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讨厌!”
  再一次惹来他愉悦的低笑。
  ……
  向刚回来后,没怎么休息就上群英基地布置任务去了。而后又抽空上了趟山,真的扛着一头野猪下来了。
  馆长打从心眼里彻底服了这家人。
  起先还说要不他们仨轮流去县城菜场割点肉回来,毕竟乡下的肉,一般都要等过年才能吃。第一天来有野味,那是人家特地招待他们的。
  哪成想,萧三爷每天都上山、每次都有收获,不是山鸡就是野兔。鸟蛋、野鸡蛋也间或有的捡。和过年似的,天天有肉吃。
  这还不算最幸福的,萧家女婿一回来,直接扛了头野猪下山。
  野猪肉啊猪肉啊肉啊!!!
  这跟小打小闹的山鸡、野兔比起来,简直一个天、一个地好嘛。
  馆长和俩助手的眼睛都看直了。
  啧!这雁栖大山咋跟他们家后园似的,打个野味,容易得跟在自家后院的鸡舍捡鸡蛋一样轻松。
  不得不说,馆长几个真相了。
  有金大王在,这雁栖大山可不就跟盈芳家后园似的。别说山鸡野兔大野猪,想吃熊掌,又何尝是难事?
  山林深处,刚挖下一个大蜂巢的大黑熊,冷不丁后背一阵发凉。
  憨憨地望了望四周,没危险啊,那咋会觉得汗毛倒竖、有些阴冷捏?
  算了,蜂巢到手赶紧溜吧,此时不溜更待何时!
  大黑熊乐颠颠地抱着蜂巢欢快地朝自个洞穴跑。
  金橘喵的一声跃上它肩膀:嘿!大个子!好久不见!
  大黑熊一个趔趄,差点来个狗啃屎。
  妈呀!讨厌的偷蜜贼又来了!
  偏它打不过人家。
  鬼知道一只普普通通的山狸猫,为啥有那么大的爆发力。论打架,武力值远超它们黑熊家族。
  唉,好日子又没法过了!
  大黑熊抱着蜂巢,肉痛且幽怨地偷眼觑喵大爷。
  但愿喵大爷能给它剩点儿,别全都抢走。
  喵大爷嗨皮地朝它龇龇牙。
  还是雁栖大山好啊,有现成蜂蜜吃、有大个子跟班帮着狩猎。
  哪像在石景山被玉冠金蛟奴役半年,就得那么一两滴龙涎日子难过啊!
  大老龟爬上岸,四脚朝天晒着太阳:甭提了,家家都有难念的经。
  ……


第763章 虎父无犬子是这么用滴?
  向刚回来没几天,就从山上扛下来一头大野猪,这新闻一传开,立刻把隔壁公社打鱼塘、分鱼虾的热乎劲给压下去了。
  对乡下人来说,尤其是农忙期间太需要肉类补充体力的乡下人来说,猪肉对他们的诱惑,那绝对赶超对鱼虾蟹的渴望。
  鱼虾这东西吧,只要有水就能存活。
  乡下别的不多,就山山水水多。尽管河里的鱼虾属于集体产物、不能私自捕捞,那不还有山塘、溪坎、泉水潭呢嘛。只要肯动脑、肯花工夫,想吃点鱼虾蟹还是有办法弄到的。
  再不济还有黄鳝、泥鳅、小田鸡。这些玩意儿满稻田都是,傍晚收工抓几条回家改善改善伙食也简单。
  但猪肉就不同了。尽管这几年国家鼓励农村养猪,村里但凡有条件的人家,都围起了猪圈、养起了猪。
  但有任务不是?不管养几头,到年终必须上交一头。可养猪也是个工夫活,养上两三头就够一家老小忙活的了。多养哪里还有精力伺候田地?
  因此大部分人家往往都是养上三头,一头上交、一头卖钱、一头留着自家过年。
  但这都要等年底不是?
  谁会在不年不节的时候宰猪吃肉啊。
  谁敢这么做,那一准被全村老小的唾沫星子淹死。
  但野猪不同,那等同于白捡的猪肉。
  只是一般人没那实力和运气。遇到它,全须全尾地躲开不被攻击就不错了,谁能做到向刚这样,面不改色地活逮一头扛下山吃肉?
  于是,向刚家在时隔一年之后,再一次被热情高涨的村民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刚子,给叔留两斤五花肉,价格照市面上的来。”
  “刚子,给我也留几斤。好家伙!这么大一头!”
  “刚子……”
  向刚请来杀猪勇,忙着把猪吊起来,放猪血、退猪毛,忙得脚不沾地,哪还有什么闲工夫招呼乡亲们啊。
  大伙儿见状也表示理解,自动自发地没再去打扰他,转而找盈芳。
  “刚子媳妇,猪肝、猪心能割点给婶子不?我拿田鸡给你换。我们家小子十二岁了还不抽条,老张说最好给他吃点猪内脏啥的,我连着跑了好几趟早市都没抢到,听人说你家刚子逮到了一头大野猪,就赶紧过来了。田鸡一会儿让我孙子送来……”
  “刚子媳妇,猪脚卖不?不卖的话,大骨头给老婶留两条成不?我家那口子前儿下地崴了脚,你师傅说最好弄点猪脚、猪骨头炖炖补补……”
  “刚子媳妇……”
  盈芳被大伙儿围得水泄不通。
  只好说:“大家别着急,先来后到排个队,我拿纸笔记下叔婶嫂子们要的部位,只要有多的,一定换给大家。”
  “好好好,排队排队!”
  呼啦一下,拥成一团的人群,迅速变了个队形,齐刷刷地排在了盈芳跟前。
  馆长看得直咂舌。
  姜心柔跟着暖暖出来,去寻阳阳、晏晏回来,顺口解释了一句:“这不是第一次了,前前后后有个三四回了吧,排出经验来了。”
  “雁栖山里野猪多吗?”馆长看着被倒吊着放血的大野猪,不禁有几分后怕。
  前几天进山考察前朝遗址,压根没想过林子里还藏着獠牙凶猛的大野猪。幸亏没遇上,遇上了岂不是完蛋?
  完蛋不了!这不有萧三爷保驾护航呢嘛。
  要知道,萧三爷打野猪的实战经验也是杠杠滴。
  “多。”接话的是萧三爷,“以前上山,十次里有两三次能碰上。运气不好的时候,还能碰上一窝老小同时出来觅食的。”
  不过这个运气不好主要指别人。搁萧三爷自己,巴不得多遇上几头呢。每一头都是钱和肉啊。
  “如今一年多没猎,八成又繁衍不少了。野猪的繁衍能力还是很强的。”
  虽然不能跟一年抱十窝的野兔比,但人家一窝生的多啊,一胎来个十一二头小猪仔,繁衍起来也不慢就是了。
  萧三爷琢磨着哪天进趟深山多猎几头。如今市场不限制私人买卖了,多好的赚钱机会啊!赚了给宝贝蛋们买学习用品和玩具。
  谁爱听你唠这个。
  馆长扯了一下嘴角。
  打死他都不承认他被大野猪锋利的獠牙和尖锐的背刺吓着了。
  本来说,趁考古队没来之前,再爬一次山,到遗址附近看看地质地貌啥的。说不定哪里还有遗漏的古遗迹什么的。
  然而这么一来,哪还敢这么几号人进山啊。
  没听萧三爷说嘛,雁栖山深处不仅有成群结队的野猪,还有狼王率领的狼群和熊瞎子呢。
  得,还是等和大部队汇合了再开进山吧。
  “姥爷姥爷,瞧我抓到了啥?”
  阳阳挤过排排站、换肉肉的人群,小脸蛋难掩兴奋地拎着一个蒙着黑布的篓子回来。
  姜心柔牵着晏晏、暖暖跟在他后头,热出了一身汗,没好气地说:“别以为找你姥爷,我就不念叨你了。那么高的树、那么细的枝丫也敢随便爬、随便坐,摔下来怎么办?”
  “咋了这是?”萧三爷拉过阳阳,和他挤眉弄眼,“咋挨你们姥姥骂了?你姥姥那么温柔的性子,咋舍得骂你哟。”
  阳阳嘿嘿笑:“姥爷,姥姥担心我呗。我爬树抓知了了,姥爷不是说知了油炸了吃老鲜美吗?”
  “好哇!敢情是你撺掇孩子抓知了的。”姜心柔抬手拧了一把萧三爷的腰间肉,疼得他龇牙咧嘴。
  “行行行,我的错,别拧了成吗?疼死我了!”
  “扑哧……”馆长看乐了。
  继而对助手感慨:“孩子爹前脚逮来一头大野猪,娃子后脚爬高树、攀细枝抓来一篓知了。果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俩助手对馆长这褒词的反应挺一致的皆眼观鼻、鼻观心。
  话说他们打小也是在农村出生的,顽皮捣蛋的时候没少干抓知了、扑蝴蝶、捉蚯蚓等淘气事,这抓个知了咋就跟虎父犬子扯上了?虎父无犬子是这么用滴?那岂不是全国有一半都当得上这名号?
  不过向刚扛了头野猪下山倒是真的吓了他们一跳。
  当然,有野猪肉吃那就另当别论。再后怕都不带怂的。


第764章 媳妇跟前秒怂
  待野猪放完血,开始退猪毛。全家老小齐上阵。
  阳阳不忘朝他爹显摆捉到的知了。
  向刚瞥了儿子一眼:“又爬树了?”
  阳阳吐吐舌:“爸你咋不猜我是拿捕蝉网捕的?”
  “小子,你裤子后屁股磨破了。”向刚凉凉地点明。
  “啊啊啊——”阳阳急得双手捂住屁股,一溜烟地跑回屋换裤子去了。
  孩子大了也是知道难为情的。
  向刚眉一挑,侧头问小儿子:“你没爬树?”
  “哥不让,怕我掉下来。”晏晏耸耸肩。
  出去玩的时候没带捕蝉网,听到知了喳喳叫,才临时起意捉知了的。
  阳阳担心他细胳膊细腿地攀不住树干,愣是抢了上树的活。
  但其实吧,他才该担心阳阳那大块头会把树枝压折了。
  “偶尔爬爬树挺好的,就当锻炼体魄。”向刚一边迅速地退着猪毛一边不忘教儿子,“我以前也和你们说过,做任何事都要善于观察和思考。有些树枝干脆弱,很容易折断,这就不适合攀爬;有些树会分泌一些粘液,不到万不得已别去碰这些树的树干……”
  “刚子这话太有道理了!”杀猪勇赞同地附和,“男娃子嘛,就该放他们出去野。家里娘们儿就是穷担心,怕这怕那的,好好的男娃子都娇惯成女娃子了,长大了咋整哟……”
  杀猪勇的媳妇儿对家里唯一的宝贝疙瘩宠得跟眼珠子似的。夏天不让去河里玩水,说容易抽筋溺水;冬天不让打雪仗、堆雪人,说容易着凉冻感冒;春秋天不让上山耨野菜、摘野果,担心毒蛇猛兽出没……
  杀猪勇虽然也疼儿子,但不至于到媳妇儿这么个草木皆惊的地步。
  你说乡下孩子,一年四季都被拴在家里,没个季节能撒野玩,童年还有什么意思。
  而且说难听点,农村的娃子,将来考不上大学、进不了工厂,不还是得留在乡下务农?不上山下水将来怎么干农活?
  杀猪勇心里那个愁啊。他一直都不赞同媳妇儿的做法,却又不能说,一说俩口子保准吵架。
  更郁闷的是,每次吵架他都落下风。
  为啥?家里娘们儿包括他老娘,都站在他媳妇儿那边——个个都想把家里唯一的宝贝疙瘩拴在裤腰带上,走哪儿带哪儿。
  此刻听到向刚的话,杀猪勇瞬间感觉找到了盟友。要不是眼下忙着杀猪,四周又围满了人,真想掏心窝子地和向刚干上两杯。感同身受哪!
  岂料,向刚听完杀猪勇的吐槽,微微一顿,扭头对小儿子叮嘱道:“一会儿你妈跟前别提这事儿,免得她担心。”
  “知道了爸。”
  杀猪勇:“……”
  合着就几秒钟英雄?一到媳妇儿跟前就成狗熊?
  说好的军人气概呢?
  说好的盟友呢?猪队友还差不多。
  好气!气得想撂担子!
  “阿勇,你倒是手脚头快点啊!大家伙儿等着你杀完猪好跟刚子家换猪肉哪!”
  得!他媳妇儿也在人群中排队。
  杀猪勇秒怂。待猪毛退干净以后,拿起杀猪刀,任命地分解猪肉。
  一头大野猪,净肉就有两百来斤。
  盈芳留足自家吃用的,剩下的都拿出来让乡亲们自个选。
  价格照着市场最低价。这真是良心价啊,称的时候秤砣上翘,完了还附赠内脏、板油等添头。
  买到心仪部位的社员们个个笑逐颜开,连说“赚了赚了”。
  家里条件没那么宽裕的,和盈芳打过招呼以后,捧着自留地里种着的西瓜、甜瓜或是前儿跟隔壁公社买的鱼虾蟹来换。
  盈芳对此其实挺欢迎的。家里人多,一天俩西瓜还不定够分呢。挑来多少都收。反正这东西不像肉,放上几天不会坏。
  鱼虾蟹就更不用担心了,吃不完养水缸里,只要勤换水,养上个把月都没事儿。
  盈芳没意见,社员们就换的更起劲了。
  待一头大野猪分得七七八八,家里堂屋随之摆满了各家装东西的箩筐、竹篮、水桶、木盆。
  馆长再一次大开眼界。
  买卖东西还能这样操作,也是服气了!
  他趁机又拍了好多照片。
  原本打算用来专拍古遗迹的胶卷,一半用来拍雁栖公社的人文和美景了。
  “等洗出来寄给我那同学,让他配着文字发到专刊上。题目我都替他想好了,就叫《新时代的农村风貌》。”
  馆长拿了个小板凳,殷勤地坐在萧老爷子旁边帮忙剥毛豆。
  老爷子随意地答:“挺好挺好。”
  好敷衍啊。
  俩助手不忍直视别过头,心里不约而同地腹诽。
  馆长却不觉得敷衍,老爷子肯接茬就不错了,毕竟他还是“戴罪之身”嘛。
  继续兴致勃勃地拉着老爷子说雁栖公社的大小变化。
  别说,唠着唠着还真的构思出了一篇文字和照片结合的关于江北农村新风貌的通讯报道。
  得,雁栖公社再一次火了。
  而且这回不止在宁和县大出风头、实力碾压其他公社,关键还上了一回报纸,且还是国家级别的刊物——《解放日报》头版,以文字与照片结合的图文并茂方式,讲述了改革开放春风吹拂华夏大地后,我国农村的新风貌、新气象。
  这回雁栖公社的风头是彻底地出大了。
  《解放日报》耶,还是头版位置!
  钱教授带着新鲜出炉的报纸,率着他的考古队,抵达雁栖公社。
  听说自己公社上了国家级的新闻报纸,全公社的人都放下手头的活,眉开眼笑地到村口迎接。
  馆长看得心里那个酸哟。
  和钱教授碰头后,忍不住吐槽:“这报道是我托朋友写的,照片是我拍的。要感谢怎么滴都得感谢我吧?咋都奔着你去呢!”
  “哈哈哈!”钱教授就爱看老朋友被打击得失落的样子。
  笑了一通之后才说:“实话告诉你,他们才不是奔着我去的,是奔着那篇新闻报道去的。报纸抢到手,就把我扔一边了。像不像古时候那啥,‘新妇娶过门、媒人扔过墙’?哈哈哈!”
  馆长抽了一下嘴角,别说,还挺像的。


第765章 出名了
  馆长助手好奇地问:“不是说没几个念过书吗?很多连自个名字都认不全呢。”
  馆长一愣:“对啊,老钱你哄我的吧?”
  “哄你干啥?你又不是我媳妇。”钱教授白了他一眼,“不认识字总认识照片吧?看到自己家乡甚至自己家门口的照片印在报纸头版,能不激动?搁我我也想瞅几眼。”
  “这我能作证。”萧三爷笑着走进来,“他们为了抢报纸,连我都给挤出来了。就是奔着上头的照片去的。欣赏够了照片,找书记念上头的文章去了。这会儿晒谷场老热闹了。”
  “这下你信了吧?”钱教授笑瞥了一眼老朋友,“谁让你收到电报就把这消息说出去的。要是等拿到报纸再告诉他们,你就是最受大家欢迎的人了。”
  馆长摸摸鼻子:“行了,说得好像我只是图他们感谢似的。”
  钱教授一脸戏谑地看着他笑而不语。
  馆长恼羞成怒地瞪他一眼:“没完了是吧?话说你咋来了?上次邀你一块儿来,说七月份忙得要死。”
  “放假前我就跟小舒讲好,腾出时间一定来。这是她第一次参与古遗迹开发,我这做老师的哪能不到现场支持。正好收到你电报,想着手上的活暂时告一段落就来了。”
  馆长听得又想翻白眼了:“是是是,主要为你学生来的,我这个老伙计只是顺道过便。”
  钱教授忍不住又哈哈大笑。
  大伙儿听着俩人斗嘴也着实忍俊不禁。
  因着钱教授的到来,盈芳家再一次像过年似的,家里进进出出拜访的人不断,除了本地社员们,还有县里头的领导班子,也闻讯前来感谢。
  雁栖公社出名了,岂不变相意味着宁和县出名了么。
  这是值得庆贺的大喜事呀。
  县委领导找向荣新商议,不如趁农忙结束,又恰好夏收大丰收,在晒谷场举办一次庆祝宴。
  酒水席面的费用由县里承担,届时还会请来露天电影,轮着播大伙儿们爱看的片子。公社方面只需提供人手和桌椅板凳即可。
  这哪需要商量啊。向荣新二话不说点头。
  不过他也知道,县委班子之所以这么大手笔,主要是奔着盈芳家借宿的几位来自首都的大人物来的。
  没他们,就没有雁栖公社登上报刊的好事儿;没这件好事儿,雁栖公社咋可能惊动市委、省委的领导干部?还在他们那儿挂上名?
  因此送走县委领导后,向荣新专程跑了趟盈芳家,和她说了这个事。
  盈芳还没说呢,三胞胎兴奋地跳起来:“好啊好啊!有露天电影看咯!太棒啦!”
  钱教授到过很多地方,感受过很多的民俗风情,但馆长却鲜少参与此类活动,对此还是蛮好奇的。
  晃了晃手上的相机说:“我别的不在行,特别是杀猪捕鱼这些活,找我就是扯后腿呀。但我擅长拍照,保管把你们个个都拍得美美的,洗出来送你们。”
  向荣新笑得合不拢嘴,现在听到拍照就高兴。
  身为公社书记,最大的心愿,可不就是让公社在他的带领下一天比一天红火嘛。
  如今,分田到户以后的第一个丰收实现了,看新种下的晚稻苗在烈日炎炎下依旧长势良好,只要老天爷别犯抽——该下雨下雨、该晴天晴天,不出意外,今年一准是个屯粮满仓的丰收年。
  县领导、省领导看了《解放日报》上的报道,纷纷来人、来电慰问贺喜。这是紧接着粮食丰收的第二桩大喜事。
  向荣新高兴啊!
  这会儿听馆长表示愿意做公社临时的摄影师,把社员们拍的美美的洗出来送他们,心里一动,握着馆长的手问:“同志,能不能给咱们拍个集体照?洗出来以后挂在我办公室。哪怕以后我不做书记了,看着这照片我也能回忆起任期间的点点滴滴。”
  “没问题!”馆长笑着一口应允。
  “给咱家也来张集体照。”萧三爷接腔,“说起来,咱们自从三胞胎周岁上照相馆拍了几张,这些年还没拍过四世同堂的大照片呢。趁刚子在家,咱来张全家福。一晃眼,我们家宝贝蛋们就快十岁了,这日子快的,啧……”
  “你啧啥啊啧!老子我都没啧呢!”萧老爷子没好气地举起手杖戳小儿子的腿。
  萧三爷笑笑,也不躲:“我替老头子你啧还不行啊!”
  既说到拍照,一行人立马行动起来。
  盈芳家的四世同堂集体照,选了两个背景,一处是泉水潭旁边的绿草地,寓意欣欣向荣;另一处就在自家院子,背景映衬着枝繁叶茂、红宝石般点缀的石榴树。
  公社的集体照就选在公社大门前,院门上方,萧老爷子题词的“雁栖公社”四个大字苍劲有力;两边院墙,新描的红漆标语鲜艳醒目。
  “三、二、一——笑!”
  “咔擦——”
  “咔擦——”
  一张张写满欢乐和温馨的集体照,随之诞生。
  ……
  一年才只过一半,就开“庆功宴”感觉有些过了。
  但夏粮大丰收是事实,雁栖山里的古遗址要开发也是事实。
  双喜盈门,请个露天电影的班子、再开几桌席面热闹热闹似乎也挺顺理成章。
  再说了,这算是一项政治任务——市委领导陪同省委领导要来实地视察和参观,县委班子掏腰包承担了这笔接待费,雁栖公社要是再推三阻四,就不是矫情而是找虐了。
  向荣新召集公社干部开了个会,宣布了这个事。
  公社干部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
  省委领导来乡下视察,还选中他们公社?这真的不是开玩笑?
  转念一想,国家级的《解放日报》都刊登自己公社的改革事迹了,市级、省级的不下来视察一番似乎也说不过去。这么一想,感觉还挺正常。不来才不正常。
  再者,县委班子这几天隔三差五地往自己公社跑,领导干部见的多了,没有以前那么紧张了,横竖都是一个鼻子一张嘴、两只眼睛一双眉。没啥好怂的。


第766章 拍脑袋决策
  当然,该做的准备还是要认真做。
  就是心态上淡定许多,不像隔壁公社,明明像擦边球一样,县委领导去不去他们那边还是个未知数,各种节目、各种活动筹备得甭提多隆重。
  关键是他们得自掏腰包,不像雁栖公社,除了劳动力和桌椅板凳,所有的接待物资都是县里拨款。
  向荣新每每想到这一点就情不自禁地昂首挺胸。
  隔壁俩公社的书记、社长看了真想揍他。
  可谁让他们地界里找不出一处值得国家重视、开发的古遗址呢;也没有向刚这类建个特种兵基地想着自个家乡的三好社员。除了眼热还真没有别的办法。
  不日后,省委领导在市委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江北的雁栖公社。
  敲锣打鼓、舞龙舞狮,比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