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姐妹俩被书记逮着一通思想教育,出来时候脑袋都晕了。
  “姐,这下没问题了吧?往后不用再挑水、砍柴了吧?”罗燕虹哭唧唧地摊开手心,“我手都起水泡了。”
  罗燕群白了她一眼:“没用!你那点活还起水泡,大部分都是我干的好吗。虽说书记这意思,应该是原谅咱们了,可教育局还没派人来调查,可不能半途而废,再熬几天吧,等审核完确保名额是你的没跑了再说。”
  罗燕虹想死的心都有了。
  这几天天不亮,她就被她姐拉着去小坡林捡柴禾,回来还要去河埠头挑水给社长家的水缸担满水,虽说她姐帮她分担了一半,可还是苦不堪言。掌心起泡、人也累得不行。
  再看她姐,明明干得比她多、还这么劲头十足、精神奕奕,心下感动:“姐,你对我真好!”
  “行了行了,早看出你不是干农活的料,所以鼓足劲争取上大学,早一年上早一年工作。等挣了工资别忘了你姐就行!”
  “嗯嗯,咱们说好的,挣了工资一人一半嘛!”
  罗燕虹心里其实挺不舍的,一半工资呢,现在工厂里工人工资听说涨了,最低都有三十来块,意味着要交十五块给她姐。
  不过想到她姐打小就疼她,这几年更是卯足了劲支持她上大学,一半就一半吧,也许毕业了工作了工资也跟着涨了呢!
  罗燕群听了这话舒坦了,干起活更是精神百倍,大手一挥:“行了,别哭哭啼啼的,难看!不就是砍几把柴、担几桶水么,你要实在吃不消,放着我来。无论如何要熬过这一关。”
  就这样,罗燕群一人兼两人的活,每天起早给书记、社长家囤柴、担水,时不时还贴几个娘家母鸡生的鸡蛋进去。连着坚持了一个月,这韧劲除了她也是没谁了。
  一路盼到九月,公社小学都开学了,工农兵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还没影子,教育局也没派人来调查。
  罗燕群越想越不对劲,正想和妹妹再跑一趟县城,遇到隔壁公社的书记来找向荣新,吐槽说今年的工农兵大学怎么搞的,到这会儿都没来录取通知,还说他前些日子去教育局问了,教育局那边也没个章程,只说其他地方也是这么个情形。
  得知所有地方都一样,不光她们这个例子,姐妹俩也就按捺住了急躁的心情,继续在书记、社长跟前刷好感。刷得两人还真对她们姐妹俩刮目相看。
  可基层干部刮目相看有啥用啊,教育局你倒是派人来调查核实啊!
  偏偏左等右等就是没动静。
  直至国庆到来,新元首通过收音机向全国人民讲话,一时间,普天同庆,各地人民喜气洋洋,仿佛迎来思想解放的新春天!
  县里终于派人送文件来了。
  却不是罗家姐妹盼星星盼月亮盼了整整两个多月的推荐名单,而是“恢复高考、取消工农兵推荐制度”的通知。
  晴天霹雳啊!
  罗燕群这下是真懵逼了。
  其他社员也各有各的考量,一时间,公社里一片议论声:
  “听说没有?高考要恢复了,以后啊,不再是推荐上大学了,只要成绩好,考上了就能上,跟十年前一样了。”
  “这真是让人欢喜让人愁啊!我家那小子,读书的时候成绩不上不下的,这又耽搁两年了,本来排队等推荐,好赖还能混个大专文凭,听说恢复高考,死小子非说不要上大学了,横竖考不上,哎哟气死我了……”
  “我家闺女还不是一样,虽然今年才毕业,正好赶上趟,可她偏科偏得严重,那数学成绩,唉,连她爹一个小学没毕业的看了都惨不忍睹。本想着熬上几年,排队去读个师范,毕业了留在县城当个小学老师也挺好的。这下看来,高中三年算白供她念了……”
  “……”
  总之,地头田间全在唠这个事。
  个别家里孩子明后年就能轮到推荐上大学的,这下急得,拎着锄头就上公社找书记求证去了,堵着公社大门问到底真的假的。
  罗燕群也想知道这消息到底真的假的。
  如果是真的……白瞎了过去几年送出去的礼。
  真真跟扔进水里一样,扔水里好歹还能溅起个水花、给个回声。扔给教育局那几个混蛋,自家完全成了冤大头。
  好在她妹成绩不错(大雾),要真是考试录取的话,应该不会被淘汰。
  “是真的。”书记一手拿着扩音喇叭,一手捏着红头文件,站在公社门口给大伙儿读了一遍,完了说道,“具体哪几天考试省里头还没下通知,不过根据国务院下发的文件规定,各省高考时间,不早于下个月二十八日,更不得迟于十二月二十五日。也就是说啊,最早下个月底就要高考了,有要参加的,赶紧复习起来。文件里可是说了,这次高考,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或是回乡知识青年,还有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毕业生,都可以报考,不管你有没有系统地上过学、不管你出身怎么样,只要你想,就可以参加。”
  “哗——”底下一片掌声,伴随着各种兴奋的声音。
  书记清清嗓子:“不过我还是建议,最好是上过学、有点文化水平的,要不然你们想啊,连题目写的啥都看不懂,跑去考试这不白瞎报名费、给考务办增添工作量嘛!”
  “哈哈哈——”
  满堂哄笑。
  “放心书记!我们不会头脑发热跑去考试的,地里的活总得有人干啊是不是?”
  “对!要去考也是我家小子去,我们这辈人就算了,拿到卷子也是脑袋空白,就不去丢这个人了!”
  “这下那帮知青开心坏了,瞧瞧,一个个激动的。”
  可不是,得知下乡的知识青年也能参加高考,这帮知青激动得热泪盈眶。先不说下乡后的这几年,学校里学的知识还剩多少,也不说一个月之后的高考,到底有几分把握能考上,但这是个机会啊!离开农村、返回城市的机会!过这个村没那个店!
  知青们欢呼着、大叫着,丢下手里的农具,疯了似地跑回知青站,给家里写信的写信、翻箱倒柜找书的找书,大有豁出去拼一把的劲头。
  罗燕群见状,握着镰刀回了趟娘家,一路喊进去:“燕虹!你个死妮子又躲房里干啥呢!知不知道高考要恢复了,就下个月底,再不济下下个月,总之今年开始,大学又考上去才能读了,不实行推荐了……”
  罗燕群边说,边进灶房拿水瓢又到屋后舀了勺天落水咕咚咕咚解渴,没瞧见自个妹妹听说这个消息后满脸的惊恐。
  “姐、姐你没骗我吧?”
  罗燕群喝了水,舒坦地抹了把汗,回头道:“骗你干啥?这不书记还念红头文件给咱们听呢。那帮知青一听完撒丫子回知青站看书复习,我思忖着娘他们还在地里,你躲家里一时半会还没收到消息,才特地跑这一趟。唉,那些送出去的礼只能当白瞎了,要不然能咋整?亏得你读书时成绩不差,毕业也才两年,考就考,还怕考不过那些高中没念完、成绩烂得一塌糊涂的?说不定自己考,还能考去首都呢……”
  罗燕群对她妹那是信心十足。
  罗燕虹却吓得脸都白了,脚步趔趄,撞上了窗前的香桌。她的成绩……她的成绩哪拿得出手啊,自家人都说不出口……要不然也不会想方设法藏着掖着。
  亏得学校里忙着各项运动,高中三年从没召开过家长会,也没让学生拿成绩单回家让家长签字。
  每次考完试回家,她娘顺口问起考得咋样,她就拿班上第一名的成绩糊弄。
  最初是为了逃避家里人的责骂,同时也担心这么烂的成绩家里要是让她别念了、辍学回家种地。一次、两次糊弄成功,就成了家常便饭。
  那时候万分庆幸同年级就她一个是雁栖公社的,以至于说了三年谎都不曾被揭穿过。教导主任的儿子贪图她的美貌(蜜汁自信),换来了上大学的推荐名额,顺利地圆过去了这个谎。
  原想着推荐上大学用不着出示成绩,就这么糊弄过去了挺好。
  可千防万防高考恢复了、推荐取消了,贼老天!这是专门和她作对吗?
  罗燕虹欲哭无泪。可当着她姐的面,一句话都不敢说。她姐让她好好复习,她点头;她姐让她考个好大学,她点头。最终结果怎样,她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罗燕群还要赶着回家做饭,见妹妹很是乖巧地答应会好好看书复习,叮咛几句就放心地回去了。
  一路上听到的全部都是关于高考的消息。
  也是,这几年陆陆续续来了好几拨知青,就算有几个嫁了人、娶了媳,集体户口变成了永久户口,那也还剩下十几二十个,这拨人肯定是会参加高考的。
  家里有孩子念过初、高中的,也肯定会去碰运气。
  这不,高考恢复的消息成了全民的话题。
  “燕群,你家燕虹肯定会考吧?”
  “那还用说!”
  “可惜了,本来不用考也能上大学。”
  “没事儿!”罗燕群自信满满,不,是对自家妹妹信心十足地挥挥手,“我妹成绩好着咧,自己考,说不定还能考个京都的大学。”
  “哟!你家燕虹成绩这么好?那感情好!以后落户在首都,成正宗的首都人!”
  “那可不!”
  罗燕群骄傲地穿过田畈,往家去了。
  后面一群妇人挤眉弄眼:“听她瞎说!我家小子比她妹小一届,说是她妹成绩不咋地,反正不在年级前一百名里。”
  “是吧?我也听我外甥女这么讲。就罗家以为自家娃成绩多么多么好。要不是怕罗老汉一把年纪了受不得刺激,我老早想说了。”
  “依我说,高考恢复了也好,省的上个大学,还得参加两年劳动,完了还得排队。这要是考上了,今年就能上,多好的事儿!”
  “是呀,只要成绩好,人人都能上,而且少耽误多少年啊!考不上也别等了,早点安心。”
  “是啊是啊……”
  “……”


第664章 鸡飞狗跳备高考
  “哎,你们说傻大柱那媳妇,会不会参加高考?”
  “哎哟!你不说我还给忘了,大柱那媳妇一看就是心高气傲的,结婚这么多年,娃也生了,性子依旧像小姑独处时那样,要不是大柱事事迁就她,她在林家能这么舒坦?这要是跑去高考、结果还给考上了,大柱可咋整?不行!我得提醒大柱她娘去,千万不能让大柱媳妇参加高考……”
  “走!我跟你一块儿去!”
  “我也去!”
  一帮爱管闲事的妇人来到林家。
  殊不知林家早就闹开了。
  蒋美华跪在地上求公婆:“爹、娘,你们就让我参加吧!上大学是我毕生的理想,当初要不是家里必须有个孩子上山下乡,我早就是大学生了。我在家平时也干不了农活,不读书又能做什么?求求你们让我去考吧!考不上是我的命,万一考上了呢?以后进了工厂,每个月还能给家里挣点工资不是?”
  林老头抽着闷烟一声不吭。
  张菊香听到工资不由有些意动。可转念想到这个儿媳妇当初是坑蒙拐骗一样弄来的,这要是考去外地上大学、从此不回来了咋整?大柱那副样子,想要再讨个媳妇可真难了。
  蒋美华偷觑到婆婆的脸色有几分松动,加劲哀求:“爹、娘!我保证,大学毕业,争取分到咱们县,只要工作表现突出,厂里肯定会优先分配公房,到时咱们一家不就能搬到县里住了?牛蛋还能去县里的学校读书。”
  张菊香眼睛一亮,对啊!她咋没想到,要是家里有人到县里工厂上班,就有机会做城里人了。就算自己俩口子不跟着去,牛蛋总归是工人的后代,老林家从此能转为城里人了!
  “好好好,去考去考!只要你记着,这里是你的家,大柱是你男人,牛蛋是你娃,毕业了分到县里工厂,以后把大柱、牛蛋接去城里享福,娘支持你参加高考!”
  “谢谢娘!”蒋美华激动地声音都颤抖了。
  来劝的妇人面面相觑,既然林家老俩口都松口了,她们来做什么恶人。散了吧!
  类似的知青人家也都是这样,知青们哭的哭、嚎的嚎,都想考大学,着实闹腾了一阵,最终说服家人的有几个就不得而知了。
  盈芳家里,春妹一收到消息就来报信。
  红扑扑的脸蛋,跟秋收时的大红苹果似的。
  小李给她倒了杯凉白开,又递了块手帕给她擦汗渍:“跑这么急干啥?”
  “嘿嘿……”
  看着一脸傻气的侄女,姜心柔别开脸,简直没眼看。
  “姑,表姐肯定参加高考的吧?我、我想跟着她一起复、复习……”春妹结结巴巴地说明来意,不时拿眼角偷瞄小李。生怕他反对。
  两人的婚期定在下月初,而早的话,下个月底就要高考,意味着办完婚事就要去考场了,一旦考上次年开春就要去外地念大学。怎么想怎么对不住小李。
  岂料小李宠溺地揉揉她头:“想考就考啊,我陪你。”
  傻丫头!要是反对,早几个月前就反对了。这都被拉着复习这么久了,还没明白哪。
  “咦?对、对哦!你也能参加。”春妹倏地亮了眼。
  小李挠挠头:“我说的不是这个。那啥,我初中都没念过,大学是铁定考不上的。”
  姜心柔接过话:“小李的意思是,你要是考上了,他就去你念大学的城市陪你。工作岗位老爷子会安排的,他在老爷子身边这么多年,这点福利还能不给?”
  小李难为情地说:“就是很对不住首长。”以前还说要一直陪伴首长的。
  老爷子摆摆手:“我身边这么多人,哪用得着你陪。你和春妹和和美美地生活,有空的时候来看看我,老头子我就很满足啦。”
  “谢谢爷爷!”春妹红着脸朝老爷子深鞠了一躬。
  老爷子乐得哈哈笑:“好好好,白得了一个乖巧的孙女儿。说开了那就好好复习,争取和乖囡一起考去京都,咱们不还是在一起嘛!”
  “哎!”春妹高兴地应道。
  这下不用拐着弯诱春妹看书了,盈芳拿出一套她爹从京都带来的复习资料,笑眯眯地递给春妹:“来,春妹,先复习这套,按部就班地复习下来,有不懂地摘出来问我。”
  “可是表姐,你把这套资料给我了,你自己复习啥?”
  “傻丫头!咱俩考的科目不全一样,你这套是针对文科生的。”盈芳说。
  她和燕子一个想考军医大,一个目标是地方卫校,因此都报理科。
  文理科的区别在于——文科生除了三门基础课意即政治、语文、数学外,还要考地理、历史;理科生不考史地,考的是物理、化学。当然,若是报考外语专业的,另外还得加考外语。
  那外语在盈芳看来,简直是异族文字。所幸她不用考。因为医科类院校没有外语要求。
  盈芳在自制的日历本上画了圈,“你这套资料里的政治、语文和数学题型,到下个月八号能看完吗?能的话到时咱们交换。基础科目最好准备得充分点。”
  “好。”春妹没意见。
  “今晚开始你就住这里,别回知青站了。”盈芳给春妹计划好了,“西厢房给你收拾出来了,明天开始咱们按计划学习,地里的活我爹会帮你请假,既然要考,咱们就考好点儿,争取上个好大学。”
  春妹想着知青站那边都在疯狂地找书借书准备高考,不回去也好,省的乱哄哄的,静不下心复习。于是点点头没有意见。
  “燕子白天也会过来一起复习,到时遇到什么难题拿出来咱们仨一起讨论。”
  “好。”
  搞定了春妹,盈芳又整理出一套前几个月陆陆续续学过并标注了笔记的高中老教材,让小李跑一趟县城,给老大爷家。
  老大爷几个儿子,据说都是念过高中的。
  “小李哥,你把文件的大致精神和他们传达一下,这届高考没有任何限制,无论什么成分的人,都能参加。”
  多余的话,盈芳没说。相信老大爷一家能领悟。这么好一个洗白成分的机会,绝对会抓住不放。
  果然,小李回来说:“他们很感激你,接下来一个月,三兄弟准备埋头苦读。等考完了再好好谢你。”
  那厢,煤城姥姥家也来了信儿,说小舅上封信听她说高考要恢复,就埋头苦读起来,如今正式消息下来,半提着的心彻底落了地。
  小舅母为此给她做了一双款式新颖的千层布鞋,说是千言万语都难以表达对她的谢意。并祝愿她考试顺利。
  鞋子做工细致,大小也十分合脚,盈芳穿上就不愿脱下。为表感谢,寄了一包溪坎里的杂鱼晒的小鱼干以及今年的菌菇干过去。
  甥舅俩为表感谢,包裹寄来寄去,令两边的亲人看了一阵无语。
  再看公社,高考消息放出后,倒是没以前闹腾了。
  知青们躲起来学习去了,地里的活说不干就不干。眼瞅着马上就秋收了,这种关键时刻撂担子的行为,令很多人看不惯。
  “搞得好像人人都能考上似的,看着吧!等成绩下来,要是没考上,过年看他们怎么办!瞧不起这点工分,回头有他们苦的。上春没粮食吃饭,别找咱们来哭诉。”
  抱怨的大都是家里没人参加高考的。有的话哪还有这闲工夫抱怨啊,收了工忙着回家给埋头复习的子女做饭都来不及。
  另外总要弄点营养的给孩子补补吧,肉吃不起,抓点黄鳝、泥鳅也行啊。
  这么一来,晚上随处可见提着油灯在田间地头河岸边放笼子套黄鳝的人。
  原本归他们子女的农活,也都接了过来,恨不得一个人顶两个人用。
  盈芳和春妹、燕子成立了一个三人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一起讨论,相互督促向前进。
  只不过燕子白天要在卫生院上班,身边还带着熊孩子,真正能静下心来学习的时间不多。盈芳就给她找了几份十年前的高考理科卷,让她上班不忙的时候刷题,等晚上孩子睡了、人也静下来的时候再背诵需要记忆的内容。
  她和春妹相对要轻松很多,白天几乎能抽出五六个小时复习,上午精力好,以背诵记忆为主;下午容易疲惫,就找些题目做做,然后互相批改。
  三胞胎今年九月上学前班了,倒是给盈芳腾出不少自由时间。
  不过又怕陪伴他们的时间少了、引起孩子们的不满,每天中午吃过饭送他们去学校,晚饭后也会陪他们玩上俩小时。天好就带他们去晒谷场遛弯,下雨或是起风,就在家泡泡脚、讲故事。
  三胞胎也会给她讲一些白天在学校发生的趣事。
  娘四个之间的感情,不仅没有冲淡,反而更加亲密。
  向刚整个十月都带队外出了——月初是代表X省军区野战队前往京都参加一年一度的阅军仪式;月中是和兄弟部队间的演习赛,下旬还有一场为期七天的空中作战特训项目。
  七七八八的事情排下来,最早要十一月中下旬才回得来。
  不过在京都结束阅军式回省城前,往家邮了一个包裹,寄了一沓小范围流通的内政参考报给盈芳,说是有助于政治科目的考试;另外把军部奖励他的英雄钢笔也一并寄来了,开玩笑说用这支笔参加考试,准能考出好成绩。
  为此,萧三爷还醋了一通,说“备考的复习资料家里堆成山了,哪里还需要他那沓内政参考报。英雄钢笔要是能让人考出好成绩,百货大楼的文具柜台人满为患了,钢笔厂的仓库也能清仓了……”
  姜心柔笑着戳穿他:“难道不是因为小向给乖囡寄这寄那,却没给你寄点女婿孝敬丈人的烟酒茶所以吃醋了?哎哟我说,你的气量啥时候这么小了,连宝贝蛋们都不如。”
  “切,老子稀罕那些东西?家里又不是没有。”萧三爷傲娇地别过头。
  盈芳看完向刚夹在包裹的信,笑着道:“爸,他在信里说了,京都那几天不准外出,内部买不到啥东西,就没给你们寄。时政报是夏老一个手下送的,钢笔是他赢得的奖品……还说等回了X省,到宁市集训的时候,给您和爷爷捎些那边的土特产回来……”
  萧三爷手一挥:“都说了不用。”
  “你爸就是嘴硬,心里早就乐开花了,说不定明天开始,天天骑自行车过桥,到邮局门口等包裹通知单。”姜心柔促狭地调侃道。
  萧三爷说不过她们娘俩,扭头找三胞胎:“走,姥爷带你们滚铁环去!”
  “扑哧——”娘俩相视而笑。
  “小向还说什么了?我看写了好几页嘛。”
  “说是年后有个外派任务,时间会比较长,上头体恤他,年前给他排了一个月假,问我想不想去趟煤城姥姥家。”盈芳说。
  “那行啊,不如等你考完就去,带三胞胎去煤城看看他们太姥姥、舅公舅婆,顺便长长见识。就是你们俩口子带三个娃出远门行不行啊?”姜心柔不禁发愁,“要不我跟你们一块儿去?你姥姥家住不下,我可以住招待所的。对啊!把你爸也拉上。到了煤城,我和你爸住招待所,就说我们另外有事儿,就不上门了。”
  这样应该不会让吕姥姥家为难了吧?
  这年头,谁家的粮都不富裕,一大伙人上门,而且一去十天半个月的,不明着让主家破费嘛。这种事,她可做不出来。
  可如果到了当地,住招待所、不上门呢?自己俩口子在煤城四处逛逛,主要是为了往返旅途能帮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