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为军嫂-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翠香笑得更开心了,儿媳妇儿现在还想着他们,不错,总算是没选错人。不仅没有抓着新阳从军不怎么回来争吵,对他们两个老人也算上是尽职尽责了,这样的媳妇儿真不好找。“不用了,你就写你自己想说的话,不用顾及我们。”
  对了,刘翠香刚刚才想到,还没有问言言关于随军的事儿,以前是不确定他们能不能过好。到了现在,这些顾虑也就不存在了。
  “妈,那我明天去镇上寄信吧。”刘翠香满口答应了。
  吃过午饭,李世言就开始研究这封信应该怎么写。首先吧,不能太亲密,毕竟俩个认识没多久的人,一下子就特别熟了,没有可信度。其次吧,她也想通过信,探探张新阳关于高考是什么态度,明年就要考试了,自己可得做好准备,第一步就是取得丈夫的同意,不然,去考试的难度很大。
  自己现在虽然和公婆相处得好,可这婆媳关系,本来就是千变万化的,看村里就知道了,婆媳关系处理不好,烦心事儿就是一大堆。本来关系就很微妙,一个不好,可能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别人家千辛万苦养大的儿子,娶了媳妇儿就算是有了一个新的家了,当妈的心里难受在所难免。而且以前基本上没有一起生活过的人,突然在一起生活,有摩擦也是正常的。
  像李世言和刘翠香这种婆媳关系处的这么好的,真的是少之又少。


第十五章 去镇上
  李世言磨蹭了许久,终于写出一封看上去还可以的信,小心翼翼的收进柜子里,就等着明天去寄了,不知道张新阳收到这封信会是什么反应,李世言一天都是心不在焉的,脑子里一直在打架,一个说:写信肯定要表达一下对他的思念之情,毕竟是夫妻,见面时间又少;一个说:还是要端庄一点,女孩子要矜持,不能太外露。
  矜持什么,都不是小姑娘了,当然要适当的表达爱意,把男人的心给栓牢了。
  是你的怎么都是你的,抢都抢不走,不是你的,怎么努力都没用,还是顺其自然比较好。
  李世言一晚上都没睡好,心里两个小人争吵的厉害,不禁暗骂自己,又不是没见过男人,至于失眠吗?虽然这个男人确实挺不错的,关键还是自家的。
  吃完早饭,李世言就拎着篮子出门了,张家屯离镇上并不太远,走路一般两个小时就到了,基本上没什么急事,大家都愿意走路,自然是能省就省。但是李世言不行,她天生就要娇弱一点,也就这俩年干了些活,到张家这么久,差不多又养回来了,别人两个小时就能到,她起码要走三个小时,脚上不起泡是不可能的。
  刘翠香也知道儿媳妇儿走路不行,还特地嘱咐了让坐车去,家里那点车费还是付得起的。说实话,刘翠香最开始对李世言并不是特别满意,农村里最喜欢膀大腰圆的姑娘,不仅能干活还好生养。像李世言这种姑娘并不得婆婆辈喜欢,但是张家有点特殊,张胜利勉强识几个字,对有知识的人特别尊重。
  张胜利当初知道张新阳要娶的是高中学历的知青,嘴上虽然没说,明眼人也看得出来,他心里是高兴的,怕李世言和家里相处不好,张胜利和张新阳还一起给刘翠香做思想工作。列举了古往今来知识的重要性,还说现在国家形式越来越好,以后这有文化的和没文化的差别肯定会越来越好。
  不得不说,张家俩父子确实有一点政治敏锐度,也多亏了这番思想工作,刘翠香对李世言非常满意。用她的话说:我也不求你做些什么,只要你给张家生个下一代,再把他教好就行了,张家这思想觉悟确实高,李世言就是直接的受益者。
  坐驴车去镇上要2毛钱,真心贵,鸡蛋才5分一个,都抵得上四个鸡蛋了,没点家底的确实坐不起,坐车的人不多,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到点就出发。
  李世言和村里人基本上都不熟,也没什么共同话题,一个人安静的坐在一边。黄大娘好奇的看了李世言一眼,“言言,就你一个人吗?你婆婆不去?”黄大娘本身也不是嘴碎的人,就是为人热情,什么事都想插两脚,人倒是不坏,她对李世言的感官不怎么样,觉得这人并不怎么懂事,车上的基本都是长辈,也不知道打声招呼。要不是俩家还是亲戚,她也不愿意搭话。
  李世言只是礼貌的笑笑:“也没什么大事,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不用劳烦我妈。”
  黄大娘自讨了个没趣,撇撇嘴,也不说话了。
  驴车速度不快,就比走路快一些,摇摇晃晃一个小时才到镇上。李世言慢慢的下了车,也没和黄嫂子打招呼,一个人往邮局去了。先是把信寄了,随后去了供销社,家里的酱油没有了,来时刘翠香特地提醒李世言把酱油打回来。
  这时候的酱油之类的东西是没有瓶子的,都是自己带瓶子,幸好刘翠香有先见之明,塞了个瓶子在篮子里,不然,这酱油还真打不回来。因为今天是集市,人特别多,从供销社挤出来,头发都散了。
  难得来一次镇上,不好好逛逛怎么行,平常在家里基本都不怎么花钱,就算要买什么,都是刘翠香给钱,自己都没有花钱的机会。张新阳走了的那天下午,她在枕头底下发现了一封信,是张新阳写的,字里行间都是那个人的歉疚,还有他的决心,他说要让自己过好日子,他说会一辈子对自己好。
  一辈子,那么长,谁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事,但她相信现在的他们都怀有一颗真切的心。
  张新阳还留了一张存折,李世言看了里面的金额,是一笔巨款,整整一千块,在这个平均工资三四十的年代,一千块的购买力是有多强啊。
  当时她还怀疑张新阳是不是干了什么坏事,不然他一当兵的怎么会有那么多钱,这还是张新阳的私房钱,而且基本上每个月张新阳都会寄钱回家,还寄的不少。后来一想,这么怀疑不应该,张新阳身上有一种气质,让人潜意识就觉得这个人可靠,她也相信这样一个家庭是不会养出一个坏人的。
  想不通,就不想。
  李世言沿着镇上走了一圈,说是一个镇,但是并不大,只有一条街,没走几步就完了,镇上卖东西的场所也不多,只看到一家国营饭店,一个供销社,一个专门卖肉的场子,还有几家卖东西的,看样子都是国营的。
  现在的衣服基本上都是买布回去自己做,李世言看到有一块天蓝色的布,直觉就是适合张新阳穿,想着自己还没有为他做过什么,干脆买块布回去,给他做一身衣裳。二话不说,掏钱掏票买了几尺,估摸着应该够了,最后去肉铺买了块五花肉。
  李世言回来的时候,差不多十二点,刘翠香已经把饭做好了,看到李世言又买肉又买布的,心都痛死了,她儿子挣点钱不容易,儿媳妇又这么败家,自己可得卡严点,再这么下去,还有钱留给孙子用吗?
  吃完饭,李世言就拿着布来找刘翠香了,“妈,我今天买了块布,想给新阳做身衣裳,你能教教我吗?”
  刘翠香还有什么不明白啊,知道是给儿子做衣服,怎么也得把儿媳妇教会,“当然了,正好家里有缝纫机,做的也快。”
  “妈,我不会做衣服,用缝纫机就更不会了,你能教我用针缝吗?我觉得这个可能要容易一点。”
  “好吧,我先教你裁大致样子出来,之后你慢慢把它缝起来就行。”
  ”好。”李世言有些激动,自己也是可以做衣服的人了。


第十六章 信
  之后的十几天,李世言一直在做衣服,她本身要求挺高的,无奈自身水平有限,每天做的都不多,十几天过去了,衣服才算做的有模有样。虽然每天做衣服的时间并不多,累积起来,也不少了。
  刘翠香最开始还满心期待,就算不是给她做的,心里也高兴,自从言言进门后,村里说酸话的不少,她也没放在心上。但是吧,这蚊子每天吵,也烦人的很,知道言言准备做衣服给新阳后,说小话的少了不少,刘翠香心里那个高兴。
  没过两天,刘翠香就高兴不起来了,她之前以为言言说的没怎么碰过针线活,是谦虚的说法。结果完全不是啊,前几天,与其说在做衣服,不如说在练习基本的针法。后面几天才是真正做衣服的时间,零零总总花了十几天,一件比较简单的衣服才做出来。也就是在张家,要是其他人家,这么不会过日子的媳妇儿,早就应该被送回娘家了。
  李世言看着做出来的衣服,心里一阵满意,这是她做的第一件衣服呢。李世言把衣服用水洗了一遍,准备晾干后就收起来,下次和别的东西一起寄给张新阳。
  马上就是十一月底十二月初,往年惯例,张父张母都要给张新阳寄一些山货之类的,就怕部队里的年不好过。说实话,部队里的生活水平还是要比家里高一点,毕竟士兵每天都要训练,不吃饱哪有力气。即使如此,张父张母还是认为张新阳在部队里过年过的不好,每年都会计算着时间邮一些东西充当年货。
  张新阳也说过让不要寄东西过去了,家里好好过年就行,到了年底,东西依然没少,也只好随他们去了。
  今年的东西,不出意外,应该是她来准备。
  李世言和刘翠香俩个去山里找了十几斤松子,炒制好,用油纸扎好。又杀了一只鸡,剁成小块,放上辣椒,八角,用油爆炒一番,好吃的能让人把舌头都吞下去,李世言还特地去买了一个铁罐子。铁罐子不好买,贵不说,还要工业票,李世言心疼了好久,不过想到只有铁罐子才好装,也不容易碎,咬咬牙买了,幸好这东西可以重复使用,不然,还真不敢买。
  自家炒的花生米也装了一些,花生米好吃,也好下酒,过年喝酒基本是共识。
  东西一样样看起来不多,加起来也不少了,加上衣服,集了一个大口袋。李世言把东西都装好,过俩天,张胜利带去镇上寄。
  一般情况下,李世言是不会很早起床的,冬天本来就冷,早上更是冷的出奇,风刮得也很厉害,就像是要把寒气渗进骨头里一样。再加上刘翠香一般不会管李世言的作息,张胜利也是放养的态度,李世言在家里特别自由。
  初二早上的时候,李世言差不多七点就起来了,要知道,最近都是八九点才起床,七点已经很早了。李世言把早饭做了,就叫张胜利和刘翠香吃早饭。
  刘翠香本来要起来做饭的,到厨房一看,李世言已经在做了,“言言,今天怎么起来了?”
  李世言一边烧火,一边答话:“妈,我今天要去镇上一趟。”
  刘翠香动作一顿,“出什么事了吗?这天这么冷,一定要去?”
  “我就是想给家里寄封信,都好久没写信回家了,我爸妈肯定不放心。”李世言把碗拿出来,稍微清洗一下,就把锅端出去了,刘翠香则把刚洗的碗端出去。
  刘翠香见李世言手脚迅速的把饭盛好,也不好说什么反对的话,只是寄信,也要不了多久,何必为这种小事儿起争端。“那你把衣服穿厚点,早点回来,外面冷。”
  “知道了。”
  李世言吃完早饭,围着围巾,带着帽子就出门了。这几天天气不怎么好,都在下雪,山上是一片白色,路上还好,平时有人走动,雪铺的少,也不是很滑。今天还没下雪,前几天也是,上午都是阴天,下午就开始下雪,直到第二天凌晨。
  到镇上的时候,已经差不多九点半了,李世言熟门熟路的往邮局走,街道上有不少人自发来铲雪。这个时候的人总会热情一些,不会太计较公共利益的得失,也更加淳朴,能帮忙的尽量帮忙,不像后世,什么都需要红包。
  邮局人不多,只有一个工作人员,刘晓东看到李世言进来,“同志,寄信吗?”
  “寄信,现在寄到z市要多久啊?”
  “是隔壁省z市?应该要两天左右。”刘晓东不怎么确定的说。
  刘晓东接过李世言的信,看了眼,李世言,这个名字有点熟悉,刘晓东想了一会儿,今天刚到的信不就有一封是李世言收吗?
  不管是不是,先把人留一会儿再说,如果是,就可以少跑一趟了,“同志,你能先等一等吗?”
  “有什么事吗?”李世言奇怪的问。
  刘晓东已经迅速的把信翻出来了,“李世言,你是住在张家屯不?”
  “是啊,有信吗?”
  刘晓东把信递给李世言,“你的信,今天刚到,本来想送过去的,哪想到你到镇上来了,既然如此,你就自己带回去吧。”
  李世言拿着信一看,军区的,看样子是张新阳写的,李世言把信揣进兜里,回家再看,外面这么冷。
  李世言刚回到家,就看见刘翠香在纳鞋底,,一刻都不闲,“妈,新阳来信了。”
  “啥,新阳来信了,快念给我听听。”声音很急迫,和刚刚悠闲纳鞋底的判若俩人。
  李世言无法,把信掏出来,里面居然有两张纸,一张写着:给家里,另一张写着:给最好看的媳妇儿。李世言把第一张念给刘翠香听了,直接拿着另一张回房间了。
  言言,最近好吗?我挺好的,就是会想你,你有没有想我。
  最近部队一直在增加训练强度,空闲时间少,我把随军手续办的差不多了,等我下次有假,就来接你好不好,到时候房子应该也已经分好了,到时候,我训练,你就做饭给我吃。
  我知道当时结婚比较仓促,时间紧,好多东西都没有办齐,你如果有什么想买的,就自己去买。你看到我给你留的东西没?在家里不要苛待自己,你男人能挣钱,要买什么就买,不要心疼钱。
  在家里等我回来,也帮我照顾爸妈。张新阳留。


第十七章 苗头
  张新阳还以为今年家里不会寄东西过来,家里多了一个人,开销自然就大些了,言言还是个不怎么会干活的,他妈是个仔细过日子的,绝对会想方设法存些钱。娶了媳妇儿之后就是生孩子,他俩虽然聚少离多,孩子肯定是会生的,以后花钱的地方少不了。
  张新阳不着急,言言还小,生孩子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去了,爸妈身子骨也硬朗,这几年地里的收成不错,家里又只有他一个男丁,以后养家的压力也小。更何况,他现在在部队里工资不少,够用了。
  前几年,几个战友退伍,合伙做了一点小生意,因为政策原因,只能小打小闹,就算这样,挣得也不少,当时投了几十块,现在已经翻番了,走的时候留给言言的存折里的钱大部分都是这里面的。
  收到包裹是一个下午,说实话,虽然觉得没有必要,可这心里是甜滋滋的,张新阳把包裹提在手里,往宿舍方向走,脸上挂着笑,就像初春开始消融的冰雪,无端的就要温暖一些。
  正是晚饭时间,路上人很少,倒是避免了被围观的风险,毕竟在下面的士兵眼里,张新阳并不是一个宽和的人,他很严厉,但是和大家关系都很好,归根结底,他这人没什么架子,本事过硬,为人也仗义,就像话本里的大侠,一身侠骨。
  张新阳打开一看,和去年的不怎么相同,不是风干的腊肉,而是炒的香香脆脆的鸡肉,闻着就让人食欲大增。张新阳迫不及待的用手捻了一块肉尝了尝,很好吃,一点都不柴,很嫩滑,和以前吃的不怎么一样。应该不是张母做的,他妈的手艺,他还是知道的,做饭还可以,就是只能做家常菜,而且张母从来没有这样做过鸡肉。
  张新阳小心的把罐子装好,又找了个妥当地方安放,知道是自家小媳妇儿做的,就更要藏好了,谁也别想吃。又把剩下的东西分成几份,打算送给几个亲近的尝尝,再给自己留一些,省着点也够了。
  做完这些,张新阳又去家属楼看了看,他们分的是一套三室一厅,并不是很大,应该也住的开。当时从家里回来就打了结婚申请,文件才下来不久,他们都还没有扯证。部队领导也知道他的情况,就给分了一套,在三楼。
  这栋家属楼是才修好的,做成套房,里面有卫生间和自来水,可以说是现在军区最好的房子,一些城里的军嫂都想要,竞争挺大的,好不容易才要到一套,农村来的军嫂倒是更喜欢老房子那边,带院子,旁边就是菜地,生活方便。张新阳觉得李世言应该比较喜欢楼房,毕竟是之前住在城里的。
  张新阳把门打开透透气,里面什么都没有,长时间关门封着,味道也不怎么好。拿到房子没几天,张新阳就去外面买来白灰,把墙又刷了一遍,看着要白多了,其他的还没有弄。这种事情,再怎么说也应该是女人来做,好吧,他是怕自己弄的李世言不喜欢。
  在他们的这份关系中,处于劣势的一直是张新阳。
  本来,李世言是不打算嫁给他的,是他利用了村里舆论的压力。结婚第二天,自己就回部队了,一直感觉很歉疚,不能一直陪在她身边。他还比她大八岁,不是一岁两岁,而是八岁。可以说,在那天那次狼狈的初遇,他已经把她放在心底,只是没有说,也不能说,他想要的是感情的回赠,不是感动,也不是被动接受。
  很久之后,李世言才真正了解这个男人内心深处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海里只住着她一人。
  按理说,张新阳刚休了假没多久,是不应该休年假的,上次毒枭追踪计划立了大功,刘磊就不好拒绝了,张新阳可是军区的王牌,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最后还是批了七天假,不过不是在年终,而是十几的时候,过年前要回来。
  张新阳回宿舍收拾好东西,又和副营长把任务交接好,就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对此,张家人是什么都不知道,张新阳写回家的信里是半点回家的苗头都没露。
  李世言最近不怎么好,经常觉得困,一天基本上都要睡十二小时,除了她自己,没人知道,冬天本来就动的少,一直呆在屋里,也不是什么怪事。
  这天中午,张胜利拎了条鱼回来,特地嘱咐刘翠香趁着新鲜给做了,“他娘,今中午就把鱼做了,给言言补补,最近脸色都差了。”
  刘翠香接过鱼,也不反对,言言最近脸色确实很差,每天吃的也不多,就怕是生病了,吃点好的也好。刘翠香把鱼收拾了,剁成小块,准备做酸菜鱼,自己的酸菜,再加上姜蒜等配料,能将鱼的鲜味发挥出来,又有营养。
  “言言,吃饭了,今天妈给你煮了鱼。”
  摆在桌子中间的是一大碗鱼,上面还可以看到酸菜等配料看着就不错,李世言夹了一筷子到自己碗里,刚想吃,就感觉到十分恶心、想吐,把碗丢在桌上,就往外面跑,“呕,呕。”感觉早饭都要吐出来了,难受的紧。
  回到桌上,就看到刘翠香紧张的盯着自己,好像没什么地方不对吧,“妈,我脸上有东西吗?”
  “没有,言言,最近有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刘翠香问道。
  李世言想了想,说:“也没什么,就是总是睡不够,有什么问题吗?”
  刘翠香一听睡不够,表情一下子就开朗起来,“睡不够好,好。”刘翠香这话说的小声,李世言只知道刘翠香说了什么,但是不知道具体是什么,而且看这个样子,刘翠香也不会给她解惑。
  “言言,多吃点,要还有什么不对,要及时和我们说,也不要太累了,平时看看书啊写写字就行了,家里有我和你爸呢。”
  张胜利看李世言走了,才问出口:“怎么了,我怎么听不懂,新阳媳妇儿有什么事吗?”


第十八章 怀孕
  刘翠香瞪了张胜利一眼,“还能怎么着,应该是怀上了,不然还能有什么事。”
  张胜利觉得这女人今天有点莫名其妙,自己也不和她计较,“怀上了是好事,你也别摆一张臭脸,一会儿叫言言看见了,还不得以为你对她有意见。”
  张胜利不说这话还好,一说刘翠香就更来气了,“我就是对她有意见,怎么了?这都怀了孩子还不知道,怎么当妈的,她不把我大孙子当回事,我也就不把她当回事。新阳回来,我可得好好和他说说他媳妇儿的事,怎么这么不长心。”
  刘翠香一番话下来,张胜利也不好说什么,这婆媳问题,他一个公公实在不好插话,只得劝劝刘翠香:“你就是再有意见,也得过了这段时间再说,前三个月呢,先过了再说,以后再说其他事儿。不然,出了事,哭都没地哭去。”
  刘翠香也知道这个道理,刚刚也只是在气头上,到底念着在儿媳妇肚子里的孙子,不然刚才也不会忍着火气,听张胜利这么一说,顺着坡就下了,“那就等我孙子出来再说,不行,我可得请李大伯来看看,你吃完了把碗放着就好,我去找李大伯,回来洗碗。”说完,就出门去了,不给张胜利留人的机会。
  再怎么急,也要先把饭吃了吧,这也不急这一小会儿啊。
  张胜利的怨念,刘翠香是不知道的,她现在满脑子就是孙子,其他的什么也顾不上了。
  李大伯是附近几个村子共有的大夫,医术还算可以,平时村里人有个什么头痛的,都是找李大伯。张家屯是属于运气比较好的,李大伯就住在张家屯,所以说,张家屯的村民看病是最快的,可不要小看这段时间,搞不好什么时候,能救命的。
  李大伯的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