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被点名的大老龟觉得好冤:我只是想和你交个朋友。毕竟一个山谷住,无奈语言不通,除了眼神想不出还有别的可交流的方式。没想到你是如此多愁善感的老金……
  向刚抱起金牙,摸摸老金:“放心,我会照顾好它的。你想它了也可随时来看它。过了年,寨里还会再添几头军犬后代。你要不嫌弃,来传授一番经验。以后,你就是寨里的军犬顾问。”
  老金肃着狗脸别开眼。
  昔日的军犬王,没落为没啥卵用的顾问。老子宁可在湖边逗鱼遛兔晒太阳。
  “嗷呜!”金牙在向刚怀里扭扭身子。
  老爹你还说我,你自己不也是这么地不思进取!
  老金当没听到,踱开犬步,优哉游哉地过它安逸的退休生活去了。
  盈芳捏捏金牙的小耳朵,柔笑着问:“小金牙,阳阳、暖暖、晏晏想你了呢,你想不想他们?”
  一提起三胞胎,金牙抖了抖耳朵不再扭秧歌了。乖乖任向刚拎着来到崖缝前,不用他叮嘱,就吭哧吭哧挤过了崖缝。
  摇着尾巴欢快地等盈芳过来。
  而后围着她跑前跑后,大有一副她上哪儿它就跟到哪儿的架势。
  然而路过群英寨,向刚毫不怜香惜玉地拎它进去了。
  见它嘴一张,要找盈芳求救,用商量的口吻说道:“先去认个窝、熟悉一下环境,回头带你下山看三胞胎,让我媳妇儿给你泡麦乳精,还让福嫂给你炖肉汤。过阵子再带你回去看你爹。”
  一听有麦乳精和肉汤喝,还能和三胞胎玩、能回去看老爹,金牙立马不嚎了,耷拉着四肢任由向刚拎进院子。四爪一着地,欢快地甩着尾巴一路嗅着认窝去了。
  盈芳朝向刚竖竖大拇指,完了又不禁发愁:“许诺什么不好,许诺麦乳精,都吃完了,一时半会上哪儿弄去?”
  “别担心,我拜托夏老帮我寄两罐来,给你和孩子们打牙祭,算算时间差不多该到了。”
  果然,第二天,盈芳就收到了来自省城的包裹单。
  因为要去邮局取,盈芳想了想,带上了一篮鸡蛋、十斤年糕、几包自家树上打下来的枣子、柿子,还有五香水炒的瓜子、花生。
  邮局的李四婶每次看到她,就会问她家里有没有多的农副产品。还有火车站的站长和陆大姐,也着实有一阵子没去看他们了,上回答应他们有多的鸡蛋、肉干拿去和他们换票的。
  再加上老大爷家,盈芳把东西分成四份,每一份瞧着量不算多,拿来送人不至于招来闲话。
  但加起来堆头大啊,回来还要帮师傅师娘以及左邻右舍捎些代销点供应不上的日用品,老爷子便大手一挥,派出小李同志陪同。
  有了小李的分担,盈芳肩头轻松不少。
  两人起了个大早,搭首班船到县城,先去了老大爷家,留下十二个鸡蛋、三斤年糕、一包枣子柿饼、两斤五香瓜子和花生。
  出来时,竹筐里多了一包蜜枣、两斤饴糖。说是重阳节时医院给老年员工的福利。
  老太太腰好后回到医院做清洁工,工资比不上医生、护士,但一部分福利是一样的。
  一家人这几年还是头一次享受单位下发的员工福利,欢喜得像中了头等大奖似的。这不盈芳上门,不仅拿出好吃的好喝的招待,还不由分说回了份礼。
  说不上多丰厚,但总归是一份心意。
  “丫头,你别跟大爷客气。要不是有你帮忙,别说这些额外的东西,家里的米缸早就揭不开锅了。”
  小李默默地看着,心里不是没有感慨。
  连外人都知道感恩、推让,为什么亲人反而像吸血的水蛭似的,怎么都吸不饱?
  想他当兵后寄回家的钱不少,偶尔回去探亲,也没有空手过,可无论是他亲爹,还是后妈,从来都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态度。
  哦,也有变脸的时候,那就是拎回去的东西不够他们满意。
  “小李哥,小李哥?”盈芳见小李发呆,拿手在他面前晃了晃。
  “啊?啥事?”小李回过神问。
  “接下来咱们先去邮局,等拿了包裹你去爷爷那宅子等我,火车站我一个人去就行了,反正剩下东西不多。”盈芳提议。
  “也行。”
  看剩下的东西的确不多,火车站离这儿也不远,小李点点头。正好,腾出时间给宅子打扫打扫。快过年了,好好的宅子结满蜘蛛网多难看啊。
  邮局一开门,盈芳就进去了。拿出包裹单给熟人李四婶,顺便送了份年礼给她。
  因是一些常见的吃食,量也称不上多,邮局其他工作人员羡慕归羡慕,但也没多稀罕。
  李四婶高兴得嘴角没平过,主动从临时工那接过找包裹的活,麻利地给盈芳找了出来:“大妹子,这是你的包裹。分量挺结实,省城的亲戚寄来的?”


第636章 当她洪水猛兽?
  李四婶可算是看出来了,这丫头别看年纪轻,又是江北乡下的,但手里的好东西真不少,看她往邮局跑的趟数就知道了,一忽儿海城寄来的,一忽儿省城寄来的,一忽儿煤城寄来的,另外还有特大包的海产品……啧!知心亲戚开遍全世界的节奏啊。攀好交情准没错。
  盈芳笑着说:“嗯,快过年了,托省城的亲戚买了点东西。”
  也不说买了啥。这年头出风头未必是好事。
  李四婶在邮局工作了这么多年,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早就炼得如火纯金。
  眼角余光扫过一边看似低头忙自己的活、实则竖着耳朵听的临时工,借口送盈芳出去,走出邮局大门,贴着盈芳咬耳朵:“大妹子,你上次拿给我的熏兔腿挺好吃的,既香又下饭,有的话我还拿鱼票和你换。”
  说着,叹气今年不知是不是造桥的缘故,江鱼比往年容易捕捞。以前排死了队不定能抢到,今年这种情况有了缓解。
  “我这儿余了两张下个月才到期的鱼票,你这会儿去菜场说不定还能挑到两条大白条,搁以前想都别想……”
  盈芳还真不知道这个事,就细问了几句:“不用排队就能买上鱼了?那不用鱼票的是不是更容易买到了?不瞒婶子,我家人口多,这不过年了想弄点平常吃不到的江鲜。”
  李四婶是真拿她当自己人,如实说:“能是能,菜场西首那条弄堂,常有黑市江鲜卖。但黑市货来路不明的,万一抓到,何止是几张票的事。大妹子,想吃新鲜江货,以后婶子替你留意鱼票,别犯糊涂呀。”
  盈芳忙说:“我就随便问问,不会去犯险的。既然婶子手里有多的鱼票,我就不同婶子客气了。年前我肯定还会再来,到时给你捎些自家腌的腊肉、熏肉。不一定是兔肉,也可能是山鸡、野猪肉。”
  李四婶听得笑眼眯成缝:“都可以都可以。那就这么说定了!”
  出了邮局,盈芳把鱼票揣进荷包,和小李说了一声,去火车站看望站长和陆大姐。
  小李则扛着包裹去老爷子的宅子大扫除。
  宅子大门一开,左邻右舍探出头来。
  心里早就有想法的妇人连忙整了整装束,抓起屋檐下的笤帚,边扫边来到大宅门口,假装不经意地打听:
  “小伙子,这屋是你家的?你今年多大了?娶媳妇了没?哎哟?耳朵红了,看来还没有啊。你家大人呢?不是我吹,县城这片地儿,谁家闺女长得好、谁家闺女好生养,我心里有本帐,门儿清呢。你家要是……”
  “砰!”
  小李人一进去,转身把大门合上了。
  “哎我说小伙子,你别害羞啊!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到了年纪抱媳妇,理所当然的事。小伙子你开开门啊,隔着门板有些话我不好说啊,说了怕被别人听去。你也不想好姻缘被别人抢了不是……哎呀二秃子家的你挤我干啥?”
  “你嚷半天了,小伙子都没出来,可见他不想听你的话。换我来……那谁,小伙子,我是供销社旁边那条巷弄的周二婶,我跟你说呀,我娘家表嫂的侄媳妇的外甥女,今年正好二十岁,长得老标致了,当地多的是小伙儿争着抢着要娶她,都被她拒绝了。我先前一直想不通,看到你才猛地回味过来,我那娘家表嫂的侄媳妇的外甥女,可不就在等你这样出色的小伙子嘛……”
  “二秃子家的你少恶心!你娘家一个兄弟都没有,哪来的表嫂?换我来……小伙子——”
  盈芳从火车站回来,就看到上头拨给爷爷的大宅子门口,挤满了七嘴八舌的妇人。
  起初以为是搞错了,走近了一听,敢情都是想给小李做介绍的。当即哭笑不得:“各位大婶、嫂子,麻烦你们让让。”
  “你是……”
  “我是里头那小伙子的妹妹,来找他回家。”盈芳指指大门。
  盈芳脸嫩,即便生了孩子,看着依旧像个还没婆家的姑娘。再者,妇人们的心思不在她和小李的关系上,而是——
  “回家?这不是你们家啊?”二秃子家的率先问出大伙儿心里的狐疑。
  “当然不是啊,我们只是帮人来搞个卫生。我家江北雁栖公社的。”盈芳笑吟吟的给她们解惑。
  “搞、搞卫生的?”二秃子的媳妇下意识地退了两步。
  旁边一个高颧骨、尖下巴的妇人猛一拍大腿:“江北?那不是要搭渡轮才能到的穷旮旯村吗?听说那边的房子到现在都还是土坯砌墙、茅草盖顶。因为砖瓦运进去太贵,很少有人家买得起……”
  这话一出,呼啦一下,门前的圈,齐齐往后退了一大步。
  “呀!”妇人中又有人低呼,“雁栖公社我听老一辈人说过,就雁栖山脚下的一个小村落,据说穷得叮当响,田没南郊的肥、山没东南的坦,山里头还有豺狼猛兽,进去的人没几个能活着出来。码头没建起来之前,江北的人一年到头进不了几次城,连电都是不久前才通上的。要不是当年村里有人给八路军领过路、还救过解放军的命,谁会晓得这么个破地方呀……”
  呼啦——
  数分钟前还团团围着大门想给里边丰神俊朗的小伙子说媒牵线的妇人,顷刻间撤了个一干二净。
  盈芳这下是真服了她们。她原意确实是想吓退一部分人,没成想吓退了全部。瞧着还有种当她和小李是洪水猛兽的赶脚。
  回家路上,盈芳看看小李,欲言又止。
  小李被看得莫名:“我脸上沾了灰?”
  “没有没有。”盈芳忍了忍,到底没忍住,小声问,“刚才那些人,咳,她们说的,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赶人的时候没想那么多,事后想想,万一小李有那方面意愿,她岂不是坏人姻缘了。
  小李耳朵尖一颤,片刻浮上红晕。语气倒还算淡定:“没有。我年纪又不大,急什么。”
  盈芳:“……”
  是是是,你不大。顶多比我大几个月。可我娃都一周岁了,你的有着落了吗?


第637章 熊瓜娃子宠上天~
  不过这种事,急是急不得的。
  家里两位操心人士——姜心柔女士和福嫂同志都没跳起来发言呢,可见小李同志的姻缘确实还没到时候也说不定。
  这么一想,盈芳的注意力放回到夏老寄来的包裹上。
  男人说就托夏老买了两罐麦乳精,可从包裹的体积上看,不像是就两罐麦乳精的样子。
  到家一拆开,才知道夏老寄了啥。
  除了麦乳精,还有奶粉、饼干、糖果、一整套保存完好的小人书、一套木质的苏国套娃、一个尺八高、穿着小人衣裳的软塑洋娃娃、两架子弹壳战斗机、两艘子弹壳军舰、两把木头、皮筋、细铁丝扭成的玩具手枪。
  显而易见,木质套娃、洋娃娃是给暖暖玩的,子弹玩具和木头手枪是给兄弟俩的
  感觉仨小家伙要被宠上天了。
  每个人都可着劲地疼他们。但愿别惯成村中小霸王才好。
  三胞胎压根不晓得他们亲娘心里在腹诽啥,拿到可心的玩具,握在手里哒哒哒地玩了起来。
  二狗子等经常来盈芳家帮忙割牛草的娃,这下更喜欢腻在盈芳家了,家里大人要没派别的活给他们,几乎不到饭点不回家。带的村里一帮大小娃子也动不动往盈芳家跑。女娃子摸一下洋娃娃就笑开了眼,男娃子则追着兄弟俩讨价还价。这个说“我请你们吃饴糖,你们给我玩下手枪呗”,那个说“我奶炸的油饼可好吃了,我拿油饼和你们换”……可把兄弟俩嘚瑟的。这么多大哥哥大姐姐围着他们转,还捧来好吃的贿赂他们,虽说很多东西到他们手上也到不了他们嘴上——因为亲娘不许!说他们还小,吃这些不易克化。但总有从亲娘手指缝里漏出来的不是?
  后来还是各家的家长拧着自家娃的耳朵拎回家的。
  死小子!玩撒野了不着家也就算了,还把家里囤着过年的零嘴儿偷渡出来。看不回去很抽你一顿!
  不过临走前,三胞胎满足了这帮大孩子们的意愿——小心翼翼捧着玩具,答应给他们每人摸一把。盈芳则往孩子们衣兜里塞了不少奶糖、饼干、炒瓜子儿做回礼,免得这帮孩子回家挨训。
  打那之后,村民们都知道盈芳家不仅有个高级军官退下来的爷爷,还有个特别宠三胞胎的干爷爷。更加坚信:得罪谁也不能得罪盈芳家。
  ……
  一过腊八,过年的气氛就浓了。
  先是轮流借公社的石臼搡年糕,再是开启磨坊轮流磨豆汁、点豆腐。
  去年磨豆腐,燕子还是公社聘请来的编外人员,今年嫁了向九,成了公社一份子,磨豆腐更加少不了她。
  这不腊八刚过,书记就找她商量磨豆腐的事了。
  向荣新这个书记,为了公社也真的操碎了心。既要防着不能触高压线,又希望能给社员多弄些福利。
  想到沿江公社凭那么个破鱼塘,都能让社员过个好年,自己公社人才那么多,还能比不过他们?
  “燕子啊!你辛苦些,回头我给你记工分。”
  燕子笑眯眯地说:“没事儿,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能替书记分担、给咱公社服务,是我的荣幸。”
  向荣新笑不可仰:“城里姑娘就是会说话。”瞧这漂亮话说的,让人想不高兴都难。
  “成!那我就宣布出去了,一斤豆子换两斤豆腐。想要豆腐的,都拿豆子来换。”
  正常来讲,一斤豆子能磨三斤豆腐。燕子做豆腐的技术是豆腐厂里正儿八经学来的,一斤豆子做四五斤豆腐也是常有的事儿。这么一来,两斤豆子,其中一斤就是收益。
  一般人家,过年不可能只要两斤豆腐。一来豆腐是祭祖不可或缺的食材;二来,除了猪肉,豆腐是其次受欢迎的。冻豆腐埋在雪地里,能吃到正月。白菜豆腐炖粉条、豆腐咸菜汤、猪血豆腐羹……各种菜肴都离不开豆腐。
  果然,雁栖公社豆腐坊对外开放这个消息一传开,江北一带的人家,都扒开自家的黄豆袋称黄豆。
  不需要豆腐票就能吃到新鲜的嫩豆腐,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儿啊!
  至于一斤豆子换两斤豆腐这个交换是否有失公允,说实话,不知内情的人,还觉得划算呢。要知道,菜场里的豆腐,不仅要票,而且比这还贵。咪咪小一块,就要两分、五分。再还有,菜场的豆腐谁知道是今天刚做的,还是昨天卖剩的。雁栖公社的豆腐坊,那绝壁是新鲜豆腐。拿到手还热乎乎的呢。有馋嘴的媳妇儿,仗着肚子里怀着婆家的宝贝金孙,当场捧着碗舀着吃的都有。
  至于知内情的本社社员(去年拿豆子磨过豆腐,知晓个中比例),因书记事先做妥了安抚工作——挣得的豆子,回头按户头分下去,保证把你们失去的追回来还有的多,不至于傻乎乎地往外捅实话。这件事上,社员们的意见保持高度一致。
  就这么,雁栖公社的磨坊门口呼啦啦地排起了长龙。
  本地社员倒是没那么着急,急的是其他公社的社员,一大早就背着箩筐、挎着篮子走远路来排队了。
  足头足脑排了三天。
  到第四天时,雁栖公社的社员也开始陆续来排队了。不排不行啊,快小年了。豆腐坊只做到小年前一天。
  盈芳家去排队磨豆腐的是小李。正好,山上派了春妹来换豆腐,姜心柔便让小李和春妹一块儿去,顺便照应她一二。
  春妹这是受罚后第一次出现在大伙儿的视野里。
  有知青看到她,差点认不出来。并不是因为在山上风吹日晒开荒种地有些晒黑了,而是因为长高了、鹅蛋脸更红润了。
  “春妹你吃啥了呀?才几个月,都快和我一样高了。”以前和她一个房间睡觉的女知青咋呼道,“气色也好多了,刚来那会儿,你脸色白的跟鬼似的。”
  哪有这么形容人的。
  小李站在后面皱皱眉。
  春妹腼腆一笑:“我也不晓得,我姑说可能是发育还没完,每年还能再长点儿。脸色好那是因为病好了,刚来那会儿可能有些水土不服。”
  那知青撇撇嘴:“都来潮了,再长还能长到哪儿去。不是我说,你姑那是纯粹安慰你呢吧。”
  “我看春妹不仅高了,胸也大了,莫不是真的还在发育?”另一个女知青凑过来,细细打量春妹的变化,又看到排在春妹后头的小李,脸颊一红,拿胳膊肘撞撞同伴,“哎,你看那人,不是春妹发烧那天抱她去卫生院的解放军么?看上去和春妹很熟,别不是……”
  “切!什么解放军!叫得好听,其实就是给人端茶倒水的。”心高气傲的女知青不以为然。
  想起县里往山上部队送锦旗那天看到的年轻男人,心说那才是真正的解放军,找对象就该找那样的。
  “你想啥呢?脸这么红,不会是思春了吧?”旁边的同伴推推她。
  “你才思春呢!”
  两人嘻嘻哈哈,不再搭理春妹。
  春妹百无聊赖,垂着眼睑看自个的鞋面。
  小李轻咳一声,问她:“听李嫂子说,你这段时间天天开夜工?”
  “哦,我跟李嫂子学纳鞋底呢,白天抽不出时间,也就晚上能坐下来纳一点。”春妹转头朝小李笑笑,“对了小李哥,你鞋子穿多大?等我学会了,帮你也纳一双。”
  小李见她笑起来眉眼弯弯、贝齿露了两颗,说不出的可爱,不觉也跟着笑了:“怎么?想拿我试手呀?”
  “才不是。”春妹红着脸解释,“我先给自己纳,等熟练了再给大家纳。你帮了我那么多,我没啥好回报的……”
  小李心说:有啊!以身相许。
  转念掐住心底小人儿的脖子,狠狠摇了摇。胡思乱想什么呀!人多大的姑娘,你下得去手!
  冷静了片刻,小李才斟酌着开口:“对我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你不用放在心上的。”
  “可对我来说是很大的忙啦。”春妹再次冲他露齿笑。
  小李使劲掐了自己大腿一把,才没让自己晃神。
  这时,队伍往前挪了几尺,马上要轮到他们了。话题到这儿打住。


第638章 四年~
  总的来说,运气还算好的——豆腐坊关门这天,天空才飘起轻盈的雪花。
  到傍晚时,雪越飘越大,形容为鹅毛大雪一点不夸张。
  一夜寂静无声地飘落,第二天推开门,满目都是洁白的世界。
  下雪对农村来说,既好又不好。
  好处是地里的害虫被冻死了,庄稼地冻一冻,明年收成更好;其次为过年做准备的吃食不怕放坏了,像刚磨的豆腐,盖层布放屋后水缸旁的荫蔽处,俨然一处天然大冰柜。
  坏处不用说,冰天雪地的,出个门都不方便,更何况是上山砍柴;冻死害虫的同时,各家自留地的菜也冻得够呛;个别人家的房顶被压塌、水缸被冻裂……
  好在手脚头勤快的人家趁天好那几天已经上屋顶检查过了。虫蛀的梁添了辅助梁柱加固;破碎的瓦片换新,没有新瓦片就扎一捆茅草覆盖;村道边的电线杆也挨个检查过了,有瞅着不那么结实的,四周钉一排木桩加固。
  盈芳起来觉得有点冷,从箱子里翻出向刚托人从军工厂买的军大衣,穿上后果然暖和多了。
  院子里传来唰唰的笤帚擦地声,家里人已经在扫雪了。隔壁院子的牛棚,驯服的野母牛不时哞哞叫。
  萧三爷拎着一小桶冒着热气的牛乳回来,吆喝道:“乖囡醒了吗?不是说要用新鲜牛乳做吃的?”
  对!她昨儿看医书,翻到一篇专门讲牛乳的药用价值,还举了几则例子。想着家里新鲜牛乳不缺,不如挑几则简单的配方试试?
  最简单的当属姜汁撞奶。盈芳记熟了步骤,开始动手做。
  姜汁撞奶只需要两种食材,一是姜、二是奶。
  姜盈芳家有种,起地后,连泥一块儿堆在仓房角落,有生姜在,屋里虫子什么的也少很多。
  挑了一块表皮相对不那么坑坑洼洼的姜,去皮洗干净后,切成颗粒放小臼里捣成泥,然后转移到干净纱布里,捏出汁水。第一步姜汁完成。
  接着煮牛乳。煮开后加适量白糖,熄火后还要不停搅动,直到牛乳温度降到七十度左右。
  然后快速将牛乳倒到盛有姜汁的碗中,过个几分钟就凝固成姜汁撞奶了。
  盈芳把一大碗姜汁撞奶分到几个小碗里,让大伙儿都尝尝。
  萧三爷第一个点评:“姜的味道再浓些就更好了。”
  老爷子也给了个好评:“不错不错,比光牛奶好喝多了。”
  盈芳笑着道:“爷爷,你要喜欢,以后每天给你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