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为军嫂-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医生温和的说:“综合这次情况,应该是因为天气太热了,孩子白天比较热,晚上温度肯定要低一些,这点温度对大人来说没什么,对小孩子影响就大了,一冷一热,极有可能造成发烧。或者是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孩子自身自主发烧,也是因为天气原因,这个就要少一些了,但也不是没有。”
  李世言有点懵,没听懂,就只懂了前面的冷热交替,后面的不理解,这也没关系,烧已经退下来了,他儿子也没有变傻的危险了,真是谢天谢地了,“我们就不留了,现在可以走了吧?”
  既然病人家属想走,病情也控制住了,医生也没有不让离开的道理,“可以,回去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吹风晒太阳之类的,尽量保持身上干爽,还有就是如果有什么问题,要今早过来观察,免得小祸酿成大祸。”
  “记住了,医生,今天实在是谢谢你了。”张父笑着道谢。
  “没事儿都是我的责任,走吧。”
  回到家已经是下午了,折腾得够呛,幸好饭团没事,安稳的睡在李世言怀里。
  张母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做饭,午饭,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但是张母死活不同意吃了再回来,李世言也猜得到为什么,早饭已经花了不少了,更何况饭团生病还花了一笔,具体花了多少,她还没告诉张母,张母肯定也猜到了花的不少,这个时候,当然要回来吃饭,钱越花越少,还是要存着点的。
  李世言又喂了一次饭团,等他睡了,就放在床上,四周围好,这样肯定没问题。
  吃饭的时候,张母才想起问看病用了多少钱,“言言,在医院花了多少,你说我心里也好有个数。”
  李世言理解她的心思,对家里的东西有个大概的了解是当家主妇必做的事,再说了,花了多少钱她必须说出来啊,“三十四块八毛。”
  “这么多,我还以为是十多块。”张母觉得这个价钱也太贵了吧,医院也太坑了。
  李世言知道张母的意思,解释道:“妈,也不算是很贵,之所以要那么多是因为我们用的液体,是新出来的,效果比以前的好多了,这也就是县医院有,再低一个档次肯定没有,饭团能退烧退得那么快,说明这个药效果挺好的,也算对得起它的价格。”
  张母这才知道李大伯问什么要让去县医院了,应该是知道县医院有比较好的药,在乡镇上根本弄不到,这也是去大医院就医的好处,可以得到最新的药的使用资格,不然都不知道,怎么可能会用呢。
  张父虽然也觉得有点贵,但是他习惯性的不发表意见,多说无益,只要孩子好了就好。
  张新华还特地来问了他们情况,他送到镇上就回去了,后面的事情自然也就不知道了,都是一家人,问问情况也是应该的,原则说来他是帮过他们,还公车私用了。来的时候把松鼠也捎过来了,看见他们都在家,松鼠才高兴起来。
  早上起床的时候,家里一个人都没有,只有蘑菇,他还以为是他们不要他了,偷偷走了,就留下他一个人,还有蘑菇这条狗。后来大伯伯把他接到他家里才知道,饭团病了,都去给饭团看病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他就只能去找龙龙玩。
  “姐姐,你们以后有事一定要和我说,不然我什么都不知道,对了,饭团好些了吗?他现在在哪?”松鼠一连串的问。
  李世言伸手揉了他的头发,“小屁孩,还装大人了,不就是没告诉你嘛,这是为了让你多睡一会儿,下次一定告诉你,行了吧?”又想起他问了饭团,“饭团现在挺好的,你放心,在家里睡着呢,已经好了,没什么事了。”
  松鼠这才放下心来,他可喜欢饭团了,他实在是太可爱了,平时也不哭,别人家的小孩都是要哭的,哭得挺难看的,就只有他家的孩子不怎么哭,看起来好看多了。
  李世言不知道松鼠的想法,但是看到松鼠这么喜欢饭团,她心里也高兴,虽然自己觉得她生的儿子一定是不同的,而且是非常乖巧聪明的,但是旁人的喜爱显然也是非常让她受用的。
  张母担惊受怕了一上午,也跑了一上午,这会儿已经非常累了,碗筷都没有收,直接回房休息了,儿媳妇已经出月子了,洗碗这事儿不算重,完全可以,刚嫁进来那会儿,家务活也是要干的,只是没多久就怀孕了娇养着,现在也差不多时候了。
  李世言把碗筷收拾了,再把厨房收拾了一遍,半个小时就过去了,她动作还算快的了,张母是个爱干净的人,厨房也收拾的妥妥贴贴的,只需要擦擦灰尘,把东西摆放好就行了,很简单。
  回去一看,她的傻儿子还没有醒,睡得可香了,也不知道哪来的这么多觉,上午就睡了一上午,下午又接着睡,果然小孩子这这个时候还是挺安静的。
  李世言把剩下的钱收好,铺的整整齐齐的锁在她的衣柜里,这算是她的小金库,虽然不都分钱都是张新阳给的,夫妻一体,这些钱就是她的了,反正她是要和他过一辈子的,是谁的不重要。
  没什么事情做,午睡?不行,她还得随时看着饭团,万一又发烧怎么办。看书?不想看,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就是不愿意看见书本,总觉得这些在分照顾儿子的心。算了,还是发呆好了。


第五十八章 高考消息
  饭团这次生病之后,李世言照顾得更加精心了,一两个月的下来,感觉自己都瘦了好几斤,带娃真的是一项体力活,哭了你要哄,不哭你也要哄,就怕他不开心。
  饭团现在还是会半夜饿,次数虽然少了一些,但杀伤力不减,每次张开嘴巴嗷嗷大哭,如果李世言不能快点平息下来,让他安静,张母准会来敲门,谁叫饭团是张母的眼珠子,她觉得张新阳在这,都得往后靠,隔辈儿亲果然是真的。
  李世言估摸着日子,高考的消息应该也要放出来了,她平时不怎么关注这些,就算学了历史,也看了一些当年参加高考的人写的感悟,也只知道是在冬天高考,消息放出来到正式考试大概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很短,出题人员都是临时凑起来的。
  听说第一次高考的难度偏低,很多题都是偏向基础。这会儿时间也没剩多少了,饭团小朋友都已经从肚兜穿到了单衣,步入了秋季,在这边的生活其实挺平静的,没有多少值得一一记录的事情,大多都是家庭里的琐事,是一天天的重复生活,她其实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她想出去看看世界,想感受到那种久违的学习的氛围,那种对知识的渴望支撑起了精神。
  她不是个认为学习就是全部的人,但在这里,在现在,习惯了求学生涯的人无法迫使自己融入到这样的环境中,她需要精神上的东西,不仅仅是知识,也是告诉她要回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上,不应该满足于养大一个孩子,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是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并不是不好,只是不一样。她向往的生活是有足够的生活资料,可以任意安排自己的生活,没有束缚,没有压力,讲究自我的意识。可以在阳光明媚的下午约着交好的朋友一起喝下午茶,也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甚至可以进行任意一项认为值得的尝试。
  这样的追求,在这里显然并不能实现,但这些和村民的生活理念太过遥远,张父张母也是他们中的一个,她不知道怎么样去描述向往的生活才能让它们感受到她的认真,这是一场必须要走的旅途,她不能停。人生总会经历很多岔路口,有些选择错了就是一辈子,但她想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有时总在想张新阳,觉得他是可以带来动力的,因为他一直在进步,一直在朝着他的目标前进着,没有退缩,即使这是一条辛苦的路,但他在努力的走。他以后肯定会成功,而一个生活在乡下只知道喂养孩子的女人配不上这样好的人,她想要成为更加优秀的人去和他在一起。
  现在的爱意并不能支撑一辈子,如果只是单方面的付出,那么这不是爱情,它需要的是两个人一起努力。爱一个人就要成为对方眼中最好的自己,沧海桑田,万物变迁,时间的步伐总在带走我们想要保存的东西,最美好的回忆也只能是回忆,她更珍惜的是现在。
  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李世言的心真的是放不下来,越来越没有勇气了,缩头是一刀伸头也是一刀,希望快点公布,早来早好,也不至于整天都提心吊胆的,就怕消息下来了张母不同意,给自己当说客这种事她从来没做过,没经验,张新阳又不在家,就只能她一个人孤军奋战了。
  关键是感觉像战士们都拔刀了,但是开战的命令还没下来,再这样下去,她的勇气真的是要耗完了。
  李世言不知道时间,但是也不会放松自己,前几个月都没有怎么看书,没多久就要考试了,肯定还是要多看看,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而且七八十年代填报志愿和往后不一样,不等成绩出来就要填报了,如果估分不准损失很大的,所以她希望自己能够考高一点,总觉得这样估分要简单一些,也能上好点的学校。
  大学还没有扩招,考上大学并不容易,而且她想读的是本科,最好是一流名校,大概是心里的执念,毕竟好学校要比差的学校好,要是可以,谁不想读一个好学校呢?
  十月二十一日,天气并不好,阴雨连绵,按说不应该下这样的雨的,并不是雨季。但是这样不好的天气也并不能浇灭人们的热情。
  恢复高考了!恢复高考了!恢复高考了!
  重要的事说三遍,张家屯虽然只是个小山村,但是在北方,又不是很偏,离首都不是特别远,消息传得也挺快。喇叭里的声音就像敲在人们的心头上。
  对于原住民来说并不是很大的事,顶多就是不能推荐上工农兵大学了,这个名额本来就少,很难才有一个,所以关系并不大,他们习惯了现在的生活,他们的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他们也没想过过多的改变,依然是守着土地。
  但是对于另一群人来说就是大不一样,知青点已经炸开锅了。
  吴家奇上次的工农兵大学没有去也是一个机会,它再好也比不上自己考上的好,他们这些人基本上都是高中毕业的,和其他人相比有很大的优势,那就是他们的基础要相对扎实一些,虽然已经好久没有碰过书本了,想捡起来也不是难事,多费点工夫就行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他们并没有那么多的课本,也没有复习资料。
  想高考,光凭课本是不行的,这是多少届高考得出的结论啊,只要是读过高中的都知道这个道理,知青点现在有八个人,能不能凑够课本都还是一个问题,更别说其他的资料了。
  聚在一起也是为了讨论这个问题,毕竟是大家都关心的事,事关前途,再小的事都是大问题。
  吴家齐作为知青点的负责人自然是最有话语权的,大家也最信任他,“大家都知道了吧?恢复高考了,就在十二月,只有大概两个月了,我们毕竟都下乡几年了,好多知识都忘了,高考还是有点难度的,更何况我们并不能全心全意的复习,每天还要上工,总不能饿着肚子到高考结束吧?而且高考期间还是要花销的。
  我就想着咱们要不要组织一下,先看看课本的问题,再问问能不能托托关系,必须再找点书。咱们中间肯定也有基础比较好的,懂得比较多的,大家都是一个知青点的,也都互相照应了这么久,能帮的就尽量帮吧,不知道你们什么看法,反正我的看法就是这样,都可以直接说出来。”
  一屋子的人倒是各怀心事,脸上虽然都是高兴的神情,但实际情况也不一样,正如吴家齐说的,有人学的好一些,有人学的差一些,现在就是差距了,以后没准就是分水岭。
  “我觉得吧还是自己复习自己的,自己管自己比较好,考的怎么样就是各自的本事了就像你说了我们的课本也不奇,这个倒是可以互相借一下,互相帮助还是少一点好,时间已经不多了,高考本来就是自己的事。”张彬开口道。
  这话也是大多数人的心声,别人帮助自己,可以,但要是帮助别人,还不如把那点时间拿来复习,多看一点是一点,本来就是各凭本事的事。
  看在场的人基本上都在点头,显然也都是这么觉得,吴家齐也没意见,他何必去做那个惹人嫌的人,再说他也不觉得他的水平比其他人差,“我就是提个想法,大家要是都觉得不行就算了,但是我提醒一下最好准备点钱,考试的期间总不能不吃不喝吗?也不知道在哪里考,还要去问问,需不需要找个临时落脚的地方,这些我会负责问清楚,要是没别的事情,那大家就散了吧,去忙自己的事。”
  沈爱国和杨建军一项和吴家齐关系好,人散了,他俩就直接和吴家齐说:“哥,咱们可以一起啊,刚刚不说话是因为我们觉得和其他的没什么关系,女生中也就周莉莉和杨欣兰挺好的,其他人都不行,没准还碍着咱们的事呢。”
  吴家齐笑骂道:“行了你俩小子,我知道你们怎么想的,他们不想一起就算了,也不是要求着他们,这也算是私事吧。我无所谓,我回去就写信问问,看能不能找一些资料,不然太困难了,回吧。”
  沈爱国和杨建军跟在吴家齐的后面回去了,要看书了。
  周莉莉知道要高考倒没有他们那么惊讶,言言早就和她说了,但还是要装作惊讶,不然多奇怪,别人都非常惊讶兴奋,就自己一个人尽在掌握中的样子不是明摆着说自己早就知道这事儿吗?其他知青怎么想她不关心,要是知道是言言父母泄露消息出来的,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影响,毕竟这是刚刚公布的消息。
  她知道言言的父母处境挺微妙的,一个不小心就会栽,这也是为什么言言会来插队的原因。


第五十九章 说服
  她其实挺羡慕言言的,一起来插队,很多人都喜欢她,也是,言言性格好,长得更好,但就是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不怎么喜欢她,还有大婶也是,可能是因为不会干活吧。这也正常,言言本来就是娇养长大的,从小就没干过活,家务都很少沾手,更别说农活了,生来就是握笔杆子的。
  现在嫁了人,婆婆是个好相处的,家底也可以,丈夫更是喜欢她,结婚没多久就传出怀孕了,日子更好过了,除了不是城里的,其他一切都是好的。就这样,老天爷也还觉得对她不够好,恢复高考就是她的一个转折点,只要参加高考,并且考上大学,她的人生就会不一样,不像现在,每天只能带着孩子,望望天边的云,远离曾经喜欢的东西。
  周莉莉并不觉得言言上大学和她的爱人有什么分歧,她也听说过,为了回城搞得鸡飞蛋打,放弃了孩子放弃了家的有,都说是一种无奈,在她看来并不是,这只是一种懦弱,只是因为内心不够坚定,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如果自怨自艾有用,就没有那么多的悲剧了。
  她见过张新阳,那是个看上去就坚毅的人,怎么会为了一点的磨难屈服,她不相信这样的男人会为了所谓的不确定违背妻子的心意,她看人其实不准,没有千帆过尽,怎会有那么富有的经历,但是从他的眼睛里她看到了可燃烧一切的爱意,没有压抑,只有向阳的生长,这样的人的感情,也一定是强烈的、不容忽视的。
  只是一场豪赌,赢了,幸福一辈子,不会因外界琐事折磨。输了,就是人生的一次玩笑,仅仅纪念付出一切的自己,周莉莉不知道他们会怎么选择,在这个无法保证的年纪里,能做的就是一直走,不回头。
  当初选择复习的时候,她心里也是不笃定的,废止了这么久的东西要重新开始了,让人难以置信。但又觉得有迹可循。更何况言言怎么会骗她呢,她们是最好的朋友,是要老了一起回忆青春的人。
  幸好,她对了,坚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一次冒险,她胜了,可以预见,她比常人早开始几个月复习,也就多了几分胜算,高考就是千军走独木桥,谁有本事谁就胜,这是运气和能力相结合的事情。
  如果言言没有把她当好朋友,根本就不会把这个消息告诉她,谁不是藏着掖着的,要是什么东西都告诉别人,才是真正的不明智。
  天气果然很好啊,她心里都变得多愁善感了,周莉莉扭头看向外面阴雨绵绵的天空,这不是阴雨,而是彩虹出来前的铺垫,这是一个好预兆,洗去一切不幸,只留下欢喜,不知道这片天空下的言言有没有做好她自己的事。
  李世言也知道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已经放出来了,终于有一种尘埃落尽的感觉,没有忐忑,只有命中注定,所有的彷徨仿佛已经找到了出口,大胆的宣泄出来,那些她以为的负担在现在都变得十分的轻,没有重量,也不是阻碍。
  轻轻的在饭团的额头上落下一吻,“儿子,祝妈妈好运。”
  张母上工的时候就听见有人在说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下来,知青点可能不会消停了,人在最后关头都会拼命抓住最后的希望。无疑,高考就是他们的指望,张母最开始还没想什么,毕竟李世言嫁进家里来,表现的很好,不仅对新阳好,更是马上怀了孕,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已经和他们紧紧的系在一起了。
  但架不住周围人的试探,几乎都在关注李世言会怎么做,是会安安静静的留在张家过日子,还是走上高考的道路。有人觉得她会高考,也有人觉得她会安分着。
  听得多了,张母也觉得心里不是滋味了,虽然相信自家儿媳妇对儿子的感情,但是这世上最不值得相信的也是感情,还是爱情。那么仓促的结婚,没有相处几天的丈夫,远离的父母,这些都是可能变化的诱因。不得不说,整个张家屯算是被高考的消息轰的浮躁起来了。
  李世言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开诚布公的谈一谈,她想高考,想上大学又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她不敢说对张新阳是能够放弃一切的爱情,但是她可以为了张新阳的努力,可以努力说服张父张母。只要想到以后,只能困在小小的天地,守着一个不怎么会回来的男人,没有自己的事业,没有真心爱好的东西,她就会觉得窒息,她虽然喜欢张新阳,但不会为了他失去自我。
  一个女人,不应该为了男人失去自我,她应该是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应该是心灵的契合,而不仅仅是物质的相依,她觉得只要她是有事情做的,能够养活自己,她才可以去追求想要的,包括爱情。她不想光光依附男人而活,而是应该做自己。
  看看现在的自己,没有真正做的事,每天就在一个小房子里,做着同样的事,即使饭团是她的宝贝,但是她也不愿意就这样蹉跎人生,她不只有孩子,还应该有梦想,有想去完成的事情,她想要过的充实一些。
  张母回到家已经很不好受了,风言风语有着最伤人的力量,听说李世言要参加高考,气得想要骂人,还以为她能坚持住,没想到。
  “你想参加高考,你想上大学,如果你没有嫁给新阳,我什么都不会说,就算是在结婚的前一天,我也不会阻止你,我家新阳不是找不到媳妇。但是现在,你说你要参加高考,这是一件简单的事吗?如果你考上大学了,你要怎么办,是直接回城,把这里的事情都忘了,当作一切都没有发生过,还是怎样?
  你自己说说,你不是一个人了,你有丈夫,还有一个刚刚出生的儿子,你是不要他们了?不是我说你,在做事情之前要先想一想后果,你能承受吗?不要和我说读了大学,还会继续和新阳好好过日子,我不相信。你出去读大学,户口可以一起迁走,你本来就是城里的,上了大学相当于有一个金饭碗,这样还会回来,都是想办法往城里走的,没几个回来的。”
  李世言安静的听张母说完,今天应该听多了这样的话,不然不会有这么激烈的反应,甚至连话都没有让她说,她本来准备了一肚子的话,现在都不知道该不该说。
  “妈,我知道你心里有疑虑,但是高考我是一定要去的,这是我的机会,很难得,就算我上了大学,我也是新阳的媳妇,这点不会改变的,我和新阳说好了,我考到他那边去,我们一家就团聚了,这不是很好吗?”
  张母心里一阵气急,都说的这么清楚,还要这样,“你说你还是新阳的媳妇,你怎么保证,这不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就算你现在这么想,但是以后呢,你能保证以后也是这么想的吗?”
  李世言摇摇头,“妈,我保证不了以后,人生的每个拐角都有着特定的轨迹,我并不能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但是现在的我心里想的是要好好对这个家。如果我想走,什么时候都可以,你也知道我爸妈都是大学老师,算得上有几分人脉,以前是因为政策严,但从恢复高考可以看出以后未必是这样,想回城就并不是一件难事了,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不是吗?”
  李世言的话让张母哑口无言,仔细听听似乎也有些道理,就像恢复高考一样,就没几个人那么想过,但它就是发生了,那么其他的事也就不是不可能了,但是张母还想坚持一下,“言言,你说的妈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