,那么多人和兵力,他们不可能毫无察觉。
  蒋正看着安老四,咬牙切齿地说:“是谁?”
  到了这个地步,安老四可以不用瞒了:“高邮。”
  蒋正举起拳头,似乎想挥到安老四脸上,安老四笑着说:“同知,劝您动手前再仔细想想,如今兵临城下,我在您手上,或许城破的时候您还能保全性命,您要是杀了我,或者让我受了伤,那您到时候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蒋正:“你以为我会信你?”
  外头又开始有巨石投入,蒋正扶住桌子,安老四连着椅子一起倒在了地上,他看起来还挺得意:“您要是再发现的早些,说不定今日的形势就逆转了。”
  蒋正:“高邮那装神弄鬼的家伙不是说仁慈的很吗?用投石机?我常熟的百姓就不是百姓了?”
  “大人。”安老四高声说,“您对我说这话没用!”
  “南菩萨治下的百姓才是他的百姓,等他拿下了常熟,自然会爱民如子。”
  蒋正大笑:“爱民如子?”
  安老四:“您不信?我最开始也不信。”
  “同知大人,咱们且看着。”
  ——
  罗贯中此时正在搭好的帐篷里,陈设简陋,能有一张桌子就算不错的了。
  投石机是一共带来了三台,木匠们按照林渊的要求想尽办法在拆卸后让组装变得容易,如今一台投石机只需要十个大汉组装,耗时也只要三个时辰,也就是六个小时。
  虽然看上去还是挺需要时间,但是比起原本的时间节省了一大半。
  有时候效率也很重要。
  罗贯中虽然看了不少兵书,自认也对投石机了解颇多,却也是头一次看到真正的投石机,仿佛三个顶天立地的庞然大物,他摊开常熟的舆图,与朱元璋他们商议。
  这一次林渊并没有跟着一起来。
  这倒是让罗贯中在松一口气的时候又有些失望。
  虽然这样不会太紧张,可又遗憾于林渊无法亲眼看到取胜的场景。
  “光是这些石头,都得叫他吓个半死。”刀哥一拍大腿,十分自得的说,“我都没见过这阵势,比那炸药还要厉害些。”
  巨石花费了不少人力,只能就地取材,他们昨天夜里安营扎寨,连夜寻找巨石,还要想办法运回来,花了许多时间。
  但取得的效果也是惊人的。
  现在常熟乱成一锅粥,城墙也摇摇欲坠,除了巨石以外,还有不少散石,投掷出去也能造成一定范围内的骚乱。
  罗贯中与他们商量以后,朱元璋、陈柏安和李从戎各带一队人马出去。
  如今高邮的兵们已经改头换面,商人的到来带来了更好的生活,也带来了更多的钱和军用装备——他们总有自己的路子和手段。
  这些林家军戴着头盔。
  而最令人咋舌的是,林渊终于培养出了一队骑兵。
  养一支骑兵的钱都足够养三支步兵了。
  马匹的消耗非常大。
  但骑兵的作战能力也对得起这些开销。
  蒙古人就是靠骑兵打下的江山,甚至远征欧洲,成为了著名的上帝之鞭。
  标准的知道怎么打天下,不知道怎么坐天下。
  就如同李自成,不过李自成更倒霉,就当了四十二天的皇帝。
  民间还有非常迷信的流言。
  说那时候有一句老话,叫“顿顿吃肉,天天过年。”
  百姓们一年只吃得上一顿肉。
  算命的告诉李自成,他能当四十二年的皇帝。
  结果李自成当了皇帝之后天天吃肉,所以四十二年就变成了四十二天。
  这个流言更像是笑话。
  但也可想而知李自成是有多惨。
  他结束了明朝的统治,也是一名优秀的农民起义领袖,最终却因为狂妄自大奢靡无度失去了原有的民心。
  成为了清政府入驻中原的踏脚石。
  相比之下,元朝好歹还坐了九十八年的江山。
  算是运气不错了。
  常熟乱成了一锅粥,百姓四散奔逃,却不知逃往何处,士兵们也没有见过这个阵势,他们茫然无措,只能拿着武器走上城墙。
  弓箭手刚刚举起弓,对方却早就架好了弩。
  无论是经验还是作战能力,或者是身体素质,林家军都比他们强的多。
  这是一场单方面的吊打。
  安老四现在已经完全放下心来,他冲站在一边不敢出去的蒋正说:“同知,投降,南菩萨虽然心善,但你若是不降,一旦被俘,逃不过一死,你现在投降,还有我在你手上,一定能保住性命。”
  蒋正现在已经完全慌了。
  他颤抖着跑出去。
  他得去问伯父,去问家里人,他们现在该怎么办?
  是硬撑还是投降……或是找朝廷求援?
  蒋正握紧拳头,脑子里想的全是:我不能死,绝不能死。
  要么找朝廷求援,要么投降,要么想办法逃走。
  只有这三条路。
  而这三条路,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他们必须找一条对他们来说最有利的路。
  ——
  此时的林渊正在看宋石昭拿给他的账本,记账方式还是林渊教给宋石昭的,以前高邮和泰州留下的账本简直就是一团乱麻,整理起来非常麻烦,林渊实在没办法,只能自己花时间教宋石昭怎么记账,再让宋石昭教整理账本的账房。
  表格记账,不同的支出记在不同的本子上,查起来也方便。
  今年高邮的支出大头还是在百姓身上,最开始的时候,林渊是把高邮和泰州的存粮全部拿出来养百姓,还有涌入的流民,这一笔开销最大,然后就是军需储备和军饷,再然后才是官吏们的薪酬支出。
  宋石昭对林渊说:“东家,没钱了。”
  林渊:“泰州那边的盐还没卖?”
  宋石昭点头:“一直没卖。”
  林渊从椅子上站起来:“叫商人们来,可以卖了。”
  再不卖就得穷死了。
  卖盐用的是竞标方式,由大商人一口价把所有盐标下,他再定价自己卖。
  林渊懒得散卖,太麻烦了。
  商人们也很激动,他们终于能干一场大的了。
  也有人想尽办法去探听别人的标价,林渊是定了最低标价的,如果到时候没超过林渊定的价格,那竞标就作废,等下次,商人们联合起来压价这个操作就被杜绝了。
  小商人们想一起竞价,大商人们则各自为政。
  周福就准备好了竞标的钱,觉得除了自己以外,只剩下谢自常有那个能力和自己拼一拼,他花了不少钱想撬开谢自常从人的嘴,可惜肉包子打狗,对方钱是收了,透露出来的钱却虽然不少,但是那个价格显然不可能是谢自常定的,明显是瞎说的,就是为了糊弄他。
  “老爷!”仆从站在门口,“马车备好了。”
  周福打开房门:“还沾着干嘛,快走啊!”
  盐被一筐筐的摆在地上,这些盐都被磨得很细,是非常优质的细盐,盐民们把盐搬过来的时候自己都吓了一跳,他们明明觉得现在比以前轻松得多,怎么盐却没有变少?不仅没变少,反而变得更好了?
  商人们坐在椅子上,他们可以公开竞标,每个人的手里都被发了一个小木牌,举一次木牌就加价。
  林渊就在旁边看着。
  他想看看现在的盐价如何。
  最后拿下竞标的果然是周福,他和谢自常简直就是比着加价,把旁边的小商人都吓住了。
  大商人的财力常人几乎无法想象。
  竞拍结束后,林渊还抽空见了周福。
  “南菩萨。”周福脸上带着笑。
  林渊先让他坐下,才奇怪的问:“周会长花这么大的价钱,还有钱挣?”
  现在的盐价虽然高,但产盐的毕竟不止兴化,全国产盐的地方不多,但也不少。
  周福叹了口气:“南菩萨不知道,现在官盐的价格。”
  元朝财政危机,盐价翻了几番,现在小富之家都快吃不上盐了,不仅价格贵,有时候拿着钱都不一定能买到。
  周福说:“这批盐没出高邮我就能卖光。”
  小商人们只能从周福手里买,谢自常自然也只能从周福手里买。
  他不仅有赚头,赚头还不小。
  其他商人负担不起那么庞大的量,但散买就买得起了。
  林渊点头,冲周福说:“辛苦。”
  周福连忙摆手:“不辛苦不辛苦。”
  “倒是南菩萨,管着这么多事,才是真辛苦。”
  林渊笑眯眯的看着他,心里想着:要不是抓不到壮丁,你以为我想管吗?
  这个时代想读书认字可不是一两个月就能速成的,林渊规定的是只要学会三百字,就算是半文盲,学会八百字,就脱离文盲队伍。
  现在新增的,脱离文盲队伍的人,泰州和高邮加起来也才不到一千人。
  这一千人中,大部分还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大多不到十五岁。
  十岁以上的林渊已经让他们做事去了。
  十岁以下的……林渊只能让他们去给自己的小伙伴继续扫盲。
  林渊现在非常想找找哪里有书院,然后带兵打过去,把所有读书人全部抓壮丁。
  但只是这么想一想。
  林渊并不想得罪读书人,有时候读书人的笔比刀子更狠,尤其是古人。
  和现代不同,现代大部分人接触的东西不仅仅源于书籍,还来源于网络,辩解的信息获取,让现代人接受五花八门的思想。
  而古人,大多数道理都来自于书本,书本会确立他们的三观,同时他们也会继承书中的思想。
  所以每当改朝换代,读书人总是跪的最晚的。
  忠君爱国,也是读书人接受的教育。
  只是不知道现在的读书人爱不爱元朝了。
  周福忽然说:“鄙人倒是有个想法。”
  林渊连忙说:“周会长道来。”
  周福笑道:“南菩萨既然缺读书人,何不发求贤令?”
  林渊眉头一皱:“朝廷那边……”
  红巾军现在慢慢成气候了,吸引了元军的大部分火力,但林渊还是不想现在就跟元军对上。
  周福:“南菩萨若信得过鄙人,此事便交由鄙人来办,必办得妥帖漂亮。”
  林渊看着周福,他不信他。
  周福也知道现在是表忠心的最佳时间,他连忙跪下:“鄙人乃行商,居无定所,父母兄弟一应早接到了高邮,鄙人以全家性命担保,此事必为南菩萨办好!”
  林渊这才发现,最近忙昏头了,竟然没看商人们的家属汇报。
  周福的老父老母和兄长全都在高邮,他最近还娶了高邮当地的妻子,妻子已经怀孕四个月了。
  “那就全交托给周会长了。”林渊上手把周福扶起来,满脸微笑,“此事若成,必有重赏。”
  周福松了口气。
  “还有一事。”林渊说道。
  周福连忙做礼:“南菩萨请讲。”
  林渊眼睛微眯:“我要知道蕲水的兵力。”
  周福恍然大悟:“绝不负大人所托。”
  如今的蕲水正被徐寿辉占领,徐寿辉在去年八月起义反元,占据了蕲水,自立为帝,国号天完,打得也是红巾军的大旗。
  林渊之所以注意他,原因在于等到至正十五年,徐寿辉的手里会多一员大将。
  那员大将的名字将永留史册——陈友谅。
  林渊思考的是,如果他派兵打下蕲水,陈友谅还会不会出现。
  不过他至今都没有做出决定。
  如果他不去管徐寿辉,那么他至少会知道陈友谅以后的动向。
  如果他管了,往好处想,陈友谅说不定就不会参加起义——林渊觉得这不太可能,陈友谅不是被逼的,他当过官,有家底,他是自己选择的道路。
  就算没有徐寿辉,徐寿辉的手下也没有倪文俊,陈友谅还是会起义,还是会成为割据一方的领袖。
  要么,他就得等到至正十五年,等到陈友谅在黄蓬起义。
  然后再在战场上杀了陈友谅。
  林渊让人把周福送走,自己坐在桌前喝茶。
  他有些心神不宁,自从知道徐寿辉起义之后,这种不宁的感觉就越发强烈。
  比起方国珍,刘福通,林渊更在意的就是陈友谅。
  陈友谅的军事直觉,对战争的敏锐度,都不是常人可比的,就连朱元璋赢他,也不得不说有几分运气的元素。
  而且他足够心狠,几乎没有弱点,林渊觉得自己有理由相信,如果要杀了家人才能谋夺大位,陈友谅的眼睛都不会眨一下,他是个天生的权欲生物,他渴望权力到了近乎病态的程度,所以他才是一个独夫,不能容许任何人质疑他反对他跟他的意见相左。
  林渊喝下一口茶。
  他只能等待,等三年以后陈友谅的名字横空出世。
  “我是不是过于紧张了?”林渊扶住自己的额头,自言自语。
  二两重新给林渊斟茶。
  他看着林渊头疼的样子,小声问:“少爷,您要不要去休息会儿?”
  林渊看向二两,他问二两:“二两,最近过得如何?”
  二两脸上有了笑容:“我现在跟爹娘住在一起,过得可好了。”
  二两还低头说:“我娘给我看了个媳妇。”
  林渊吓了一跳:“谈好了?”
  二两笑道:“您也认识,是小瑶。”
  小瑶也是林渊家的家生子,父母都是家仆,比起后买的仆人来说,家生子的地位高许多。
  所以在选择成亲对象的时候,大多数也会选择家生子。
  二两还跟林渊说:“我娘跟她娘都商量过了,等常熟这场仗完了,我们就成亲。”
  林渊呆愣愣地说:“恭喜。”
  二两傻笑着。
  林渊想了想:“我到时候就不去了。”
  二两松了口气,他也不敢请林渊去,不然到时候没人放得开手脚。
  林渊拍了拍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