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道罚恶令-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突然,陆笙的眼角瞄到精神识海中浮浮沉沉的玲珑塔?
  “这可是先天法宝啊,要是把你祭炼了,应该能换到很厉害的宝物吧?”
  “嗯!”一声闷哼突然响起。
  又是仿佛被人狠狠的打了一记闷棍,陆笙被狠狠的踢出了精神识海。眼前的星辰斗转,陆笙摸着脑袋,久久无法平复。
  “开个玩笑都不行,你的脾气……可以的。”
  十一月初一,清晨的薄雾很快的被娇艳驱散。正如郭先生预算的那样,本来应该急速转冷的时节气候却依旧的温暖宜人。
  仿佛冬天彻底的将楚州遗忘一般,一连半个月都是艳阳天。
  楚州靠近长江,楚州粮田经过数千数万年的修理整治水利早已经万全。只要江水不枯,永远不用担心干旱浇水的问题。
  小麦苗的涨势非常的好,也许他们也知道他们承载者楚州百姓的期望,涨势比正常的更加快。楚州百姓纷纷投入粮田之中挑水灌溉。
  甚至为了保证百姓们的体力,破天荒的朝廷专门负责了人给负责粮田的百姓准备了干粮。就连官府老爷都在吃粥喝稀,浇水的百姓却能吃到香喷喷的面饼。
  楚州北门,一条长长的马龙破开薄雾出现在城门口百姓的面前。
  钦差大臣车思明骑着高头大马走在车队的最前沿,他是朝廷御史,是朝廷钦差,是带着救世主的光环来拯救楚州于水火之中的。
  这将是他无上光荣的时刻,虽然,百姓们千恩万谢倒头跪拜的是京城的皇上。但这些赞美和感激,还不是听在他的耳中。
  进入楚州地界,一路敲锣打鼓没有人来也就算了,在他看来,没有人过来迎接是因为百姓们都去逃荒去了。
  “真惨啊!”为此,车思明还发了一通感叹,“千里无人烟,万里无鸡鸣,楚州百姓真是苦命,不知道这一个多月还能活下几人……一路走来,所有树上的叶子都被百姓吃光了。”
  “大人,我听说蝗虫过境寸草不生,也许这些叶子是被蝗虫吃掉的呢?”一个随从低声纠正道。
  “闭嘴,老爷说是灾民吃掉的就是灾民吃掉的!你敢质疑老爷的话?”另一人连忙一巴掌扇过去,不忘对着车思明投去个讨好的笑容。
  “楚州此次蝗灾乃百年不遇,听说楚州秋收之粮一夜之间毁于一旦。而后楚州封禁,这数千万百姓就像是关在笼中的老鼠。饿了,那可什么都吃啊。也许,还会发生易子而食的惨剧。现在就要进城了,大家注意点。那群饿疯了的灾民看到粮食,那肯定会像疯狗一样扑上来。叫辎重军给我全部战刀出鞘,如果有乱民胆敢上前哄抢,杀无赦!”
  “是!小人这就传令下去!”
  “楚州,好好的一个天下粮仓,真惨啊……”
  说着,车思明掏出了铜锣。缓缓的昂起头,脸上浮现出救世主一般的光辉。
  “皇恩浩荡……皇上体恤楚州遭遇蝗灾,百姓疾苦,特令我等紧急筹集赈灾粮,八百里加急,送来楚州,还不快跪谢皇上恩典……”
  一边敲着铜锣车思明一边扯着嗓门喊道。
  趾高气昂的跨入北林府城门口,但眼前的一幕却和他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但在他看来,城外百姓都去逃难去了,那城里的百姓应该还能剩下一口气吧?正常情况,不是应该尽眼的饿殍,满地躺着只剩下一口气的灾民么?
  怎么眼前的大街,人来人往一副宁静祥和的样子?
  甚至还有不少百姓向自己投来诧异的眼神,那种眼神……就像曾经自己看向无知刁民的那种看白痴的眼神?
  “二子,咱们是不是走错地方了?这是楚州么?”
  “没错的啊,我们可是照着地图走的,昨天不是刚刚过了楚州界碑么?”
  “这个城也是北林城啊,没错的啊?”
  可是……难民呢?满街的乞丐呢?怎么……什么都没有?
  正在这时,远处一队城防军大步的跑来,百姓自觉的人开道路,城防军虎步雄风的来到车思明跟前。
  “敢为上官可是运粮钦差车思明车大人?”
  车思明高高的昂起头,“不错,本官就是,本官为了能加急赶到楚州,一路上车马劳顿……”
  “车大人是这样的,我家太守说了,朝廷的运粮车队到了北林府就直接将赈灾粮运到安庆府去,由安庆府统一发放。这是通关路引,凭此路引过楚州任何关卡都免税进入。”
  看着递到眼前的路引,车思明感觉脑子有点不够用。
  “去安庆府?救人如救火,北林府的灾民怎么办?”
  “北林府灾民?有么?”城防军给了他一个自己领会的眼神,“大人收好路引,遗失不补的。收队!”
  微风掠过,几片枯叶缓缓的飘落到车思成的官帽之上。就这么……你们把救世主给晾在那了?


第三百九十一章 开仓
  “朝廷的限粮令松动了!”
  当太守府的公告贴出来之后,楚州大小粮商争相告走。
  “不可能!”百善粮行的东家初闻此消息满脸的惊诧,甚至手中的粥碗都不小心打翻在地大都浑然不觉。
  嗖的一声站起身来到下人面前,“你说什么?限粮令松了?怎么可能……太守府就算在当初最艰难的时候都没有松限粮令……为何会在这个时候松?昨天朝廷的赈济粮刚刚运到……就算之前太守府已经没粮了但现在已经有了啊……为什么……不可能啊……”
  “老爷,您看,这是朝廷的公告,小的誊抄下来的……”
  接过公告一看,第一眼看朝廷限定的粮价。看到公告之后,这才恍然一笑露出理所当然的笑容。
  “这哪里是限粮令松动,这还不是限粮令么?”
  “老爷,粮价不是调了么?”
  “是调了,不过才调了三成。这算调么?你也是跟了我几十年的老人了,你说这五成以内的调动算是上调粮价么?无非是官府诱我们开仓放粮的手段!”
  “那老爷,我们要不要开仓放粮么?”
  “这事……需要和其他老板一起商议商议。”
  另一边,民生粮行东家府邸。
  雷云闭着眼睛轻轻的敲击着胳膊,底下的掌柜一个个神情肃穆的坐在两边耐心等候。
  过了许久,雷云睁开眼睛,“昨天朝廷赈灾粮刚刚到,太守府今天就出这个公告。我怎么看着……似乎有先礼后兵的意味啊。”
  “东家,您的意思是……太守府会拿我们动手?”
  “动手倒是不至于,我们可完全参照朝廷的规矩律法,太守府还不至于因为不顺他们的心而对我们大加打压。
  只是他陆笙是什么人?何等厉害的角色?咬人,从来不露齿,咱们和四大独立城被坑了八千万两连一点声息都没有。等幡然悔悟的时候,他早已吃的满嘴流油。
  这样的狠角色,无论做什么我们都等小心提防。粮价调了,那官仓那边的粮价有没有调?”
  “没有,但官仓那边还是限购的,所以就算没调,没人也买不到多少粮,而且还要排队大半天。现在各地工坊都已经开始投入了,百姓对粮的需求量大了……东家,要不这次我们索性……”
  “不行!”突然,雷云想到了什么脸上露出了得瑟,“我明白了,各地工坊开工,那么统一食堂就会开业。而因为限购令,所以那些食堂根本买不到粮。出了这个公告,一是骗我们开仓,二是暗渡陈仓开不限购官仓但提高价格好赚他一笔。但此例一开,官仓粮食储量肯定不够。到时候,还得求到我们头上。”
  “开仓啦——粮铺开仓啦——”
  “真的?不限购啊,大家快去——”
  哗啦啦,突然间,安庆城沸腾了。一个多月了,整整一个多月了。一个多月来,所有的粮铺就再也没见开门过。怎么就突然间的,一家粮铺开了。
  “东升粮铺!”百姓们疯狂的涌向这家唯一开门的粮铺。粮铺的牌匾是新的,门口挂着的黑板上写着今日的粮价。
  这是一家全新的粮铺,在以前,安庆府根本就没有东升这一家粮行。
  关闭了一个多月的粮铺开仓,其生意的火爆可想而知。百姓们争相购买,而东升粮铺的存粮似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一连开业三天,几乎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有人买粮。
  各大粮商坐不住了,纷纷请求三大粮商组织会晤商议这一次的限粮令松动问题。
  “诸位老板,大家稍安勿躁,请听我们分析。据我分析,那个东升粮铺想来应该是官府的空壳商行,不出意外,这是官府开设的粮铺。
  其目的就是引诱我们开仓放粮,如果这个时候着了官府的道,那么之前我们齐心协力的对抗朝廷将前功尽弃。
  我们所有的粮食储量比官府的多,我们无需担心。等到官府没有粮了,就是我们做主的时候。大家不要自乱阵脚耐心等候……”
  “可是,雷老板,我们已经把所有的家当都投进去了,几乎停了其他所有的生意。现在除了屯了那几仓库的粮食什么都没有。如果再不进账点银子周转,下人的工钱都快发不出来了。”
  “是啊是啊,之前你们就说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官府的限粮令必定会撤。但现在,一个多月过去了。限粮令没有撤,我们快当裤子了。”
  “是啊,四大独立城怎么说?有没有个说法啊?”
  正在一团乱哄哄的时候,突然一个下人从侧门进账的跑进来对着雷云耳边低语几声。
  “什么?”
  “怎么了?雷老爷,出了什么事?您可不能再瞒着我们了。”
  “官府的官仓开了……”
  “官仓开了?官仓不是一直开着么?”
  反应快的粮商瞬间领悟了这句话的意思,官仓开了,不是限购粮的官仓,而是以正常粮价出售的官仓也开了。
  如果官仓开了,那么这个所谓的东升粮行就不是官府的官仓。否则官府完全没必要这么做啊!
  “这个东升粮行是什么背景,给我去查,一定一查到底!”
  东升粮铺什么背景?仿佛凭空出现没有任何背景一般。
  三天过去了,不仅仅在安庆府开仓,第三天,东临府东升粮铺开仓。第五天,周边七个城市全部开仓。
  原本以为一个籍籍无名的小粮铺,眨眼间就成了庞然大物。而且不仅仅开仓,仿佛他们的粮仓之中有数之不尽的粮食一般。
  各大粮商咱调查东升粮铺,就连玄天府也把目光盯上了东升粮铺。
  虽然东升粮铺这个时候响应官府开仓放粮。但这么突然出现,毫无半点预兆的粮铺让玄天府不得不怀疑。
  “孙游,暗中调查东升粮行的背景,尤其是要调查清楚他们的粮食来源。但记住,一定要秘密调查不得打草惊蛇。在楚州粮商没有开仓放粮之前,东升粮行不能动。”
  又是十天过去了,百姓们抢购粮食的热情消退了。一是因为提高了三成的粮价对普通百姓来说太贵。第二是因为东升粮行仿佛是无底洞一般,每天都有供应不完的粮食。这让百姓们躁动的心有些安定,也不再急于购粮。
  两天后,限粮令再次启动,粮价下调一成。
  楚州各城的百姓再一次欢欣鼓舞,高了三成的粮价对低沉百姓来说确实负担。以前,除了卖粮之外每个月还能吃几顿肉年底还能添点衣裳。
  但现在,买粮几乎要掏出所有的结余,再加上这两个月没有开工根本没有收入,这一下子日子就变得拮据了起来。
  限粮令的启动让底层百姓顿时看到了曙光,没有见识的百姓只知道粮价在涨了几天之后又跌下去了,而有见识的却知道官府将粮价回调只有一个解释,朝廷不缺粮了。
  这么过了六天,有些小粮行顶不住官府和自身经济的压力开始开仓放粮。粮食再不卖出去,下人的月钱都发不下去人心就彻底散了。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当有人开始开仓放粮之后楚州粮商的联盟也就宣告破灭。有了一家就有第二家,各大城镇开始营业的粮铺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冒了出来。
  毕竟现在的粮价比蝗灾爆发之初要高不少,他们卖了稳赚不亏。至于说集资和官府抢购粮食的那一战,小的粮行根本使不上劲只能摇旗呐喊。
  所以现在开仓,真正受损失的是那些大粮行,尤其是四大主城那是血崩不止。
  但是,开仓放粮是大势所趋,就算再怎么不情愿,看着周边的粮铺都开仓了,中层的粮商也开始陆续开仓。到现在,唯有三大粮商和在这次斗争中血亏的粮商们咬牙坚持着。
  大清早,陆笙拿着一本卷宗来到太守府。
  “陆大人请稍后,太守大人正在会客,卑职这就去给你通报。”
  太守府当值谦卑的将陆笙引到偏厅,连忙快步离开,没过一会儿就回来请陆笙前往会客室。
  推开门,满头白发的贺行之笑容满面的和眼前一个胖乎乎的中年人谈笑,看到陆笙进来,胖子连忙站起身,贺行之也笑着招呼陆笙坐下。
  “陆大人来的正好,介绍一下,这位就是东升粮行的大掌柜卢晓晨。这位就是我楚州的定海神针陆笙陆大人。”
  “草民叩见陆大人。”
  “不必多礼,你们是有什么公务要谈么?有的话我在这等等?”
  “没有,今天请卢掌柜过来不过为了表彰一下东升粮铺为我们粉碎楚州粮商的联盟义举。若没有东升粮行的开仓,楚州这局面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应该的应该的,国难当头,我们虽然是逐利的商人但也应该体恤朝廷关怀百姓。不捐粮赈灾已经过意不去了岂能还企图大发国难财?对于他们的行为,草民是深恶痛绝的。我们东家和我们交代了,坚决响应太守和陆大人的政令,朝廷要我们开仓,我们就开仓!”
  “卢掌柜高义,敢问你们东家是……”
  “哦,我们东家名讳为霍有德,上天有好生之德的有德。本非楚州人士,祖籍济州。”
  “这么说东升粮行是过江龙了?”
  “东家有意西进,借此东风打算在楚州占一席之地……”
  “这一点还请卢掌柜告知霍老板,以后霍老板的生意楚州可以在原有的优惠上再优惠七成。而且也请霍老板放心,本太守打算送他一张牌匾,就书仁者商贾,义泽楚州!”
  “当真!”卢掌柜顿时惊喜的跳了起来,对着贺行之倒头磕头,“草民代我们东家多谢贺太守,也多谢陆大人。”
  “嗯,遵纪守法的做生意,要有人恶意打压就告诉本官,太守府给你撑腰!你先退下吧,我和陆大人还有公务要说。”
  “是,小的告退——”


第三百九十二章 官粮的线索
  等到卢掌柜告退,陆笙缓缓的收起笑脸轻声一叹,“贺太守啊,你这块牌匾怕是很难送出去了。”
  “哦?陆大人何意?”贺行之疑惑的看着陆笙,“难道陆大人以为这个东升粮铺有问题?”
  “应该有问题。”
  陆笙轻轻的将手中的卷宗递到贺行之的面前,“东升粮铺从十一月十五开始开业,到现在已经半个月了。您有没有算过,东城粮铺已经卖出多少粮食了?”
  “多少?”
  “八百万石!”
  “嘶——”贺行之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么多?他们哪来这么多粮食?”
  “是啊,这就是问题了。他们哪来这么多粮食?方才我问他,东升粮铺的东家叫什么?他说叫霍有德,乃济州人士。济州的确是产粮大州但太守别忘了,周边八州的多余粮食几乎都已经被楚州吃下。济州哪里还有谁有八百万石的粮食?就算有,那么此人必定是济州鼎鼎有名的大粮商。为何我们都没听说过有个叫霍有德的?”
  “陆大人的意思是……”
  “他的粮食来源有可疑。”
  “陆大人心思缜密,老夫不得不佩服。但是陆大人,东升粮行可是开启楚州开仓的先驱,要没有东升,楚州粮商恐怕到现在都不愿意开仓。你如果调查东升粮行,无论有无问题其利害非同小可。搞不好,眼下大好的局面会功亏一篑啊。”
  “我自然清楚,但我突然想要一件事却让我不得不要追究清楚东升粮行的粮食由来。”
  “何事?”
  “被盗卖的三千万石粮食去了哪里?”
  话音落地,贺行之的脸色刷的一下白了,端起的茶杯轰然间跌落。
  陆笙手掌一挥,茶杯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托起,瞬间回到贺行之的手边茶几之上,就连一滴茶水都没有溢出。
  “陆大人,你不是说那三千万石粮食都被谋逆之徒给付之一炬了么?”
  “是,最开始我也以为是如此。被付之一炬的粮食是有之,但绝对不多。须知那些可是堆积如山的粮食,不是草木。付之一炬需要烧多久?
  我命人查过那些灰烬,灰烬虽厚但多是草木灰。想来幕后黑手是想误导我们,让我们以为粮食被烧毁让我们放弃追查。
  但玄天府,从未有过松懈一只在盯着这批粮食。突然间,东升粮行没有征兆的出现,这让我不得不怀疑。”
  “原来如此,陆大人,可老夫记得你和皇上不是这么说的啊……”
  “我要和皇上说那批官粮下落不明,皇上必定会勒令我们限期之内追回官粮。虽然我们会将此案一查到底,但也不愿头上被带给紧箍咒。”
  陆笙这话说的理所当然,但听在贺行之耳中却是愕然。就连他这个官场沉浮一辈子的老油条都没想过耍这种滑头,陆笙竟然能这么滑不留手?天生是该当官的啊。
  可既然如此,陆笙竟然又对自己直言不讳。显然陆笙敢这么坦白说出来根本就是无所忌讳。就是自己如实向朝廷上报,朝廷估计也会当什么都没听到的吧?
  “陆大人此来的用意是……”
  “我就是想问问距离冬麦收割还有多久?”
  万里粮田都已经开始出麦穗,不出意外,再有两个月就能收成。不知不觉已经十二月了,果然如郭先生所言,到现在都没半点转冷的迹象。
  如果他推测的没错,正月可以收成百姓们不至于饿肚子了。”
  “正月底么……看来还得等半个月……”
  玄天府眼下首要的任务是稳定次序,虽然楚州百姓按部就班似乎已经恢复运转。但现在的稳定却是非常脆弱的,一不小心就可能会出事。
  朝廷的赈灾粮虽然源源不断的送来,但楚州庞大的人口基数也是个吞粮巨兽。好在太守府购粮与朝廷赈济双管齐下,勉强维持了平衡。
  原本预定的婚期也一步步的逼近,婚期的日期,似乎也是楚州冬粮收成的时候算是普天同庆了。
  因此,陆笙这些天的心情也变得好了很多,有时候一个人在办公室还能没事哼两句戏腔。
  “大人!”
  陆笙抖腿的动作停下,再次坐直,“进来吧。”
  孙游捧着一叠卷宗走进陆笙的办公室,“追查半个月,不负所望!”
  “挑简要的说,什么情况?”
  “这个东升粮行的东家霍有德其实并无此人!东升粮行的大掌柜叫卢晓晨,而卢晓晨其实就是东升粮行的东家。之所以东升粮行突然间在楚州开业以前并无半点资料信息,是因为这个卢晓晨原本并不是做粮行生意的。他本来是做砖窑生意的。”
  “砖窑生意?从砖窑生意一直做到粮行?这跨度有点大啊。你是怎么发现卢晓晨的身份的?”
  “这要从两年前开始,还记得两年前,第四期临时安置房的扩建之中,有人给我们提供了劣质砖么?就是那个黑窑厂。”
  “记得,但是我记得窑场被你们一锅端了,那个管事的和幕后的老板都被抓了不是么?”陆笙疑惑的问道。
  “不错,从大人要我盯东升粮行的时候起,属下就命人调查卢晓晨的一切讯息,发现这个人行为非常神秘,而且行踪也飘忽不定并且有很强的反侦察意识。
  属下当时就认定此人绝非善类,而后发现,此人有很多女人但唯有两个女人的关系最为紧密。但奇怪的是,这两个女人都不是卢晓晨的妻子,而且卢晓晨至今没有娶妻。
  其中一个女人叫林小倩,我们发现她每个月都会来牢房探监,探监的对象就是曾经被我们抓的黑砖窑的幕后老板。
  从这里我们找到了突破口,据林穆交代,林小倩是他的妹妹和卢晓晨青梅竹马,他们三人也原本是一个村子里长大的。
  卢晓晨从小就鬼点子多,但都没用到正道上。不过这人很精明,很快赚到了钱,之后有鼓捣出了砖窑厂更是凭着一副好口才拿到了衙门的订单。
  要正常来说,能拿到衙门订单还不好好做?报上大腿还愁以后没有发财的机会。但这卢晓晨偷奸耍滑惯了,竟然作死的给官府提供劣质砖。
  自然,被我们一网打尽断送了一切。而卢晓晨比较机灵,在我们行动之前闻到风声脚底抹油了,林穆却没来得及逃走被我们抓了。
  林穆此人讲义气,把所有罪名自己扛了。正因为如此,卢晓晨并没有留下案底。”
  “义气?有时候真不是好东西。既然林穆这么讲义气,怎么就这次又要背叛卢晓晨了呢?”
  “当年林穆刚刚进来的时候,卢晓晨托林小倩带话说会想办法尽快把林穆捞出来。可是被我们定了罪的人哪有这么好捞的。
  一开始卢晓晨倒是使了把尽,但几次下来也就放弃了。林穆被一关就是两年,心底已经升了怨气,再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