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七零错位人生-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只有一姐一妹,也没个亲兄弟,偏他爸也是类似的情况,弄得他别说亲兄弟了,连堂兄弟都没有。也就是姑姑家的表哥,比他大不了几岁,以前也常在一道儿玩,关键人家才是人生赢家,前不久就已经抱得美人归了。
电话通了以后,他就将情况大概的说了一番,没提毓秀的名儿,只说是京大的一个学生妹子:“……哥你说她为啥不收我的礼物啊?”
“你都不要的送给人家,你觉得合适吗?还是你家姐妹穿旧的衣服……你糟蹋谁啊?万一她收下了,她能看不出来那是新的?你这不是伤人自尊?追人是这么追的?”哪怕没亲眼看到这一幕,他表哥也是一脸的窒息,差不多就跟郝妹看到那件奇葩羽绒服一个表情了。
“原来是这样啊!”郝新明大彻大悟,他伤害了一个自尊自爱自强的好姑娘还不自知!幸好,表哥及时提点了他,他深刻的反省了自己,特别惭愧自己用钱羞辱了毓秀。
深深的忏悔之后,他又向他表哥求助,问到底应该怎么追女孩子。重点是,他喜欢的女孩子家里条件不太好,反正没表嫂那么好的家境。
他表哥想了想,还真给出了个主意:“你实在想帮她可以经常请她吃饭,一般人对请吃饭不敏感的,尤其你找点那种老店子,好吃不贵的看着不起眼,别老动不动就送东西,你送了东西她收了能不回?她要回礼能不花钱?”
“就这么简单?只请吃饭?”郝新明有点儿怀疑,因为他并不觉得毓秀是个吃货,光请吃饭能把人追到手吗?可想起他在前不久的婚礼上看到的表嫂,那确实是个大美人,所以应该信任他表哥一回?
迟疑了半晌,郝新明还是忍不住问出了心里的疑惑:“哥,你就是请嫂子吃饭……就把人追到手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瞬,很快就又传来了他表哥自信满满的声音:“你懂个球!我跟你嫂子那是一见钟情!就今年五月中旬,我俩在饭局上碰了面,她当时就看上我了,之后去书店逛了逛,又吃了两回饭,跟着就见了家长,办了订婚酒。这不,前阵子就领证结婚了……我跟你嫂子那是一路顺顺当当下来的,这叫啥?水到渠成,丁点儿坎坷都没有的,所有人都祝福我们,你小子羡慕不来的。”
及至挂了电话,郝新明还是有点儿迷茫。
所以,他表哥给出的主意是,多请客吃饭?哦对了,还有他表哥亲身经历的,去书店逛逛?这个倒是可以有。
呆坐了片刻后,郝新明又忍不住拨通了电话。别看他兄弟少,可他有姐夫啊!
“喂,姐夫,你当初是咋追的我姐?”
“你小子啥意思?那会儿要不是你个小兔崽子从中作梗,我用得着那么辛辛苦苦的追你姐?我告诉你,你当初造的孽,总有一天会回来的!”
——啪!电话挂了。
郝新明无比心塞,瞅着时间也不早了,他又敲开了他妹的房门:“我问你个事儿……你说像你这样的年轻女大学生,喜欢啥样的男孩子?”
“只要跟你不一样就行!”
一圈绕下来,郝新明觉得,还是他表哥人好,难怪能娶到像表嫂那么好看的媳妇。
他觉得他人也不错,所以成功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抱着这样的想法,接下来郝新明没少往京大跑。这直接导致了一个后果,毓秀本来是打算在学校附近买些御寒装备的,被郝新明一带,虽说最终是没去百货商场之类高档消费场所,可还是叫拐到了别的个体户门面里,买了差不多中等价位的手套围巾帽子。
好在,这年头的东西当真就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完全不带任何掺假的。而且郝新明到底是京市本地人,在很多生活常识方面,他要比毓秀强多了。只不过因为家庭环境的缘故,他对价钱不敏感。
其实毓秀也是对钱不敏感的,先前她是因为口袋空空,这才忍住了没买东西。都不能说是忍住了,没钱啊,有啥忍不忍的。眼下,二百块钱到了手,哪怕她被劝着将钱存了起来,可取钱又不麻烦。
只这般,她听从了郝新明的建议,放弃了好看但不中用的毛线手套,选择了厚实的皮手套。那皮手套是真的暖和,外头是皮子,里头衬得是羊羔毛,别提有多舒服了。还有帽子,也是以保暖为主的,毕竟北方的冬天是真的冷,尤其对于毓秀这个原先就很怕冷的南方姑娘而言。反而围巾是最便宜的,就是普通的绒线围巾,学校里还有人自个儿织围巾呢,可惜毓秀不会,她买了一条看着最厚实的。
三件套齐备后,日子一下子就好过多了。
这还不算完,毓秀偶然间看到宿舍里有个姑娘买了个汤婆子,这玩意儿好,灌上热水能管至少七八个钟头呢,而且看着就结实耐用,买了起码能用好多年。
及至进入了十一月里,集体供暖开始了,学校的开水房也从原先的一天两次供应热水,改为了一天三次。其实从这个时候起,才是真正的学期过半。毓秀也逐渐适应了她的大学生活,开始努力吸收知识,尤其算着期末考试不远了,她一面上课一面开始复习前面的内容。
几乎从这个时候开始,郝新明就约不出人来了。
毓秀的确是对钱没概念,可其实她对物质需求也不高的。眼下,过冬的装备都齐全了,宿舍、教学楼里也都开始供暖了,吃喝的话,学校食堂有荤有素有汤,主食也不像她原先想的那样只有包子馒头,反正对她而言,生活已经步入了正轨。既如此,她还出去干啥呢?
郝新明屡次邀约屡次失败。
偏偏他还是那种越挫越勇的性子,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他发现毓秀是拒绝所有人,而非针对他一人。
因为连学校里举办的活动,毓秀都不参加了。
对此,张杨就很头疼。她年岁要比毓秀大两岁,既是京市本地人,又是宿舍长,本身就是一个对学校活动格外热衷的积极分子。也因此,最开始她是想带全宿舍的人一起参加学校各项活动的,可毓秀总是不去。更确切的说,最开始毓秀还是配合的,大概也就配合去了一两回,就再也叫不出来了。
久而久之,张杨也就索性不喊她了。
喊不动啊!
宿舍里其他人都去扑腾了,就毓秀一人,要么在宿舍里看书,要么去图书馆看书,要么就在自习室学习。不是说学习不好,事实上能考上京大的,就不可能有学习不好的人。可大学跟高中是不同的,在大学里除了学习成绩外,课外活动也是很要紧的,尤其是学校组织的一些集体活动,哪怕不积极参与,那也不能直接不去。诚然,辅导员不会因此把毓秀怎样的,可时间一长,以后要是有什么评优评干的好机会,人家也不能让你上啊!
这些话,张杨说过一回,见毓秀浑然不在意,她就没再开口了。横竖大家都不是小孩子了,你自己都不在乎自己的前途,别人才懒得管你。
又一个休息日,郝新明一大早就兴冲冲的过来找毓秀,他觉得这次有十足的把握将毓秀喊出去。
在女生宿舍楼下等了半晌,毓秀全副武装的下了楼,也不说话,只一脸无奈的看着他。
“苗同学,我帮你找了个活儿。”郝新明难掩兴奋之情,天知道他先前从甄卓凡口中得知毓秀家境贫寒时,内心有多愧疚。幸好,他表哥的一哥们听说了他的事情后,主动施以援手,说可以让毓秀去亲戚家开的书店里帮忙,双休日节假日去就行了。
勤工俭学嘛,很常规的操作。
毓秀一脸的迷茫。
当下,郝新明就将事情仔细的说了说,当然那些不重要的人物就不用提了,重点他急人所急,看出了毓秀现在最紧要的事情,又强调勤工俭学是学校一直所推崇的。
——这些话他在过来的一路上已经推敲过好几遍了,生怕一个不小心又伤害了眼前这个自尊自爱自强的农村姑娘。
可毓秀还是一副茫然不解的表情,半晌才弱弱的问道:“我现在最紧要的事情……难道不是好好学习吗?”
呃,这么说也没错。
“我好不容易才考上了京大,临出门前,我奶让我好好学习,不要辜负了这难得的机会。”毓秀想了想,又添了一句,“我奶还说了,给我捎带的钱就是叫我花的,出门在外,咋都不能亏待了自己,该花的就得花。”
所以勤工俭学是什么鬼?反正她奶没说过。
从一点上来看,老话常说的,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确实是非常有道理的。估摸着连李桂芳本人都没想到,毓秀真的是将她说过的每句话都刻在了心上,并且原原本本的付之于行动。
郝新明傻眼了。
这个发展完全在他的预料之外。
可仔细一思量,他不禁为毓秀有这么好的奶奶深感欣慰:“对对,苗同学你还是按照你奶说的去做吧,什么勤工俭学,你不需要。”心说,不都说农村的老太太一个两个的都是重男轻女吗?没曾想苗奶奶这么识大体,真当是个有智慧的老太太。
唯一可惜的是,就算郝新明在心里将李桂芳夸了一遍又一遍,他今天也注定要无功而返了。
毓秀啊,她宁可在宿舍里看书学习,也不愿意跟他出去吃饭。
大冷天的,为了一口吃的跑大老远的,值当吗?
有一句话郝新明还是说对了的,毓秀她真的不是吃货,她一贯都无所谓吃啥。当然,吃饱还是要的,硌嗓子的粗粮也确实不好吃。可除此之外,她对饭菜真的毫无要求。
最要命的是,见毓秀三番两次的拒绝了郝新明这个一看就是有钱人家出来的公子哥,女同学们都表现出来百分百的支持。纷纷感概说,她们这些人都是托了新社会的福,这要是搁在解放前,别说上大学了,怕是早早的嫁出去了。现在,有那么好的机会摆在眼前,当然要无比珍惜,情情爱爱哪有学习来得重要。
毓秀其实不太理解情情爱爱的,不过她还是表现出了赞同的意思。确实啊,学习比大冷天的跑出去好几站路吃饭重要太多了。
吃啥饭啊,不如学习。
第132章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 毓秀这个南方姑娘可算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北方的冬天有多可怕。
幸亏,学校前两年就改成了集体供暖。
幸亏; 她一降温就给自己添置了两件羽绒服和一双毛皮鞋。
幸亏,在拿到家里汇来的钱后她第一时间又买齐了帽子围巾手套。
每回想到这个; 毓秀都忍不住再三庆幸; 不敢相信要是没有这些; 这个冬天该怎么熬过去。可就算这样; 她每天早上出门时,还是会不由的冷得一哆嗦。好在; 再怎么样她也没病倒,手上脚上更是连一丁点儿的冻伤都没有。
比起毓秀,其他南方姑娘就没那么幸运了。冻感冒简直是一桩很寻常的事情,尤其大学生跟小初高是截然不同的,并不是固定在一个教室里等待着不同的老师去上课; 而是必须要穿梭在偌大的校园里。要是正好碰到两节课的教室隔得很远,保不准还得一溜小跑的过去,才能堪堪赶到。好些女同学都被冻得鼻头通红; 倒是没发烧那么严重,可不少人都有些感冒征兆。
幸好不是流行性感冒; 只要及时去校医院开药,或者干脆灌一杯姜汤下肚; 再歇个两天就差不多好了。说到底; 都是一些身子骨结实的年轻姑娘; 这些小毛病好起来速度还是挺快的。
相较于感冒生病; 冻疮就要显得可怕多了。偏这个毛病多半人都给赶上了,主要是脚上的,天气太冷了,千层底百纳鞋根本就遭不住,买了胶鞋的稍微好点儿,可胶鞋只能保证脚上不沾水,又不是保暖用的,有时候就是穿了三双袜子,脚丫子还是冻僵了。
要命的是,冻疮还不容易痊愈,一旦生起来了,那是又痒又疼,红肿异常还丑得很。
不过短短几日里,各种治疗冻疮的偏方就在宿舍里传播开了。不差钱的其实直接去买冻伤膏就成了,校医院就有的卖,五毛钱一支软膏,擦了不说立刻能好,起码没那么难说了。省钱的法子也有,最普遍的说法就是晚上一定要泡脚,要是能做到连手都尽量避免触碰冷水就更好了。可问题也还是有的,多半学生都只买了一个热水瓶,又要喝水又要洗脸,如今还得添一个泡脚,想也知道肯定是不够用的。避免手碰冷水就更扯淡了,这临睡前的热水都不够用,第二天早上起来哪里还有热水使?再说,那不还有洗衣服吗?
别的都还好说,大不了咬咬牙再买一个热水瓶,可洗衣服这事儿,基本没辙儿。
毓秀也陷入了同样的烦恼之中,她从家里带来的衣服不说,就算到达京市以后又添了衣裳,那也不过仅仅是两身羽绒服。像里头穿的衣裳,换洗倒是有,可就那么两三身。这就意味着,她每隔几天就得去洗衣服。尽管洗衣房也是在室内的,可依旧冷得慌,更别提把手浸在冷水里卖力的搓洗衣服了,这在隆冬时节简直不亚于酷刑。
眼瞅着衣服又不够穿了,毓秀不得不趁着休息日,拿上盆子和脏衣服,苦着脸去了洗衣房。
其实,她的衣服倒谈不上有多脏,毕竟她又不像村里那些个熊孩子似的上蹿下跳闹个没完。可她打小就爱干净,实在是受不了好几天都不换洗。因此,就算再怎么怕冷,她还是咬牙过来洗衣服了。
洗衣房里挺热闹的,毕竟是休息日,看着外头的天气也还挺好的,不少同学都扎堆在水槽前头搓衣服。没办法,谁叫这年头多数人家里都不宽裕,衣服少太正常了,自然也就只剩下勤洗衣这一条路了。
毓秀一面低头搓衣服,一面听着其他同学闲聊天。
“京市的冬天也太冷了吧!刚开学那阵,我还以为掉到福窝窝里了。你别笑话我,我长那么大还是头一次看到茅坑在楼里头,洗衣服也在屋子里。想想多舒坦,可谁知道这天冷得那么快,可冻死我了。”
“我笑话你干啥?谁家还不是乡下地头的?我跟你说,我家那头是没京市这边冷,可大冬天的,提着一大桶脏衣服去河边洗,那滋味可别提了。最难的还是洗完以后,那个衣服变得可沉可沉了,我都提不动,只能三步一挪的往家里赶。反正洗一回衣服,我就能去掉半条命。”
“谁不是呢?我以前冬天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候,还一脚踩空了,布鞋从里到外都湿透了。打从那一年起,我脚上就生了冻疮,结果来了京市以后,越来越严重了。唉,你知道咱们的补助啥时候发不?我得了钱想再去买个热水瓶,试试看晚上泡脚会不会好一点。”
“快了吧,大概就这么几天了。”
旁边一人似乎听到了她俩的话,插嘴道:“你可以买那个羊绒袜子,实在不行买一双羊绒鞋垫子也成呢。那个垫在鞋里可舒服了,暖和还不贵。”
“哪儿有卖啊?”
“旧货市场门口等着,有人推着自行车来卖呢。”
“那也得等困难补助发下来啊,我现在连一分钱都拿不出来,都换成饭菜票了。”
毓秀起初没太在意,毕竟这些话自从冬日来临后,就经常在厕所、洗衣房里听到。可及至听到后头,她才愣了一下。
困难补助……
这时,毓秀才想起,她开学初好像就听人提过这个,还跟同宿舍最早到校的那姑娘一起填了申请表。那还是九月份刚开学那会儿的事情,之后她就将这个事儿抛到了脑后,再也不曾想起来。
可听那几个女生的闲聊,似乎补助款早就发下来了?还不止一次?
怀揣着满肚子的狐疑,毓秀到底还是先把手里的事情做完了。等她费劲儿的端着盆子回到宿舍后,扫视了一圈,发现不单宿舍长张杨不在,连那个跟自己一起申请农村困难补助的姑娘也不在。不过这倒是很正常,已经到饭点了。
稍晚些时候,张杨就拎着饭盒回来了,毓秀忙迎了上去。
张杨还在那儿跟其他人说话:“今个儿食堂有卖羊肉汤,热乎乎的,可好吃了,你们赶紧去啊!”
“张杨,我有事儿想问问你。”毓秀开门见山的道。
“你说啊,啥事儿。”张杨随手将饭盒搁在了桌上,结果就听到毓秀提起了农村困难补助的事儿,顿时满脸的不敢置信,“啥?你再说一遍?”
“就是农村困难补助啊,我开学那会儿填了申请表的,那个发了吗?为啥我没有呢?”
张杨:…………
足足懵了半晌之后,张杨才回过神来:“那个不归我管,我也不是很清楚。可农村困难补助,不得是农村户口才能申请的?你不符合吧?”
“没错呀,我就是农村户口。”毓秀一脸乖巧的答道。
这话一出,张杨更懵了:“你是农村……不单要是农村户口,也得是事实农村人,就是家里是农民出身的。”
“是啊,我家就是啊。”
这下,不仅仅是张杨懵了,宿舍里的其他人也都懵了个结结实实。其实,学校的补助类型挺多的,并非只有农村学生才能申请,只不过相较于其他类型而言,农村困难补助是非但是金额最高的,还是最容易通过申请的。基本上,只要是农村户口且家里是看天吃饭的庄稼人,符合这两项的,几乎都可以申请通过,区别只在于最终被归为第几档。
毓秀宿舍里也是有农村姑娘的,就是开学那会儿第一个到达学校的人。
那人刚才并不在,可没过多久她也回来了,看着像是刚吃完午饭,手里的饭盒还有些湿哒哒的:“咋了?都看着我干啥?”
张杨迟疑着将刚才的事情说了出来,问她:“你的补助下来了?”
“都拿了好几个月了。”那人蛮不在乎的道,“我那会儿不是跟苗毓秀一起把申请表给了辅导员吗?后来,有人通知我去辅导员办公室拿补助,那个是要自己去拿的,核对学生证签好名字才给的。”
毓秀没想到这里头还有这些个弯弯绕绕,关键是,从来没人来通知她啊!
宿舍里几人大眼瞪小眼,不多会儿,另一人弱弱的开了口:“等等,苗毓秀同学……你是农村来的?你是在跟咱们开玩笑吧?”
“我也觉得她是在开玩笑,可她填了申请表啊!”
“不是这个问题吧,谁家农村的……你家里做什么的?我是说,你爸妈干啥的?”
毓秀答道:“种地的。”
这话一出,其他人更懵了,就不说农村学生了,连城里学生都是一脸的目瞪口呆。心说,现在农村种地的都这么富了?比他们城里双职工家庭还要富裕?关键是,同一个宿舍的,兴许不太清楚对方家里是干啥的,却一般都知道对方有几个兄弟姐妹。
尤其张杨还曾经在宿舍里感概过,说毓秀老可怜了,不单是家里的老三,而且她妈是连着生了四个闺女,底下还有个金贵的弟弟。
虽说这些年来,国家一直都在提倡男女平等,那句“妇女也能顶半边天”的口号更是传遍了大江南北。可口号并不等于现实,现实的情况是,甭管是城里还是农村,重男轻女始终还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当然,像她们这种能考上京大的,绝对是从小到大就成绩优异的好学生,可就算这样,最多也就是跟家里的兄弟一个待遇,不存在跃过兄弟的道理。
再想想毓秀这个情况,她家里得有多富裕,才能让她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就算大家伙不清楚刚开学时毓秀拿了多少钱来,可两件羽绒服摆在明面上呢,还有那双军需店才有卖的毛皮鞋,出于好奇,她们还曾结伴跑去百货商场看过标价,回来的路上还说道了半天呢。更别提后来毓秀家里寄钱来时,是张杨陪着去的。反正前后一估算,毓秀开学时从家里拿的钱,绝对不会少于二百块的。
种地那么来钱吗?
农村人都那么富吗?
面对宿舍里这么多张瞠目结舌的脸,毓秀在短暂的愣神后,随即恍然大悟:“哦,我家里也不是单单靠种地过日子。我爷爷是烈士,上头每年都有发补贴还有慰问品下来的。”
烈士啊!
舍友们一面做出恍然大悟的表情,一面却还是忍不住在心里直泛嘀咕,心说国家给烈士家属的待遇那么好吗?发那么多钱?
其他人倒还好,也就是私底下议论几句,张杨作为宿舍长,还是答应了毓秀帮忙去辅导员那边问问情况。她最开始是一个人去的,回来后满脸的古怪:“我问过辅导员了,她说你的申请没通过。”
“为什么呢?”毓秀迷茫极了。
张杨心情十分复杂,这要是刚开学,她肯定以为毓秀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可到底相处了这好几个月,她怎么着也该看出来了,毓秀这姑娘啊,确实不聪明。
虽说能考上京大的没有笨蛋,可就算是能读书的,那也是有区别的。就张杨看来,毓秀这姑娘估摸着是那种能吃得了学习上的苦,能下决心啃书本的人。高考嘛,考得又不是你有聪明,而是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么想着,张杨放缓了语气,耐着性子给毓秀解释起来。
农村困难补助,顾名思义是国家给农村学生发放的生活补贴,这主要也是考虑到农村家庭要出个大学生很不容易,上大学哪怕学费住宿费全免了,每个月光伙食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起码对于看天吃饭的农民家庭来说,只怕根本就无力负担。也因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