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一忙活,加上山上的野柿成熟得要迟一些,以至于忘了向刚家的后院还有两棵挂果的柿树等着她采收。
  正好,李苍竹抱着俩母鸡也来找她,清苓干脆给他们卸了锁,让几个孩子自个进向家:“狗子你年纪最大,一定要看好他们哦,别吓坏了鸡群,也别折断枝丫。当然,安全最重要,不然下回不敢找你们咯。柿子先挑熟的摘,摘了你们几个娃分分带家去。等我从县城回来,再一起摘余下的柿子。”相当于把劳务费先结给他们了。
  二狗子胸脯一挺,拍得邦邦响:“放心吧芳芳姐,我会看好他们的!就是那啥,摘下来的熟柿子真的都给咱们分啊?”
  他们蹲在后对岸,瞅着向家院子看好久了,成熟的柿子绝对不少了,都给他们分,每人少说能分到七、八个。
  “是真的没错,人人都有份!别忘了小苍竹,照顾好他哦。”清苓摸了摸苍竹的头,让他抱着俩母鸡跟二狗子一道去向家。
  孩子们开心地嗷嗷叫,蹦啊跳啊,还朝清苓挥挥手,让她放心。
  清苓等他们都进了向家院子,顺手带上院门,才急匆匆地去码头赶第一班船。
  好在没错过首班船的发船时间,在一船乘客集体唠水电站的兴奋声中,精神奕奕地到了对岸。
  入秋后,邮局的开门时间延到了七点半,清苓便先去了老大爷家。
  来应门的是老大爷的小儿媳,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在院子里晒衣裳,听到敲门声,马上就来开了,疑惑地问清苓找谁。
  “我不找谁,就是跟大爷有缘,这趟来城里,顺道给他捎点东西。”清苓把小米袋子递给她,笑着道,“米袋子劳烦婶子帮我收着,下回来拿。”
  完了又给了对方七八个毛木果:“这是我家附近的山上摘的野果,酸酸甜甜口感还不错,老人孩子都能吃。”
  小儿媳会过意,兜着怀里的毛木果、望着脚边的米袋子束手无策,连说几遍“这怎么好意思”。
  清苓笑着摆摆手,帮忙带上院门,往邮局去了。
  “姑娘!”小儿媳来不及回禀二老,只好探头对清苓喊,“得空来家里坐坐啊,来城里有啥需要帮忙的,也尽管来找我们。”
  “好。婶子您进去吧,我还要去别的地方,下回再来看你们。”
  小儿媳目送清苓走出弄堂,才揣着果子、提着米袋难掩兴奋地进屋。
  “刚才是不是有人敲门啊?”老俩口正在里屋召集儿子们商量几个孩子入托儿所的事,大孙子过年六岁了,再不送,要被人说“野孩子”了。见小儿媳进来,顺嘴问了句。
  “哦,爹,这是一个姑娘送来的,说是跟您认识。听她口吻,好似江对岸上来的。爹!是小米呢,估摸着有十来斤。”小儿媳说着,献宝地呈上米袋。


第179章 再来一段儿!
  “这是啥果子?咦,是毛木果吧?”老大爷的大儿子顺手拿了个果子,眼底满满都是回忆,“小时候跟着老太爷去乡下玩,吃过不少,味道还不错,而且软乎乎的不粘牙,很适合爹、娘你们的牙口。”
  “对!那姑娘也是这么说的,说老人孩子都能吃。”小儿媳在一旁附和。
  老大爷已经猜到是谁了,蹭地站起来:“那姑娘放下东西就走了?咋不请人进屋坐坐啊?”
  小儿媳委屈地解释:“请了,她说另外还有事儿,下回再来看咱们。”
  “是不是就上回送咱们小米的那个?”老太太问。
  老大爷抿唇道:“除了她,你们见谁帮衬过咱家了?风光的时候,多少人点头哈腰地跟咱家套近乎,好处捞一点是一点。如今落魄了,这些人连面都没露过,更别说送咱家一把米、一捧菜了。”
  一家人不禁都联想到了“大难临头各自飞”的亲戚朋友,深浅不一地叹了口气。
  “那孩子是个有心的。”老太太眨了眨湿润的眼眸,哽咽道,“接连两趟送来口粮,是咱家的大恩人啊。”
  老大爷重重地点了点头:“就是不敢走动太多,咱家的成分……”顿了顿,深深地叹了一声,“别害了她才好……”
  “爹,如今除了升职、调职还关系到成分,其他都不怎么看重了。”大儿子安抚道。
  小儿媳咕哝了一句:“看重是不看重,但会被人丢眼刀、戳脊梁,难听话能用箩筐装。”
  老俩口被戳中痛处,瞪了她一眼。
  小儿子也瞪了自个媳妇一眼,打圆场:“那姑娘要是在意这些,就不会一而再地给咱家送口粮了。”
  老太太说:“不管怎样,人家的恩情咱先记下,以后有了能力帮回去。阿香你把小米放到菜柜下格去,每天早晚给孩子们熬米粥喝。毛木果挑硬朗的收起来,软乎的一会儿给孩子们分分吃。”
  “知道了娘。”小儿媳自知说错话、惹公婆不高兴了,麻利地提起米袋去灶房。
  一家人对清苓的好感,迅速飙升到一个新高度。
  尽管除了老大爷和小儿媳,其他人连清苓的面都照过,但潜意识里,已经拿她当自家人看待了。
  清苓还不知道无意中的帮衬竟给自己拉到了一伙坚不可摧的盟友,此刻的她,正在邮局和李四婶偷摸交易。
  李四婶看到清苓从背篓里抓出来的山鸡,高兴坏了。
  “唉哟喂!你真给我弄来了?好好好,太好了!多少钱我算给你。”
  “四婶不着急,这还有鸡蛋呢。”清苓又把鸡蛋拿出来。
  李四婶眼梢的褶子又多了,笑得见眉不见眼。
  山鸡、鸡蛋还有两斤半的毛木果,清苓统共收了她六块钱。
  这价格一点不贵。
  且不说这个时节,供销社它不卖鸡——因为还没到收鸡鸭的时候。
  鸡蛋倒是有,但往往是刚收进就被调去了大城市。小县城的居民有钱还不定吃得上。
  单说毛木果,这水果外头想买都买不到,两斤半装一篮,送人多体面!
  李四婶很满意,给了清苓钱后,还特地送了一张工业券给她,说是闺女的婆家送来让买喜盆的,有的多就送她了。
  清苓高兴地收下:“谢谢四婶!我在这祝孩子平安健康!”
  李四婶也很高兴,拍着她肩说:“以后有啥好东西只管送来我这儿。就算我吃不下,还有其他人抢着要呢。你不知道,上回问你买的大枣,给领导吃了两颗,到下班还追着我问呢。你家要是有的多,随时拿来我这,我都要!”
  清苓心里盘算了一下,大枣有是有,晒干了囤在仓房呢。偶尔煮粥或是煮银耳汤了丢几颗进去,大头要到过年才吃,不过匀个一两斤出来,也不是不行。
  于是回道:“行!那我下趟来给你捎点。”
  邮递员倒是隔三差五往江对岸送信,但攸关利益的事,她不敢轻易让人捎,宁可费点船费、花点时间,亲自跑一趟。
  这趟来除了完成交易,还要给向刚和师兄家寄毛木果酱。
  李四婶看到心又痒了,骂清苓败家啊,好好的新鲜果子不吃,居然折腾成果酱,这得败多少白糖啊。
  说到白糖,想起自己手上有不少亲戚朋友为贺她闺女顺产兼满月送拢的白糖票,多了用不完,又不是拿票换糖就行了,还得掏钱的呀,放在那儿又怕一不留神过期,便问清苓要不要。
  清苓求之不得。
  结婚那天,招待客人要泡糖茶水;提礼来的客人走了得相应地回点礼;条件好的,万年青装在洋锅里,铺上白糖、撒上铜钱……可以说白糖在喜事时多多益善。
  何况她如今手头宽裕,称几斤白糖毫无压力。
  于是把李四婶手里多余的白糖票吃了下来,数了数,正好六斤,六六大顺!
  清苓弯了弯笑眉,跟李四婶道别,挎上背篓去供销社买白糖。
  寄出去的毛木果酱辗转数天后,终于到了省城。
  兵分两路去了水利局的职工福利楼和七一三部队。
  向刚正好要外出,被传达室的卫兵叫住了:“向副营长,有您的包裹。”
  向刚前不久才收到老家的来信,那丫头一改往日的干脆利落风——居然拉拉杂杂写了四大页。尽管说的都是别人家的事,但看得很开心,看完了信笑容还挂在脸上呢,惹得战友们一阵起哄,非要他念一段给大家听。
  向刚心情好,顺应他们的要求,挑了李苍竹溺水那一段念了。
  大伙儿听完齐抽嘴,心说可怜的娃掉水里差点没命已经够可怜的了,你咋能边看边笑、看完还笑……不对!肯定和这段无关,集体要求再念一段。
  向刚挑了一下眉,行啊,再来一段,念了雁栖公社集体发鱼的那一段。
  大伙儿还是抽嘴,发鱼确实称得上喜事一桩,可犯得着一笑再笑、且笑得跟花痴似的吗?肯定不是这个,起哄:“再来一段儿!再来一段儿!”
  “不来了!”向刚把信纸往怀里一揣,挪开椅子迅速逃离宿舍,总算逃过一劫。


第180章 你全家都小偷
  按说那丫头才给他寄来信,没道理再寄吧?
  怀着疑惑,收到一个方方正正的麻布包裹。体积不大,打开来,是一个不大不小、绕满稻草的瓦罐,罐口用布头堵着。
  “这是啥呀刚子?酒吗?”一同出门的孟柏林,胳膊绕上他肩,好奇地催他打开。
  向刚看了眼包裹单,确实是那丫头寄来的。可这到底啥玩意儿啊?也不夹封信告知一声。
  在孟柏林的催促下,向刚拔起了布头。
  瞬间,一股想要一闻再闻的甜香味扑鼻而来。
  “哇哇哇!香香甜甜的,这是吃的吧?”
  “应该……是的吧。”向刚也不确定,闻着像是吃的,可望进去那色泽,怎么是绿色的?真能吃?
  “哎呀管它呢!你对象寄来的还能是毒药?”孟柏林伸出食指,蘸了一点,搁舌尖上一尝,“唔!好吃!有点像我老家那边的李子酱,但这个要甜一点……”
  勾得向刚也分泌了不少唾液,克制住也想尝一口的欲望,把布头塞回罐子,慎重地交给卫兵保管:“周岗同志,现在交给你一个任务:务必将这个坛子看紧咯,不准任何人觊觎!等我回来再交还给我。”
  “保证完成任务!”卫兵唰地行了个军礼,放下手臂后,笑嘻嘻地问向刚,“完成任务后有奖励不?”
  向刚瞟了他一眼,心说这也是个吃货,没好气地道:“有!分你两勺。”
  “够了够了!”卫兵兴奋地摩拳擦掌。
  边上的战友翻着白眼踹了他一脚:“出息!”完了又说,“分我一勺。”
  孟柏林遗憾地看着果酱坛子离开自己的视野,想着回来后也要磨向刚分自己几勺。砸吧了一下嘴巴,回味着果酱酸酸甜甜的余味,羡慕嫉妒地给了向刚一记手拐子:“你对象咋对你这么好啊!一忽儿炒花生、炒瓜子,一忽儿果酱,哦,还有新鲜的石榴……啧!你说你俩才处多久,往来的信件邮资,都够吃几顿饭了……”
  向刚嘴角噙着笑,眼里盛满柔意,表面一本正经没搭腔,心里却得瑟地想:那是老子眼光好,没看错那丫头的性子。她是那种你对她好、她加倍对你好的类型。当然,倔的时候也挺让人头疼的。也不知最近还有没有往山上跑。真盼着房子一结婚就分下来,好把她看到眼皮子底下……
  事实上,等清苓真的随军,向营长的头疼并不曾减少,相反更严重——七一三驻地的训练营就建在山坳,所在的镇叫霞山镇也是有缘由的,那就是有一片仿若万道霞光四散而开的连绵群山,对清苓来说,无非就是换了个地儿扑腾。而且比起近山坳,这儿的大山,货色更丰富,噢耶!
  再说张岳军一家,收到清苓寄来的果酱,也着实兴奋了好一阵。
  尤其是张海洋,天天盼着早上的到来。早上喝粥吃馒头,罗胜男允许他蘸点果酱,其他时候,一律不准他碰果酱坛子,说要吃到过年。
  张海洋的盼头便又多了一个——希望寒假早点到来。
  “娘啊,放了寒假,我要先去爷奶家。”
  “去吧去吧!”罗胜男正忙着补衣裳,敷衍地回了句,“要是那边的小学开了,你干脆就留那儿上学得了。”
  “好啊好啊!”
  罗胜男:“……”没良心的小崽子!
  ……
  那厢,清苓寄出毛母果酱后就不再想这个事了,攥着刚换到的糖票,来到供销社,直奔糖霜柜台。
  买糖时想了想,先称一斤吧,师傅家放半斤,自己家放半斤。剩下的糖票横竖要到元旦才过期,便没着急花掉。虽说天凉了比较耐放,但糖这东西太招蚂蚁,别大用场还没派上、倒先被蚂蚁们光顾了。
  于是摸出一张糖票,称了一斤。
  哼着供销社听来的革命歌曲,背着一早上的收获,兴高采烈地赶回家吃午饭。
  殊不知,二狗子领着一帮孩子,此刻跟村里几个爱贪小便宜的主妇闹上了,为首的是里根媳妇张红。
  原因很简单,张红下工回来路过矮墩桥头,看到二狗子几个娃子,爬在向刚家的柿子树上摘柿子,就隔着篱笆墙叉腰喊:“狗子,你进人家院子摘柿子,得过人家允许没?别不是在当小偷吧?来!给婶儿递几个柿子出来,婶儿就替你们瞒着。”
  二狗子不睬她,顾自摘柿子。几个孩子还分了工,身轻灵敏的上树,其他人举着破鱼网做的网兜,兜住树上的人递下来的柿子,再轻轻地放到箩筐里。因为成熟了的柿子表皮较软,像扔石榴一下扔,那指定行不通。
  李苍竹把抱来的母鸡赶到院墙一角、任它们啄虫、吃鸡草,也跑来帮忙。
  一群孩子忙得不亦乐乎,忽听张红这么喊,都不雅地翻白眼。
  张红见没人理她,说得更起劲了:“敢情现在的偷儿都这么胆大包天了?翻墙入院偷柿子,被人撞见还不带害怕的?”
  “谁小偷啊?你说谁小偷啊?你才是小偷!你全家都小偷!”
  到底还是孩子,被人冠上小偷的名儿,二狗子立马沉不住气了,涨红着脸骂了回来。
  “谁全家是小偷?你个欠抽的熊孩子!看我不教训你!”张红气势汹汹地捋着袖子跑过桥头,来到向家院门前,一推,院门上着栓。
  这是清苓的习惯,每回去向家,总会在进门后顺手上栓,起初是怕路过的村民透过虚掩的院门看到院子里晾晒着的东西,渐渐地养成了习惯,连带着苍竹也跟着学了去。
  进不了屋,张红就隔着墙头破口大骂,由此引来不少看热闹的邻居,个别几个和张红走得比较近的,也跟着说二狗子的不是。
  毛阿凤站在人群里,看热闹不嫌事大地说:“阿红啊,你这又何苦咧!就算你在这儿指责这帮小崽子偷摸翻进人家墙、偷吃人家柿子,人家也不会记你的好,回头指不定还怨你多事咧……”
  张红借坡下驴地嚎道:“是啊!我这是何苦咧!向家没人,盈芳那孩子又不站出来说句公道话,倒显得我多事了!我就该睁只眼闭只眼,任小崽子们继续偷食……”


第181章 拔丝红苕
  二狗子听得气红了双眼,骑在院墙上,恨恨地瞪着张红几人道:“我是得了芳芳姐的允许才进刚子哥家的门的,也是芳芳姐让我们摘柿子的,还说熟透了的柿子摘下来让我们几个人分,不信等她回来,问问就知道了。你们这些人都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想以大欺小?没门儿!”
  “对!没门儿!”二狗子身旁的孩子,捏了块泥巴,爬上墙头朝张红丢去。
  好巧不巧,张红正要张嘴说话,泥巴命中红心,严严实实堵住了她饶舌的嘴。
  二狗子一群人笑得人仰马翻,就连小大人一样正经的李苍竹也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张红“呸呸呸”吐掉嘴里的泥巴,又跑去漱了一通口,完了握着个结实的棒槌回来,“哪个臭小子干的?看老娘不打得他哭爹喊娘……”
  “你打呀打呀!有本事来打呀!”孩子们倒也不怕她,这些人当中,估计就李苍竹没挨过棒槌,其他人的皮都老厚了。
  “发生什么事了?”清苓回来,正好看到张红翘着臀攀在向家院墙上,冲院子里几个孩子大吼大叫,心里一记咯噔,跑上前问情况。
  “芳芳姐你回来的正好,快告诉这个丑婆娘,我们才不是小偷,我们是得了你的允许来刚子哥家摘柿子的!”二狗子听到清苓的声音,仿若盼来了大救星,蹦起来喊道。
  “是啊,是我让你们来的,怎么了?”清苓应道,狐疑地扫了一圈围观的人,“刚子哥家的柿子熟了,我因为要进城,没工夫摘,就让二狗子几个孩子帮忙,允诺他们将成熟的柿子摘下来带回家。有啥问题吗?”
  “原来是这样啊,里根媳妇嚷嚷得那么大声,还以为二狗子又带头调皮使坏了……”吃瓜群众见事情不是他们以为的那样、没啥热闹好瞧,一个个地回家吃午饭去了。
  毛阿凤讨好地上前:“盈芳啊,既然谁摘谁能带回家,那我来摘啊。”
  清苓笑着道:“不劳烦阿凤婶了,狗子他们应该摘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我打算做干柿。”
  做干柿不需要太熟,表皮黄色减退开始转红、果肉依然坚硬,晒成的柿饼才有嚼劲。
  毛阿凤自觉热脸贴了人家冷屁股,哼唧一声,没趣地走了。
  就剩张红凶巴巴地瞪了几个孩子一眼,扭头冲清苓说道:“看在你是老叔徒弟的份上,我好心好意帮你看家,结果被这帮兔崽子扔泥巴,这事儿必须解决,要是不让我满意,没完儿跟你们说!”
  “里根婶,孩子扔泥巴是他们不对,可你也不该不分青红皂白就骂他们小偷。诬陷人可是要关牛棚的,看在你出发点是好的,咱不找书记评理了,双方各退一步吧,你先跟孩子们道歉,我也让孩子们跟你道歉。”
  “啥!让我跟这帮兔崽子道歉?”张红瞪大眼睛,“你有没有搞错!”
  “我看搞错的你!你骂谁兔崽子呢?别以为眼睛大就能占上风了。”二狗子娘听到风声跑来助阵,捋袖子的架势,把张红吓得从墙头滑了下来。
  “行行行,你们人多,我吵不过你们,我认这个亏……”张红见讨不了好,灰溜溜地跑了。
  二狗子打了个虎跳欢呼:“胜利咯!胜利咯!”
  “坏人打跑咯!”其他孩子也跟着欢呼。
  清苓嘴角一抽,真是熊孩子,得罪人的事跟春天里的韭菜似的——一茬接一茬地长、割都割不完。
  李苍竹下了门栓,出来迎清苓:“芳姨,你回来啦?路上顺利吗?”
  可爱的小模样,让清苓的心都融化了。
  “走!把鸡抱上,中午上姨家吃饭去!狗子你们也一块儿去,我给你们做道特别好吃的点心。”
  “啊?”几个孩子集体傻眼,“上、上你家去?”
  “是啊!怎么了?”
  “你胆子大敢跟蛇一个屋檐住,咱可没那胆。”二狗子娘没好气地哼道,转而揪住二狗子耳朵河东狮吼,“跟我回家!嘴巴馋到命都不要了吗?”
  “疼疼疼疼……娘啊,别揪耳朵,我还有柿子要拿呢。”
  “柿子呢?”
  “在这呢在这呢。”二狗子跑去后院捧来自己份额的柿子。
  二狗子娘的脸色总算好看了些,接过盛满柿子的笸箩,揪着孩子耳朵回家去了。
  二狗子痛得龇牙咧嘴,不忘跟清苓说再见:“芳芳姐,我先走了啊!你啥时摘硬柿子吱一声,我来帮你……嘶……娘啊……轻点轻点……”
  其他孩子见二狗子走了,谢过清苓后,也一窝蜂地散了。
  李苍竹仰着小脸,严肃地说:“芳姨,我不怕蛇,我跟你回家。”
  “噗嗤……”清苓忍不住笑着摸摸他头,“算了,姨带你去师傅家,师傅家也能做好吃的。”
  只要师娘别骂她败家就好。
  她在回来的渡轮上,听邻座一个回沿江公社探亲的中年妇女说了一道如今京都那边流行的昂贵点心——拔丝红苕,说是高级干部们才吃得到。
  需要用到红苕、白糖、香油、水,正好家里都有,清苓心痒痒地想试试。像只勤劳的小蜜蜂,忙碌地奔波来奔波去,手头宽裕了,少不得犒赏自己一番。
  竖着耳朵仔细听,发现做法也还简单——红苕洗干净去皮切成滚刀块;下油锅里炸熟,色泽金黄时捞出来控油;另一个锅加清水、白糖,用小火熬汤,从水大泡熬到水小泡、糖大泡熬到糖小泡再到浓稠变色;这时,就能将炸好的红苕放进去了,颠不了锅那就颠勺,使糖液完全沾在红苕上,盛到搁了几滴香油的盘子里。
  撒上几粒白芝麻点缀,改良版的拔丝红苕大功告成!
  不过可真费糖,买来的一斤糖,小半斤去了。
  师娘在一旁看得肉痛不已,一个劲地说:“以后还是别做了,太费糖了,还费油……”简直割肉似的。
  但味道也真的不错。清苓夹了一块,往晾着的白开水里蘸一下,吃到嘴里,既甜又不黏牙。从没想过,不是蒸就是煮来吃的红苕还能做出这么好吃的美味。


第182章 震惊
  李苍竹吃了一小块,便不再动筷子了,问他咋不吃,他红着脸、绞着衣角小声问:“芳姨,我想给我娘捎一块成不?”
  “成啊!”清苓又给他夹了一块,笑着说,“这儿还有呢,这东西就是尝个鲜,放久了容易转味。你先吃,吃完给你娘捎两块去。”
  张有康老俩口牙口不好,尝鲜地吃了一块,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